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师著,法尊法师译。根据宗喀巴大師在本書中的研究,《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是无上密法的根本,为龙树菩萨所传密乘次第。而父续密集修法中,圓满次第以專住“伊”“旺”二字(乐空无別、空、悲二谛无別),并以三远离三摩地、二谛三摩地为具体修法內容。 在本书中,宗喀巴大师抉择“三远离三摩地”的步驟,修“身远离”五蕴、四界、六处、“语远离”(风咒、金刚念诵、咒根本)、“远离”(明相、增相、得相
作者:宗喀巴8个月前全称《胜遍主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藏传佛教著作。宗喀巴著。明永乐四年(1406)成书于西藏绛巴林寺。藏文木刻版为四百五十叶,汉译本(法尊译)为二十二卷。为大乘佛教密宗修行次第的论著。书中强调学密必先学显、通显,后又必须进入密乘。把一切密宗经典归纳为事、行、瑜伽、无上瑜伽等四部,而以无上瑜伽为最高,同时又不轻视其他三部,认为应循序修学四部。全书以四分之三的篇幅讲无上瑜伽,以四分之一讲其余三
作者:宗喀巴10个月前《缘起赞》,亦译《缘起颂》,全名《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大师世尊善说心藏》。关于撰写的缘起,在宗喀巴传记中有一段描述:宗喀巴从青海来到西藏求法期间遇到了许多问题,尤其面对十几种缘起性空观不知如何选择,在苦苦思索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目睹文殊菩萨显身,获得授记说:将来您依龙树、提婆两位论师的加持可以开悟。后来,他梦见龙树、提婆、佛护、月称、清辨,佛护论师亲手将自己的《中论注》放在他的头上。梦醒后
作者:宗喀巴10个月前《菩萨戒品释》即印度无著菩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的第四十卷至四十二卷首,是宗喀巴大师在1399年针对当时藏区佛教界部分修习大乘佛法但不守戒律的人所造,全论分为五卷,由三部分组成:总明持戒、广辨戒相、总结劝学,其中广辨戒相是其主体,系统阐述了菩萨戒由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组成的缘由、殊胜、受持的条件及三者的关系。点明菩萨戒相是由四种重戒和四十三条轻戒组成,这与梵网经戒
作者:宗喀巴10个月前宗喀巴造,法尊译。世尊悲悯众生,演说八万四千法门,皆为引导众生通达真实,断除轮回根本。然欲通达诸法真实,首须辨明经中之了不了义,若不随行了义契经,仅依不了义经,则无法通达诸法实相,若不证究竟空性实相,则生死根本难断。故辨明了义不了义至为切要。 《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是宗喀巴大师抉择空性正见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论,论中详细判别“何谓了义与不了义?”并引《解深密经》、《无尽慧经》等诸多经论,精辟辨析
作者:宗喀巴10个月前宗喀巴大师根据佛护、月称二大论师所作的「中论释」而制「中论疏」,这部疏是成为西藏佛教学者学习龙树菩萨中观宗的主要论典。全书共十四卷以疏释中论二十七品论文,每品疏文都分为「释品文」、「引经证」、「示略义」三段。兹将每品疏文中的「略义」译出,冠以「中论略义」,供研究中观宗义者的参考。译误之处,希望读者指正!
作者:宗喀巴10个月前宗喀巴大师造,法尊译。佛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自印度传入中国至少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印度佛教对中国藏传佛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由印度佛学而来的中观思想为中国的藏传佛学注入了思辨性,而对中国西藏佛学的中观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就是龙树的《中论》和月称论师的《入中论》,其中又以《入中论》的探究最为出色,中国佛教学者宗喀巴所著《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就是在此基础上对中观思想的诠释与重构,体现了中国佛
作者:宗喀巴11个月前三主要道颂,一卷,宗喀巴大师造颂,是多闻比丘吉样善慧,称为侄察科语自在称所作教诫。
作者:宗喀巴11个月前藏传佛教书。宗喀巴著。明建文四年(1402) 成书于热振寺。内容是学僧对其轨范师应持的态度及应遵循的守则。藏文译本说原颂为拔毗天所集(汉文译本说马鸣所集)。在宗喀巴以前,没有专文注释, 由师徒辗转讲授, 口传既久,渐起争论。宗喀巴乃广引经论,阐明本义。为宗喀巴重要著作之一。
作者:宗喀巴11个月前又名《菩提道次第论》,藏传佛教论书。中国宗喀巴著。宗喀巴,青海湟中人,16岁时赴西藏学习佛法,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本论完成于明朝建文四年(1402),共24卷,作者以《菩提道灯论》的内容为基础,以下士、中士、上士的“三士道”为修行实践的渐进次第,以出离心、菩提心、中观正见为解脱的要道,详细地论述了解脱及修行次第的问题。作者认为“下士道”是修行佛法的开始,可使人弃恶扬善,修行世间善法,对“下
作者:宗喀巴11个月前藏传佛教论著。六卷。明宗喀巴撰。因本书是按照人天乘、声闻乘及菩萨乘的“三士道”的进修程序说明佛教要义,因此名为“菩提道次第”。宗喀巴曾于明建文四年(1402年)作《菩提道次第广论》二十四卷,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为便于广泛传习,将《广论》删略节要而成此书,故名《略论》。
作者:宗喀巴11个月前大科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回向分。 初又分二:初、敬礼师承;二、明所诠殊胜。 初又分五:初、礼敬释迦大师;二、礼敬慈氏文殊;三、礼敬龙猛无着; 四、礼敬阿底峡尊者;五、敬礼一切善知识。
作者:宗喀巴11个月前一、为自诵习。思惟记忆,成就正念故。 二、为怖畏广论大文难通达者,作桥船以通达广论故。 三、为学习广论以后,能得摄持要点,正入修行故。
作者:宗喀巴1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