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捩连字八之四
【8.3】转捩连字者,所以反上文而转申一义也。
【8.3.1】转捩连字中,「然」字最习用。「然」字义本状字。状字之「然」,用以落句,口然之而意亦然了。连字之「然」,用以起句,口虽然而势已转也。将飞者翼伏,将跃者足缩,将转者先诺,同一理也。故「然」字非转也,未转而姑然之,则掉转之势已成。此「然」字之所以为转语辞也。
「然」字之借为转语,1有单用者,有衬以他字者,然或无衬,或有衬,其冠句首作为一顿以取势者则皆然。
「然」字一顿,其无衬者,则乘势掉转;其有衬者,曰「然而」,曰「然则」,曰「然后」,曰「然且」等,则各视其所乘之势以定。
「然」字无衬。
[658]孟万下:然终于此而已矣。——「然」字一顿,以应上文平公之待亥唐如是也。下乃挺转,决其终于如此而已矣。
[659]史高帝纪: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囊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三「然」字皆转词。2
[660]汉陆贾传: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
[661]史匈奴列传: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
[662]汉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663]史秦始皇本纪: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664]韩雑说: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所引「然」字,皆冠句首。
「然」字承上一顿,下文反转而欲作势者,则加「而」字。
[665]孟公上: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然」者,然上文所云殷之难变与夫土地人民之众,「而」字则转言文王以百里而能兴,正与上文相反。
[666]又公下:然而不胜者也,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667]史李斯列传: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668]礼三年问:将由夫患邪淫之人与?则彼朝死而夕忘之。 然而从之,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
[669]史秦始皇本纪: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670]韩燕喜亭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
[671]又复上宰相书: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所引「然」「而」皆拆读。今人用「然而」二字则异是。3
「然」字承上一顿,下文由是而另推事理者,则加「则」字。
[672]孟公下: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然」者,然其所云失伍之士之当去也,「则」者,由士之失伍推及其人之失伍也。故「然」「则」两字,亦可拆读。4
[673]孟万上:然则舜*喜者与?
[674]庄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675]史李斯列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676]又刺客列传: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677]汉贾谊传: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
[678]韩上张仆射第二书:然则毯之害于人也决矣。——所引「然」「则」两字,皆可拆读,同上。
「然」字一顿以承上文,由是而继以他事者,则加「后」字。
[679]孟告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后」者,明继事之词也。经籍最习用之。
[680]孟梁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81]汉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
[682]又司马迁传: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683]赵策: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
[684]秦策: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所引「然后」两字,皆以明事之先后也。而所以先后之者,则无以异也。
有谓唐时往往以「然」字代「然后」者。
[685]韩文论淮西事宜状云:事至不惑,然可图功。
[686]又论变盐法事宜状云:事须差配,然付脚钱。5——两「然」字若曰「然后」,句调不谐矣,而句意则然也。
「然」字承上一顿,既已如此,由是而或聊且为之者,或尚且不可者,则加「且」字。
[687]孟公下: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然且」者,知其不可而聊且至也。
[688]孟告下: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
[689]又:一战胜齐,遂意有南阳,然且不可。——所引「然且」者,犹云「如是而尚且不为不可」也。
至[690]庄子秋水云: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此「然且」者,亦「如是而尚且」之谓也。
[691]榖梁昭十三年云:失德不葬,弒君不葬,灭国不葬,然且葬之。——此「然且」者,即「如是而聊且葬之」之谓也。
[692]韩非子难言篇云: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犹云「如是而尚且」之谓也。
更有「然故」为承者。
[693]礼少仪云: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凡乞假于人,为人从事者亦然。然故上无怨而下远罪也。——此则既然上文,而申言其故也。「然故」两字,最见于诸子之书,今人用者盖寡。
又有以「然乃」为转者。
[694]史记淮阴侯列传云: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然乃」者,犹云「既已贫无以葬,而反觅善地」也。
总之,「然」字非转语辞也,6不过一顿,借以取势。至下文如何转接,则以续加之字为定。
○1「语」原作「说」,今从章氏校改。
○2此「转词」即前文「转语辞」略去「语」字而又以「词」易「辞」,遂与句子成分之「转词」混淆。
○34 马氏主张「然」与「而」、「然」与「则」皆应读断,本书标点仍依从今时习惯,未加逗号。
5 章云:两例幷见助字辨略卷二,云:‘诸「然」字并是「然后」,疑当时方言如此,故文移皆省去「后」字也。’今案:刘氏之说甚是,「然」作「然后」用,唐宋习见。
6 本节开始说:‘此「然」字之所以为转语辞也。’而此处又说:‘总之,「然」字非转语辞也。’前后抵牾。
【8.3.2】乃字用作「然后」「而后」之解者,则为继事之辞。用作「于是」之解者,则为言故之辞。而皆位于句首。不此之解,则非连字。
[695]史冯唐列传: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
[696]又大宛列传:终不得入中城,乃罢而引归。
[697]又魏公子列传: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698]汉赵广汉传:风谕不改,乃收捕之。
[699]韩送王秀才序: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所引「乃」字,皆位句首,而可以「然后」与「而后」代之。此连字之记时者。
[700]史主父偃列传: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
[701]汉司马迁传: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1
[702]史大宛列传:宛贵人以为昧蔡善谀,使我国遇屠,乃相与杀昧蔡,立母寡昆弟曰蝉封为宛王。
[703]又孟荀列传: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乃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
[704]汉刘歆传:孝成皇帝悯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所引「乃」字,皆位句首,有皆有「于是」之解。此连字之言故者。
其在句首而不可以前解解者,则惟用若更端之词。
[705]孟子公孙丑上云: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乃所愿」者,犹言「至若所愿」也。然作此解者,概衬「若」字。
[706]孟子离娄下云:乃若所忧则有之。
[707]又告子上云: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708]墨子兼爱篇云: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乃若」者,前言方毕而又类及下文也,与「至若」「及其」诸词同解。
「乃」衬「者」字,置于句首,则为言时状字。
[709]史记历书云: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
[710]又曹相国世家云:乃者我使谏君也。
「乃」字位于句读间者,则所解不一,而概为状字。故经生家聚讼纷纭,有解若「方」字「宁」字「且」字「若」字「是」字「其」字者,甚至无解而谓之发声语助者。其解若「而」字者,则惟宗宣八年公羊传之说云:‘「乃」难乎「而」也。’
○1此句「乃」字有「反而」意,不能作「于是」解。
【8.3.3】又有第、但、独、特、惟五字,皆转语辞。五字意虽各别,而前文不论,惟举一事一理轻轻掉转者则皆同。虽然,经史中以为状字者居多。
第。
[711]汉司马相如传:文君久之不乐,谓长卿曰:‘弟俱如临卬,从昆第假貣,犹足以为生,何至自苦如此!’
[712]又郦食其传:食其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食其所戒者。
[713]汉陈胜传:1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三「第」字,师古皆训「但」字,似皆由上文转至下文也。
但。
[714]汉霍光传:百官以下,但事冯子都王子方等,视丞相亡如也。
[715]又赵充国传:诚令兵出,虽不能灭先零,亶能令虏绝不为小寇。则出兵可也。
[716]韩与柳中丞书:但日令走马来求赏给,助寇为声势而已。——三「但」字用如「第」字。
独。
[717]汉赵充国传:独思惟兵利害,至孰悉也。
[718]史王翦列传: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719]又荆燕世家:今营陵侯泽,诸刘为大将军,独此尚觖望。——所引「独」字同前。
特。
[720]汉司马迁传: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
[721]史陈余列传: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特」字与「但」「第」等字无异。
唯。
[722]史魏其列传:唯灌将军独不失故。
[723]庄德充符: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
[724]韩送湖南李正字序:唯愈也业不益进,行不加修,顾唯未死耳。
[725]又处州孔子庙碑:自天子至郡邑守长,通得祀,而遍天下者,唯社稷与孔子为然。——「唯」字亦同上。
统观五字,皆承上文,不相批驳,只从言下单抽一端轻轻掉转。犹云别无可说,只有一件如此云云。而所引五字,皆冒句首,此所以为连字也。非然,其不为状字者鲜矣。
○1原误为「史陈涉世家」,史记无颜师古注,章氏出校语而未改。这几句的文字史、汉全同。
【8.3.4】顾,动字,回首也。借为连字,则有转念及此之意。「顾」字于转语词中最轻婉,用之有回环往复之态。位必句首,否则成为状字。
[726]燕策: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727]礼祭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先下后耳。
[728]史匈奴列传:汉使无多言,顾汉所输匈奴绘絮米蘖,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矣。
[729]汉疏广传:吾岂老誖不贪心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
[730]史淮阴侯列传:且天下锐金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所引「顾」字,皆由上文轻轻掉转而位于句首。
有「而顾」两字连天者。
[731]史记李斯列传云:不能督贤,而顾以其身劳于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也。——「而顾」者,「而反」也。「顾」用如状字。由是,
[732]史记陈余传赞云:然张耳陈余,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1
[733]汉书贾谊传云:足反居上,首顾居下。——诸此「顾」字,皆「反」字解,状字也。
然[734]史记王翦列传云: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耶?
[735]后汉马援传云:卿非刺客,顾说客。
[736]齐策云: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是我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
[737]史记萧相国世家云: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诸「顾」字,经生家皆以与「反」同义,且以「顾」「反」两字连文证之。不知「顾」「反」两字虽同义,而「反」为状字,诸「顾」字为连字,应以「乃」字解之。2况以「顾反」连文,证「顾」「反」两字可互解,则「顾」「顾」「反」「反」,无解而有解矣。
○1此例「顾」应是动字,意思是「顾得上」。
○2章云:助字辨略卷四引王翦传马援传两例,云‘「顾」与「故」通,犹云「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