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本草纲目

土茯苓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纲目》)

【校正】并入《拾遗》草禹余粮。

【释名】土萆 (《纲目》)、刺猪苓(《图经遗》 时珍曰∶按∶陶弘景注石部禹余粮云∶南中平泽有一种藤,叶如菝 ,根作块有节,似菝而色赤,味如薯蓣,亦名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观陶氏此说,即今土茯苓也。故今尚有仙遗粮、冷饭团之名,亦其遗意。陈藏器《本草》草禹余粮,苏颂《图经》猪苓下刺猪苓,皆此物也,今皆并之。茯苓、猪苓、山地栗,皆象形也。

俗又名过冈龙,谬称也。

【集解】藏器曰∶草禹余粮生海畔山谷。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

人取以当谷食,不饥。

颂曰∶施州一种刺猪苓,蔓生。春夏采根,削皮焙干。彼土人用敷疮毒,殊效。

时珍曰∶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 ,茎有细点。其叶不对,状颇类大竹叶而质浓滑,如瑞香叶而长五、六寸。其根状如菝 而圆,其大若鸡鸭子,连缀而生,远者离尺许,近或数寸,其肉软,可生啖。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近时弘治、正德间,因杨梅疮盛行,率用轻粉药取效,毒留筋骨,溃为要药。诸医无从考证,往往指为萆 及菝 。然其根苗迥然不同,宜参考之。但其功用亦颇相近,盖亦萆 、菝 之类也。

根 【气味】甘、淡,平,无毒。

时珍曰∶忌茶茗。

【主治】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藏器)。

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时珍)。

【发明】机曰∶近有好淫之人,多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 三两,或加皂荚、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瓦斯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 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时珍曰∶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瘴熏 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自南而北,遍及海宇,然皆淫邪之人病之。其类有数种,治之则一也。其证多属厥阴、阳明二经,而兼乎他经。邪之所在,则先发出,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则发于头耳之类。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医用轻粉、银朱劫剂,五、七日即愈。盖水银性走而不守,加以盐、矾升为轻粉、银朱,其性燥烈,善逐痰涎。涎乃脾之液,此物入胃,气归阳明,故涎被劫,随火上升,从喉颊齿缝而出,故疮即干痿而愈。若服之过剂,及用不得法,则毒气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涸,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骨挛痛,发为痈毒疳漏。久则生虫为癣,手足皴裂,遂成废痼。惟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为阳明本药。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言之妙也。今医家有搜风解毒汤,治杨梅疮,不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服轻粉药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履者,服之亦效。其方用土茯苓一两,薏苡仁、金银花、防风、木瓜、木通、白藓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分。水二大碗煎饮,一日三服。惟忌饮茶及牛、羊、鸡【附方】新六。

杨梅毒疮∶邓笔峰《杂兴方》∶用冷饭团四两,皂角子七个。水煎代茶饮。浅者二七,深者 四七,见效。一方∶冷饭团一两,五加皮、皂角子、苦参各三钱,金银花一钱。用好酒煎,日一服。

发挥》)

连年累 物汤,水煎角子七个,瘰 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江西所出色白者良。

忌铁器、发物。(《陆氏积德堂方》)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