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辽海丛书

●大元大一統志 【 日本青山定雄】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收藏中國地志當以北平圖書館為第一是館所藏不獨部數較豐且多祕籍珍本雖以日本收藏地志著名之靜嘉堂文庫內閣文庫尊經閣東洋文庫等處較之亦所不及

是館所藏地志最可注意者即大元大一統志是也此書有大小刊本兩種寫本一種元代編纂一統志前後凡兩次第一次在元世祖至元年間第二次在元成宗大德年間錢大昕跋云

攷元時大一統志凡有兩本至元二十三年集賢殿大學士行祕書監事札馬剌丁言方今尺地一民盡入版籍宜為書以明一統世祖嘉納即令札馬剌丁與祕書少監虞應龍等蒐輯為志二十八年書成凡七百五十五卷名大一統志藏之祕府此初修之本也成宗大德初復因集賢待制趙忭之請作大一統志元史載大德七年三月戊申卜蘭禧岳鉉等進大一統志賜賚有差此再修之本也但至元本早已散佚北平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所編永樂大典引用書目 【 案此引用書目係依據劉承幹先生所藏永樂大典而編輯者專為編纂續四庫全書提要之參考】 屢見元一統志之名此永樂大典中所引之元一統志究為何本殊難臆斷茲考定其為大德本理由如下

案大德本明初尚有完本後漸散佚明代之藏書家如范氏天一閣毛氏汲古閣等書目乃至明內閣藏書目錄百川書志等書均未之載惟葉文莊之菉竹堂書目卷六古今通志條載有大元一統志一百八十二冊而未注明卷數雖難斷定其為完本與否但觀其冊數之多可知其所缺無幾矣迨至清代此書已佚據錢大昕等之跋文可知僅存殘本二三卷而已錢大昕跋又云

戊子春從南濠朱氏假元大一統志殘本廑四百四十三翻大字疏行殊可愛每冊鈐以官印騐其文則處州路儒學教授官書也元時幅員最廣茲所存者惟中書省之孟州河南行省之鄭州襄陽路均州房州南陽路嵩州裕州江陵路峽州路陝西行省之延安路洋州金州鄜州葭州成州蘭州會州西和州江浙行省之平江路江西行省之瑞州路撫州路又皆散佚不完以全書計之特千百之什一爾 【 中略】 此本卷首題集賢大學士資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孛蘭肸昭文館大學士中奉大夫祕書監岳鉉等上進正大德所修者史以孛蘭肹為卜蘭禧譯音之轉也 【 中略】 傳聞康熙間刑部尚書崑山徐公乾學奉敕修大清一統志開局於吳之洞庭山借內府書有元大一統志殘本二十餘冊徐公志稿今在史局所借之書度已歸中祕而未聞有見之者茲讀朱氏所藏因鈔其副而書之後云

據此可知其由南濠 【 濠州在今安徽省鳳陽縣南】 朱氏藏本而寫成副本又知康熙年間徐乾學者曾有由內府借出大元一統志殘本之事

又吳壽暘拜經樓藏書題跋記卷三云

元槧大一統志殘本六巨冊自六百十五至七百五十一中少九十七卷僅存三十九卷全卷二十八不全卷十一共四百三番每番二十行行二十字字大悅目其方域則四川彭州 【 崇寧濛陽】 威州 【 通化】 茂州簡州 【 新建】 嘉定府路眉州沔州蓬州重慶路夔州 【 永康】 達州 【 彭水】 紹慶路等 【 下略】

又鐵琴銅劍樓藏書目卷十一云

元一統志七卷 【 舊鈔殘本】

題集賢大學士資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蘭肹昭文館大學士中奉大夫祕書監臣岳鉉等上進 【 中略】 此存蜀省均州一卷房州一卷通安州一卷鄜州二卷葭州三卷

由此可知各家藏其殘本之一部拜經樓本雖未注明為何版本而繹其全文可知其為大德本

以上三種殘本中之鐵琴銅劍樓本大部與朱氏本相同但通安巨津二州則為朱氏本所無其或鈔寫朱氏本而由他本鈔補通安巨津二州歟據上所述可以推求大元大一統志流傳之經過

再考北平圖書館所藏元一統志內容大畧如下

大本則存卷七百三十之第六葉至十二葉 【 自山川之後半至土產風俗形勢古蹟】 卷七百三十一之第一葉至十二葉 【 合州之古蹟宦蹟人物】 凡十九葉卷七百三十一題重慶路所屬合州之州名卷七百三十則闕其題州名之首葉然在古蹟條有清水穴在重慶路西三十步白土平在銅梁縣東北六十里等語案元代重慶路以巴縣為中心之行政區也又銅梁縣為重慶路合州之屬縣故卷七百三十為合州之前半 【 建置沿革山川等】 無疑

小本則存卷七百九十之第三葉至第八葉 【 由山川之後半至土產風俗形勢古蹟宦蹟】 卷七百九十一之第二頁至第五葉 【 里至山川土產風俗形勢古蹟人物】 卷七百九十二之第二葉至第四葉 【 建置沿革坊郭鄉鎮之一部】 共合十三葉此三卷均闕題

州名之首葉但卷七百九十有泊櫓山在海鹽南三十五里卷七百九十一有北至湖州路烏程縣三十里東南到杭州路鹽官州一十里等語又卷七百九十二有常州及常州路之名稱可知其為浙江嘉興府路所屬之海鹽崇德二州及常州路之一部

此兩本中其大本卷七百三十一之首有集賢大學士資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蘭肸昭文館大學士中奉大夫祕書監臣岳鉉等上進等字故可以斷定其為大德本小本則闕此職名惟卷七百九十一有元貞以後所設置之鹽官州又元大一統志零葉有與大本相同之撰者職名其亦為大德本無疑案宋元書影所載之零葉首有大元大一統志第七百九十二卷奏進集賢大學士資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蘭肸昭文館大學士中奉大夫祕書監臣岳鉉等上進等字次記常州路及其所屬州縣之名次為建置沿革止於晉平吳分天下句今以比照前記小本卷七百九十二常州路之部則此卷第二葉首行十九州此屬揚州太康二年等語其上正與零葉末句相銜可用此零葉以補小本常州路所闕誠堪注意者也近得長澤規矩也君之指示得知宋元書影所錄為據南方傳本惟不知此殘葉現歸誰氏實為憾事

寫本凡存九卷其中未注明卷數者四卷即均州 【 湖北省均縣】 之古蹟宦蹟人物僊釋全部房州 【 湖北省房縣】 之建置沿革坊郭鄉鎮里至山川全部麗江路軍民宣撫司 【 雲南省麗江縣地方】 之建置沿革及其所屬巨津通安二州之沿革坊郭鄉鎮里至山川土產風俗形勢通安州之古蹟人物等是也注明卷數者五卷第五百四十四五百四十五之兩卷為鄜州 【 陝西省鄜縣】 全部第五百四十八五百四十九五百五十之三卷為葭州 【 陝西省葭縣】 就其注明卷數之鄜州葭州而言此等寫本皆係鈔輯殘篇而成故前後文義未必連貫

攷此三本之流傳其大小兩本中為朱氏本拜經樓本所未載者蓋必屬於他本今考所藏寫本微特記載之地域與鐵琴銅劍樓書目所載之殘卷相同即其書縫並印有海虞瞿氏鐵琴銅劍樓影鈔本等字則其書出於鐵琴銅劍樓本無疑

以余所知除北平圖書館所藏三本之外尚有東洋文庫之寫本殘卷大連圖書館之一零葉東洋文庫本不明其所從來但與北平圖書館寫本內容完全一致或亦鈔自鐵琴銅劍樓本與北平圖書館寫本為同一來源也大連圖書館之零葉 【 卷六百三十四之第八葉】 內容為勾符台杜光庭費孝先三人之傳案費孝先為成都路安仁縣人又其文中所記之青城山為成都路灌州西南之名山知其必為成都路部分之零葉也此零葉之行數及每行字數與北平圖書館之大小兩本相同而其書縫所記之卷數為六百卅四與北平圖書館本之作七百三十一者一作卅一作三十形式不符又其書體亦頗不同此當為別一刊版故此書共有幾種刊本今已無從斷定惟余所目覩者有三種耳

據上所述各種殘卷之內容即先將全國分為各路首述一路之建置沿革次記屬州之建置沿革坊郭城鎮里至山川土產風俗形勢古蹟宦蹟人物若有僊釋之可傳者則為附記里至則有四至八到土產則於貢物外多述其地特產古蹟則有坡窰院池石坑穴磧瑞木等記述頗為詳晰

所謂地方總志 【 一統志】 之體例各代殊有變遷其內容亦有異同六朝以前所編之地志姑置不論唐李吉甫之元和郡縣圖志則於輿圖外記郡縣之沿革四至八到山川戶口鄉數古蹟乃至貢賦名墾田數殿廟關津 【 今本則除潤州外均闕輿圖與田數】 等事次記山川之形勢攻守之利害又宋樂史之太平寰宇記則就沿革府州境四至八到戶口風俗姓氏人物土產各分目以述之更就各縣分記坊鄉沿革山川古蹟殿廟寺觀陵墓關津橋梁倉庫碑記詩詞等事

案將人物詩詞載於地方總志蓋始於樂史至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及祝穆方輿勝覽則與前載諸書大異其趣輿地記勝則分沿革風俗形勝景物古蹟官吏人物仙釋碑記詩四六 【 用四六文以記各地之事】 等目詳錄詩文備載碑記詳於名勝古蹟人物而略其四至八到戶口等方輿勝覽亦與此大同小異

元代之混一方輿勝覽明代之曹學佺大明一統名勝志等均蒙南宋人之影響而繼承其編纂方法者也至於大元大一統志則依太平寰宇記之內容而兼采南宋時代之特徵略加取舍而已

其後有大明一統志大清一統志等書均仿大元大一統志而更加詳密故大元大一統志在編纂地方總志之歷史上可占重要之地位又以元史地理志記載簡略之故則其內容亦為重要惟惜現無完本僅存上述之殘卷耳

上述永樂大典所引雖不能窺其原本全豹然可知其富於元代歷史之資料必有裨於研究故希望輯本早日出世以供學者之考覽 【 以上為東方學報東京第五期續篇古地志地圖之調查一文中之一節】

以上日本

大元大一統志附錄 【 乙亥三月刊畢】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