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姚宏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右戰國策,隋經籍志:三十四卷,劉向錄;高誘注,止二十一卷;漢京兆尹延篤論一卷。唐藝文志,劉向所錄已闕二卷,高誘注乃增十一卷,延叔堅之論尚存。今世所傳三十三卷。崇文總目高誘注八篇,今十篇,第一、第五闕。前八卷,後三十二、三十三,通有十篇。武安君事,在中山卷末,不知所謂。叔堅之論,今他書時見一二。舊本有未經曾南豐校定者,舛誤尤不可讀。南豐所校,乃今所行。都下建陽刻本,皆祖南豐,互有失得。

余頃於會稽得孫元忠所校於其族子愨,殊為疏略。後再扣〔一〕之,復出一本,有元忠跋,并標出錢、劉諸公手校字,比前本雖加詳,然不能無疑焉。如用「埊」、「坔」字,皆武后字,恐唐人傳寫相承如此。諸公校書,改用此字,殊所不解。竇苹作唐史釋音,釋武后字,內「埊」字云,古字,見戰國策。不知何所據云然?然「坔」乃古「地」字。又「埊」字,見亢倉子、鶡冠子,或有自來;至於「坔」字,亦豈出於古歟?幽州僧行均切韻訓詁,以此二字皆古文,豈別有所見耶?孫舊云五百五十籤,數字雖過之,然間有謬誤,似非元書也。括蒼所刊,因舊無甚增損〔二〕。余萃諸本,校定離次之,總四百八十餘條。太史公所採,九十餘條,其事異者,止五、六條。太史公用字〔三〕,每篇間有異〔四〕者,或見於他書,可以是正,悉注於旁。辨「〈欒,中"木改水"〉水」之為「漬水」,「案」字之為語助,與夫不題校人,并題續注者,皆余所益也。正文遺逸,如司馬貞引「馬犯謂周君」、徐廣引「韓兵入西周」、李善引「呂不韋言周三十七王」、歐陽詢引「蘇秦謂元戎以鐵為矢」、史記正義「竭石九門,本有宮室以居」、春秋後語:「武靈王游大陵夢處女鼓瑟」之類,略可見者如此,今本所無也。至如「張儀說惠王」乃韓非初見秦,「厲憐王」引詩乃韓嬰外傳,後人不可得而質矣。先〔五〕秦古書,見於世者無幾。而余居窮鄉,無書可檢閱,訪春秋後語,數年方得之,然不為無補。尚覬博採,老得定本,無劉公之遺恨。紹興丙寅中秋,剡川姚宏伯聲父題。〔六〕

〔一〕札記今本「扣」誤「叩」。吳引不誤。

〔二〕札記今本「損」誤「採」。吳引不誤。

〔三〕札記今本「字」誤「事」。吳引不誤。

〔四〕札記今本脫「異」字。吳引不誤。

〔五〕札記吳引無「先」字。丕烈案:無者誤脫也。

〔六〕札記今本此後有跋云,戰國策經鮑彪殽亂,非復高誘原本,而剡川姚宏較正本,博采春秋後語諸書,吳正傳駮正鮑注,最後得此本,歎其絕佳。且謂於時蓄之者鮮矣。此本乃伯聲較本,又經前輩勘對疑誤,采正傳補注,標舉行間。天啟中,以二十千購之梁溪安氏,不啻獲一珍珠船也。無何,又得善本於梁溪高氏,楮墨精好,此本遂次而居乙。每一摩挲,不免以積薪自哂。要之此兩本,實為雙璧,闕一固不可也。崇禎庚午七月曝書於榮木樓。□翁謹識。又有跋云,戰國策世傳鮑彪注者,求吳師道駮正本,已屬希有,況古本哉!錢遵王假余此本,係姚宏較刻,高誘注,蓋得之於□翁宗伯者。不特開卷便有東、西周之異,全本篇次前後,章句煩簡,亦與今本迥不相侔,真奇書也。因命友印錄此冊。原本經前輩勘對疑誤,采正傳補注,標舉行間,宜并存之,一時未遑也。□翁云,天啟中得此於梁溪安氏,無何,又得善本于梁溪高氏。今此本具在,已出尋常百倍,不知高氏本又復何如耳?戊戌孟春六日錄校并識,虞山陸貽典。庚寅冬,□翁絳雲樓災,其所藏書,俱盡於咸陽之炬。不謂高氏本尚在人間?林宗葉君印錄一本,假余,較此頗多是正,而摹寫訛字,猝未深辨,并一一校入,尚擬借原本更一訂定也。戊戌季冬六日校畢記。己亥春,從錢氏借高氏原本,校前十九●。孟冬暇日,過毛氏目耕樓,借印錄高氏本,校畢,此書始為全璧云。敕先。丕烈案:此雅雨堂本之原委也,覽之而與宋槧不同之故憭然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