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五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八)疏(卷第五末)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大辨才天女品第十五之二

经。第八卷大辨才品余。

经。尔时憍陈如婆罗门说上赞叹及咒赞法赞辨才天女已。

下第四陈如教请加被。前请求辨才之法。此请求时加被令得。大分为四。初结前生后。二南谟下正教请被。三尔时辨才下天女赞劝修行。四陈如欢喜顶受。初中有二。此初结前。

经。告诸大众仁等若欲请辨才天女哀愍加护于现世中得无碍辨聪明大智巧妙言辞博综奇才论议文饰随意成就无疑滞者。

下生后有三。初告众。次仁等下标举所求。后应当下生启请。标所求法中初总举四辨及智。聪谓能领。明谓能悟。智谓能决。巧妙下别举四辨。巧妙词无碍。博综法义无碍。论议文饰乐说无碍。

经。应当如是至诚殷重而请召言。

下生下。如文。

经。南无佛陀也南谟达摩也南谟僧伽也南谟诸菩萨众独觉声闻一切贤圣。

下正教请被有二。初请佛加被令得。后敬礼诸佛妙辨才下请辨才天等加被令得。初复有三。初归敬三宝。次赞佛语等为请所由。后敬礼敬礼下。正请世尊加被令得。此初也。

经。过去现在十方诸佛悉皆已习真实之语能随顺说当机实语无虚诳语已于无量俱胝大劫常说实语有实语者悉皆随喜。

下赞佛语等为请所由。初赞实语。次赞语具。后赞利益。赞语有三。初赞因。次已于下赞果。后有实语者下赞随喜。明世尊等有喜无量不嫉生得。故请加被。

经。以不妄语故出广长舌能覆于面覆赡部洲及四天下能覆一千二千三千世界普覆十方世界圆满周遍不可思议。

下赞语具。初以不妄语故赞因。出广长舌以下赞果。此意佛说令求定。得不妄故我今请。

经。能除一切烦恼炎热。

下赞利益。以能益故所以请加愿得佛所得。礼三宝故求语具故重言敬礼。准下诸所有辨皆愿求得。以佛胜故是根本故先偏请求。

经。敬礼敬礼一切诸佛如是舌相愿我某甲皆得成就微妙辨才至心归命敬礼诸佛妙辨才诸大菩萨妙辨才独觉圣者妙辨才四向四果妙辨才四圣谛语妙辨才正行正见妙辨才。

下请辨天等加被令得。于中有二。初礼所求辨。后敬礼无欺下请加令得。初礼所求辨中。初敬礼二字举能敬。次世尊下二十二类辨才是所礼求。后所有胜业下即请彼能成之者资我令得。六颂中初一颂半圣者辨才。余天及神仙辨才。圣中初一颂能成之人。次半颂明辨所说。略举三类影一切法。正行有六种。一最胜正行。二作意。三随法。四离二边。五差别。六无差别。正行依行六度各有六正行。如辨中边论第三明。正见有十一。则于苦谛观为如病如痈如箭如障。无常苦空无我为八见。观集为结见。观灭为离系见。观道为能离系见。加上十一。

经。梵众诸仙妙辨才。大天乌摩妙辨才。塞建陀天妙辨才。摩那斯王妙辨才。聪明夜天妙辨才。四大天王妙辨才。善住天子妙辨才。金刚密主妙辨才。吠率怒天妙辨才。毗摩天女妙辨才。侍数天神妙辨才。室唎天女妙辨才。室则末多妙辨才。醯哩言辞妙辨才。诸母大母妙辨才。诃哩底母妙辨才。诸药叉神妙辨才。十方诸王妙辨才。

下所余。梵众即仙以离欲故。或梵天与仙各别。初解为正。大天乌摩者此是欲界大自在天女名乌摩。乌摩此云止。以女欲嫁其父大天止而不许故云大天止。塞建陀者此云蕴。西方呼肠及肩等名为蕴。谓积物故。摩那斯此云慈心。吠率怒此云多手。那罗延天之别名。毗者此云种种。摩此云业。此则旧云毗首羯摩天也。侍数天者。室利天此云吉祥。室利末多此云吉祥慧。醯哩(此无可翻)。诃里底者此云青色。

经。所有胜业资助我令行无穷妙辨才。

下请加令得。

经。敬礼无欺诳敬礼解脱者敬礼离欲人敬礼舍缠盖敬礼心清净敬礼光明者敬礼真实语敬礼无尘习敬礼住胜义敬礼大众主。

下二十五颂请加令得。大分为七。初十二颂归礼菩萨请加令得。次一颂半请声闻加。次二颂半请色界天加。次二颂请欲天加。次五颂请八部加。次一颂请余人天加。次一颂请法界有情加。初中分三。初七颂请加令得菩萨辨。次三颂请加令得如来辨。次二颂请加令得佛及声闻等辨。初中复二。初二颂半总礼赞一切菩萨请加。次四颂半别礼天女请加。此初总也。赞礼十德。一离慢无诳德。二证真择灭德。异二乘故。三不染五尘德。四能离缠盖德。五无漏恒行德。六破愚生智德。七说必契境德。八离诸习气德。九任运证真德。十将导有情德。十句经文如次配释。

经。敬礼辨才天令我辞无碍愿我所求事皆悉速成就无病常安隐寿命得延长善解诸明咒勤修菩提道广饶益群生求心愿早遂我说真实语我说无诳语天女妙辨才令我得成就惟愿天女来令我语无滞速入身口内聪明足辨才。

下别请天女。分文为五。一请词无碍。二次一颂请无病延年。为利有情不贪世命。三次一颂请解明咒勤习菩提。四次一颂明己实求请加令得。五次一颂请求天女入身加被。

经。愿令我舌根当得如来辨由彼语威力调伏诸众生我所出语时随事皆成就闻者生恭敬所作不唐捐若我求辨才事不成就者天女之实语皆悉成虚妄。

下请如来辨。文分为三。初二句请。次一颂半明求辨意。次一颂反成天语不虚我求必就。

经。有作无间罪佛语令调伏及以阿罗汉所有报恩语舍利子目连世尊众第一斯等真实语愿我皆成就。

下请加令得佛及声闻等辨。初半颂请佛辨。一颂半请余辨佛。调无间语。罗汉报恩语。互相影举一切诸语。言斯等者或等余罗汉。或等如前二十二辨。

经。我今皆召请佛之声闻众皆愿速来至成就我求心所求真实语皆愿无虚诳。

下此请声闻加。

经。上从色究竟及以净居天大梵及梵辅一切梵王众乃至遍三千索诃世界主并及诸眷属我今皆请召惟愿降慈悲哀怜同摄受。

下请色界天加。

经。他化自在天及以乐变化睹史多天众慈氏当成佛夜摩诸天众及三十三天四天王众天一切诸天众。

下请欲界天加。

经。地水火风神依妙高山住七海山神众所有诸眷属满财及五顶日月诸星辰如是诸天众令世间安隐斯等诸天神不乐作罪业敬礼鬼子母及最小爱儿龙天药叉众乾闼阿苏罗及以紧那罗莫呼洛伽等我以世尊力悉皆申请召愿降慈悲心与我无碍辨。

下请八部加。初四颂标名。后一颂申请。

经。一切人天众能了他心者皆愿加神力与我妙辨才乃至尽虚空周遍于法界所有含生类与我妙辨才。

下请余人天及法界生。

经。尔时辨才天女闻是请已告婆罗门言善哉大士若有男子女人能依如是咒及咒赞如前所说受持法式归敬三宝虔心正念于所求事皆不唐捐兼复受持读诵此金光明微妙经典所愿求者无不果遂速得成就除不至心时婆罗门深心欢喜合掌顶受。

下第三天女赞劝修行有二。初天女赞叹。次若有男子下印劝令修。后时婆罗门下第四陈如欢喜领受。

经。尔时佛告辨才天女善哉善哉善女天汝能流布是妙经王拥护所有受持经者及能利益一切众生令得安乐说如是法施与辨才不可思议得福无量诸发心者速趣菩提。

下品第三大段如来赞劝。初赞天女。诸发心下劝依修学。

大吉祥天女品第十六

大吉祥天女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言来意者修行流通有五。此令修福智中第二与其衣服财物。若无福利恐外希求妨其弘经。故教依经修学之时自得衣服。既无外求之患。复得修于福智成斯胜行。故此品来。释名者梵云摩诃(此云大)室利(此云吉祥)提婆仳此云天女总名大吉祥天女。此品明彼吉祥天女事。故以为名。解妨者前品益其辨才。后品益其饮食皆不别分为品。此益衣服何别分耶。答。前后相准不应别分。但为广略有殊故开合异。前品略明益辨。文少不可别开。与求辨文合说。后品弘经即增地味。不说求已方加。故亦不别。此益衣服初标益衣服。文既广长。故开为二。问。俱益弘经何故辨才衣服各待请已方增。后品益于地味不待求而即得。答。化有万途。理不一准。又益辨衣服为难。待求方得。增地味而为易。故不待求。神自主地故益为易。问。持经之人自应供养所有四事。何故求已方增资财。答。上行持经自应得于四事。欲令成于福行故复令其请求。又自专弘经者。未以求于四事。为求四事者令使行经。故待依经学求方与。问。此吉祥女为天趣摄为鬼趣耶。答。真谛三藏云。此初地菩萨应作树神王。领诸神随所至处与他胜乐。胜乐即功德之果故名功德天。外国呼神亦名天也。准此所解即示鬼趣作树神中王。今解。准经但云天女不说为神。如下地神。即名神故。设有处说名树神王者如四天王亦名四天神王。以主神故名为神王。非必鬼趣。天女亦尔。是天趣摄。

经。尔时大吉祥天女即从座起前礼佛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若见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是金光明最胜王经者我当专心恭敬供养此等法师所谓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及余一切所须资具皆令圆满无有乏少。

赞曰。与财物中分之为二。此初一品明弘经者应得四事。下之一品明得之方。初分为四。一见弘经者能供四事。二世尊下辨能供因。并为报德。三若复下劝应行学。四佛告下佛赞劝成。此即初也。复分为三。一请益仪。二白佛言下见修行。三我当下与其益。益中有二。初与世间益。后亦得值遇下与出世益。世益有二。初与现益。次复于下与后益。现中初与财。

经。若昼若夜于此经王所有句义观察思量安乐而住令此经典于赡部洲广行流布为彼有情已于无量百千佛所种善根者常使得闻不速隐没。

下与法利。法利有二。一令行法者得安乐住。二令教法为久流行。有三。初令法久住。次辨能信受因。后常闻不没。

经。复于无量百千亿劫当受人天种种胜乐常得丰稔永除饥馑一切有情恒受安乐。

下与后益有三。一得胜身。二常得丰稔下常丰乐。三一切有情下能利物。

经。亦复值遇诸佛世尊于未来世速证无上大菩提果永绝三涂轮回苦难。

下得出世益有三。一值佛。二得菩提。三永绝三涂下证涅槃。

经。世尊我念过去有琉璃金山宝华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具足。我于彼所种诸善根。由彼如来慈悲愍念威神力故。令我今日随所念处。随所视方。随所至国。能令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快乐。乃至所须衣服饮食资生之具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悉令充足。

下辨能供因并为报德有四。一陈往遇佛。二我于下述昔殖因。三由彼下念彼佛恩。四令我下令我能益故。我为报昔佛恩故。供养利益弘经之人故。下佛赞。汝能如是忆念昔因报恩供养等。随所念他心通所缘。随所视方天眼通所见。随所至神境通所至。此中八宝余多说七。七宝说处亦复不同。准佛地论随方所重说七。有别故不相违。

若复有人至心读诵是金光明最胜王经亦当日日烧众名香及诸妙华为我供养彼琉璃金山宝华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应正等觉复当每日于三时中称念我名别以香华及诸美食供养于我亦当听受此妙经王得如是福。

下劝应行学。若准真谛前益法师。此益听者。今意通二。初长行后偈颂。长行有五。一劝自读诵。二亦当下教读诵仪。三复当下复应供我。四亦常下劝于听。此意已解者劝读诵。未解者劝听受。五得如是福结得利益。

而说颂曰由能如是持经故自身眷属离诸衰所须衣食无乏时威光寿令难穷尽能命地味常增长诸天降雨随时节令诸天众咸欢悦及以园林谷果神丛林果树并滋荣所有苗稼咸成就欲求珍财皆满愿随所念者遂其心。

下重颂有八。一身眷无衰。二衣食不乏。三威光长寿。四地味增多。五雨降随时。六天神欢悦。七百谷滋茂。八所念皆成。

经。佛告大吉祥天女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忆念昔因报恩供养利益安乐无边众生流布是经功德无尽。

下佛赞劝成。

大吉祥天女增长财物品第十七

大吉祥天女增长财物品三门分别。来意如前。释名者。昔少有加多云增。先无令得称长。财谓七珍。物谓四事。若能弘经天女能令财物增长。此品广明。故云增长财物品。余如前解。三解妨者。问。此品亦能与其饮食。增其地味。与后品何别。答。能与者异故。又真谛三藏云。此品正与衣服。珍财饮食是兼。后品正与饮食。余者是兼。

经。尔时大吉祥天女复白佛言世尊北方薜室罗末拏天王城名有财去城不远有园名曰妙华福光中有胜殿七宝所成世尊我常住彼。

下明其得法。品文分四。一明请求之轨。二我于尔时下明其得益。三既得如是下教其受用。四尔时下世尊赞益。就请轨中复分为三。一指住处。欲令标心有在。

经。若复有人欲求五谷日日增多仓库盈溢者。

下二举祈愿人。

经。应当发起敬信之心。净治一室瞿摩涂地。应画我像种种璎珞周匝庄严。当洗浴身著净衣服。涂以名香入净室内发心为我每日三时称彼佛名及此经名号。而申礼敬南谟琉璃金山宝华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持诸香华及以种种甘美饮食至心奉献。亦以香华及诸饮食供养我像。复持饮食散掷余方施诸神等实言邀请大吉祥天发所求愿。若如所言是不虚者于我所请勿令空尔。于时吉祥天女知是事已。便生愍念令其宅中财谷增长。即当诵咒请召于我。先称佛名及菩萨名字。

下三示其方法。于中复二。初标劝祈修必得愿遂。二即当诵咒下正教其法。此初标也。应净室饰身供养祈求。我必满愿。即下净室为坛。忏礼供养诵咒敷座。非是前后所明各别。然准经文标示正教。随便即说不依行次。标中分七。一劝发信心要由信心方能受行故。二净治下标作坛场。三应当洗浴下令严身体。四入净室下示行法处。五发心为我下示其修法。修法有五。一标心所为。二每日下修之分限。三称彼名下略示归礼。四持诸香华下教供养。供养有三。一供三宝。亦以香华下供养天女。三复持饮食下令供养眷属及一切神。五实言下教令祈请。六于时吉祥下标因修得果。七即当下教诵咒归礼。

经。一心敬礼。南谟一切十方三世诸佛。南谟宝髻佛。南谟无垢光明宝幢佛。南谟金幢光佛。南谟百金光藏佛。南谟金盖宝积佛。南谟金华光幢佛。南谟大灯光佛。南谟大宝幢佛。南谟东方不动佛。南谟南方宝幢佛。南谟西方无量寿。佛南谟北方天鼓音佛。南谟妙幢菩萨。南谟金光菩萨。南谟金藏菩萨。南谟常啼菩萨。南谟法上菩萨。南谟善安菩萨。

下第二正教修法。准依作法有十一种。初应先教诵咒令就。二作坛场。三严净其身。四应受八戒。五二时之中为自及天女供养三宝。及自供养天女。六为天女及以自身三时之中礼佛法僧。七自忏己愆。八普为回向发所求愿。九于天女前归礼请名。十正诵神咒。十一希天满愿。今文不次。依文分九。一礼敬三宝。此经及宝华佛亦应礼敬。以前标说此略不论。准前求辨才亦礼敬三宝及诸天神皆请加被。今此不请者以增财易故。

经。敬礼如是佛菩萨已次当诵咒请召我大吉祥天女由此咒力所求之事皆得成就。

下第二教其诵咒者有五。初结前生后。二次当下教其请召。

经。即说咒曰。

南谟室唎莫诃天女 怛侄他 钵唎脯哷拏折囇 三曼[多*頁] 达唎设泥(去声下皆同) 莫诃毗诃啰揭帝 三曼哆毗昙末泥 莫诃迦里也 钵喇底瑟侘钵泥 萨婆頞他婆弹泥 苏钵喇底脯囇 痾耶娜达摩多 莫诃毗俱比帝 莫诃迷咄噜 邬波僧呬羝 莫诃颉唎使 苏僧近(入)里 呬羝三曼多頞他 阿奴波剌泥 莎诃

下三示所诵咒。

经。世尊若人诵持如是神咒请召我时我闻请已即至其所令愿得遂世尊是灌顶法句定成就句真实之句无虚诳句是平等行于诸众生是正善根。

下四能行愿遂。世尊是灌顶下五叹咒功能有六。一灌顶法句明是胜人法。如受王位国师乘象取四海水吉祥茅草以灌其顶示吉祥相。此表得闻此陀罗尼当受佛位。二定成就句者决满所求。三真实句者说契真故。四无虚诳者不诳他故。五平等行者一切有情皆得行故。六正善根者世出世善之根本故。

经。若有受持读诵咒者应七日七夜受八支戒。

下第三教应受戒。此据在家二众法说。出家五众不必须受。

经。于晨朝时先嚼齿木净澡漱已。

下第四教严净其身。亦应洗浴著净衣服。

经。及于晡后香华供养一切诸佛。

下第五教修供养。言及于晡时者明晨朝亦尔。言供养佛法及菩萨并吉祥天。

经。自陈其罪。

下第六教自忏己愆。

经。当为己身及诸含识回向发愿令所希求速得成就。

下第七普为发愿。

经。净治一室或在空闲阿兰若处瞿摩为坛烧栴檀香而为供养置一胜座幡盖庄严以诸名华布列坛内。

下第八教立坛场。立坛场法有五。一依闲寂清净之处。二瞿摩涂地。三画吉祥女形。四为敷高座。五悬列幡盖烧香散华。

经。应当至心诵持前咒希望我至。

下第九希天满愿请召天女。示咒中明此至心言。即指前说也。

经。我于尔时即便护念观察是人来入其室就座而坐受其供养。

下第二大段依请得益有三。一吉祥来应。

经。从是以后当令彼人于睡梦中得见于我。

下二令梦得见。

经。随所求事以实告知若聚落空泽及僧住处随所求者皆令圆满金银财宝牛羊谷麦饮食衣服皆得随心受诸快乐。

下三正明得果。

经。既得如是胜妙果报当以上分供养三宝及施于我广修法会设诸饮食布列香华。

下第三大段教其受用有六。一应用上好为自及我而修供养。此中文倒。应云可用上分为自及我广修法会。设诸饮食布列香华供养三宝。

经。既供养已所有供养货之取直复为供养于我。

已下二应贸供养余更为供养。

经。我当终身常住于此拥护是人令无阙乏随所希求悉皆称意。

下三成前劝令供养所以。

经。亦当时时给济贫乏不应悭惜独为己身。

下四应给贫穷不独供己。

经。常读是经供养不绝。

下五既得资缘应正弘经。

经。当以此福普施一切回向菩提愿出生死速得解脱。

下六总以前福布施回向。

经。尔时世尊赞言善哉吉祥天女汝能如是流布此经不可思议自他俱益。

下第四大段世尊赞益。

坚牢地神品第十八

坚牢地神品三门分别。一来意者。前虽益其衣服。未得饮食资持。此益饮食资身安乐故得弘法。故前品后有此品生。释品名者。梵云坚牢。是地义。即坚牢地之神。或复由神能令地坚牢名坚牢地之神。亦依主释。能坚牢地。是神用故。三解妨者。天女益于财物标云增长财物品。此地神加于饮食。何故不言地神益饮食滋味品。答天女分成两品。故增财物简之。地神品既不分无滥不言饮食。

经尔时坚牢地神即于众中从座而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下品文分二。初益饮食资持。后白佛言下与咒现身加被。初中复四。初标益弘经。二若有方处下正明得益。三尔时世尊下佛重述成。四尔时坚牢下地神愿护。标中有二。初仪轨后标益。此初也。

经。世尊是金光明最胜王经若现在世若未来世若在城邑聚落王宫楼观及阿兰若山泽空林有此经王流布之处世尊我当往诣其所供养恭敬拥护流通。

下标益有二。初明弘经时处。后世尊我当下标益弘经。

经。若有方处为说法师敷置高座演说经者。

下第二正明得益有三。初明供养弘经之人。次既受如是下明得供养更广弘经。后既听受已下明闻经得益。初复分五。一指弘经人及处。

经。我以神力不现本身在于座所顶戴其足。

下二明神顶敬。

经。我得闻法深心欢喜得餐法味增益威光庆悦无量。

下三明神蒙法利。

经。自身既得如是利益。亦令大地深十六万八千逾缮那。至金刚轮际。令其地味悉皆增益。乃至四海所有土地亦使肥浓。田畴沃壤倍胜常日。亦复令此赡部洲中江河池沼所有诸树药草丛林。种种华果根茎枝叶及诸苗稼。形相可爱众所乐观。色香具足皆堪受用。若诸有情受用如是胜饮食已。长命色力。诸根安隐。增益光晖。无诸痛恼。心慧勇健。无不堪能。又此大地凡有所须。百千事业悉皆周备。

下四益其供养。供养有五。一益地味。益地味故令地所生皆悉美好。二乃至下益分限。三亦复下明益百谷。四若诸有情下益受用。若说法师及敷座人听法之众咸得此益。故云若诸有情。五又此大地下明益资具。

经。世尊以是因缘诸赡部洲安隐丰乐人民炽盛无诸衰恼所有众生皆受安乐。

下五结得益。

经。既受如是身心快乐于此经王深加爱敬所在之处皆愿受持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下第二明得供养更广弘经。于中分三。初明说听加敬愿持。次又复于彼下明其地神请说并益。后是故世尊下后劝听经。此初也。

经。又复于彼说法大师法座之处悉皆往彼为诸众生劝请说是最胜经王何以故世尊由说此经我之自身并诸眷属咸蒙利益光晖气力勇猛威势颜容端正倍胜于常世尊我坚牢地神蒙法味已令赡部洲纵广七千逾缮那地皆悉沃壤乃至如前所有众生皆受安乐。

下明地神请说并益复二。初请说。后世尊我坚牢下与益。请说有三。初愿请。次何以故征。后世尊下释与益。可知。

经。是故世尊时彼众生为报我恩应作是念我当必定听受是经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作是念已即从住处城邑聚落舍宅空地诣法会所顶礼法师听受是经。

下后劝听经有三。初念报恩。次应作是念下起决心听。后作是念下往法会听。

经。既听受已各还本处心生庆喜共作是言我等今者得闻甚深无上妙法即是摄受不可思议功德之聚由经力故我等当值无量无边百千俱胝那庾多佛承事供养永离三涂极苦之处复于来世百千生中常生天上及在人间受诸胜乐。

下第三明闻经得益有三。初劝庆相贺。次时彼诸人下传说利他。后世尊随诸下明其得益。初中复五。一庆闻深法。二即是下庆获福广。三由经力下庆当遇佛。四永离下庆免三涂。五复于下庆当胜报。

经。时彼诸人各还本处为诸人众说是经王若一喻一品一昔因缘一如来名一菩萨名一四句颂或复一句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乃至首题名字。

下次传说利他。

经。世尊随诸众生所住之处其地悉皆沃壤肥浓过于余处凡是土地所生之物悉得增长滋茂广大令诸众生受于快乐多饶珍财好生惠施心常坚固深信三宝作是语已。

下明其得益。

经。尔时世尊告坚牢地神曰。若有众生闻是金光明最胜经王乃至一句。命终之后当得往生三十三天及余天处。若有众生为欲供养是经王故。庄严宅宇乃至张一伞盖悬一缯幡。由是因缘六天之上如念受生。七宝妙宫随意受用。各各自然。有七千天女共相娱乐。日夜常受不可思议殊胜之乐。作是语已。

下第三佛重述成。于中有二。初述成闻经益。后若有众生下述成供养益。述闻生上得益。不言受乐者影略故也。

经。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以是因缘若有四众升于法座说是法时我当昼夜拥护是人自隐其身在于座所顶戴其足。

下第四地神愿护。于中有三。一愿护法师。

经。世尊如是经典为彼众生已于百千佛所种善根者于赡部洲流布不灭是诸众生听斯经者于未来世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天上人中常受胜乐得遇诸佛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历三涂生死之苦。

下二愿护正法。护正法者为利有情。是诸众生下三明令生得益有二。初得乐果。后离苦报。乐果有二。初受世果。得遇诸佛下得出世果下离苦报。可知。

经。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能利人天安乐一切。

下大段第二与咒现身加被。于中分三。初启白。次若有下说咒。后佛赞。此初也。

经。若有男子女人及诸四众。欲得亲见我真身者。应当至心持此陀罗尼。随其所愿皆悉遂心。所谓资财珍宝伏藏。及求神通长年妙药。并疗众病降伏怨敌。制诸异论。当于净室。安置道场。洗浴身已。著鲜洁衣。踞草座上。于有舍利尊像之前。或有舍利制底之所。烧香散华饮食供养。于白月八日布洒星合。

下说咒复三。初标告示法。次别说教之。后结劝令学。初中有三。初总告。次随其所愿下述咒功能。后当治净室下示持咒法。法有六。一皆治净室立坛场。二洗浴严其身。三所居座。四对尊仪。五备供养。六诵咒时白月八日。西方月法黑半左前白半在后。与此不同。但依白月八日诵咒。布洒星者即此鬼星也。然未知月大小殊。若为白八常鬼星合。准应但取白八与鬼星合日。未必白八日常与鬼星合。先诵护身咒。次诵见身咒。后诵共语咒。

经。即可诵此请召之咒。

怛侄他 只里只里 主噜主噜 句噜句噜 拘柱拘柱 睹柱睹柱 缚诃(上)缚诃 伐舍伐舍 莎诃

世导此之神咒若有四众诵一百八遍请召于我我为是人即来赴请。

下别说教之。三咒即为三段。此初有三。初标次说后诵法。言即可者。不是八日初即诵此诵名神咒。乘文便势说即可诵此。不尔护身咒何时说。故应先诵护身咒。

经。又复世尊若有众生欲得见我现身共语者亦复如前安置法式诵此神咒。

怛侄他 頞折泥(去) 颉力刹泥室尸达哩诃诃呬呬 区噜 伐囇 莎诃

世尊若人持此咒时应诵一百八遍并诵前咒我必现身随其所愿悉得成就终不虚然。

下请共语咒文三如前。诵法中云并诵前咒者。不是但诵请语咒时即来共语。要先诵请现身咒方诵此咒。又非先诵请现神咒一百八遍。后诵请语时复诵于前一百八遍。

经。若欲诵此咒时先诵护身咒曰。

怛侄他 尔室里 未舍羯[打-丁+致][打-丁+柰][打-丁+致]矩[打-丁+致] 勃地(上) 勃地囇 底[打-丁+致]婢[打-丁+致]矩句[打-丁+致] 佉婆(上) 只哩 莎诃

世尊诵此咒时取五色线诵咒二十一遍作二十一结系在左臂肘后即便护身无有所惧。

下教护身咒。三文如前。

经。若有至心诵此咒者所求必遂我不妄语我以佛法僧宝而为要契证知是实。

下后结劝令学。

经。尔时世尊告地神曰善哉善哉汝能以是实语神咒护此经王及说法者以是因缘令汝获得无量福报。

下后佛赞成也。

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第十九

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三门分别。言来意者。五品益福智中前益四辨及以衣服饮食。今此益其智慧。由有智力能正说法受用衣食。若无智慧恐倒说法染著衣食。为离此过与其智慧有此品生。又解。前辨才益辨即智。天女地神益衣食者是福。今为双益故此品生。此神或是三地菩萨。得智光故。智光炎慧。名义周故。或是五地。了达真俗故。或第十地。难思知。境能通达故。大集经第二十一明。此大士过去尸弃等佛所愿作鬼神。即旧经等云散支大将也。释品名者。僧慎尔耶此云正了知。药叉此云勇健。威摄诸鬼智异群神统领降怨。故称大将。今明。此将能益智慧故名此品。解难者。问前与辨才亦是智慧。此云与智与前何别。答虽俱是智而体用别。四辨明用。此明体故。四辨后得智。此通根本故。此依初解品来意。依第二解总别有殊。亦无前妨。

经。尔时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并与二十八部药叉诸神于大众中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赞曰。此品分二。初以智慧益。后尔时正了下更以咒力加。初段分三。初标能拥护。次世尊何故下明能护所以。后以是义故下明所护得益。初复分二。此请护仪。

经。白言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经王若现在世及未来世所在宣扬流布之处若于城邑聚落山泽空林或王宫殿或僧住处世尊我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并与二十八部药叉诸神俱诣其所各自隐形随处拥护彼说法师令离衰恼常受安乐。

下明拥护有二。初护法师。后及听者下护听众等。护法师中有三。一所弘经及时。二所在宣摄下弘经处。三世尊下明拥护。

经。及听法者若男若女童男童女于此经中乃至受持一四句颂或持一句或此经王首题名号及此经中一如来名一菩萨名发心称念恭敬供养者我当救护摄受令无灾横离苦得乐。

下明护听众等文亦有三。初听受人。次于此下所受持法。后我当下明拥护。

经。世尊何故我名正了知。

下第二明能护所以。于中有三。初征。次此之因缘下释。后世尊如我下结。此征也。

经。此之因缘是佛亲证我知诸法我晓一切法随所有一切法如所有一法诸法种类体性差别。

下释有二。初明佛证知。次世尊下自述所以。此佛证也。初明能知二智。随所有下明所知法。知后得证知。晓本智晓达。随所有者。随福所有一切种类。即尽所有性。如所有者。如诸一切所有道理。即如所有性。前诸法体事。后诸法道理。前俗谛法。后真谛法。准解深密。如所有性从胜义性但说真如。如次即前二智所行。上别明所知法。诸法种类下总明所知诸法。若俗谛法有多种类体性差别。真谛虽无体性差别是彼真性。随彼能依说所依义亦有差别。又准对法。尽所有即蕴处界。如所有即四谛十六行等。故有差别。

经。世尊如是诸法我能了知我有难思智光我有难思智炬我有难思智行我有难思智聚我于难思智境而能通达。

下自述所以有三。初标。我能了者本智。我能知者后智。次释能了。智光后智。照了大乘教理行果。非下所测。故曰难思。智炬本智。破无明闇。智行了差别行。智聚了自体聚。后结能了。我于智境。而本智能通后智能达。或智行即行解智用。智聚即体性。故唯识论云。体依聚义名之为身。身即体也。余如前释。

经。世尊如我于一切法正知正晓正觉能正观察世尊以是因缘我药叉大将名正了知。

下结成。初牒指前四智。知晓觉察如次配之。此依前解。次世尊以是下结得名所以。

经。以是义故我能令彼说法之师言辞辩了具足庄严亦令精气从毛孔入身力充足威光勇健难思智光皆得成就得正忆念无有退屈增益彼身令无衰减诸根安乐常生欢喜。

下明所护得益复二。初法师益。后以是因缘下听者益。法师益中初牒所以。以我有四种智故能益法师。能益法师有八。一益辨才。二亦令下益身力。三益威光。四益智慧。且举智光余智俱明故云皆得。五益念力。六益不退。七增彼身下增寿无减。八诸根下益其安乐。

经。以是因缘为彼有情已于百千佛所植诸善根修福业者。于赡部洲广宣流布不速隐没。彼诸有情闻是经已。得不可思议大智光明。及以无量福智之聚。于未来世当受无量俱胝那庾多劫不可思量人天胜乐。常与诸佛共相值遇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阎罗之界三涂极苦不复经过。

下益听者。于中复二。初由益法师令法久住。亦由听受者于百千佛所殖诸善根故感说法者及此经法。因缘所以义。以是得智等所以能流布。及由听受者善根力不速隐没。次彼诸下明闻法得益有六。一得前四智。二及以下得成福智。三得生人天。四得值诸佛。五证菩提。六离恶道。如文可解。以听者得此。影知法师亦得此益。以劣影胜。义准定得。

经。尔时正了知药叉大将白佛言世尊我有陀罗尼今对佛前亲自陈说为欲饶益怜愍诸有情故即说咒曰。

南谟佛陀(引)耶 南谟达摩(引)耶 南谟僧伽(引)耶 南谟跋啰蚶(火含切)摩耶 南谟因达啰耶 南谟折咄喃 莫喝啰阇喃 怛侄他 呬哩呬哩 弭哩弭哩瞿哩 莫诃瞿哩 健陀里 莫诃健陀里达罗弭雉 莫诃达罗弭雉 单荼曲劝第(去音) 诃诃诃诃诃 呬呬呬呬呬 呼呼呼呼呼 汉鲁昙谜瞿昙谜 者者者者 只只只只 主主主主 旃荼欇(之涉切) 钵攞 尸揭啰(上音) 尸揭啰 嗢底瑟他呬 薄伽梵僧慎尔耶莎诃

若复有人于此明咒能受持者。我当给与资生乐具饮食衣服华果珍异。或求男女童男童女金银珍宝诸璎珞具。我皆供给随所愿求令无阙乏。此之明咒有大威力。若诵咒时。我当速至其所令无障碍。随意成就。若持此咒时。应知其法。先画一铺僧慎尔耶药叉形像。高四五尺。手执鉾镩。于此像前作四方坛。安四满瓶蜜水或沙糖水。涂香末香烧香及诸华鬘。又于坛前作地火炉中安炭火以苏摩芥子烧于罏中。口诵前咒一百八遍。一遍一烧。乃至我药叉大将自来现身问咒人曰。尔何所须。意所求者即以事答。我即随言于所求事皆令满足。或须金银及诸伏藏。或欲神仙乘空而去。或求天眼通。或知他心事。于一切有情随意自在令断烦恼速得解脱。皆得成就。

下第二以咒力加被有六。一请说显意。二即说下正说咒。三若复下劝修益。四若持此下示行法。五乃至下明得益有三。一现身。二问答。三或须下随与。一与七珍。二与伏藏。三与神通。四与自在。五与解脱。准前与辨才。此中得智亦应诵咒请现身加令得智慧。略故不说。云令断烦恼速得解脱。是令求智意。

经。尔时世尊告正了知药叉大将曰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利益一切众生说此神咒拥护正法福利无边。

下六佛赞成也。

王法正论品第二十

王法正论品三门分别。言来意者。流通有三。初十六品学行流通。中有五。此即第三品正明持学。持学有二。初二举昔。后一劝今。举昔有二。一为增上生道。二为决定胜道。此品为初。又解。以四天王护国品说人王若能尊人重法正行弘经天等拥护。若不如是天等舍离故。今此品举昔人王正行弘经。劝勉时会。有此品起。释品名者。先离后合。王有三号。一曰皇皇者天王也。二曰帝帝者主也。三曰王王者归也。为众所归。亦通名君。又纵任自在名之为王。法谓轨则。正即简邪。亦名圣也。如爱语中起四净语及八圣语。净语即不妄语等。圣语即见言见等。论谓决择。循环研核诸法道理。王即能行法人。法正论者即所行法。应云王正法正论。顺天竺语云法正论。论是能论。正法是所论。王之正法。正法之论。并依主释。今此正辨王之正法论。不欲别解王及正法论也。解妨者。问地神请佛说王正法。何不自说指住事耶。答欲明三世法皆同故。法尊胜故。不自亲说但举往事。问若尔何故不举过去佛说而引力尊幢王耶。答理国依俗事。故举过去梵王所说。据实梵王亦佛边闻为四王说。如下善生于宝积所闻金光明。不云佛说。问往力尊王并子妙幢今谁是耶。答有释。妙幢即今妙幢。又云。即释迦佛。详此二释无文遮许。取舍任情。

经。尔时此大地神女名曰坚牢于大众中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

赞曰。此之品文大分为三。初地神陈请。次世尊为说。后大众喜行。初复分四。此一请仪。

经。白佛言世尊于诸国中为人王者若无正法不能治国安养众生及以自身长居胜位。

下二举所为。

经。惟愿世尊慈悲哀愍当为我说王法正论治国之要。

下三陈所请。

经。令诸人王得闻法已如说修行正化于世能令胜位永保安宁国内居人咸蒙利益。

下四明所益。

经。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告坚牢地神曰。汝当谛听。过去有王名力尊幢。其王有子名曰妙幢。受灌顶位未久之顷。尔时父王告妙幢言。有王法正论名天主教法。我于昔时受灌顶位而为国主。我之父王名智力尊幢。为我说是王法正论。我依此论于二万岁善治国土。我不曾忆起一念心行于非法。汝于今日亦应如是。勿以非法而治于国。云何名为王法正论。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下次世尊为说有三。初对众敕听。次过去下述昔缘起。后尔时力尊下陈昔正法。述昔缘起有八。一能所教人。二尔时下明所授之法。世主即梵王修四无量方为世主。教慈悲起必能拔苦与乐。三我于下明得法之缘。四我之父下明得闻法处。五我依下明我能行学。六汝于今下诫子随修。七云何名为下闻敕请教。八汝今下敕听许说。此意于父边闻复教其子者。明父子恩深教必实益。故劝闻者敬重依行。

经。尔时力尊幢王即为其子以妙伽他说正论曰。

下陈昔正法文分为二。此佛标序。

经。我说王法论利安诸有情为断世间疑灭除众过失一切诸天王及以人中王当生欢喜心合掌听我说。

下正陈彼说有七十三行颂分二。初二颂力尊敕听。后七十一颂为陈正论。敕听中初一行述论益。次三句教所备。后一句敕听为说。问前长行中但为其子。云何劝听更有天主人王。答长行文略颂中广故。又解。正为诫子。意谓。此论称理广益天主人王。皆当欢喜。故汝今应合掌听说。

经。往昔诸天众集在金刚山四王从座起请问于大梵梵主最胜尊天中大自在愿哀愍我等为断诸疑惑。

下七十一颂为陈正论。大文分三。初二颂论起所因。次二颂发问生起。后六十七颂正陈其论。初中有五。初二句众集处。次一句能请人。次一句所问者。次二句赞彼论。次二句请为说。

经。云何处人世而得名为天复以何因缘号名曰天子云何生人间独得为人主云何在天上复得作天王。

下发问生起总有四问。如文可知。意各有三。一问其号依德立。即并问立号所由。所由则是问王行何正法得名王等。若不尔者。四天但问其名。云何天主言问我治国法。故萨遮尼乾子经第二云。王言。大师彼诸王等何故名王。答言。大王王者民之父母。以能依法摄护众生令安乐故名之为王。此即总标。次则释云。大王当知。王之养民当如赤子移干去湿不待其言。何以故。大王当知。王者得立。以民为国。民心不安国将灭矣。是故王常当虑民如念赤子不离于心。当知。国内人民苦乐水旱风雨饥饱老少病患狱讼有罪无罪有功无功。如是知者名不离心。如是知已以力将护。所应与者及时给与。所应取者念当筹量。役使知时不夺人利。禁肃贪暴人得安乐。是名护国。名之为王。今此问答意亦同彼。第三问意现在当来由何业行生处人世得名为天等。由何业行生在天上得作天王。故下答云。由先善业力生天得作王等。西方国法是物各有十名。今人王举三。天王举一。以影于余。

经。如是护世间问彼梵王已尔时梵天主即便为彼说护世汝当知为利有情故问我治国法我说应善听。

下六十七颂正陈其论有三。初二颂序昔许说。次六十颂半天主正陈。后是故汝人王下四颂半劝勉依学。初中分二。初一颂力尊标序。次一颂天主许说诫听。

经。由先善业力生天得作王若在于人中统领为人主。

下天主正陈有二。初三颂答名及业二问。即令修善更作来因。后三十三天主下五十七颂半通答问得号所由。即陈正论。即令修其现益。初复有二。初一颂答后二问。后二颂答初二问。此初也。

经。诸天共加护然后入母胎既至母胎中诸天复守护虽生在人世尊胜故名天由诸天护持亦得名天子。

下答前有二。初一颂半答第一问。后一半答第二问。然由先善业力言亦流至诸天共加护。

经。三十三天主分力助人王及一切诸天亦资自在力除灭诸非法恶业令不生教有情修善使得生天上人及苏罗众并健闼婆等罗刹旃荼罗悉皆资半力父母资半力令舍恶修善诸天共护持示其诸善报若造诸恶业令于现世中诸天不护持示其诸恶报。

下通答得号所由陈其正论。文复分二。初五颂略标。后五十二颂半广释标。中有三。初二颂标诸天助王行正法他益。有三。初一颂天助。次一颂王化。化中初半灭恶。后半生善。次一颂半标人神共护自益。或亦是益他。由人神助力令王化他舍恶修善共护自益。言罗刹旃荼罗者。旃荼罗此云严帜执守恶者。即罗刹中执恶之者。此意恶此尚护。况余善者。后诸天共护下一颂半标由令行善化人得诸天护。初半标示。后一颂别示善恶所得因果。问造善可护。造恶如何护。答由昔修善今得为王。故造恶时天示恶相护令改修。

经。国人造恶业。王舍不禁制。斯非顺正理。治摈当如法。若见恶不遮。非法便滋长。遂令王国内。奸诈日增多。王见国中人。造恶不遮止。三十三天众。咸生忿怒心。因此损国政。谄伪行世间。被他怨敌侵。破坏其国土。居家及资具。积财皆散失。种种谄诳生。更互相侵夺。由正法得王。而不行其法。国人皆破散。如象踏莲池。恶风起无恒。暴雨非时下。妖星多变怪。日月蚀无光。五谷众华果。苗实皆不成。国土遭饥馑。由王舍正法。

下五十二颂半广释分二。初三十五颂明王违正法故祸臻。后十七行半明王依正法故福臻。准瑜伽六十一及王法正理论明。王之过失王之功德王衰损门王方便门王可爱法及能引发王可爱法各有多门。广如彼辨。若别配此行相稍难。问此名王法正论。彼瑜伽同王法正理论名目相顺。何不依彼以释。答理不一途。仁王般若萨遮尼乾子等皆明王行治国之法非彼皆同。然配无违。且依此经分之为二。初三十行广明违正论。后如是无边过下五颂结成违正法。广明分三。初八颂明见人造恶不遮失。次若王舍正法下九颂明王自行非法失。后国中最大臣下十三颂明见臣造过不除失。初中复四。初一颂明见恶应遮。二若见恶下一颂不遮恶广。三王见国中下因兹天忿。四因此损国政下五颂遂有祸生。祸生有五。一颂怨敌坏国。二财散相侵。三祸起所因。四灾变并现。五国土饥馑。五行如次配准可知。第三祸因中初半因后半喻。

经。若王舍正法。以恶法化人。诸天处本宫。见已生忧恼。彼诸天王众。共作如是言。此王作非法。恶党相亲附。王位不久安。诸天皆忿恨。由彼怀忿故。其国当败亡。以非法教人。流行于国内。斗诤多奸伪。疾疫生众苦。天主不护念。余天咸舍弃。国土当灭亡。王身受苦厄。父母及妻子。兄弟并姊妹。俱遭爱别离。乃至身亡殁。变怪流星堕。二日俱时出。他方怨贼来。国人遭丧乱。国所重大臣。枉横而身死。所爱象马等。亦复皆散失。处处有兵戈。人多非法死。恶鬼来入国。疾疫遍流行。

下王自行非失分四。初二句明王舍正法。二次两句天见心忧。三次两颂诸天共议。四次六颂灾祸遂起。于中复九。初一颂斗诤等多。次半颂诸天弃舍。次一颂半违迫事生国土灭求不得苦。王身受苦者即怨憎会苦。父母等别离爱别离苦。乃至身亡即是死苦。次半颂灾怪并生。次半颂怨贼来侵。次半颂大臣横死。次半颂畜产散失。次半颂人非法亡。次半颂疾疫遍国。

经。国中最大臣及以诸辅相其心怀谄佞并悉行非法见行非法者而生于爱敬于行善法人苦楚而治罚。

下十三颂见臣造过不除失分四。一颂大臣造过。次一颂倒赏罚。次十颂有恶果生。后若王作非法下一颂结其过失。此初二也。

经。由爱敬恶人。治罚善人故。星宿及风雨。皆不以时行。有三种过生。正法当隐没。众生无光色。地肥皆下沉。由敬恶轻善。复有三种过。非时降霜雹。饥疫苦流行。谷稼诸果实。滋味皆损减。于其国土中。众生多疾病。国中诸树林。先生甘美果。由斯皆损减。苦涩无滋味。先有妙园林。可爱游戏处。忽然皆枯悴。见者生忧恼。稻麦诸果实。美味渐消亡。食时心不喜。何能长诸大。众生光色减。势力尽衰微。食啖虽复多。不能令饱足。于其国界中。所有众生类。少力无勇势。所作不堪能。国人多疾患。众苦逼其身。鬼魅遍流行。随处生罗刹。

下有恶果生。于中分五。初一颂三事乖时。一星二风三雨。二次一颂三种过起。一正法隐殁。二有情无光。三地肥沈减。三次二颂复三恶生。一非时霜雹。二谷稼损减。三众生疾病。四次三颂外果衰微有三。一颂诸果无味。一颂林树皆枯。一颂食不资大。五次三颂内报亦退有四。一颂形色饥羸尪微。一颂身无勇势。半颂疾患苦迫。半颂鬼魅流行。

经。若王作非法亲近于恶人令三种世间因斯受衰损。

下第四结其过失。三种世间者即三界。由王依法增益人天。行非法故三界衰损。或人畜百谷为三世间。人疫畜损百谷不熟。广如上辨。

经。如是无边过出在于国中皆由见恶人弃舍不治摈由诸天加护得作于国王而不以正法守护于国界若人修善行当得生天上若造恶业者死必堕三涂若王见国人纵其造过失三十三天众皆生热恼心不顺诸天教及以父母言此是非法人非王非孝子。

下五颂大段第二结成违正法有四。一颂结不罚恶。一颂结不修善。一颂结善恶报。二颂结违教非人。

经。若于自国中见行非法者如法当治罚不应生舍弃是故诸天众皆护持此王以灭诸恶法能修善根故王于此世中必招于现报由于善恶业行舍劝众生为示善恶报故得作人王诸天共护持一切咸随喜。

下十七颂半明依正法故福臻。分之为二。初四颂标行正法。后十三颂半依标广释。标中有二。此二颂标罚恶。罚恶有二。初颂罚恶人。后颂得天护。次二颂标劝善。劝善有二。初一颂劝修善。后一颂得菩提。

经。由自利利他。治国以正法。见有谄佞者。应当如法治。假使失王位。及以害命缘。终不行恶法。见恶而舍弃。害中极重者。无过失国位。皆因谄佞人。为此当治罚。若友谄诳人。当失于国位。由斯损王政。如象入华园。天主皆嗔恨。阿苏罗亦然。以彼为人王。不以法治国。是故应如法。治罚于恶人。

下广释有二。初五颂半释罚恶。后八颂半释行善。释初有五。一颂见恶必治。次一颂是不典舍。次一颂明罚所以。次一颂重更成前。三句法一句喻。次一颂半结应治罚。问行恶有几。几种治罚。答准萨遮尼乾子经第四云。行恶众生有五。一于王无益。二者造作无利。三者起逆。四者邪行。五者邪命。于王无益有十一种。一者返逆。二者教他返逆。三与王毒药。四夺王资生。五破所应作。六侵夺王妻。七违王命。八出王密语。九觇伺国土。十者骂王。十一毁訾。造作无利复有十种。一迭共相杀。二迭相劫夺。三迭相侵妻。四虚诳证他。五虚妄诳他。六坏他亲友。七恶口骂他。八斗称欺诳。九迭相毁訾。十迭相焚烧。返逆众生者。谓诸边地城邑小王聚落主等不顺根本大王教命。邪行者。谓诸无戒即诸恶律仪屠儿猎师畜养猪羊鸡犬鹅鸭。诸损害他自恣作恶。邪命者。种种非法求诸利养非法活命。各各不能自活中住。治罚有三。一者呵责。二者夺资生。三牢狱打缚呵骂驱摈。五种众生随上中下三种治罚。返逆之者行法行王先以善言如法开示。若闻王命即舍逆心请诸罪王前者。王放大恩恕其重罪。依其国土王领之处不减不夺不驱出。何以故。为令知王有三种事故。一者有信。二者有恩。三者大力。未降伏者为令降伏。已降伏者令不更作。欲反逆者令不敢起。彼有罪人得免其罪。还复王位人民安稳。彼如法王得福无量善名流布。若闻命不伏罪。当重治。除不断命不坏诸根。尽夺资生国土人民。驱摈他处。何以故。为余众生不起逆故。是名行法行王治彼起逆众生之罪。邪行众生唯呵责治罚。汝若更作与汝重罪。邪命众生应当随顺。如法僧众僧当和合唤令现前取其自言。随犯轻重当如法治拒。违僧命不从师友善知识语恼乱众僧不得修道者。若彼国王是法王者。僧当往语令王教敕。王应唤彼破戒比丘善言劝喻令顺僧命。若其不从。当集二众现前对实。若得其罪。助如法众治彼比丘。不得断命。乃至不得夺其资生。得呵责得驱摈。大王若二朋党诤讼。应当如法断诤事。若王不知。当问国内大德沙门知法知义有大智悲当行正法利益众生善名断诤能如法语者。问其正法知犯非犯。如是知已如法为灭。问准萨遮经第五云。行法行王行八种心能护众生。一者念诸众生如念子想。二者念于恶行众生如病子想。三者念受苦众生生大慈心。四者念受胜乐众生生欢喜心。五者念于怨家众生生护过想。六者能于亲友众生生覆护想。七者能于资生之中生如药想。八者能于自身生无我想。既具此八名法行王。云何得行禁闭打缚驱摈等耶。答于诸非法恶行有情愍念令悔方便治罚故不相违。故彼经第三云。譬如父母于恶行子。为念子故欲令改悔方便苦治。除不断命不坏诸根。余打骂等从心苦治。不名舍心不名恶心。以念子重为令改悔更不复作。而彼父母不名非法不失慈心。行法行王亦复如是。为令舍恶从善。令其余恶众生不作非法。非常恶心舍此众生。亦不故心为恼众生而行恼切。以慈悲心行恶口等治罚众生。不名非法不失慈心。其经亦云。知为政者弃一恶人以成一家。弃一恶家以成一乡。不知政者人物失所使天下怨讼。问行法行王既有慈悲。以何等心治行恶人。答准萨遮尼第三云。先起慈心智慧观察思惟五法。然后当治。一依实非不实。二依时非不时。三依义非无义。四依濡语非粗穬。五依慈心悲嗔心。谓依法诘问取自言依实过治。王有力时应治其罪。无力不治从恶心作。当如法治。非此不治。应知其过正说不稳善说苦言。如是呵责。非不呵责。是名濡语。非但呵责断其罪过。除却断命割截支体。依慈悲心系闭打缚呵啧。夺财驱摈他方为令改悔。非恶心舍。问行法行王既无染心治罚恶人。何不断命割截诸根。答彼经云。以无染心无恶心故。不能得起如是心念断命截根。应观众生至于死时自业过生嗔恨心死。已命断生恶道中。恶心随逐长夜不断。是故不应断命截根。断命截根一作已后不可救故。系闭骂等非永弃故。是故佛听。又彼经问云。所有臣佐宰官禁司不虑国计。但求利己。或复私忿以害公政。或受货赇以抂治之。增长百姓迭相欺乱。以强凌弱。以贵凌贱。以富欺贫。以曲抂直。富者获甲。贫者受屈。谄佞掌政。忠贤隐退。或时在朝惧罪自默。或行财货以用安己百姓贫苦不堪充济。厌苦思乱不闻王命。斯由臣吏不行忠节欺上乱下冒受王禄。如是之人摄在何等众生数中。答言。大王摄在劫夺众生数中。上品治罚。何以故。以其受王名官重禄舍公念私不存公政。祸乱之生莫不由之。此是国之最大恶贼。王是法王不得断命。是故摄在劫夺数中。上品治罚。广有多门。具如萨遮尼乾子经说。

经。以善化众生不顺于非法宁舍于身命不随非法友于亲及非亲平等观一切。

下八颂释行善有二。初一颂半释行善。后六颂半释得益。初中复三。初半颂化人不顺非法行。次半颂修政不随非法友。后半颂赏罚不简亲非亲。

经。若为正法王。国内无偏党。法王有名称。普闻三界中。三十三天众。欢喜作是言。赡部洲法王。彼即是我子。以善化众生。正法治于国。劝行于正法。当令生我宫。天及诸天子。及以苏罗众。因王正法化。常得心欢喜。天众皆欢喜。共护于人王。众星依位行。日月无乖度。和风常应节。甘雨顺时行。苗实皆成善。人无饥馑者。一切诸天众。充满于自宫。

下释得益有六。初一颂得名称普闻益。次一颂得为天子益。次一颂当得生天益。次一颂半诸天喜护益。次二颂护国益。于中复四。半颂星辰依度益。半颂风调雨顺益。半颂人民丰乐益。半颂能护诸天益。能令天众常充满故。问王能行善得诸天护。云何能护诸天益。答王行正法即广流佛教。国泰人安常令修善。故多生天。又弘佛法天闻得益。故萨遮经云。行法行王无量天护。云何护天。由法行王能与诸天正法净食。所谓为说如来正教甘露法门禅定解脱十善道等。令其得离诸恶道苦。以是为护。故法行王即身能集无量功德资益现在。未来复能集诸善果。此下亦云。是故汝人王忘身弘正法。应尊重法宝。由斯众安乐。四王护国品亦广明之。

经。是故汝人王忘身弘正法应尊重法宝由斯众安乐常当亲正法功德自庄严眷属常欢喜能远离诸恶以法化众生恒令得安隐令彼一切人修行于十善率土常丰乐国土得安宁王以法化人善调于恶行当得好名称安乐诸众生。

赞曰。明正法中有三。已上第二广陈正论。下第三劝勉依学分三。初一颂劝弘法利他。次半颂劝亲法自利。后三颂明其利益有四。初半颂眷属离非。次半颂众生身乐。次一颂国丰人泰。次一颂得好名闻。

经。尔时大地一切人王及诸大众闻佛说此古昔人王治国要法得未曾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下品第三大段大众喜行。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第五末(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