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寒松堂全集卷之二

奏疏吏科詹事府光禄寺

明计典以清吏治复旧治以肃人心等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明计典以清吏治,复旧治以肃人心,谨献刍言,仰佐新政事。

臣惟人君御世之权,莫大于赏善罚恶;国家察吏之典,不外乎黜幽陟明。故虞廷考三载之绩,

周官垂六计之法,典甚重也。我朝两次展觐,方在定鼎之初。进退固严,规制未备,虽抒万国拜

舞之心,犹缺御前考察之事。今值皇上躬亲大政,首举计典,明一代之令甲,所以立万禩之章程,

大非从前草创可比者。臣爰考旧章,切思三年觐,义取述职。其名为大计者,乃天子自计天下官

员之贤否,令部院科道诸臣分理而共佐者也。卽如御前有奏,大班有劾,总职者有免冠之责,复

任者有戒饬之勅,廉能超众则面加奖赏,地方利弊,则各许奏陈。载在会典,班班可按,前此皆

未行之。今若严慎之心有加,澄清之效益着,苟令人觐诸臣,不聆天言之赫奕,尤非所以劝惩天

下也。

臣谓鳞集阙下者,布按二司,实为百官纲领。两司称职,则道府州县可知也。恭请皇上

面召各直省

两司等官,问水旱频仍,有无救济招徕?所报地荒丁逃者,谁为致之?问钱粮混冒,官侵吏肥,

每至数

百余万者,谁为掌之?问劣员讪课蠢国,久列优评者,谁为纵之?问款项混开,征解淆乱,赋

役全书屡饬不定者,谁为司之,问地方有藐法行私,纵贼窝盗,罪害及于职官百姓者,谁为制之。

问法律不明.任情出入人罪者,谁为为议之?问钦案沉阁,久不完结者,谁为诿之?问奸蠹盗折官

粮,成千成万,弊由夤谋滥委者,谁为主之?凡三年中,国赋之盈缩,民命之生死,官评吏议之是

非公私,关系大纲者,逐一面奏。称职者作何奖赏,不称职者作何处分,庶足为表率百僚之戒。

倘有支吾欺饰,容科道官以白简随之,款款纠驳,以服其心,俾郡邑小吏,咫尺天威,惕然于雷

霆雨露之下,自返职业,图报朝廷。仰见盛世之计典昭明,海内主人心鼓励,卽千万世永为遵奉

矣。臣蒙圣恩补列首垣,在吏言吏,伏候特旨,干断施行。谨题请旨。

奉圣旨:「着速议具奏。该部院知道。」、

。纠拾关朝觐大典等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纠拾关朝觐大典,既明必不敢废之职掌,当去必不可仍

之弊端,恭请勅议良法,永为遵守事。

切照三年大计,册报责在抚按,考察责在部院,纠拾责在科道,总为仰佐重典,以澄清

天下之吏治也。臣查四年科道拾遣,曾经举行,因立法不善,科道被处者不一而足。卽臣衙门,

如刘楗以纠拾张守

廉责革,杨时化以纠拾左光先降级,刘鸿儒以纠拾劳有学降级,林起龙以纠拾杨云鹤革职,

杨璜以

纠拾刘孔敏罚俸,而台臣尚不与焉。臣考之典章,员用科道以弹核有司,非借有司以处分科

道也。又

因抚按之耳目有遗,广之科道,非因科道之纠拾有据,遂咎抚按也。乃科道以进言受累者,

弊有数端。

.大约纠拾之单款,与抚按册报相左,故抚按恐蹈徇纵之愆,不得不代寻出脱之法。以故巧

为遮盖,款款子虚,甚有看语内比之文王、孔子者,此一弊也。又所纠之官,不行革职,仍以见

任质审。百姓衙役,尚属管辖,断无供证赃私之理,此二弊也。会典所载,科道官必待吏部考察

后,有失当方许指名纠劾,并无处分科道一字,而降革责罚,反坐言官,不合典例,此三弊也。

且当日察审单款之无据者,抚按也。乃案墨未干,而所参左光先等贪婪不法,革职提问

者,亦抚按也。岂廉于前,而贪于后乎?抑初甚贤,而继不肖乎?则科臣之指参非诬,抚按之解脱

益明矣。总因四年计典初举,皇上未亲大政,公道未章,事多草率。今值圣政方新之时,从前弊

端不除,则诸臣职掌不尽;诸臣职掌不尽,则墨官遗漏必多。况谘访既奉有不行之旨,拾遗一节

尤为紧要,不可不力为举行者。

臣查得四年铨部所陈计典一疏,内开我朝鼎新创举一应考察事宜,且照旧例举行一次。

倘其中有应革应因者,再行斟酌。今若不遵旧典而革前弊,不足以立万世之良法也。至于被纠官

员,或本身有赃,或衙役有赃,或才调庸常,或性情乖戾,自应照例处分议罪外,如果审无赃过,

应否还职,并听部议,

自不得藉端诬罔,处分科道,以负皇上求言察吏之意。卽科道诸臣,自尽厥职,倍加公慎,

无敢有畏罪、塞责之心,庶大典有光,而贪风可息矣。

臣缮疏已毕,见掌道臣朱鼎廷请复拾遗之例,微臣并指四年拾遗之弊,伏乞勅下部院,一

并确议,永为遵守施行。谨题请旨。.

奉圣旨:「据奏,四年纠拾,反坐言官,有坏吏治,塞言路。以后科道纠拾官员,照大计

一例处分。科道官有挟私妄纠的,着吏部、都察院指实参奏。该部院知道。」

恭陈用人第一大政等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恭陈用人第一大政,以佐治平之实效,以报一体之隆恩事。

臣惟上行下济,大易着泰交之文,君明臣良,尚书赓喜起之盛。历汉、唐、宋、元而上,一

心一德相得益章,史册中盖不多见也。昨逢元旦,传奉温纶,召内三院,引九卿、詹事府、国子

监.都给事中、掌道御史等官,特宴于保和殿。臣适以青琐末员,遭逢异数,问地问年,躬承天

语,赐肴赐饮,喜动龙颜,都俞一堂,赓歌千载。嗣于初三日,接满、汉宫参同奏事之上传。又

于初四日,捧「言官条奏多系细务」之圣谕。仰见我皇上爱人知人,洵舆尧舜同揆矣。

臣切思国家第一大政,莫大于用人。但上天之生才有数,全恃皇上培植而辨论之,以待

一日之用,故用之有效也。语云.十年之计树木,百年之计树人」。今满臣甫停战伐,讲求治平,

非厚加培植,则旧人有零落之忧。汉臣参同奏事,顾问方殷,因事察人,辨论于蚤。倘异日部院

有缺,皇上预知某臣之心

地精明.堪进何职,某臣之事务熟练,堪进何职;某臣之厚重少文,堪进何职;某臣之风裁

出众,堪进何

职。参以众议,简在帝心,社稷所关,得人不偶,非资序之浅深可拘也。若总督抚按,均系

重臣,但总督

封疆之任,舆抚臣兼吏治民生者不同。近日总督,于京堂旧人及在外廵抚提督中推用,是矣.独

巡抚廵缺出,推京堂者少,而推布按者多。臣有两说于此:廵抚固需历练之才二京堂亦是切要之

地。若尽推外任,谁办部院之事?布按既储为廵抚之用,自宜选材而授。苟钱谷有玷而居方伯,律

例不明而居臬窟,职任尚且难堪,节銊必无厚望。臣请皇上察新旧按臣中真才真品.有守有为,

果能兴利除害,不愧察吏安民者,或三差俱完,或两差无疵,书名御屏,命廷臣一例同推。廵抚

苟可得人,何惜不次之擢?至于布按二司有缺,吏部仍照会典旧例,推列正陪,请旨点用。可为今

日之布按,方可为异日之巡抚。臣所

谓培植而辨论之者,不独为一事言矣。内外得人,同心奏效,治乎之本,莫大于此。伏乞圣

明,采择施行。谨题请旨。

奉圣旨:「着确议具奏。该部院知道。」

卓异之名实易淆等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卓异之名实易淆,圣朝之拔擢贵慎,谨陈愚见,以录真才,

以左证清事。

切惟三年计吏,名曰「考绩」,盖考察政绩之成舆不成,以行朝廷黜陟之大法也。臣滥随

各衙门阅册之后,得舆满,汉诸臣同心叄核。事必求其实,法必求其平。窃愧于皇上黜幽之大典,

不能仰副万一,

敢言陟明乎。

臣查旧例,各抚按爰有卓异之举,大抵于道府州县中,拔其品行卓越、政绩异常者,举

数人以报天子,奖赏纪擢,我朝行之至再矣。臣详改其义,今之所谓卓异,卽汉之所谓治行第一

也。不悬天下非常之格,不能得天下非常之士,朱邑为北海太守,以廉平不苛,爱利为行,人为

大司农。卓随为密邑令,以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迁京部丞。黄霸为颖川太守,以先教后罚,奸

盗屏徙,征为京兆尹。召信臣为南阳太守,以训农兴利,户口倍增,召为少府。史书所载,指不

胜屈,古之视吏治也,其重如此。我皇上大政方新,首举廉卓,鼓舞激劝,正在于斯。且万几日

御,诸务亲裁,此事三年一举,岂寻常荐剡可比。上而朝廷着得人之令,下而部院尽知人之明。

卓求真卓,必有贤声;异求真异,必有实政。今查各直省册开卓异官员,事实有据者固多,平常

无奇者不少。虽赫赫之名,见于久去,而泛泛之誉,岂是定

评。卓异之选,诚未可以滥邀也。臣请勅下部院,将举到卓异官员,所开事迹,诸字推敲,

严加品题。以实政可指功迹超众者分为一等,以治业平常仅能称职者分为一等。其姓名事实俱用

满、汉兼字,闻进睿览,御笔亲定奖赏之后,各照实迹,分别优擢,勿使既膺循卓之典,仍滞常

格之中。举一真才,而天

下之才皆劝,擢一廉吏,而天下之吏皆服。庶见国家磨励人才,务求实用,吏治民生,良有

裨益。卽两汉盛事,不能专美于前矣.谨题请旨。

奉圣旨:这所奏卓异官,必确求真才实用,有裨吏治,着卽严核行。该部院知道。」

申未明之职掌以广圣恩等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申未明之职掌,以广圣恩,以佐铨政事。

臣新任吏垣,查凭限一节,属在职掌,例之所有,臣固不敢滥为更张。若使地方不擭人材之

益,人材先受地方之过,亦臣之所为怦怦惧也。谨列四款,为我皇上陈之。

一官员领凭,臣科定限,向来满、汉同理,止用汉字。查近日各衙门行移,俱用满、汉

兼字,文凭重事,何独不然。臣谓今后部科俱用满、汉字定,可挂号以防假伪。

一凭限日期,查照官制,每日以六十里为定,恐有规避,仍立法绳之。今处分之法,部臣

已从宽矣。各官愿叨一命之荣,肯逗遥之意?但水陆问关之中,或风涛有阻,或盗贼无常,或资斧

告艰,或仆马多故,或便道辞亲,或携家就养,万一迂迟,难免降罚,况杂职无级可降,卽行革

职,俾地方终不得一官之用者,臣科之咎也。臣谓处分之法,自宜照例,而定限之期,不妨稍宽。

今拟知县以上,每应限一月者,宜量展十日。其佐贰、首领、教职、驿巡、大使等官,出身寒微,

行李萧然,策蹇而行者有之,徒步而往者有之,艰苦与道府州县不同,责任亦与道府州县不同,

每应限一月者,亦量展十五日。倘仍有逾限淹

留,托故告改者,臣当以白简从事。情法既已允协,民社亦无久误。前吏部因教官寒苦,移

会臣科,颇有同心,皆仰体圣恩,以示宽大。

一领凭官员,遵限赴任,实为地方之益。臣科满、汉宫于本月初一日昼凭,有湖广会同

等县知县孙

如周等,呈禀地方现在用兵,尚苦无任可到,讨宽限期等语。臣思王师远征,荡平立奏,印

官不到,谁人料理?如果恢剿未及,伏莽未靖,数千里外,臣亦不能遥度而概宽也。今后凡遇用兵

地方,许令部选官员,到省验凭,投见抚按,具疏题明,以该地方平定之日,催令赴任,缓急迟

速,一听抚按限之。切念从前有用之材,或违限而斥,或遇贼而死,负朝廷之培植,劳部臣之铨

除者,不知凡几,谁为雪之,谁为郎之哉?臣读圣谕,有曰「国家爱惜牧民之官。」夫爱惜而不肯

轻用,必爱惜而不肯轻弃,应勅各督抚按,如有未定地方,一体遵奉,以重人材。

一杂职官员,旧例内外各衙门,吏农考满,部科查对,然后选授给凭,惟恐易于假冒。

近见吏部有查拿假官一疏,内具假凭四张,部科印信俱系私造。雄奸胆包天,无所不为,皆因抚

按报缺稽迟,部臣妩由察核,故久煅而不归也。今后凡杂职员缺,毋拘揭报之例,定须每季详察,

具疏奏报,内外互稽,魍魉自遁。且臣阔大计册中,各省缺员十之六七,内有假官注考者,有同

名并到者,有携印脱逃者,有议缺当裁者。臣曾与考功按册面讲,部臣自行严查外,其现缺若干,

宜刻期速补,以绝奸弊。

以上四款,皆就臣职掌之一节而推言之。其于人材地方果否有裨,圣恩铨政果否无碍,

伏乞勅

下吏部确议,速覆臣科,以便遵奉施行。谨题请旨。

奉圣旨;「着确议具奏。吏部知道。」

微臣就职言职以明职业等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微臣就职言职,以明职业,以求实济事。

切惟悬鉊设铎,帝王之盛心;补阙拾遗,臣子之大义。古来上有明主,下有直臣,或旌

谠论于当时,或表忠言于事后,美迹彰彰,载在史册。近者纶音再下,省躬求言,令诸臣各抒所

见。一谕曰「旷废职业」,又谕曰「无济实事。臣循分自省.言责大亏,稍有良心,能无汗愧?

此时若不明其职业,而求其实济.则诸臣愈负皇上纳谏之心,皇上亦无从收诸臣建白之效。诚如

上传所谓「当言不言,不当言而言者也。

臣切思言官以进言为职,皇上以开言路为心。向来言有可行者,皇上未尝不采其言,言

有不可行者,皇上亦未尝重弃其人。所以满、汉之臣,大作敢言之气。近日见有一言不当而问拟

大辟者。律以人臣之道,重君父原不重身家,计苍生原不计祸福。但恐言路诸臣,明知言者得罪,

不言者无罪,各懐顾忌,甘自类于寒蝉,委是铺张,尚欲托于呜凤,以惴惴畏罪之心,结成郁郁

缄口之象,亦言路之大可羞

也。夫人臣之罪,洵莫大于怀偏私,重贿赂。若一言不当而可拟重辟,何以处臣下之贪赃坏

法,报怨挟仇者乎。

臣谓盛世之法,贵持其平。良臣之言,务求其实。古人有云「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

如耳」。纠弹勿避要津,大恶大贪,劾一人而已见风节;条陈不取累牍.大利大害,举一事而尤胜

雷同。其有立意含

糊,属辞枝蔓,言之则利多而害少,行之则利少而害多,此不职之臣也。

明旨批下吏部,以考功之法处之。如系坐而言起,而可行之事,内外务在实行,大小各

有实济。部臣既券之于始,皇上仍课之于终,孰敢苟掇浮议,漫草弹章,以自取溺职之咎耶。今

后臣衙门,仰体圣怀,参考旧例,以进言之有济无济,见言官之有才无才,其应内外迁转者,兼

查职业,明咨吏部。此外果有贪赃坏法,报怨挟仇等弊,或本衙门互相察举,或该部院特疏纠参,

情弊昭彰,供证明白,此不法之臣也。.

明旨批下刑部,以司寇之法罪之,法归于平;言归于实。凡语过戆而心无私者,不必概

送刑部。从此上以实求,下以实应。不但沽名钓誉者,各见其忠良,卽持禄养交者,亦生其志气。

用言与用人俱效,小利合大利兼收,法纪当而职业明。其所裨于圣治者,匪浅鲜矣。谨题请旨。

奉圣旨;「览这本内云.人臣之道,重君父原不重身家』。又云,怀偏私、重贿赂、报怨

挟仇者,何以处之』等语,所指何人,着魏象枢据实详明奏来。该部知道。」.

遵旨奏明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遵旨奏明事。

臣于本月初一日,具有微臣就职言职,以明职业,以求实济一疏。初二日奉圣旨「览这

本内云,人臣之道,重君父原不重身家』。又云,怀偏私、重贿赂、报怨挟仇者,何以处之」等语,

所指何人,着魏象

枢据实详明奏来.该部知道」。臣捧读天语,仰见我皇上俯采刍荛,虽条奏本章,亦必字字求

实。尧舜之心,不是过矣。臣疏所奏,原因四月十七日,接得上传,内有「当言不言,不当言而

言,无济于实事」之谕。臣切思言官有何实事可报皇上,不过进言得当耳。前日言官吴达、吴拜,

因进言不当,俱拟死罪。臣敢言之才不及二臣,尸位素餐,实深恐惧。今见我皇上省躬改过,责

望直臣。

臣所以言「人臣之道,重君父原不重身家」等语。盖欲人臣披肝沥胆以事一人,宁可因

言而得罪,不可畏罪而废言。古人云.「怕死非忠臣」。臣以此自勉,并以勉言路诸臣,实无所指

也。又因上传内有「大小臣工怀偏私、重贿赂,不实心为国,旷废职业」之谕。臣切思言官何为

职业,不愧朝廷之耳目,是其职业也。言官而怀偏私,何以纠报怨挟仇之人?言官而受贿赂,何以

察贪赃坏法之事?如有此等所犯,大为不法,当下刑部议罪。若进言不当,特不称其职耳,亦下刑

部议罪,法之轻重,未得其平也。且皇上为诸臣之父母,父母因不孝而欲议杀其子者,有之。未

有因失言而欲议杀者.

臣所以言「人臣之罪,洵莫大于怀偏私、重贿赂、报怨挟仇者,何以处之」.等语盖谓皇

上既下求言之谕,今后凡有不法者,应下刑部议罪。其不职者,止下吏部处分,定为良法,昭示

臣工。言路通塞之大开,史书纪载之美事,莫切于此。臣如有所指之人,真见真闻,卽特疏入告

矣,岂敢待皇上诘问而后指名。况臣原疏中,明有立意含糊,属辞枝蔓之戒。臣欲戒人而先不自

戒,臣罪滋大,臣断不敢也。谨据实详明回奏,伏候圣明鉴察,贴黄难尽,并乞慈宥施行,臣不

胜战栗待命之至。谨题请旨。

奉圣旨「魏象枢所奏情词已知道了。以后言官进言,凡有实据的,都要明白指奏,何必

分别小

臣、大臣,含糊影射,着通饬行。该部知道。」.

体圣主难慎之心谬献条陈等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体圣主难慎之心,谬献条陈,仰祈采择事。

臣待罪吏垣,屡读明旨,倦倦以察吏用人为重。臣鸡愚昧寡识,不谙铨政,聊就明旨,

一推广言之。

二读圣旨云:「地方好官,若不荐举,上何由知?以后各督抚荐举,俱着遵奉前旨。」是举

劾之责,督抚所不能辞矣。夫督抚止有岁终甄别之例。向来直省等处,有循而行之者;陕西等处,

有久而未行者,北直「山西等处,有止及道府者;宣大等处,有兼及有司者。均是督抚,而各持

一例,于法不可。皇上方

欲澄清吏治,自司道以下,佐贰教官以上,或通行甄别,或另行举劾,早宜勅定,勿致参差。

以后务将司道府厅原开考语全列疏中,部院科道访有不当者,以便指名驳参,庶是非毁誉,罔敢

欺朦矣。伏候圣裁。

一外官升转,挨俸论荐,部臣极其详慎。臣常虑俸荐备者,钱粮未必尽完;钱粮完者,

俸荐未必全备。况今荐额日严,荐牍日少。从前之有荐者,尚可挨升;此后之应升者,何为确据?

今应将给由考满事例,遵照前旨,着实举行。考任内之实迹,去纸上之虚文,操守政事,既可确

见其短长。称职平常,亦

可分别而升叙。前经题明,以皇上亲政之年为始,「历俸三年,依例考满。但钱粮随俸计算,

或截算八年以后之俸,或通算八年以前之俸,议定画一,通勅各督抚,转行所属,应与给由者,

不许朦隐扶同,亦不

许留难稽滞。本册文移,各注申考驳察月日。旨下该衙门,会同磨勘,次第核覆。至布按二

司,一为钱粮之统汇,一为刑名之大纲,尤当严核,以正本原,庶互保同结,非为故事矣。伏候

圣裁。

一让圣旨云:「若用卓异,必须在京堂上官有保结的,方许推用。」仰见皇上爱惜人才之

心。欲尽谓之贤,既恐以人而冒盛典;欲尽谓之不肖,又恐以盛典而弃人臣。思闰见亲切,莫如

本管上司。万一京堂之风闻,不敢轻保,则苏松之缺,难以久悬。卓异之官,难以概弃,此际何

所适从乎?夫用人之道,慎终不如慎始。卓异三年一举,原从千百人中,核其才守,拔其二三,较

循例之荐举,何其重也。向来抚按,止以一册开报,全不具疏题奏,才守实迹,何尝上闻?卽连保

之法,未经题明者,臣亦不敢苛论。今后督抚遇大计之年,务将卓异官姓名、实迹,会疏特举,

不必沿册报之陋规。所举当,则舆卓异同其赏。所举不当,则并道府同其罪。庶信赏必罚,可期

得人矣。伏候圣裁。

以上三款,如有一二可采,伏乞勅部确议,上请施行,条奏字数溢额,并乞圣明鉴宥。

谨题请旨。

奉圣旨:「该部确议具奏。」、

奏明臣未画题缘由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奏明臣未昼题缘由事。

本月初一日,吏部聚集九卿科道,会推南赣巡抚。正推者,乃江南左布政使刘汉祚也。满汉

诸臣为地择人,自有所取。但臣曾因钱粮一事,具疏题参,前后不便互异,是以未敢画题,理合

奏明,伏乞圣

鉴施行。谨题请旨。

奉圣旨。「知道了。该部知道。」

督抚关系封疆告病例当代请等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督抚关系封疆,告病例当代请,伏乞明旨申饬,免致贻

误地方事。

臣惟国家之务,莫大于封疆;封疆之任,莫重于督抚。盖粮饷、兵民,安危、治乱之大

纲系焉。文移一日不理,则案牍迟壅;耳目一处不周,则弊端丛积。无病而控辞,非臣手之义也,

有病而卧理,亦非地方之福也。臣见向来抚臣告病,如赵兆辚、刘武元、周文烨等俱系自疏陈奏,

奉旨以后,必须具题行查,再题再覆,而后出缺推补。在部臣,固为慎重。伹一查,非数月不能

结局,一推,非数月不能履任。以多事之封疆,姑托抱病之节銊,于地方殊有未便也。况今刑名

吏治,归并料理,事务更烦,责任倍重。有病主人,精神必减,卽事事周密,保无一事之疎虞,

念念担承,保无一念之旁贷乎。臣于此不能不鳃鳃过虑也.。查会典内所载,各边督抚患病,不许

自奏,听巡按御史勘明转奏。今巡按已经止息,合无督臣

有病,许抚臣勘明代奏;抚臣有病,许督臣勘明代奏。无论边省,通为定例,应留应去,取

自上裁。既不致月复一月之躭廷,并不烦一疏再疏之纷扰。封疆事重,庶无万一之误也。至于方

面等官,表率属僚,实为紧要。倘有病废不堪者,该督抚照例查奏。若姑容恋栈,部院科道访实

指参,重治督抚之咎,所裨地方匪渺小矣。臣在吏言吏,伏乞圣明采择施行。谨题请旨。,

奉圣旨:「该部察例具奏。」

部司擅委中军大乖典制等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部司擅委中军,大乖典制,请重处以儆将来事。

切照私委之弊,害民蠹国,我皇上禁革甚严。卽地方额员有缺,例于部选职官中选委,未闻

部司设有中军私牌,擅自委用。如主事钱受祺者,则大可异也。查中军一官,原为传宣军令,参

赞兵机而设,兼有分统标下兵马之任,所以督抚兵巡等衙门,非部推中军不敢用。虽其爱功名而

奉约束,而不肖之生事害人者,尚比比入告也。今受祺,一奉差主事耳,既无传宣之军令,又无

参赞之兵机,一兵一马毫无干涉,私委中军,意欲何为?非藉为剥民之爪牙,卽用为通赂之线索,

此不问而可思者。但受祺与吴玉臣未委之先,因何知识?给牌之际、凭何劳迹?既委之后;尽何职

业?在差之日,驻何衙门>。臣实

不能为受祺解。案查各差私收人役,上传有禁。且柳寅东以抚臣而轻用一弁,曩曾重处之,

受祺抑何胆.大如斗,而毫无顾忌也。前吏部候三法司题覆再议,今三法司俱经核实奏明矣。伏

乞勅下吏部,严究

根由,有无贿托,重加处分,以为后日招纳奸徒,剥军害商之戒。今后各部考核司官,及各

督抚查核道将,凡有滥委纵害情弊者,定从劣考,统惟圣明严饬施行。谨题请旨。

奉圣旨,「部司擅委中军,殊属违例。钱受祺着议奏。该部知道。」

检举错误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检举错误事。

臣于本月初八日,具有部司擅委中军一疏。昨臣在科查发外抄,见三法司核覆疏内,俱

云。钱受棋私委捕官。」臣疏将捕官二字误写「中军」,自知粗疏,理合检举,请旨改正,仰乞圣

明鉴宥施行。谨具奏闻。

奉圣旨,「参疏原当详慎,捕官、中军,轻重有别,魏象枢何得误写,着议奏。该部知道。」

详奏臣科始末仰乞圣鉴等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详奏臣科始末,仰乞圣鉴,并陈科臣挟恨之情,以明国法事。

臣于本月二十一日,在科办事,见臣同官陈调元参臣一疏,奉圣旨:「这本内事情,着吏部、

都察院详察,确议具奏。钦此;臣自当静听察议,但臣科始末,不敢不仰陈于皇上之前。

查臣科左给事中杜笃祜于六月初一日,吏部覆准,奉旨给假六个月本内,无「开缺另补」字

样。及六月十五日,吏部题覆陈调元疏看语内,引会典题放事例,凡给假官,应照例作缺。并无

姚文然、杜笃祜姓名,及科臣为始」等语。满洲臣舆臣细绎凡之一字,未知果否兼前后而言,兢

兢详慎,恐舆调元原疏不侔,随令他赤哈哈、方常书到部,问明杜笃祜是出缺不是。吏部回说,

「以后的出缺,杜笃祜不出

缺。」而调元揑臣科为立志背旨,非妄言乎。臣科于闰六月初八日,因咨刘楗等升补,又将杜

笃祜等二缺,指名用手本移会,应否作缺,于十四日接吏部文选司手本云,查得吏科左给事中杜

笃祜给假,在未奉作缺明旨之先,自应听限满赴京供职,奉堂批照议」,同覆到科。今满汉字原手

本见存臣科可察,而

调元亦捏臣科为背旨,又谓吏部司臣为背旨,则满、汉堂司等官,前作看语,后批照议者,

岂尽背旨之人乎?

近见内院升补官员一疏,内将从前给假官俱题明作缺。臣卽同臣科满洲臣议云,前日吏

部两次俱说不出缺,今内院已题明出缺,应照内院事例,移明吏部,定为画一之规」。又用满、汉

字手本,移会作缺。见今部中回咨未到臣科,原以内院题奉钦依为式样,而反以臣为聋瞶、为欺

罔、为甘心、为背旨。调元真良心灭绝之甚者。且调元疏云.内院何常问吏部」,此言愈谬矣。夫

内院之例,本衙门题升,亦本衙门题缺。臣科之例,升转事故,吏部题缺,臣科止于照缺咨人。

此所以再三移会吏部也。调元亦系科臣,当谙科例,反云「待线索于他人乎」。且杜笃祜一事,臣

科满、汉臣花上、吴赤哈等共议于署,臣有何支吾弥缝,有何私心庇护,字字可问。如谓臣与杜

笃祜有乡情,岂吏部满汉堂司等官,及臣科满汉官,皆与杜笃祜有乡情乎.况调元恨臣原非一日。

调元四月内上俯抒愚忠一疏,诸臣在科同看,公揭

内有「圣躬出入无常,频临三院」等语,臣率云,「意固戆直,言亦关系。但接见大臣,乃皇

上下交之美事也,此段未可轻进」。调元闰之,怫然变色,恨已伏矣。

又杜笃沽给假,调元系兵科左,应挨升刑科都。后兵科都缺出,调元与臣在天安门内同行,

向臣

云,「刑科也罢了。只是嫌刑科书办太疲,本又多,每到日夕.还不得出衙门。」味此数语,

明示意于臣,觊升兵都。故以臣科咨伊升刑都为大恨。

又刑科外抄,送吏科甚迟。昨吏部取打死人命一抄,系七月十七日本下,查八月十四日

尚未送到吏科。臣云外抄一月不发,有何缘故,令书办持咨催取太急,此又臣开罪于调元者。积

此数端,宜其相报之速也。

总之臣任事太真,口直招怨,臣自知之。今调元诬臣为背旨欺君,违例徇私,诳为大言,

以耸天听。调元挟私之肝肺,昭然共见。六垣有是非,部院有公议,难逃我皇上洞鉴中矣。臣谨

将始末情节奏明,伏祈勅下吏部、都察院,一并察议,缘述屡次情节,字逾常格,统祈圣明鉴宥

施行。谨具奏闻。

奉圣旨;「着一并察议具奏。该部院知道。」

应推督抚官员吏部宜遵圣谕等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应推督抚官员,吏部宜遵圣谕,开列事实,以便会推事。

臣伏读圣谕,内云:「今后遇有督抚员缺,毋拘品级,须要从公会推,择其品行才猷素著

者,将行过事实,详注会推本内。」仰见我皇上重督抚之选,责九卿科道者如此其严且切矣。臣附

在会推之末,见吏部将应推督抚官员,海员各写一签,止开履历籍贯,不开行过事实。九卿科道

既未见其行过事实,

何由择其品行才猷。且画题之后,缮疏在吏部,而九卿科道不复与闻矣。若事实不注于本内,

则于圣

谕不合。若诸臣未见共事实,而吏部自注于本内,又于会推不合。事关圣谕,臣忝言官,不

敢不蚤言之。

今后会推督抚之日,吏部应将行过事实写于签内,先令九卿科道阅签择推,按其事实,

参以公论,正陪既定,然后照签注于本内,请旨点用。如果微臣所言,有合圣谕,伏乞勅下吏部,

永为遵奉,以便会推施行。谨题请旨。

奉圣旨:「该部知道。』

游僧干求书文有犯法纪等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游僧干求书文,有犯法纪,乞勅礼部查逐事。

臣切惟辇毂之下,天下所往,僧道星卜,何所不有。近有一僧,名唤赤岳,遍持语录、

诗扇,沿门送人,讲道淡禅,募化衣食,此亦阁黎之常事,无足深怪。但可异者,持书向臣等干

求书札序文,又欲于语录之内,刊列臣等衔名。臣等言官也,书札固不敢作,若衔名附于方外之

书,更无此理。万一私付梓人,下坏臣等之官体,上阙朝廷之功令,何物风魔,妄诞至此。臣等

职在纠察,岂可止于拒绝,而不以入告乎。况臣等严肃衙门,尚敢干扰无忌,则其干扰诸绅可知

也。设系高僧,自当人山清修,今乃纷卖官长,妄犯清规,京师法纪之地,岂宜容留此辈。臣已

同臣同官给事中林起龙,面说与北城坊官顾成学覉

查外,伏乞皇上勅下礼部,验明度牒,查问来历,如止无籍游僧,速行驱逐境外,并通饬僧

官,以后各寺

庙严加查禁,再不许安歇此辈,犯清规而干法纪也。谨题请旨。

奉圣旨:「礼部严察议奏。」

恭陈四款以佐圣主勤民大政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恭陈四款,以佐圣主勤民大政事。

本月十五日,恭遇皇上举行耕藉大礼,臣叨在追陪。窃见皇上星言夙驾,至诚格神,稼

穑躬亲,风

和日丽。我皇上敬天勤民至意,真与帝王同揆矣。臣有一得之愚,关于民命、民情、民食、

民困者,分列四款,为我皇上陈之。

一用真才以恤民命。国家数百万金钱,皆百姓数百万膏血。禾稼未登,先行征纳,征纳

十分,朝廷尚不得五六分之用,其故何也?蠹役中饱者有之,劣官朦混者有之,征无起解、解无批

迥者有之,甚且拨充之军饷不发,地方之灾荒不问。种种见之奏章,事事奉有明旨,皆今日不职

之布政司也。臣思此官专管通省钱粮,必须心计之臣才足察奸,不受一钱者方能胜任。若概循资

俸,未必尽得真才。臣考

会典旧例,布政司舆按察司缺,吏部推列正陪,请旨点用,务求真才,法甚善也。去岁臣已

奏明,未蒙俞允。臣谓督抚而下,此为第一紧要之官。近见皇上于会典未备之事,尚察旧例,况

会典所载者,岂可无庸再议乎。伏乞临御之际,询问举朝大臣,此官有无紧要,会典果否开载,

臣不敢不仰遵圣谕,再三开陈.实因国计民命所关,非渺小也。伏候圣裁。

一慎刑狱以疏民情。各省设一按察司,参拿贪污官吏,辨理冤枉军民,职任甚重。故在

内,都察院称曰「总宪,在外,按察司称曰「外宪」。豸服皆同,谪官例不补用,为其执法疏寃,

察通省之刑名耳。若以律例不谙、才守不称之人为之,或久狱不清,株连证佐,或断恹失平,奸

贪骯法,必至下妨农业,上干天和。近如畿北各府,重犯狱情,多至三二百起,无由申理,则各

省必更多矣。臣请自今定为岁报之法。如一年之内,每省共奉钦件若干件,已结若干件,未结若

干件,开写畧节,比照布政司奏报钱粮事例,年终造册,具本恭进圣览。其各守巡道,承问事情,

问拟充配以上者,亦于年终册开情节。凡有情可矜疑、事属淹滞者,各省报按察司,直隶报三法

司。应驳正者驳正,应纠参者纠参,以副狱情,不得延

缓,重滋寃狱之旨。庶泣罪解网之下,卽雨旸时若之散矣。伏候圣裁。

一行劝惩以足民食。食者,民之天也。各省奇荒,流亡迭告,州县官能安插抚集者,督

抚题明,自应分别纪录。臣不敢再赘。近见李百总收养贫民四百余口,奉旨嘉赏。臣因思八旗之

民,均属朝廷赤子,设遇凶年,畿内地薄而物贵,岂尽度日丰饶之人。我朝在盛京以农事开国,

然后以兵威取天下。今丁口繁盛,倍于盛京。若各旗下人,有衣食不充者,本固山、牛录给典衣

食,安插得所,岂有逃走生事之理。但劝惩须有良法,然后人心鼓励。如某牛录下,察其给养穷

人若干,则实加升赏;某牛录下,察有穷人,未尝给养,则实加罚惩。根本之计,不可不讲。臣

闻我太祖、太宗旧有此例,但耳目未确,不敢援引。伏乞勅下诸王大臣,察议施行。伏候圣裁。

一均赋徭以苏民困。国家钱粮,京运有额,存留有数。其存留者,如师生廪俸、驿站料

价,夫役工

食,祭祀窦具等费,一一取给,毫不可少。我皇上准令绅衿优免丁粮,恩极厚矣。但绅衿免

去一分,则百姓加派一分。富家多有前程,贫民代为包赔,情极苦矣。其中倘有影射滥冒,病民

更甚。臣请责成州县,定为岁察之法。如某地绅衿,某年某月所免丁粮若干,每年终通察事故黜

革,及宦家亲族不应优免者,该州县官逐名造册,申报督抚、学院、学道察核,卽减去百姓包赔

之数,大张榜示,令民通知。如有影射冒滥等弊,容隐不报,仍苦穷民,及地荒丁逃,编派不公,

拖累户甲者,该督抚立行参奏,以溺职论罪。果能清察此弊者,卽当优荐。如督抚、提学不肯实

行者,部院、科道访实指参,分别处治,庶穷民止包实在之绅衿,或不致苦累逃亡矣。伏候圣裁。

以上四款,臣皆举目前关切有裨皇上勤民之大政者,敢进刍荛,伏乞圣明采择施行。因

系列款,字溢常格,统乞鉴宥。谨题请旨。

奉圣旨:「这条陈四款,有裨勤民,着详议具奏。该部知道。」

俯陈愚见推广皇仁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臣魏象枢谨题,为俯陈愚见,推广皇仁事。

臣伏读圣谕,见我皇上轸念畿辅饥民之苦,夙夜焦思。皇太后再布慈恩,共发内帑及节

省银二十四万两,特遣满、汉大臣十六员,赈济入府。廷臣咸稽首而颂日;「尧舜之心,爱民如此。」

谕内所云。「散

给均沾,清察奸弊,诸大臣自优为之。』又何庸臣之鳖言哉,臣窃谓大臣奉命而往,如代皇上

躬履民间,

须于赈济之中,兼行省问安插之事,但有纶音未及,未便专行者,臣不敢不推广而言之。

一地方灾荒,轻重不等,有本地逃亡而去者,亦有别地就食而来者,一体赈济固不待言。

但恐流民餬口有资,栖身无地,虽获目前之生,终作漂零之鬼。合无将各府州县,及所属村堡等

处,空廨官房、庵观寺院,设法安插外,其绅衿商民,或有愿出空房舆饥民居住者,或有愿养饥

民十口至百口者。大臣酌量多寡,如十口以上者,应量给匾颉,便宜旌奖。如三十口以上者,应

具本题报,分别叙录向来大家富户,因惧隐匿逃人之祸,凡流民所到地方,概行驱逐,不敢收留,

宁视其死而不救,恐与人饭一盂、汤

一碗,便不能自保身家,嗟乎,人与人相仇,成何太平之世界。今皇上大沛恩泽,好义之人,

岂无感动,必须大臣给舆关防执照,使人坦然无疑,设有逃人,后不受累,大户乐收乐养,饥民

有食有居。我皇上二十四万两赈济之恩,始有实效矣。、

一地方灾荒之后,百姓既不能养赡妻孥,必不能早办钱粮。或有官不恤民,追比预徽,

青黄不接,敲骨吸髓。或有地方驿马本色,及明末加添赋徭等项,重累百姓,苦难支持,逼迫逃

亡,非尽灾伤之过。

今大臣出京,首当以问民疾苦为事。每到一处,延见父老,虚心体访。某项累民,势当蠲除,

某官害民,法宜纠参。复命之日,逐一详奏,立见施行。俾流民知皇上去其害而除其累,人人有

乡井坟墓之思,逃者可以复返,贫者可以不逃,富者可以不贫,我皇上二十四万两赈济之恩,益

被无穷矣。.

以上二款,皆臣仰体尧舜之心一,不敢虚简差大臣之意,故推广及此。伏乞皇上垂鉴愚

忱,俯赐采择。俾大臣得以朝阁命而夕奉行,一若下部议覆,恐躭时日,统乞圣明裁断施行。谨

题请旨。

奉圣旨:这所奏赈济内事宜,已有勅谕。该部知道。」

遵谕回奏事疏

吏科都给事中今降一级调用臣魏象枢谨奏,为遵谕回奏事。

本月初二日,臣随九卿科道,在午门内,共听宁完我参陈名夏一疏,蒙圣谕(一)陈名

夏父子济恶.科道何不纠参?都着自行回奏。」臣此时又闻本内言,名夏舆臣「系四门亲家,结为一

党」等语。臣既深

惶愧,又抱黑寃,因于本曰羁部候议。未得与诸臣一同回奏。今核议已明,于十三日刑部传

臣,奉旨「无罪免议」。臣八载孤踪,半世名节,始得明白。于圣主离照之下,臣生固无愧,死亦

无憾矣,何敢不据实

回奏。

夫知无不言,言必有据,方尽言官之职。名夏肆恶内院,皆纶扉秘事,臣从何得闻,敢向何

人访问乎。臣所以不能知名夏之肆恶内院者,此也。至伊家住江宁,臣平日亦闻其一手放荡为非,

而说情受贿生事害入之恶迹,若有一二实据,臣何惮于名夏而不以入告耶。缘臣从未身到南省,

闻见不真,在京又未细加体访,不敢揣摩而具弹章,臣所以未经参名夏之恶子者,此也。今被院

臣宁完我摘发名夏父子多款,而臣如在梦中,古来岂有如此之言官哉!我皇上不卽罢斥,薄示降处,

臣清夜自返,中心何安。

理合补牍请罪,字字皆臣之实情,字字皆臣溺职之咎也。臣无任惶悚待命之至。谨具奏闻。

奉圣旨:「已有旨了。该部知道。」

臣母抱病日久谨陈下情等事疏

吏科部给事中臣魏象枢谨奏,为臣母抱病日久,谨陈下情,追吁圣恩事。

臣碌碌庸材,由丙戌庶常,叨授言路,八年待罪,荷恩如天。尺寸之效未成,君父之心

难报.臣清夜自审,踵顶宜捐,敢言将母乎。独念臣母李氏,今年六十有六,脾胃素有弱疾,湿

痰左注,肩臂刺疼。臣前岁迎养入都,不服水土,卽返家乡。抵里以后,脾胃不调,饮食减少,

虽延医调理,未能对症。冬暮两接家信,俱云:「食少体瘦,心动不宁。」臣以垣务正繁,省视可

缓。本月再有信至,云臣母日夜忧郁,

望臣一见。书中之语,一字一泪,臣口不能读者久之。时值皇太后圣诞,又值皇上举.行耕

藉大礼,未敢磺奏。臣思人之一身、养气生血,脾胃为本。若根本不和,荣卫不周,盛壮之人,

亦成大病,况臣母望七之年,气血微弱,万一误补误消,所伤不小。臣粗通药味,未获亲尝,不

惟魂梦不安,亦非所以仰体我皇上孝治天下之心也。.

臣查兵种都给事中姚文然有给假省亲之例,近日侍郎孙廷娃、台臣李敬各以陈情,得蒙

俞旨。臣有情而不言,与草木等耳,不更辱朝廷耳目之班哉?伏乞皇上垂怜至情,勅部察覆,允臣

归省,臣舆孀

母均感锡类之仁。且臣科满、汉济济,又有起用候补之官,缺出随补,毫不废事。臣母倘邀

圣明之庇,调

治数月,病痊身健,臣卽星驰赴补,区区犬马,报答宏恩之日正长也。臣不胜恳切待命之至。

谨具奏闻。

奉圣旨「着察例议奏,吏部知道。」

首疏遵谕详陈治平之大纲等事疏

詹事府主簿臣魏象枢奏,为首疏遵谕,详陈治平之大纲,以佐宏谟,以抒愚悃事。

臣跪读皇上求言之谕,下及七品官员。臣虽滥附七品,窃愧素餐,安有确见良策,仰答周谘

至意哉。

臣惟励精图治,贵揽其大纲,养兵救民,宜责之大吏。譬如善治病者,不求其本原,而

纷投其药剂,无益也。臣所谓大吏者,在内则六部之卿贰,在外则各省之督抚是也。臣所谓大纲

者,内之卿贰可以察督抚,外之督抚可以察有司是也。夫兵民大政,无一不由六部题覆,故督抚

行事有丛弊之处,六部知之必多,察之亦最易。何也?每事各有副书可据,每事各有底案可稽,其

易察一也,吏部分省而设

官,原以咨贤否,别部分司而治事,原以专考成,其易察二也;部臣尝有领兵抽税,出差于

各省,久驻于地方者,如兵马虚实,百姓苦乐,亲眼见过,其易察三也。只因向来责成未专,而

诸臣遂以任议为分途矣。

臣请皇上特颁六部,严覆兵民利弊专勅各一道,令其今后详察各督抚奏牍荐章,咨揭文

册,内有不公不法,大弊大害,推诿偏徇,延缓胡涂者,卽许具疏参奏,酌量处分。如该司未经

说堂,而堂官查出,则过在司官。如司官说堂,而堂官不行具奏,则过在堂官。又虑堂官料理一

部之事,颇云浩烦,郎中掌

管一司之事,何难稽核?况吏书上下其手,每乘司官更易其人,若以曹署为传舍,必致事务之

因循。今

后郎中除考选升迁外,应照掌科掌道之例,俾专理司事,不许在外出差。前任员外、主事时,

已经轮差。臣之所言,亦非偏也。

再请皇上仿唐太宗以都督、刺史姓名疏于御屏故事,将满、汉大小九卿、科道官,每员

制一大签;督抚等官,每员制一大签。各疏其名,各制一筒,时随皇上左右。如某臣担大事,某

臣发正言,卽于签上御笔记一功字。某臣有充位望缺等情,某臣有富贵恩怨等情,卽于签上御笔

记一过字。遇我皇上接见臣工之时,复掣督抚一二签,询其贪廉功过,亦于签上御笔记之,则卿

贰督抚等官贤否,难逃皇上睿鉴之中。若诸臣承明问,而有一言代饰,一语中伤,是欺天地也,

欺父母也,其谁敢乎!如此而异日之赏罚黜陟。既有把柄,再加察核,方可以鼓励羣心矣。

至于察吏安民,人人言之。臣常有二语日:「举劾当,则见督抚廉明;举劾不当,则见督

抚贪昧。」近读上谕:「今后督抚荐举官员,开报事迹,如有不实,一体究治。」我皇上洞悉荐举不

实之弊,故着此令,以垂永久。但事迹二字,天语止示其要,而微臣力请其详;所有酌定荐举道

府等官者,计拾格,荐举武职官员者,计拾格,荐举州县等官者,计拾贰格。皆臣仰体宸怀,俯

竭一得,另疏呈览,以听上裁,亦.

暑仿六计之古法也。任各官之贤者以为善,而否者以为苛,臣总不顾耳。自今以后,凡有举

劾,文官责吏科,武官责兵科,各注一册,专查举劾不实之弊,以副一体究治之旨。庶法可实行,

举足劝而劾足惩矣。

臣正在缮疏,见诸王、贝勒、大臣、九卿、詹事、科道等,议差巡方,奉有「依议」之

旨,并饬以后巡方、

荐举,照式通行,可无参差也。臣庸才浅见,议论平平,惟愿内外诸臣,打起精神,实心任

事,上分宵阡之劳,下造兵民之命,只在力行,而不在多言矣。如果臣言不谬,伏候采择。字数

溢格,统乞鉴宥施行,

臣无任惶悚待命之至,为此具本。谨具奏闻。

奉旨:「该部议奏。」

次疏恭陈荐举各官格式等事疏

詹事府主簿臣魏象枢奏,为次疏恭陈荐举各官格式,以重治兵治民之人事.

臣前疏奏明荐举官员,开报事迹缘由,此正兵民疾苦之根源也。所关既重,不厌其详,

除专管漕政,盐政、学政、马政、河政,各摅本官操守,本等职业开荐,或有杀贼御寇,转饷开

荒,劳迹异常,特疏优举外,臣酌録循例荐举格式上闻。如有一二可采,伏候勅下该部,转行各

督抚巡按,一体遵行。为此具本,谨具奏闻。

汁开荐式于后;

应荐文官一员,某人,系某年某月到任,今经几载,荐录几次。

一曰户口

本官未任以前,原额丁口若干,任内审编几次,开除逃亡死绝丁口若干,增益丁口若干,

并无赔累遗漏等弊。

二日钱粮

本官未任以前,旧欠钱粮若干,本官带催完解若干,任内应征钱粮若干,本官见经征解

若干,易知由单于某月给民,并无纵容柜头,私加火耗,已经蠲免暗行征收等弊。

三日驿站

本官未任以前,驿马若干,任内实存驿马若干,缺额买补若干,官喂官当,并无飞洒里甲,

暗派草料工食及买马银两等弊。

四日词讼

本官审理词讼,当堂剖断,卽发审单,有罪定罪,无罪免科,任内并无受贿、受嘱,令亲友

住居境内,暗送人情,颠倒是非等弊。

五日学校

本官任内学庙有无修理,月课生员某人等若干次,乡试中式某人等若干,并无结交劣衿,

凌辱素士等弊。

六日城池

本官任内城池有无筑浚,果否完全,工并无毁坏等弊。

七日衙蠹

本官额设衙役若干,任内孥过朦官害民积蠹若千,并无纵容勾摄,赫诈乡愚等弊。

八曰土豪

本官任内讲说乡约,拿过真正豪恶若干,果系刁讼欺良,卷案可据。果系恃财倚势,实

迹可凭,并无揑害、孥讹等弊。

九曰行价

本官任内,所带家口若干,取用民间货物、柴米等件,实系见价发买,并无掯勒亏短等弊。

十曰馈送

本官任内不受馈送,亦不与上司馈送,并无派取民间皮张、土物,缴回原价,谄媚上司等弊。

十一曰积谷

本官未任以前,积谷若干石,任内自积若干石,某年某月救荒用过若干石,实存若干石,

果系自理纸赎,及存留项下节省,并无滥罚瞒取等弊。

十二曰保甲

本官稽查有法,任内拿过盗贼若干名,解过逃人若干名,安过流民若干名,并无纵役骚扰,

扳害无辜等弊。.

此一官者,系某道、某府、某厅,开报事实。臣覆访果确,舆论允孚,可称贤良,实堪蔫举。

应荐武官一员,某人,系某年某月到任,今经几载,荐录几次。

一日月粮

本官所管兵马若干,每名每匹月给饷银若干,俱系实数分散,并无侵扣克减等弊。

二日功次

本官任内,曾经战功几次,叙录几次,并无杀掳冒功,及退缩失机等弊。

三日军器

永,官所部,器械若干,弓矢若干,炮药若干,并无损坏不修等弊。

四日马匹

本官所部,马匹若干,俱符原数,并无瘦弱倒死等弊。

五日训练

奉官所部兵马,几日操演一次,劝惩有法,并无怠惰偷安等弊。

六日约束

本官所部兵丁,尽听约束,并无占房夺物一,生事害民等弊。

七日占役

本官所部,兵丁若干名,俱系实充营伍,并无坐名食粮,倩人充数等弊。

八日受词

本官一切词讼,毫无干预,并无私受禀状,指称盗贼、军务名色,孥人诈钱等弊。

九日行价

本官任内,所带家口若干,取用民间货物、柴米等件,实系见价发买,并无掯勒亏垣等弊,

十日馈送

本官任内,不受馈送,亦不舆上司馈送,并无派取民闸皮张、土物,缴回原价,谄媚上

司等弊。

此一官者,系某镇、某道、其府、某厅,开报事实,臣覆访果确,舆论允孚,可称贤良,

实堪荐举。

应荐道官、府官,某人,系某年某月到任,今经几载,荐录几次。

一曰开报所属贤否

本官所属官员,正印若干员,佐贰若干员,报过廉能几员,贪酷几员,并无徇庇滥枉等弊.

二曰谢绝所属馈献;

本官所属官员,概绝馈献,严禁参谒及解报钱粮勒索火耗、滴珠,扣批不发等弊.

三曰清理所属盗贼.

本官所属地方,旧有零星盗贼,抚过若干,剿过若干,并无致民从盗,指盗殃民等弊。

四曰查核所属钱粮

本官所属地方,额征本色若干,完至几分,易知由单派发如期,并无暗侵私派,既免重

征及纵收耗羡等弊。

五曰补救所属饥荒

本官所属地方,某处饥荒,设法赈济若干,所属有司,某处丰稔,安插流民若干,有册报明

可据。

六曰平允所属刑狱

本官所属,军徒以上罪犯共若干起,钦案共若干件,审结若干件,题报若干件,并无淹

滞出入等弊。

七曰均济所属驿站

本官所属驿站,某冲、某僻,协济均平,驿递并无疲累偏苦等弊,亦无侵蚀驿银,致坏驿站

情由。

八曰访拿所属衙蠢

本官所属地方,某州、某县,孥过蠢国害民积蠢若干,报过赃赎若干,并无陷良包赃等弊。

九曰禁戢所属绅豪.

本官所属地方,有无恶绅土豪,某抗粮害民,应惩处者惩处,某捐赀救民,应优礼者优礼。

十曰约束听属兵弁

本官所属兵丁,无论标营,严行约束,并无纵容扰害民,亦无滥收,听用官弁招摇生事等弊。

此一官者,系臣确访的实,舆论咸孚,可称贤良,允堪荐举。以上如有不关职掌,不合格式

者,卽于本内注明其道府厅官姓名,不许遣落,致烦拨查。

奉旨:「着议奏。该部知道。」

三疏恭陈拯救兵民之节目等事疏

詹事府主簿臣魏象枢谨奏,为三疏恭陈拯救兵民之节目,以济时艰,以抒愚悃事。

臣闻民者,国之元气也,兵者,国之神气也。元气不消,而神气自吐,故治道与医道恒

相通也。臣读上谕曰,「知其病卽备其药」。我皇上盖欲诸臣治其本,不欲诸臣治其标耳。臣前疏

谬举大纲,愧无一当,曷敢执管中之见,妄言拯救乎?惟皇上念兵之劳,而厚其恤兵可无杨柳雨雪

之悲;皇上重民之命,而不忍伤,民始有父母妻孥之乐。臣再列四款,均属节目,不揣愚昧,敬

陈御前,可乎?

一边方卫所、城堡等处,所征有地畆粮,岁纳米豆本色。各设同知、通判及卫官,专管

催征,收贮仓.厫,以备客兵之需,守兵月粮,问或搭放,其实多有红朽。臣生长边地,知之颇

真,未见每岁果否汇报,屡年积储若干,合无勅部确察数目,某处米豆可养某处兵马,再搭某处

铸钱放给。如额数果敷,将户部拨解饷银,通盘打算,节省若干,加养满洲出征之兵。以后该抚

每年奏报,勿致侵蚀,设遇岁荒,奉旨免征,再拨饷银,亦为至便。伏候上裁。

一买房税契,律例开载甚明,防奸伪而佐国用,法至严也。题发各省,未见遵行。盖因

买房之家,多系富厚,与地方官情面结交,故不肯实心查报耳。以天下之大计之,岁可得税数十

万,而置之不问,契尾岂故纸乎,律条岂虚文乎?臣请自今为始,勅部彻底清查,各省报解若干,

以后作何考成,务要

年终奏报,勿致漏侵、岁积若干,加养满兵,不费敲扑,不苦穷民,可佐国储,可信律令。

伏候上裁。

一八旗安插穷人。臣去岁二月内,具有恭陈四款以佐勤民大政一疏。随经户部覆准,传谕「各

山、牛录章京,并殷富者,有能捐赀,安插穷丁,卽将捐过数目,报部具题,分别叙录」。今

经一载,臣未闻有无报部,曾否叙录,亟宜举行,以存太祖、太宗考察激劝之意。再请于八旗共

立义仓一所。凡旗下有好义之家,愿输银米者,记档报部叙录。至于犯事职官,除情罪重大,照

律处治外,其余轻罪,有应革一个前程、半个前程者。乞皇上念其本身汗马,及祖父血战之功,

免革前程,比照汉宫犯罪折赎事例,重议罚赎折米若干,纳于义仓。户部委满洲乌金超哈副理事

官各一员,掌管出入。兵苦则用以济兵,丁穷则用以济丁,亦救灾恤困之一法也。伏候上裁。

一流民已经奉旨安插,臣不敢赘言矣。臣尝读尚书云.元后作民父母」。又读皇上之旨曰,

「朕心以爱民为主」。古今正相符也。惟愿皇上重爱民之官,悬爱民之赏,然后可以成爱民之政。

如近日招民百名出关者,疏内议定,准授知县,故招民渐多。独安插流民者,疏内止有旌劝之语,

未尝议定一级之赏。均是民也,均是招集安插也,彼何故而赏之厚,此何故而赏之薄也?臣请皇上

大沛纶音,明示天下:凡地方官有能安插流民得所者,每百名准加一级,俸满优升,其百名以下

者,止许纪录。该督抚务体皇上爱民之心,每半年具题一次,以报其功。每省安插千名以上者.督

抚及该道亦各舆纪录。从此救活一民,则朝廷多一赤子,海内举手加额,颂我皇上。父母之心与

鼓舞之用两无穷矣。伏候上裁。臣才

本碌碌,议自平平,虽竭补救之愚忠,无济庙堂之硕画,且臣邸报缺略.恐涉雷同,疏字冗

长,深愧琐啧.

统乞鉴宥施行。为此具本,谨具奏闻。

奉旨;「该部议奏。」

臣母年老病深比例吁恩终养等事疏

光禄寺寺丞臣魏象枢谨奏,为臣母年老病深,比例吁恩终养,以承孝治,以尽子情事。.

臣本庸材,叨中丙戌科进士以来,历官有年,奉职无状,仰荷皇上天高地厚之恩,虽捐顶踵,

不能报万一。然有万不容已之苦情,不得不实陈于君父之前者。

臣惟天下之乐,莫如以禄之及亲。人子之情,尤愿其亲之难老。臣独何心,乃养亲而忍

言终也。切念臣母李氏年七十一岁,素病痰火,脾胃至虚,常赖药饵调养,屡病屡痊。十四年七

月间,臣迎养北上,每日止行三四十里,幸达京邸,就食天禄。不意水土不宜,脾胃愈弱,痰火

之症大作。臣母呼臣名,而泣下曰:「我来原欲母手相依,俾汝为朝廷报效,勿分念也。今病急矣,

宜速回家乡。为终老计,汝当小心尽职,待我病不可支之日,令汝知之。」臣随令臣妻李氏扶归原

籍,突于闰三月初四日,接得臣母示臣家信云二去冬十一月、今春三月,衰病日甚,汝宜知之。」

臣惊问来人,据云:饮食减少,痰气上攻,胃脘熟如火灼,以致白发满头,形神疲困,非复昔日

别臣时光景。且两眼昏花,视物不真,惟刻刻见臣,如

在目前也。痛思臣母,两地相隔,风烛朝露,寸寸牵肠,而臣之菽水汤药,无一克尽,慈乌

反哺,更在何日。但臣此身为皇上生成之身,此日正臣图报之日,遽尔陈情,实有恋恋未能出口

者,惟致书宽慰臣母健饭,是臣之幸也。四月二十四日,又接家信,及家仆魏居口传,臣母病状

不减于前日。臣求方制

药,星夜寄回,而平安之报,月余未闻。药之对症与否,莫能悬揣。心思摇乱,梦寐惊疑,

此臣万不容已之苦情也。

伏覩我皇上以大孝治天下,以至诚体万物,内外诸臣陈情合例者,俱蒙俞允终养。因查

会典一款,凡官员母老,虽有兄弟同父异母者,准令终养。臣有兄象悬,系庶母赵氏所生,分居

近二十年,此外并无兄弟,正与会典开载,及词臣沈世弈、史大成、中书臣吴鹤祥等所请事例相

符。仰恳睿慈,俯怜下悃,勅下吏部察覆,准臣终养,以尽臣为子者萌一喜一惧之心。臣材固庸

劣,年甫强仕,不第终身犬马之报为

日正长,卽臣母子生生世世,衔恩无既矣。为此具本,谨具奏闻。

奉旨:「吏部察例具奏。」

一蒙畿辅丛书本作「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