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3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耐烦听察务得确情 宋邦

戒株连 宋邦

请臬宪区别斋匪禀 何绍祺

请饬永革陋习以重命案疏 邓庆麟

据供先结以清庶狱疏 张道渊

清理积案以苏民困疏 丁日昌

设法清理监押人犯并勒限查办疏 文煜 丁日昌

奏为刑赏失中谨披沥直陈疏 王昕

为杜讼棍株连苦累小民疏 卞宝第

奏为重案未协有关治本民心疏 张之洞

遵旨查覆东乡一案疏 李宗羲

条陈办案积弊疏(光绪元年) 陈彝

请清厘刑狱疏(光绪七年) 徐克刚

建设候质公所拟请按提经费疏(光绪八年) 毕道远 周家楣

葛士浚《皇朝经世文续编》 目录

卷八十八 工政一 土木

筹办战船情形疏(咸丰四年) 骆秉章

造船开工日期并船厂情形疏(同治七年正月) 沈葆桢

江岸坍塌谨陈筹堵情形疏(同治七年闰四月) 沈葆桢

机器到工已齐并船厂现在情形疏(同治七年六月) 沈葆桢

暹木到工船身告成并铁厂教造起限情形疏(同治七年十二月) 沈葆桢

船工将竣谨筹善后事宜疏 沈葆桢

查悉工程积弊请饬部妥议章程疏(绪光八年) 宝廷 许应騤

派营兴修城工告竣疏(光绪七年) 杨昌浚

捐建铁桥夹片(光绪七年) 岑毓英

会筹修筑要工片(光绪七年) 卫荣光

修理直晋各工完竣疏(光绪十年) 张之洞

卷八十九 工政二 河防上

查验豫东各厅垛完竣疏 林则徐

栗恭勤公传 梅曾亮

送陈伯渊赴官东河序 王拯(原名锡振)

改河道议 冯桂芬

河防刍议 刘成忠

治黄运两河议 柳应墀

黄淮分合管议 丁显

黄河复由云梯关入海说略 丁显

一边出土节略 丁显

卷九十 工政三 河防中

奏请以工代赈疏 刘长佑

请筑河堤疏 胡家玉

复郭雨三书 曾国藩

覆奏黄运两河情形疏 李鸿章

沥陈黄水情形疏 李宗羲

黄水下注遵旨豫筹防范疏 李宗羲

查勘应修黄河南岸长堤及设官修守疏(光绪二年) 曾国荃

饬员测绘现在河图疏(光绪八年) 梅启照

请饬筹拨河工需用银两疏(光绪九年) 游百川 陈士杰

马颊河不宜开挖分流缘由会同覆奏疏(光绪十年) 李鸿章

河工重要亟应妥筹长策疏(光绪九年) 游百川

请饬筹办民片(光绪十一年) 延煦

遵旨筹办河防据实直陈疏(光绪十一年) 陈士杰

办理赵庄溞沟两口情形疏(光绪十一年) 陈士杰

上游决口一律堵塞及筹办下游情形疏(光绪十一年) 陈士杰

奏报徒骇河堤一律修筑片(光绪十二年) 陈士杰

卷九十一 工政四 河防下

查勘山东黄河情形并酌拟办法疏(光绪十二年) 张曜

查勘黄河旧道谨拟酌办情形疏(附片) 张曜

兴办河工委派司道将弁各专责成疏(光绪十二年) 张曜

查勘江北旧黄河情形疏(光绪十二年) 曾国荃 卢士杰

遵旨会勘干河上游情形覆陈疏(光绪十二年) 成孚

遵旨筹议分流南河故道情形疏 张曜

查明黄河经过各属地方疏(光绪十三年) 倪文蔚

黄河南决请速筹堵塞并设法补救疏(光绪十三年) 翁同龢 潘祖荫

会奏遵旨体察开浚下河情形疏(光绪十四年) 曾国荃 卢士杰

遵旨迅筹浚河培坝工程疏(光绪十三年十一月) 张曜

遵旨妥筹应挑洪湖引河地势情形疏 曾国荃 卢士杰

议购外洋铁路土车等片 倪文蔚

治河议上 童宝善

治河议下 童宝善

卷九十二 工政五 运河

淮黄济运议 沈兆霖

汶济运论 范本礼

筹办通漕要道疏 林则徐

筹办河运事宜疏 曾国藩

遵旨查勘北运河工拟请疏筑疏(光绪四年) 广寿 贺寿慈

请饬疏浚山东减河疏(光绪十年 附片二) 刘恩溥

遵旨查明四女寺哨马营两处减河?口情形疏 陈士杰

照章估筑拦河大坝疏(光绪十一年) 觉罗成孚

邳宿济漕各工择要赶办疏(光绪十二年) 曾国荃 卢士杰

筹办南运减河要工疏(光绪十三年) 李鸿章 张曜

运河(水道纪略节录) 陈重威 范本礼

运道(水道纪略节录) 陈重威 范本礼

卷九十三 工政六 水利通论

南北两路山水总叙(伊总统事略) 松筠

水利议(延陵处士集) 吴麒

秀州水利纳泄泖湖考 顾广誉

东南水患论(江西水患附) 李祖陶

田制沟洫(水器稻种附) 林则徐

畿辅水利推行各省议 林则徐

兴水利议 冯桂芬

劝谕泾阳诸县士民条约 刘蓉

平捻善后议(戊辰七月) 葛士达

开浚长沙城北碧浪湖议 李元度

淮北水利说 丁显

卷九十四 工政七 直隶水利

畿辅水利议总叙 林则徐

开治水田有益国计民生议 林则徐

直隶土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议 林则徐

历代开治水田成效考 林则徐

责成地方官兴办无庸另设专官议 林则徐

劝课奖励议 林则徐

缓科轻则议 林则徐

禁扰累议 林则徐

惩阻挠议 林则徐

开筑挖压田地计亩摊拨议 林则徐

禁占垦碍水淤地议 林则徐

请定天津水田章程疏 崇厚

问北方水利自元虞集后屡兴屡废果不可行欤抑行之未得其道欤 范本礼

卷九十五 工政八 直隶河工

核办永定河工程款项疏 曾国藩

覆陈直隶河道地势情形疏(光绪七年) 李鸿章

挑辟直境各河克期工竣疏(光绪七年) 李鸿章

奏陈永定河工村民交土流弊疏(光绪十年) 徐树铭

查勘献县河务并拟办工程疏(光绪十年) 徐树铭

遵查献县河工实在情形疏(光绪十年) 李鸿章

奏为筹款修办要工疏(光绪十年) 李鸿章

卷九十六 工政九 江苏水利上

致江苏中丞张兰渚师诚书(易园集) 李林松

嘉宝水利论(节录) 张崇傃

刘河节省银两拨挑七浦等河疏 林则徐

验收刘河挑工疏 林则徐

验收苏松太等处水利疏 林则徐

盐城丰县两处借项修筑河堤疏 林则徐

上河督请复淮水故道书 裴荫森

黄河北徙应复淮水故道有利无害论 丁显

卷九十七 工政十 江苏水利下

拟复淮水故道章程 丁显

导淮捷议 丁显

导淮补议 丁显

导淮别议议 丁显

查勘炮台河湖情形酌拟导淮办法疏(光绪七年) 刘坤一

卷九十八 工政十一 各省水利上

书王芥子泾水志后 安清翘

两修都江堰工程纪略序 强望泰

凿合州钜梁门二滩记 强望泰

筹防襄河堤工疏 林则徐

查勘江汉堤工疏 林则徐

疏分汉水支河说 江开

请查濒湖私垸永禁私筑疏(道光五年) 贺熙龄

樊城新堤记 贺熙龄

遵旨查明据实缕陈疏(光绪四年) 彭玉麟

开浚南湖议 刘汶璆

浚湖州漊港议 刘汝璆

治漳说 葛士达

卷九十九 工政十二 各省水利下

报销疏浚河道经费清单疏(光绪七年) 何璟 岑毓英

奏开河种桑捐廉办竣片(光绪七年) 林肇元

覆陈广东水利议 徐赓陛

挑挖贾鲁河一律深通疏(光绪八年) 李鹤年

开浚河工告竣接修要工缘由疏(光绪八年) 李明墀

修复渠工请照旧开支岁修银两疏(光绪八年) 冯誉骥

办理浚河筑坝并各工情形疏(光绪十年) 继格

大修广肇两属围堤工竣绘图奏明立案疏(光绪十二年) 张之洞

修筑潮属韩江围堤片 张之洞

卷一百 工政十三 海塘

勘估宝山塘工疏 林则徐

亲勘海塘各工片 林则徐

验收宝山县海塘工程疏 林则徐

请将浙江西塘柴埽工程奏复一年固限 舒化民

修防 舒化民

修防酌宽固限 舒化民

修防 舒化民

修防核实 舒化民

修防筹费 舒化民

建复东中两防石塘记 戴盘

塘工及长安河事宜 刘汝璆

续修海塘酌拟变通办理疏(光绪三年) 梅启照

勘明海盐县坍塌石塘择要估修疏 刘秉璋

卷一百一 洋务一 洋务通论上

致直隶讷制军书(金壶浪墨节录) 刘韵珂

天津新议续议(中西纪事)

密陈夷务疏(节录) 殷兆镛

拟陈洋务疏 郭嵩焘

覆奏洋务事宜疏 沈葆桢

海防条议 丁日昌

覆奏总理衙门六条疏 李宗羲

卷一百二 洋务二 洋务通论中

上合肥伯相书 郭嵩焘

条陈洋务事宜疏 王先谦

瀛海论上篇 张自牧

瀛海论中篇 张自牧

卷一百三 洋务三 洋务通论下

南洋形势(游历刍言) 黄楙材

书魏默深筹海篇后(边防偶述)

沿海练水师议(边防偶述)

备夷策 欧阳柄荣

答倭问兴亚 姚文栋

日本地理兵要例言 姚文栋

巴黎答友人书 李凤苞

英人以三岛制五洲论 彭瑞熙

缕陈中西情形种种不同火车铁路势不可行疏(格致书院课艺代作) 刘锡鸿

中国创设铁路利弊论(格致书院课艺代作) 钟天纬

卷一百四 洋务四 邦交一

重专对议 冯桂芬

儗与英国使臣威妥玛书(啸古堂集) 蒋敦复

条陈出使外洋事宜疏(附出使章程 总署王大臣)

遵旨议奏疏(附各片 总署王大臣)

约章(筹洋刍议) 薛福成

邻交 薛福成

敌情 薛福成

通使总论(星轺指掌) 丁韪良译

论各国应有专署以理外事 丁韪良译

论通使之例 丁韪良译

论使臣等级 丁韪良译

论使臣职守 丁韪良译

论出使人员 丁韪良译

卷一百五 洋务五 邦交二

论使臣之权利 丁韪良译

论通使礼节 丁韪良译

论使臣所任之事 丁韪良译

论使臣升降解任等情 丁韪良译

论各国往来礼节 丁韪良译

论水师礼节 丁韪良译

卷一百六 洋务六 邦交三

论领事官之责任 丁韪良译

论领事官所任之事分类 丁韪良译

论领事官驻劄回部 丁韪良译

公法十一篇(边事续钞)

卷一百七 洋务七 邦交四

瀛海论下篇 张自牧

论交涉 李东沅

小国换约(中西纪事)

论俄罗斯条约疏 郭嵩焘

中俄天津和约十二条(咸丰八年五月)

中俄续增条约十五则(咸丰十年十月)

中法通商新约十九条(光绪十二年三月)

琉球小志跋(壬午四月) 姚文栋

答马相伯书(癸未正月) 姚文栋

卷一百八 洋务八 军政上

论夷务疏(咸丰十年 附片) 沈兆霖

再论夷务疏(咸丰十年) 沈兆霖

密陈夷务疏 袁保恒

遵旨筹办防务情形疏 李宗羲

轮船工竣并陈机器局情形疏(同治七年九月) 曾国藩

第一号轮船下水并续办各情形疏(同治八年五月) 沈葆桢

请创设外海兵轮水师疏(光绪十一年) 张佩纶

统筹闽粤浙三省防务片(光绪十一年) 曾国荃

请拓增船大厂疏(光绪十一年) 左宗棠

请拨款制船疏(光绪十一年) 裴荫森

购置练船疏(光绪十一年) 裴荫森

试造浅水兵轮工竣察看疏(光绪十二年) 张之洞

谨陈船政形势及应行次第举办事宜疏(光绪十二年) 裴荫森

船政(筹洋刍议) 薛福成

卷一百九 洋务九 军政中

请开铁路以图自强疏(光绪六年) 刘铭传

津沪电线办有成效请招商接办推广疏(光绪九年) 李鸿章

天津等处试办铁路以便调兵军械疏(总署王大臣)

驾驶轮船说略 葛道殷

德国陆军枪队操法序 冯国士

操练洋枪浅言(附表) 冯国土 葛道殷

用要言 葛道殷

新法台议(江左校士录) 周郇雨

卷一百十 洋务十 军政下

上黎星使书(壬午春时高乱未萌) 姚文栋

筹办海防禀二 徐赓陛

水陆制敌章程(光绪十年) 张学醇

操练章程(光绪十一年) 张之洞

论练兵(洋务抉要) 李东沅

论民团 李东沅

救时刍言六则 张焕纶

广军会合桂省主客各军力战破敌实情疏(光绪十一年) 彭玉麟

款议虽定仍宜备战以毖后患疏(光绪十一年) 彭玉麟

缕陈选将练兵情形疏(光绪十一年) 鲍超

疏陈边疆文武大臣得人疏(光绪十一年)彭玉麟

卷一百十一 洋务十一 教务上

猾夏之渐(中西纪事)

江楚黜教(中西纪事)

教堂一案设法办理疏(同治元年十二月) 沈葆桢

皖南人心稍定洋教士迭请雪冤并拟现办情形疏(光绪二年) 沈葆桢

卷一百十二 洋务十二 教务下

致各西国大臣书(附商办传教章程八条 同治十年 总署王大臣)

禀覆教民案件 徐赓陛

禀督院张 徐赓陛

覆法国领事文(光绪十二年) 张之洞

洋教所言多不合西人格致新理论 杨象济

各国教门说 王韬

论教传(洋务抉要) 李东沅

卷一百十三 洋务十三 商务一

互市档案(中西纪事)

漏本末(中西纪事)

白门原约二则(中西纪事)

卷一百十四 洋务十四 商务二

长江设关(中西纪事)

洋药土税(中西纪事)

牛庄设关(通商约章类纂)

卷一百十五 洋务十五 商务三

咨行通商各口募用外国人帮办税务章程(通商约章类纂)

拟购挖土机船铁胁新式轮机片(同治十三年十二月) 沈葆桢

核减台煤出口税片(光绪元年) 沈葆桢

筹议出关饷需碍难借用洋款疏 沈葆桢

开平煤出口税拟请援案减定片(光绪七年) 李鸿章

请开两广铁禁疏(光绪十三年) 张之洞

中英烟台会议条款(第三端之一及三端之三三端之七 通商约章类纂)

照会法公使恭思当商务专款十条(光绪十三年总署王大臣)

覆陈维持招商局事宜疏(光绪十二年 户部)

派员查明南洋商务情形拟设领事并筹计一切经费疏(光绪十三年 附片) 张之洞

洋关征收税钞分项总数表(光绪通商列表 补录) 杨楷

卷一百十六 洋务十六 商务四

利权一 薛福成

利权二 薛福成

利权三 薛福成

利权四 薛福成

上曾侯条陈第四则 张焕纶

扩充商务十条(上南皮张制军) 钟天纬

论天津宜设官牙茶行(洋务管见六条之一) 姚文栋

论税务(洋务抉要) 李东沅

论商务(洋务抉要) 李东沅

论借款(洋务抉要) 李东沅

商政(筹洋刍议补录) 薛福成

卷一百十七 洋务十七 固圉上

英旧约第三条(通商约章类纂)

爱珲城俄约第一条(通商约章类纂)

俄约第九条

中俄黑龙江定界记文(附交界道路记文及牌文)

中俄塔城议定记约首段(通商约章类纂)

中俄塔城议定记约第一条

中俄塔城议定记约第二条

中俄塔城议定记约第三条

中俄塔城议定记约第四条

中俄塔城议定记约第五条

中俄塔城议定记约第六条

中俄塔城议定记约第七条

中俄塔城议定记约第八条

中俄塔城议定记约第九条

中俄塔城议定记约第十条

俄续约第一条(通商约章类纂)

俄续约第二条

俄续约第三条

塔尔巴哈台界约首段(通商约章类纂)

塔尔巴哈台界约第一条

塔尔巴哈台界约第二条

塔尔巴哈台界约第三条

科布多界约首段(通商约章类纂)

科布多界约第一条

科布多界约第二条

科布多界约第三条

乌里雅苏台界约首段(通商约章类纂)

乌里雅苏台界约第一条

乌里雅苏台界约第二条(附乌里雅苏台界约记略)

中俄改订条约第一条(通商约章类纂)

中俄改订条约第五条

中俄改订条约第七条

中俄改订条约第八条

中俄改订条约第九条(附光绪七年中俄卡伦单)

美续约第一条(通商约章类纂)

中法会订越南新约第一款(通商约章类纂)

中法会订越南新约第三款

卷一百十八 洋务十八 固圉中

复总署论挖吴淞涨沙书 李宗羲

筹边论三(论东北边防) 姚文栋

赠朝鲜人李秉辉归国序 姚文栋

保护朝鲜议(边防偶述 乙酉三月)

上吴清卿师 胡传

恭报会同俄员勘界立牌绘图补记遵旨画押各日期疏(光绪十二年) 吴大澂

会勘倭那二牌应照图约更正疏 吴大澂

俄罗斯属地西卑利亚新造铁路图说 姚文栋

卷一百十九 洋务十九 固圉下

论今南洋各岛国 吴曾英

五印度形势(游历刍言) 黄楙材

腾越边徼 黄楙材

西域形胜 黄楙材

恭报撤师日期并调度刘军安置越民情形疏(光绪十一年) 岑毓英

英缅兵争现拟筹布边防疏(光绪十一年) 岑毓英

筹议广西边防请移驻提督添设镇道各缘由疏(光绪十二年) 张之洞 李秉衡

会奏移设裁改边要各缺疏光绪十二年(光绪十二年) 张之洞 李秉衡

照会法使恭思当文(光绪十三年 附续议界务专条四款 总署王大臣)

澳门租界改归葡国永远居住立约尚宜妥议缓定疏(光绪十三年) 张之洞

卷一百二十 洋务二十 培才

采西学议 冯桂芬

酌议同文馆章程疏(总署王大臣)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 曾国藩

派员?带幼童出洋并应办事宜疏(附出洋应办事宜六条) 李鸿章

选派闽厂生徒出洋习艺并酌议章程疏(附选派船政学生出洋肄业章程十条) 李鸿章 沈葆桢

续选闽厂生徒出洋疏 李鸿章

条议一则 薛福成

文法举隅序 曾纪泽

与葛子源书 姚文栋

上曾侯条陈(摘录二则) 张焕纶

救时刍言四则(上南皮张制军) 张焕纶

论考试(附论洋学)

议覆谢祖源奏请练习洋务人才疏(光绪十二年 总署王大臣)

会议算学取士疏(光绪十三年 总署王大臣)

粤省创设水陆师学堂以储材疏(光绪十三年) 张之洞 吴大澂

请设广方言馆疏 李鸿章

皇朝经世文续编卷一

学术一原学

养源篇

宗稷辰

将有所灌输于天下而使得被于远者如其近者焉流于异日者如其同时焉其志量恢恢乎无际矣然而神圣之人不怖其无际而穷其有际因其有际而更穷其际之所从来则并窅然若不见其际焉盖其终大而不可穷其始必小而不可穷也所谓源也河汉之不涸也东井之不枯也源之出于天者固然已若夫岷嶓以上泛觞所出遂以成夫江崑仑以上众窍所发遂以成夫河以及汝汉淮泗恶池睢漳湘沅章贡淞渐震泽支川万千莫不有源而清淑之气絪縕其间流液于泱漭之区久而无息故恒不凋不枯如天上之水是故养其源者天地也惟其然而君子之养源不可以已矣夫源之出于天地者灼然在人耳目间而天地之潜养之者仰莫见其端俛莫见其倪也若天下有大源焉存乎凡为天下国家者之先及其久而安焉人莫而莫知焉源大者千岁而不竭源小者百年而渐消微后圣人起不能求前圣人之源之所在而能养之乎养天下之源奈何曰仁厚而已矣仁故大而无不容厚故均而无弗普皇者洪之帝者崇之王者廓之伯者托之其下薄之匪惟薄之且自剥之故有有源之天下有无源之天下有源可养也无源者乌从而养之哉彼大小之国大者视此矣至于家之视国甚也而其家之所兴与家之所由大亦不能无源源之正者要无出于仁厚源深而养深者家必茂而长源浅而养深者家亦积而昌源浅而养又浅家宜其落而伤苟无数世之源而无一日之养是无惑乎其晁兴而夕亡盖国家之源本虽殊而驯致之天理同也至于人之有身身之有心视家又少也而其身心之所由生与身心之所由成更不能无源源之上者要不过乎仁厚源而养之又可贤也可圣也源未尽而养之使可善人也可君子也源既不而养之复失其则始正而终邪者有之昨良而今佞者有之初念是而转念非者有之一息存而一息亡者有之钧是人也皆出于性皆出于天不得谓之无源而禀气受质之不齐其源之所得者稍薄后起之教所以启其觉者或难尽复其最初之良而尽化其气质之駮则其身心之不能以自养往往然也而或臧或否几庞然而难以辨也夫天下国家之源其得养失养也在数人在数世不当其任者虽欲养之而无由若其身心非分外之责源可自求养可自力权在己而悠悠忽忽自弃于小人之归禽兽之路是谁贻之戚哉吾故尤痛言之以望世之养源者

与曾子植书

刘蓉

别且岁余彼此僻左无因缘相见屡欲寄书而恒艰于便欲专足相候则凡鄙意所欲宣者未知于吾弟意云何也故辄嘿嘿开春接令兄书所以见嘱意良厚比拟五七月或至省门足谋一晤既不幸遭大母之忧而羸弱之躯日有疾病自虽怠废自治弗遑其奚暇为足下谋缘是因循遂成疏阔而足下亦卒未有书问比岁学业所及志趣所存莫或告语仆罔闻知也然每一念及令兄屡年见嘱之意与吾弟昨岁相与之情抚躬慨然未尝不呼负负怀之既久义不容嘿辄缘此足之便略述鄙怀以晓左右窃以人之为学贵先辨其志志不立则因循委靡日以销而月以蚀终莫幸有成焉其志苟断然有以自决于中者其成也亦必远矣僚之丸秋之奕羿之射庆之鐻师旷之审音公输之呈巧庖丁之解牛彼非有过人之材智而卒能以其技名一世者其用力专而志先定也夫君子之于学亦岂异于是哉志于小故所就者亦小志于大斯所成者亦大大小虽不同量而要其励吾志以从之竭昼夜忘寝食以蕲至于是而不至是不止者则一而已是故小人志艺以技成名君子志道以学成德基之于一念之闲而成之于数十年之后有如操左券以责右契卒之无不偿者古昔圣贤所以成不朽之业皆由于此矣顾论学于今日则又有辨有考据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三者皆杰然超出于科举俗学之上材智之士争趋附焉然仆以为是三者苟不本于道德之实则亦与彼俗学者同归于无用而已如欲务其实而求适于用则莫若从事于道义之学焉道义之学其蕴极乎高明广大而实为吾心吾性有生同具之端其精极乎性命天人而实皆愚夫愚妇可与知能之事其功用极乎参赞位育而要不越乎庸言庸行民生日用之常盖凡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治周孔颜曾思孟之所以教胥于是乎在焉学者诚能励吾志以从之其高可至于圣贤最下亦不失为善人君子譬诸射者之于的然苟栖鹄于侯而日凝神注矢以从之虽功力所及有远近难易之不齐然其中也必有日矣其不惟正鹄之求则且弯弓终日而莫知的之所向况望其有一中之得哉是可为学而志于圣贤者喻也然而世之学者往往病其高远而难几甘自暴弃而不求而独于身外傥来不可必得之数则趋之若鹜虽至冒廉耻捐顶踵而不惜向道若彼趋利若此岂其才之优于为小人而不足于为君子哉凡其可以为小人之才皆其可以为君子之才使易其所以为小人者为君子将无不足然往往勇于为小人而怯于为君子者非才与不才之异其志之所趋殊焉耳今斗筲者流既惟利禄之趋苟其稍自立知向学者则流俗之论辄相与诳诱而震撼之内慕乎富贵显荣之遭而外畏乎庸俗讪笑之口气慑情葸而不克以自振兹士风之所以日敝也

士君子读圣贤书当识轻重明趋舍而知所好恶奈何不慕为古之仁圣贤人而慕此苟贱亡耻之众不畏古之法言庄论而畏此悠谬无识者之口哉夫慕之固将效之畏之又将思所以悦之苟自好者其自待轻重宜居何等也且吾人斗室穷居不过一草茅士吾励吾学独行其志此亦何与于人顾尚畏兹众楚之咻不能自决借令一旦列朝班跻显仕欲有所论建而群小譸张浮言胥动则遂将缄口咋舌俯仰从人而已乎胡广冯道之流阉然媚世夫人而知笑之及其持厥躬也不能自激励焉穷居无以自见立朝欲以何施吾见笑人者行躬蹈所笑之辙而坐见揄者之乘其后也兹非志不立而随俗浮湛者之明鉴哉故夫吾人一日之志终身成败之机也机决于此而千秋之业立焉机失于此而一生之行堕焉使世之为士者日自磨砻以蹈先民之矩虽由是与曩哲争光无难焉使古之为圣贤者稍自降抑以徇流俗之规则亦与彼蚩蚩者同归于尽而已君子之求志也不期立异于人世亦不肯苟同于流俗躬仁义而力践之不以举世不为而自阻饫道德而心乐之不以没世无闻而自戚凡所为竞竞焉较义利于毫芒之际争得失于方寸之闲惟日孜孜常若不足者要以期依乎中庸几于成德之域而止及其成也穷与达靡不得焉进与退靡不裕焉其素所树立者然也夫圣贤之当为夫人而知之矣尧舜之可为夫人而闻之矣知其当为而行之不力自弃者也知其可为而诿之不能自贼者也自贼自弃斯下愚者所甘心而志士所深耻而不肯出者也故仆今者窃愿足下先定其志志既定而后工夫之次第功力之得失可得议焉其不然者虽日言学无益矣足下且以为何如哉仆早岁不学壮又放废今犬马之年行及三十而碌碌无所短长盖志气因循之过也足下之齿少于仆而聪明才力又皆过之使及此盛年力自奋励古人不难到失今不图则后之视今将如今之视昔虽欲悔之抑无及矣日月奄忽转盼即逝尚以仆为前车鉴哉平生迂直与俗少谐其于朋友苟实爱之则必尽所以责善之道而不敢恕数年来以此获戾于人人者不少虽颇自尤然于心终无悔焉足下性笃挚令兄盖亟许之其于仆似非无意者故聊诵言以发足下之志其以为然将继此而有进焉其不然亦幸有以相覆要当极论以求至当之归乃不虚此往还耳客中布此虽猥多恨不逮意惟足下审察

致刘孟容书

曾国藩

去岁辱惠书所以讲明学术者甚正且详而于仆多宽假之词意欲诱而进之且使具述为学大指良厚良厚盖仆早不自立自庚子以来稍事学问涉猎于前明本朝诸大儒之书而不克辨其得失闻此闲有工为古文诗者就而审之乃桐城姚郎中鼐之绪论其言诚有可取于是取司马迁班固杜甫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及方苞之作悉心而读之其他六代之能诗者及李杜苏轼黄庭坚之徒亦皆泛其流而究其归然后知古之知道者未有不明于文字者也能文而不能知道者或有矣乌有知道而不明文者乎古圣观天地之文兽迮鸟迹而作书契于是乎有文文与文相生而为字字与字相续而成句句与句相续而成篇口所不能达者文字能曲传之故文字者所以代口而传之千百世者也伏羲既深知经纬三才之道而画卦以着之文王周公恐人之不能明也于是立文字以彰之孔子又作十翼定诸经以阐显之而道之散列于万事万物者亦略尽于文字中矣所贵乎圣人者谓其立行与万事万物相交错而曲当乎道其文字可以教后世也吾儒所赖以学圣贤者亦藉此文字以考古圣之行以究其用心之所在然则此句与句续字与字续者古圣之精神语笑胥寓于此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词气之缓急韵味之厚薄属文者一不慎则规模立变读书者一不慎则卤莽无知故国藩窃谓今日欲明先王之道不得不以精研文字为要务上古盛时圣君贤相承继熙洽道德之精沦于骨髓而学问之意达于闾巷是以其时虽罝兔之野人汉阳之游女皆含性贞嫺吟咏若伊莱周召凡伯仲山甫之伦其道足文工又不待言降及春秋王泽衰竭道固将废文亦殆殊已故孔子获麟曰吾道穷矣畏匡曰斯文将丧于是慨然发愤修订六籍昭百王之法戒垂千世而不刊心至苦事至盛也仲尼既殁徒人分布转相流衍厥后聪明魁杰之士或有识解譔着大抵孔氏之苗裔其文之醇駮一视乎见道之多寡以为差见道尤多者文尤醇焉孟轲是也次多者醇次焉见少者文駮焉尤少者尤駮焉自荀扬庄列屈贾而下次第等差略可指数夫所谓见道多寡之分数何也曰深也博也昔者孔子赞易以明天道作春秋以衷人事之至当可谓深矣孔子之门有四科子路知兵冉求富国问礼于柱史论乐于鲁伶九流之说皆悉其源可谓博矣深则能研万事微芒之几博则能究万物之情状而不穷于用后之见道不及孔氏者其深有差焉其博有差焉能深且博而属文复不失古圣之谊者孟毛而下惟周子之通书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许郑亦能深博而训诂之文或失则碎程朱亦且深博而指示之语或失则隘其他若杜佑郑樵马贵与王应麟之徒能博而不能深则文流于蔓矣游杨金许薛胡之俦能深而不能博则文伤于易矣由是有汉学宋学之分齗齗相角非一朝矣

仆窃不自揆谬欲兼取二者之长见道既深且博而为文复臻于无累区区之心不胜奢愿譬若以蚊而负山盲人而行万里也亦可哂已盖上者仰企于通书正蒙其次则笃耆司马迁韩愈之书谓二子诚亦深博而颇窥古人属文之法今论者不究二子之识解辄谓迁之书愤懑不平愈之书傲兀自喜而足下或不深察亦偶同于世人之说是犹盘诰之聱牙而谓尚书不可读观郑卫之淫乱而谓全诗可删其毋乃漫于一概而未之细推也乎孟子曰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仆则谓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离书籍而言道则仁义忠信反躬皆备尧舜孔孟非有余愚夫愚妇非不足初不关乎文字也即书籍而言道则道犹人心所载之理也文字犹人身之血气也血气诚不可以名理矣然舍血气则性情亦胡以附丽乎今世雕虫小夫既溺于声律缋藻之末而稍知道者又谓读圣贤书当明其道不当究其文字是犹论观人者当观其心所载之理不当观其耳目言动血气之末也不亦诬乎知舍血气无以见心理则知舍文字无以窥圣人之道矣周濂溪氏称文以载道而以虚车讥俗儒夫虚车诚不可无车又可以行远乎孔孟殁而道至今存者赖有此行远之车也吾辈今日苟有所见而欲为行远之计又可不早具坚车乎哉故凡仆之鄙愿苟于道有所见不特见之必实体行之不特身行之必求以文字传之后世虽曰不逮志则如斯其于百家之着述皆就其文字以校其见道之多寡剖其铢两而殿最焉于汉宋二家构讼之端皆不能左袒以附一哄于诸儒崇道贬文之说尤不敢雷同而苟随极知狂谬为有道君子所深屏然默而不宣其文过弥甚聊因足下之引诱而一陈涯略伏惟悯其愚而绳其愆幸甚幸甚

答刘孟容书

曾国藩

孟容足下二年三辱书一不报答虽槁木之无情亦不恝置若此性本嬾怠然或施于人人岂谓施诸吾子每一伸纸以为足下意中欲闻不肖之言不当如是已也辄复置焉日月在上惟足下鉴之伏承信道力学又能明辨王氏之非甚盛甚盛盖天下之道非两不立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干坤毁则无以见易仁义不明则亦无所谓道者传曰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斯二气者自其后而言之因仁以育物则庆赏之事起因义以正物则刑罚之事起中则治偏则乱自其初而言之太和絪縕流行而不息人也物也圣人也常人也始所得者钧耳人得其全物得其偏圣人者既得其全而其气质又最清且厚而其习又无毫发累于是曲践乎所谓仁义者夫是之谓尽性也推而放之凡民而准推而放之庶物而准夫是之谓尽人性尽物性也常人者虽得其全而气质拘之习染蔽之好不当则贼仁恶不当则贼义贼者日盛本性日微盖学问之事自此兴也学者何复性而已矣所以学者何格物诚意而已矣格物则剖仁义之差等而缕晰之诚意则举好恶之当于仁义者而力卒之兹其所以难也吾之身与万物之生其理本同一源乃若其分则纷然而殊矣亲亲与民殊仁民与物殊乡邻与同室殊亲有杀贤有等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如此其不齐也不知其分而妄施焉过乎仁其流为墨过乎义其流为杨生于心害于政其极皆可以乱天下不至率兽食人不止故凡格物之事所为委曲繁重者剖判其不齐之分焉尔朱子曰人心之灵莫不有知此言好恶之良知也曰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此言吾心之知有限万物之分无穷不究乎至殊之分无以洞乎至一之理也今王氏之说曰致良知而已则是任心之明而遂曲当乎万物之分果可信乎冠履不同位凤凰鸱鴞不同栖物所自具之分殊也瞽瞍杀人皋陶执之舜负之鲧堙洪水舜殛之禹郊之物与我相际之分殊也仁义之异施即物而区之也今乃以即物穷理为支离则是吾心虚悬一成之知于此与凡物了不相涉而谓皆当乎物之分又可信乎朱子曰知为善以去恶则当实用其力务决去而求必得之此言仁义之分既明则当毕吾好恶以既其事也今王氏之说曰即知即行格致即诚意工夫则是任心之明别无所谓实行心苟明矣不必屑屑于外之而虽不仁不义亦无损于心之明是何其简捷而易从也循是说而不辨几何不胥天下而浮屠之趋哉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学岂有他与即物求道而已物无穷则分殊者无极而格焉者无已时一息而不格则仁有所不熟而义有所不精彼数圣人者惟息息格物而又以好色恶臭者竟之乃其所以圣也不如是吾未见其圣也自大贤以下知有精粗行有实不实而贤否以次区焉国藩不肖亦谬欲从事于此凡伦类之酬酢庶务之磨砻虽不克衷之于仁将必求所谓蔼然者焉虽不克裁之于义将必求所谓秩然者焉日往月来业不加修意言意行尤悔丛集求付一物之当其分而不可得盖陷溺者深矣自维此生纵能穷万一之理亦不过窥钻奇零无由底于逢原之域然终不敢弃此而他求捷径谓灵心一觉立地成圣也下愚之人甘守下愚已耳智有所不照行有所不慊故常馁焉不敢取彼说者廓清而力排之愚者多柔理有固然今足下崛起僻壤乃能求先王之道开学术之蔀甚盛甚盛此真国藩所祷祀以求者也此闲有太常唐先生博闻而约守矜严而乐易近着国朝学案一书崇二陆二张之归辟阳儒阴释之说可谓深切着明狂澜砥柱又有比部六安吴君廷尉蒙古倭君皆实求朱子之指而力践之国藩既从数君子后与闻末论而浅鄙之资兼嗜华藻笃好司马迁班固杜甫韩愈王安石之文章日夜以诵之不厌也故凡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过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其有所成与以此毕吾生焉其无所成与以此毕吾生焉辱知最厚辄一吐不怍之言非敢执涂人而齗齗不休如此也

答刘孟容书

罗泽南

所示诸生持守涵养之说诚为学者良剂士人读圣贤书不徒以之资口耳实以之范身心持守不固涵养不深虽日谈仁义终是一场鹘突古人之学言与行合而为一者也以平日之所言者励而为行即以一身之所行者发而为言故闻其言即已知其人也今人之学言与行分而为二者也着为议论者居然圣学之矩矱见诸行事者不免世俗之迷乱问其言则是问其人则非也纵令其行事勉强支持不至堕落此心憧憧已不可质诸幽独况涵养不深则省察不密省察不密则举动必乖举动既乖则言语必谬其病相因而其害无穷泽南每当清夜之余恒自悔往日之践履少而议论多显不可以质大廷幽不可以盟夙夜近不可以慰良朋远不可以对圣贤一时存养忽而一时宽懈日月流驶白发催人膺心自问悚仄悚仄霞仙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不特诸生所宜书绅亦泽南所宜奉为针灸者矣惟学者工夫穷理居敬直须并进不居敬无以立穷理之本不穷理无以明居敬之功天下之理至精至微自一身至于万物晰之必先其切也自一理至于万殊穷之必尽其量也其道靡尽其功靡竟使于理有所未明终难必其持守之悉当于义有所未精终难期其涵养之尽纯大学教人以格致为首务其先后之序皎然其不可乱朱子之补传或问切切然为学者言之其功直在于万世也陆子静不事讲习专务践履是以终堕于禅学朱子之所以辨之者既明且详其文集中虽有悔往年教人在言语文字上用功之语此无非鞭辟学者欲其即平日之讲习为身心之准绳其所谓言语文字者固即讨论玩索之功非如俗学之词章在所可后也若以讨论玩索为可后而惟专力于持守涵养是又堕陆学窠中矣王阳明取其说之近乎是者以为晚年定论朱子集注或问为中年未定之说后自痛悔至自以为诳思欲改之而未及其说之诬先儒辨之明矣后世主良知之说者犹自张其诞而哓哓不休圣学不明人不复寻其绪于遗经者直自阳明之毒中之吾辈既知其害之大正宜剖析毫厘决其疑似以障狂澜于既倒不可有一毫假借使入主出奴者为之窃发于其闲也霞仙佩服晦翁至深至坚而其殚力于格物致知者既已有年固将觉后进之昏愦而使之不陷于异说今独举此文集中之一语以为学者不加循守专务诵说未免后其所先先其所后夫不加循守专务诵说固中吾人今日之大病矣而其所谓先后之义若有不甚明者伏冀霞仙取朱子文集中之意再为明示以解诸生之惑且勿为良知家所藉口也所示启某执事书极陈时弊再三展读不禁为之浩叹是固有为人之所不能言亦有为人之所不敢言者忧世之心可谓深明而痛切矣然亦窃愿有质之霞仙者士君子学圣贤之学明德新民莫非一己分内之事朱子称范文正公做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以其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但身处草茅道在求志全一己之性天不必议人世之是非监古今成败之不必论时政之得失有忧国忧民之心不必有感时愤俗之语一部周易皆言素位位在潜而潜潜有潜之道存位在跃而跃跃有跃之道存禹稷以三过不入为中颜子以箪瓢陋巷为中位在故也伏冀霞仙学与年进德与时加合古人之聪明为一己之聪明学问中未始非阅历尽庭帏之侍养以验平日之讲习阅历中未始非学问殚敬恕之功以全性分之大储经济之略以待国家之用精进之功斯愈达而愈上而其所以流诸笔墨形为简牍者尤宜谨慎不然出位之谋欲伸及身之灾难料是固不可不为留心者至于身体违和亟自保惜养生之道大约以除嗜欲定心气节劳逸调起居为要披阅经义虽宜乘时讲究力不能继之时不可稍事勉强以耗精血慎之慎之须留此身以有用也叨在知心直陈鄙见以霞仙之高明当有以恕其狂瞽矣近作养气论以明天人一理天人一气之旨亦好为论说之病特以霞仙不来欲语无人聊抒所见以代讲习望细为简阅订其瑕疵其言或有悖于古或有戾于今或择焉而有所不精语焉而有所不详者皆为一一标明使泽南得有所质证焉则幸甚也

求阙斋日记一则

曾国藩

本朝博学之家信多闳儒硕士而其中为人者多为己者少如顾阎并称顾则为己阎则不免人之见者存江戴并称江则为己戴则不免人之见者存段王并称王则为己段则不免人之见者存方刘姚并称方姚为己刘则不免人之见者存其达而在上者李厚庵朱可亭秦味经则为己之数多纪晓岚阮芸台则不免人之见者存者用力固宜于幽独中先将为己为人之界分别明白然后审端致力种桃得桃种杏得杏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鬯茂者也

拙修书室记节录

吴廷栋

人莫病于拙然拙非病拙而不学乃病诚学矣非惟拙不足累学而学反赖用拙惟学以拙进者其知乃真知而行乃坚固而不挠子曰参也鲁而契子言一贯之旨者厥惟曾子非善用拙何朱子曰虽有上智之资亦必用困勉之功又答南轩先生书云近日一种向外心悦之而不能自已者皆准止酒例戒而绝之此前辈所谓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者若扩充不已从此补复前非庶其有日尝窃取其义以名吾读书之室曰惟拙乃修惟修化拙不拙不修而欲以巧自饰者其终乃至拙也哉

求放心说

刘蓉

古圣贤有治心之学而不闻有求心之法凡其说之见于诗书礼乐为后世学问之助者皆治心之要也然心果治矣固可无俟于求自无放佚之患苟或失之未有不得所以求之之道而能自进于治心之学者此孟子求放心之训所由昉欤虽然人知此心逐于物欲者为放而不知流于昏愦之为放也知此心游于渺冥者为放而不知堕于虚寂之为放也知此心沦于纷扰庞杂者为放而不知溺于记诵词章者之亦为放也夫苟不能明辨其端势将误以放者为存其为心害且有不可胜言者此尤用力于求放心者所宜知也且夫求之云者夫岂以此求彼如失鸡犬者然必俟求而后可得哉人与鸡犬两物也故可以相求然其求之也亦有或得或不得而不可必者惟其判然二物非可恃为吾所固有之具也夫心则一而已矣以心求心如以目视目以耳听耳未有能见且闻者不甯惟是而已且将益驰骛于惝恍不可捉摸之域胶扰促迫无复一息之甯此佛氏返归寂照之说所由悖谬而不可训也然则其求之奈何曰是其放之已往者既已如星飞电驰不可复追矣若其乍觉而忽在者不可不提撕警觉以冀其复存也存之之道无他亦日约之于义理之途而已是心一离乎义理之外则瞬息千里顷刻万变不可以方所求吾一念悚然自觉其放则向之瞬息千里顷刻万变而不可测者固已不待羁束而自归于虚灵之舍矣于是主敬以持之穷理以精之养之于端庄静一之中以立其本约之于学问思辨之际以博其趣庶吾心有所向往持循及其久而安焉惟所欲而不踰中正之矩此求心之道所以为求仁之方也其或不务出此而拘束操切冀幸一日之存或转有躁扰而不甯者譬之马然患其泛驾奔踶不可羁驭也于是絷而维之加桎梏焉非不帖然服也然情志益迫则且益奋跃踯躅而不得其安夫岂术之善者哉造父于此施之羁靮范我驰驱按辔徐行于通衢坦道之间左控右勒指顾千里其用力不劳而自无奔逸之患则操纵之道得焉尔是故善御马者制之使行善持心者约之使达苟得其道虽一日之闲周览八方酬酢万变而神明之用无往而不存也苟失其道虽终身块坐寂守一隅吾知必背而驰焉然则君子于此亦可得所以用力之方矣余病夫学者放其心而不求或求焉不以其道且纷扰烦迫转益其疾甚或堕于释氏清静寂灭之归也故为之说以晓之

原学仪顾堂集

陆心源

学也者学为君学为臣学为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者也三代而下有小人之学有异端之学有小儒之学有大人之学约纵连横之说也坚白同异之辨也词赋之类于俳优也占毕之诬罔圣贤也内不足以治其身外不能以益于人苟以趋时好悦人主窃显官惑愚众此荀子所谓以学为禽犊也皆小人之学也黄老之清静杨氏之为我墨氏之兼爱申韩之刑名释氏之慈悲用其说亦足以立国原其心亦主以救偏而济人然而畸于先王之教悖于圣人之道皆异端之学也研训诂通假借证名物析异同但道伏郑是甯言孔圣非是为考证之学文必饰词必修皮傅孔孟祖述韩欧诩诩然矜为因文见道者是为文章之学徐言而缓步儒冠而缝衣析性命必精微辨朱陆之同异囿于一先生之学不博考于圣人之通者是为性命之学是数者几于道矣然而考之于古而宜推之于今而未必宜着之于言而然稽之于行而未必然修之一身而优措之天下而未必优皆小儒之学也若夫大人之学则何如学也者学为君学为臣学为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者也上究今古兴衰之故中通宇宙利病之情下严身心义利之界若汉之贾生董生孔明唐之陆敬舆李邺侯宋之范希文濂溪明道横渠考亭止斋东莱元之静修本朝之亭林稼书是也夫是之谓六儒之学

学论寄村居集

葛学礼张坚填讳

古之学者学先圣贤之行事而已盖自其为弟子时固已正其性情端其趋向而后诵诗读书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及其入学则并习出征献俘之礼而于并世之人材有一善可师者亦必求得而识之以为行习之助故一旦任事直举而措之耳矣即时异势殊不可径用所学要于古人之行事平日既好学深思而得其意则变化生心而不穷于应此真学古之效也今之学者乃不然其专攻举业空无用者勿论已一二有志之士研求经义高谈汉儒然其学也祗日求古人之短思乘闲抵隙以徼一日之名而于其可实见诸行事者固弗识也洎乎世变事起则其平日所论说与此殊不相涉而仓皇失措甚或名义荡然与空者等且未古之人不特幼而学之者其于天下事若所素习虽以俗吏武夫稍知向学往往不数日而卓然有异于众此无他惟学古人之行事而有得也识得古人数十百事而适遇事之不甚与古异者推以行之而功名烂焉今读古人之书日惟求得其间一置喙以动人听闻而博取声誉富贵宜天下之事日坏而无克救之者也

先君子平生志行略见诗文存草自序已列学术儒行类矣兹谨录数篇有关法古训俗之大者分列原学宗法两门俾阅者益得因其文以考其行焉士浚谨识

移建上海县学记代蓝观察蔚雯

葛学礼张坚填讳

上海学故在县治东宋景定中里士唐时措始作文昌宫建古修堂为诸生肄业地迨元至元三十一年既立县遂改为学至大中或移县治西未几复旧址此后增修不一而常在东今毁于火者犹是也古诸侯之学曰頖宫亦曰泮水毛诗郑笺朱传俱以水释之学宫之必有水也所从来远矣国朝教学加详上海学当干隆三十三年张尹记略云修其沟道通池贯门自户?聿嘉北出方呼吸疏通则泮水之形犹可想乃距今未百年沟渠湮塞地逼市廛尘溷秽积泮水至黝黑不可向视固已失絜清之义矣今天子纪元之三年粤闽匪徒袭据上海乙卯元旦克复入城则学宫被焚大半余方总理善后事宜修城浚隍外并谋所以新之都人士遂以故址焦芜图请移学于西城右营署基余按其图式水?贯注城堞环拱且地远嚣尘实胜旧址检志载其地在胜国为海防道署因裁故归营今营复于东南数步得粤商前置公所地建衙营基仅存瓦砾以之移建学宫固无不可既呈大府报允于是取其地十六亩并市之民者十二亩有奇度材致用而属役于学博章君安行及诸生贾生履上等以岁孟秋始事期月而舍菜焉门观显严殿阁崇邃神位清密祭用毕修博士之庐列于渠外因地制宜不侈不陋于泮水之称其尚有当既章君偕生等请余为记余维古来学记蓄道德能文章者为之乃可垂之久远如曾南丰宜黄学筠州学朱子静江府学铅山县学诸记不必官其地始为之也余不学大惧无所发明以捄时弊已不获辞则曰移建固得所矣然所以移建者岂不亦以粤闽匪徒据城时宫庐尝被不絜哉夫下无学贼民兴所谓无学非必学校废也诵章句课文字而内不能修身外不能镇俗其尤浮薄者至与商贾竞淫侈乃匪人之耳而目之者因乘间求餍其欲此世变之所以亟也然则余及都人士宜各痛自惩艾亟亟明伦以倡乡里以合情谊而由体及用至于成谋问囚之故罔不究心焉庶不负圣朝教学之意而古道复见于今与闻者韪余言因撮其要为记而识其细于碑阴

量随识长论

瞿庆贤

豪杰之所以异于凡庸者异乎其量实异乎其识耳为万物笼罩则量隘贵有识以破之为众见束缚则量拘贵有识以开之凡此笼罩束缚能脱得一分量亦扩得一分脱得十分量亦扩得十分未有无识而能脱笼罩束缚者也未有不脱笼罩束缚而量自扩者也古之人任事功有容事功之量享富贵有容富贵之量遇拂逆有容拂逆之量尧则天而民无能名此容事功之量也舜禹有天下而不与此容富贵之量也颜子犯而不校孟子言待横逆以三自反此容拂逆之量也无容事功之量者任事功未有不伐无容富贵之量者享富贵未有不淫无容拂逆之量者遇拂逆未有不忤无他此事功富贵拂逆有识以运之则随在见其能容无识以宰之则随在为其笼罩束缚而不能自脱也然则程子谓量随识长者乌容昧乎识之至者知事功虽大皆我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何至于伐知禄位皆为外物盖物本我一体则富贵何至于淫拂逆何至于忤是故量之狭者不能求之量也当求之识识非一日能至故量非一日能宏也如草木然必渐以长焉以道义胜世俗之精以学问祛庸陋之见察于物理者精则胸襟自广阅于人情者熟则意气自平养识以养量量之随识而长也固非可骤期而有出于不自知者尔是故古之人以养识为务格物致知所以精此识也实之以诚正充之以修齐治平皆所以链此识也识之长也无止境量之随以长也亦无尽期学者读古人书非不自高所见而卒不能自脱于笼罩束缚之中是虚见而非真识也至于不善读书锢其灵明而堕于理障是又自误其识而于笼罩束缚之外又滋一蔽也不惟无裨于量且深有害于其量是又乌可不辨耶

论语说

李元度

读论语而知圣人之卫道严也盖举异端及百家九流后起之流弊而悉杜之矣所谓异端神农之言也老庄也杨墨也申韩也释道也孙吴穰苴商鞅李悝皆是也当孔子时未尽出已名露其端孔子则皆辞而辟之司马谈以阴阳儒墨名法道为六家班固益以纵横家杂家小说家农家兵家辞赋家术数家方伎家其类伙矣而圣人皆预知其流弊而有以防之如樊迟请学稼圃是即为神农言者之见端所谓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也盖后世称述上古多失其义理犹阴阳方伎家之称黄帝汉人之称黄老耳孔子曰迟为小人复进以大人之事即孟子劳力劳心之说也此明义而言神农者诎至许行始申之复为孟子所距而其害息矣原壤母死而歌夷俟孔子老庄之流也晋人清谈谓礼岂为我辈设实作俑于此阮籍闻母死仍终弈局正与壤同宜夫子斥壤为贼也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欲同人道于牛马亦学老庄而失之太简者有子谓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皆为自放于礼法外者警耳以德报怨老子守黑守雌之学也孔子折之曰何以报德而其说诎矣接舆荷蒉沮溺丈人废君臣之义洁身而乱大伦已开杨子为我之先路宜孔子早辨之也庄子称墨子生不歌死无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韩非子称墨者之葬也桐棺三寸服丧三月盖以薄为其道也其书以三年之丧为败男女之交宰我问短丧盖不觉浸淫于墨氏矣其问从井救人亦即摩顶放踵利天下之恉也得孔子明告之而万世之论以定楚直躬证父攘羊近于无父之教墨子称帝尧土阶茅茨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鉶以此为万民之率是又棘子成质而已矣之说所自来也圣门皆有以正之岂待孟子始距杨墨乎申韩之学名法家言也季康子欲杀无道就有道其意已专尚刑名孔子既非之又言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所以遏申韩之焰于未起也后世酷吏之祸圣人盖忧之矣释道之恉近于老庄以清静寂灭为教求脱离生死而因果轮回及丹鼎符籙禨详祈祷之事出焉卫人称公叔文子不言不笑不取是寂灭之行也子既辨其不然又尝言朝闻道夕死可矣以道为断则生死不足言也及季路问事鬼神问死则告以某之祷久而符籙祈禳之说辟矣后世人主好佛老服药求长生斋醮祷祠贻讥史册圣人皆已洞烛于几先至谶纬之说班史所谓阴阳家术数家也子张问十世可知已渐堕术数之智孔子准之以礼而后王之信图谶奉赤符者可以反焉孙吴穰苴班史所谓兵家也灵公问陈子路问行三军皆独重兵家言孔子皆不与而后世之争地争城者可以反焉商鞅开阡陌李悝尽地力纵横家之属也孔子罕言利又严斥聚敛之冉有则固预有以防之虞初齐谐班史所谓小说家也子不语怪力乱神又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者为难则于后世之造小说以害人心者亦预有以防之公孙龙作坚白异同之论大约主变易是非自孔子明之曰不磷不淄而坚白之真出矣不但已也其曰中庸民鲜能则逆知后世有索隐行怪之徒矣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则逆知后世有蔑古妄作非尧舜而薄汤武者矣曰可与立未可与权则逆知后世有子莫执中之病矣曰下学而上达温故而知新则又逆知后世有金谿慈湖横浦白沙姚江诸家之流弊矣故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盖皆于异说初萌时力折之为万世虑者至深远也至其曰有言者不必有德则又举辞章家之失而砭订之然则百家诸子莫能出圣人之范围而其说具详于论语读者可不尽心欤

答友人论异教书

李元度

俗之厚薄奚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而智者所言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其风民皆以义故道一而风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言不?所从来久矣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先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有责焉者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一有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圣哲画像记

曾国藩

国藩志学不早中侧身朝列窥窃陈编稍涉先圣昔贤魁儒长者之绪驽缓多病百无一成军旅驰驱益以芜废丧乱未平而吾年将五十矣往者读班固艺文志及马氏经籍考见其所列书目丛杂猥多作者姓氏至于不可胜数或昭昭如日月或湮没而无闻及为文渊阁直阁校理每二月侍从宣宗皇帝入阁得观四库全书其富过于前代所藏远甚而存目之书数十万卷尚不在此列呜呼何其多也虽有生知之姿累世不能竟其业况其下焉者乎故书籍之浩浩着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饮尽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余既自度其不逮乃择古今圣哲三十余人命儿子纪泽图其遗像都为一卷藏之家塾后嗣有志读书取足于此不必驰心博骛而斯文之传莫大乎是矣昔在汉世若武梁祠鲁灵光殿皆图画伟人事蹟而列女传亦为画像感发兴起由来已旧习其器矣进而索其神通其微合其意心诚求之仁远乎哉

尧舜禹汤史臣记言而已至文王拘囚始立文字演周易周孔代兴六经炳着斯道备矣秦汉以来孟子盖与庄荀并称至唐韩氏独尊异之而宋之贤者以为可跻之尼山之次崇其书以配论语后之论者莫之能易也兹以图于三圣人后云

左氏传经多二周典制而好称引奇诞文字烂然浮于质矣太史公称庄子之书皆寓言吾观子长所为史记寓言亦十之六七班氏闳识孤怀不逮子长远甚然经世之典六艺之旨文字之源流幽明之情状灿然大备岂与夫斗筲者争得失于一先生之前姝姝而自说者哉

诸葛公当扰攘之世被服儒者从容中道陆敬舆事多疑之主驭难驯之将烛之以至明将之以至诚譬若驭驽马登峻纵横险阻而不失其驰何其神也范希文司马君实遭时差隆然坚卓诚信各有孤诣以道自持蔚成风俗意量亦甚远矣昔刘向称董仲舒王佐之才伊吕无以加管晏之属殆不能及而刘歆以为董子师友所渐曾不能几乎游夏以余观四贤者虽未逮乎伊吕固将贤于董子今以类图之惜乎不得如刘向父子而论定耳

自朱子表章周子二程子张子以为上接孔孟之传后世君相师儒笃守其说莫之或易干隆中闳儒辈起训诂博辨度越昔贤别立徽志号曰汉学摈有宋五子之术以谓不得独尊而笃信五子者亦屏弃汉学以为破碎害道齗齗焉而未有已吾观五子立言其大者多合于洙泗何可议也其训释诸经小有不当固当取近世经说以辅翼之又可屏弃言以自隘乎斯二者亦俱讥焉

西汉文章如相如子云之雄伟此天地遒劲之气得于阳与刚之美者也此天地之义气也刘向匡衡之渊懿此天地温厚之气得于阴与柔之义者也此天地之仁气也东汉以还淹雅无惭于古而风骨少隤矣韩柳有作尽取扬马之雄奇万变而纳之于薄物细故之中岂不诡哉欧阳氏曾氏皆法韩公而体质于匡刘为近文章之变莫可穷诘要之不出于二途虽百世可知也

余抄古今诗自魏晋至国朝得十九家盖诗之为道广矣嗜好趋向各视其性之所近犹庶羞百味罗列鼎俎但取适吾口者哜之得饱而已必穷尽天下之佳肴辩尝而后供一馔是大惑也必强天下之舌尽同吾之所嗜是大愚也庄子有言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余于十九家中又笃守夫四人者焉唐之李杜宋之苏黄好之者十而七八非之者亦且二三余惧蹈庄子不解不灵之讥则取足于是终身焉已耳

司马子长网罗旧闻贯串千古而八书颇病其略班氏志较详矣而断代为书无以观其会通欲周览经世之大法必自杜氏通典始矣马端临通考杜氏伯仲之间郑志非其伦也百年以来学者讲求形声训诂专治说文多宗许郑少谈杜马吾以许郑考先生制作之源杜马辨后世因革之要其于实事求是一也故并图焉

先王之道所为修己治人经纬万汇者何归乎亦曰礼而已矣秦焚书籍汉代诸儒之所掇拾郑康成之所以卓绝皆以礼也杜君卿通典言礼者十居其六其识已跨越八代矣有宋张子朱子之所讨论马贵与王伯厚之所纂辑莫不以礼为兢兢我朝学者以顾亭林氏为宗国史儒林传然冠首吾读其书言及礼俗教化则毅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之志何其壮也厥后张嵩庵作中庸论及江慎修戴东原辈尤以礼为先务而秦尚书蕙田遂纂五礼通考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而一经之以礼可谓体大而思精矣吾图画国朝先正遗像首顾先生次秦文恭公亦岂无微指哉桐城姚鼐姬传高邮王念孙怀祖其学皆不纯于礼然姚先生持论宏通国藩之粗解文字由姚先生启之也王氏父子集小学训诂之大成敻乎不可几已故以殿焉

姚先生言学问之道有三曰义理曰词章曰考据戴东原氏亦言如文周孔孟之圣左庄马班之才诚不可以一方体论矣至若葛陆范马在圣门则以德行而兼政事也周程张朱在圣门则德行之科也皆义理也韩柳欧曾李杜苏黄在圣门则言语之科也所谓词章也许郑杜马顾秦姚王在圣门则文学之科也顾秦于杜马为近姚王于郑许为近皆考据也此三十三子者师其一人读其一书终身用之而不能尽若又有陋于此而求益于外譬若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则以一井为隘而必广掘数十百井身老力疲而卒无见泉之一日其庸有当乎

自浮屠氏言因果祸福而为善获报之说深中于人心牢固而不可破士方其占毕唔则期报于科第禄仕或少读古书窥着作之林则责报于遐迩之誉后世之名纂述未及终编冀得一二有力之口腾播入人之耳以偿吾劳也朝耕而暮获一施而十报譬若沽酒市脯喧聒以责之贷者又取倍称之息焉禄利之不遂则徼幸于后世不可知之名甚者至谓孔子生不得位殁而豆之报隆于尧舜郁郁者以相证慰何其陋欤今夫三家之市利析锱铢或百钱逋负怨及子孙若通闤贸易?货山积动逾千金则百钱之有无有不暇计较者矣富商大贾黄金百万公私流衍则数十百缗之费有不暇计较者矣均是人也所操者大犹不暇计其小者况天之所操尤大而于世人毫末之善口耳分寸之学而一一谋所以报之不亦劳哉商之货殖同时同地而或赢或绌射策者之所业同而或中或罢为学着书之深浅同而或传或否或名或不名亦皆有命焉非可强而几也古之君子盖无日不忧无日不乐道之不明己之不免为乡人一息之或懈忧也居易以俟命下学而上达仰不愧而俯不怍乐也自文王周孔三圣人以下至于王氏莫不忧以终身乐以终身无所为祈无所为报己则自晦何有于名惟庄周司马迁柳宗元三人者伤怀不遇怨悱形于简册其于圣贤自得之乐稍违异矣然彼自惜不世之才非夫无实而汲汲时名者比也若汲汲于名则去三十三子也远甚将适燕晋而南其辕其于术不亦疏哉

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三十三人豆馨香临之在上质之在旁

船山遗书目录序

邓显鹤

船山遗书刻既成乃僭书其后曰自孔子没而大道微七十子之徒遗言坠绪不绝如缕遭秦燔灭荡然无存汉兴收拾余烬始立专门各抱一经私相授受孔郑诸儒始贯穿籍钻研训诂迄其蔽也杂于谶纬堕于支离破碎魏晋以后崇尚虚无流为佛老学术纷歧世运榛塞圣人之道唏矣唐代义疏之作具有端绪而是非得失未有折衷宋世真儒出经乃有定论至于近代学者疾陋儒空谈心性逸于考古遂至厌薄程朱专考求古人制度名物以为博甚则刺取先儒删落踳駮谬悠之论以为异而一二天资高旷之士又往往误于良知之说先生忧之生平论学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而原本源渊尤在正蒙一书其推本阴阳法象之状往来原反之故反复辨论累千百言所以归咎上蔡象山姚江者甚峻或疑其言太过要其议论粹然一一轨于正固无以易也先生生当鼎革自以先世为明世臣存亡与共甲申后崎岖岭表既知事之不可为乃退而着书窜伏祁永涟邵山中流离困苦一数徙其处最后乃定居湘西蒸左之石船山筑观生居以终席棘饴荼声影不出林莽没后四十年遗书散佚其子敔始为之收辑推阐上之督学宜兴潘先生因缘得上史馆立传儒林而其书仍湮灭不传后生小子致不能举其名姓可哀也已当代经师后先生而起者无虑百十家然诸家所着有据为新义辄为先生所已言者四库总目于春秋稗疏曾及之以余所见尤非一事盖未见其书也近时仪征相国裒辑国朝经解刻于广南所收甚广独不及先生其他更何论已先生出处本末略见潘宜兴储六雅全谢山余存吾诸文集中不具述独详述先生学业之大者着于篇使世之读先生书者有所考焉

汉学商兑重序仪卫轩集

方东树

三代以上无经之名经始于周公孔子乐正崇四术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及至春秋旧法已亡旧俗已熄诈谋用而仁义之路塞孔子惧乃修明文武周公之道以制义法而作春秋春秋亦经也孔子虽未尝以是教人然其平日所雅言于人者莫非春秋之义也卫君待子为政子曰必也正名乎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季氏伐颛臾旅泰山则使欲止之此皆春秋之义也至于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论语卒篇载尧曰一章柳宗元曰是乃夫子所常常讽道之辞云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又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又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曰假我数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故庄周曰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六经之为道不同而所以致用则一也此周公孔子之教也及秦兼天下席狙诈之俗肆暴虐之威遂乃荡灭先生之典法焚烧诗书于时不特经之用不兴并其文字而殄灭之矣汉兴购求遗经于是经始稍稍复出或得之屋壁或得之淹中或得之宿儒之口授而固已残阙失次断烂不全赖其时一二老师大儒辛勤补裰修明而葺治之于是易有四家书与诗三家礼春秋两家号为十四博士则章句所由兴家法所由异汉儒之功万世不可没矣自是而至东京魏晋以逮于南北朝累代诸儒递相衍说辨益以详义益以明而其为说亦益以多矣及至唐人乃为之定本定注作为释文举八代数百年之纷纭一朝而大定焉天下学者耳目心志斩然一新兼综条贯垂范百代庶乎天下为公而可谓之大当也然其于周公孔子之用犹未有以明之也及至宋代程朱诸子出始因其文字以求圣人之心而有以得于其精微之际语之无疵行之无弊然后周公孔子之真体大用如拨云雾而睹日月由今而论汉儒宋儒之功并为先圣所攸赖有精粗而无轩轾盖时代使然也道隐于小成辨生于末学惑中于狂疾诞起于妄庸自南宋庆元以来朱子既没之后微言未绝复有钜子数辈?起于世奋其私智尚其边见逞其驳杂新慧小辨各私意见务反朱子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其于道概乎未尝有闻焉者也

逮于近世为汉学者其蔽益甚其识益陋其所挟惟取汉儒破碎穿凿谬说扬其波而汨其流抵掌攘袂明目张胆惟以诋宋儒攻朱子为急务要之不知学之有统道之有归聊相与逞志快意以骜名而已吾尝譬之经者良苗也汉儒者农夫之勤菑畲者也耕而耘之以植其禾稼宋儒者获而舂之蒸而食之以资其性命养其躯体益其精神也非汉儒耕之则宋儒不得食宋儒不舂而食则禾稼蔽亩弃于无用而生无以资其性命今之为汉学者则取其遗秉滞穗而复殖之因以笑舂食者之非日夜不息曰吾将以助农夫之耕耘也卒其所殖不能用以置五升之饭先生不得饱弟子长饥以此教人导之为愚以此自力固不获益毕世治经无一言几于道无一念及于用以为经之事尽于此耳矣经之意尽于此耳矣其生也勤其死也虚其求在外使人狂使人昏荡天下之心而不得其所本虽取大名如周公孔子何离于周公孔子其去经也远矣尝观庄周之陈道术若世无孔子天下将安所止观汉唐儒者之治经若无程朱天下亦安所止或曰天下之治方术多矣百家往而不反小大精粗六通四解一曲之士各有所明虽不能无失然大而典章制度小而训诂名物往往亦有补前儒所未及者何子罪之深也曰昔者周尝封建诸侯矣诸侯而下为卿大夫卿大夫而下为士士之下为庶人周固天下之共主也及至末孙王赧不幸贫弱负责无以归之逃之洛阳南宫謻台当是时士庶人有十金之产者因自豪遂欲以问周京之鼎十金之产非不有挟也其罪在于问鼎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今之大赖程朱出而明之乃复以其谀闻駮辨出死力以诋而毁訾之是何异匹夫负十金之产而欲问周鼎者也是恶知此天下诸侯所莫敢犯也哉故余既明汉儒之有功若彼而复辨诸妄者之失若此后有作者亦足以明余非乐为是譊譊也其亦有所不得已焉者也

诗文存草自序

葛学礼张坚填讳

吾平生杂文不多作盖谓文之有裨于世者至今日已大备要在择其尤切者见诸行事焉耳少好读书自谓苟任耳目喉舌当有以自见自年二十六中乡举乙榜后屡试不合会海滨多故捐例大开党有捐赀万贯愿入吾名冀得一官者吾弗应以为吾苟以赀郎进他日何面目言事且人捐赀而我得官少有分辨者不为也后患下血精力渐耗知不复堪为世用乃始思以文传然稍用心疾辄作而文亦不可多得矣此吾文之所以止于此也诗视文微多然少作率稿本无存洎乎壮年阅人渐多且更事变往往托以风喻盖吾邑多巨商大贾侈靡成风僭横骄盈几过贾晁所论尝有一吴儿因人丐诗吾小规切之几为所侮自后吟亦稀此吾诗之所以又止于此也呜呼吾德薄行鲜不足垂后所谓魂魄一去将同腐草然平生所志要无不可告人也区区诗文恨未能尽且又拙朴少文谁乐观之虽然犹赖以考见者独此耳故略序颠末藏以有待焉

复贺耦庚中丞书

曾国藩

接奉手示过蒙矜宠奖饰溢量国藩本以无本之学寻声逐响自从镜海先生游稍乃粗识指归坐眢见明亦耿耿耳乃甫涉向道之藩遽钓过情之誉是再辱也盖尝抉剔平生之病源养痈藏瘤百孔杂出而其要在不诚而已矣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今之学者言考据则持为骋辩之柄讲经济则据为猎名之津言之者不怍信之者贵耳转相欺谩不以为耻至如仕途积习益尚虚文奸弊所在蹈之而不怪知之而不言彼此涂饰聊以自保泄泄成风阿同骇异故每私发狂议谓今日而言治术则莫若综核名实今日而言学术则莫若取笃实践履之士物穷则变救浮华者莫如质绩翫之后振之以猛意在斯乎方今时事孔棘追究厉阶之生何尝不归咎于发难者彼岂实见天下之大计当痛惩而廓清之哉岂豫知今日之变实能自我收之哉不过以语言欺人思先登要路耳国藩以兹内省早所为涉览书册讲求众艺者何一非欺人之事所为高谈古今嘐嘐自许者何一非欺人之言中夜以思汗下如溜顷观先生所为楹帖道在存诚云云旨哉其闇然君子之言乎果存诚而不自欺则圣学王道又有他哉镜海先生庶几不欺者也倭艮峰前辈见过自讼言动无妄吴竹如比部天质木讷贞足干事同乡则黎月桥前辈至性肫肫陈岱云行己知耻冯树堂有志力学皆勉于笃实者也国藩虽愚柔既闻明训敢不请事若夫读书之道博学详说经世之才采广询自度智慧精神终恐有所不逮惟当谨守绳墨不敢以浮夸导子弟不敢以暴弃殆父母之遗体其有所进幸也无所进终吾身而已矣辱承扶掖之盛心恐不察其浅鄙而期许过实故谨布一二以为请益之地亦附于皇华三拜之义云

与高伯平论学案小识

鲁一同

承示唐氏所纂学案小识闲有所疑滞者窃少繙阅麤尽指要颇谓唐氏有志于道矣其书义例不敢苟同今条其一二私于左右君子之论人也是非功罪粲然明白犹所难言至于学术藏之于心未易高下人非亲习事隔时地徒凭纂述议论以相差等且班氏为古今人表高下蹖駮遗议到今无他分晰太多不无蹉失故也昔孔子以上圣之姿操人伦之鉴其于列国公卿子产平仲文仲公绰之流祗就其人抑扬是非未尝较分等列子张问令尹子文陈文子皆曰未知焉得仁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而对以其才不知其仁也冉有公西华亦然师之于弟何所讳忌隐微之地诚未易为测识也今唐氏之书横列三等曰传道四人曰翼道十有九人曰守道四十有四人综计一代老师耆德魁艾大贤而第其上下进退率于胸怀轻重凭其位置虽具高论之识实非虚己之义不可一也传之与翼似殊高下守之与传何判优劣昔孟子为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吾以为必如孟子足以当之若三千之徒皆传孔子之道未必人能守也帝王卿相下逮匹夫小家莫不传诸子孙子孙莫不传其先业或乃中更零落坠宗失绪繇此言之传者未必能守守者断无不传今更颠倒其次诗曰有凭有翼传曰辅之翼之翼祗是辅守乃为主加翼于守尤所未喻其不可二也盖传道之说始于韩子韩子托于孟子而颇失其义孟子述闻见之知乃是麤举大概故曰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若伊尹莱朱太公望散宜生皆然且如稷契并履帝廷契掌五教尤当斯道大宗周公亲承文谟今皆疏脱古人文字宏不为促促苛细韩子则不然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以是传之孟轲轲也死不得传然推其义例直如佛祖传灯支派可考书家笔诀递相口授后世儒者因缘推广而有道统之说又以为孟轲既殁直至宋河南程氏始出自时厥后乃更流衍递相祖述至宋历元逮明先后相望豆纷如总览上下四千年间唐虞迄周每五百年裁一二见总五六传而绝中间旷一千五百余年至宋而复兴兴六七年不绝而治不加古古之传道世远而人少今之传道世促而人多中间旷绝理不相接天地气运不应疏数乃尔愚则以为道无不传而传必不统正如子贡所谓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汉承秦弊遗经废缺诸儒修明麤未遑精微识小为多宋世遗经大备因藉前资乃复讲求微言奥义识大为众要之是非不谬于圣人行己无惭于天地代有其人故足扶树世教到今今必标树风旨区别猥多既列三章又述经学不知经者为是道耶为非道耶经不蹈道则非学学不宗经则非道适开门户之私又非文章性道合一之旨其不可三也

有传则有统有统则有争禀质既殊致功亦异各循从人之途遂有彼此之说盖在圣门子夏子张之论交曾子子游之言礼子夏子游之言教迄以不合不无优绌而义并两存往者象山标尊德性之旨姚江开致良知之说率其高明自趋简易承学之士沿流增波浸以放滥要之二子未为披猖今必斥之为异端为非圣无法比之杨墨之邪说商鞅之坏井田废封建甚以明社之屋归罪阳明掊击之风于斯为甚或曰阳明之徒排摈朱程拒之不得不严攻之不得不力君子立言期于明道不尚意气非曰彼攻之我乃攻之如愚夫之詈于市争胜不已于何穷极昔孟子生衰周之世杨墨横行无父无君故毅然辞而辟之不遗余力阳明立教不无任心自便高论动人要其立身自有本末功业轩天地忠孝感金石作人如此宜曰可矣今谓事功豪杰所为闻道则未不知豪杰复是何人闻道又将何用要而言之程朱之学模范秩然圣哲由之以利用中材循之以安身陆王之学高明得之为简易愚顽蹈之为猖獗此其优劣乃在疏密之分非关邪正之别意见一胜彼此凿枘遂使吾道之内矛戟森立歧畛横分世变日下人材至难何苦自相摧败如此推寻唐氏一书不过攻王尊朱用意良厚然持之过坚有一言攻击王氏者虽有底蕴未尽可知而必加褒美或少涉出入虽以李二曲之笃实李文贞之醇深而不无抑扬孔子恶乡愿孟子放淫辞祗是生平一事未见两经之中连章累牍尽是此言着述如此诚所未喻三代以下有无欲之君子无无意之君子意之一字七百年中贤者不免子张所谓执德不宏信道不笃诸君子信之笃矣执之恐未宏也追寻空虚之弊岂惟陆王实开其端利器示人有由来矣昔圣人教人因事各殊大要即其日用之常求其灿着之自子贡之徒索之高深每加裁抑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曰下学而上达及其积久有得乃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性与天道固非谈论之资岂是口耳所涉自宋以后言性益详言天道益精妙义一开横流歧出胜衣受学便讲无极之精毁齿操觚已谈五常之蕴浅者尚欲循途高者辄思任道辨论太多不能无生得失得失既分遂成同异人人有直接心源之意而道几乎裂矣陆王特其甚者耳救斯之病惟当原本忠孝推崇节义综取先儒立身行己居官立政之大端如先贤传言行录之例以风化流俗标举当世其有空文无实虽极精微概从刊落庶几允蹈大方亦可稍息论檮昧无闻率其胸臆曼衍遂多知不免见罪于当世足下笃道励志必有发明惟恕其狂愚而裁正之幸甚不宣

书学案小识后

曾国藩

唐先生撰辑国朝学案命国藩校字付梓既毕役乃谨书其后曰天生斯民予以健顺五常之性岂以自淑而已将使育民淑世而弥缝天地之缺憾其于天下之物无所不当究二仪之奠日月星辰之纪氓庶之生成鬼神之情状草木鸟兽之咸若洒扫应对进退之琐皆吾性分之所有事故曰万物皆备于我人者天地之心也圣人者其智足以周知庶物其才能时措而咸宜然不敢纵心以自用必求权度而絜之以舜之浚哲犹且好问好察周公思有不合则夜以继日孔子圣之盛也而有事乎好古敏求颜渊孟子之贤亦曰博文曰集义盖欲完吾性分之一源则当明凡物万殊之等欲悉万殊之等则莫若即物而穷理即物穷理云者古昔贤圣共由之轨非朱子一家之刱解也自陆象山氏以本心为训而明之余姚王氏乃颇遥承其绪其说主于良知谓吾心自有天则不当支离而求诸事物夫天则诚是也目巧所至不继之以规矩准绳遂可据乎且以舜周公孔子颜孟之知如彼而犹好问好察夜以继日好古敏求博文而集义之勤如此况以中人之质而重物欲之累而谓念念不过乎则其能无少诬耶自是以后沿其流者百辈闲有豪杰之士思有以救其偏变一说则生一蔽高景逸顾泾阳之学以静坐为主所重仍在知觉此变而蔽者也近世干嘉之闲诸儒务为浩博惠定宇戴东原之流钩研诂训本河闲献王实事求是之旨薄宋贤为空疏夫所谓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实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称即物穷理者乎名目自高诋毁日月亦变而蔽者也别有颜习斋李恕谷氏之学忍嗜欲苦筋骨力勤于见等于许行之并耕病宋贤为无用又一蔽也由前之蔽排王氏而不塞其源是五十步笑百步之类矣由后之二蔽矫王氏而过于正是因噎废食之类矣我朝崇儒一道正学翕兴平湖陆子桐乡张子辟詖辞而反经确乎其不可拔陆桴亭顾亭林之徒博大精微体用兼赅其他钜公硕学项领相望二百年来大小醇疵区以别矣唐先生于是辑为此编大率居敬而不偏于静格物而不病于琐力行而不迫于隘三者交修采择名言略依此例其或守王氏之故辙与变王氏而邻于前三者之蔽则皆厘而剔之岂好辩哉去古日远百家各以其意自鸣是丹非素无术相胜虽其尤近理者亦不能餍人人之心而无异辞道不同不相为谋则亦已矣若其有嗜于此而取途焉则且多其识去其矜无以闻道自标无以方隅自囿不为口耳之求而求自得焉是则君子者已是唐先生与人为善之志也

劝学篇示直隶士子

曾国藩

与左逸民书

鲁一同

书来推大雅明哲之义葆爱茂勉甚厚材猥知下不能尽明窃怪足下谓士人好论时势中贾生之毒殆非明识所宜言也又汉文不用贾生善守家法益不然也人生要不立天地间一日践毛土不可不求豪毛补益仁贤用心自古以然何必贾生独为狂惑汉兴承千载之衰周踵暴秦之覆辙风纪荡佚法制乖迕贾生一痛哭而明主回心史册所载文帝遇大臣有礼先仁义后刑罚广积储兴礼乐以化天下开梁代以制六国延及孝武推恩分封坐制强藩皆师其意何谓不用哉孔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又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因时立政与世推移斯为善守藉令汉文不用贾生之言箕踞怒骂不好儒术岂非其家法哉斯已颇矣周公承文武之德乃作周官及其所用又不尽合夜而思之坐以待旦孔子告颜渊四代礼乐帝王御世如日御天历年既久必有差忒动烦推算足下乃谓守成之世一切不宜更改则吕公不当兼三王孔子不当论四代矣又谓人以才智加友友必嫉之加其祖父嫉之弥甚以明臣子不宜议法而不知忠臣亮士日夜焦心苦思以求天下之故者将以利国家安社稷邪将慢其君父以才智加之也不求其端不责其是而曰故事此汉唐中主饰非拒谏之常谈足下又黜大义而伸小忠益便于人臣持两端而保爵禄者也一代之兴规模大体万世不易其小小节目日变月易自以不同宣成之制已殊文景开元之礼变于贞观推移之渐故也且如本朝二百年来列圣相承未尝一议更革然冗官渐多岁出浸广文法浸繁准之开国已难悉合而论者不以为非今汰冗官省岁出易文法则以变易为罪不知变者为变乎不变者为变乎天下安常习故庸人乐其无事而不肖有所容彼自全躯畏祸耳至于草野讲求何畏何忌乃欲卷舌入口以无讳之世为重足之忧非所望于士君子也足下抱观古之识究极物变汪洋其文仆每目惊心怖尝欲极论以拯天下之惑而足下先施教戒其敢不尽言以报大德

夫足下推禅让薄世及进退尧舜抑扬禹文降汤武于莽操进范蔡为知机谓太伯伯夷有心为善此皆衰周大乱之世庄惠驺慎之徒所以惑世而害民方今圣人御宇正教昌明犹守此不变以为奇怪可喜则谈鬼说梦颇足娱心何必詖词陈陈厌耳若实见为如此则是衰周数子之学待倡明于足下也万一远近流传诧为诡诞采风之使密以上闻事后之悔殆不可讳数十年来人心渐肆士大夫为大言以毁前圣小人私智而抗国法此宜深识所用隐忧足下又从而张之殆加甚焉凡人议论贵平实文章务切事情至于求高好险犹舍菽米而吞马肝毁冠裳而衣木叶甚非所以养性命之道也耳目所及当世之故粲然易明犹扞格不入唐虞殷周去今数千载法度典籍百无一存壁书冢史真伪参半上圣用心凡近迥绝今舍当世之得失究皇古之是非掇断烂之词参私臆之说推常人之腹测圣哲之心已乃不合一切诋毁首尾横绝黑白混淆人禀天地之余气百年如驶精爽几何徒弃掷于无用之地使当世斥其狂愚后世指为异学岂不哀哉推足下之心岂谓往圣可非籍可毁徒以流俗文字奄弱一出高论震惊万物大名立致不知文章如水火土谷可以养身其余以养人其余以养天下后世要其指归无足惊喜若画布为龙张革为虎以诧乡里小儿则譁然走矣宇宙甚大后来无穷岂皆童昏幼稚可以鼓而惊之哉闻足下为诗杂取子史追琢为词储而待选大才盛气何所不可要之此事须从心出夫假物于人虽十年不还其主亦不追索要之吾心岂不摇摇如传舍哉足下疏达而和深明退让之理必受尽言吾辈议论不厌十反直谅之友古人所贵若鄙论可采感动于心去其曼衍割其假借则足下之清空迈往足以自雄于天下仆将执鞭而从其后若足己自是听言不答则足下之业止矣天下之人必无能如仆之爱足下进苦口于足下者异才难成直口易忤交臂之间可为浩叹又前赠诗诚钦澹泊之风高素尚之志不图怪异以为见轻足下十年不入城五年不入市犹以贫贱为羞邪文章事业皆以静俭为根柢诚不愿畸人高德效此俗怀也仆见足下文词奇质爱重不已至于昕夕不能去怀又感教戒之意于鄙心私有未尽故敢布其区区狂言伤直惟恕而赐覆幸甚不宣

与左君第二书

鲁一同

书未发又得来教喜足下议论渐确实多可采者虽然足下殆未明于今日之大势也传曰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又曰法后王可也为其论卑而易行昔盖宽饶刚直高节好犯上意王生伤之寓书见规以为数进不用难听之言匡拂左右夫言不取高务在切时高而不切犹乖时用况于匪高足下之言曰国家取利多途政源不清下流易浊于是欲罢乌喇探珠之军止吉林采参之贡革三姓征貂之官辞叶羌搜玉之使却波斯珊瑚之琛去关市之征开鱼盐之禁绝外洋之商清心寡欲以风天下陈议甚高伟纠时甚直切抑足下徒观前世之失未今日之弊若陈此论于汉太初宋大观明万历之世岂不识时务明政体豪士哉惜乎献闇王之规于有道之世绳墨虽切肯綮未得譬奏刀于无用之地虽不缺折亦无解焉国家列圣相承世德继美皇上御极以来躬行节俭为天下先闻诸近臣皇上御澣濯之衣却珍奇之味后宫无盛宠外戚鲜恩私匪颁有节出入有常可谓恭俭矣未明而视朝既哺乃罢纲纪庶政一日万几可谓兢业矣且今吉林三姓叶尔羌之属昔称绝远悉隶版图物贡其方何有费帑劳人上困下敝哉天下大利所在圣人必操其权节其出入而救其敝关市有征盐利有禁外夷有市所以权衡百货消息万物历汉唐宋明千数百年踵沿不改今乃欲引隆古迂远之事一切罢去不知天下地丁杂税岁入四千余万灾荒停缓在其中而户部奏岁出至三千三四百万脱田赋之外悉取裁革军国事体重大匪如足下匹夫小家可以拮据补苴僶俛卒岁此真经生之迂谈宜吾不敢服也

古人之税民有田有口周官九赋汉有口率唐称两税所以警游手恤南亩也今天下之丁皆并于田法取简捷农夫重困游民滋多足下又议去杂税农人焉得不流亡奸民焉得不滋横钱之与银流通货物而已非可而食之裁而衣之也不在于此则在于彼上下转输无关息耗足下以银贵为外洋通商之故此朝士已议之矣不思天下之困不专银少由衣食之源不足衣食不足由物力之艰物力之艰由糜费之众糜费之众由风俗之奢风俗之奢由百官之侈官侈于上士华于下工作于市农效于野朴为雕皆官之由以今日河员言之一饭之费八口数月之食也一衣之费中人一家之产也河水非金穴堤防非银矿何由而致哉足下谓仆节省工帑为言利聚歛仆诚不肖不至为桑弘羊裴延龄而足下必欲庇此积习至引汉高陈平之事纵其出入以为大度而专一责取朝廷以节俭之意是犹治家者听奴仆之逋窃而疏食饮水以求无贫不可得也足下但识嘉庆年间河费至五六百万谓今日省减不知当其有事千万不??吝当其无事则两河四百万之帑漏非小吾见其长奸而病国未见其为大度也足下又谓胥吏无能为弊官不勤也官之不勤捐职多也今捐职渐少矣由科甲者未见其能勤民而制吏也古之治天下者皆略于上而详于下三代封建数千皆州县也方伯连帅落落数十人分土而治诸侯以下卿大夫士无虑数百胥吏减少足以为治汉法极重守令刺史之秩甚微唐县七等节观察为数亦少其后失制乃更加多明初督臣用之沿边中叶以后浸以设由此言之封疆大吏在得其人不在多设夫州县所以不能制胥吏者牵制太多文牒太繁驳覆太密穷日夜之精神以承总督巡抚布政按察巡道五六公之意旨而恐其不给又安能亲民而督吏足下以督抚为心膂司道为耳目州县为手足胥吏为袖履心膂不太多乎耳目不太多乎手足不太多乎袖履不太多乎吾则以为宰相心膂也近臣耳目也院司臂也州县指也胥吏犬也两臂不能运一指故院司宜少一指不能御千犬故胥吏宜减夫牵一指于两臂尚不能御犬为臂者又纵犬而啮其指指益困矣足下切齿州县之弊由今之道虽足下为之焦心苦思倾产破家亦不能给又安能去弊诚牵制之患深长吏之职难也天下事必有受病之处不得其处东指西斥愈纷愈乱论国用则减赋额而纵官贪论治术则乐牵制而护胥吏皆由好高不由情实由君子言之欲国不贫先核浮冒欲吏不扰先一事权浮冒核则出入有经矣事权一则指臂相使矣足下幸留心当世熟思其宜无徒高言匡拂朝廷宽纵臣子以从王生之戒

与陈颂南书

张穆

先生以直谏闻天下天下仰望风采以一瞻颜色为幸即如敝乡人士素木强不工应酬今且吁为先容通刺相谒盛名难副讵可不力自振刷慰天下仰望之心乎窃见先生年来日以招呼名士为事苟有闻于世必宛转引为同类从无闭户自精读书味道之时穆蒙不弃不四五日辄示过乃不闻以新知相贶所谈者皆泛泛不关痛痒之言何以自了深为先生惧之当今天下多故农桑盐铁河工海防民风士习何一事不当讲求先生富有藏书经学既日荒废治术又不练习一旦畀以斧柯亦不过如俗吏之为而已古今必无徼幸之名臣循吏也愿稍敛征逐之发架上书择其切于实用者一二端穷原竟委单心研贯一事毕更治一事然后于朋友中明白事理如印林伯厚比者相与讨论之如此则取友自然不滥他日出而宰世亦不至贸贸而行令人有言行不相顾之疑也度今天下更无以直言贡执事者过承厚爱故敢竭其狂瞽惟亮察千万

与蒋瀛海书

罗泽南

瀛海足下苔洲自书院归言足下近与诸友龃龉忽逞怒气悔悟之余欲得吾一言以相警可见足下悔过之速且有喜闻过之诚幸甚幸甚余意昨日之事大约非一朝一夕之故不平之意久蓄于中偶尔触动遂一发而不可禁不知吾人持身涉世亦惟求己之不是而已不必计人之不是也求己之不是者日用酬酢必自立于无过之地一言未法不啻芒刺之在背一行未善不啻嘉石之自陈忧惧惕厉以保无咎自检点之不暇何暇检点他人若惟以计人之不是为心此心祗见人之不是不知人亦有是矣此心惟欲攻人之不是不知此攻人不是之一心先已自蹈于不是矣始犹欲以己之是责人之不是继则浑忘己之不是而惟索人之不是始则犹以人之不是为不是责其必出于是继则直以人之是为不是以掩覆乎己之不是是与不是遂颠倒于吾之一心而不可以复辨操是术以往处乡邻则结怨于乡邻处朋友则结怨于朋友甚至于父兄师长之前亦将絜长论短负气不肯相下小则招尤大则取祸皆由此见人不是之心以至于此极耳夫人之所以充乎一身者气也能宰制此气者理也人之于气惟时以理御之则可成为德义之勇足以胜天下之大任否则为客气为暴气为戾气如无之马无楅之牛奔放触而不可以复制天壤闲以气坏事者最多匪气之为害由无义理制之故也足下天资强健英气勃勃充其才力似亦可以有为伏惟平时读书穷理以义理浇灌心胸取古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调和其血气临时又痛自省察之翦落之人是矣而我不是不是在我于人何尤我是矣而人不是不是在人于人何校顺乎道理抑其躁戾庶心平气和行事不至有失且刚大自养足以配道义而无馁矣余少时好逞气不惟行事多错至今胸闲尝有肝气作痛足下自当以我为戒宿雨初收天气清和此际正好平心读书以观义理之所在慎勿以区区微嫌芥蔕于胸中也惟足下释之

遗书日记二十二则

倭仁

世情冷煖有一毫介意便是渣滓亟宜化之

室人讥予多言隐觉怫然方望一家迁善而恶闻己过悖矣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满腔恻隐之心也不问世道人心如何这一副与人为善热肠断冷不得

谈人过止缘心地不洁以恶感恶遂牢着于心不去耳过岂在口哉

武侯言违覆而得中犹弃敝屩而获珠玉恶直喜谀自怙其过无乃宝敝屩而弃珠玉耶

支持外面尚是畏人意多不到安处善乐循理地步终靠不住

孔子之乐在发愤忘食颜子之乐在克己复礼孟子之乐在不愧不怍不从实地上作工夫悬空想像以为至乐在是圣贤无此学问

才看出些少道理便是己非人如何能有长进

一言不诚欲行掩护病中生病

昔人谓岩墙处处有之饮食起居不适其宜皆岩墙也宜时时畏谨

朴庵患闲思告以思本心官思得其正自无闲思遏抑他不得惟时以圣之贤之言栽培浇灌令义理融洽与心为一则俗肠俗骨变矣工夫以渐以恒不可欲速助长

人能禁得冷耐得穷便有几分人品

薛方山以汉之二疏为为身谋以后其君而责以伊周之事夫伊周之德之位岂二疏敢望盖自度其德与力不足以转移储贰如太甲成王之迁善悔过则莫若移疾去位犹可以远辱而保身高节远识亦大异乎知进而不知退者矣何事过求乎

无坚定之力视听持行且游移无据更莫论处大事临大节

疑人偏见安知非己之偏不可不察

利害倚伏不必别有害利心即害也

言适可而止多一句便错字字当理言简意尽最难

居敬工夫到至虚极静时看道理便亲近

本源不透彻藉古人语言激发意兴转眼便衰歇了终归无济

双池云视听言动偶失其则家人已生漫易之心亲爱贱恶稍流于辟家人已生怨怼之心读此思修身之道有多少不检之处

蕺山云无事得一偷字有事得一乱字诚然惟其无事时偷所以有事时乱

交游宜慎不止比匪为伤即一种不长不短随俗浮沈朋友日与渐濡亦足损人高明之志

求阙斋日记二则

曾国藩

人必中虚不着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着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着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着也无私着者至虚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以此读无妄咸中孚三卦盖扞格者鲜矣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曰忿阴恶曰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曰暴柔恶曰慢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曰慎言语曰节饮食凡此数端其药维何礼以居敬乐以导和阳刚之恶和以宜之阴柔之恶敬以持之饮食之过敬以检之言语之过和以敛之敬极肃肃和极雍雍穆穆??斯为德容容在于外实根于内动静交养睟面盎背

塾言三十七则

刘熙载

志于道则艺亦道也志于艺则道亦艺也故君子必先辨志

有先事之学有即事之学事已至前学似无及然能察之明处之当便是工夫

能事人而后能使人知亲上敬上推之即知慈下礼下矣故小学之教自事人始

证父非直从井非仁仲子恶能廉匡章非不孝以此类推可识圣贤精义之学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穷理须是将理穷得活了方有用

干土之下有伏泉死灰之中有宿火几希可以扩充如是

问昔者有过今日无过可谓之过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可谓之疾乎只怕自谓已愈之时仍是病人耳

夜行者以火照路照路只为行路起见学或务知不务行与照路而不行何异

人外无道道要在人上尽事外无理理要在事上尽

不言而四时行者天也天以行代言人以言代行可乎

责己者尽伦之本舜之负罪引慝孔子之所求未能只是常见己之不是耳

有志立品者未至纯粹且须坦白表里如一便可实实用功以去非求是不然挟助长之心强附纯粹必反落着善掩不善界里断送一生矣闻圣人取狂狷而恶乡愿以此

狂狷可为社稷之臣直谅之友乡愿则容悦而已矣善柔而已矣余以是推之

大者不立故廉为小廉谨为曲谨不然君子之一介不取细行必矜又何尝有一时不以廉谨自律哉

有益生人之用方可为才观高幸才子高阳才子可以定才之实矣

能用才而不为才所用方是量余才外若有一分技痒之意浅矣

体不立则用不行而非用要无以见体观于天以时行物生为道则知人有开物成务之责矣

既内自尽又外求助此二语通乎学问事业之本

古与今理同势异不能贯通之是不知本不能变化之是不知用

超出一物斯能运动一物纳身瓮中尚欲瓮惟我运乎

己富而能济人之贫己贵而能恤人之贱己智而能觉人之愚己勇而能振人之弱与物为体即是可推君子

推乐于人引忧于己小人反是

吾欲为物计久远物或不喻其意而反以为苦之吾于此不可忿疾于顽致不能从容以成事焉

善操舟则风不为患人事之可以挽回气数何疑

隐用变化之道于人而人不知者上也若待于显辨是非须是理平而气不动人乃易从

谋贵详断贵约推而上之可通精一之旨一是一非显然相形则无事乎权权从似乎两是者而生故非有精义之学者不可言权

困于饮食男女与困于死亡贫苦皆非易之所谓亨者

心贪为贫屈为贱衰为老疚为病亡为死若心无累境自不能困之

木入水则浮金入水则沈浮者自浮沈者自沈水无与焉舍分量而问位置枉为务外而已

随时之义随时救之非徇之也以喜随人者不占而已矣

为人作一事要旁人道好及要其人生感其不因人不知而辍者鲜矣抑所谓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道只是个常常必合对待流行者以观之遇盈谓盈遇虚谓虚遇消谓消遇息谓息难以知常矣

观于药性知草木亦秉五常之一只是不能相通故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本心喻以镜不如喻以日日能长养万物镜但能照而已用异则体可知矣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举趾高心不固内以占外外以占内皆易理也

不情之理非理非理之情不情失在礼乐不相用也相用者须是节而和和而节

劝诫浅言四则

曾国藩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好谈兵事者其阅历必浅好攻人短者其自治必务实之学必自禁大言始欲禁大言必自不轻论兵始自不道人短始

三达德之首曰智智即明也古来豪杰动称英雄英即明也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高明者譬如室中所见有限登楼则所见远矣登山则所见更远矣精明者譬如至微之物以显微镜照之则加大一倍十倍百倍矣又如粗糙之米再舂则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精白绝伦矣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熟之米总须心中极明而后口中可断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惟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

孔子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二语立达云何盖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修绠山房日记二十则

瞿庆贤

周官云学古入官议事以制又云不学墙面事惟烦三代以上未有歧学与事而二之者

儒者之学期于明体适用今则为治心之学者不求通时务为经世之学者不反励身修所学庸有济乎无省察克治之功虽终日读书只是虚度日子

功夫最怕外周密而内疏懈谨于人所共见忽于人所不见终身不能入道

士穷见节义特谓穷则节义显见耳实则无处不可见节义日用闲于不当为之事断然不为即节义之所见也苟且徇之即是节义不立

与人谈论率有二病一是必欲直己之说一是苟且顺之人说

勿顺己意所便安勿徇人情之好尚处事方直截了当卤莽而不精审沾滞而少决断皆事之贼

处世无利己损人矜己傲人之心则不期和而自和舍此而言和必至于流持身有非礼不动非义不取之守则不期介而自介舍此而言介必失之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