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黄仁宇先生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追忆其平生经历与学术志业的奋斗过程:早年投笔从戎,壮年在美打工、求学、任教、著书立说;并阐明其历史观点的形成与演进,检讨中国近代革命和统摄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大历史观”。文字浅显明白,人事交融,前后穿引,几既细腻又壮阔,风格独特。读者可藉由这本回忆录,进入黄仁宇先生人格与思想之广大天地,一窥究竟。
作者:黄仁宇27天前古今中外的重要文学作品,不外发挥以下三种关系:生死、金钱与性,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曾予以详细分析;但是今日的局势则是这三种关系都在进行重大的修订与转变,各种关系丛集交织,令人有无法抽身之感。本书是八十年代为我们引进大历史观点的黄仁宇博士重新尝试的书写角度,他悠悠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值得再三阅读与深思。 提到关系这一名词,我们就可以立
作者:黄仁宇29天前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作者:黄仁宇1个月前本书是黄仁宇先生的著作。收录了作者散落发表于各处的文章,跨时近半个世纪。地北天南,意指无疆无界无拘束。古今,取之整个历史长河之意。所述皆为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如《忆田汉》《张学良、孙立人和大历史》《母后伊丽莎白》等,多是些古今中外的人事物情。然而,见微知著,作者的大历史观,使得这些大事小情无不折射着历史的幽光。书中收录了作者从1944起在各处发表过的26篇文章,包括《拉班追击战》、《8月14日》
作者:黄仁宇1个月前《汴京残梦》是黄仁宇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历史小说,初版署名李尉昂。小说描写北宋徽宗年间,一名参与绘制《清明上河图》的画官的故事,通过这个人物勾连出《清明上河图》的复杂绘制过程。而徽宗时代的人物如蔡京、童贯,史实如运送花石纲、党争遗风、靖康之难等,则纷纷取得相对位置,次第落座。历史小说家的叙事发明,便是在这些历史事件与时间错落的相对位置间,展开布局。在其中,我们也可窥见作者的“大历史”的小说观。
作者:黄仁宇1个月前本书收入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所包括的内容自先秦至元末。其重点则在表彰中国历史有它的特色,经过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阶段,前后连贯。各篇虽大致以人物传记之体裁为主,所叙事之影响,已远逾当时人之人身经验。本书和黄仁宇的其他作品一样也较好地体现作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刻领悟。这是一部有关中国自先秦至元末历史的漫笔
作者:黄仁宇1个月前《中国大历史》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书以短短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一改以往史学家的著述方式,不以史料堆砌为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为关注点。作者倡导大历史,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欧美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作进一步的研究。 这种“大”历史的
作者:黄仁宇3个月前黄仁宇撰,历史学著作,首次刊行于1981年。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
作者:黄仁宇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