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伯亭大师传记总帙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续藏经 伯亭大师传记总帙

伯亭大师传记总帙

慈云伯亭大师古希纪(自识实行)

庚辰夏。取静於龙冈北。泉石间焉。山川苍郁。松竹阴翳。轻云远去。数鸟徐来。忽如忘生。不知有人世也。崇寿三如。避席叩曰。文侍来历年多矣。师之出家学道因缘。愿示始终。後进闻之。不亦益乎。时遂以六十花甲年谱谕之。今又七旬矣。复以十年中事补赘。不使览者。有遗憾焉。

予姓沈。仁和亭溪人。父讳相。母张氏。生於崇祯十四年。岁次辛巳。十月十一日戌时。

顺治三年丙戌。六岁时。水漂不溺。贼斫不伤。火炙不烂。

丁亥七岁。见一僧摩顶异之。即发心出家。母不许。

己丑九岁辞亲。投礼杭城慈云祖源尊宿为师也。讳续法。字百亭。

十一二岁。习朝暮课诵。大小经忏。旁及四书诗易。

十四五时。因师装修佛殿。日间收饭供众。夜晚礼佛持呪。

丙申十六剃发。十七八九。当家理事。常住佛像经忏。悉皆修葺一新。三载将毕。己亥冬即辞师。於南屏豁堂岩和尚座下求戒。十一月望旦。腹生一痈。跽大士前。讽楞严呪求之。未逾三昼夜。变毒为疮而愈。三坛戒法。得以圆就。庚子二十。参先师德水源和尚。於城山听楞严。

二十一。天竺听戒疏。

二十二三。研究贤家诸祖教部。内衡法师听楞伽。

二十四五。莲居学性相宗。圣先法师听唯识。灵沧法师听起信。

二十六春夏。上竺听老师楞严。石公和尚。听华严悬谈。景淳和尚。听施食仪轨。重治五教仪成六卷。请正先师。肯之曰。贤宗教观。今方备矣。复立愿。每月施食六坛。夜夜变食出生。本年康熈丙午。腊月八日。受老师衣法。於云栖属五世孙也。诫劝熟习经论本文。毋支离於诸家注解。

二十七。二月望。梦金甲神曰。十九岁。难已过。今年难过生日矣。因加如意陀罗尼百八徧於楞严呪後。晨夕病冗无间。迨诞辰。忽梦僧曰。宜持释迦药师弥陀三佛名於楞严前。加药师往生二神呪於如意後。可免三十三岁之灾。此後早晚课之不缺。更自号为灌顶。忆昔先师熟诵本文之嘱。又将楞严法华。圆觉梵网。金刚药师。华严名号问明。净行梵行。僧只随好行愿等品。四分律。起信论。唯识颂。法界观。一日五叶。细细记背。三昼一转。练为常行。

二十八九。复究三宗诸大部典。重作标本以备遗忘。更删出五教仪开蒙一卷。

康熈九年庚戌春。三十岁。排五教继证图。众善信施衣礼请。就本寺开讲般若。中元节。湖上王医家施食。召请时。阴风忽发。灯烛尽灭。眷属远避。一心观念。顷刻间灯烛复明。济後不复有嚎哭之声。

三十一二三。集诸学徒。讲楞严三转。时景淳和尚。来寺闻之。并见教仪及图。合十称曰。毗卢佛之遣使。贤首祖之功臣也。四明深符述公贺云。惟君文行独超群。论议风生擅竺坟。高续莲灯分慧焰。五云播彩接慈云。一乳泉一滴传无尽。分出云根流愈清。好向寰中施法雨。三根含润总敷荣。(二)昭庆止千岳公赠云。一鸣思昔日。河辩已惊群。慧业弥高峻。芳声更远闻。流泓传乳窦。雨密蕴慈云。行见谈经处。天花向座纷。外又撰楞伽记三十八卷。

三十四。楞伽圆谈十卷。讲金刚法华。俞文学纬赠云。心依佛火性离尘。独向只林结静因。讲席幸承甘露润。香台深喜惠风亲。九天梵落昙花发。二月春和柳色新。衰力憾予闻道晚。大师觉世不辞频。潘文学舆赠云。陋室傍慈云。朝昏慰所闻。提撕开鹿苑。领略谢鸥群。其奈冤亲聚。难将恩怨分。怀哉新着述。应拯出尘棼。孙文学治赠云。我闻无上义。圆解比醍醐。达者领其要。亡筌与世殊。间造青莲舘。把玩囊中珠。光曜照四野。岂复类[王*车]璖。仁鸟檐下鸣。红药堦前敷。白云停翠树。青烟生紫蒲。如晤象王因。倘恍雨花初。鄙怀足怡悦。自笑为世儒。赵孝廉骊渊赠云。内典横千帙。幽躭坐小楼。看君无执着。随意白云游。冬初。翻胃疾发。还梦金甲神曰。尔欲延寿愈病。可饮此浆。吞之若藕汁。口内发香。寤已。遍体疮生。不旬日。二症并愈。

三十五。讲楞伽引。并五教仪。褚堂周文学。延作系念。梦母欢谢。东清里孙文学孝桢家放焰。诵破狱真言时。幼小儿孙。见诸宗祖。及众亲隣。俱来赴会。惊异之。汤文学骏发。室周氏病癎。若有鬼魅附之者。一荐度时。狂呓即止。

三十六。出五教仪科注四十八卷。及莲花镜灯二章。

三十七讲华严悬谈。

戊午三十八岁。春赴聚光法华讲期。子母为尔。请予披剃。说三归戒。冬赴戴府丞复斋先生。华严经会。述势至疏钞一卷。

己未三十九岁。就於本寺慈云。开为丛林。厨库浴圊。充拓广大。禅堂安众。濬池放生。春讲法华。夏论起信。中元启兰盆期。设无遮会。秋演楞严。子於轮下。亲闻复讲。彼时众中。推为上首。次出起信摘要二卷。兰盆会纂八卷。

庚申四十。戴府丞因起信疏记。各自为帙。命作会本。易於披对。遂合二十四卷。编成十卷。科文一卷。五祖略记一卷。法相图录一卷。更出四十二章经疏钞五卷。募刻五教仪。戴府丞赠曰。身在云堂二十秋。静依禅观度群流。轩眉只为谈经合。行药翻因问义留。梅坞渊源原不滥。慈云章草孰偕修。腊高德厚从来说。四十登坛君最优。戴长公仁长。祈疾痊愈。刻势至疏钞。又请住紫云。辞而不去。任文学谷葊。慕系念法门妙。刻之施行。四十一陈文学调元。梦妻求荐。三七瑜伽。化锭五千。五七系念。复化五千。夜睡眠间。见其室人。幡乐引去。着观音疏钞五卷。又为王居士心贤。述西资归戒一卷。刻莲花章。镜灯章。断证图。三本同帙。四十二科楞严。并疏钞初二卷。刻四十二章经疏钞。及五教仪开蒙。

四十三。春讲楞严。夏疏观经二卷。冬解金刚四卷。

甲子四十四春。汝住崇寿院。为启金刚讲期。着药师疏钞六卷。刻金刚直解。冬赴德清潮音院。般若讲期。解制日。檀信请住。再三辞止。

乙丑四十五。春应杨梅坞楞伽讲期。疏如意呪经一卷。付五比丘衣法。长明月标指。姚园悦峰贤。报国与安慈。兴福玉山朗。崇恩剑眉开。期毕。合院耆宿。命常住持。亦三辞止。夏初。周学士石公。任兵科千祉。二先生请住上竺。中元戴府丞。起信疏记会本之刊。移在慈云观堂较刻。八月开讲施食仪轨。观经疏。归戒文。并付剞劂。

丙寅四十六。讲金刚观音二经。嘱累二嗣一。本寺启南询。二。真寂德林蕃。秋杪。邵司天鹤亭先生迎往上竺丈室。随辑华严观自在知识章记一卷。开示四众。

四十七。春启法华讲。得传者三人。崇庆西民航。拈花大振音。万嵩尔乘吉。七月。起信疏记会本告圆。

四十八。春应戒坛院法华讲期。别着像想章疏一卷。放生剃度归戒仪各一卷。纂课诵诸经全集二卷。刻五教仪科注十卷。

己巳四十九。春初。邵学士戒三公因 圣驾南巡。进山命大众。迎请主持。随讲金刚观音弥陀焰口心经。光明空品。钞心经疏三卷。法界观镜注纂二卷。

庚午五十。春三月。毗卢後殿。上前後轩梁。竪四檐石柱。另造耳房八间。塑老师像。供於丈室。镌中兴碑。立於大士殿前。讲四十二章经。十六观经。沩山警策。疏八大人觉经一卷。钞遗教经疏四卷。注沩山警策一卷。

五十一。回慈云。装大殿涌壁三大士。并罗汉诸天圣像。起山门。

五十二。司天邵鹤亭先生。命出焰口施食广略二解。共十二卷。万安桥说瑜伽归戒。五月屠世相。荐室江氏放焰。时诸鬼神。附男壠。现种种异相而去。七月望旦。仁社命江干说瑜伽戒。

五十三。毛太史施金写焰解。众信助刻焰仪。甲戌五十四刻大悲准提呪解。瑜伽归戒。出显密翻译名义。春赴圣果。讲金刚般若。嘱伟宾。七月讲兰盆。

五十五。刻焰口略释。放生仪。又春初。工部侍郎徐公浩轩。邮命住圣果。讲法华。开三坛大戒。嘱紫云。月因。可久。朗然。吼山。裕毓六子。出万佛忏。及问答决疑。

五十六。春曹庵。讲法华。嘱大树。弘苑二子。徐工部刻万佛忏。观像章疏。持验因果记。夏回寺。装四天王像。秋圣果。启讲报恩经。

丁丑春。五十七岁。昭庆宜洁律师。命较毗尼香乳记。夏发瓦植。修弥陀後殿。五十八春。崇寿院。讲金刚心经。付明藏。默闻及汝三子衣。较昭庆羯磨仪。并述序。

五十九。募王居士国瑞。施铸佛殿大钟。三月初七。梦天官请升殿堂。讲华严大经。见一圣僧。来为证记。代为昭庆。注出梵网会诠二卷。

庚辰六十岁。春於崇寿院。讲行愿品。弥陀观音二经。出弥陀解。音释尊胜呪经。

六十一。延李司衡居士。写药师疏钞。并忏三卷。劝明藏师。募刻弥陀经解。张佐平居士。施刻尊胜呪经。春暮徐监生汶。请诣许村四庙。施食三坛。超度溺水三十余人。息免地方鬼患。冬刻慈云寺志八卷。

六十二。春应平湖南寺。开讲弥陀疏钞。学士高江村。施刻金刚经。并手书心经一卷以赠。回寺端阳节後。修观音殿。募王施主国士。刻药师疏钞六卷。河南巡抚徐潮。寄捐俸银。刻焰口疏。了昔许愿。

六十三。春化周子铉先生。书刻华严别行品经六卷印传。三月昭庆圆印师。请出毗尼切要蒙解。八月请出沙弥广解二卷。冬月司天邵泰衢。命出心经二解。佛祖纲宗四卷。六十四。述传心四集。秋八月。科提玉林国师。工夫客问二说。

乙酉六十五。春劝善信杨轶千先生。刻报恩忏三卷。秋为织造部堂敖公福。保安施食。府署设筵。四方知识。来坛坐证。病痊身泰。礼谢赠衣。冬刻佛祖纲宗。及吟净土百咏。

六十六。春为默闻上座。集刻弥陀忏三卷。十月因广修法座。集刻贤宗十要。并贤首传。昔所刻书五教仪注。尽皆嘱付与他。劝在神京流通六十七。刻七佛药师忏三卷。撰华严别行记。

六十八。较正昭庆沙弥律解。冬刻醒世善言。

六十九。劝司织杨公耀祖。刻大悲像手呪释。又刻心经二解。付昭庆律师。较释大忏悔文。华严别行记八卷。并圆谈二卷稿成。

庚寅七十岁。劝文学徐汶。刻准提呪印集要。化善士王国瑞。装慈云公主像。并刻灵感签经。及神异传。

秋季因诸山众师请。开讲瑜伽施食经仪一期。兼出华严字母释。及普庵呪。与悉谈章解。冬十月。太史八十八叟西河毛奇龄。祝寿诗曰。神智光明照大千。生同刹利梵宫前。蹋来江草当飞锡。落尽天花似雨钱。六甲屡回翻玉历。双趺何处结金莲。须知迦叶传经後。犹是昭王二十四年。

葢前本末因缘。略陈如是而已。过此已往。未可定也。然以予之视古德者。万不及一。如天台之建立佛刹。慈恩之注疏经论。不空之呪印。贤首之讲演。清凉之承嗣。密藏之刊刻。是可思议耶。不可思议耶。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实为内疚耳。汝宜猛心发愿。努力修行。要与往古佛祖齐肩。始满出家比丘志焉。稍一不如。非释子也。岂以独善为安哉。思之勉之。

康熈三十九年岁次庚辰六月十七日自语。迨四十九年岁次庚寅腊月十七立春节旦。重识实行於崇寿紫竹林中。因称名曰古希。纪。

浙杭龙岗门嗣 证文 记录

浙江天竺山灌顶伯亭大师塔志铭

泗水佛弟子徐自洙顿首拜志

维雍正六年。岁在着雍涒滩。孟夏月朔。有灌顶大师示寂於上竺焉。师本无疾。猝于月朔前一日。明示迁化。即说偈曰。生死路上。逍遥自在。称观音佛。往生莲界。蒙佛授记。圆通无碍。依佛愿力。度生亿载。翌日日正午。沐浴辞众。趺坐合牚。西向而逝。越六日入龛。色如生。异香满室。观者万人。咸罗拜垂涕。以活佛称之。呜呼。使非功行超卓。足动远迩。胡为生慕死哀若是耶。爰诹日。将建塔于法华山之阳。时有嗣法门人等羣。请铭於余。余曰。大师慧命弘深。岂予尘俗。所能道其万一。但余与师。游于兹四十余年矣。知之深久而弥笃。今之舍余而归也。苟无片言以道。故没其生平。是负师也。余何敢以不文谢。按师初名续法。更名成法。伯亭其字。灌顶其号也。仁邑亭溪人。俗姓沈。父讳相。母张氏。遡厥渊源出世。初祖帝心和尚。讳法顺。时号炖煌菩萨。隋文帝给月俸。唐太宗赐号帝心。二祖华云法师。三祖贤首国师。四祖曰澄观。号清凉国师。五祖曰宗密。号圭峯大师。自华云至圭峰。皆名震朝野。唐自太宗。以至文宗。咸赐封号。历朝撰记。炳如日星。圭峯传彻微。彻微传海印。印传法灯。灯传长水。长水传伯长。伯长传中和。中和传佛智。智传玉峯。自玉峯而後有性空。竹坡。洁庵。珍林。聚英。春谷。一云。古峯。止翁。达庵。鲁山。徧融等。由是一十二传。历唐宋元明。各建法幢。备载新注华严佛祖传。凡二十六传。至莲池大师。讳袾宏。大弘净土之教。为末法慈航。即师之高高师祖也。二十七传。则有土桥绍觉法师。名明理。二十八传。则有莲居新伊大师。名太真。二十九传。而为乳峯焉。称德水法师。讳明源。号宝轮。初生有白鹤之徵。参讲有香水之梦。解脱时。有花幡天乐引导。三阅大藏。注释万言。洵为前辈指南。而师实受其嘱法焉。师早失怙恃。即有出尘志。九岁礼慈云祖源名宿为师。十六薙染。十九圆戒。二十参乳峯。听楞严。遂尔宿慧骏发。洞澈微旨。复讲四席。次于莲居。听圣宣师唯识。临沧师起信。并资古月朗碧。诸人竝参焉。时学者千二百余。唯师法契於心。如针投芥。独得其奥。平居甞论天台贤首之异同。折衷于乳峯。乳峯以先师云栖大师之说曰。汝研清凉。当审二派之所以异。而毋滥狃其所以同。能审其所由异。自辩其所由同。而并参其非同非异者。而证悟焉。则功圆。俄顷见佛于尘毛矣。何彼此分岐之异执也。是时师正容谛听。豁然顿悟。以为真吾师也。而乳峯亦喜传炷之得人矣。遂卜腊月八日。受衣拜嘱词曰。志超界外。慈徧尘刹。律是汝师。论是汝友。依佛弘化。大小随缘。忍定愿智。习久力生。如佛所行。尽未来际。遂更师名为成法。乳峯随于廿四迁化。法嗣有三。而师为上座云。初乳峰待师。恩义兼至。而师亦执弟子礼唯谨。至是痛乳峯之长逝。乃泫然曰。佛经有大报恩七篇。孝以继述。虽衲子。何独不然。乃葺其墖院设位。以时祭之。遂杜门却埽研诵楞严。梵网。圆觉。般若。华严。法华。四分律。起信等。极昼夜无倦容。自二十至三十。十年中。精研诸部经典。不唯一家教观朗然洞晓。即诸宗岐途。亦深入融会。因讲金刚。楞严于慈云大殿。听者沦肌浃髓而去。非真实了悟。何能办此也。自是戒律精严。应四方之请。无虗岁。所至不一地。而所演说者。亦非一经。即如仁寿时。会江潮猝至。倾泻塘碪。二十余里。民居漂溺者。不可胜数。而师之讲席。独安然无恐。岂非说法之明验欤。年四十开堂。为慈云两修弥陀大殿。装四王三圣像。又丁酉。重整後殿。新装接引大佛。余闻慈云创于唐大于南渡。历今九百余稔。可谓。历年多而为时久。而师以一力新之。不忍湮没。功何伟也。他如重建圣果仁寿。并葺诸梵宇。指不胜屈。先是康熈乙丑春。宫詹周公。兵科任公。延师于杨梅坞。讲楞伽。未几圣祖仁皇帝南巡。学士邵公。率众以礼。请入方丈。恭迎圣驾。嘱竣毗卢殿工。自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六年。凡幸五次。赐赉优渥。御制碑文。一道永镇灵山。前後叠赐匾额。心经。宝塔药师经。赞金刚经。恩赉有加无已。又值总河王公。捐俸千五百金。未两载。毗卢殿成。师为陞座。讲弥陀。观经。金刚。遗教。普门品。势至。光明空品等。善姓感仰。乐助多。金师复塑十六王子像。重修梵刹。师之聿新。于上竺也。笔难殚述。阅六载。师欲退院。诸绅衿耆老。修扎欵留。师曰。滥膺丈室。岂佛子所宜。遂辞归仁寿。仍幽居斗室。木食草衣。一衲十年。一履三载。手不停披者。五十春秋。注释六百余卷。人骤见之。不知其为敷坐说法人也。忆昔西湖断桥有庵。曰德生。为师止静处。创自向若钱。老夫子。太史毛。先生孝。子周云。子父执。暨余兄东表。孟师等。主其事。凡祀圣拾字。掩骼放生。荐祖度孤。皆行於中。师撰二仪篇。以记其事。迄今师腊已高。方期行瓢带笠。面壁天涯终其身。为无事人而已。讵意。康熙辛丑春。上竺致罹祝融。遂使灵山钟鼓。寂然无声。宝地楼台。悉为瓦烁。嗟乎以师数年心血。一旦尽付丙丁。垂泪伤心。可胜言哉。不得不再邀慈云之法雨。顒望于远公也。是以悟慈等。二十八人。先禀当道。暨 诸缙绅先生时。则有少宰汤。学士陈。翰林徐。提学翁。御史柴。三十余位。并三学同人六十余友。启请大师入山主持重建。师于是立规策。众明佛法。广福田施。树只园者。布金给苑。踵相接矣。辛丑夏至戊申春。

大士龙庭楼台。行宫香案。西禅堂。北客寮。东伽蓝。祖师。地藏。天王各殿。门扉坦牖。经营布置。规模略成。师之功固大。而用心良苦矣。岁壬寅御赐龙眼菩提子四粒。植于大士殿左右。师恭咏赋一章。以颂无疆之盛典。今我皇上御极。以大士为民慈父。旱乾水溢。有祷輙应。于雍正元年。特命大臣进香。二年勅修庆山祖塔。皆师之精诚。有以默致。惜工将竣。而师已西归。良可悼也。师生于崇正十四年十月十一日戌时。世寿八十八。僧腊七十九。其一生梗概。心不违如来之训性。不染尘俗之累。体不损。沙门之表行。不违法律之经。目不视非仪。口不食重味。手不释念珠。脇不触尘。榻足不履邪径。宿不离衣鉢。入污泥而不染。处混浊而不淆。以清净弘法门。以智慧为福果。皇皇于超济汲汲于普渡。不以一行自高。一功自许人。有归依者。不俟请而往。有求益者。不待愤则启矣。虽幼穉。不简于应接。纵傲狠。不惮于开诱。洵乎佛祖之化身。众生之模范也。师为德水嗣六十载。凡过忌辰。必亲临扫墖。以礼供。非唯罔缺直。事之如生。不忘师教。又如此。其付衣传法者。有长明。月标。姚园。悦峯。仁寿。旭如。曹源。可久。筏喻。剑眉。东来。弘苑。报国。与安。兴福。玉山。马鞍。默闻。凤山。明藏。拈花。大振。北京。体闲。慈云。启南。上竺。培丰慈裔。正中。天怀。通计廿有余人。其僧腊者。不能悉记。所着经典。有华严别行经圆谈疏钞记十二本。楞严经序释圆谈疏廿五本。贤首五教仪六卷。科注四十八卷。起信论疏记会阅十本。药师疏钞六卷。观音疏钞八卷。金刚直解五卷。四十二章经疏钞五卷。观经直指疏十本。瑜伽施食经疏十本。观音疏。弥陀略注。如意经疏。心经二解。尊胜经疏。势至疏钞。像想章疏。八大人觉经解。大悲呪释。准提呪释。各一卷。佛祖纲宗四卷。贤宗十要二卷。持念因果记。念佛异徵记。乐邦净土咏。醒世善言。西资归戒仪。瑜伽归戒仪。系念仪。放生仪。各一卷。焰口仪疏十本。焰口摘释一卷。共一百六十八本。己亥秋。余兄东表。捐赀遣余。送入楞严寺藏。嘉禾郡尊吴公作序。以待後之取者。其未付梓者。统计一百二十六本。皆师历年手辑。余所目击。惜乎。辛丑云房失火。化为灰烬。自回禄後。所注并代刻。未入藏者。如法华圆谈科注十七本。命予手录请解。则自闻一法师作序。则有理安迦陵。于康熈六十年。寄送入都南观音寺。转劝配天法主。募刻流通。又万佛忏。报恩忏。弥陀忏。七佛药师忏。改订观音忏。各三卷。并华严别行品经。便于四众。一日礼诵。板存昭庆。又金刚。开蒙注。开道注。开悟注。心经开蒙注。共四集。便三乘人。一目了然。又上竺志。慈云志。仁寿志。楞严志。板存各寺。又去冬撰仁皇忏三卷。以祝圣祖不可思议之弘恩。保蚕忏三卷。以佑兆民时和年丰之利赖。稿存丈室。独雍正四年。所注华严宗佛祖传十四卷。未鑴。葢自佛祖至今。源流始末。辩驳异同。悉从藏经考摘。非曰为贤首伸说。即诸宗靡不受益。廼示後学入德之津梁也。讵意。腾录较订方毕。而师猝然。迁化于上竺。必付诸梓。俟後入藏。以垂不朽。又尝序四书。序图章解。纲监。随笔。问道说。觉迷录。皆深入性理。足以知其通儒也。惜乎。以浮屠氏终焉。呜呼。师年已登耄耋。篝灯纂注。虽蝇头细揩。罕有涂抹。尝谓余曰。每当注释浩繁。略闭目间。甘露灌顶。神思飈发。迅笔成文。不假思索。噫。此皆师之夙慧圆明。余与师心相莫逆。数十年来。交最久。知之又深。非师孰能鉴我。非我无由志师。故不自知其言之津津。而笔之缕缕也。即注释一事实。足以继往开来。辟千古未有之畅典。谓之一代之祖师也可。即谓之千百世之祖师。也亦无不可。师之标灵显异。诚难枚举。兹撮其大端。而为之铭曰。

我闻万生。各具物性。人苦未见。见而未尽。伟哉大师。福慧宿定。受嘱乳峯。遂传心印。莲池嫡派。贤首宗乘。神光上烛。故号灌顶。三藏觉迷。五部深省。飞锡慈云。梵宇是兴。竪竿上竺。琳宫复整。施食兮鬼神潜伏。说法兮鱼龙出听。受圣朝之宠渥。为士庶之信敬。八十八年。功完果证。勿云明镜。胡然而隐。一物本无。何用照映。勿云空谷。叩之不应。万象皆空。觉然後醒。摘叶拈花。搏风捕影。云散水流。天空月静。

上竺灌顶大师嘱法语

孔门四配。佛门四弟。罗什四贤。达摩四得。灯明有八王子。智胜十六王孙。咸以童真出家。沙弥成道。迨於释尊法华会上。四众八部。靡不计校。我 祖云栖大师。北访徧融教主。授以老实念佛。依佛行道。莫贪名利。毋逐世缘。祖衣法印。开净土门。疏钞弥陀。莲宗徧振。 先师德祖。传我佛印。遥承五代。进住上竺。丈室兴废。经始两辙。讲注经典。不一而足。天竺灵山。固多英俊。

大士台前。四杰推首。或为人师。或以律范。名誉远称。绍隆香火。从予转轮。妙堪遗嘱。即佛即心。是心是佛。庐[山*阜]云栖。佛种不绝。五峰长水。法炬炽然。

圣祖宝座。龙床登坐。度生祖印。长相传付。

仁皇灯台。香几行来。照世皇图。巩固遐昌。今以衣法。嘱咐天保。定尔四人。如昔五百罗汉转次授受无异。余多才达。且待後缘云尔。

嘱法第一子培丰 付(藏佛一尊红衣一件)。

知见宝藏  非从外出  佛顶髻珠  皆从自得  福基慧命  阳春培植  智种灵苗  增秀成实  洪范五行  莫不赫奕

嘱法第二子慈裔 付(藏佛一尊紫衣一件)。

从佛口生  依佛行止  得佛法兮  真大士子  严净毗尼  成正徧知  传圣观心  佛法住持  仪范三界  慈隆百世

嘱法第三子正中 付(尘一炉一)。

文学游夏  言语宰贡  政事季冉  德行伯仲  具圣一体  豁然大用  羿教人射  正在彀中  行大士道  事事圆通

嘱法第四子天怀 付(杖一鞋一)。

天生於予  克怀明德  代佛行道  阴阳吕律  大智权辩  随机调适  上和下睦  君欣民泽  教化域中  顺帝心识

奉大师命沐手代书晓谕合山。时雍正六年三月二十九己卯日也。

皇宫赏赐物件

宝座台张  杏黄缎垫子一个  龙牀壹张  朱红大立台一对  香几壹张  灯台壹对  书桌壹张  灯台壹对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