太虚大师著,十一年在武昌佛学院编。法界性相,虽本来常住如是,然未成无上正遍知,则终在窈冥恍惚之域。大觉圆明,如日光照了诸色,乃如实而证如证而说,故佛教之一切法流宗派,若直探其起源,则谓皆出释尊菩提场中之智证可也。称佛智所自证法界而说,证周圆故,说亦周圆,所谓‘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沙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斯则一音普宣,三际常演,虽有情随类生解,而佛之所说固初无差异也。
作者:太虚4个月前太虚大师讲述,十一年九月在北京己未讲经会。吾人无论受持读诵何经,须先解佛经通义。凡称经者,皆为佛所说、所印可之法──如本经系经佛所印可者,故亦名经。佛为法王,心亦为法王:佛明证自心,故成就真净;众生迷昧自心,故流转生死。然则吾人发心学佛,首当发明自心。欲读诵佛经,尤当先决定自心。自心维何?人人本有之寂常灵觉是也;
作者:太虚6个月前太虚大师讲述,十四年夏在宁波天童寺讲。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朝时刘宋元嘉年间,有天竺三藏法师名求那跋陀罗,此云性贤、或功德贤者来华之所译也。但相传此四卷楞伽,乃达磨传慧可以印心者,故宋明来独流通此,今亦用之。所标别题,则曰:楞伽阿跋多罗宝。
作者:太虚6个月前太虚大师讲述,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大乘法中有此一部,名题本生心地观经,就这经题一看,便知道经中的殊胜意义。大乘是从比喻上来显示佛法的。乘是车乘。大乘,这辆车乘大到何种程度?小的车乘,自己一个人开车,把自己一个运载到要去的地点罢了;这辆大车乘大极了。不是运载的‘人的多数’,而能运载的是‘无数的人’。所要运达的行程不是有数可纪录的,而将是到达到无限无边际的超世间的越空间深远的妙境中去的,这便
作者:太虚6个月前太虚著。六十四册,计七百余万字。1947年太虚逝世后,在浙江奉化雪窦寺成立“太虚大师全书编纂委员会”,由印顺法师负责,历时一年编纂完成。初以分编出版,1954年在香港完整出版。现行本为台湾善导寺佛经流通处印行本。全书分四藏二十编。其中“法藏”七编:佛法总学、五乘共学、三乘共学、大乘通学、法性空慧学、法相唯识学、法界圆觉学。“制藏”三编:律释、制议、学行。“论藏”四编:宗依论、宗体论、宗用论、支论
作者:太虚1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