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三吴水利录卷四

明 归有光 撰

有光既录诸家之书其説多可行然以为未尽其理乃作水利论

水利论

吴地痹下水之所都为民利害尤剧治之者皆莫得其源委禹之故迹其废久矣吴东北边境环以江海中潴太湖自湖州诸溪从天目山西北宣州诸山溪水所奔注而从吴江过甫里经华亭入青龙江以入海盖太湖之广三万六千顷入海之道独有一路所谓吴淞江者顾江自湖口距海不逺有潮泥填淤反土之患湖田膏腴往往为民所围占而与水争尺寸之利所以松江日隘议者不循其本沿流逐末取目前之小快别浚浦港以求一时之利而淞江之势日失所以沿至今日仅与支流无辨或至指大于股海口遂至湮塞此岂非治水之过与盖自宋扬州刺史王濬以松江沪渎壅噎不利从武康纻谿为渠浛直达于海穿凿之端自此始夫以江之湮塞宜从其湮塞而治之不此之务而别求他道所以治之愈力而失之愈逺也太仓公为人治疾所诊期决死生而或有不验者以为不当饮药针灸而饮药针灸则先期而死后之治水者与其饮药针灸何以异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禹之治水所以行其所无事也欲图天下之大功而不知执其利势以行其所无事其害有不可胜言者嗟夫后世之论徒区区于三十六浦间或有及于松江亦不过浚蟠龙白鹤汇未见能旷然修禹之迹者宜兴单锷著书为苏子瞻所称然欲修五堰开夹苎干渎絶西来之水不入太湖殊不知扬州薮泽天所以潴东南之水也今以人力遏之夫水为民之害亦为民之利就使太湖干枯于民岂为利哉太史公称禹治水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惟是为务禹治四海之水而独以河为务此所谓执其利势者故余以为治吴之水宜专力于松江松江既治则太湖之水东下而余水不劳余力矣或曰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震泽所以入海明非一江也曰此顾夷张守节妄注地里之误其説云太湖一江西南上为松江一江东南上至白蚬湖为东江一江东北下曰娄江不知二水皆松江之所分流水经所谓长渎厯河口东则松江出焉江水奇分谓之三江口者也而非禹贡之三江惟班固地里志南江自震泽东南入海中江自芜湖东至阳羡入海北江自毗陵北入海郭景纯以为岷江松江浙江此与禹贡之説为近盖经言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特纪扬州之水今之扬子江松江钱塘江竝在扬州之境故以告成功而松江由震泽入海经盖未之及也由此观之则松江独承太湖之水故古书江湖通谓之笠泽要其源近不可比儗扬子江而深阔当与相雄长范蠡云吴之与越三江环之则古三江竝称无疑故独治松江则吴中必无白水之患而从其旁钩引以溉田无不治之田矣然治松江必令阔深水势洪壮与扬子江埓而后可以言复禹之迹也

水利论后

单锷以吴江堤横截江流而岸东江尾茭芦丛生泥沙涨塞欲开茭芦之地迁沙村之民运去涨土凿堤岸千桥走水而于下流开白蚬安亭江使湖水由华亭青龙入海虽知松江之要而不识禹贡之三江其所建白犹未卓然所以欲截西水壅太湖之上流也苏轼有言欲淞江不塞必尽徙吴江一县之民此论殆非锷之所及今不鑴去堤岸而直为千桥亦守常之论耳崇宁二年宗正丞徐确提举常平考禹贡三江之説以为太湖东注淞江正在下流请自封家渡古江开淘至大通浦直彻海口当时唯确欲复古道然确为三江之説今亦不可得而考元泰定二年都水监任仁发开江自黄浦口至新洋江江面财阔十五丈仁发称古者江狭处犹广二里然二里即江之湮已久矣自宋元嘉中沪渎已壅噎至此何啻千年郏氏云吴松古道可敌千浦又江旁纵浦郏氏自言小时犹见其阔二十五丈则江之广可知故古江蟠屈如龙形盖江自太湖来源不逺面势既广若径直则又易泄而湖水不能蓄聚所以迂回其途使如今江之浅狭何用蟠屈如此余家安亭在松江上求所谓安亭江者了不可见而江南有大盈浦北有顾浦土人亦有三江口之称江口有渡问之百嵗老人云往时南北渡一日往来仅一二回可知古江之广也本朝都御史崔恭凿新道自大盈浦东至吴松江巡检司又自新泾西南蒲汇塘入江自曹家河直凿平地至新江面广十四丈夫以郏氏所见之浦尚有二十五丈而都水所开江面财及当时之浦至本朝之开江乃十四丈则兴工造事以今方古日就卑微安能复见禹当时之江哉汉贾让论治河欲北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河北入海当败壊城郭田庐塜墓以万数以为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堕断天地之性此乃人功所造何足言也若惜区区涨沙茭芦之地虽嵗岁开浦而支本不正水终横行今自嘉靖以来嵗多旱而少水愚民以为不复见白水之患余尝闻正徳四年秋雨七日夜吴中遂成巨浸设使如汉建始间霖雨三十日将如之何天灾流行国家代有一遇水潦吾民必有鱼鼈之忧矣或曰今独开一江则其余溪港当尽废耶曰禹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浍距川江流既正则随其所在可钩引以溉田亩且江流浩大其势不能不漫溢如今之小江尚有勦娘江分四五里而合者则夫奇分而旁出古娄江东江之迹或当自见且如刘家港元时海运千艘所聚至今为入海大道而上海之黄浦势犹汹涌岂能废之但本支尊大则支庶莫不得所矣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三吴水利录,卷四>

叙説

古今论三江者班固韦昭桑钦之説近之但固以芜湖东至阳羡入海昭分钱塘江浦阳江为二桑钦谓南江自牛渚上桐水过安吉厯长渎为不习地势程大昌辨之详矣然孔安国苏轼所论亦未必然也今从郭璞以岷江淞江浙江为三江盖自扬州斜转东南扬子江吴松江钱塘江三处入海而皆以江名其为三江无疑但松江湮塞细弱无复江之形势世遂忽之而不论耳宋淳熙中直学边寔修昆山志言大海自西防分南北由转斜而西朱陈沙谓之扬子江口由徘徊头而北黄鱼垜谓之吴松江口浮子门而上谓之钱塘江口三江既入禹迹无改此今日之所目见诸儒胸臆之説不足道也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三吴水利录,卷四>

叙説

史记正义曰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湖名曰淞江古笠泽江一江东南上七十里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一江东北下二百余里入海名曰下江亦曰娄江其分处号三江口顾夷吴地记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庾仲初注扬都赋太湖东注为松江七十里有水口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盖松江之有娄江东江如岷江之中江北江九江其实一江耳昔贤以此解松江下之三江口非以为禹贡之三江也吴郡续志云松江受太湖一自长桥流入同里犂湖瀼由白蚬江入薛淀湖一自甘泉桥由松江尾东华泽湖自急水港至白蚬江入淀湖而注之海以正义吴地记求其所在则松江北行七十里分流者当在今昆山之境説者徒欲寻求二江而不知由松江细弱所以奇分之水遂不可见续郡志云昆山塘自娄门厯昆山以达于海以刘家港为娄江意亦附会也

吴淞江南岸

张家浜 戴家浜 青浦  古江  南跄浦上海浦 大卢浦 西卢浦 新泾  鱼浦小许浦 盘龙江 俨傥浦 周泾  西旧泾赤眼浦 华潮浦 淮浦  朱墅浦 艾祁浦青龙江 浦家江 大盈浦 梁纥浦 南澥浦直浦  赵屯浦 内勋浦 石浦  道褐浦金灶浦 萧市浦 陆虞浦 千墩浦 任浦漳潭浦 同丘浦 诸天浦 张浦  帆归浦大直浦 少里浦 东齐浦 刹力浦 吴浦界浦  甪直浦

吴淞江北岸

江湾浦 坊浜  唐庄浦 东彭越浦  西彭越浦 赵浦  大浦 桃树浦 下槎浦中槎浦 上槎浦 石桥浜 新华浦 封家浜李墅浦 上栈浦 何浦  陆皎浦   东黄渡浦 裘浦 西黄渡浦 桑浦  顾浦安亭港 徐公浦 北澥浦 大瓦浦 小瓦浦蒋浦  三林浦 金城浦 顾幕浦 木瓜浦下驾浦 天明浦 新洋浦 马仁浦 小虞浦大虞浦 良里浦 新渎浦 下里浦 黄渎浦及野浦 界浦 曹泾  六市浦  管廉浦张浦  戴墟浦 陆泾  庙泾  箭泾青丘浦 索路港

右宋嘉祐所开之新江其诸浦名互见郏氏书中松江自湖口来入海两岸皆浦形如百足今有见在通流者或填淤仅如沟浍或没不复见而地名犹存皆可寻究郦道元注水经云东南地卑万流所凑涛湖泛决触地成川故川旧渎难以悉取郦氏生长北方未尝亲见盖以意度之如此耳

观吴淞江两岸港浦具见治水纲领永乐二年夏忠靖公掣昆山嘉定诸塘浦引吴淞江入刘家河于上海濬范家浜接黄浦而于江之东段初不施工盖已失水之势矣

元大徳八年都水监开江丈尺

吴淞江东南黄浦口起至大盈浦口止一万五千一百丈

大盈浦口起至永懐寺东止一千六百丈

永懐寺东起至赵屯浦口止一千五百丈

赵屯浦口起至陆家浜止二千三百五十丈

陆家浜起至千墩浦口新洋江止一千六百丈通计长二万二千一百五十丈

广二十五丈

深一丈五尺

天顺四年崔都御史开江丈尺

大盈浦东至吴淞江巡检司二万二千丈

新泾西南蒲汇塘入江四千丈

曹家河平地至新场三万丈

广十四丈

深二丈

按夏忠靖公治水不全用力吴淞江者盖时江水犹通流也正统六年周文襄公始修吴淞江立表江心尽去壅塞天顺四年崔都御史恭治七年徐侍郎贯嘉靖元年李尚书充嗣凡三浚迄今四十余年不治矣经国者所当留意也

三吴水利录卷四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