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本草纲目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本经》中品)

【释名】时珍曰∶梅古文作呆,象子在木上之形。梅乃杏类,故反杏为呆。书家讹为甘木。后作梅,从每,谐声也。或云∶梅者媒也,媒合众味。故书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而梅字亦从某也。陆佃《埤雅》言梅入北方变为杏,郭璞注《尔雅》以 为梅,皆误矣。

即 木,荆人呼为梅,见陆玑《草木疏》。

【集解】《别录》曰∶梅实生汉中山谷。五月采实,火干。

颂曰∶今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

时珍曰∶按∶陆玑《诗疏》云∶梅,杏类也。树、叶皆略似杏,叶有长尖,先众木而花。其实酢,曝干为脯,入羹 齑中,又含之可以香口。子赤者材坚,子白者材脆。范成大《梅谱》云∶江梅,野生者,不经栽接,花小而香,子小而硬。消梅,实圆松脆,多液无滓,惟可生啖,不入煎造。绿萼梅,枝跗皆绿。重叶梅,花叶重叠,结实多双。红梅,花色如杏。

杏梅,色淡红,实扁而斑,味全似杏。鸳鸯梅,即多叶红梅也,一蒂双实。一云∶苦楝接梅,则花带黑色。谭子化书云∶李接桃而本强者其实毛,梅接杏而本强者其实甘。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青者盐腌曝干为白梅。亦可蜜煎、糖藏,以充果 。熟者笮汁晒收为梅酱惟乌梅、白梅可入药。梅酱,夏月可调渴水饮之。

实 【气味】酸,平,无毒。

大明曰∶多食损齿伤筋,蚀脾胃,令人发膈上痰热。服黄精人忌食之。食梅齿 者,嚼胡桃肉解之。

《物类相感志》云∶梅子同韶粉食,则不酸,不软牙。

【发明】宗 曰∶食梅则津液泄者,水生木也。津液泄则伤肾,肾属水,外为齿故也。

时珍曰∶梅,花开于冬而实熟于夏,得木之全气,故其味最酸,所谓曲直作酸也。肝为乙木,胆为甲木。人之舌下有四窍,两窍通胆液,故食梅则津生者,类相感应也。故《素问》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又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不然,物之味酸者多矣,何独梅能生津耶?

乌梅 【修治】弘景曰∶用须去核,微炒之。

时珍曰∶造法∶取青梅篮盛,于突上熏黑。若以稻灰淋汁润湿蒸过,则肥泽不蠹。

【气味】酸,温、平,涩,无毒。

杲曰∶寒。忌猪肉。

【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本经》)。去痹,利筋脉,止下痢,好唾口干(《别录》)。水渍汁饮,治伤寒烦热(弘景)。止渴调中,去痰治疟瘴,止吐逆霍乱,除冷热痢(藏器)。治虚劳骨蒸,消酒毒,令人得睡。

和建茶、干姜为丸服,止休息痢,大验(大明)。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时珍)。

白梅 【释名】盐梅、霜梅。

【修治】取大青梅以盐汁渍之,日晒夜渍,十日成矣。久乃上霜。

【气味】酸、咸,平,无毒。

【主治】和药点痣,蚀恶肉(弘景)。刺在肉中者,嚼敷之即出(孟诜)。治刀箭伤,止血,研烂敷之(大明)。

乳痈肿毒,杵烂贴之,佳(汪颖)。除痰。(苏颂)。

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功同乌梅(时珍)。

【发明】弘景曰∶生梅、乌梅、白梅,功应相似。

好古曰∶乌梅,脾、肺二经血分药也。能收肺气,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时珍曰∶乌梅、白梅所主诸病,皆取其酸收之义。惟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 方中用者,取虫得酸即止之义,稍有不同耳。《医说》载∶曾鲁公痢血百余日,国医不能疗。陈应之用盐水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庄肃公亦痢血,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盖血得酸则敛,得寒则止,得苦则涩故也。其蚀恶疮 肉,虽是酸收,却有物理之妙。说出《本经》。其法载于《刘涓子鬼遗方》∶用乌梅肉烧存性研,敷恶肉上,一夜立尽。《圣惠》用乌梅和蜜作饼贴者,其力缓。按∶杨起《简便方》云∶起臂生一疽,脓溃百日方愈,中有恶肉突起,如蚕豆大,月余不消,医治不效。因阅本草得此方,试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乃知世有奇方如此,遂留心搜刻诸方,始基于此方也。

【附方】旧十一,新二十二。

诸疮 肉∶方见上。

痈疽疮肿,已溃未溃皆可用∶盐白梅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围。(王氏《易简方》)。

喉痹乳蛾∶冰梅丸∶用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腌五日,取梅汁),入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猪牙皂角三十条,俱为细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噙咽津液。

凡中风痰厥,牙关不开,用此擦之尤佳。《总录》∶用白梅包生矾末作丸含咽,或纳吞之。

消渴烦闷∶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盏,温服。(《简要济众方》)。

泄痢口渴∶乌梅煎汤,日饮代茶。(《扶寿精方》)。

产后痢渴∶乌梅肉二十个,麦门冬十二分,以水一升,煮七合,细呷之。(《必效方》)。

赤痢腹痛《直指》∶用陈白梅同真茶、蜜水各半,煎饮之。《圣惠》∶用乌梅肉(炒)、黄连各四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米饮服二十丸,日三服。

便痢脓血∶乌梅一两去核,烧过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立止。(《圣济总录》)。

久痢不止,肠垢已出∶《肘后》∶用乌梅肉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食前分二服。《袖珍》∶用乌梅肉、白梅肉各七个捣烂,入乳香末少许,杵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汤下,日三。大便下血,及酒痢、久痢不止∶用乌梅三两,烧存性为末,醋煮米糊和,丸梧子大。

每空心米饮服二十丸,日三。(《济生方》)。

小便尿血∶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

血崩不止∶乌梅肉七枚,烧存性研末。米饮服之,日二。

大便不通,气奔欲死者∶乌梅十颗,汤浸去核,丸枣大。纳入下部,少时即通。(《食疗本草》)。

霍乱吐利∶盐梅煎汤,细细饮之。(《如宜方》)。

蛔虫上行,出于口鼻∶乌梅煎汤频饮,并含之,即安。(《食鉴本草》)。

水气满急∶乌梅、大枣各三枚。水四升,煮二升,纳蜜和匀,含咽之。(《圣济总录》)。

梅核膈气∶取半青半黄梅子,每个用盐一两腌一日夜,晒干,又浸又晒至水尽乃止。用青钱三个,夹二梅,麻线缚定,通装瓷罐内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枚,含之咽汁,入喉即消。收一年者治一人,二年者治二人,其妙绝伦。(《龚氏经验方》)。

心腹胀痛,短气欲绝者∶乌梅二七枚,水五升,煮一沸,纳大钱二七枚,煮二升半,顿服之。(《肘后》)。

劳疟劣弱∶乌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甘草三寸,生姜一块,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一半,温服即止。(《图经本草》)。

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

痰厥头痛如破者∶乌梅肉三十个,盐三撮,酒三升,煮一升,顿服,取吐即愈。(《肘后方》)。

伤寒头痛,壮热,胸中烦痛,四、五日不解∶乌梅十四枚,盐五合,水一升,煎半升,温服取吐。吐后避风良。(《梅师方》)。

折伤金疮∶干梅烧存性,敷之,一宿瘥。(《千金方》)。

马汗入疮作痛∶用乌梅连核捣烂,以头醋和敷。仍先刺疮,出去紫血,乃敷之系定。(《经验方》)。

犬伤毒∶乌梅末,酒服二钱。(《千金》)。

指头肿毒痛甚者∶乌梅肉,和鱼 捣封之妙。(李楼《奇方》)。

伤寒 疮,生下部者∶乌梅肉三两炒为末,炼蜜丸梧子大。

以石榴根皮煎汤,食前下三十丸。(《圣惠方》)。

小儿头疮∶乌梅烧末,生油调涂。(《圣济录》)。

香口去臭∶曝干梅脯,常时含之。(《毛诗疏》)。

硫黄毒发,令人背膊疼闷,目暗漠漠∶乌梅肉(焙)一两,沙糖半两,浆水一大盏,煎七分,呷之。(《总录》)

核仁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明目,益气,不饥(吴普)。除烦热(甄权)。

治代指忽然肿痛,捣烂,和醋浸之(时珍。《肘后方》)。

花 【气味】微酸,涩,无毒。

【发明】时珍曰∶白梅花古方未见用者。近时有梅花汤∶用半开花,溶蜡封花口,投蜜罐中,过时以一两朵同蜜一匙点沸汤服。

又有蜜渍梅花法∶用白梅肉少许,浸雪水,润花,露一宿,蜜浸荐酒。又梅花粥法∶用落英入熟米粥再煮食之。故杨诚斋有“蜜点梅花带露餐”及“脱蕊收将熬粥吃”之句,皆取其助雅致、清神思而已。

叶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休息痢及霍乱,煮浓汁饮之(大明)。

藏器曰∶嵩阳子言∶清水揉梅叶,洗蕉葛衣,经夏不脆。有验。

时珍曰∶夏衣生霉点,梅叶煎汤洗之即去,甚妙。

【附方】旧一,新二。

中水毒病,初起头痛恶寒,心烦拘急,旦醒暮剧∶梅叶捣汁三升饮之良。(《肘后》)。

下部虫 ∶梅叶、桃叶一斛,杵烂蒸极热,纳小器中,隔布坐蒸之,虫尽死也。(《外台秘要》)。

月水不止∶梅叶(焙)、棕榈皮灰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圣济总录》)

根 【主治】风痹(《别录》。出土者杀人)。

初生小儿,取根同桃、李根煮汤浴之,无疮热之患(崔氏《纂要》)。

煎汤饮,治霍乱,止休息痢(大明)。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