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007、甘草麻黄汤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组成用法]

炙甘草6~1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

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现代应用]

1. 以浮肿为特征的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2. 以喘息为主症者,如支气管哮喘。

[经验参考]

治疗上半身浮肿是本方的主要应用。如《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有人患气虚损久不瘥,遂成水肿,如此者众,诸皮中浮水攻面目,身体从腰以上肿,皆经此汤发悉愈。”《济生方》也说,人有患气促,积久瘥,遂成水肿者服之有效。《金匮要略》说腰以上肿当以发汗为治,麻黄发汗,故本方之用当以无汗为是。根据仲景原意,本方以汗出为取效标准。本方所主之水肿,以肾性及过敏性最为多见,心性、肝性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均应慎用。

关于麻黄,其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涉及临床各科。如五官科的角膜炎、结膜炎、过敏性鼻炎、耳聋、风寒失音;呼吸系统的上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循环系统的突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雷诺氏病;泌尿生殖系统的肾小球肾炎、神经性尿频、尿失禁、小儿遗尿、阳痿、子宫脱垂、功能性不射精;消化系统的湿泻、老年便秘、黄疽、脱肛、纳呆腹胀;皮肤科的脂溢性皮炎、斑秃、荨麻疹、顽癣、硬皮病、久汗、无汗、阴疽以及外伤肿胀、痹证、中风后遗症、眼睑下垂、疲劳综合征、嗜睡多寐、失眠等均可在辨证沦治基础上酌加麻黄,以提高疗效,也可作为兴奋剂以提神。麻黄有较好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很广,如治疗感觉和运动障碍的《古今录验》续命汤,《千金要方》中的大小续命汤,还有治疗神志障碍性疾病的还魂汤,都离不开麻黄。古人治学严谨,所载多为临床亲见,“续命”、“还魂”之语绝非空穴来风。

麻黄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有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等。其发汗作用来源于挥发油和麻黄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起到平喘的作用。伪麻黄碱则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是麻黄剂治疗水肿的药理基础。大剂量运用麻黄可致汗多亡阳,也可引起心悸及失眠等兴奋症状,尤其老人、虚人不町轻易使用。麻黄被前人列为“六陈”药之一,但其饮片放置过久,挥发油可减少,从而影响发汗疗效。临证疗效不佳时不可忽视这一环节而误认为辨证有误。麻黄有升压作用,原则上对于高血压病人要慎用本方。不过,中医强调的是“有是证用是药”,临证也不该套用西医思维。比如,越婢汤治疗的“风水”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该病以水肿、血尿、高血压为三大主症,用越婢汤后不论发汗还是利尿,其血压均可随血容量的降低而相应下降。再说,临床上也并不是单纯使用麻黄一味药,经过配伍,麻黄的升压作用也可能会发生变化的。

[原文点睛]

1.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四篇第二十五条)(按;此处“里水”乃皮水之误。)

2.汤本求真认为《金匮要略》第十四篇第一条中“皮水,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也属本方证的条文。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注论精选]

吉益南涯:凡防己所治者为虚肿,而自下起也。麻黄所治者为实肿,而自上起也。

莫枚士:依全书通例当云麻黄甘草汤,此方不专治水,实则治喘之专方。

《要略》防己黄芪汤加减法曰:喘者,加麻黄二两,此明证也。大抵水肿与喘,皆是气结所生,故此方治两症皆效……(《经方例释》)。

矢数道明:本方能调节里水,但常用于喘息发作,顿服之立刻轻快。喘息而伴有全身特别是上半身浮肿,呼吸困难者用之效佳(《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