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二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盛京通志卷二十一

山陵

三陵规制

岁祭典礼

大小祭仪注

三陵小祭大飨祭告诸礼

陵典礼仪注

陵官制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盛京通志卷二十一

山陵

【臣】等谨案帝王之礼奉园陵崇原庙所以尊祖敬宗广孝思也

本朝

啓运

天柱

隆业

三陵神臯吉壤奠我丕基我

皇上孝思维则缵

绪迪

光四谒

丹邱志?仪肃戊戌秋八月谒

陵礼成後敬视

寝原增拓禁步体制益严诚惟

圣人之德无加於孝是以肇禋有成情无弗至礼无弗

备也【臣】恭述

三陵规制

岁祭之文谒

陵之礼以逮定官司置卫士诸制博稽会典谨志山陵第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盛京通志卷二十一

山陵

三陵规制

永陵

啓运山在

兴京城西北十里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兴祖直皇帝

直皇后之陵共一山称

兴京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显祖宣皇帝

宣皇后之陵共一山称

东京

陵在奉天府城东二百五十里顺治五年十一月南郊始追上

列祖尊号八年封

兴京

陵山为

啓运山

东京

陵山为

积庆山均从祀

方泽十三年於

陵山周围立界址界内禁止樵采十五年奉移

东京

陵改祔

兴京罢积庆山祀典十六年尊称为

永陵十八年立迁祔

永陵庙碑

啓运山周围共十里

宝城高一丈三尺七寸南北长二十九丈东西寛二十二丈七尺周围长八十六大一尺六寸建

啓运殿殿制三楹门四窗八【康熙十六年重修改用黄瓦】

殿内

大暖阁四座上设黄缎罩内设

宝牀帷幔衾枕楎椸以奉

神御

小暖阁四座锦罩恭奉

四祖神位

神牌八尊上设黄缎罩阁前设龙凤

宝座八五供案四朝灯八龙球三乾隆四十四年於龙球

上增盖黄布雨旱单各三

啓运殿坐台高二尺九寸四周长三十一丈九尺礓?三路中盘龙为饰左右配殿各三楹门各四西配殿前焚帛砖楼一座

啓运门三楹门六东为果房西为膳房房各三楹

功德碑亭四座门二亭前门为祝版房齐班房共五楹西

为茶膳房涤器房共五楹

正门三楹前有朱栏门六缭墙三面均高七尺八寸东西长二十一丈六尺南北长二十二丈三尺周围共长六十六丈二尺东西红门二座果楼三楹省牲亭五楹前有门一座缭墙南面高六尺五寸东西北均高五尺四周共长三十三丈门外原设栅木一千四百四十八架乾隆四十三年

命展添栅木三百四十四架共栅木一千七百九十二架东边为祭物井西边为氷窖其西山嘴有石堤木桥一

明堂前下马木牌二座原设红桩三十二今增设红桩三十六白桩六十四青桩三十六俱於乾隆四十三年奉

旨重添东西界牌四前後左右堆房四周围界址统计

二千二百八十八丈

陵前

宝顶上有瑞榆一株轮囷盘郁圆覆城隅乾隆四十三年

御书神树赋勒石西配殿【谨案  御制神树赋恭载  天章门】

永陵形势万峰环拱衆水朝宗龙盘虎踞诚万世帝业之基

福陵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

高皇帝福陵在奉天府城东北二十里顺治八年封山曰

天柱从祀

方泽康熙二年改建

两陵地宫修理完竣以奉安只

告读文致祭一如大享礼焚帛献酒奉安礼成祭酒三

天柱山周二十五里

孝慈高皇后祔焉

宝城高一丈七尺一寸周五十九丈五尺

宝顶一座高二丈顶长十二丈四周长三十三丈月牙城高一丈六尺五寸四周长二十三丈四尺七寸正中琉璃照壁一座

方城高一丈五尺七寸四周长一百一十三丈八尺四寸垜口高五尺上有角楼四座每座二层上层格扇各四下层门二彩油为饰方城上北面明楼一座门二内碑一座书

太祖高皇帝之陵明楼之下为洞门二门外石五供一案供座高四尺长一丈八尺六寸寛五尺上设香炉蜡台花缾俱雕石为之前为石柱门二

隆恩殿三楹门四窗八

殿内

大暖阁一座上设黄缎罩内设

宝牀帷幔衾枕楎椸以奉

神御

小暖阁一座锦罩恭奉

神牌二尊上设黄缎罩阁前龙凤

宝坐二座福金椅东西各一配椅二五供案一陈设桌四朝灯六上俱设黄缎罩龙毯六乾隆四十四年於龙毯上增盖黄布雨旱单各七

隆恩殿坐台高五尺四周长三十六丈七尺七寸八分礓?三路中盘龙为饰四傍雕石花阑干左右配殿各五楹门十二西配殿前焚帛石楼一座

隆恩门三楹楼三层门二【康熙五十四年重修】东为茶膳房西为果房涤器房房各三楹其南为省牲亭齐班房各三楹前为碑楼碑座二层门二恭立

神功圣德碑一通碑亭之前有桥二座礓?一百八层东西华表柱四桥边左右列石狮虎驼马各二前

正门三楹彩油为饰门六两旁雕石狮二华表柱二石牌楼二乾隆二年设东西栅木八十八架栅之外旧设有堆房各一门之前有虎皮沟一道下马木碑各一东西石泊岸红桩各五根缭墙南面高九尺八寸东西北均高七尺八寸四周共长五百八十丈左右红门二座雍正九年定制禁红门前大路及山根左畔车马行走门之外下马石牌各一门之前有涤祭品井一氷窖房六乾隆四十三年

皇上谒

福陵後

命大臣敬谨閲视於附近地方查出坟塚数处俱令迁葬官给葬费并於正门外添安栅木一千五十四架移展红桩二百六十一外酌增白桩二百六十一青桩四十青桩之外方许樵采耕牧及行走葬厝青桩以内概行禁止规制益昭严肃

陵之东西界牌四座四周界址共二千九百六十丈夀康太妃园寝在

福陵右享殿三楹门四礓?三路内设

宝牀红毡坐褥以奉

神御配案二花毯三前正门三楹门二缭墙共四十七丈东西茶膳果房各三楹四周堆房各二

福陵形势浑河环其前辉山兴隆岭峙其後远则发源长

白俯临沧海王气所锺聚也

昭陵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寛温仁圣睿孝隆道显功文皇帝昭陵在奉天府城西北十里顺治八年封山曰隆

业从祀

方泽山高六丈一尺长一百一十五丈

孝端文皇后祔焉

宝城高二丈三尺八寸周六十一丈

宝顶一座高二丈四周长三十三丈月牙城高二丈二尺七寸四周长二十七丈七尺正中琉璃照壁一座

方城高二丈三尺三寸四周长七十九丈垜口高五尺

上有角楼四座规制与

福陵同方城上北面明楼一座门二内碑一座书太宗文皇帝之陵明楼之下为洞门二门外石五供一案

供座陈设与

福陵同前为石柱门二

隆恩殿【康熙三十一年重建  大殿】殿制三楹门四窗八

殿内

大暖阁一座上设黄缎罩内设

宝牀帷幔衾枕楎椸以奉

神御

小暖阁一座锦罩恭奉

神牌二尊上设黄缎罩阁前龙凤

宝坐二座福金椅东西各一配椅二五供案一陈设桌四朝灯六俱设黄缎罩盛弓柜一龙毯七乾隆四十四年於龙毯上增盖黄布雨旱单各七

隆恩殿坐台高六尺四周长三十六丈四尺二寸礓?三路中盘龙为饰四旁雕石花阑干左右配殿各三楹门十二西配殿前焚帛石楼一座

隆恩门三楹规制同

福陵东西茶膳涤器等房规制亦同前有碑楼恭立神功圣德碑一道亭前後华表柱四左右列石麒麟狮虎

驼马各二前

正门三楹彩油为饰门六西为省牲亭六楹馔造房三楹更衣亭四楹门之前齐班房二楹石牌楼一石桥一桥之西为涤祭品井一桥之南下马石牌各二华表柱二石狮二东西桥道二缭墙南面高九尺八寸东西北均高七尺八寸四周共长四百九十五丈九尺墙内松林蓊翳计一千六百二十五株左右红门二界牌四周围界址共二千五百六十丈

陵前立仗石马曰大白小白乃我

太宗当日所乘以略阵破敌者乾隆四十三年於前门外增添栅木四百四十二架移展红桩一百二十八白桩九十青桩四十四十六年重修

福陵

隆恩楼并

昭陵明楼等工

懿靖太贵妃园寝在

昭陵右享殿三楹门四礓?三路内设

宝牀红毡坐褥以奉

神御配案二前正门三楹门二缭墙共四十九丈东西

茶膳果房各三楹四周堆房各二

昭陵形势自城之东北叠巘层峦至此而寛平宏敞有包络万象跨驭八荒之势辽水右逥浑河左绕佳气郁葱万年

帝业丕基巩焉

岁祭典礼

崇德年间定岁暮清明祭享

兴京

陵用牛一守

陵官行礼

东京

陵用牛二遣宗室觉罗大臣行礼

福陵用牛一羊二遣大臣一员行礼忌辰孟秋望日万夀圣节点香烛献酒果均遣大臣一员奠帛读祝行礼每月朔望致祭用牛一点香烛献酒果不读祝奠帛遣守

陵官行礼顺治八年始设守

陵官员及人户等祭祀按班执事并定祭仪冬至用牛一羊一豕一献酒果点香烛奠帛读祝行礼清明岁暮孟秋望日孟冬朔日均献酒果读祝奠帛遣守

陵官行礼十二年定制凡遇忌辰遣官三人於

本陵致祭或遣在京宗室觉罗轻车都尉等行礼或

盛京一等子副都统侍郎等行礼十七年始定制

福陵派宗室镇国将军一人觉罗三等轻车都尉一人前

往居住

昭陵派辅国公一人觉罗三等轻车都尉一人前往居住

并令轮班致祭

永陵是时遣辅国公国则护国将军宗室聂克硕觉罗三

等轻车都尉赵班昂古特驻

盛京康熙三年

陵寝祭享易豕为羊并酌定祭品又定每岁清明於各陵上土十有三担承祭官縂管掌关防官率官兵共十有

三人升

宝顶上土八年遣多罗贝勒以下奉国将军觉罗男以上前往致祭又议定四时祭祀命奉天将军副都统各部侍郎致祭太常寺先期开列职名请派惟忌辰及孟冬朔日各縂管承祭每月朔望俱掌关防官行礼九年十一年增设守

陵官员祭时按班执事十五年定制

陵寝供献酌定用五十盘【今六十五盘】雍正十三年於清明冬至大祭由京遣祭改派公爵轮班承祭七月望日诸祭俱系将军副都统侍郎承祭朔望忌辰系縂管掌关防承祭行三跪九叩礼乾隆元年奉

旨命宗室辅国将军护国将军奉恩将军等六人移驻

渖阳给以田庐岁时承祭

三陵二年奏准以每月朔望向系掌关防官承祭献茶上

香行礼退不赞亦无导引官今各

陵既令贝勒公大臣轮班行礼恐仪节不齐应增赞礼郎

二人导引仍不赞又奏准清明

山陵增土十三担向沿前明旧制并无取义似觉太烦今

拟各

陵增土一担但令承祭官只跪上土於

宝顶庶践履不致多人益昭诚敬五年奏准恭进各陵祝版由奉祀礼部敬谨送往照在

京进祝版例增设前引官十人六年奏准

三陵四时大享忌辰祭享均由

盛京礼部於移驻宗室将军六人内按名拟定正陪咨送太常寺具题

钦派承祭行礼

永陵每月朔望令掌关防官上香行礼

福陵

昭陵每月朔望由礼部轮委宗室将军二人行礼七年议

三陵一例增设爵垫以备礼仪

殿内应用白蜡祝案应设羊角镫一以昭画一至所陈设罏缾五供及香合朝镫应一式制造祭祀所用帷幕槩用黄缎以肃观瞻八年令太常寺堂官会同

陵寝縂理事务大臣稽察赞礼读祝等官十九年议定福陵

昭陵恭请祝版亦用前引官十人其四时大祭

永陵啓运殿稍狭请将祝案设於檐下

大小祭仪注

三陵大祭礼

殿内供设祭肉饽饽案牛羊五供献帛案西廊下设祝版案丹墀设反坫案陈品物毕埶事各官於反坫处序

立届期读祝官诣东配殿

祝版案前行一跪三叩礼恭捧

祝版兴出

陵寝各官前引随班行礼大臣官员後随读祝官捧祝版进中门行中甬路至

殿外西廊下供案前跪将所捧

祝版供於案上行三叩礼毕前引各官读祝官俱退复堦下立大臣官员等由两旁门入立丹墀下分左右翼序班

陵寝各员由

殿两旁门入诣

暖阁前启门卷幔仍由两旁门出退复原处立礼部官

员同

陵寝各官由

殿两旁门入进谒

暖阁前行一跪三叩礼毕恭捧

神牌出至

座前跪供行三叩礼毕仍从两旁门出退复原处立设茶案时鸣赞官引承祭宗室等由西旁门入从甬路西边行至丹墀上西旁立将茶案由中门进行中甬路至

殿外槛前尚茶拜唐阿等跪斟茶恭捧由

殿中门入供献後从

殿两旁门出退复原处立少待从

殿两旁门进举供献之茶仍由

殿中门出将茶案撤至丹墀下西边鸣赞官引承祭宗室等至行礼处立赞礼官赞执事讫鸣赞官赞前进引承祭宗室等进

殿之西旁门拈香处逓香盒官员先跪鸣赞官赞跪承祭宗室等跪接香盒向上一举仍付原官兴拈香三次逓香盒官兴从两旁门出於设反玷案处序立鸣赞官赞退班引承祭宗室等仍由西旁门出退复行礼处立鸣赞官赞跪叩兴承祭宗室等随班行礼大臣官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赞礼郎赞初献帛爵献帛献爵各官至反坫处恭捧帛爵从中门入献时献爵官立献帛官於供帛案前跪行三叩礼兴同献爵各官由两旁门出退复原处立读祝官於

祝版案前行一跪三叩礼恭捧

祝版兴由中门出至槛外向上立鸣赞官赞跪承祭宗室等读祝官随班行礼大臣官员俱跪赞礼郎赞读祝读祝官即读祝读毕恭捧

祝版仍由中门入就献帛案前将帛跪供於盒内行三叩礼兴从西旁门出退复原处立鸣赞官赞叩兴承祭宗室等随班行礼大臣官员俱行三叩礼兴赞礼郎赞行二献礼即照初献礼献爵又赞行三献礼即照二献礼献爵鸣赞官赞跪叩兴承祭宗室等随班行礼大臣官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赞礼郎赞恭捧祝帛齎送燎炉读祝官同献帛各官从两旁门入进谒

座前行一跪三叩礼各将所献祝帛恭捧兴由中门出送燎炉鸣赞官引承祭宗室等避立西边俟祝帛已过鸣赞宫引承祭宗室等复行礼处立数帛毕鸣赞官赞礼毕引承祭宗室等退出礼部官员

陵寝各官从两旁门入进谒

座前行一跪三叩礼恭捧

神牌兴送入

暖阁安奉出行一跪三叩礼兴仍从两旁门出退复原

处立

陵寝各官从两旁门进

暖阁垂幔阖门撤出祭品随班行礼大臣官员俱出若

将军礼部侍郎进班即於

殿外东廊下站立稽查礼仪乾隆二十年奏准五部侍郎轮班验祭二十五年奏准副都统随五部侍郎轮班验祭四十年奏准每逢春秋大祭验祭一次

三陵小祭礼

孟冬朔日及每月朔望小祭

殿内供设果品肉案五供案

殿外丹墀供设反玷案陈品物毕执事各官於反坫案处序立届期翼长等由中门入於丹墀下分左右翼序立

陵寝各官由

殿西旁门入就

暖阁前啓门卷幔仍从两旁门出退复原处立承祭官

由西边门入行甬路西从

殿西门入就拈香处逓香盒官先跪鸣赞官赞跪赞拈香承祭官跪接香盒向上一举仍付原官兴拈香三次毕逓香盒官兴由两旁门出於设反坫处立承祭官从

殿西门出於行礼处立行三跪九叩礼兴赞礼官赞献

陵寝各官恭捧爵从

殿中门入献爵三次毕行三跪九叩礼兴鸣赞官赞礼

毕引承祭官出

陵寝各官从两旁门入就

暖阁前垂幔阖门撤出祭品

三陵大飨礼

岁於忌辰清明孟秋望日冬至岁暮及

国有庆典行大飨礼是日恭请

后神位奉安於

隆恩殿宝座南向

后同案共牛一羊二【以一羊代豕】尊一各奉先制帛一羮饭脯醢一筵【计十八盘】饼饵果品一筵【计六十五盘】茶盌一【金盌座一】金爵三【爵垫一】金匕一金箸一双帛共篚牲共俎尊实酒疏布羃勺具夏则荐瓜行礼仪注与大祭同

三陵祭告礼

国有大典行祭告【或  命皇子或  遣王公大臣等俱临时  钦派】

后同案各陈果十二盘羊一酒三爵啓

神龛帷幔守

陵王公大臣縂管分诣将事奉祀礼部赞礼郎唱赞读祝

奠帛献爵行礼俱如大飨礼

陵典礼

康熙十年八月

圣祖仁皇帝恭谒

福陵

昭陵前期一日诣

太庙行只告礼次日啓

銮设骑驾卤簿不作乐至

陵之前鸿胪寺豫行题请令守

陵官暨

盛京文武各官咸常服道左跪迎至日恭谒

福陵行礼次日恭谒

昭陵行礼礼毕

圣驾还行宫次日恭谒

福陵

昭陵隆恩殿行大飨礼又次日於

隆恩殿前设黄幄焚楮帛行读文致祭礼【因   宝城前不能容

设黄幄】礼成

还宫先期鸿胪寺题请守

陵官员暨

盛京文武各官咸朝服於

崇政殿前序立行三跪九叩礼又令守

陵官员

盛京官员并老疾休致候补官员咸朝服於大清门两旁分班齐集设骑驾卤簿於

大清门前

圣祖仁皇帝御门陞座作乐

赐燕颁赏毕各官均行三跪九叩礼次颁赏守

陵官军

盛京官军及老疾辞退官军等毕

圣驾还行宫遣王暨内大臣前诣

永陵致祭如仪其祭

福陵

昭陵时

诸妃园寝亦照常致祭頴亲王克勤郡王功臣直义公费英东弘毅公额亦都武勲王扬古利忠义公图尔格墓各遣大臣祭酒

圣祖仁皇帝囘銮时率王以下各官恭诣

福陵

昭陵行告辞礼是日不啓正门

圣祖仁皇帝进旁门下马诸王於旁门下马各官於红门

前下马

圣驾回銮设仪仗作乐至京日恭诣

太庙行只告礼二十一年

圣祖仁皇帝恭诣

永陵

福陵

昭陵致祭啓行前一日只告

奉先殿至

盛京守

陵官员暨

盛京官员恭迎均如仪至日恭谒

福陵

昭陵并诹日行大飨礼次日行焚楮帛读文致祭礼仪均

与康熙十年同

夀康太妃

宸妃

懿靖太贵妃园寝

圣祖仁皇帝亲诣祭酒

康惠淑妃以下遣王等祭酒頴亲王克勤郡王功臣费英东额亦都扬古利图尔格墓遣大臣读文致祭贝勒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一品官墓遣官祭酒

东京庄亲王笃义刚果贝勒墓亦遣大臣往奠祭享

福陵

昭陵礼成

圣祖仁皇帝恭诣

兴京展谒

永陵亲王以下一等侍卫三品官以上咸素服随行礼圣祖仁皇帝由左门入至台阶下拜位行谒见礼次日行

大飨礼仪与

福陵

昭陵礼同

永陵内附葬之武功郡王恪恭贝勒墓遣大臣於殿外两旁设筵致祭礼成赏赉

永陵居住官员兵丁各有差次诣宁古塔地方望祭

长白山率诸王百官行礼礼成

圣祖仁皇帝还

盛京诣

福陵

昭陵祭酒回京日只告

奉先殿三十七年

圣祖仁皇帝奉

仁宪皇太后诣

兴京谒

永陵自萨尔浒地方由琉璃河

驻跸

福陵东谒

福陵次谒

昭陵翼日致祭

福陵

昭陵

亲临勲臣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墓祭酒

赐守

陵官兵宴

回銮入山海关还京师六十年

圣祖仁皇帝命

世宗宪皇帝率

皇子

皇孙诣

盛京

世宗宪皇帝祭

福陵

皇子祭

昭陵

皇孙祭

永陵祭酒行礼如仪乾隆八年议定谒

陵之礼

皇帝躬祭

永陵殿宇虽觉稍狭惟奠帛爵宜照康熙三十七年之例

停止拜褥亦照例铺设

殿外其降

神之初应请

皇上躬亲上香以展诚孝以达馨闻再按旧例祭

昭陵因帛案前隙地狭窄原有跪献帛毕择隙地行三拜

之例似与典礼未协恭按各

陵隆恩殿大祀礼仪原与

太庙礼同会典开载

躬飨

太庙均系献帛官跪献帛三叩献爵官立献毕各退是太庙帛爵并未载有亲献礼仪此次

躬谒

祖陵请遵照

太庙亲祭典礼并请载入仪注於祭祀前期进

呈是年八月

车驾躬谒

盛京

祖陵先期一日

亲诣

奉先殿只告啓

驾日陈骑驾卤簿

驾至

兴京

盛京文武官咸朝服至前涂跪迎朝鲜国王遣使臣表请

起居

躬谒

永陵

命照各

陵之例一体供茶

皇帝素服至正红门左垣侧降舆礼部堂官二人恭导皇帝由

啓运门

陵寝左门入至

宝城明楼前祭台北正中行三跪九叩礼不赞兴诣东旁

立复行三祭酒礼每爵一叩

四祖前凡十二爵兴仍诣东旁立举哀王大臣以下各官

咸按翼於

陵寝门外两旁排立

皇上行礼时随行三跪九叩礼祭酒时随行礼举哀皆

东西面跪礼部堂官导引

皇上出乘舆还行宫次日行大飨礼如仪礼成赏守

陵官兵丁等有差是日

永陵内附葬之武功郡王恪恭贝勒墓各遣官致祭附近

之觉罗等祖茔皆遣官往奠

驾至

盛京恭谒

福陵仪与谒

永陵礼同次日行大飨礼成即往谒

昭陵仪与谒

福陵同并奉

旨朕系初次谒

陵行礼着开方城门钦此是日

驻跸行宫次日行大飨礼如仪其

福陵

昭陵之

夀康太妃

宸妃

懿靖太贵妃

康惠淑妃并公主园寝各遣官致祭是年奉

皇太后谒

陵正红门外降舆帏幙遮过复乘舆由西边门进至隆恩门外堦下降舆掌关防等之妻女官二人导引进隆恩门至

宝城明楼前祭台北正中行六肃三叩礼兴行三祭酒礼每爵一叩兴西向举哀女官恭导还降舆处

躬谒

祖陵礼成择日

亲临功臣之墓奉

旨朕亲奠克勤郡王等园寝据礼部援引

皇祖圣祖亲奠功臣坟墓之例随驾之皇子王等皆随行礼此次随驾之皇子王贝勒等应随行礼具奏朕已降旨依议窃思从前随驾之皇子王等皆系

皇祖子孙是以均随行礼此次随行之王贝勒内有朕之叔辈或朕之兄弟辈非从前随驾之皇子王等可比每祭酒时亦随行礼似属未便朕亲临祭酒功臣即为宠荣之至克勤王园寝王贝勒等仍随往功臣扬古利等坟墓不必随往此後朕之子孙若随来朕降旨遵行再蒙古王额驸王大臣坟墓皆不必随往着令礼部记载钦此是日

亲临克勤郡王功臣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之墓各祭酒三爵又亲王贝勒以及大臣等墓以次遣官往奠翼日礼部奏请遣官望祭

长白山

北镇医巫闾山及

辽太祖陵礼成

回銮

皇太后还宫衆皆退次日

皇帝亲诣

奉先殿只告如前仪十九年

驾诣

盛京恭谒

祖陵先至吉林

亲望祭

长白山毕诣

兴京谒

永陵次日行大飨礼赏守

陵官员兵丁遣官致祭附葬之武功郡王恪恭贝勒墓暨

附近之觉罗等祖茔

驾至

盛京先谒

福陵次谒

昭陵皆於次日行大飨礼赏守

陵官员兵丁遣官致祭

福陵

昭陵之

夀康太妃

宸妃

懿靖太贵妃

康惠淑妃并公主园寝礼仪皆与八年同

皇太后恭谒

三陵行礼并如八年仪又遣官致祭克勤郡王功臣扬古

利费英东额亦都墓

亲祭

北镇医巫闾山遣官祭

辽太祖陵礼成

回銮四十三年

驾诣

盛京恭谒

祖陵先期降

旨以居

孝圣宪皇后丧尚在二十七月之内途次不行围至盛京不陞殿不筵宴朝鲜国毋庸遣使朝贺扎萨克蒙古王公等亦毋庸朝觐钦此七月啓

銮由内地出山海关而行先

亲祭

北海神

北镇医巫闾山

驾至

兴京谒

永陵仪如八年十九年礼成赏守

陵官员兵丁遣官致祭附葬之武功郡王恪恭贝勒墓暨

附近之觉罗等祖茔

驾至

盛京先谒

福陵次谒

昭陵仪如八年十九年礼成

閲视

陵原加添桩木移徙附近坟茔数处给以葬费赏守陵官员兵丁致祭

夀康太妃

懿靖太贵妃诸园寝礼仪皆与八年十九年同遣官致祭克勤郡王功臣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墓贤王祠

辽太祖墓并遣官致祭

长白山辽河浑河松花江诸神朝鲜遣使请

安仍照上两届例加

赏赉焉礼成还京四十八年

驾诣

盛京恭谒

祖陵八月由避暑山庄啓

銮经蒙古科尔沁土默特诸部循柳条边以东入九关

驾至

兴京谒

永陵仪如八年十九年四十三年礼成赏守

陵官员兵丁遣官致祭附葬之武功郡王恪恭贝勒墓暨

附近之觉罗等祖茔

驾至

盛京先谒

福陵次谒

昭陵仪如八年十九年四十三年礼成赏守

陵官员兵丁致祭

夀康太妃

懿靖太贵妃诸园寝礼仪皆与八年十九年四十三年同并致祭克勤郡王功臣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墓如旧例遣官致祭

辽太祖墓

长白山辽河浑河太子河诸神

车驾入

盛京徧礼於

天坛

地坛

太庙

堂子届期

皇子等恭送

册宝尊藏

庙中如典礼

御崇政殿肆觐朝鲜王遣使奉表申祝

赐诗褒锡加燕赉焉旋

跸次广宁

亲祭

北镇庙礼成还京告成事於

奉先殿

陞太和殿受贺【四次加  恩 盛京官民绅士耆老各  谕旨俱恭载  纶音门】

乾隆二十年平定凖噶尔

皇子告祭十月初四日致祭二十四年平定回部

命显亲王告祭十二月初八日致祭四十一年平定两

金川

命宗室清岱告祭四月二十一日致祭

皇子谒

陵之礼於下马石牌处下马赞礼郎导引由左阶升至正门外阶上虚中位於左旁行礼毕立门东西向举哀如入门至右门止奉祀官接引至

陵寝门外右旁行礼西立东向举哀祭日由左门进於殿阶上正中行礼

凡出使官员谒

陵之礼亲王以下三品以上官奉使

盛京者於

三陵门外行三跪九叩礼遇祭飨日二品以上官入门内

随守

陵官分班陪祀初任奉天文武官三品以上谒

陵如之

陵官制

永陵额设各官顺治八年始设骑都尉一员云骑尉一员十五年添设骑都尉二员云都尉四员縂管等员俱於康熙年间增设

总管一员【康熙九年设】

副总管二员【康熙九年设】

八旗防御十六员【旧设八员康熙九年增八员】

笔帖式四员【康熙九年设】

掌关防官一员【康熙十一年设 以下皆承祭执事之员】

副关防兼内管领一员【康熙十一年设】

副关防兼尚膳总领尚茶总领二员【副关防兼尚膳总领康熙十一年设尚茶总领系乾隆八年添设】

副总领三员【乾隆十一年添设】

司香四员【康熙十年设二员十二年增二员】

尚膳八员【康熙十年设五员十二年增三员】

闲散拜唐阿十二名【乾隆十二年添设又桌上八名厨役十二名黑牛羊馆达四名扫院领催一名壮丁三十九名各项匠役十三名】

国戚章京三员【兵二十八名雍正元年以来陆续增添】

福陵额设各官顺治元年设云骑尉十六员十三年设总

管及掌关防等官

总管一员【顺治十二年设】

副总管二员【顺治十三年设】

【八】旗防御十六员【旧设八员康熙十三年增八员】

世袭骑都尉一员

云骑尉品级官七员

六品官一员

七品官五员

八品官四员【以上俱原设】

国戚章京六十五员【旧六十二员乾隆八年增三员系祁姓祝姓赵姓俱正白旗兵

一百名雍正元年以来陆续增添数至一百止】

掌关防官一员【顺治十三年设 以下皆承祭乾事之员】

副关防二员【顺治十三年设俱在茶膳总领内管领三员内兼放】

尚膳总领一员【原设】

尚茶总领一员【原设】

内管领一员【顺治十四年设】

笔帖式四员【顺治十三年设】

副膳领副茶领副内管领三员【乾隆十一年添设俱在膳茶香灯人内兼放】

尚膳八员

尚茶六员

司香六员【俱康熙十三年设】

拜唐阿十五名【康熙十三年添设又桌上八名扫院领催一名壮丁十九名各项匠役十九名】

管千丁佐领一员【顺治五年设乾隆九年奏明掌四品官图记增设随图记考职外郎二名领催八名原丁一千陆续增丁共一千三百二十四名】

夀康太妃园寝首领二员【拜唐阿十八名】

昭陵额设各官顺治元年设云骑尉十六员十三年设总

管及掌关防等官

总管一员【顺治十三年设】

副总管二员【顺治十三年设】

世袭一等侍卫兼二等轻车都尉一员【原设】八旗防御十六员【旧设八员康熙十三年增八员】

世袭云骑尉四员【原设】

云骑尉品级二员【原设】

世袭六品官七员【向设一员乾隆九年以来陆续添设】

恩赐国戚防御品级三员【原设】

国戚章京二十员【雍正八年原设十员乾隆八年增添十员系那姓关姓俱在正黄旗

兵一百名】

掌关防官一员【顺治十三年设 以下皆承祭执事之员】

副关防官二员【顺治十三年设】

尚膳总领一员

尚茶总领一员

内管领一员【俱原设】

副总领三员【乾隆十一年设】

笔帖式四员

尚膳十员

尚茶八员

司香六员【俱原设】

管千丁佐领一员【顺治五年设乾隆九年奏明掌四品官图记增设随图记考职外郎二员领催八名原丁一千陆续增丁共一千二百一十九名 又供役人三十四名院户二十名领催一名壮丁三十四名各项匠役六十五名】

懿靖太贵妃园寝首领二员【供役二十名】

永陵额设八旗兵一百二十八名【顺治康熙年间原设八十名雍正五年由兴京

拨来四十八名乾隆十二年即於八十名内增添领催四名】

福陵额设八旗兵八十名【顺治三年原设四十名康熙九年添设四十名乾隆十二年在

八十名兵内增添领催四名】

昭陵额设八旗兵八十名【顺治三年原设四十名康熙九年添设四十名乾隆十二年在

八十名兵内增添领催四名】

定例八旗官员兵丁轮流侍班

寝殿内每日章京五员甲兵十五名守

正门章京二员甲兵十名守两旁红门甲兵十名四围堆房守兵五名总管一月三次巡查副总管各照各翼班次巡查乾隆四十四年经

盛京将军奏准总管关防副关防等拟定六班轮流每班三日带领各员领催兵役看守巡查凡遇

祭祀时总管副总管省视

祭祀品物随班行礼掌关防副关防敬谨行礼恭请

神牌安奉祭桌膳总领进膳桌陈祭品斟祭酒茶总领进茶桌供奶茶内管领进果桌献粉饵副膳领副茶领副内管领在

后位前进献如前礼防御各员供酒供帛焚帛尚膳司香

人员在

殿内点烛进香盒供爵垫丹墀两旁防御二员执事供

役二十名将事

正门两旁执事官四员领催兵十名巡察东西红门领催二名兵八名巡察

太妃园寝执事各员亦如制

钦定盛京通志卷二十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