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苦瓜和尚画语录

苦瓜和尚画语录
作者:[清]石涛
分类:艺术
状态:全本
字数:3483 字
浏览数:68 次
推荐数:暂无人推荐
收录时间:2023-11-30 23:29:41

内容简介

《苦瓜和尚画语录》是一部绘画论著,又名《画语录》、《石涛画语录》。

此书共十八章:一画、了法、变化、尊受、笔墨、运腕、纲组、山川、皴法、境界、蹊径、林木草、海涛、四时、远尘、脱俗、兼字、资任。在论及具体的创作技巧时,颇有新见,其总体绘画思想虽因参以禅理而见玄妙,但法古而不泥古、面向自然创作、发自肺腑、见自己面目的绘画宗旨,无疑是对清初拟古画风的批判,对推动我国绘画展很有助益。可必认为,这是一部有着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极富创造精神的绘画理论著作。

《苦瓜和尚画语录》的理论核心是首章《一画》。前人往往对此感到费解,而未作深人探讨。石涛虽人释门,“一画”之说却出于道家。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得一以生”(《老子》四十二章、二十九章),此“一”贯之于画,就成为根本之法:“-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画家主观上“一画之法,乃自我立”,以之作为“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自己又能“见用于神,藏用于人”,在把握了一画之洪规后,就能对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深入其理,曲尽其态”。以“一画”指导创作,“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臻于“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的境界。创作毕竟在于主观努力,故“画者从于心者”,把握根本,一以贯之,“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诚然,石涛并未对“一画”作出具体深入的阐释,但毫无疑问地是指绘画中最根本的东西,联系别章所论,当指表现自我情感,发挥创造精神,这正是对拟古画风的有力批判。

“一画”并非生而得之,要能真正做到“一画之法立”,必须从天与人、物与心的根本关系来克服“法障”,才能保持创作的主观能动性,继而破除泥古意识,高扬创造精神。第二章《了法》与第三章《变化》,就是在“吾遭一以贯之”精神指导下作进一步阐述。石涛认为,如果只知有规矩之法而不知乾旋坤转之意,就会被法所障、所缚。只有真正认识到“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墨受于天”、“笔操于人”,充分发挥人对天、心对物钓庄观能动作用,才能“法自画生,障自画退。”这就是“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在论“变化”时,石涛更明确鄙嗤“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的“泥古不化者”,以“惟借古以开今”的精神,宣称“我之为我,自有我在”,以“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的主观创造精神,高举“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的旗帜,将“产画严落实为“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

石涛并非只以“画可从心”、“自有我在”见其理论锋芒,“一画”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第四章《尊受》、第五章《运腕》、第八章《山川》、第十八章《资任》都阐明,了物与我、山水与绘画的辩证关系。《尊受》云:“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古今至明之士,藉其识而发其所受”,这就是受与识的 蒙两个方面和正确关系。“先受而后识”的思想见于《山川》章,且贯串“甲画”精神的,就是“以一画测之,即可参天地之化育也。测山川之形势,度地土之广远,审峰嶂之疏密,识云烟之蒙昧,正踞千里,邪睨万重”,即“搜尽奇峰打草稿也”。“藉其识而发其所受”,在《尊受》中云:“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这正是逆向关系的一个补充说明。心存“一画”,就不会被古人的程式、法则所限,可以突破窠臼,随心运腕,画从于心,而运腕之道则有实、虚、正、仄、疾、迟、化、变、奇、神之别(见《运腕》章)。在画家与山川的关系上,“受”并非被动的,“我有是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山川》章),这就不是被动的“反映”,而是主动的“表现”,这恰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可宝贵的民族性格。在最后的《资任》章,石涛兼顾“资”的借取和“任”的一画“一以贯之,不任于古今,不任于圣人”,最终仍强调要有“我”在。至此返观第七章《纲》的“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石涛独具手眼、超越前人的革新精神极为强烈。要具备这种精神,当然要有必要的修养,“人为物蔽则与尘交,人为物使则心受劳”(《远尘》章),“尺幅管天地万物,而心淡若无者,愚去智生,俗除清至也”(《脱俗章》)。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是创作成功的前提,石涛所论值得珍视。

关于具体的创作技法理论,石涛也有独到的系统见解。如《笔墨》章云:“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是对传统笔墨理论的深化、发展。《皴法》章云:“峰不能变皴之体用,皴却能资峰之形声。”对二者关系的看、法亦很深刻。再如《蹊径》章的“蹊径六则”,《林木草》章的以写石之法写树,“生辣中求破碎之相”,《四时》章的“拈诗意以为画意,未有景不随时者”,都是石涛勇于实践、创造的独得之秘。《兼字》章所说的“字与画者,其具两端,其功一体”,是对书画相通论的发展,也应予以重视。

苦瓜和尚画语录转载自网络,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让更多读者阅读欣赏,本站愿与您一起共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天下书楼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网页底部邮箱,我们将尽快删除。

章节列表(2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