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臣轨

卷上 至忠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盖闻古之忠臣事其君也,尽心焉,尽力焉。称才居位,(称己之才而居其位。)称能受禄。(称己之能而受其禄。)不面誉以求亲,(不面誉其君,以求亲己也。)不愉悦以苟合。(不苟悦君心,而与之合。)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左传》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上足以尊主安国,下足以丰财阜人。内匡君之过,外扬君之美。不以邪损正,(为正不为邪也。)不为私害公。(纳公而奔私也。)见善行之如不及,(《论语》曰:“见善如不及。”)见贤举之如不逮。(若鲍叔荐管仲,子皮升子产也。)竭力尽劳而不望其报,程功积事而不求其赏。务有益于国,务有济于人。(言臣竭力尽劳,程功积事而不求其赏报者,务其益国济人故也。)

夫事君者以忠正为基,忠正者以慈惠为本。故为臣不能慈惠于百姓而曰忠正于其君者,斯非至忠也。(至忠之臣,则先行慈惠于百姓,而后忠正于其君也。)所以大臣必怀养人之德,而有恤下之心。利不可并,(去小利也。)忠不可兼。(行大忠也。)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若存小利,则大利不成;若守小忠,则大忠必废。故小利为大利之残,小忠为大忠之贼,所以必舍小而取大也。)昔孔子曰:“为人下者,其犹土乎!(言臣之事君,竭忠尽节,夙夜匪懈,勤劳不倦,无所不为,如土之性也。)种之则五谷生焉,掘之则甘泉出焉。草木殖焉,禽兽育焉。多其功而不言。”(不自伐其功也。)此忠臣之道也。

《尚书》曰:“成王谓君陈曰:‘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孔安国曰:“汝有善谋善道,则入以告汝君于内,汝乃顺行之于外也。”)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孔安国曰:“此善谋此善道,惟我君之德善。则称君人臣之义。”)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孔安国曰:“臣于人者,皆顺此道,是惟良臣,则君显明于世也。”)

《礼记》曰:“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人作忠。”“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人作孝。”

《昌言》曰:“人之事亲也,不去乎父母之侧,(言常在其左右也。)不倦乎劳辱之事。(言虽有劳辱之苦,而不以为倦也。)见父母体之不安,则不能寝;见父母食之不饱,则不能食。(忧思在心,故忘其寝食。《孝经》曰:“病则致其忧。”)见父母之有善,则欣喜而戴之;(乐之而不厌。)见父母之有过,则泣涕而谏之。(恐其不从己,故涕泣以感之。)孜孜为此以事其亲,焉有为人父母而憎之者也。(孔安国《尚书传》曰:孜孜,劝勉不怠也。)人之事君也,使无难易,无所惮也;事无劳逸,无所避也。(言皆乐为之,不以难易劳逸而生惮避也。)其见委任也,则不恃恩宠而加敬;其见遗忘也,则不敢怨恨而加勤。(见君之委任,则拾恩而加敬。见君之遗忘,则不怨而加勤。此为臣之道。)险易不革其心,安危不变其志。(革,改也。言不以安危险易而改变其心志也。)见君之一善,则竭力以显誉,唯恐四海之不闻;(欲君之善遍于天下。)见君之微过,则尽心而潜谏,唯虑一德之有失。(恐君之过闻于他人。)孜孜为此以事其君,焉有为人君主而憎之者也。故事亲而不为亲所知,是孝未至也;(亲知然后乃为孝也。)事君而不为君所知,是忠未至也。(君知然后乃为忠也。)古语云:“欲求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言忠臣必出于孝子也。《孝经》曰:“故以事君则忠也。”)非夫纯孝者,则不能立大忠。(言大忠必出于纯孝也。《左传》曰:颍考叔纯孝。爱其母,施及庄公也。)夫纯孝者,则能以大义修身,知立行之本。(《论语》曰:“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郑玄曰:“言人有其本性,则成功立行也。”)欲尊其亲,必先尊于君;(君尊而亲卑故。)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国大而家小故。)故古之忠臣,先其君而后其亲,先其国而后其家。何则?君者,亲之本也,亲非君而不存;国者,家之基也,家非国而不立。”(亲由君而得存,家因国而得立。故先君而后亲,后家而先国。)

昔楚恭王召令尹而谓之曰:“常侍管苏,(管氏苏名,常侍于君。)与我处,常劝我以道,正我以义。(言常以为君之道义劝正我已。)吾与处不安也,不见不思也。(以其劝正己故。)虽然,吾有得也,(谓得其为君之道义。)其功不细,(言劝正之功甚大。)必厚禄之。”乃拜管苏为上卿。若管苏者,可谓至忠至正,能以道济其君者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