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卷七十六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五十二
唐碑【释氏一】
徳州长夀寺碑
八分书无书撰人姓名武徳六年五月【金石録】
右德州长夀寺碑不著书撰人名氏武徳中建而所述乃隋事也其事迹文辞皆无取独録其书尔余屡叹文章至陈隋不胜其弊而怪唐家能臻致治之盛而不能遽革文以谓积习成俗难于骤变及读斯碑有云浮云共岭松张盖眀月与岩桂分丛乃知王勃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时士无贤愚以为警絶岂非其余习乎【集占録】
镇岳灵仙寺碑
薛收撰正书无姓名贞观元年【金石録】
豳州昭仁寺碑
朱子奢撰正书无姓名贞观三年【金石録】
谏议大夫朱子奢撰不著书人名氏及立石年月唐太宗即位其平生战伐之地皆立寺为战死者祈福昭仁寺者尝破薛举防也【集古録目】
右昭仁寺碑在邠州唐太宗与薛举战防也唐自起义与羣雄战防后皆建佛寺云为阵亡士荐福汤武之败桀纣杀人固亦多矣而商周享国各数百年其荷天之祐者以其心存大公为民除害也唐之建寺外虽托为战亡之士其实自赎杀人之咎尔其拨乱开基有足壮者及区区扵此不亦陋哉碑文朱子奢撰而不著书人名氏字书甚工此余所録也【集古録】右昭仁寺碑唐守谏议大夫骑都尉朱子奢譔欧阳公爱其字画甚工惜无书人氏名金石録尝载其目亦不言其为何人书也惟通志金石畧以为虞永兴书永兴书之传世者有孔子庙堂碑然与此不类而金石畧乃谓出扵虞公当必有所据昭仁寺在邠州西八十里昔唐太宗与薛举战争之防正徳癸酉予以使事道邠得搨其本字书完好若初刻者真可寳也朱公予乡先生唐史有传其文字人间罕存可见者仅有此尔【金薤琳琅】
碑在长武县朱子奢撰无书者姓氏余观其笔法大类庙堂庙堂丰逸此稍瘦劲庙堂五代重勒此伯施真迹也欧公亦不言谁书郑樵直以为伯施都?敬谓必有据而曹明仲曰欧阳通书通书道因诸碑殊与此不类按旧唐书贞观三年诏建义以来交兵防为殒身戎阵者各立一寺令虞世南朱子奢等为之碑此破薛举防也又通本传少孤母徐氏教以父书仪鳯中始知名贞观三年至仪鳯元年四十八年道因碑书在龙朔三年去贞观三年亦三十五年则此非通书眀甚而虞与朱同事其为虞书无疑曹明仲又以虞防公碑在宜禄廵检司虞防公温彦博也陪葬昭陵碑正在醴泉宜禄廵检司即今长武县眀仲盖误以昭仁为防公耳且防公碑亦是信本书非通也明仲之误如此据其言者可谓无目矣【石墨镌华】右朱子奢撰文不著书人姓名郑渔仲以为虞永兴而都?敬亦信之余谓笔势与永兴不类虽规模永禅师而有风骨或恐即朱公所书不可知也【?牍记】昭仁寺碑今在长武县距邠州西八十里唐太宗与薛举战争之地按旧唐书贞观三年十二月癸丑诏
建义以来交兵之防为义士勇夫殒身戎阵者各立一寺命虞世南李百药禇亮顔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之碑铭以纪功业此其一也【金石文字记】
吕州普济寺碑
许敬宗撰正书无姓名贞观三年立【金石録】
右吕州普济寺碑吕州者霍邑也唐髙祖义兵起太原始破宋老生扵此义熈元年乃以霍邑赵城汾西灵石四县置霍山郡武徳元年更曰吕州太宗十七年遂废也【集古録】
等慈寺碑
顔师古撰正书无姓名贞观三年立【金石録】
秘书少监顔师古奉勅撰不著书人名氏初太宗东伐王世充窦建徳来救破之扵汜水及即位有诏尝破敌之防皆建寺以为战死者资福此其一也碑以贞观三年立【集古録目】
其寺在郑州汜水唐太宗破王世充窦建徳乃扵其战防建寺云为阵亡士荐福唐初起兵破贼防多大抵皆造寺自古创业之君其英豪智畧有非常人可及者矣至其卓然信道而知义则非积学诚眀之士不能到也太宗英雄智识不世之主而牵惑习俗之弊犹崇信浮圗岂以其言浩博无穷而好尽物理为可喜耶盖自古文奸言以惑听者虽聪明之主或不能免也惟其可喜乃能惑人故余扵本纪讥其牵扵多爱者谓此也【集古録】
正解寺碑
李百药撰八分书无姓名贞观四年正月【金石録】
昭福寺碑
在永平县西南十里洺水南唐贞观四年立岑文本词【寰宇记】
?济寺碑
李百药撰正书无姓名贞观十四年七月【金石録】右唐?济寺碑在今汾州据唐防要此碑李百药撰唐太宗初即位下诏扵建义以来交兵之防为义士凶徒殒身戎陈者各建寺刹分命儒臣为铭凢七碑余所得者汜水等慈吕州普济豳州昭仁与此碑凢四而虞世南禇遂良所撰今皆亡矣【金石録】
瑶台寺碑
许敬宗撰诸葛思祯正书贞观十八年【金石録】
齐兴寺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龙朔二年六月【金石録】
寳义寺碑
正书书撰人姓名残缺干封三年正月【金石録】
智乗寺碑
阮立徳撰季承福正书咸亨元年【金石録】
智乗寺禅院碑者唐郑恵王所作也恵王名元懿髙祖第十三子也有子十人列扵碑后而第五子乐陵公阙其名按唐书宗室世系表乐陵公名球不知碑何为独?也今唐书扵年表以嗣王敬为璥乐平公珪为乐安公新平公璲为遂三者皆史家之失当以碑为正世系谱牒嵗久传失尤难改正而碑碣皆当时所刻理不得差故集古所録扵前人世次是正颇多也【集古録】
长子智乗院碑唐郑王文学阮立徳譔李承福书碑成扵咸亨中则天帝时也考次郑王元懿髙祖第十三子武徳四年分国扵滕出刺沅州贞观七年徙郑十七年持潞州节改绛州一年再持节潞州复持节绛州所至以能称善决大狱髙宗褒以优诏当其时郑王名重扵朝廷为宗室表显庆元年持节安沔随郢安州刺史此其所歴也唐书惟叙郑潞绛三州不言再持潞绛节其为安州刺史亦不着也子敬嗣国新旧书皆作璥盖因其弟琳显名疑皆从玉也唐宗
子皆以材任职而敬之三世为夷简为宗闵琳之再世为勉皆位宰相其在当世至显而史所书若此其可胜考耶然琛珪琰璿璲珩碑皆不具而别见于龛石此宜史官不能备録也【广川书跋】
延福寺碑
在郧乡县干眀寺上元元年王府功曹沈长卿撰【舆地碑目】
开业寺碑
李尚一撰苏文举正书开耀二年二月【金石録】
开业寺者后魏司徒李裔所立谓之隐觉寺周废佛法以寺赐裔孙祖元隋初复立为寺贞观中赐名开业碑以开耀二年二月立在元氏【集古録目】
天后少林寺碑
王知敬正书永淳二年九月【金石録】
中山法果寺碑
姚璹撰鞠防信正书垂拱二年【金石録】
赤松岩寺碑
进士刘防仁撰垂拱四年六月立【诸道石刻録】
永和故寺碑
僧仲英撰正书圣厯二年七月【金石録】
荐福寺译经大徳神英撰朝议郎晋州洪洞县丞【缺】敬元书圣厯三年七月建【寳刻丛编】
懐州大云寺碑
贾膺福撰并八分书大足元年五月【金石録】
右周大云寺碑贾膺福撰并八分书其笔法精妙可喜按旧唐史云武后铸九鼎圗冩山川物象命工书人贾膺福薛昌客李元振钟绍京等分题之绍京之书世固多有膺福笔迹虽仅存然世亦未有称之者如昌客等书遂不复见以此知士所以自着扵不朽者果在徳而不在艺也【金石録】
大云寺碑隂记
萧懐素正书长安二年立附【金石録】
飞泉山院碑
神龙元年立在隆州超觉寺【舆地碑目】
龙兴寺碑
张説撰卢藏用八分书景龙四年五月【金石録】
兵部侍郎修文馆学士张説撰吏部侍郎修文馆学士卢藏用八分中宗初复位天下州郡皆置龙兴寺一所此碑以景龙四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龙兴寺碑隂
薛融书检校陈州刺史韩琦等题名凢五十六人又有僧恵眀等题名十六人别体书不著名氏【集古録目】
杭州龙兴寺碑
卢季珣撰李渉八分书景龙四年四月【金石録】
普光王寺碑
碑云僧伽以景龙四年三月入灭扵京孝和皇帝申弟子之礼百官四部哀送国门甚哉中宗之陋也佞佛之流谓武宗奋然除去浮圗法用是不永今中宗奉僧伽可谓至矣后三月竟弃天下其又何言【集古録目】
天竺寺碑
苏颋撰苏説八分书景云元年十月【金石録】
荷恩寺碑
裴耀卿撰序顔温之铭景云三年【京兆金石録】
襄州遍学寺碑
韦承庆撰钟绍京行书开元二年【金石録】
黄门侍郎韦承庆撰太子詹事越国公钟绍京书将仕郎阮?靖建禅院扵遍学寺以开元二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钟绍京书按书苑绍京者钟繇十五世孙按姓纂繇弟演生?孙雅雅五代孙韬韬孙宠宠曾孙法威生绍京乃钟演十五世孙繇十五世之侄孙耳武后时题诸宫殿眀堂及铭九鼎俱绍京笔当时呼为小钟景龙间以诛韦氏拜中书令朝廷称其功勲忠鲠笔翰为三絶眀皇在藩邸爱重其书及即天子位复拜户部尚书太子詹事此碑开元二年立【集古后録】
其文云襄州人将仕郎阮?靖与其属人建徧学寺禅院故立此碑承庆有词学张易之败时承庆以附托方待罪众推令草赦书承庆援笔而成众壮之绍京景龙中以苑总监从讨韦氏有功唯嗜书家藏王羲之献之褚遂良书至数十百卷以善书直鳯阁武后时榜诸宫殿眀堂及铭九鼎皆绍京书也其字书妍媚遒有法诚少与为比然今所见特此碑尚完尤为可爱也徧学寺扵宇文周为常乐寺扵今为开元寺【元丰题跋】
睦州龙兴寺碑
康希铣撰徐峤之正书开元三年二月【金石録】
景星寺碑
容州都督卢蔵用撰并分书篆额开元四年立【诸道石刻録】
建福寺三门碑
卢藏用撰集王右军行书开元五年正月【金石録】中书舍人卢藏用撰前华州郑县尉吴光璧集王羲之行书建福寺在滑州酸枣县开元中寺僧增葺之并建三门初成故曰颂成碑以开元五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兴寺碑
开元六年嵗次戊午九月壬辰朔二日癸巳建 右唐唐兴寺碑殿中侍御史许景先撰寺在山西闻喜县县令于光庭为移置之景先之文由是而作光庭之在闻喜不闻其有善政而乃汲汲为僧移寺非贤令也【金薤琳琅】
嘉禾寺禅院碑
徐楚璧撰姚思义八分书开元八年八月【金石録】
神徳寺碑
八分书不著书撰人名氏神徳寺故后魏之防同寺也唐垂拱三年有司奏自华原之石门山徙于祋祤城北魏龙华寺故基而立之碑以开元八年立【集古録目】
大云寺禅院碑
李邕撰并行书开元十一年四月【金石録】
右大云寺禅院碑李邕撰并书初武后时有僧上大云经陈述符命遂令天下立大云寺至开元二十一年诏改为开元寺此碑十一年建故犹称大云也【金石録】
香严寺碑
康希铣撰徐峤之正书开元十一年六月
银青光禄大夫康希铣撰赵州刺史东海徐峤之书香严寺者本梁贾思旧宅其妻舍充梵宇旧名同恵神龙中改而署焉碑以开元十一年六月立【寳刻丛编】
岳麓寺碑
李邕撰并行书开元十八年九月【金石録】
岳麓寺碑李邕书石刻在长沙余前后得十数本皆纸墨糊涂甚至不可辨识盖打碑必得善工而湖湘善工独难遇长沙同知李吉特为余致此本故视前所得差胜也【东里续集】
余友俞仲蔚为余言李北海岳麓寺碑胜云麾余亟购得之仅可读耳其钩磔波撇虽不能复防覧其神情流放天真烂熳隐隐残楮断墨间犹足倾倒眉山吴兴也题名称前陈州刺史按邕谒上太山还献词赋上悦防有仇人发其贜者张説忌之下狱论死许昌男子孔璋救之得免谪尉遵化此其赴谪时道书也碑文颇庸陋又扵杜拾遗集见其一诗穉语殆不可晓何以负干将莫邪称扵世耶米元章评其书如乍富小民屈强生疎此语殊未当书故佳小佻耳邕以纎文获名以虚名获死以佳书获訾皆所不虞者因附识之【弇州山人槀】
是碑笔势雄徤在云麾之上刻字亦出公手大凢李公书言黄鹤仙伏灵芝元省已者皆托名也【?牍记】此碑俞仲蔚谓胜云麾王元羙谓残楮断墨犹足倾倒眉山吴兴余初未见一日逰长安有书贾持一碑来售余知其为北海书亟伸之则岳麓寺碑也虽漫漶然笔意犹存亦不能胜云麾差伯仲耳云麾下半已无字上半存者乃如新此碑虽首尾皆可读而钩磔波撇不复可寻当是石理有坚脆也【石墨镌华】
东林寺碑
李邕撰并行书开元十九年七月【金石録】
孝义寺碑
陈徐陵撰徐峤之正书开元二十二年正月【金石録】孝义寺碑隂记
徐峤之撰并正书【金石録】
陈人徐陵撰十世孙徐峤之正书在乌程【复斋碑録】
冶山只园寺碑
在六合碑以开元二十二年建【舆地碑目】
【补】东林寺碑
北海此书本小束法度再经摹刻虽鼻目无异脂泽有加而天骨扫地矣所谓韩生貎赵郎不得情性者也余晩自庐山归东林程孟儒驰视之以为絶竒即此碑也【弇州山人槀】
庐山自逺公开社殷仲堪作记后此碑最佳故裴中丞题有覧北海词翰想见风彩之叹此后又有米元章蒋之竒题名合三公观之可以知李公书价当与匡庐并永矣【?牍记】
北海碑版布弥天下惟东林今完元日重刻也元刻固佳此更未经改刻之先宋搨本也较之元刻精神倍之中残壊者异益等数字及末十余字耳而元所补此诸字则大不称余每欲摹元刻以补此本又恐为古搨之累尚俟临池得力之后扵临本中补之耳篆题四字古雅蕴借不显姓氏岂即北海手乎或古装日失之乎东林古名地自太元逺师呼延同徳清风髙韵几与首阳严濑同仰恨不足蹑其藩一想髣扵梦寐二月之七日【墨林快事】
【补】孝义寺碑隂记
右唐孝义寺碑隂记初陈徐陵为孝义寺碑至开元二十三年徐峤之为湖州刺史再书而刻之因记其事于碑隂峤之自云陵十世孙按陈书陵以后主至徳元年卒距开元二十三年才百五十余年不应已有十世孙又据峤之父髙行先生碑云曾祖俨梁岳阳王参军则是俨与陵同时而在其前不应为陵五世孙以此碑隂所书可疑然其笔法精妙非峤之不能为特恐书碑时误耳【金石録】
秦望山法华寺碑
李邕撰并行书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近扵中书舍人刘素家见北海秦望山法华寺碑温润清丽法华故在绍兴府寺及碑皆久燬甚可惜也【东里续集】
李北海以岳麓云麾娑罗为胜而是本重刋扵木故丰神稍失末称刻石人东海伏灵芝乃公所托名也余友渊泉兄出所收本以观敬为题其后如此【?牍记】
普照王寺碑
李邕撰并行书开元二十四年二月【金石録】
实谛寺碑
撰人姓名残缺苏灵芝行书开元二十六年六月【金石録】
日爱寺碑
何荣光书开元二十六年立【访碑録】
淄州开元寺碑
李邕撰并行书开元二十八年七月【金石録】
唐淄州刺史李邕撰并书开元寺隋所建本名正等唐初改曰大云中宗初沙门?沼重修又改曰神龙寺?宗亲书额改为开元碑以开元二十八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右唐淄州开元寺碑李邕撰并书碑初建扵本寺后人移置郡?败屋下余为是州迁于便坐用木为防楯以防之云【金石録】
嵩岳寺碑
开元二十七年胡英书石僧懐仁摸集右军颇见精熟其徒有胡英效之亦以书石【墨池编】
右嵩岳寺碑唐淄州刺史李邕撰胡英书英之书世所重也其文云寺后魏孝眀帝之离宫初名闲居寺仁夀二年改为嵩岳寺也【集古録】
嵩岳少林寺碑
右唐嵩岳少林寺碑守吏部尚书裴漼撰并正书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少室山麓去嵩岳二十里嵩岳一称太室故有少室而此寺曰嵩岳者统扵尊也余正徳癸酉尝防嵩岳访少室留宿寺中见殿后有立雪堂相传昔逹磨之徒恵可欲嗣其法雪深至腰不去此即其防也寺右上山三里有达磨洞洞有石达磨面壁九年形宛然石上其事甚异达磨为释氏西来初祖可称二祖碑虽及其人而二事皆不之载寺复有太宗与僧教书石刻盖太宗为秦王时寺之僧禽王世充以献故太宗赐书褒羙而碑云僧执世充侄仁则以归与教书不同余故书之以见古人之文不无缺误如此然非余之亲厯则亦莫能知也【金薤琳琅】裴懿公漼书少林寺碑开元十六年建又在嵩山而金石録不载何也裴少时负文笔号霹雳手而雅不以八法名此碑辞至沓拖不可读而书颇秀劲多媚态得非时代为之耶传不载阶封此书银青光禄大夫正平县子亦可补传之?【弇州槀】
碑首太宗文皇帝御书七大字分书出开元帝中刻太宗征王世充时移寺主并军民檄所谓御书即此也但其中止世民二字以渴笔草书填之余皆正书不类文皇而开元帝以为御书赐额何也下方则裴懿公漼譔述寺之始末并书漼负文笔号霹雳手不以书名而此文殊不及书书法秀劲其得意防渐升伯施之堂矣【石墨镌华】
灵岩寺碑
李邕撰并行书天寳元年【金石録】
百家岩寺碑
崔巨撰崔倚正书天寳八年正月【金石録】
永泰寺碑
天寳十一载沙门靖彰撰荀望行书【金石文字记】
开元寺浄度堂碑
张泉撰吴郁行书天寳九年十二月【金石録】
神徳寺弥勒阁碑
杜鼇撰马顺书弥勒阁者开元中沙门防觉所立天寳十一载冯翊人张祥徳重建碑以十二载立在华原【集古录目】
阿那寺碑
韩休撰僧闲秘书大厯二年立在澄城县【访碑録】
浄居寺碑
在上髙县大厯三年施肩吾文【舆地碑目】
开元寺三门楼碑
封演撰八分书大厯十三年七月【金石録】
福兴寺碑
许登撰张从申行书并篆额大厯五年六月一日壬辰建在江宁县【复斋碑録】
凉泉寺碑
僧法珪撰蒋峦行书大厯十年三月【诸道石刻録】
金轮寺碑
程献可撰隂冬曦正书贞元五年【京兆金石録】
重建龙兴寺碑
房琯撰序綦毋潜铭徐挺古分书贞元十四年十月十五日韦夏卿重刋立沈宁篆额【复斋碑録】
龙兴寺碑隂记
琯侄孙房损述分书无姓名贞元单阏嵗建夘之初日在营室以记碑隂乃贞元十五年二月也【复斋碑録】
寳华寺碑
殿中侍御史邹儒立撰苏州刺史于頔书秘书监陆齐望有女为尼曰法兴齐望舍宅为寺以居之子渭等以永贞二年正月造寺始成立此碑【集古録目】
观音寺碑
在北京李赞撰王立伯书元和二年立【访碑録】
天台禅林寺碑
元和六年立在大慈寺【舆地碑目】
章敬寺碑
吴通防撰毛伯良书元和七年【京兆金石録】
灵皎城山寺碑
在长兴县慈氏院元和中立【舆地碑目】
龙兴寺碑
正书无书撰人名氏寳厯二年五月【复斋碑録】
新修龙兴寺碑
在魏县李辀撰崔弁书张肱篆额寳厯二年立【访碑録】
开元寺碑
李辀撰崔弁书太和元年立【访碑録】
赤城山中岩寺碑
沙门神邕撰牛僧孺书开成元年【复斋碑録】
龙泉寺碑
虞世南文布衣董彞重书沙门好直篆额大周天授二年立大和二年再建在余姚【诸道石刻録】
修龙宫寺碑
李绅撰行书无姓名大和九年四月【金石録】
法华寺碑
郑路撰陈修古正书并篆额防昌二年正月立在东阳【复斋碑録】
普光王寺碑
李邕撰栁公权正书大中四年【金石録】
新兴寺碑
歙州刺史卢肇撰并书越州刺史杨严篆额新兴寺在宣州宣宗大中初悉复武宗所毁佛寺刺史裴休修之而立此碑以大中二年立【集古録目】
重置开元寺碑
陶祥撰剧厯之分书并篆额大中八年七月立【复斋碑録】
复东林寺碑
湖南观察使潭州刺史崔黯撰散骑常侍栁公权书寺在江州先被废至宣宗时复立碑以大中十一年四月立在庐山东林寺【集古録目】
东林寺防昌中废之大中初崔黯为江州刺史而复之黯之文辞甚遒丽可爱而世罕有之【集古録】
复东林寺碑栁河东书是年为大中丁丑河东自太子賔客复拜常侍又二载以太子少师元防占奏耄谬夺俸书碑时盖已几八十矣中多作率更体而小变遒劲为文弱亦可爱矣【弇州山人槀】
诚悬此碑锋锷尽敛风骨防着故是合作之书嘉靖甲寅四月七日为渊泉兄鍳定【?牍记】
寺废扵防昌宣宗初崔黯为观察使谋扵旧僧正言修复之黯为作记欧公称其文辞遒丽可爱今碑断缺不可读而字画存者殊佳东林惟此残刻及翻刻李北海碑犹存旧迹若欧阳率更西林道塲记顔鲁公题名崔融题诗李渤题影堂碑隂皆不可见矣【潘耒金石文字记补遗】
靖居寺碑
在庐陵之青原山大中五年段成式记【舆地碑目】
段柯古博综坟素著书卓越可喜尝与张希复辈遨上都诸寺丽事为令以段该悉内典请其独徴皆事新对切今观靖居碑亦昼上人以其博渉三学故委録寺讃也文伤太拥醸要为不凢虽竒涩不至若樊
绍述绛碑之甚然亦轧轧难句矣碑大中中作而左金吾长史顔稷所书殊有楷法唐中叶以后书道下衰之际固弗多得云【东观余论】
重建开善寺碑
宋整撰宋涣正书并书额咸通三年十月建【复斋碑録】
神光寺碑
李勲撰卢元书并篆额咸通八年十二月立闽中记云神光寺在城内乌石山正西【诸道石刻録】
再建重居寺碑
任宇撰蒋崧分书咸通十三年二月立【复斋碑録】
僖宗赐澄衿寺额碑
张同撰崔厚正书干符三年【京兆金石録】
昭觉寺碑
萧遴撰刘崇正书中和五年正月【金石録】
安昌寺碑
周庾信文令狐涣重书干宁元年十一月【金石録】
天台佛陇禅林寺碑【又有修禅道塲碑】
徐放书台州【金石略】
正书无年月今在天台山寺在佛陇为智者大师修禅之所碑文补阙梁肃撰台州刺史徐放书天台山志所载有陈隋唐碑十五六通访之都不存独有此碑矗立榛莽中日就刓泐徙置近寺十夫力耳此碑现存而欧赵二録皆不载是知昔人罣漏亦不少也金石畧所载又有天台佛陇禅林碑亦徐放书疑是一碑也【金石文字记补遗】
头陀寺碑
右唐殷令名书头陀寺碑齐王简栖所撰録于文选令名之子仲容官礼部郎据法书要録云仲容奕世工书精妙旷古令名尝书济度寺额厯代程式父开山也武徳中为尚书故缺山字而李氏讳不及淳日照基诵者正在贞观永徽间跋尾书维则者集贤待制史维则小印滉字即唐相晋国忠献韩公所寳书也元祐戊辰集贤林舍人招为苕霅之防九月二日道吴门以王维画古帝王易得龙图阁待制俞献可字昌言之孙翼日与丹徒葛藻字季忱检阅审定五日吴江舣舟垂虹亭题【寳晋英光集】
善财寺碑
史维则分书在阳翟县【访碑録】
龙鸣寺碑
宋太平兴国二年袁州献宋之问书龙鸣寺碑【玉海】
瑞圣寺碑
东蜀牛头山下有闾邱均撰瑞圣寺磨崖碑严政书【杜诗注】
有録无説及无年月者
香山寺碑 白居易撰【诸道石刻録】
愿力寺碑 在洹水镇南四十里【访碑録】
防法寺碑 在馆陶县北四里【访碑录】
恵林寺碑 李景让撰【访碑録】
圣夀寺碑 拾遗綦毋潜撰【诸道石刻録】
和安寺碑 眀州鄞县尉邵朗撰【诸道石刻録】
西安寺碑 右庶子致仕滕白撰【诸道石刻録】
普济寺碑 许敬宗撰【访碑録】
乌龙寺碑 徐峤之书睦州【金石畧】
景星寺碑 卢慈眀书容州【金石畧】
师陀寺碑 北京【金石畧】
防喜寺碑 书西京【金石畧】
报本寺碑 侯翊书在西安府武功县北【古今碑刻记】云山寺碑 在镇江府城西北【古今碑刻记】
圣徳寺碑 戴正伦撰梁肃书在汉中府鳯县【古今碑刻记】慧山寺碑 独孤及撰在常州府无锡县【古今碑刻记】南华寺碑 栁宗元撰在韶州府南溪【古今碑刻记】
六艺之一録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