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本草纲目

地榆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本经》中品)

【校正】并入《别录》有名未用酸赭。

【释名】玉豉、酸赭。

弘景曰∶其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其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又名玉豉。时珍曰∶按∶外丹方言∶地榆一名酸赭,其味酸、其色赭故也。今蕲州俚人呼地榆为酸赭,又讹赭为枣,则地榆、酸赭为一物甚明,其主治之功亦同,因并《别录》有名未用酸赭为一云。

【集解】《别录》曰∶地榆,生桐柏及冤句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又曰∶酸赭生昌阳山。采无时。颂曰∶今处处平原川泽皆有之。宿根三月内生苗,初生布地,独茎直上,高三、四尺,对分出叶。叶似榆叶而稍狭,细长作锯齿状,青色。七月开花如椹子,紫黑色。

根 山人乏茗时,采作饮亦好,又可炸茹。

根 【气味】苦,微寒,无毒。《别录》曰∶甘、酸。权曰∶苦,平。元素曰∶气微寒,味微苦,气味俱薄,其体沉而降,阴中阳也,专主下焦血。杲曰∶味苦、酸,性微寒,沉也,阴也。之才曰∶得发良,恶麦门冬,伏丹砂、雄黄、硫黄。

【主治】妇人乳产, 痛七伤,带下五漏,止痛止汗,除恶肉,疗金疮(《本经》)。止脓血,诸 恶疮热疮,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消酒,除渴,明目(《别录》)。止冷热痢疳痢,极效(《开宝》)。止吐血鼻衄肠风,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并水泻(大明)。治胆气不足(李杲)。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时珍)。酸赭∶味酸。主内漏,止血不足(《别录》)。

【发明】颂曰∶古者断下多用之。炳曰∶同樗皮治赤白痢。

宗 曰∶其性沉寒,入下焦。若热血痢则可用。若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

时珍曰∶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

【附方】旧八,新七。

男女吐血∶地榆三两。米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滓,食前稍热服一合。(《圣惠方》)妇人漏下,赤白不止,令人黄瘦。方同上。

血痢不止∶地榆晒研。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之,以捻头煎汤送下。一方∶以地榆煮汁作饮,每服三合。(《圣济》)赤白下痢,骨立者。地榆一斤。水三升,煮一升半,去滓,再煎如稠饧,绞滤,空腹服三合,日再服。(崔元亮《海上方》)久病肠风∶痛痒不止。

地榆五钱,苍术一两。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活法机要》)下血不止二十年者。取地榆、鼠尾草各二两。水二升,煮一升,顿服。若不断,以水渍屋尘饮一小杯投之。

(《肘后方》)结阴下血∶腹痛不已。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服五钱,水三盏,入缩砂仁七枚,煎一盏半,分二服。(《宣明方》)小儿疳痢∶地榆煮汁,熬如饴糖,与服便已。(《肘后方》)毒蛇螫人∶新地榆根捣汁饮,兼以渍疮。(《肘后方》)

虎犬咬伤∶地榆煮汁饮,并为末敷之。亦可为末,白汤服,日三。忌酒。(《梅师方》)

代指肿痛∶地榆煮汁渍之,半日愈。(《千金翼》)

小儿湿疮∶地榆煮浓汁,日洗二次。(《千金方》)

小儿面疮, 赤肿痛。地榆八两。水一斗,煎五升,温洗之。(《卫生总微方》)

煮白石法∶七月七日取地榆根,不拘多少阴干,百日烧为灰。复取生者,与灰合捣万下。灰三分,生末一分,合之。若石二、三斗,以水浸过三寸,以药入水搅之,煮至石烂可食乃已。( 仙《神隐书》)

叶 【主治】作饮代茶,甚解热(苏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