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十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宋通直郎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

宋太医助教辨验药材许洪校正

草部下品之上#1

藜芦

解州解州

味辛、苦,寒、微寒,有毒。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蛊毒,去死肌,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不入汤。一名葱苒,一名葱菼音毯,一名山葱。生太山山谷。三月采根,阴干。黄连为之使,反细辛、芍药、五参,恶大黄。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有,根下极似葱而多毛。用之止剔取根,微炙之。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叶似郁金、秦胶、蘘荷等,根若龙胆,茎下多毛。夏生冬凋枯。今所在山谷皆有。八月采根,阴干。

《吴氏》云:藜芦,一名葱葵,一名豊芦,一名蕙葵。神农、雷公:辛,有毒。岐伯:咸,有毒。季氏:大毒,大寒。扁鹊:苦,有毒。大叶,根小相连。

《范子》曰:藜芦出河东,黄白者善。

《药性论》云:藜芦,使,有大毒。能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

《图经》曰:藜芦,生太山山谷,今陕西、山南东西州郡皆有之。三月采苗。叶青,似初出棕心,又似车前。茎似葱白,青紫色,高五六寸,有黑皮裹茎,似棕皮。其花肉红色。根似马肠根,长四五寸许,黄白色。二月、三月采根,阴干。有此二种:一种水藜芦,茎叶大同,是生在近水溪涧石上,根须百余茎,不中入药用;今用者名葱白藜芦,根须甚少,只是三#2二十茎,生高山者为佳。均州土俗亦呼为鹿葱。此药大吐上膈风痰,暗风痫病,小儿?齁,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而古今本草云疗呕逆,其效未详。今萱草亦谓之鹿葱,其类全别。主疗亦不同尔。

雷公云:凡采去头,用糯米泔汁煮,从巳至未,出,晒干用。

《圣惠方》:治黑痣生于身面上。用藜芦灰五两,水一大碗,淋灰汁于铜器中盛,以重汤煮令如黑膏,以针微拨破痣处点之,不过三遍,神验。

《千金翼》:治牙痛。内藜芦末于牙孔中,勿咽汁,神验。

《经验后方》: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拽锯声,口中涎沫。取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却#3脐子上陷一个坑子,内入陈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面为圆如赤豆大。每服三圆,温酒下。

《百一方》:治黄疸。取藜芦着灰中炮之,小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

《斗门方》:治疥癣。用藜芦细捣为末,以生油和傅之。

《简要济众》:治中风不省人事,牙关紧急者。藜芦一两去芦头,浓煎防风汤浴过,焙干碎切,炒微褐色,捣为末。每服半钱,温水调下,以吐风涎为效。如人行三里未吐,再服。

《衍义》曰:藜芦,为末,油#4调,治马疥痒。

钩吻

味辛,温,有大毒。主金疮,乳痓,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杀鬼疰蛊毒,破症积,除脚膝痹痛,四肢拘孪,恶疮疥虫,杀鸟兽。一名野葛。折之青烟出者名固活。甚热,不入汤。生傅音附高山谷及会稽东野。半夏为之使,恶黄芩。

陶隐居云:五符中亦云钩吻是野葛。言其入口则钩人喉吻。或言:吻作挽字,牵挽人肠而绝之。核胡革切事而言,乃是两物。野葛是根,状如牡丹,所生处亦有毒,飞鸟不得集之,今人用含膏服之无嫌。钩吻别是一草,叶似黄精而茎紫,当心抽花,黄色,初生既极类黄精,故以为杀生之对也。或云钩吻是毛莨,此本及后说参错不同,未详云何?又有一物名阴命,赤色,着木悬其子,生山海中,最有大毒,入口能立杀人。

《唐本》注云:野葛生桂州以南,村墟间巷间皆有。彼人通名钩吻,亦谓苗名钩吻,根名野葛,蔓生。人或误食其叶者皆致死,而羊食其叶大肥,物有相伏如此。若巴豆,鼠食则肥也。陶云:飞鸟不得集之,妄矣。其野葛,以时新采者,皮白骨黄。宿根似地骨,嫩根如汉防己,皮节断者良。正与白花藤根相类,不深别者,颇亦惑之。其新取者,折之无尘气。经年已后则有尘起,根骨似枸杞,有细孔者。人折之则尘气从孔中出,今折枸杞根亦然。经言折之青烟起者名固活为良,此亦不达之言也。且黄精真如生龙胆,泽漆两叶或四五叶相对,钩吻蔓生,叶如柿叶。《博物志》云:钩吻叶似凫葵,并非黄精之类。毛莨是有毛,石龙芮何干#5钩吻?

禹锡等按:《蜀本》秦钩吻,主喉痹,咽中塞,身#6变,咳逆,叶#7温中。一名除辛。生寒石山。二月、八月采。谨按:钩吻,一名野葛者,亦如徐长卿、赤箭、鬼箭等,并一名鬼督邮。自是一物。今钩吻一名野葛,则野葛自有一种,明矣。且药有名同而体异者极多,非独此也。据陶注云:钩吻叶似黄精而茎紫,当心抽花,黄色者是。苏云:野葛出桂州,叶似柿叶,人食即死者。当别是一物尔。又云:苗名钩吻,根名野葛,亦非通论。按今市人皆以叶似黄精为钩吻。按《雷公炮炙方》黄精勿令误用钩吻,钩吻叶似黄精,而头尖处有两毛若钩是也。

吴氏云:秦钩吻,一名毒根。神农:辛。雷公:有毒,杀人。生南越山或益州。叶如葛,赤茎,大如箭,根黄,正月采。

《葛洪方》云:钩吻与食芹相似,而生处无他草。其茎有毛,误食之杀人。

《岭表录异》云:野葛,毒草也。俗呼为胡蔓草,误食之,则用羊血解之。

陈藏器云:人食其叶,饮冷水即死。冷水发其毒也。彼人以野葛饲人,勿与冷水。至肥大,以冷水饮之,至死悬尸于树,汁滴地生菌子,收之名菌药,烈于野葛。胡蔓叶细长光润。

雷公云:凡使,勿用地精,苗茎与钩吻同。其钩吻治人身上恶疮毒,效。其地精煞人,采得后,细剉捣了,研绞取自然汁入膏中,勿误饵之。

《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死者乎?天老曰:太阴之精,名曰钩吻,不可食之,入口即死。

《博物志》云:钩吻,毒。桂心、葱叶涕解之。

射音夜干

味苦,平、微温,有毒。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久服令人虚。一名乌扇,一名乌蒲,一名乌翣,一名乌?,一名草姜。生南阳川谷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唐本》注云:射干,此说者,是其鸢尾叶都似射干,而花紫碧色,不抽高茎,根似高良姜而肉白,根即鸢头。陶说由跋都论此尔。

禹锡等按:《蜀本》云:射干,微寒。

《图经》云:高二三尺。花黄实黑,根多须,皮黄黑,肉黄赤。今所在皆有。二月、八月采根,去皮,日干用之。

陈藏器云:射干、鸢尾,按此二物相似,人多不分。射干,总有三物。佛经云:夜干貂僦,此是恶兽,似青黄狗,食人。郭云能缘木。又阮公诗云:夜干临层城。此即是树。今之射干殊高大者,本草射干,即人间所种为花卉,亦名凤翼,叶如鸟翅,秋生红花,赤点。鸢尾亦人间多种,苗低下于射干,如鸢尾,春夏生紫碧花者是也。又注云:据此犹错,夜干花黄,根亦黄色。

《药性论》云:射干,使,有小毒。能治喉闭,水浆不入,能通女人月闭,治疰气,消瘀血。

《日华子》云:消痰,破症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开胃下食,消肿毒,镇肝明目。根#8亦有形似高良姜大小,赤黄色淡硬,五六七八月采。

《图经》曰:射干,生南阳山谷田野,今在处有之,人家庭砌间亦多种植。春生苗,高二三尺。叶似蛮姜,而狭长横张,如翅羽状,故一名乌翣,谓其叶耳。叶中抽茎,似萱草而强硬。六月开花,黄红色,瓣上有细文。秋结实作房,中子黑色。根多须,皮黄黑,肉黄赤。三月三日采根,阴干。陶隐居云:疗毒肿方多作夜干。今射干#9作夜音。又云:别有射干,相似而花白茎长,似射人之执竿者。故阮公诗云:射干临层城是也。此不入药用。苏恭:射干,此说是鸢尾,叶都似射干,而花紫碧色,不抽高茎,根似高良姜而肉白,根即鸢头也。又按《荀子》云: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其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杨葆注云:当是草,而云木,误也。今观射干之形,其茎梗疏长,正似长竿状,得名由此耳。而陶以夜音为疑,且古字音呼固多相通,若汉官仆射主,射而亦音夜,非有别义也。又射干多生山崖之间,其茎虽细小,亦类木梗。故《荀子》名木,而苏谓陶说为鸢尾。鸢尾花亦不白,其白者自是射干之一类,非鸢尾也。鸢尾布地而生,叶扁阔于射干。苏云:花紫碧色,根如高良姜者是也。《本经》云:生九嶷#10山谷,今在处有,大类蛮姜也。五月采。一云:九月、十#11月采根,日干。

雷公云:凡使,先以米泔水浸一宿漉出,然后用?竹叶煮,从午至亥,漉出,日干用之。

《外台秘要》:治喉痹。射干一片,含汁差。

《肘后方》:治小儿疝发时,肿痛如刺。用生射干汁取下,亦可圆服之。

《衍义》曰:射干,此乃《荀子》所说:西方之木,名曰射干者也。注复引《本草》曰:不合以射干为木。殊不知五行止于水、火、木、金、土而言之。故儒者以草、木皆木也,金、铅皆金,粪、土皆土也,灰、火皆火也,水、池皆水。由是言之,即非佛经所说火宅喻之兽,及阮公所云临层城者之木。况《本经》亦曰一名草姜,故知是草无疑。今治肺气、喉痹为佳。《日华子》曰:大小似高良姜,赤黄色。此乃得之。

蛇合合是含字

兴州

味苦,微寒,无毒。主惊痫,寒热邪气,除热,金疮疽痔,鼠瘘恶疮头疡,疗心腹邪气,腹痛湿痹,养胎,利小儿。一名蛇衔。生益州山谷。八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即是蛇衔。蛇衔有两种,并生石上,当用细叶黄花者,处处有之。亦生黄土地,不必皆生石上也。

《唐本》注云:合字乃是含字。陶见误本,宜改为含。含、衔义同,见古本草也。

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蛇衔,主蛇咬。种之,亦令#12无蛇。今以草内蛇口中,纵伤人,亦不能有毒矣。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生石上及下湿地。花黄白,人家亦种之,五月采苗,生用。

《药性论》云:蛇衔,臣,有毒。能治丹疹,治小儿寒热。

《日华子》云:蛇含,能治蛇虫、蜂虺所伤,及眼赤,止血,?风疹,痈肿。茎、叶俱用。又名威蛇。

《图经》曰:蛇含,生益州山谷,今近道亦有之。生土石上,或下湿地。蜀中人家亦种之。一茎五叶或七叶。此有两种,当用细叶黄色花者为佳。八月采根,阴干。《古今录验方》治赤疹。用蛇含草,捣令极烂,傅之差。赤疹者,由冷湿搏于肌中,甚即为热,乃成赤疹。得天热则剧,冷则减是也。古今诸丹毒疮肿方通用之。又下有女青条云:蛇衔根也,生朱崖。陶隐居、苏恭皆以为若是蛇衔根,不应独生朱崖。或云是雀瓢,即萝摩之别名。或云二物同名,以相类故也。医家鲜用,亦稀识别,故但附着于此。

雷公云:凡使,勿用有蘖尖叶者,号竟命草,其味别空,只酸涩,不入用。若误服之,吐血不止,速服知时子解之。采得后,去根、茎,只取叶,细切晒干,勿令犯火。

《肘后方》:治金疮。亦捣傅之,佳。又方:治蜈蚣螫人,蛇含草挼傅之。

《斗门方》:治产后泻痢。用小龙牙根一握,浓煎服之,甚效。蛇含是也。

《抱朴子》云:蛇衔膏,连已断之指。

晋《异苑》云:有田父见一蛇被伤,又见蛇衔一草着其疮上。经日,伤蛇乃去,田父因取其草以治疮,皆验。遂名曰蛇衔草。

常山

味苦、辛,寒、微寒,有毒。主伤寒寒热,热发,温疟鬼毒,胸中痰结,吐逆,疗鬼蛊往来,水胀,洒洒恶寒,鼠瘘。一名互草。生益州川谷及汉中。八月采根,阴干。畏玉札。

陶隐居云:出宜都、建平。细实黄者,呼为雄鸡骨常山,用最胜。

《唐本》注云:常山,叶似茗狭长,茎圆,两叶相当。三月生白花,青萼。五月结实,青圆,三子为房。生山谷间。高者不过三四尺。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树高三四尺,根似荆根,黄色而破,今出金州、房州、梁州,五月、六月采叶,名蜀漆也。

《药性论》云:常山忌葱,味苦,有小毒。治诸疟,吐痰涎,去寒热。用小麦、竹叶三味合煮,小儿甚良。主疟、洒洒寒热不可进多,令人大吐,治项下瘤瘿。

萧炳云:得甘草,吐疟。

《日华子》:忌菘菜。

《图经》曰:文具蜀漆条下。

雷公云:凡使,春使茎、叶,夏秋冬一时,用使酒浸一宿,至明漉出,日干,熬捣,少用,勿令老人、久病服之,切忌也。

《外台秘要》:治疟。常山三两,以浆水三升浸经一宿,煎取一升,欲发前顿服,然后微吐。

《肘后方》:治疟病。常山三两捣末,以鸡子白和圆如梧桐子,空心三十圆。

《衍义》曰:常山,蜀漆根也。亦治疟吐痰,如鸡骨者佳。

蜀漆

海州明州明州

味辛,平、微温,有毒。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疗胸中邪气,吐出之。生江林山川谷及蜀汉中。常山苗也。五月一采叶,阴干。栝楼为之使,恶贯众。

陶隐居云:是常山苗,而所出又异者,江林山即益州江阳山名,故是同处尔。彼人采仍萦结作圆,得时燥者佳。

《唐本》注云:此草,日干微萎,则把束使燥,色青白,堪用。若阴干,便黑烂郁坏矣。陶云作圆。此乃梌饼,非蜀漆也。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五月采,日干之。

《药性论》云:蜀漆,使,畏橐吾,味苦,有小毒。常山苗也。能主治瘴、鬼疟多时不差,去寒热疟,治温疟寒热,不可多进,令人吐逆。主坚症,下肥气,积聚。

萧炳云:桔梗为使。

《日华子》云:蜀漆治症瘕。又名鸡尿草、鸭尿草。李含光云:是常山茎也。八九月采。

《图经》曰:蜀漆,生江林山川谷及蜀汉,常山苗也。常山生益州山谷及汉中,蜀漆根也。江林山即益州江阳山名,是同处耳。今京西、淮、浙、湖南州郡亦有之。叶似茗而叶#13长,两两相当,茎圆有节。三月生红花,青萼。五月结实,青圆,三子为房。苗高者不过三四尺,根似荆,黄色。而海州出者,叶似桃#14叶,八月有花,红白色,子碧,似山楝子而小。五月采叶,八月采根,阴干。些二#15味为治疟之最要。张仲景蜀漆散:用蜀漆、云母、龙骨等分,捣末,患者至发前,以浆水和半钱服之。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今天台山出一种草,名土常山,苗叶极甘,人用为饮香,其味如蜜,又名蜜香草,性亦凉,饮之益人,非此常山也。

雷公云:凡采得后,和根、苗。临用时即去根,取茎并叶,同拌,甘草四两,细剉用,拌水令湿同蒸。临时去甘草,取蜀漆五两,细剉,又拌甘草水匀,又蒸了任用,勿食木笋。

《衍义》曰:蜀漆,常山苗也。治疟,多吐人。其他亦未见所长。此草也,虑岁久,人或别有异论,故预云。余如《经》。

甘遂

江宁府

味苦、甘,寒、大寒,有毒。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音癊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一名甘藁,一名陵藁,一名凌泽,一名主田。生中山川谷。二月采根,阴干。瓜蒂为之使,恶远志,反甘草。

陶隐居云:中山在代郡。先第一本出太山,江东比来用京口者,大不相似。赤皮者胜,白皮者都下亦有,名草甘遂,殊恶,盖谓赝音雁伪之草,非言草石之草也。

《唐本》注云:所谓草甘遂者,乃蚤休也,疗体全别。真甘遂苗似泽漆草,甘遂苗一茎,茎端六七叶,如蓖麻、鬼臼叶。生食一升亦不能利,大疗痈疽蛇毒。且真甘遂皆以皮赤肉白,作连珠,实重者良。亦无皮白者,皮白乃是蚤休,俗名重台也。

禹锡等按:《药性论》云:京甘遂,味苦,能泻十二种水肿,能治心腹坚满,下水,去痰水,主皮肌浮肿。

《日华子》云:京西者上,汴、沧、吴者次,形似和皮甘草,节节切之。

《图经》曰:甘遂生中山川谷,今陕西、江东亦有之,或云京西出者最佳,汴、沧、吴者为次。苗似泽漆,茎短小而叶有汁,根皮赤肉白,作连珠。又似和皮甘草。二月采根,节切之,阴干。以实重者为佳。又有一种草甘遂,苗一茎,茎端六七叶,如蓖麻、鬼臼叶。用之殊恶,生食一升,亦不能下。唐注云:草甘遂即蚤休也。蚤休自有条。古方亦单用下水。《小品》疗妊娠小腹满,大小便不利,气急,已服猪苓散#16不差者,以甘遂散下之。太山赤皮甘遂二两,捣筛,以白蜜二两,和圆如大豆粒,多觉心下烦,得微下者,日一服之。下后还将猪苓散,不得下,日再服,渐加可至半钱匕,以微下为度,中间将散也。猪苓散见猪苓条。

雷公云:凡采得后去茎,于槐砧上细剉,用生甘草汤、小荠苨自然汁,二味搅浸三日,其水如墨汁,更漉出,用东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为度。漉出,于土器中熬令脆而用之。

《肘后方》: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甘遂一分粉之,猪肾一枚分为七脔,入甘遂于中,以火炙之令熟,一一#17食至四五,当觉腹胁鸣,小便利。

《杨氏产乳》:治腹满,大小便不利,气急。甘遂二分为散,分五服,熟水下,如觉心下烦,得微利,日一服。

《衍义》曰:甘遂,今惟用连珠者,然《经》中不言。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

白敛

滁州

味苦、甘,平、微寒,无毒。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下赤白,杀火毒。一名菟核,一名白草,一名白根,一名昆仑。生几#18山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暴干。代赭为之使#19。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以竹穿之,日干。生取根捣,傅痈肿亦效。

《唐本》注云:此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殊不似白芷。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蔓生,枝端有五叶,今所在有之。

《药性论》云:白敛,使,杀火毒,味苦,平,有毒,恶乌头。能主气壅肿。用赤小豆、菵草为末,鸡子白调涂一切肿毒,治面上疱疮。子:治温疟,主寒热,结壅热肿。

《日华子》云:止惊邪,发背,瘰疬,肠风痔瘘,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

《图经》曰:白敛,生衡山山谷,今江淮州郡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三五枚同窠,皮赤黑,肉白。二月、八月采根,破片暴干。今医治风,金疮及面药方多用之。濠州有一种赤敛,功用与白敛同,花实亦相类,但表里俱赤耳。

《圣惠方》:治丁疮,以水调白敛末傅疮上。

《外台秘要》:《备急》治火汤灼烂,用白敛末傅之。

《肘后方》:治发背,白敛末傅并良。

《衍义》曰:白敛、白及,古今服饵方少有用者,多见于敛疮方中。二物多相须而行。

青葙子

滁州

青葙子味苦,微寒,无毒。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恶疮疥虱,虚#20蚀,下部?疮。子名草决明,疗唇口青。一名草蒿,一名萋蒿。生平谷道傍。三月采茎叶,阴干。五月、六月采子。

陶隐居云:处处有。似麦栅花,其子甚细。后又有草蒿,《别本》亦作草藁。今生#21主疗殊相类,形名又相似极多,足为疑,而实两种也。

《唐本》注云:此草,苗高尺#22许,叶细软,花紫白色,实作角,子黑而扁光,似苋实而大,生下湿地,四月、五月采。荆、襄人名为昆仑草。捣汁单服,大疗温疠甘?。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叶细软长,亦为蔓。今所在下湿地有。

《药性论》云:青葙子,一名草藁,味苦,平,无毒。能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疮。

萧炳云:今主理眼,有青葙子圆。又有一种花黄,名陶珠术,苗相似。

《日华子》云:治五脏邪气,益脑髓,明耳目,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苗止金疮血。

《图经》曰:青葙子,生平谷道傍,今江淮州郡近道亦有之。二月内生青苗,长三四尺。叶阔似柳细软,茎似蒿,青红色。六月、七月内生花,上红下白。子黑光而扁,有似莨菪。根似蒿根而白,直下独茎生根。六月、八月采子。又有一种花黄,名陶珠术,苗亦相似,恐不堪用之。

雷公云:凡用,勿使思蓂子并鼠细#23子,其二件真似青葙子,只是味不同。其思蓂子味距#24,煎之有涎。凡用先烧铁臼杵,单捣用之。

《广利方》:治鼻衄血出不止。以青葙子汁三合,灌鼻中。

《三国志》云:《魏略》:初平中有青牛先生,常服青葙子,年如五六十者,人或识之,谓其已百岁有余耳。

《衍义》曰:青葙子,《经》中并不言治眼,《药性论》始言之。能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萧炳亦云理眼。《日华子》云益脑髓、明耳目,镇肝。今人多用之治眼,殊不与《经》意相当。

雚音桓菌音郡

味咸、甘,平、微温,有小毒。主心痛,温中,去长虫白?音癣蛲音饶虫,螫毒#25毒,症瘕,诸虫,疽蜗,去蛔虫、寸白,恶疮。一名雚卢。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阴干。得酒良,畏鸡子。

陶隐居云:出北来,此亦无有。形状似菌,云鹳屎所化生,一名鹳菌。单末之,猪肉臛和食,可以遣蛔虫。

《唐本》注云:雚菌,今出渤海芦苇泽中咸卤地,自然有此菌尔,亦非是鹳屎所化生也。其菌色白轻虚,表里相似,与众菌不同。疗蛔虫有效。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今出沧州。秋雨以时即有,天旱及霖即稀。日干者良。

《药性论》云:雚菌,味苦。能除腹内冷痛,治白秃。

《食疗》云:菌子,发五脏风,壅经络,动痔病,昏多睡,背膊、四肢无力。又,菌子有数般,槐树上生者良。野田中者,恐有毒,杀人。又,多发冷气。

《外台秘要》:治蛔虫攻心如刺,吐清汁。雚芦一两捣末,羊肉臛和之,日一顿服佳。

《金匮玉函》云:菌仰卷及赤色,不可食。木耳青色及仰生者,不可食。

白及

兴州

味苦、辛,平、微寒,无毒。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音肥缓不收,除白癣疥虫。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生北山川谷,又冤句及越山。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人。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有之。叶似杜若,根形似菱米,节间有毛。方用亦稀,可以作糊。

《唐本》注云:此物,山野人患手足皲音军拆,嚼以涂之有效。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叶似初生栟音并榈音闾棕也及藜芦。茎端生一台,四月开生紫花。七月实熟,黄黑色,冬凋。根似菱,三角,白色,角头生牙。今出申州。二月、八月采根用。

《吴氏》云:神农:苦。黄帝:辛。季氏:大寒。雷公:辛,无毒。茎叶如生姜、藜芦,十月华,直上,紫赤,根白连,二月、八月、九月采。

《药性论》云:白及,使。能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疱,令人肌滑。

《日华子》云:味甘辛,止惊邪血邪,痫疾,赤目症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瘘,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图经》曰:白及,生北山川谷,又冤句及越山,今江淮、河、陕、汉、黔诸州皆有之,生石山上。春生苗,长一尺许。似栟榈及藜芦,茎端生一台,叶两指大,青色。夏花开紫。七月结实,至熟黄黑色。至冬而叶凋。根似菱米,有三角,白色,角端生牙。二月、七月采根。今医治金疮及痈疽方中多用。

大戟

并州滁州信州河中府

味苦、甘,寒、大寒,有小毒。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一名邛巨。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反甘草。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皆有,至猥贱也。

禹锡等按:《唐本》注云:畏菖蒲、芦草、鼠屎。《蜀本图经》云:苗似甘遂高大,叶有白汁,花黄。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五月采苗,二月、八月采根用。

《尔雅》:荞,邛巨。注云:今本草大戟也。

《药性论》云:大戟,使,反芫花、海藻,毒用菖蒲解之。味苦、辛,有大毒。破新陈,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

《日华子》云:小豆为之使,恶署预。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结。

《图经》曰:大戟,泽漆根也。生常山,今近道皆有之。春生红牙,渐长作丛,高一尺已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色,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叶似芍药。医家用治瘾疹风,及风毒脚肿,并煮水热淋,日再,三日愈。李绛《兵部手集方》疗水病,无问年月深者,虽复脉恶亦主之。大戟、当归、橘皮各一大两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七分#26,顿服。利二三斗,勿怪。至重,不过再服。禁毒食一年,水下后更服,永不作。此方传于张尚客也。

雷公云:凡使,勿用附生者,若服冷泄气不禁,即煎荠苨子汤解。夫采得后,于槐砧上细剉,与细剉海芋叶拌蒸,从巳至申,去芋叶,晒干用之。

《太上八帝玄变经》:大戟必泻。

泽漆

冀州

味苦、辛,微寒,无毒。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利大小肠,明目,轻身。一名漆茎,大戟苗也。生太山川泽。三月三日、七月七日采茎叶,阴干。小豆为之使,恶署预。

陶隐居云:此是大戟苗,生时摘叶有汁,故名泽漆,亦能啮人肉。

禹锡等按:《蜀本#27图经》云:五月采,日干用。

《药性论》云:泽漆,使。治皮肌热,利小便。

《日华子》云:冷,微毒。止疟疾,消痰退热。此即大戟花。川泽中有。茎梗小,有叶花黄,叶似嫩菜,四五月采之。

《图经》曰:泽漆,大戟苗也。生太山川泽,今冀州、鼎州、明州及近道亦有之。生时摘叶有白汁出,亦能啮人,故以为名。然张仲景治肺咳上气,脉沉者,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然后用半夏半升,紫参、生姜、白前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各三两,八物?咀之,内泽漆汁中,煎取五升。每服五合,日三,至夜服尽。

《唐本余》:有小毒。逐水,主蛊毒。

《圣惠方》:治十种水气。可用泽漆十斤,于夏间取茎、嫩叶,入水#28一斗,研汁约二斗,于银锅内,慢火熬如稀饧,即止,瓷器内收。每日空心温酒调下一茶匙,以愈为度。

茵芋

绛州

味苦,温、微温,有毒。主五脏邪气,心腹寒,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一名芫花#29,一名卑共。生太山川谷。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陶隐居云:茵芋者出彭城,今近道亦有。茎叶状如莽草而细软,取用之皆连细茎。方用甚稀,惟以合疗风酒#30。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苗高三四尺,叶似石榴短厚,茎赤。今似石南叶,三月#31、四月采茎、叶,日干。

《药性论》云:茵芋,味苦、辛,有小毒。疗人五脏寒热似疟,诸关节中风痹,拘急挛痛,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治温疟发作有时。

《日华子》云:治一切冷风,筋骨怯弱羸瘦。入药炙用。出自海盐。形似石南,树生,叶厚,五六七月采。《

图经》曰:茵芋,出太山川谷,今雍州、绛州、华州、杭州亦有之。春生苗,高三四尺,叶#32赤,茎#33似石榴而短厚,又似石南叶。四月开细白花,五月结实。三月、四月、七月采叶连细茎,阴干用。或云日干。胡洽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孪。茵芋酒主之。其方: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踯躅、石南、细辛、桂心各一两,凡十二味切,以绢袋盛,清酒一斗渍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药成。初服一合,日三,渐增之,以微痹为度。

赭音者魁

味甘,平,无毒。主心腹积聚,除三#34虫。生山谷。二月采。陶隐居云:状如小芋子,肉白皮黄,近道亦有。

《唐本》注云:赭魁,大者如斗,小者如升,叶似杜蘅,蔓生草木上。有小毒。陶所说者,乃土卵尔。不堪药用,梁、汉人名为黄独,蒸食之,非赭魁也。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苗蔓延生,叶似萝摩,根若菝葜,皮紫黑,肉黄赤,大#35者轮菌如升,小者若拳,今所在有之。据《本经》云无毒,而苏云有小毒,又云陶所说者,梁、汉人蒸食之,则无毒明矣。乃陶说者为是也。

陈藏器云:按土卵,蔓生,根如芋,人以灰汁煮食之,不闻有功也。

贯众

淄州

味苦#36,微寒,有毒。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花:疗恶疮,令人泄。一名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一名虎卷,一名扁符,一名伯萍,一名药#37藻。此谓草鸱头。生玄山山谷及冤句少室山。二月、八月采根,阴干。雚菌为之使。

陶隐居云:近道亦有。叶如大蕨,其根形色毛芒,全似老鸱头,故呼为草鸱头。

禹锡等按:《尔雅》云:泺,贯众。注:叶圆锐,茎毛黑,布地,冬不死,一名贯渠,《广雅》云贯节,《蜀本》云:一名药音洛藻。又《图经》云:苗似狗脊,状如雉尾,根直多枝,皮黑肉赤,曲者名草鸱头,疗头风用之。今所在山谷阴处有之。

《药性论》云:贯众,使。主腹热。赤小豆为使。杀寸白虫。

《图经》曰:贯众,生玄山山谷及冤句少室山,今陕西、河东州郡及荆、襄间多有之,而少有花者。春生苗,赤。叶大如蕨。茎干三棱。叶绿色似小鸡翎,亦名凤尾草。根紫黑色,形如大瓜,下有黑须毛,又似老鸱。《尔雅》云:泺舒若切,贯众。郭璞注云:叶圆锐,茎毛黑,布地,冬不死。《广雅》谓之贯节是也。三月采根,晒干。荆南人取根为末,水调服一钱匕,止鼻血效。

荛音尧花

味苦#38、辛,寒、微寒,有毒。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疗痰饮咳嗽。生咸阳川谷及河南中牟。六月采花,阴干。

陶隐居云:中牟者,平时惟从河上来,形似芫花而极细,白色。比来隔#39绝,殆不可得。

《唐本》注云:此药苗似葫荽,茎无刺,花细,黄色,四月、五月收,与芫花全不相似也。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苗高二尺许,生岗原上,今所在有之,见用雍州者好。

《药性论》云:荛花,使。治咳逆上气,喉中肿满,疰气蛊毒,痃癖气块,下水肿等。

《衍义》曰:荛花,今京、洛间甚多。张仲景《伤寒论》以荛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其意如此。然今人用时,当以意斟酌,不可使过与其不及也。仍须是有是证者方可用。

牙子

江宁府

味苦、酸,寒,有毒。主邪气热气,疥瘙恶疡,疮痔,去白虫。一名狼牙,一名狼齿,一名狼子。生淮南川谷及冤句。八月采根,暴干。中湿腐烂生衣,杀人。芜荑为之使,恶地榆、枣肌。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有之,其根芽亦似兽之牙齿也。

禹锡等按:《蜀经》云:苗似蛇苺而厚大,深绿色。根萌芽若兽之牙。今所在有之。二月、三月采牙,日干。

《药性论》云:狼芽,使,味苦,能治浮风瘙痒,杀寸白虫,煎汁洗恶疮。

《日华子》云:杀腹脏一切虫,止赤白痢,煎服。

《图经》曰:牙子,即狼牙子。生淮南川谷及冤句,今江东、京东州郡多有之。苗似蛇苺而厚大,深绿色。根黑若兽之牙齿,故以名之。三月、八月采根,日干。古方多用治蛇毒。其法:取独茎狼牙捣,腊月猪脂和以傅上,立差。又杨炎《南行方》云:六月以前用叶,以后用根,生?咀,以木叶裹之,塘火炮令热,用熨疮上,冷即止。张仲景治妇人阴疮亦单用之。

《圣惠方》:治阴疮洗方。用狼牙五两细剉,水五升煮至三升,温洗之。

《外台秘要》:范汪治寸白虫方。狼牙五两,捣末,蜜圆如麻子,宿不食,明旦以浆水下一合,服尽差之。又方:治金疮。狼牙草茎叶熟捣傅贴之,兼止血。又方:治妇人阴蚀,若中烂伤。狼牙三两?咀,以水四升煮,去滓,内苦酒如鸡子一杯,以绵濡汤沥患处,日四五即愈。

《千金方》:治小儿阴疮,浓煮狼牙草洗之。又治射工,即水弩子也。以狼牙叶冬取根,捣令熟傅之。

及己

味苦,平,有毒。主诸恶疮疥痂瘘蚀,及牛马诸疮。

陶隐居云:今人多用以合疮疥膏,甚验。

《唐本》注云:此草一茎,茎头四叶,叶隙着白花。一好生山谷阴虚软地。根似细辛而黑,有毒。入口使人吐血。今以当杜蘅,非也。疥瘙必须用之。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二月采根,日干之。

《药性论》云:及己亦可单用,能治瘑疥。

《日华子》云:主头疮,白秃,风瘙,皮肤痒。可煎汁浸并傅。

羊踯躅

海州润州

味辛,温,有大毒。主贼风在皮肤视中淫淫痛,温疟,恶毒诸痹邪气鬼疰蛊毒。名玉支。生太行山川谷及淮南山。三月采花,阴干。

陶隐居云:近道诸山皆有之。花、苗似鹿葱,羊误食其叶,踯躅而死,故以为名。不可近眼。

《唐本》注云:玉支、踯躅一名。陶于栀子注云:是踯躅子,名玉支。非也。花亦不似鹿葱,正似旋葍花,色黄者也。

今注:其苗树生高三四尺,叶似桃叶,花似山石榴。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树生高二尺,叶似桃叶,花黄似瓜花。三月、四月采花,日干。今所在有之。

《药性论》:羊踯躅,恶诸石及面,不入汤服也。

《图经》曰:羊踯躅,生太行山川谷及淮南山,今所在有之。春生苗似鹿葱,叶似红花,茎高三四尺。夏开花似陵霄、山石榴、旋葍辈,而正黄色,羊误食其叶,则踯躅而死,故以为名。三月、四月采花,阴干。今岭南、蜀道山谷遍生。皆深红色如锦绣。然或云此种不入药。古大方多用踯躅。如胡洽治时行赤散,及治五嗽四满圆之类,及治风诸酒方皆杂用之。又治百病风湿等,鲁王酒中亦用踯躅花。今医方捋脚汤中多用之。南方治蛊毒下血,有踯躅花散,甚胜。

三种《海药余》

瓶香

谨按陈藏器云:生南海山谷,草之状也。味寒,无毒。主天行时气,鬼魅邪精等。并宜烧之。又于水煮,善洗水肿浮气,与土姜、芥子等煎浴汤,治#40风疟,甚验也。

钗子股

谨按陈氏云:生岭南及南海诸山。每茎三十根,状似细辛,味苦,平,无毒。主解毒痈疽,神验。忠、万州者佳。草茎功力相似,以水煎服。缘岭南多毒,家家贮之。

宜南草

谨按《广州记》云:生广南山谷。有荚长二尺许,内有薄片似纸,大小如蝉翼,主邪。小男女以绯绢袋盛一身#41,佩之臂上,辟恶止惊。此草生南方,草生南方,故作南北字。今人多以男女#42,非也。宜男草者,即萱草是。

二十五种《陈藏器余》

藒音挈车香

味辛,温。主鬼气,去臭及虫鱼蛀蚛。生彭城。高数尺,白花。《尔雅》曰:藒车,?音乞舆。郭注云:香草也。《广志》云:黄叶白花也。

《海药》:按《广志》云:生海南山谷。陈氏云:主霍乱,辟恶气,裛衣甚好。蛀者#43煎此香冷淋之,善辛#44蛀蚛也。

朝生暮落花

主恶疮疽?,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生油涂之。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落,小儿呼为狗溺台,又名鬼笔菌。从地出者,皆主疮疥。牛粪黑菌尤佳。更有烧作灰地,经秋雨生菌重台,名仙帽,大主血。

街#45洞根

味苦,平,无毒。主热毒,蛇、犬、虫、痈疮等毒。功用同陈家白药。苗蔓亦相似,岭南恩州,枝#46根,阴干。

《海药》:谨按《广州记》云:生岭南及海隅。苗蔓如土瓜,根相似,味辛,温,无毒。主一切毒气及蛇伤,并取其根磨服之。应是着诸般毒,悉皆吐出。

井口边草

主小儿啼,着母外席下,勿令母知。

豚耳草

主溪毒射工。绞汁服,滓傅疮上。

《百一方》:豚耳多种,未知何是?菘菜白叶者亦名豚耳。《颜氏家训》:马苋,一名豚#47,马齿苋也。又车前叶圆者,亦名豚耳。

灯花末

傅金疮止血生肉,令疮黑。今烛花落有喜事。不尔,得钱之兆也。

千金草

主蛇竭虫咬等毒。取草捣傅疮上,生肌止痛。生江南,高二三尺也。

断罐草

主丁疮。合白牙荲耻六切,羊啼菜也菜、青苔、半夏、地骨皮、蜂窠、小儿发、绯帛并等分作灰,五月采捣,和诸药末服一钱匕,丁根出也。

杷草

秋穗子并染皂,黑人鬓发,令人不老。生山道傍。

《图经》曰:杷草,主疗丈夫血痢,不疗妇人。若患积年疳痢即用其根,俗间频服有效。患血痢,杷草二斤,捣绞取汁一小升,内白面半鸡子许和之,调令匀,空腹顿服之。极重者不过三服。若无生者,收取苗阴干,为散。患痢者取散一方寸匕,和蜜水半盏服之。

禹锡等云:杷草,出近世,古方未见其用者。虽陈藏器尝言其黑人鬓发,令不老,生道傍。然未甚详悉。太宗皇帝御书,记其主疗甚为精至,谨用书于《本草图经》外类篇首云。

百草灰

主腋臭及金疮。五月五日采。露取之一百种阴干。烧作灰,以井华水为团,重烧令白,以酽醋和为饼,腋下挟之,干即易。当抽一身痛闷,疮出即止。以水、小便洗之,不过三两度。又主金疮,止血生肌,取灰和石灰为团,烧令白,刮傅疮上。

产死妇人冢上草

主小儿醋疮,取之勿回顾,作浴汤洗之,不过三度,佳。

孝子衫襟灰

傅面。

床下鞋履

主脚气。

虻母草

叶卷如实,中有血虫,羽化为虻,便能咬人。生塞北。草叶如葵,以叶合和桂,杵为末傅人、马,山行无复虻来。

故蓑衣

结烧为灰,和油傅蠼螋溺疮,佳。

故炊带

主人面生白驳,以月蚀夜和诸药烧成灰,和苦酒合为泥傅之。

天罗勒

主溪毒。挼碎傅之疮上。似天罗勒生江南平地。

毛蓼

主痈肿疽瘘瘰疬。杵碎内疮中,引脓血,生肌。亦作汤洗疮,兼濯足治脚气。生山足,似乌蓼,叶上有毛,根冬不死也。

蛇芮草

主蛇虺及毒虫等螫。取根、叶捣傅咬处,当下黄水。生平地。叶似苦杖而小,节赤,高一二尺,种之辟蛇。又有一种草,茎圆似苎,亦傅蛇毒。

《百一方》:东关有草状如苎,茎方节赤,挼傅蛇毒如摘却,亦名蛇芮草。二草总能主蛇,未知何者的是。有鼠芮草如菖蒲,出山石上,取根药鼠立死。

万一藤

主蛇咬。杵筛以水和如泥,傅痈上,藤蔓如小豆。生岭南,亦名万吉。

螺黡草

主痈肿风疹,脚气肿。捣傅之。亦煮汤洗肿处。藤生石上似螺黡,微有赤色,背有少毛。

继母草

主恶疮。杵傅之。生塞北川原。有紫碧花,花有角,角上有刺,蒿之类也。亦名继母藉。

甲煎

味辛,平,无毒。主甲疽疮及杂疮难差者,虫蜂蛇蝎所螫疼,小儿头疮,吻疮,耳后月蚀疮。并傅之。合诸药及美果花烧成灰,和蜡成口脂,所主与甲煎略同。三年者治虫杂疮及口旁嚵疮、甲疽等疮。

金疮小草

味甘,平,无毒。主金疮,止血长肌,断鼻中衄血。取叶挼碎傅之。又预和#48石灰杵为圆,日干,临时刮傅。亦煮服,断血瘀及卒下血。生江南村落田野间下湿地,高一二寸许,如齐#49叶短,春夏间有浅紫花,长一粳米也。

鬼钗草

味苦,平,无毒。主#50蛇及蜘蛛咬。杵碎傅之。亦捣绞汁服。生池畔,叶有桠,方茎,子作钗脚,着人衣如针,北人呼为鬼针。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十七竟

#1草部下品之上:『之上』二字原脱,循本书文例补。题下原有本卷药目,据全书例体删。

#2三:原作『二』,据晦明轩本改。

#3却:晦明轩本作『于』。

#4油:晦明轩本作『细』。

#5干:原作『十』,据晦明轩本改。

#6身:晦明轩本作『声』。

#7叶:晦明轩本作『气』,连上读。

#8根:晦明轩本『根』下有『润』字。

#9干:晦明轩本作『亦』。

#10嶷:原作『疑』,据晦明轩本改。

#11十:原作『七』,据晦明轩本改。

#12令:原作『今』,据晦明轩本改。

#13叶:晦明轩本作『狭』。

#14桃:晦明轩本作『楸』。

#15二:原作『三』,据晦明轩本改。

#16散:原作『敢』,据晦明轩本改。

#17一一:晦明轩本作『旦』。

#18几:晦明轩本作『衡』。

#19使: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20虚:晦明轩本作『痔』。

#21生:晦明轩本作『即』。

#22尺:原作『天』,据晦明轩本改。

#23细:晦明轩本作『紬』。

#24距:晦明轩本作『跙』。

#25螫毒:晦明轩本作『蛇螫』。

#26分:晦明轩本作『合』。

#27本:原作『入』,据晦明轩本改。

#28水:晦明轩本作『酒』。

#29芫花:晦明轩本作『莞草』。

#30酒:晦明轩本『酒』下有『散』字。

#31似石南叶,三月:晦明轩本作『出华州、雍州』。

#32叶:晦明轩本作『茎』。

#33茎:晦明轩本作『药』。

#34三:原作『二』,据晦明轩本改。

#35大:原作『火』,据晦明轩本改。

#36苦:原作『若』,据晦明轩本改。

#37药:晦明轩本作『乐』。下仿此。

#38苦:原作『若』,据晦明轩本改。

#39隔:原作『膈』,据晦明轩本改。

#40治: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41身:晦明轩本作『片』。

#42女:晦明轩本『女』下有『字』字。

#43蛀者:此上晦明轩本有『《齐民要卫》云:凡诸树木』九字。

#44辛:晦明轩本作『辟』。

#45街:晦明轩本作『冲』。

#46枝:晦明轩本作『取』。

#47豚:晦明轩本『豚』下有『耳』字。

#48和:原作『知』,据晦明轩本改。

#49齐:晦明轩本作『荠』。

#50主:原作『生』,据晦明轩本改。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