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整理者的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是书今少传本,知者亦不多;私有者多珍之若璧,馆藏书也难得一见。由是之故,吾初亦不之知也。前岁在馆中一游,无意发现此书,略过数篇,叹为佳作,乃借出一观。然疏懒成性,忽忽二月已过,竟未卒读。遂出外复印,留存备参,此为前事。

月余之前,忽又忆及此书,又至馆中商借。见其书破烂逾前,敝旧更甚,乃兴扫校并转为电子版本之意。然余家并无扫描设备,因思以数码相机逐页拍摄,再转化图片格式后,用尚书6 号等类软件解读识别后再行重校。先试验一二,觉此法甚繁,效率低且准确度不高。心为郁郁,颇不乐之。

忽一日,自思网上资料浩如烟海,何不一搜之?或者能有同好者先得我心乎?遂以百度为媒寻之,果有此书共享。急下之,观后微感失望。何也?因其所据版本恐颇老旧,虽为pdf 格式,然极不清晰,当为由超星pdg 格式转来;若想转为可供真正交流的电子文档,尚需大量工时故也。

不才如余,虽无专能,幸而故知cajviewer 软件可打开pdf 文件,扫描并识别其中由实为图片格式制作的文字内容,转成可以剪贴、修改的电子文档,可谓兼具全功。遂依此行之,奋力越月,厥功乃成。

要之:昔日院校中所授之《中国医学史》又或《中医各家学说》,内容兼及于文献,量亦不多(现在中医院校所授内容吾不知矣)。且或因政治原因,时代均截至解放初期,致解放后之大量新着今已罕见罕闻。即如是书,我所见到的评介仅有:“《治验回忆录》,赵守真着。书刊于1964 年。本书收载验案一百例(因某些条目下附有多案,故实为122 案,黄氏显未细查——gqdxk 注),以内科为主,兼有妇科、儿科(还有少量外科、眼科内容——gqdxk 注)。这些验案,都是作者数十年来临证心得的记录。本书文字简练,但能系统地说明疾病的经过,处方虽多师古,但能变化出入,随证而异”(黄煌《医案助读》)。

经查:赵氏守真,生平不详,网上并未找到介绍内容,是人赖书存,否则已亡于风中矣!其原书序称江华赵守真,“江华”显为地名;文中又多次出现“在零陵悬壶、往零陵行医等语”;且序文末署xx年xx月xx日于湖南中医药研究所。以是可知:赵氏当为故湖南名医,其行医时间多在解放以前,且为私人开业。解放以后可能参加了公私合营的诊所或医院工作,后调入湖南中医药研究所,晚年情况即无所知。

总上所述,《治验回忆录》一书,内容为医话体追忆式医案记录,为解放后所出中医书中之佳作,由于种种原因已成珍本。作者赵守真,生前或有大名,然不知何故,今竟湮没无闻,甚可怪也!窃思湖南本地或尚有知之者在,何竟无好事如余者出而为文,为吾等后学一介乎?今吾为此多余之事,全出于自我兴趣爱好,非欲以邀功留名也。校订过程中已尽量保存了原书的排版格式和文字格式,个别错字一仍其旧,以红色染之为记;少数异体字输入法中未能找到,只得选择代用者;个别标点缺失亦属原书印刷之误,未予增添;另外原书中同一字往往通假或异体字重出,原则上皆予保留。以上几点,尝阅原书者自知。虽经反复校对,文中定有错误留存,识者自鉴。

功成半月,记其因果及少许思绪如上。

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未时北京gqdxk又:是书尝提及《眼科宜书》,书中眼科数案用其方颇有奇效。案:《眼科宜书》不知为何书,我院图书馆见有《眼科奇书》,不知是否有联系。其书为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珍本医籍丛刊中之一册,封皮底色为蓝色,简装,甚薄。整理者序云此为重庆某老中医家传手抄秘本,在西南一带民间有流传。书中也有四味大发散、八味大发散等方,余方多为摘抄自前人著作。因思赵氏既为湖南名医,川湘水道古已有之,或者曾往来于其间获得手抄本也未可知。何况所谓“奇”、“宜”不过一音之转,南方本不易区分也,二者盖为同书而异名乎?又:功成后,常阅常新,已修订越10 处矣,编辑校对之功真不易也!转来贴去,谬种流传,此类“善举”,吾宁不为。

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八日巳时北京gqdxk今览中医瑰宝苑网站,见网页上有《眼科奇书》一篇,点开一阅,果证余心所疑。转引点校者前言如下:

《眼科奇书》系清代渝州(今重庆市)李氏家藏秘本,著者不详。李氏对此书珍若拱壁,私不轻以示人。蜀东长寿县有孙奉铭者,与李氏相契十余年,始得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暂借—观,遂命其子、侄分而抄之。后则按书立方,治眼无不奏效。据孙侄本端氏云,此书抄得后久未付梓,直至1923年,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周松荣见此书而称赞之,并捐资在渝州印送一千六百本;次年,又由张小林捐资印送一千本,李学林捐资印送一千五百本,本书始得流传。曾有述古老人,恐《眼科奇书》之名涉于奇异而不纯正,因更名为《眼科宜书》,但因本书效奇方奇,后世仍多沿用其本名。1934年,蜀东长寿人安仁又在渝州复印二千本,厥后再未付梓。

《眼科奇书》的内容,一是论奇:认为外障是寒、内障是气,与世俗目不因火则不病、内障多肝肾不足之论相悖。二是方奇:治外障用四味、八味大发散等辛温峻剂,治内障则主以枳壳、摈榔、郁金、香附等破气之药,与世俗寒凉攻补之方迥异。三是量重:麻黄、细辛、蔓荆子、藁本均用至一两,生姜、黄芪曾用至一斤,闻之令人膛目。四是效奇:孙奉铭曾谓按书立方,屡试屡验。现代试用于临床,本书方药确有奇效。至于方多温热,可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地理等特殊条件有关,虽立论偏颇,却纠正了目不因火则不病等偏见。通观全书,对眼科的理论与临床确有价值。对其药量之畸重,宜临证斟酌,减量用之即可。

由于时过境迁,旧刊原本几不复存,今人欲读此书而不可得,诚为憾事。为使本书能够广泛流传,我们特将河南省图书馆珍藏的武昌广雅书局1924年石印本,参考国内流传的数种手秒本、油印本,予以点校刊出,供同道参阅,并藉以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工作中,为振兴中医眼科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我们的点校方法是:

一、以广雅书局石印本为底本,参考河南中医学院馆藏手纱本、衡阳市中医院李熊飞等校勘的油印本(以下简称李勘本)、河南中医学院刘振武氏手抄的《眼科宜书》本(以下简称刘抄本)、以及荆小俦(音仇)整理的《眼科奇书》(以下简称荆整本),进行点校。

二、书中夺字、错字及少数难懂的字、词、句,均一一加以校注。凡需校注之处,均在其右上方附以角码,按角码顺序注于该页之末。

三、1934年安仁重印《眼科奇书》时,书前有广传眼科奇书弁(音遍,序文)言一篇,是研究本书历史及学术价值的重要文献,特据李勘本补入。

四、原本无眼科奇书说明一节,今据李勘本补入。

五、书中治眼病根底要诀一节的内容,原误附于眼病禁忌药品炮制法中,今据刘抄本摘出,并补篇题。

六、原书无目录,今据正文新编目录,以利检阅。

七、原书药名用字多不规范,均径改,不出注。

八、原书尾无治乳百验方之附录,今据李勘本刘抄本补附于书末,俾读者了解诸版本之概貌。

九、因改竖为横排,凡右方、右药的右字,均改作上。

由于点校者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不免,敬希同道郢正。

卢丙辰安身谦李僖如一九八八年八月于河南中医学院读此前言及原书弁言(网站上有,此处不赘),除证实吾之猜想而外,又发现点校者之错误——即文中所称之“安仁”是也。何以言其有误?该弁言末后自署云:“中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七日即夏历十一月朔日,蜀东长寿虚谷子安仁廖(音料)政识于古渝州书斋”。识者自知,此人实是姓廖名政字安仁号虚谷子乃四川长寿人。起手若此,点校水平不问可知矣!所谓“安仁”者,足证原校者之陋也。

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八日申时北京gqdxk又:网上所传之pdf 格式版本,缺陷已如前述,且缺少赵氏自序及原书所附内容提要,前此整理时一时疏忽竟然忘记补入。近日由网上购得1966 年第4次印刷之《治验回忆录》一册,品相尚可,喜甚!遂据以补充重订,遂得完璧。

本意再次校订一过,然时间精力俱不足,只得就此为止,不久将出之供网友交流。

因思性已疏懒,才又驽钝,虽经全力为之,终不免存有贻笑之处,望博雅君子勿以为咎可也。

公元二零零八年一月十五日午时北京gqdxk这次应该真的是结束了,终于还是不放心,重新校对了一遍,果然错误一箩筐,全部予以订正后就放心多了。另外,顺便又参照原书把很多格式调整了一下,看起来更像是原书的结构形式了。感觉上应该接近完美了,算是个0.99 版吧。

又:前曾引述黄煌《医案助读》中对本书的介绍并加评点,整理完毕后才发现他是摘自原书的内容简介部分,不禁失笑。既慨昔时读书之不细,又暗庆擅评前辈之不误也!公元二零零八年一月十九日午时北京gqdxk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