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类著作。元朱震亨撰。一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朱氏医理精深,治验宏富,并对本草学颇有研究。认为寇宗奭《本草衍义》虽有可取之处,但亦有补遗必要,故撰是书。载药近二百种,其中有《本草衍义》未载药物四十五种,对本草学的发展有所贡献。如龟板一药,《本草衍义》失载,而是书详载“龟板大有其补阴之功,兼去瘀血、续筋骨、治劳倦、止血、治四肢无力等症。论述药物有独到见解,实补寇氏之不足。李时珍评赞:“比
作者:朱震亨9个月前一卷。元朱震亨撰。此书成于至元七年 (1347),约一万字。朱氏鉴于宋代编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所载,均以成药治病,不论病源,只于各方下条列证候,立法简便,只记用于所患证候,各药主治范围也有夸大之处,方中药物配伍也多于制方之法不合,而且多重用温补燥热之剂,失之过偏,因而根据该书中所存的重要问题列举三十一条,并逐一进行论述、解答,反对泥守旧说,提倡养阴、戒燥热的观点。指出 “病者一身血气有深
作者:朱震亨11个月前综合性医书。二卷(一作四卷)。旧题元·朱丹溪撰。本书刊于至正十八年 (1358)。共十万余字。记各科病证六十三种。卷上二十七证; 卷下三十六证,又医论六篇。因论述各证以论脉诊、病因、证候、治法为序,故名。本书系采集《丹溪心法》、《活法机要》、《格致余论》等书的有关内容编辑而成,而非朱氏之作。现存最早为清乾隆年间刻本。
作者:朱震亨11个月前综合性医书。3卷。旧题元朱震亨(丹溪)撰,明吴尚默校辑。全书160篇,以“阳有余,阴不足”学术思想为中心,论述气、血、痰、郁诸般杂病特点。并依据《伤寒》、《金匮》,明辨类证。上卷首载评脉、审视、五脏、汗吐下温水火刺灸八法等八篇,继列伤寒、时行疫疠等六十七种病证; 中卷首列伤寒方论、发明五味阴阳寒热、伤寒汤丸药性、杂病分气血阴阳三篇,继列恶寒、发热等四十九种病证; 下卷列咳嗽逆痰、积聚、消渴等三十
作者:朱震亨11个月前综合类著作。元朱震亨撰。一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此书载有泄泻、厉风、破伤风、头风、雷头风、胎产、大头风、疟、热、眼、消渴、肿胀、疮疡、瘰疬、咳嗽、虚损、吐、心痛、疝等十九证,百十一方。以内科病证为主,兼有外、妇、眼科病证。每病前有简论,以述证治机理,次则视病因病机不同,而提出不同治法,选用相剂。如泄应方泻证,先分证候阴阳寒热,继则提出“宜补、宜泄、宜止、宜和”的治疗原则,后列不同方剂之组
作者:朱震亨11个月前中医综合类著作。5卷。元朱震亨(1282~1358)撰。朱震亨,字彦修,人称丹溪先生、丹溪翁。义乌(今属浙江)人。金元四大家之一。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成为“滋阴派”代表人物。师事罗知悌,得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人的理论学说。本书主要是朱氏门人整理而成,明程充校订。成书于1347年。《丹溪心法》全面地、系统地反映朱震亨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论”等学术思想。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
作者:朱震亨11个月前中医理论著作。一卷。元朱震亨撰。另有《丹溪心法》已著录。成书于至元七年(1347)。本书有医论41篇,阐述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提出内伤阴虚火热的病机;相火妄动、阴精亏损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关键;认为抑制相火、养阴是养生及治疗的关键,并拟定滋阴降火、和血疏血、导痰引滞等治疗方法。作者反对滥用辛燥之剂。该书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有元刻本、明正德间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作者:朱震亨11个月前综合类著作。元朱震亨撰,明高宾校。八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此书原为朱氏门人整理而成,嘉靖二十二年(1543)高氏校正重刊。约十六万四千字。卷一至卷六第九十,为内科诸疾。卷六第九十一至第百二十一,为目眼、口齿、痈疽、疮疡等诸疾。卷七,为妇人科。自经病至妇人杂病共十一条。卷八,为小儿科,自初生至杂方共二十四条。另附医案拾遗。共载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证百五十六种。每一病证皆标以序号,一条一
作者:朱震亨11个月前综合性医书,三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元礼校补。 卷一、二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三为妇人、小儿病证。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朱氏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法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戴氏所补订的内容,亦颇精当可取。因避康熙讳,将“钩玄”改为&
作者:朱震亨1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