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辽海丛书

蓋平縣志(清)駱雲 纂輯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錄

纂輯姓氏

凡例

縣治疆域圖

縣城圖

卷上

卷下

●蓋平縣志序

志以紀地紀人紀物紀天時紀風俗也紀地則封疆原隰巖壑津梁係焉紀人則忠孝節烈文章德誼列焉紀物則昆蟲草木禽魚獸畜登焉紀天時則日星雷雨風霜冰雹彰焉紀風俗則奢儉黠直良窳貞淫著焉取詳不取略也國有史邑有志合邑知郡合郡知省合省知天下俾天子不出殿廷而周知海內者志為之也是以寧取詳毋取略然以言乎蓋平有不能獨詳者太祖太宗肇基以來奄有九有盛京近地其一時從龍之家皆入京師老成既遠又無圖籍雖欲詳之亦烏從而詳之考之故明蓋平為蓋州衞南則復州再南則金州皆以衞稱無有專志附於遼東舊志者並海州為四雖云沃野所得而志之者亦略不及詳今上之三年始以蓋州作蓋平縣設令主之建議招徠填實茲土素非土著何能問以人物風土之所自出哉今奉憲檄催成是役所可按形而紀者祇有山川不改其餘皆闕而不詳謹以耳目所及者上之尹憲以達天子其閒之黍與稷翼者農幾何家棫樸菁莪者士幾何序麟遊鳳噦者幾何聖瑞枝連草朱者幾何物媺臣克忠子克孝友克信者幾何卓行尚以俟後之宰是邑者集萬人而居之勿使土滿且舒之歲月遲之百年生齒蕃育富教備至感天澤而應地靈鍾為人傑發為物華而後漸以書之可耳如以境內山川之則有斯志在不敢以略謝也

康熙二十一年臈月既望蓋平縣知縣 【 臣】 駱雲謹述

●纂輯姓氏

蓋    平    縣    知    縣 臣駱雲

●凡例

一奉旨纂修志書部頒以河南通志為例今體裁悉準焉河防封建蓋邑所無則省之孝義列女方技隱逸或僅得一二或闕其人亦存之以待博聞者詳考焉

一蓋平新造之邑向無舊志遼東舊志草本舛謬良多今凡關沿革古蹟悉照遼金二史細加考訂

一山川城堡或今昔異名或方言各異其更改之由有考據者則詳疑者則闕里巷附會之說不敢入志傳信故也

一蓋邑前代為縣為州為衞幅巾?員大小與今縣治不同故戶口田賦前代者無可稽惟本朝建邑以後悉照賦役全書開載

一職官選舉他志例載前代今蓋邑無舊志可稽故職官止載本朝而選舉近代亦闕疑也

一藝文止選有關蓋邑者故前代採錄無多皇清詔書普及天下州縣郡志載之縣志不敢復登有司題詠存之以備風謠之採

●縣治疆域圖

見圖

●縣城圖

見圖

●蓋平縣志卷上

建置沿革志

星野志

疆域志

山川志

城池志

關梁志

驛遞志

○建置沿革志

蓋邑古辰韓地漢唐皆隸州郡明則衞所分焉聖朝定鼎以盛京為留都改衞所為郡縣蓋雖一邑居然馮翊扶風之重矣襟環山海屏翰陪京規畫何宏遠哉作建置沿革志

蓋平古辰韓之地周封箕子於朝鮮地皆屬焉秦為燕人衞滿所據漢平之以其地分隸遼東玄菟二郡魏仍漢舊而統隸於平州晉初因之後為高句驪所據入隋而高麗始大號其地為蓋牟城唐克之始改為蓋州屬安東都護府唐末渤海僭號改置州郡以其地本辰韓改號曰辰州遼改辰州奉國軍設建安縣而統隸於東京金改蓋州奉國軍領湯池建安秀巖熊岳四縣又設復州懷遠軍領永康化成二縣仍總隸於東京元初併州縣置蓋州路後併入遼陽路明洪武九年改設蓋州復州二衞今縣治則蓋州衞地也聖朝定鼎以盛京為留都裁諸衞所悉設城守章京治之順治十年以遼陽為府設遼陽海城二縣而蓋邑附於海城十四年以瀋陽為奉天府康熙三年始分明時蓋州復州金州三衞之地設蓋平縣二十年金州人戶歸旗別設城守章京治之遂以明時蓋州復州二衞之地為今縣治所及云

○星野志 【 祥異附】

自甘石有星官之書至費直陳卓而分度不一要以僧一行兩戒之說為定蓋邑在盛京統屬箕尾其分度廣狹靡所折衷存其槩而已夫天道恆與人事相表裏故雖一邑之休祲必書前史缺略有間矣而一二紀載所及亦志五行者所必稽也安可遺歟作星野志

爾雅幽州為析木之次

春秋元命苞箕尾散為幽州分為燕國

史記天官書尾箕幽州

晉書天文志班固取三統歷十二次配十二野其言最詳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析木於辰在寅燕之分野屬幽州費直說周易起尾九度蔡邕月令章句起尾四度陳卓言郡國所入宿度以涼州入箕中十度上谷入尾一度漁陽入尾三度右北平入尾七度西河上郡北地遼西東入尾十度涿郡入尾十六度渤海入箕一度樂浪入箕三度玄菟入箕六度廣陽入箕九度

唐書天文志星紀得雲漢下流百川歸焉析木為雲漢末派山河極焉故其分野自南河下流窮南紀之曲東南負海為星紀自北河末派窮北紀之曲東北負海為析木析木以負北海其神主於恆山辰星位焉尾箕析木津也初尾七度餘二千七百五十杪二十一少中箕五度終南斗八度自渤海九河之北得漢河間涿郡廣陽及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樂浪玄菟古北燕孤竹無終東方諸國尾得雲漢之末派龜魚麗焉當九河之下流濱於渤碣皆北紀之所窮也箕與南斗相近為遼水之陽盡朝鮮三韓之地

祥異

·祥異附

元封中星孛於河戍 其後漢兵擊拔朝鮮以為樂浪玄菟郡

元鳳五年四月燭星見奎婁間 占曰有土功後築遼東玄菟城

貞觀十八年五月太白辰星合於東井 占曰有兵謀十九年六月丙辰太宗征高麗次安市城

天會十三年四月甘露降熊岳縣

十八年蓋州大水

延祐三年四月蓋州饑

四年四月蓋州雨水害稼

嘉靖二年夏四月大風連日不止損禾苗大半冬金州復州大雪深丈餘人畜凍死者甚眾

皇清

康熙十八年七月地震

康熙十九年大有年

康熙二十年大有年

○疆域志 【 形勝附】

王者無分民而有分土故畫疆經野雖一邑必詳焉蓋邑旗民雜處邑令所治守尉所轄廣狹各殊尤所宜釐舉者也若夫負山環海為陪京南障之咽喉倘亦有可稱述者歟作疆域志

縣治疆域

城守所轄疆域

形勝

·縣治疆域

東至榜式堡四十六里自榜式堡東至秀巖河二百四十里俱係蓋平城守專轄秀巖以東係鳳凰城界

西至連雲島十五里海界

南至欒古城二百四十里金州界

北至淤泥河五十五里海城縣界

東南至雞冠山一百五十五里金州界

西南至鹽場堡二百五十里金州界

東北至白土嶺八十里海城縣界

西北至小孤山六十里海城縣界

北至盛京城三百六十里

·城守所轄疆域

東至秀巖河二百三十二里鳳凰城城守界

西至海十五里海界

南至欒古城二百四十里金州城守界

北至海州沙河一百二十里牛莊城守界

東南至雞冠山一百五十五里金州城守界

東北至析木城一百二十里牛莊城守界

西南至鹽埸 【 埸:場】 堡城二百五十里金州城守界

西北至沙河入三汊河處一百三十里牛莊城守界

北至盛京城三百六十里

·形勝附

金史遼東根本之地依山負海其險足恃

元志地實要衝東北一都會

謹按西南渤海環之東北羣山屏列為留都巖邑

○山川志

盛京山海奧區而蓋邑為萬山環拱百川朝宗之地聖天子加意輿地之書有司皆登巖陟巘躬親探訪凡前代輪蹏罕經簡編所未及者靡不登諸紀載偉哉表裏河山允壯陪京形勝於萬年矣作山川志

鐵塔嶺 城東五里相傳有鐵塔飛去今以石為之

七嶺 城東七里

八嶺 城東八里

白谷山 城東十里

張郎寨山 城東十五里

王寶山 城東二十里

牽馬嶺 城東三十里

柴家峪 城東三十里

方家山 城東三十里

李二嶺 城東五十里

大王寨山 城東五十里

胡家峪 城東五十里

馬鬣峪 城東五十七里

莽家峪 城東六十里

石門嶺 城東七十里明設關於此今廢

連雲峪 城東八十里

葦子峪 城東八十里

七盤嶺 城東九十里

哈達山 城東一百里清河發源於此俗呼哈達哩

秀才嶺 城東一百里

蘭姑嶺 城東一百五里石嘴河發源於此

剉草峪 城東一百十里

瓦子堂 城東一百十里

龍爬峪 城東一百五十里

貓兒嶺 城東一百六十里石佛溝金州畢利河俱發源於此

鵰山 城東二百五十五里

仙人嘴 城東二百六十里

石佛溝 城東二百七十里自石門至此俱蓋州章京管轄

長嶺 城東南十里

松山?咼山 城東南十五里

竈突山 城東南二十里眾山環遶一峰屹立故名俗呼娘娘廟山

片石崖 城東南二十里有石獨立

陽關嶺 城東南三十里上有高麗城

雁窩山 城東南三十里上有高麗城

戴家峪 城東南三十三里

瓦房峪 城東南四十里

滾馬嶺 城東南五十五里沙河發源於此

斷流山 城東南七十里

閻家閘山 城東南八十里

棃兒山 城東南九十里

哈什蟇嶺 城東南九十一里

赤山 城東南一百里日入山有赤光故名

趙家峪 城東南一百五里

長嶺 城東南一百二十五里

搭連嶺 城東南一百三十七里

布霧山 城東南一百四十里峯巒高峻常有雲霧畢利河發源於此俗呼步步山

一面山 城東南一百五十二里

雞冠山 城東南一百五十五里沙河發源於此

冰峪 城東南一百八十里祭祀溝鷹納河發源於此

駱駝山 城東南二百里

蓮花山 城東南二百里上有天門石室羣峰疊翠秀若芙蓉俗呼蓉華山

夾河山 城東南二百里上有古堡

栗子山 城東南二百二十里即祭祀裏

自冰峪至此係蓋州章京轄

閻家峪 城南十三里

十道口山 城南十五里

名口嶺 城南二十五里又曰鳴珂嶺

清涼山 城南二十六里

分山 城南四十里

絲拉鋪山 城南四十里

棗兒峪 城南五十里

饅頭山 城南五十里

王小兒山 城南五十二里

黃哨山 城南七十五里

蘇子峪 城南九十里熊岳河發源於此

鐵場山 城南九十里即李官墳山

石棚山 城南九十里上有石棚可容數人

龍門湯山 城南一百里

小龍口山 城南一百里

石??子山 城南一百里

鈀犂山 城南一百里欒古河發源於此

舞鸚哥嶺 城南一百二十里

萬家嶺 城南一百二十里浮渡河發源於此

上馬石山 城南一百二十里

老虎峪 城南一百二十五里浮渡河發源於此

刺榆山 城南一百三十里

安孛羅山 城南一百三十里復州河發源於此

徐家大嶺 城南一百三十里

大龍口山 城南一百五十里

得利山 城南一百六十里上有得利嬴城

東屏山 城南一百八十里按明一統志有明山在復州衞東十里謂高麗王之子曰東明葬其上疑即此山

琵琶嶺 城南一百八十里俗呼爬爬嶺

欒古山 城南二百四十里

團山 城西南十里

兔兒島 城西南十五里

伴仙山 城西南十五里明天順中有道士號黃花老人居此修煉

數年乘鶴而去故名

套裏山 城西南二十里

灰山 城西南二十里

望海臺山 城西南三十里

望海山 城西南四十里遼史熊岳山即此

聖井山 城西南四十里上有石穴闊深尺許其水常滿汲之不竭

火石山 城西南五十里冷水河發源於此

兔兒島 城西南七十五里

石棚窪 城西南九十里

鉛礦山 城西南九十里

五十寨山 城西南一百十里

西屏山 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花山 城西南一百七十二里

碧山 城西南一百七十五里又名黑山

復嶺 城西南一百七十七里

駱駝山 城西南一百八十里窰河發源於此

磨盤山 城西南一百九十里

孤山 城西南一百九十五里

雙山 城西南二百里

北汛口山 城西南二百里

娘娘宮山 城西南二百十里

長生島 城西南二百二十里上有塔

清泉山 城西南二百三十里

南汛口山 城西南二百四十里

白狼山 城西十里

清風山 城西十五星 【 星:里】

連雲島 城西十五里明設關於此有戍兵今廢

紅花峪 城西北八里

三塊石 城西北十里

謊糧堆 城西北二十里相傳唐征高麗乏糧夜築土堆覆之以米以示敵

平山 城西北四十里

牛心山 城西北四十二里

邋遢山 城西北四十三里俗呼拉拉山

小孤山 城西北五十里

野狐山 城北二里又名銀錠山

觀家山 城北七里

青石嶺 城北十里舊設關今廢

螞蟥嘴山 城北二十里

孛羅山 城北三十里

碭石山 城北四十里

官帽山 城東北三里

虎鬬馬峪 城東北十里

石城山 城東北十三里一名高麗城山相傳內有龍潭朔夜見月按明一統志唐太宗征高麗土人居此以避兵

楊鬍子山 城東北十八里俗呼楊鬍子溝

花兒山 城東北三十里上有樹一株高丈餘遠近望之大小如一不知何名開小白花其葉凌冬不凋犯之者輒病土人神之

招軍嶺 城東北三十里

點頭山 城東北三十五里

獅子峪 城東北四十里

塔兒峪 城東北五十五里

三道嶺 城東北七十里

盤山 城東北八十里

白土嶺 城東北九十里

五重河 城東二百二十里源出海城縣分水嶺東南流經秀巖合鳳凰城杓子河入羊河俗呼五道河

祭祀溝 城東二百二十里源出冰峪東南入石佛溝河

石嘴河 城東二百六十里源出蘭姑嶺東南入五重河

石佛溝 城東二百七十里源出貓兒嶺東南會祭祀溝入鶯納河

鶯納河 城東南二百二十里源出冰峪流至鳳凰城鐵山東入海

沙河 城東南一百六十里源出鷄冠山流至小松島東入海

畢利河 城東南九十里源出布霧山貓兒嶺兩處流至歸服堡東入海

清河 城南二里明一統志云源出蓋州衞分水嶺西南流經城南名州南河又西流合淤泥河入海今按河源出哈達山流至連雲島入海

沙河 城南三十五里即堝頭河源出滾馬嶺流至望海山南入海

冷水河 城南四十里源出火石山北荒甸泉西流入海六月長寒

熊岳河 城南六十一里源出蘇子峪流至兔兒島入海

浮渡河 城南九十里源出萬家嶺老虎峪流至鉛礦山北入海即鐵場河

新安河 城南九十五里源出新安鋪南入浮渡河

窰河 城南一百七十九里源出駱駝山荒甸流至復州入沙河

復州河 即沙河城南一百九十里按明一統志有沙河源出復州衞東得利嬴城山流經本衞城南合麻河入海今按河源出安孛羅山流至北汛口入海

麻河 城南二百三十五里源出鈀犂山西流入沙河俗呼欒古河

淤泥河 城北五十五里按遼史遼陽縣在漢浿水縣北浿水亦曰泥河一曰蓒芋濼水水多蓒芋之草明一統志從之乃又以朝鮮大通江為浿水似兩浿水矣今按淤泥河源出海城界內之聖水山流至迷真山西散漫荒甸則此河或即古之浿水遼史之蓒芋濼而今淤塞或朝鮮界內別有浿江俱不可考相傳為唐太宗征遼陷馬處

○城池志 【 屯堡附】

蓋牟在唐世號堅城豈非以地形要害使然與今縣城仍明舊蓋猶唐遺址也境內故墉舊壘亦多遼金郡邑之區倘加意生聚使煙火桑麻相接固陪京一大都會哉作城池志

縣城池本明蓋州衞城也洪武五年指揮吳玉因舊土城修築九年展築南面磚石包砌週圍五里八十八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闊一丈八尺門三東曰順清南曰廣恩西曰寧海鐘鼓樓在城中衢今按其城週圍七里零三步城仍舊池淤

境內屯堡附

齊家塢 城西南五里

大王寨 城西南十里

博樂村 城西南十五里

輝莊屯 城西南二十里

望海寨 城西南三十里

海山寨 城西八里

海套山 城西二十里

紅花峪 城西北三里

三塊石 城西北十里

柳樹屯 城西北五十里

背陰寨 城北一十三里

青石嶺 城北十五里

朱家店 城北二十五里

孛羅鋪 城北三十里

商家台 城北三十五里

田家屯 城北四十里

橋頭鋪 城北四十五里

夏家屯 城北五十五里

鐵嶺屯 城北五十五里有堡週圍一百九十步城壞

虎鬬馬峪 城東北十里

花兒山 城東北三十里

周鐵溝 城東北三十里

獅子峪 城東北四十里

郎君寨 城東北四十五里

白家寨 城東北五十五里

蔣塔寺 城東北五十五里

白家寨堡 城東北五十五里係土堡週圍一百三十五步

湯池堡 城東北六十里係土堡週圍一里二十步

白哥莊 城東北八里

麻麻莊 城東八里

八嶺 城東八里

張郎寨 城東十五里

王寶山 城東十五里

煖泉 城東二十里

團店 城東二十里

地榻里 城東二十五里

房家屯 城東三十里

牽馬嶺 城東三十里

樂水堡 城東四十里

胡家峪 城東四十里

犂兒嶺 城東六十里

榜什堡 城東六十里

新秀巖城 城東二百四十里週圍一百步一門惟餘土基

舊秀巖城 城東二百五十里週圍二里三百四步西南二門按金志陞蓋州大寧鎮為秀巖縣即此城壞

磕頭寨 城東南十五里

松坨山 城東南十五里

龍灣 城東南二十里

窩羅圈 城東南九十里

馬官寨 城東南一百里

華國坨 城南八里

上河寨 城南十里

嚴家峪 城南十三里

魚鱗鋪 城南十五里

後安平 城南三十里

沙缸臺 城南三十五里

前安平 城南三十五里

箥箕寨 城南三十五里

駝頭鋪 城南三十五里

官屯 城南四十五里

汾山 城南四十五里

黃旗鋪 城南四十五里

冷水鋪 城南四十五里

文家屯 城南四十五里

司喇鋪 城南四十五里

雙臺 城南四十七里

瓦房峪 城南四十八里

頂山堡 城南五十里三面週圍一里十五步城壞

熊岳城 城南六十里按遼志盧州置熊岳縣金改屬蓋州元省城週圍三里九十九步南北二門

古城 城南六十里週圍八十五步城壞

城東寨 城南六十里

棗兒峪 城南六十里

蘇子峪 城南六十里

黃哨 城南六十五里

商家臺 城南七十里

鋪司堡 城南八十里

歸州堡 城南九十里週圍一里八十八步按遼志遼太祖置歸州金省即此城壞

新安鋪 城南一百里

新鮮屯 城南一百一十里

五十寨堡 城南一百十里週圍一里一百二十六步一門

永寧監城 城南一百二十里明初隸苑馬寺嘉靖十四年苑馬寺卿楊最以石甃之高一丈五尺週圍三里八十步池深一丈五尺闊一丈二尺今按其城週圍二里二百五十三步門三東曰寅賓南曰日永西曰聚泉萬曆五年建

煙臺寨 城南一百二十五里

復州城 城南一百八十里按金志遼置復州懷德軍金因之元省明置復州衞洪武十五年因舊址修築永樂四年指揮蔡直包砌週圍四里一百八十步高三丈五尺門三東曰通明南曰迎恩北曰鎮海今廢衞隸縣

鹽場堡 復州西南六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四十五步南一門

欒古堡 復州南六十里週圍一里二百十三步一門明設關於此今廢

抹落歪 復州西南八十里

楊官堡 復州西三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四十五步

娘娘宮 復州西三十五里

白沙洲 復州西三十五里

接官亭 復州東北三十里

黑塔鋪 復州東北三十五里

南縣 復州東北四十里

○關梁志

蓋邑萬山綿亙眾水分流故昔人據險立關因川成梁皆要害之衝防邊守禦之地也國家尊奉天為陪京蓋為內地屬邑關梁祇仍其舊而已要地或因時為重輕而建置所自或有宜詳者歟作關梁志

連雲島關 按明一統志在蓋州西十五里今廢

石門關 按明一統志在蓋州東十里今廢

青石嶺關 城北十二里山勢綿亙鑿山通路入南為形勝險隘之處縣出入必由之路

欒古關 復州南六十五里金州交界處

聖旭橋 城東門外

惠風橋 城南門外

清河橋 城南門外

小石橋 城西南二十里

堝頭河橋 城南二十五里

張果老橋 城南四十里石有驢跡

仙人橋 城南五十里

新安河橋 城南六十里

熊岳河橋 城南六十里

大石橋 城北五十五里即淤泥河橋

真武橋 復州東門外

沙河橋 復州南八里

北清渡橋 復州西南四十里

○驛遞志

國家設郵驛以通使命往來郡邑皆慎其事期無誤公也今蓋邑非往來之衝而前代置驛皆省檄書傳送一二鋪司事耳鋪遞既列其數而其舊址亦存以備考稽云作驛遞志

鋪兵五名

北路在城鋪二名 康熙二十年以前南至金州尚有六鋪鋪兵十二名自二十年金州歸旗將南路十二名裁去

四十里田家屯鋪二名

二十里耀州鋪與海城縣各設一名

明時廢驛附載

在城驛

熊岳驛 城南六十里

耀州驛 城北六十里

五十寨驛 城南一百二十里

遞運所四

一在在城驛西    一在熊岳驛西

一在耀州驛南    一在五十寨驛西南

復州在城驛

欒古驛 復州城東南六十五里

蓋平縣志卷上

●蓋平縣志卷下

公署志

職官志

學校志

選舉志

戶口志

田賦志

風俗志

祠祀志

物產志

古蹟志(陵墓附)

名宦志

人物志

孝義志

列女志

隱逸志

流寓志

方技志

仙釋志

藝文志

○公署志

公署為臣子治事之所以課庶績而臨吏民觀瞻不可不肅也蓋邑初造百凡草創比年有司先後增葺兼置廩藏規模亦稍具矣或職民牧或膺守禦倘有宜顧名思義者歟作公署志

知縣公署 在東門內南街大堂五間東西住房各二間左右書吏草房各三間儀門一座左右皁快草房各二間大門一間康熙四年建

庫 一間在縣門外面南

倉 三間在縣門外南康熙二十三年俱知縣駱雲典史譚明倫建

牢 在鼓樓西南二間

典史公署 在東門內縣署東南廳事三間住房三間廂房三間

儒學公署 未設

城守公署 在縣署之西大門一間房堂三間

教場 在東門外

○職官志

古人仕其土則志乘紀其名廉能循卓父老子弟得指數之亦以示勸戒耳蓋邑舊乘闕如國朝始改衞所為郡縣凡吏茲土者其流風遺績猶在人耳目間也列其姓名籍里倘亦思其有可傳者歟作職官志

蓋平縣

知縣一員 康熙三年四月設

典史一員 康熙三年四月設

蓋平縣儒學

訓導一員 康熙二十三年添設

蓋平縣城守

防守尉一員 天聰七年設

五品章京一員

筆帖式 二員 舊設一員康熙二十二年添設一員

知縣

張世經 江西南城人貢生康熙三年自遼陽縣知縣改調

馮璪 直隸束鹿人貢監康熙四年任

楊鳳鼎 福建閩縣人拔貢康熙八年任

劉羽繩 陝西略陽人舉人康熙十年任

薛觀生 江南鹽城人例貢康熙十四年任

李鎧 江南山陽人進士康熙十五年任

駱雲 浙江海鹽人進士康熙十八年任

典史

潘澄賢 浙江山陰人吏員康熙四年自遼陽縣典史改調

李天麟 江西金谿人吏員康熙六年任

譚明倫 山東歷城人吏員康熙十七年現任

訓導

方錫隆 龍門衞人歲貢康熙二十三年現任

○學校志

有學校而後有人才觀於文翁之化知邑宰固首宜以庠序為兢兢也我太宗建文廟於盛京而遼左人士興學我皇上崇儒重道蓋邑近乃增設師儒從此樸棫菁莪有光於曩代矣作學校志

蓋平縣儒學

舊志有蓋州衞學在衞治東南明洪武癸亥指揮吳立張良佐建後廢今文廟康熙十一年知縣劉羽繩建其啟聖祠兩廡戟門櫺星門泮池名宦鄉賢祠俱未建聖殿三間在城內西北隅康熙十一年知縣劉羽繩建

○選舉志

詩之稱人才也曰簡在帝心言天所生也又曰生此王國言上所養也聖朝肇興蓋之攀龍鱗附鳳翼者後先相望天之篤生厚矣自建邑設科以來或以文經或以武緯何一非我皇上壽考作人之澤所長養者乎作選舉志

進士

烏古論仲溫—蓋州人大定二十五年登第歷官鎮西軍節度使

陳鑑 蓋州人登第官翰林院學士至禮部侍郎

高潤 蓋州人登第仕至刑部侍郎

舉人

傅直 蓋州人

歲貢

皇清

孫啟元 蓋平人任大城縣學訓導

武舉

焦宗 蓋州人

李漢 復州人陞指揮使

貝道 蓋州人陞指揮僉事

李澍 蓋州人

皇清康熙戊午科

唐朝璽 蓋州人

○戶口志

奉天屬邑蓋之幅巾?員最廣考之古蹟固兼遼金數州之地矣縣治新設民多招徠近海編氓入伍而隸籍者益寡生聚撫循固良有司之責哉作戶口志

新設縣分原額無俱係招民起科人丁不分等則每丁徵銀壹錢伍分

康熙肆年新收海城縣歸管金州人丁貳百玖拾玖丁徵銀肆拾肆兩捌錢伍分又新增人丁壹百伍拾壹丁徵銀貳拾貳兩陸錢伍分

康熙柒年新增人丁貳百叁拾柒丁徵銀叁拾伍兩伍錢伍分

康熙捌年新增人丁叁百貳拾肆丁徵銀肆拾捌兩陸錢

康熙玖年新增人丁壹百叁拾肆丁徵銀貳拾兩壹錢

康熙拾年新增人丁貳百陸拾伍丁徵銀叁拾玖兩柒錢伍分

康熙拾壹年新增人丁壹百貳拾陸丁徵銀壹拾捌兩玖錢

康熙拾貳年新增人丁柒拾肆丁內除渡夫伍丁實新增人丁陸拾玖丁徵銀壹拾兩叁錢伍分

康熙拾伍年新增人丁肆拾叁丁徵銀陸兩肆錢伍分

康熙拾捌年新增人丁壹拾肆丁徵銀貳兩壹錢

康熙拾玖年新增人丁肆丁徵銀陸錢

康熙貳拾年除金州編兵入旗并缺額人丁陸百肆拾捌丁免銀玖拾柒兩貳錢

實在當差人丁壹千零壹拾捌丁徵銀壹百伍拾貳兩柒錢

○田賦志

金齊本請合廝罕七百里之地為民田得膏腴數千頃即蓋邑境內地也今土著既寡本業亦稀田賦之入特招徠新墾之區而己聖天子加意根本之邦守土之臣勤勤勸課使榛莽皆成沃壤何難覩蕃阜之風哉作田賦志

康熙玖年起科地叁千壹百玖拾捌畝徵銀玖拾伍兩玖錢肆分

康熙拾年起科地叁千玖百捌拾陸畝柒分徵銀壹百壹拾玖兩陸錢壹釐

康熙拾壹年起科地叁千陸百玖拾肆畝捌釐徵銀壹百壹拾兩捌錢貳分貳釐肆毫

康熙拾伍年起科地陸千陸百貳拾肆畝壹分壹釐壹毫徵銀壹百玖拾捌兩柒錢貳分三釐叁毫叁絲

康熙拾柒年自首隱地肆百壹拾肆畝伍分徵銀壹拾貳兩肆錢叁分伍釐

康熙拾捌年自首隱地壹百叁拾貳畝徵銀叁兩玖錢陸分

康熙貳拾年起科地伍拾畝徵銀壹兩伍錢係綏哈退下壯丁地除金州編兵歸旗地壹萬壹千捌百玖拾捌畝叁分柒釐柒毫免銀叁百伍拾陸兩玖錢伍分壹釐叁毫壹絲

實在成熟地壹萬陸千伍百玖拾貳畝陸分玖釐徵銀肆百玖拾柒兩柒錢捌分柒毫

○風俗志

遼左性剛悍善騎射務農桑粗習禮固不獨蓋一邑為然也聖天子加意庠序增設師儒今絃歌漸徧矣家給人足比戶可封端有望於今日焉作風俗志

漢書地理志 遼東地廣民稀箕子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其民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貞信

元志 性悍善騎射

明一統志 人多僑居俗各異好又云人性淳實務農桑習文禮

謹按今蓋邑之俗氣質勇敢勤於種藝漸成幹止

○祠祀志

民人社稷邑宰是司歲時常祀國典攸隆守土者所宜兢兢也自二氏之教既廣梵宮道宇邑里相望然使氓俗惕於福善禍淫之說倘亦神道設教所不廢歟作祠祀志

社稷壇 在城東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

八蜡廟 在城東五里

厲壇 在城北

城隍廟 在城內西北典史李天麟建

旗纛廟 未設

關帝廟四 東門外一熊岳一復州一橋頭鋪一

玄真觀 城西門內即今上帝廟

崇教寺 城內正西

興隆寺 城內正西

道林寺 城內西南

三官廟二 城內東南一復州城內南街一

地藏庵 縣治西南

五聖祠 東關

奶奶廟 南關

玅峰寺 城東十五里

金山寺 城東十五里

慈雲寺 城東三十里

濱澗寺 城東六十里

清涼寺 城東南六十里

泥汲寺 城東南六十里

降佛寺 城東南八十里

望海寺 城南十里

歸名寺 城南四十里

玉泉寺 城南八十里

仰山寺 城南九十里

常山寺 城南一百里

香爐山寺 城南一百三十里

伴山寺 城西南二十五里

清風寺 城北十里

龍海寺 城北三十里

名山寺 城北六十里

千峰寺 城北六十里

黃伯嶺寺 城北六十里

龍泉寺二 一在城東北十八里一在復州南四十五里

肇慶寺 城東北三十五里

白塔寺 城東北六十里

靈應宮 復州城西北隅

永豐寺 復州城東南有塔

花山寺 復州北十里

龍王廟 城西連雲山距城十五里

火神廟 城內西南

○物產志

蓋邑襟環山海水陸之產甲於遼左生息以時制用以禮固饒足之邦也聖天子澤普六合地不愛寶臨淵者歌於牣逐獸者詠騶虞邑茲土者可無紀其盛歟作物產志

穀之屬

稻    粱    粟     秫    黍

稷    蜀黍   稗     玉蜀黍  薏苡

脂麻   蓖麻   蘇子    大麻   小麥

大麥   蕎麥   穬麥    大豆   小豆

綠豆   豌豆   蠶豆    豇豆   藊豆

菜豆   刀豆

蔬之屬

韭    葱    薤     蒜    蕓薹

菘    芥    蘿蔔    胡蘿蔔  同蒿

蔞蒿   蘆笋   胡荽    芹    紫堇

茴香   菠薐菜  莙薘菜   莧    馬齒莧

苦蕒   萵苣   蕨     山藥   茄

蔓菁   壺蘆   瓠     苦瓠   冬瓜

南瓜   倭瓜   黃瓜    絲瓜   苦瓜

越瓜   蓼芽   秦椒    龍芽   山兒菜

杏葉菜  歪脖菜  蘑菰    木耳   龍鬚菜

鹿角菜  海藻   海蘊    海帶   昆布

草之屬

艾    蒿    香蒲    菖蒲   莠

??冏麻   嬌草   扁擔草   馬房   星星草

薺    蘆    葦     荻    蒺藜

茜草   萍    蘋     荇    章茅

黃背草  黃根草  紅根草   木賊草  水葱

茅    葛藤   石花    塔子頭  水稗草

雁來紅  馬藺草  鳳尾草   莎草   紅藍

木之屬

松    柏    椿     樗    栲

楸    槐    櫸     皁莢   青楊

白楊   柳    榆     樺    冬青

荊    柞    青剛柳   椴    櫟

桑    棘    梀     煖木   山藤

香樹   六棱木  漆樹

花之屬

杏花   桃花   李花    丁香花  玫瑰花

蓮花   芍藥   蜀葵    鷄冠花  鹿葱花

六月菊  菊花   翦春羅   水葒花  玉簪

鳳仙花  牽枝牡丹 月季花   石榴花  山丹

卷丹   牽牛花  山胭脂花  木槿   生菜蓮

高麗菊  秋海棠  向日蓮   翠蛾眉  金盞花

小桃花  石竹花  迎春花   探春花  金雀花

十姊妹

果之屬

李    杏    桃     栗    棗

酸棗   軟棗   棃     棠棃   癩蒲萄

山樝   櫻桃   橡     花紅   郁李

山核桃  銀杏   無花果   香瓜   西瓜

葡萄   蓮藕   蓮實    菱    芡

剌玫子  文官果  桑椹    葡蟠   枸奈子

紅娘子  稠棃子

藥之屬

人參   熊膽   鹿茸    鹿角膠  鹿角霜

虎骨   茯苓   五味子   白附子  豨薟

烏頭   荊芥   滑石    牡蠣   黃精

細辛   車前子  商陸    ??閭茹 兔絲子

五靈脂  蠡實   牽牛子   朴硝   甘草

沙參   桔梗   知母    蒼朮   貫眾

遠志   地榆   黃芩    蓁芃   柴胡

防風   升麻   苦參    蛇牀   藁本

青木香  荊三棱  香附    馬蘭   茵陳

益母草  惡實   王不留行  葶藶   萹蓄

大黃   大戟   藜蘆    虎掌   馬兜鈴

瓜蔞   白蘝   威靈仙   黃蘗   柏子仁

桑白皮  桑寄生

禽之屬

鷄    雉    沙鷄    鴨    野鴨

鵝    天鵝   鶴     鸛    禿鶖

鵜鶘   青章?鳥   鶬鷄    鷹    縮脖鳥

燕    鳩    鳴鳩    鵲    練鶴

鷂    啄木   慈烏    烏鴉   鵰

鶻    魚鷹   鴟     鵏    紅芽

鶡    鴇    鶯     鴻雁   鷺

鷗    鴛鴦   魚狗    水扎?鳥   鶉

鵪    雀    銅嘴    蠟嘴   紅料

花料   千里紅  金絲雀   阿藍   白翎雀

大眼雀  白眼雀  靛青    蒿雀   黃肚雀

山和尚  穿草鷄  黑雀    拙老婆  白頭翁

鷦鷯   蝙蝠   畫眉    鴟鵂   鐵腳

獸之屬

豕    野豬   狗     羊    山羊

午    馬    驢     騾    駝

虎    豹    熊羆    麋鹿   麞

麅    鹿?巳    麠     狼    豺

狐    狸    貉     兔    貓

鼠    松鼠   銀鼠

水族之屬

鯉魚   魴魚   鱖魚    鱒魚   鰱魚

鱅魚   鯇魚   青魚    竹魚   鱎魚

鯼魚   鱧魚   鯽魚    黃鯝魚  鰷魚

鱠殘魚  鱵魚   鰔魚    鰣魚   細鱗魚

黃顙魚  鰌魚   紅娘子魚  鮠魚   鮎魚

鱭魚   船矴魚  鯔魚    島子魚  馬口魚

鮻魚   鰸魚   魚?虜魚    箭頭魚  勒魚

蝦    蚌蛤   鼈     蠏    螺

蟲豸之屬

蠶    蜂    蛺蝶    蜻蜓   螳螂

蘹香蟲  蜘蛛   壁錢    蟬    蟾蜍

蝦蟆   山蛤   蛙     蝌斗   蜈蚣

馬陸   蚯蚓   蝸牛    蛞蝓   蠍虎

蛇    水蛭   蟻     蝲蛄   蠅

蜣蜋   蜉蝣   螢     蟋蟀   阜螽

蚊    虻

貨之屬

弓    箭    靛     棉    紅花

○古蹟志 【 陵墓附】

蓋在兩漢為遼東玄菟二郡之域其時置邑雖多而疆界所屬久矣簡冊莫可稽也遼金以後州縣迭改或雉堞猶具或遺址依然尚亦考古者所為流連乎至前代一二遺塋僅存墟壤亦志所宜兼及者也作古蹟志

古安市縣 西漢置屬遼東郡東漢因之晉廢縣高麗為安市城唐太宗征高麗薛仁貴白衣登城即此按明一統志在今縣城東北七十里

古平郭縣 西漢置屬遼東東漢因之晉廢按漢書志其地有鹽官鐵官應在今縣界內地而舊址莫考

古興遼縣 遼即平郭縣地置今廢按其地在縣界內而舊址莫考

古復州 遼興宗置復州懷德軍領永寧德勝二縣金因之元廢明設衞國朝奉裁按其地在城南一百八十里有城

古盧州 本渤海杉盧郡地遼置盧州領熊岳一縣今廢州并入縣隸蓋州舊址無考

古蓋牟城 高麗置唐太宗征高麗李勣攻破蓋牟城即此舊址無考

古辰州 唐太宗改蓋牟城為蓋州遼改為辰州謂本辰韓地也金改蓋州在城東

古鐵州 漢屬安市縣地遼置鐵州領湯池縣金廢州改縣屬蓋州今縣城東九十里有鐵場堡即其地也

古湯池縣 遼置金因元廢在縣東北六十里

古建安縣 高麗置遼因之隸辰州金因之元廢按唐書太宗已得蓋牟城李世勣議西擊建安不如先攻安市今在縣城之西南

古秀巖縣 按金志陞大寧鎮為秀巖縣屬蓋州元廢今縣東二百四十里有舊秀巖城其東十里又有新秀巖城當即此地其改築新城本末無考

古熊岳縣 遼置盧州領熊岳縣金廢州以縣屬蓋州在今縣城南六十里有城詳見城池

古永康縣 遼置復州懷德軍領永寧德勝二縣金改永寧為永康為復州倚郭縣元廢

古德勝縣 遼置屬復州金廢舊址無考

古歸州 遼置歸州領歸勝一縣金廢今按縣城西南九十里有土堡曰歸州城

古歸勝縣 遼置屬歸州金廢今舊址無考

古橫山縣 相傳在復州城南六十里建置之詳無考

古得利嬴城 元季土人築以避兵在復州城東南六十里得利山之上

廢蓋州衞 明洪武九年置蓋州衞在城內北隅今廢

廢復州衞 明洪武十四年置復州衞在復州城內今廢

·陵墓附

東明王墓 按明一統志在復州衞東十里有明山高句麗王之子曰東明葬其山今復州東二十里有東屏山墓湮沒無考

○名宦志

蓋自漢唐為遼東屬邑遼金雖增設州縣而統隸於東京邑令之表表者史不概見其以名宦著者亦功德在全遼非蓋所宜專志者也今聖天子慎擢循良矣蒞斯土者尚其留心惠愛使父老子弟俎豆於茲土庶於曩哲有光歟作名宦志

·周

箕子 紂諸父佯狂為奴紂亡周武王釋其囚封之於朝鮮至則教民禮義田蠶織作其俗化之夜戶不閉婦人貞信

·晉

張華 范陽人都督幽州軍事撫納三韓諸國依山帶海四千餘里向未歸附者咸來朝獻

·唐

李世勣 太宗征高麗勣以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拔蓋牟城進攻遼東克之

劉仁軌 尉氏人少貧賤好學以博通聞後因破百濟詔統兵領之乃復戶版署官吏開道路賑貧乏民皆安所

薛萬徹 以右武衞大將軍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自海道入征高麗度鴨綠次泊汋城破其兵三萬乃還

薛仁貴 龍門人少貧賤太宗征遼求猛將仁貴應募會郎將劉君卬被圍仁貴馳救斬敵將首繫馬鞍由是知名王師攻安市高麗率兵二十萬拒戰仁貴欲立奇功乃著白衣持戟呼突所向披靡帝嘗試其射一發洞貫五甲嘗破敵十數萬威震遼海詔率兵二萬鎮平壤拜安東都護

蘇定方 武邑人以中郎將初為神丘道大總管率師討百濟兵入其郛王義慈及太子隆等走定方登城建唐幟百濟平拜遼東大總管破高麗於浿江後贈大將軍

蔣儼 義興人擢明經為右屯衞參軍太宗將伐高麗募為使者人皆憚往儼曰天子雄武無不畏威蕞爾小國敢圖王人如有不幸固吾死所也遂請行為莫離支所囚以兵脅之不屈納土室高麗平乃歸帝奇其節

長孫無忌 從太宗征高麗攻安市城敵兵十五萬無忘以萬人衝其後撤橋梁斷歸路敵眾遂降

·遼

蕭韓家奴 少好學弱冠入南山讀書博覽經史通遼漢文統和十四年始仕歷官天成軍節度使屢有獻納後拜歸德軍節度使以善治聞帝嘗遣使問勞有六義集行世

·明

吳立 字從信鳳陽人性慈孝純篤洪武初以大都督府斷事撫遼東遷蓋州衞指揮使屢有軍功守蓋二十餘年治城郭練甲兵課農興學勤勞夙夜由是兵食饒足政事修舉人多頌之卒年七十二

馬雲 合肥人勇敢有謀授龍虎將軍都指揮使與葉旺由登萊度海屯兵金州同心協力設方略厲士卒遠近翕然後以軍功陞中軍都督府都督仍鎮遼東

劉江 宿遷人姿貌豐偉知識過人永樂間官左都督鎮守遼東以金州寇發調度追擊斬獲甚多事聞褒美封廣寧伯給券世襲

○人物志

聞之山川靈雋之氣鍾為偉人蓋邑羣峰北峙滄溟南注地靈人傑固有徵矣遼金以前史不概見國朝將相名臣項背相望然則岳瀆之靈亦有待而光歟作人物志

·金

拈割斡特剌 蓋州人貞元初宗毅言宋人欲起兵釁求見世宗遣斡特剌詰之無狀還報稱旨授左司員外郎累官刑部尚書世宗嘗曰擇材最難如斡特剌所舉者頗稱朕意委提控代州阜通監進尚書右丞兼樞密副使明年改上京留守還拜平章政事封芮國公

完顏弼 蓋州人充護衞戍邊有功除同知德州防禦使入為武衞軍副都指揮使至寧元年東京不守弼為左監軍捍禦遼東尋改知東平府山東西路宣撫副使時有亂黨張汝楫弼計殺之招降甚眾封密國公弼生平喜讀書延儒士有古良將之風

斡勒忠 蓋州人歷兵部樞密院尚書省令史轉大理能執法練達邊事嘗奉使北歸致馬四千餘匹詔褒之為監察御史轉尚書省都事章宗立遷尚書兵部員外郎出為滄州刺史授北京副留守入同僉樞密院事承安二年拜武寧軍節度使性憝 【 憝:敦】 愨通法律以直自守不交權貴時譽歸之

完顏閭山 蓋州人明昌初進士累官沁南節度使入為工部尚書後知鳳翔平涼府有聲召為吏部尚書

王政 蓋州人遼季高永昌據遼東知政材略欲用之不就永昌敗渤海人爭縛以為功政獨逡巡引退吳王闍母聞而異之言於太祖授廬州渤海軍謀克及金兵略宋滑州降留政為安撫使政從數騎入州釋繫囚發倉廩民大悅尋除同知金勝軍節度使兼掌軍資是時管庫金帛山積而出納無錙銖之失吳王曰官久而不加富何也對曰政以楊震四知自守安得不貧吳王笑曰前言戲之耳以黃金乘馬遺之

溫廸罕達 蓋州人性敦厚寡言笑初舉進士人多易視達貌上曰汝欲求官耶達曰取人以材豈以貌眾咸異之明昌五年遷監察御史宣宗遷汴以本職護衞上疏言遼東為興王之地當專守以繫一方之心又言宰相係天下輕重不宜權攝俄充陝州行樞密院參議官

劉仲尹 蓋州人登進士以潞州節度副使召為都水監丞家豪侈能折節讀書詩詞樂府俱極蘊藉有龍山集傳世

王庭筠 蓋州熊岳人生未期視書識十七字七歲學詩涿郡王修 【 修:翛】 一見期以國士登大定進士調恩州軍州判官臨政有聲再調館陶主簿召為應奉翰林文字遷修撰泰和元年扈從秋山應制賦詩三十餘首上甚嘉之明年卒詔有司賻錢以給喪事求平生詩文藏之祕閣

龐鑄 蓋州人少年登第為翰林待制博學工詩文世多傳之

·元

王明之 蓋州人累官翰林學士卒追封太原郡公

·明

陳鑑 蓋州人正統閒進士賜及第官翰林學士使朝鮮有皇華集行於世歷官祭酒禮部侍郎文章學行一時景仰

○孝義志

志紀物華人傑而孝義例得特書所以重本行也閭里匹夫皆具至性而蓋邑自遼金以往史乘闕如則今日僅存簡編與傳諸故老者固急宜表章以勵風教者也作孝義志

·金

烏古論仲溫 蓋州人貞祐初為鎮南軍節度使中都被圍以鄉兵馳救不能進還鎮元兵大至城破不屈而死贈資德大夫婆速路兵馬都總管諡忠義歲時致祭

·明

蘭英 蓋州軍成化初調廣寧操備役於歐總兵信九年春隨追敵於小黑山敵因風縱火軍潰歐馬中箭死英以己馬授歐得出英遇害李御史有碑詞表之

文淵 蓋州人居父母喪哀毀盡禮先後廬墓六年仕至陳州知州高陵呂柟銘其墓

姜節 金州人父早亡正德閒母周氏病節日夕拜禱於庭因獨宿戒酒肉一日母思肉食節密刲股和羹以奉母食病愈至九十餘歲不復有恙人以為孝感所致

周顯時 蓋州人父愛幼子臨終私以三千金予之顯時廬墓三年終身篤友于之義若弗知予金之事者後官至總兵

○列女志

天地靈淑之氣鍾於賢人君子亦不遺閨閣之英此古人所由傳列女也史稱遼地自箕子教化之餘女尚貞信則柏舟勵操中饋宜家豈無傳於里閈足光彤管者歟作列女志

皇清

·明

籍氏 金州軍餘之妻其夫死氏年二十七欲以身從因親鄰苦勸乃不死守志四十餘年所司上其事旌表其門

徐氏 金州總旗張俊妻夫死守節三十餘年所司上其事旌表其門

丁氏 金州人蕭士清妾奉姑至孝士清疾氏飲食俱廢祝天願以身代士清歿氏悲痛累日自縊而死正統閒旌表其門

朱氏 金州指揮張頃妻夫死氏年二十四男女無出痛哭曰姑所生者夫一人而已與夫同歸姑何託焉遂葬夫侍姑終身無玷年八十有六而終所司上其事旌表其門

潘氏 蓋州人生員高琰妻琰故無子潘年十九以紡織自養守節三十五年嘉靖閒旌表其門

·皇清

滕氏 蓋平城守天成姊適王命召未及期召從征粵東後自京移家往滕抵粵甫五日召病卒乃號泣不食自縊死事聞建坊旌表

○隱逸志

蓋邑襟環海山地奧衍林泉禽魚致足樂也古避地之君子所為留連者乎記乘闕如賢士大夫類多失紀寄興煙霞而姓名猶卓卓在人耳目如公孫先生者寡矣特志之亦為山靈之光寵乎作隱逸志

·晉

公孫永 字子陽襄平人幼而好學隱於平郭不娶非身墾殖不食年九十歲操尚如一慕容暐徵之不拜歲餘詐狂暐送歸平郭苻堅亦以禮徵之因其年老道遠遣使致問未至而卒堅深悼之諡曰崇虛先生

○流寓志

自管幼安王彥方客居遼左其流風餘韻斯地以為美談蓋邑距襄平數百里諸君子轍迹未知能及否也嗣是達人賢士僑處當不乏人而史乘鮮所紀載得其一二庶為茲土光爾作流寓志

·後唐

胡嶠 同州郃陽令石晉末陷遼蕭翰掌書記居復州

○方技志

志紀人物亦不遺夫方技雖藝成而下然資用則不廢也蓋雖一邑豈乏偏材而往代未列於簡編則亦存以有待已爾作方技志

○仙釋志

仙釋二氏往往探幽勝之區為寄真之地蓋之山河綿亙倘固其所也故籍所傳一二可舉雖無關於風教之大亦足寫方外之奇蹤搜真靈之別軌云爾作仙釋志

·明

黃花老人 天順中居蓋州城外山坡小寺有道術修煉數年一旦鶴來乘之而去其地因名伴仙山後人有詩云水色山光兩不孤乾坤寥廓自錘爐此山莫道無多景只是紅塵半點無

連姓僧 蓋平人成化閒約百歲不計飢飽每與小兒戲於市歲旱祈雨輒應將死告人以時日後有人自南來遇連僧計其日即死次 【 脫之字】 日人咸異之

○藝文志

古者輶軒之使博採風謠所以稽政治驗風俗也蓋文獻寡徵其得登于紀載者可指數今庠序既廣文治益光他日豈無掞藻摛奇輝煌典籍者乎存以俟其盛焉作藝文志

·疏

條陳疏

元學士虞集

自京師東瀕海南數千里北極遼海南濱青齊萑葦之場海潮日至淤為沃壤用浙人之法築隄捍水為田聽富民欲得官者合其眾分授以地官定其畔以為限能以萬夫耕者授以萬夫之田為萬夫之長千人百人亦如之察其惰者而易之一年勿征也二年勿征也三年視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額於朝廷以次漸征之五年有積蓄命以官就所儲給之常祿十年佩之符印得以傳子孫如軍官之例則東面民兵數萬可以內衞京師外禦島寇遠寬海運以舒疲民遂富民得官之志而獲其用江海游食之徒皆有所歸矣

·辭

蘭英碑辭

明都御史李貢

蘭英蓋州軍也成化初調廣寧操備九年春隨總兵歐拒敵於小黑山敵因風縱火軍潰歐馬中箭死兵圍益急英曰主將三軍司令歐公危如大眾何乃以所乘馬授歐英遇害越今三十二年矣予行憲至蓋聞其事而哀之乃刻石於墓而系以辭曰王朝之制兮邊守為嚴遠人窺伺兮匪月伊年東閫警動兮揚沙飛塵移師言禦兮將卒鼓行敵勢長驅兮縱火用兵主將馬踣兮貫矢於膺耳目溷亂兮旌旗失位山川崩沸兮雷霆為潰何此心之耿耿兮持本初而不背等死生於鴻毛兮持昭彰乎大義維將士之司命兮國體係夫重輕或纖芥之摧辱兮曾何用乎微生我骨可斷兮溝壑是橫我血可塗兮原野是腥獨主將之不可死兮遑鑒予之衷情期將卒之兩全兮信倉皇之所難矧鋒鏑之在前兮不可從容而盤桓惟委馬以奉主兮冀縱轡而生還豈廝役之受恩兮欲圖報而難殫慨羊斟之御主兮抽夙昔之恨端乃戀戀於杯羹兮竟致主於相殘顧倉猝之所處兮在恩義為兼盡人孰為死兮要能處之得其正重國事於丘山兮匪私情之是狥孰謂廝役之瑣瑣兮保茲忠誠之至性自歸骨於荒原兮已三紀其有餘神飄飄而長征兮飲沆瀣而康娛俯永世而一息兮侔貞烈以為徒嗟恩膏之未及兮在世道為何如周崇死難兮有門關以及孤漢寵死事兮紛印綬之纍纍覽往事以隕涕兮對幽墳而忸怩託貞珉以系辭兮慰忠魂於些微

·文

祈雨再告城隍文

蓋平知縣駱雲

是年六月之九日禱雨於神至十有一日午刻微雨猶無雨也蓋令某再拜於神而告之曰予小子瀝誠捐吉為蓋民請雨於神神亦當為蓋民請雨於帝自今三日甘霖未降予小子智不及尊神不知所出豈司土者德不足以動幽穆而蚩蚩者眾宿因舊業未能祓不祥而驅旱魃與抑他方多善類而此都之人力行未篤難以召天休獲滋至與又豈男者躍冶未盡懲女者垢口未盡滌與因心肆好即自稱賢達而亦不免與又且尊卑之義未盡明長幼之節未盡著與子不克敬厥父有罰弟不克恭厥兄有讓抑俗尚武健負氣矜能不恤小物與又抑富者權衡取倍貧者見異思遷與此數者蓋之人容有之皆足以致旱予小子不能盡除此數者於蓋而祈靈雨於蓋致誠不及爾尊神聞之一日不食而飢七日不食則死人之恆也願天以雨濟人於飢甚則濟人於死今待之三日不應更待之三日不應田無苗隴無麥能免異日之飢與死與予小子縱不能盡除前此數者於蓋然而罪有重輕人有良窳願以差等之報報之勿概置之飢與死此予小子祈請之意也神其以此上聞於天憐其情真詞切而許之再俟三日使終無大雨則亦無如之何矣

·詩

過蓋州詩

明巡撫馬文升

煙霧初消海國邊荒原寒水與雲連山光杳靄飛鳧外秋色參差落鴈前田野歡呼瞻使節公庭空寂長苔錢從容事畢還朝日韶舞聲中覲九天

初過鐵嶺屯感懷

蓋平知縣李鎧

攬轡入荒屯云是蓋牟境遠峰霽暮光奇雲澹孤影川原殊油油睇目呈煙景顧傷三戶稀蕭然渺廬井力薄桑麻瘦氣索茅茨冷伊余甫出塞繁憂久耿耿矧茲履其地艱難亦已領撫躬慚涼德民依日深省

連雲島望海

蓋平知縣駱雲

水勢西從碣石來雲山沙磧重徘徊龍門雨洗刀兵後鰲背風翻星斗回民瘠未收珍府利官憂空作委輸裁子期何在留岑寂疑有琴聲響石臺

蓋平縣志卷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