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此篇总论五运主岁。六气司天。皆本乎天之运化。故曰:天元纪大论。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天有五行者。丹 苍素元之五气也。五位、五方之位。地之五行也。寒暑燥湿风火。天之六气也。盖言天之五气。经于十干之分。十干之气。以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以生天之六气。)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五脏、五行之所生也。五气、五行之气。风热湿燥寒也。喜怒忧思恐。五脏之神志也。夫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人本乎地之五行而成此形。以有形之五脏。化五气。生五志。而复通乎天气。)

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论、谓六节脏象诸论也。五运者。甲己岁为土运。乙庚岁为金运。丙辛岁为水运。丁壬岁为木运。戊癸岁为火运。三阴三阳者。子午之岁。少阴主之。丑未之岁。太阴主之。寅申之岁。少阳主之。卯酉之岁。阳明主之。辰戌之岁。太阳主之。巳亥之岁。厥阴治之。帝言五运之气。递相沿袭。而一岁皆为之主治。终期年之三百六十五日。周而复始。其与三阴三阳之主岁相合。何以候之?徐振公曰:五运独主一岁。三阴三阳之主岁。有司天在泉。间气客气。故曰:五运相袭而皆治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天之十干。运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上呈三阴三阳之六气。故曰: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王冰曰:道。谓生化之道。纲纪、谓生长化收藏之纲纪也。父母、谓万物形之先也。本始、谓生杀皆因而有之也。夫有形禀气。而不为五运阴阳之所摄者。未之有也。所以造化不极。为万物生化之元始者何哉。以其是神明之府故也。然合散不测。生化无穷。非神明运为。无能尔也。)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六微旨大论曰: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五常政大论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莫可穷测。用施于四时。变化乎万物。无可矩量者也。孔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金西铭曰:神以运用言。圣以功业言。)

夫变化之为用也。(用、功用也。言阴阳不测之变化。在天地之间。生成万物。功用最大。金西铭曰:用者。神用之无方。即所谓圣也。)

在天为玄。(元、幽远也。天道幽远。变化无穷。)

在人为道。(道、里路也。凡日用事物之间。莫不有天地自然之理。)

在地为化。(化、生化也。化育万物。皆由地之生成。)

化生五味。(五味、五行之所生也。万物之有情有性者。莫不具五运之气味。五营运论大曰:化生气。)

道生智。(能循乎天理之自然。则是非邪正自然分别而用无不周也。张兆璜曰:心之灵明曰智。乃人之神明也。)

玄生神。(王冰曰:元远幽深。故生神也。神之为用。触遇元通。因物化成。无不应也。倪仲宣曰:先从天而人。人而地。复从地而人。人而天。)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风寒热燥湿。天之阴阳也。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覆地载。万物化生于其间。)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阳之气。左右旋转之不息。徐振公曰:左右者。间气也。)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征、验也。兆、见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火为阳。水为阴。言阴阳不可见。而水火为阴阳之征验。徐振公曰:水火。即阴阳也。先天止有水火。至后天而始备五行。)

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木主春令。其气生长而生万物。金主秋令。其气收敛而成万物。故为生成之始终。金西铭曰:上下左右。天地之六合也。水火木金。阴阳之四时也。)

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在天为气。而气有多少。在地成形。而形有盛衰。上下相感。而太过不及之气。昭然彰着矣。)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时、四时也。谓木运主春。火运主夏。土运主长夏。金运主秋。水运主冬。)

鬼臾区曰:五气营运。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言五运之气。各终期年之三百六十五日。终而复始。非独主于时也。徐振公曰:五运主时。乃四时寒热温凉之气。主岁者。五行太过不及之年。)

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天元册、乃太古之文。所以纪天真元气营运之书也。太虚、谓空元之境。大气之所充。神明之官府也。寥廓、空大无际之谓。肇、始基。立也。化原、造化之本原也。)

万物资始。五运终天。(五运、木火土金水运也。终天者。日日行一度。五运各主一岁。终周天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万物藉化元而始生。五行终天运而无已。易曰:大哉干元。万物资始。)

布气真灵。总统坤元。(真灵者。人与万物也。总统坤元者。地居天之中。天包乎地之外也。易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九星悬朗。七曜周旋。(九星者。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九星悬朗于天。下应九州岛之分也。七曜者。日月五星。虞书谓之七政。周。谓周天之度。旋。谓左循天度而行。)

曰阴曰阳。曰柔曰刚。(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幽显既位。寒暑弛张。(阳主昼。阴主夜。幽显既位者。阴阳定位也。寒暑弛张者。寒暑往来也。易曰:日月营运。一寒一暑。)

生生化化。品物咸章。(易曰: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又曰:天地 。万物化醇。此所以生生不息。化化无穷。而品物咸章矣。)

臣斯十世。此之谓也。(十世、言自祖传习至今。于兹十世矣。所谓积考太始天元册文者。此之谓也。)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太阳少阳少阴。营运先天而主有余。阳明太阴厥阴营运后天而主不足。此三阴三阳之气有多少也。形、谓五行之有形也。五形之治。各有太过不及者。谓五运之主岁。如诸壬年之木运太过。则诸丁年之木运不及矣。诸戊年之火运太过。诸癸年之火运不及矣。诸甲年之土运太过。诸己年之土运不及矣。诸庚年之金运太过。诸乙年之金运不及矣。诸丙年之水运太过。诸辛年之水运不及矣。)

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及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始者。谓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如甲年之土运太过。则乙年之金运不足随之。子年之少阴有余。则丑年之太阴不足随之。所谓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也。如乙年之金运不及。则丙年之水运有余从之。丑年之太阴不足。则寅年之少阳有余从之。所谓不足而往。有余从之也。迎、往也。随、来也。知岁运之往来。则太过不及之气。可与之相期而定矣。)

应天为天府。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此承上下而言六十岁之中。又有天符岁会三合主岁。此为平气之年。无太过不及者也。所谓天符者。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乃五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相合。故为天符。直、会也。谓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乃地支之主岁。与五运之主岁。五行之气。正值会合。故曰岁合。三合者。谓司天之气。五运之气。主岁之气。三者相合。又名太乙天符。此皆平气之年。无太过不及者也。俱详注六微旨大论。)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寒暑燥湿风火。天之六气也。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阳之上。火气主之。是三阴三阳。上奉天之六气也。木火土金水火。地之五行也。在春主木而主生。在夏主火而主长。长夏主土而主化。在秋主金而主收。在冬主水而主藏。是以生长化收藏下应之。盖天之五气。运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上呈天之六气。是以上下相感召。而三阴三阳之气。天地之所共有。故下文曰: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倪仲宣曰:木火火。地之三阳也。金水土。地之三阴也。二之气君火。三之气相火。地亦有三阴三阳之六气。故曰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岁半以上。天气主之。是春夏者。天之阴阳也。故天以阳生阴长。岁半以下。地气主之。是秋冬者。地之阴阳也。故地以阳杀阴藏。张玉师曰:司天之气。主上半岁。在泉之气。主下半岁。故曰:岁半以上。天气主之。岁半以下。地气主之。然司天之气。始于地之左。在泉之气。本乎天之右。天地之气。互相感召。而共主一岁。又非独天主上半岁。而地主下半岁也。)

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申明地亦有三阴三阳之气也。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是天有阴阳也。木火土金水火。生长化收藏下应之。是地有阴阳也。夫天为阳。而天有三阴三阳之气。是阳中有阴也。地为阴。地有三阴三阳之气。是阴中有阳也。玉师曰:此二句。启下文之天五地六。天六地五。)

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应天之气者。丹 苍素元之气也。动而不息。五岁而右迁者。自甲而乙。乙而丙。丙而丁。丁而戊。五运之气已终。而复起五运也。应地之气者。木火土金水火之气也。静而守位。六期而环会者。自子而丑。丑而寅。六岁巳周。至午岁而复起少阴也。)

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动静相召者。天地之气相感也。上下相临者。天之五气。下御地之五行。地之木火土金水火。上临天之六气。是以天五地六。天六地五。阴阳交错。而变生三十年之一纪。六十岁之一周也。按天之五气。经于十干之分。运化地之五行。是天五地五也。地之木火土金水火。分主十二支之位。子午少阴君火司天。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卯酉阳明燥金司天。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巳亥厥阴风木司天。是地六天六也。是以上文云应天之气。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六期而环会。下文云。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上下周纪者。天干地支。五六相合。凡三十岁为一纪。六十岁为一周也。天以六为节者。以三阴三阳为节度也。地以五为制者。以五行之位为制度也。周天气者。子属少阴君火司天。丑属太阴湿土司天。寅属少阳相火司天。卯属阳明燥金司天。辰属太阳寒水司天。巳属厥阴风木司天。六期为三阴三阳之一备。终地纪者。甲主土运。乙主金运。丙主水运。丁主木运。戊主火运。五岁为五运之一周。是以君火以明而在天。相火以位而在下。盖言地以一火而成五行。天以二火而成六气也。玉师曰:地之十二支。上应司天之气。天之十干。下合地之五行。)

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十五日为一气。五运六气相合而主岁。一岁凡二十四气。计七百二十气为一纪。纪、小会也。盖以五六为三十。六五亦为三十。故以三十岁为一会。自甲子而终于癸亥。凡六十岁为一周。其太过不及之气。于此皆可见矣。)

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此以下。复申明五运六气之主岁。周而复始。循环无端。使天下万世。子孙黎民。知天地阴阳之数。不罹灾眚之患。此皆圣人忧民之心。德泽下流之不穷也。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至数者。太过不及之定数也。机者。先期而动也。迫、近、迮、起也。言气机之动甚微。能追思已往之气。则其来者可知。如敬畏者。则灾眚可避。忽慢者。必罹夭殃。无道。谓不修养生之道。行私、谓放纵嗜欲也。真要、至真之要道也。)

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此言阴阳之道。自始至终。由近至远。简而明。易而难。有条有理。有纪有纲。)

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言阴阳之道。昭也。明也。能明乎斯道。如桴鼓声响。未有不相应者矣。)

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运、化运也。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统者。五运相袭而皆治之也。)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合者。以五运而合六气。以天干而合地支也。标、高也。子午为少阴君火。君为尊。故以少阴为始。而标见于上。厥阴为阴之尽。故以厥阴为终。阴极而一阳之子又复矣。)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风寒暑湿燥火。在天之六气也。三阴三阳。合于地之十二支。而上奉天之六气。是以天气为本。而三阴三阳为标。故下文曰: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六元者。谓天有此三阴三阳之六气。地亦有此三阴三阳之六气。天地浑元。上下相召。是以六气司天。而六气在泉也。)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着之玉版。藏之金匮。垂永久。示贵重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