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木人剩稿

卷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嘉兴大藏经 木人剩稿

鼎湖山木人居在犙禅师剩稿卷二

侍者传调录

○警策缁素

世界空花。人身梦幻。一切诸法。悉属无常。无可恃怙。若不修行。则随其幻境飘流。长劫无有返期。是故如来愍此。出现于世以法教之。令其息烦恼火。竭爱欲流。处涅槃城。脱生死壳。然修行径路非一要而言之有三。曰参禅念佛修观禅本无门。非夙具灵根。多堕岐途。末劫庸流诚难悟入。观心微细。如无般若之慧罕能阶证。惟有念佛一门。最为捷径。自古至今。愚智同修。男女共趣万无一失。如四料拣所明。秪要自办肯心。勿疑自之不得。但心心不忘六字洪名。目观耳听。历历分明。稍不分明。非昏沉即散乱。速宜发起精进。续前净念。光阴不弃。自然净念相系。纵未相系。而心心净土。念念弥陀。即寸步不移。现处极乐。又何待身后神归安养。有斯胜利。可不努力向前。将此数十年之幻质。换得常乐。我净之法身。宁不快哉。宁不快哉。颂曰。三界犹火宅。八德本清凉。欲离堪忍土。栖心安养乡。六字如轮转。净念自相将。弥陀非别有。智人当自强。八万四千相。不离我心王。何劳再按指。方为极乐邦。(西方净土。池中。水有八功德。一澄净。二清凉。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患。八增益安养。即极乐)。

策西来山主朱玉翠

道旷如空不可睹。有钱难买百年老。罪福将来皆自见。劝君努力修行好。老人去来皆无他。只爱他人作佛祖。西方有路须当去。地狱无门切勿造。持斋即是极乐。因念佛由来生净土。此语真实决不虚真是保身妙灵符。

策具五近事还潮阳(来时途中遇绿林)

冒雪求真道。中途遘魔罗。直趋无有疑。得礼阿弥陀。终心不退转。必定度娑婆。要浴八德池。净念涤烦波。净土从心得。自性即弥陀。行深功复满。金台桂薜萝。欲求早解脱。此去勿蹉跎。若悟苦海深。急须好回柁。

策刘闰心近事

人生如梦幻。备足八种苦。当早求解脱。栖神安养好。若问彼中因。信为第一步。净念是真行。愿坚即径路。直趋无有疑。出斯堪忍土。

策禅堂

生死呼吸。何无怖惧。汝经不明。汝律非着。心地未了。佛祖何似。说着心性。瞠眼相视。一言相触。瞋火遍地。情谀相交。互为痴喜。寸丝粒食。不思来处。心识茫茫。夜眠小死。一闻晓钟。翻觔落地。魂不依形。眼尚胶黐。随堂演课。如波摇柱。食未到时。犹打瞌睡。食毕归堂。聚三说四。三板敲来。捱香到未。不是狐思。便乱猜议。眼光落地。何能作主。天堂既非。地狱难避。牛胎马腹。安能免之。纵得人身。愚痴无智。要如今日。诚难得矣。我此实言。决不相欺。其如不信。自看脚跟。稳未稳未。倘再闲谈。不遵规矩。速出山门。必不▆▆。

策净业堂

欲修净土。须清三业。三业既洁。净土可成。三业不淳。净土无因。故于二六时中。勤策身口意业。身勤则坐禅礼拜。口勤则讽诵默言。心勤则净念相系。如是昼夜六时做去。即净土现前。三昧可办矣。六时之外不得言谈接对往来相看。以废净业工夫。如有违此规约者。堂主举罚。三谏不从者。任汝出堂东去西去。

策老堂

不烹而饮。不炊而食。要温则温。要热则热。听板过堂。碗钵他洗。肩不挑兮。物不拈指。堂房精丽。床帐斯备。圣相巍峨。诚难值遇。任汝瞻礼。任汝想忆。何因而至。乐已云极。事事皆足。王宫何异。昼夜思来。实应惭耻。年既风烛。宁无恐惧。一朝卧疾。百苦交逼。眼光掩却。方悔晚矣。净念不纯。被业牵去。此生不了。旷劫难避。欲脱轮回。及时努励。弥陀在望。时未忘伊。汝何不念。克酬慈意。但得一心。迷悟休拟。忽然触着。弥陀即汝。若了惟心。净土在此。生即无生。去亦奚去。倘未契悟。且向莲池。同居弥陀。为汝指示。豁然解了。生佛者是。

策鼎湖众职事

夫为职事。本是辅翼丛林。供养佛法僧宝。成办所修。自利利他之务。故须尽心竭力。犹恐心之不尽力之未竭。何可厌烦托事偷安。至有所失。彼此不备。然供他即是供己。各各成办事业。所以搬柴运水无非是道。作用唯在当人。岂可欣彼厌此。惮劳自逸。胡不见曹溪负舂。雪峰司饭。沩山典食。径山洗筹。百丈不作不食寿昌终身力耕。俱有榜样。悉成传灯诸祖。由斯观之执劳服役。殊非分外事也。现前共住将二百众而常住各职事。每每缺人。有力者即宜挺身向前。奚当退缩私避。除其不乐为佛为祖者。吾末奈之何也矣。

策知客

知客之职。乃丛林之属望。主人之代履。故须迎宾有礼。接物和光。毋存。好恶。谦下自卑。出语必须柔和。心地务宜慈爱。至于款待。丰俭随时。虽曰山蔬粗粝。不失殷勤。理亦无过。凡有缁素客至。倘有赠遗。不可轻受。始得公而无私。遵佛遗制。顺古清规。无忝厥职。如或不然。心怀怖爱。情露瞋痴。违律明诫。自招愆咎。察出。决不轻恕。

策典座饭头

一饮一食。乃檀越信心殷重。为求福故。割妻子分。减自口腹。以供众僧。诚如金屑。易食难消。若无修行。未免披毛戴角酬还。静夜思来。可不警心。其为饭头者。固宜俭约。不可浪废。俭则不奢。约而有准。观众多寡。以设粥饭。不得多剩。致生三过。一者暴贱信施。二者亏损常住。三者宿馊众食不安。粒米七斤。可不畏之。其典座者。更宜检点。苟无护惜之心。自招愆于长劫。倘有偏私。谁当代罪。因果历然。岂容不惧。慎之。慎之。

策司钟鼓

凡钟鼓犍稚之声。利益幽显。上根闻之。立证圆通。故佛敕击钟。令阿难悟。下根闻之。三业肃清。心意寂然故古人临终之际。遣人长鸣钟磬。以助正念。鬼神闻之。合掌敬礼。幽途息苦。地狱清凉。昔宝志公。借武帝道眼。见地狱苦相。乃问曰。何以止之。公曰。唯闻钟磬声。其苦斩息。遂敕天下寺院击钟。须徐舒其声。又南唐高帝。误杀降民。堕在狱中。嘱还苏人。以奏嗣主。令诸寺院。鸣钟须延其声。俾受苦人闻声。得暂休息。由是观之。凡击钟时。须细心轻手。长延其声。余音将尽。方续后声。使幽途众苦而长息。洪音万古而不竭。即此便是救苦之大士。昔庄严寺释智兴诚可鉴之(智兴载六道集五卷中)。

策禅律学

文字之始。本乎伏羲氏画八卦。至五帝文而(详矣)皆以圣教化民。淳朴之风存焉。迨至周衰。淳朴之风凋散。而孔子删诗定乐。以易道教人。契自本性。未尝攻诗词歌赋。及至汉晋稍兴。诗赋之盛。莫若唐宋也。释氏之教。始自汉明。至于晋宋齐梁。皆以实学教人。与儒道并化。嗣后人多于佛经。目为文字道理。知解由是生焉。知解生。悟门绝。故鼻祖初来。扫却文字。示以直指见性之宗。二祖嗣其旨。皆以文字为糟粕。使人默契心源。不落语言文字知解。是为佛祖直指之宗。自唐宋五代至元。皆纯金朴玉。祖祖相传。不悖佛祖之宗。明初亦不异先朝。俱禅律并行。明代将末。禅律陵夷。人多怠惰。不遵佛制。自号宗门。不拘小节。放纵自恣。食无昼夜。过午饱餐。违佛明制。兹不但孔门失子淳儒。即释门亦失于真僧矣。呜呼。法之末矣。竖拳竖拂。遍满大地。诚非释门盛事。吾忧其为释门之衰相耳。其有智者。当念如来临涅槃之际。谆谆诲嘱。俾依木叉为师。始不愧为佛弟子者也。

○尺牍

与严清江伯

世间事业居士干办已极。出世机缘。当求有大了彻。为金粟再世。摄化同事。无负此生昂昂丈夫。向索拄杖。衲举有拄杖与拄杖。无拄杖。夺拄杖之句。曾力参实究否。此非悭吝拄杖。借句搪塞。确欲居士了明。亲送拄杖来也。别后怀思惟此。便风勒布。亦惟于此。冀我拄杖得蚤出山为快。

与佟六孩居士

天下第一等人。堪肩第一等事。所谓第一等事者。功名富贵。固非其业。即道德文章。亦非其具。是当人无量劫来。生死之一大事。此事当明。甚于饥渴。而人莫之顾问。最可悲痛者。厚植般若缘者。时能顿觉。悔悟为迟。若居士者。真是顿觉天下之第一等人也。故乃有昨来猛担荷。衲喜不胜。今暂归山。他时定出相访出家人。不妄语也。诗扇一握。非为芹敬。盖以作个念头。令记忆不忘耳。

与李友三学宪

春泽既深。物生日茂。即天文之观。是人文之所化成者也。故文章为天下之生气。唐虞诞敷文教。达天下之生气也。生气牿亡。天下斯讲武而鲜文。今中兴文教寄于居士。寄天下之生于居士也。生天下之福。其福无量。得为居士贺。但文是生。而非所以生者。所以生其性命之修乎。修性命之学。实惟释氏。而得其传。于诸黉宫。肯赐表彰释学一二。则天下性命修。天下文章无不焕矣。居士真不负天子寄托而得其大生天下者矣。辱在法契之所当饶舌者。故用具陈。

与陆义山中翰

凤翥南来。五岭为之彩溢。贫道固深居穷谷。亦知景仰天人。第自惭疏野。未易抠瞻光霁耳。暑月辱承大作金扇。正捧诵间。不觉仁风凉彻。又何啻庐山寒瀑。觌面飘飞乎。居士般若根深。不忘灵山付嘱独不知闻樨香公案。曾对几长老举扬否。台旌未云北指。倘获枉顾荒山。倾论林竹。与有欣辉焉。嘉惠叠颁感戢无已。率此鸣谢。临楮无任瞻溯。不宜。

与侯商丘伯

藉缘图悟。犹有玄慕。佛山得面。未肯泛常置之。故和尊韵成偈。存为法门佳话。曾在录呈。想博笑览矣。人世福位功业。于居士已备。复少何事。所少者衣线下一件大事耳。伏愿一切时中。提句话头。究此件大事。于生死去来。丝毫不昧。若古庞老之参马大师。张无尽之嗣兜率悦。殊绝为何如哉。不胜祈仰。

与梁同庵孝廉

四大本空。五蕴非我。谁为病者。倘能于此当下觑破。则四百四峰。一时摧落。获大自在。方知病乃修行者之良药也。斯时正可将日前所得工夫。一一验过。中有得力的。便可向前进步。如或用不着。即须彻底掀却从头做过。取个洒落处。始不负居士向人开口自肯也。

与吴幼更孝廉

去岁一晤。便知居士是世间挺特丈夫。盖世知见者。第于出世丈夫未立出世知见未证。若真挺特汉子。当须趁时决取证入。即世出世间丈夫知见俱备。斯为真实挺特者矣。虽然如是。还要做到不丈夫。不知见。不挺特。无可名。不可似。是世间。非世间。是出世间。非出世间。瞻之不得其形。觅之不得其踪。阎罗老子到此求礼。一场懡 。诸圣欲与说法。不能吐舌。何生死去来而不自由者哉。如或不然。未免有吃阎罗老子铁棒日在。又岂能脱其驴胎马腹者乎。同庵卓金二公。实世间伶俐丈夫。但惜其不遇作家钳锤手眼。剥却伶俐知见。脱皮换骨一番。故至今日。总没交涉去矣。光阴不住。居士好着眼看。道人无可相遗。唯此奉赠。勿嫌不中口味。反生呵责。今时虽用不着。他日或如不龟手药者有之矣。

复吴幼更孝廉

来谕。尽属心识卜度知见。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纵饶说得是。亦是名言。名言不到法身边。俟公心思路绝。咽喉塞断时。方来与公说(其后临终。预前数日屏绝妻子。独处一室。端坐而逝)。

与徐伯昌文学

世事如梦。在梦非无种种事物。学道人。如从梦醒。既醒不可复执梦事为实。所谓在寐做梦犹可。最怕醒眼作梦。寐梦终有醒时。醒梦了无觉日。居士宜将慧目。于此观之。自然尘劳解脱。畅快平生。

与徐圣甫明经

不晤久时。想必别有一段风光透漏。虽然如是。还要彻底生辉。始得不被电光闪烁。错认定盘星也。衲去冬下山。路冒风雨。遂为病困。不获面言。今憩锡凤城注刊又为法绊。明春获暇。径向丈门摇锡。勿谓黄面比丘闯至。原是过勘老婆子之行脚僧耳。(渠祖母久归依师。深究坛经。年将八十。笃志弥切。)。

与陶智量老优婆夷(徐伯昌母。年将入十。长斋三十余载。俗言不涉于口。出语皆文。可谓女中丈夫矣。)

三界唯心。万法惟识。识空则万象湛然。心寂则六道斯灭。一念才生。百千尘劳相续不断。是故。诸修行人。不成圣道。皆由识心障碍。故佛示种种法门。令之解脱。愚智共修。男妇同学者。无过念佛一门。是以念念弥陀六道自寂。心心净土。寂光昭然。尔年既老矣。信向修行亦有日矣。斯时正好放下缘虑。丝毫勿挂。着力向前。如上急水滩头。得力惟在后篙。犹远行人。入门只在末步。后篙若缓前篙尽废。漂流从此为始。末步苟迟。千里无用。永为伶俜之客。家乡此失。何日云归。将此启劝。安心净土。注念弥陀。眼底既无寸土。胸中何有子孙。秪要世念解脱。莫忧净心不纯。解脱即弥陀现前。贪着。便六道穗生。美恶自知。不劳老人多说。老人此去。未审何时下山。苟能念念弥陀不辍。老人时时在目。所言三界唯心。万法惟识。此之谓也。

与曹俊仲工部

世交乍亲。而久疏。出世交。初淡而终厚。初之淡也。将有择焉。终之厚也。渐而进焉。非若世交乍亲以利。而久疏则怨也。要其始。一本自利之心。一本利人之志。无自利而利人。初必为厚。终必为淡。而衲与居士亦既见矣。初何其淡。而今不其厚乎。所以为厚。则志居士契佛理。功名是假事。毋太认真。生死是大事。毋当儿戏。欲得不迷于生死。其急学佛法乎。佛法多门。学之有要。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朝夕勤勤研究于此。则得契佛理之要矣。风便具勒。意甚悬切。毋曰卧云野汉。说没要紧话也。

与李文之居士

夏初得接清光。本昔缘之有在。知居士日课金刚般若。衲为如来使者。得以金刚要义。为居士言之。夫金刚般若。金刚何在。居士日用中。遇色见色。遇声闻声。此能见能闻者。曾。为声色所损坏否。若有损坏。则见闻损于前之声色。后之声色无复得见闻矣。惟无所损坏。故随声随色。无不见不闻也。此无所损坏者。即是金刚。幸居士当前识取。然既当前识取矣。则父母未生前一口气不来后。此识取者。放在何处。参之参之。

与钟恒璞近事

学道人。须要真诚虚心为本。寡欲为先。昼三夜三。弥陀不辍心口。晨昏头膝不离于地。以弥陀为父。芙蕖为母。净土为自家乡。娑婆是暂侨舍。所有家业犹如桎梏。现前妻妾视之如清净海众。他日方能向八功德池中洗濯。四色华里跏趺。若痴心不了。日过一日。光阴不与人期。忽尔无常到来。不免阎罗老子阶前下跪。如此时节。欲求一礼一念。不可复得。尔时勿怨老人不为公说破。老人畏此。故为预启。莫谓他日放下。然后总修。只恐时不待人。宜须逐日努力干办方会打算。勿俟仓虚下种。难救目前饥急。倘不嫌老人所说。他日弥陀为公授记。

与马来若居士

自一见面。便意子从般若中来。必为出尘之士。至今竟汩汩。为世缘中人。非道人之眼不明。则子之情欲心重。不顾蜜中毒泥里刺。现前百年。如驹过隙。当来三途苦报。拂石难穷。宜静思之。况子孝人也。夫为至孝。无过立身行道。以报亲恩。亲既往矣。何暇于尘劳世上挈挈波波。终日为他忙忙。拖泥带水。何日云休。一朝无常到来。如落汤蟛蟹相似。若真丈夫汉子。急宜秉起金刚眼。观此四大之身。如痈如蛆。如幻如化。身尚不可得。况身外之妻子田园产业者乎。回头澄目一看。空花自落。梦幻斯消。然此一看。即成佛作祖亦凭之也。不可将此以为等闲平常故事。此时错过。他日难逢。切思切思。

与斐然宋都统

山僧与居士一期机契。诚非偶然。今大驾奉旨移师将有千山之隔。后晤未时。曾记古云。富者赠人以财。仁者赠人以言。今山僧愧无财可赠。秪有一语奉劝。谅高明必不见讶。所谓居士夙具善因。今生报得尊贵之位。既位居尊贵。则威怒易兴。群下莫敢当其锋者。独不知群下。亦天地间从父母所出。不过欠些福力。若论轮回果报。则贵贱贤愚。似未可一定也。倘处高能慈忍。则其德莫大焉。故山僧特敢劝居士。常当慈爱仁物也。又凡尊贵者。多荒酒色。不知酒色二端。实败德损身之器。今居士欲期圣道。当于酒色二端。常加戒慎。若此不疏欲期圣道者。恐难为说矣。至于随缘修福。如造寺斋僧。兴隆佛法等。尤宜着。意勇为。以此良因。能令人生生世世中。受人天胜乐殊报。山僧于居士爱过。故不意率此逆耳。惟明察而行。幸甚。

与吴东三宗伯

衲锡端时。居士劳国而不遑家。尚图终日之谈。竟不可得。闻今续有家矣。则出而谋国。入而教家。怀想忙状。无不为之悚畏者。虽然古德有言。从内打出者其力强。从外打入者其力弱。衲辈原为弱力懦夫。故外尘劳而打入焉。居士气魄精神。学识才胆。色色过人。从尘劳内打出。是其本事。但向忙时。急切捕觑。未可暂置昔人承教知识。急切处提撕。一日登厕。因闻臭气。忙掩手不及。遂获捉败鼻孔。者些消息。非是学见识揣度。得来者。唯居士念之。

与并贤道人(洪西严少宰夫人)

夫人以女身。而志参究。期了生死大事。可谓具丈夫智矣。又知现前身子。安顿无处。但说诸法空。为不济事。可谓具丈夫智之聪慧者矣。参究若不实。实得此身子有个放下处。说有悟门。果是假话。夫人既具此见。不愁他日得悟不真实也。但时时提句谁字话头捱拶将去。有日将他挨倒。自得真实悟门。自得身子放下处。今当说者。夫人志参究了生死者。为学道也。学道者。学佛也。佛何道度众生也。夫人一发学道之心。即当知度众生为事。度众生不必舍近求远。环对夫人之身。丈夫儿女。婢仆之属。即众生也。事夫以敬。勿有以发其瞋心。即是度丈夫之众生也。教子以义勿有以长其痴性。即是度男女之众生也。御下以恩。勿有以起其怨恨。即是度奴婢之众生也。至于严内外妇人衣裾之物。不暴露中堂。令往来者。服我夫子齐家之有教。即是度外来之众生也。若舍众生不度。而求参究了生死。此便是知头而不知尾。有乖佛道也。故为夫人言之。又见先佛世尊。教化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多此等语。今夫人及夫主。既资道人受优婆塞优婆夷戒。是道人所当教化者。故如佛而教化之。勿以为异。

与林直衢居士

面隔周除。时如瞬息。未审比来道念情念。优劣何如。莫谓妄本真如。奚优奚劣。如此非但认贼作子。元是个混沌禅婆。何名禅家子弟。必是碧眼胡儿。自然还他真伪。于此检点得出。方许无第二人。具大信者。须具大慧。以慧观察。始不自昧。而亦不受他瞒。切忌本自现成。何劳头上安头之说。

与玄翎庵主

夫欲修行。先须厌世。人命无常。口气不来。前路茫茫不知何往。未离三毒。必坠三途。净念不纯。何能往生极乐。是为袈裟脚下失却人身。自当痛念生死精勤行道。动静不离弥陀。心心念归极乐。此身尚当深生厌离。何况身外之物。口勿谈世事。心不涉俗缘。非贤不友。非圣不宗。幸勿我是他非。乱自心源。徒众少畜。世利莫贪。烦恼无明。必定要除。贪瞋邪见。不可安在胸中。既是好心出家。当听吾言。如或不信。他日勿怨老人。不为你说。

与曾续慈清士

闻子失孙。生大忧恼。然子今失正念。老人忧恼尤甚。以子不自觉空花而作实想。空花本由翳生。翳若无时。花将奚在。故曰。境因心生。心若无生。境亦不有。又夫有生必灭。有聚必散。爱别离苦。子宁不知。苟实不知。则学道俱成水月矣。倘实知之。而故作小儿戏。可一大胡卢也。若是智人。应以智眼观此生灭别离之境。纵不能入无生。而亦增一分道意。岂不见庞居士。被女灵照夺先而逝。居士即呵呵。而随之坐脱。庞公手段固子无有。而反生愁恼。自失正念。取笑旁观。速宜知省好。

与西来山朱玉翠众居士

鼎湖。与白象林。相去不千里。屡拟买棹还山。竟为事缘淹滞。频年虚约。其过深矣。然非厚彼薄此。盖实葛藤未了。惟有道者。能谅之耳。今夏闲能闲。当即料理归帆。与众居士坐松风。谈水月。此时不得说实相无色貌。真言有义路也。

与尚世明副戎

昨接名言。语投针芥。信非夙缘所至。莫能有此。且承饱我香饭。至今毛孔馥郁未已。独不识末法鲜慧比丘。何以报德耳。虽然自愧慧鲜。犹喜具些肉眼。见遍界人。鸡鸣昏夜。名利填胸。放恣六情。奔逐尘境。未尝返照知非。以释重担又不知现前。念生念灭。即是当来生死种子。流转三界根株。居士夙植福慧。灵根迅发。不受物欲所惑。不被阿师所瞒。是超群拔萃挺特丈夫矣。然向上一事。虽人人有分。而机有大小敏钝。功有死活延速。悟有时节因缘。今居士具大根利器。须在活路上着足。凡举心触目。当下即要讨个明白。不可放过。看渠渠是谁。毕竟是何物。倘有会处。切勿便作圣解。恐是暂时岐路。况悟有浅深。邪正难分。所以古人教人立在转处。勿死一路。方得活泼泼地。一日因缘时至。便阶大自在无疑之地。斯时顺风唾去咸是妙用。信手拈来。无非丈六金身。又何生死之可了。三界之可出。噫。婆心沙门。不觉卒此丑陋。幸为一皆扫却。感谢感谢。

与昂溪大师

空王风化。与法兄同归。獦獠家乡。与法兄同出。自天湖判袂后。唯向别峰相见耳。顷闻法兄修行不密。被人天子见知。此又因缘不偶。视弟才如枯栎。迹类闲云。则相去天壤矣。数年因忞着佛祖葛藤。未遑修候。殊抱歉然。何时移锡桑梓。俾弟得以面教。幸何如之。拙刻呈览。临楮瞻溯不宣。

与何象宣清士

昨一书邀子到山。共话林泉。久望不至。将无道心有所退步乎。抑无竟为俗缘所羁绊乎。二者皆非慕道人所宜也。然处家世事。虽云不无。而不可全身坐在其中。甘为火宅中人。必须从火里发出莲花。方是居家佛子。日月如箭。转息即是来生。心识既被世事所昏。何能定其生方。人身若失。三途难免。岂不辜子在佛门走一遭耶。须知世间。乃梦幻境界。此身尚是弃物况其身外所有者耶。速当着眼看破。早歇世俗任驰。即此便是入道阶径。他日方保子有归家日在。不然千生万劫。犹为贫苦侨客也。

与何壬生明经

别来多岁。知居士必植无限福因。第虑于自心自性。想未有个入处。然居士自童年归依老人。实乘宿缘感发。天性自然。然非慕玄微。而稽首于北。无乃求福寿之所至。故老人向来。皆以平淡话奉劝。曾未与一滋味言相益。斯非道人之咎。实知居士未识三界火宅人生梦幻。五欲淤泥埋尽世间多少伶俐汉子。百年之后。竟作何如。唯随业识升沉。诚难保免沦坠。人生百岁福鲜业多。即一日中。造福无几。慕善可知。杀生忿嫉。淫欲爱染。骄奢人我。贪名邀誉。纵荡身心。悭惜分文。唯知己有。岂念他乏。只晓自乐。宁知他苦。如此校之。十二时中。善如毫芒。业乃难纪。所以轮回三界者。皆由不善业识。业识不断。生死牵连。故云。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有欲断牵连者。唯秉起金刚王宝剑。此剑即吾人现前般若妙智。能断无明业识种子。能趣涅槃彼岸。若真丈夫。下刀即要见血。业识命根若断。方来与老人一验。何如。

与博山颖学禅师

自赣州与老兄及罗峰兄。聚首团乐。此时相得欢甚。不知俱在化城中。判袂以来。忽忽将三十余年往矣。固闻问虽疏。而别峰相见。曾不隔于纤尘。今夏机上座来。知老兄法席日隆。庆甚快甚。弟恨碌碌庸▆。不能振奋开化一方。为父祖出气。深自愧恧。乃欲觅一荒山活埋。无那顶湖鸡肋。不获自由。想老兄天耳闻之。不大胡卢绝倒乎。

与华山见月律师

佛日垂暮。魔风久扇。老兄从菩萨誓中来。扶扬律学。启人天之觉路。为一代之作家。盖弟景钦有年。每以未获披晤为歉。岂其分缘之独悭耶。弟年来。着得律释二部。共五十余卷。其中粗明律旨。诚堪为后学指南。道兄宴寂之余。不妨一鉴及也。

与江景升总戎

别教瞬息数年矣。川岭迢迢。鱼雁荒疏。想大作用人。一片仁心。为国。为民。自应随时纳福。不烦贫道赘祝可知。独聚首剧谈。不知为何日在耳。向承宝幡见寿。足仞雅情谢谢。兹类随比丘来。便勒一言询候。倘或明春兴到。抠衣庭阶。未可期也。世谛空花。有身皆幻。唯勤猛省。深入道▆。是祷。

与晓湘李宗伯

老居士现宰官身。而说法。远近争传。贫道固深居岩谷。而披沐遐风。亦云久矣。前载接教。雄谈臭辩。不啻净名。别后还山。而未尝不忆居士得心无碍。应物自由也。启者。先师归寂。众弟子辈。议塔全身于本山。兹欲得居士挥撰塔铭。增饬轮相。惟老居士。与先师针芥莫逆。必不悭此数行珠玉。为先师揭露光明于不朽也。万惟鼎诺。则不但贫道与诸子感荷。即先师圆寂照中亦欣庆无量矣。

鼎湖山木人居在犙禅师剩稿卷二

音释

(音于谄谀)。

(音痴。胶黏鸟兽)。

(同馊。音搜。饭坏也)。

犍稚

(稚。讹作椎。凡木石铜铁。打能鸣者名曰犍稚)。

(音桥。旅寓之居)。

(音涯。延捱。又拒也)。

(音赞入声。逼拶也)。

(音矮平声。推也)。

三毒

(贪瞋痴)。

三途

(畜生。饿鬼。地狱)。

涅槃

(此云圆寂。如来万德已备。名圆。诸障永尽。名寂)。

木叉

(梵语具云波罗提木叉。此云保解脱。即戒也。谓保任持戒者。解脱生死也。今人谓持戒为执着。是则。不执着。生死不得解脱也。岂不见古知识午后过访。惟煎橘皮汤款叙。何曾别设饮食。又宋杨亿。清规序云。斋粥二时均遍。表法食双运也。是知古之丛林。无一不遵佛戒律也)。

(牙去声疑怪也)。

四百四峰

(身之地水火风四大。一大有百一病生。四大共有四百四病也)。

(或作觇。窥觇也)。

(音娶。伺视)。

(应作傥。今随俗作倘)。

伶俐

(应作灵利。今随俗作伶俐。使易晓)。

(应作第。今随俗作苐)。

(应作谩。音满平声。今随俗作瞒)。

三业

(身口意)。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

分卫

(即乞食也)。

六度

(即六波罗蜜。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释定。六智慧。是为六波罗蜜。以自度度他。故云六度)。

八万四千相

(谓阿弥陀佛。身具八万四千相好也)。

过午

(正言过中午有八刻前四刻名时。后四刻名非时。不得啖嚼。律云。日过西一线。即名非时。凡出家受佛十戒。二百五十大戒。皆制不得非时啖嚼。今以食啖无时者自号宗门而以非时食啖为宗门。阿谁不会。但不敢逆佛违律耳。然宗门亦受佛二百五十戒。除其不受佛戒。即无犯戒罪也。云栖大师竹窗二笔云越地安禅。夜作斋。其名曰放参饭。竞为侈靡。胜于午斋相沿成习久矣。昔有尊宿闻邻房僧午后作食不觉。泣下悲佛法之陵夷也。故僧禁过午食。况夜食耶。律言。人间碗钵作声。饿鬼咽中起火。乃于漏深人静。而砧几盘盂。音响彻其耳根。又煎煮烹炮馨香发其鼻识。忘慈悲之训。恣口腹之欲。于心安乎。况持过午者。午后至明。不食纤物。我等晚有药石。何不知足之甚。○药石。谓八种果汁。及姜。椒蜜。石蜜也。唐。释智灯恒持金刚般若。勤不知倦。贞元中遇疾。而死。弟子启手犹热。不即入木。经七日还稣。云。初见冥中若王者。以念经故。合掌降阶。因问讯曰。更容上人十年在世。勉出生死。因问人间众僧日中后。食薏苡仁为药食。还是已否。王曰。此大违本教。灯报云。律中有正非正开遮之条如何。王曰。此乃后人加之。非佛意也。远近闻之。诸客僧至。乃至有中后不饮水者。智者睹此。自当警之)。

(弟子正雪等奉资敬刻

剩稿一卷四恩总报六道咸资与诸有情

生极乐国

康熙癸亥孟夏吉旦识)

(弟子等融等捐资奉刻

剩稿第二卷不堕三途八难生死永离得

生极乐成等正觉

康熙癸亥孟秋吉旦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