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萬曆野獲編卷十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秀水沈德符景倩著

桐鄉錢枋爾載輯

禮部二

科場一

○禮部二

滁陽王奉祀官

女神名號

廩生追糧

五嶽神廟

北嶽

祀典

園陵設教坊

孔廟廢塑像

先聖木主

呂仙封號

四賢從祀

加前代忠臣諡號

解池神祠加號

部科

比甲只孫

仕宦譴歸服飾

教坊官

△滁陽王奉祀官

【滁陽王奉祀官】今泗州蠙城之北。為熙祖山陵。設泗州祠祭署。奉祀一員。朱氏世襲。其先為宗壻。遂承國姓。仁祖陵在中都鳳陽府太平鄉之北。設皇陵衞。祠祭署。奉祀一員。祀丞二員。以劉、汪、趙三姓之後世襲。劉即義惠侯子孫。汪即汪氏老母孫也。泗州祀官。以懿親當世職不必言。如劉如汪。不過龍潛時故舊。世叨冠裳。國恩厚矣。惟是滁陽王郭子興長子郭大舍者戰沒。一女充太祖惠妃。幼子名老舍者。僅與莊田。而不得官。卒後亦賜諭祭。傳凡五世。尚以庶民。歲得一朝京師。至名琥者。於弘治癸丑。上始與冠帶守祀。壬戌歲。聖旨郭琥與做奉祀。遂得比劉、汪二氏矣。至正德間。而琥求乞無已。且請印信。當事者厭之。遂革其職。至世宗登極。琥復疏辨。上哀之。始還其舊秩。止許終身。此後遂為編氓。以至於今。夫滁陽破家。以成帝業。且無論高后微時瓜葛。即惠妃生蜀、代、谷三王。永嘉、汝陽兩公主。與國家勳舊。兼之戚畹。而後人不叨一命之榮。滁陽之祭。亦僅有司歲終一舉而已。是亦聖朝大缺典、大恨事也。

△女神名號

【女神名號】孝女曹娥。在宋大觀四年。封靈孝夫人。至政和五年。加封靈孝昭順夫人。淳祐六年。又加靈孝昭順純懿夫人。父為和應侯。母為度善夫人。此無論名號之無稽。而女之父以溺死。則水府乃其深仇。有何和應。亦不經極矣。我太祖盡革之。但稱孝女曹娥之神。令有司歲時祭祀。則最為正大。至於海神。今東南共祀者。在宋已封天妃。蓋妃生宋哲宗元祐時。莆田人。姓林氏。生而靈異。歿而為神。本朝永樂六年正月初六日。太宗又加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廟號宏濟天妃之宮。歲以正月十五日、三月廿三日。遣官致祭。蓋其時將遣鄭和等浮海使外國。故祈神威靈以助天聲。與孝女封號事若相戾。然于敬奉靈祗。則二聖一揆也。江海二神。俱以女真享食。故並記之。○按曹娥碑中。所云媻娑。蓋言巫降神時。按節而歌。此其舞貌也。而宋封孝女敕文乃云。其父迎媻娑神。因溺死。則冬烘之極。不知其時當制者何人也。又宋封天妃。言神功德可與天配。故名天妃。今以為后妃之妃。則褻甚矣。古以伍子胥為五髭鬚。以杜拾遺為杜十姨。又何足怪。

△廩生追糧

【廩生追糧】正統元年。初設提學省直憲臣。時山東提學僉事薛瑄。疏請凡廩生考斥者。俱追糧為民。時以為苦。至成化九年。北直隸提學御史閻禹錫奏。今斥生已奉敕充吏。請停追糧。上許之。禹錫起家甲子乙榜。為國子學正。曾充天順四年會試同考官。尋陞監丞。值天順七年會試。火焚舉場。禹錫疏請贈舉子焚死者俱為進士。禮科駁其非。下錦衣獄訊治。既而用其言宥之。成化中遂入臺班。○先禹錫以國子學正掌京衞武學。上疏謂武學生俱紈袴子弟。驕惰不學。今後武生考劣等。俱宜追所食廩糧。以警其餘。上亦允之。其持論不同又如此。蓋斟酌時宜。通達國體之士也。○按正統四年八月。江西南安知府林芊言。比者提學薛瑄。以生員有疾罷斥者。追所給廩米。臣以為不幸有疾。罷之可也。至于廩給。縻費於累歲。而追索于一朝。固亦難矣。且父兄不能保子弟之無疾。今懲償納之苦。孰肯令其就學。上是之。行禮部除其令矣。何以成化間。而禹錫又有免追之疏。想林疏已行而中止耶。

△五嶽神廟

【五嶽神廟】正統三年。湖廣巡按御史陳祚奏。衡山嶽廟坍損。遂欲盡毀其后妃像設、寢殿朝堂。僅立壇壝齋室。以供祀事。且引宋儒張栻之言曰。川流山峙。是其形也。而人之也何居。其氣之流通可相接。而宇之也何居。上下其奏于禮部。尚書胡濙、以為太祖更制神號。而不除像設。必有明見。所言不可行。上從之。命湖廣布政司督修。按禮、五嶽視三公。豈有無室無貌之理。陳祚祖、張敬夫陋野之談。妄議祀典。已開張璁去孔廟聖像之端矣。

△北嶽

【北嶽】北嶽恆山。據一統志云。在山西大同府渾源州南二十里。歷代自舜時巡俱祀於此地。及石晉賂契丹。割以與虜。至宋不能復。乃致祭於真定府之曲陽縣。因俗有飛來石之語。遂借之以文其陋。本朝因而不改。此說其來舊矣。弘治六年。鈞陽馬端肅 【 文升】 為大司空。始疏請還祀渾源。謂本朝既遷都北平。而真定在京師之南。于祀北嶽甚悖。況渾源尚有故廟基址。修葺無難。上下其疏于禮部。時宗伯倪文毅 【 岳】 覆疏。謂事體重大。僅請修建恆山舊廟而已。說者謂文毅之父謙。曾禱于曲陽北岳廟。因生子。名以岳。故文毅力遏移祀。未知果否。後至萬曆十二年。大同巡撫胡來貢。又如鈞陽疏請之。卒格於禮臣覆議。不允而止。因陋就簡。此祀之正。在何日耶。○又寰宇記云。恆山在曲陽縣西北一百四十里。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正是此地。周禮曰幷州。山鎮曰恆山。鄭注云。恆山在上曲陽縣。至高齊天保之年。始去上字。故郡名恆山。今祀本不誤。不宜更易于渾源。此說似祖趙宋飛石而附會之。謂舜阻雪于此。即柴望北嶽之說也。當再質之博洽者。

△祀典

【祀典】世宗朝。大虜頻犯內地。上憤怒。思所以大創之。時正議禮紛紛。前朝祀典。多所更改。于是修撰姚淶、給事中陳棐輩。窺知上意。疏請帝王廟削元世祖之祀。又追論故誠意伯劉基。曾受胡元偽命。故力為擁護。致汚廟祀。非出我太祖深意。上嘉而允之。又如孔廟易像為主。易王為師。尚為有說。至改八佾為六。籩豆盡減。蓋上素不樂師道與君並尊。永嘉伺得微旨。建議迎合。廷臣爭之。上不顧也。又進歐陽修於兩廡。則以濮議與永嘉暗合。故特崇之。未免為有識所笑。至斥姚少師配享太宗。則聖見超卓。非臣下所及矣。今上甲申年。議孔廟從祀。時主王守仁者居多。而主事唐伯元力攻之。蓋猶祖桂萼等之說也。唐以貶去。先是守仁與陳獻章、胡居仁俱得旨崇祀。已定至次年。而唐始阻止。且疏末又欲斥兩廡之陸九淵。而進宋之周、張、朱、二程于十哲之末。則舉朝皆駭怪。況九淵為世宗所襃。與歐陽修並祀。安得擅議廢退。其僅得薄譴者幸耳。先是江陵當國。最惡講學。故凡言官以從祀諸儒請者。禮部概不允。至是詞臣吳中王珩力主陳獻章、王守仁、胡居仁三人並祀、蓋吳以劾江陵奪情新起。故廟堂皆是其說。而妬者至謂守仁因戚畹永年伯得之。獻章因大璫張宏得之。遂波及居仁。蓋子產立公孫洩意也。亦刻薄無稽甚矣。 【 先是至甚矣數句。據寫本補。】 是後王弇州。遂疏請裁定孔廟從祀。欲升有若、南宮适。而降宰予、冉求。申王二相在位。俱弇州所厚。竟從中格。而說者遂譏弇州考察聖賢。此等大事。非君相主持。萬無行理。此議似可已。

△園陵設教坊

【園陵設教坊】世宗入紹。報恩所生。如尊興邸舊園為顯陵。此情也。亦禮也。至推恩蔣氏。命為世都督僉事。令專典祀事。以比魏國公徐氏。世奉孝陵故事。已為濫典。至嘉靖二十七年。增設伶官左右司樂。以及俳長色長。鑄給顯陵供祀教坊司印。獨異天壽山諸陵。不特祀豐于禰廟傅巖猶以為瀆。且教坊何職。可與陵祀接稱。不幾於皇帝梨園子弟。貽譏後世乎。時嚴分宜為首揆。費文通為宗伯。宜其有此。

△孔廟廢塑像

【孔廟廢塑像】正統八年。國子助教李繼。上言宮殿將成。惟太學尚仍元舊。且土木肖像不稱。亦非古制。請擇地改建。上曰。朝廷自有措置。不允。天順六年三月。蘇州知府林鶚。因文廟聖像頹壞。乃幷諸賢像皆易為木主。然未敢聞之朝也。至成化十七年。國子監丞祝瀾者。遂上疏欲以木主改塑像。上不允。斥為雲南府幕而去。至弘治十二年己未。南京兵科給事中楊廉。遇闕里災。乃上疏宜趁廟宇一新。更易木主。以革夷教。又大成二字。乃譬喻之語。於諡法不合。亦宜革去。上雖不從。而不加譙讓。至嘉靖初。張 【 張字據寫本補。】 永嘉用事。而普天塑像被毀矣。蓋其說非始於張也。楊又有疏申明祀典。謂宋儒周、程、張、朱從祀之位。宜升居漢、唐諸儒之上。其說更為不經。識者非之。楊至弘治甲子以告病光祿少卿。聘主浙江鄉試。被言官指謫。謂其欺君不忠。後官至宗伯。得上諡。時嘉靖乙酉。蓋永嘉以議合。左右之。

△先聖木主

【先聖木主】張永嘉當國。議易先聖孔子塑像為木主。時徐文貞為編修。抗言其非。坐是外貶。天下翕然稱賢。蓋高皇帝謂塑像為故元夷俗。一切城隍岳瀆。盡易木主。廢王侯之號。獨孔廟存塑像。仍王爵。至永嘉承世廟聖意。易王為師。併棄像設。時論不以為然。然廣東廣州府城隍神木主。至景泰中。巡撫都御史王翶。仍易以塑者。則高皇制作。當時已不能盡奉行矣。又宣府儒學聖像。亦係土偶。有鎮守大帥、永寧譚廣者。範中金為五贓。實其中。未幾被盜穴其背而取之。此亦天順間事。見葉文莊日記中者。然則木主亦未可盡非也。○徐文貞抗論孔廟事。上恚甚。既逐之。又下旨云。徐階天下小人。永不許擢用。未幾超為學使者。超為祭酒侍郎。長春卿。入內閣。繼分宜當國。奉世宗末命。為時元臣。幾軼永嘉而上之。弘治十二年。給事吳世忠。請尊夫子為文祖大成至聖。帝不允。

△呂仙封號

【呂仙封號】世宗奉玄諸典。不可勝紀。惟嘉靖二十五年。以永禧仙宮成。命成國公朱希忠祭告朝天等宮。首揆夏貴溪告純陽孚祐帝君。而工所告成。則用次揆嚴分宜。近呂洞賓屢著靈異。然爵以帝號。則始見於此。但人間未有稱之者。即羽流輩。亦未之知也。

△四賢從祀

【四賢從祀】隆慶初元。徐文貞當國。御史耿定向。首請祀王守仁於孔廟。而給事趙輄。 【 輄字原缺。據寫本補。】 御史周宏祖。則主薛瑄。都給事魏時亮。又加以陳獻章。凡三人。後會議僅瑄一人得祀。時為隆慶五年。則徐文貞去國久矣。初徐文貞議復王守仁爵。幷欲與薛一體從祀。以衆論不同。僅還故封。比新鄭當國。遂嗾給事中笪東光。劾原任給事魏時亮。附階私守仁。借從祀以濫與伯爵。欲坐徐、魏以專擅封拜論斬。蓋魏佐徐攻高最力。故恨之尤深。會東光病狂。衣紅衣跣足。唱曲入朝。被參逐去。自是無敢議守仁從祀者矣。至今上初元。都御史徐栻、給事中趙參魯、御史梁許、蕭廩、謝廷傑、余乾貞等。各獨疏薦守仁。宜與瑄同祀。時萬文恭 【 士和】 為禮卿。亦特疏專王守仁。御史李頤。則薦胡居仁。宜與王守仁同祀。而無及陳獻章者。時旨下。雖命會議。然張江陵秉政。素憎講學諸公。言路逢其意。攻守仁者繼起。以故卿貳臺瑣。以及詞臣。無一人肯具議者。事遂中輟。至十二年。而御史詹事講首倡議。則又薦獻章、守仁。而不及居仁。南科鍾宇淳。亦同其義。乃科臣葉遵、主事唐鶴徵。又只主守仁一人。上下諸疏會衆議之。都察院右都御史趙錦等。御史許子良等。戶科給事蕭彥等。宮坊徐顯卿等。韓世能等。各公疏。禮部王士性一人又獨疏。俱薦陳、王二人。又不及居仁。上意亦以為然。時惟祭酒張位、洗馬陳于陛、中允吳中行。則以王、陳、胡三人當並祀。而閣臣有疏。亦謂三人同祀之說為允。祀典從此定矣。時禮卿為沈歸德 【 鯉】 當主議。僅左袒胡一人。而于陳、王俱有訾貶。忽聞閣臣有疏。亟露章遏止之。上僅批已有旨了。其疏與閣疏同日發下。沈遂疑揆地故抑其言。怏怏見於辭色。相猜自此始矣。次年春。南京戶部主事唐伯元。則又痛詆守仁之學。至不可聞。而上出嚴旨。斥唐偏見支詞。撓毀盛典。于是衆喙始息。說者謂新建之孫。與戚畹永年伯王偉。共醵數萬金。從內援得之。尤為怪妄。永年雖浙籍。與文成非一家。且雖名外戚。而實酷貧。安得有金以助新建也。文成生前身後。無端遭人指摘者。不一而足。豈真高明鬼瞰耶。○初祀議紛紛。時光祿寺李楨。又別薦曹端、呂柟等五人。而以禪學暗攻守仁、獻章。為上所詰責。大理少卿王用汲。則單疏專劾守仁為悖叛朱晦庵。且謂守仁曾詈朱熹為夷狄禽獸。至造其像鞭朴之。則又剿襲風聞仇口也。于是上始有守仁、朱熹學術。互相發明。何嘗因此廢彼之旨。然皆祀典未定時也。其時內閣止申、許二人在事。沈歸德涖任未匝月。既閣疏伸。而部疏絀。爭者俱已付之忘言。獨唐戶部於事後力爭。蓋代歸德不平也。今歸德自刻南宮奏稿。最為詳備。獨削從祀一疏不存。不知何故。○王文成初歿。桂文襄 【 萼】 、魏恭簡 【 校】 、董文簡 【 ■〈王巳〉】 尼之于先矣。至穆宗初。又以徐華亭故。波及良知之學。攻之不止。直至甲申歲。出自聖斷。始祀兩廡。而唐戶部疏中。至云皇上尊 【 尊原作爭。據寫本改。】 寵王氏如此。蓋暗指永年賂通中官。見之章奏。以故上怒而謫之。此等語。若在世宗朝。根究下落。唐難乎免矣。又陳白沙在先朝與薛文清同議從祀。忽有謗大璫李芳廣東人。與陳同鄉。為之奧主。遂議中止。陳在成化被召時。為邱文莊肆謗。亦同鄉也。至甲申之得祀。言者又云。司禮掌印首璫張宏。故產粤中。私其里中先達。特下俞旨。並祀三臣。此祖子產立公孫洩故智也。蓋陳死生。皆以桑梓受累。然而薛河東議祀時。高新鄭為政。主議言官。則吏科都給事韓楫為首。山西蒲州人。與薛同里。因極意推崇韓。又新鄭第一心腹門生。故一疏而穆宗立允。舉朝無敢異議。至胡居仁向來少有議崇祀者。臺臣李頤亦餘干縣人。與胡同邑。始躋之薛王之列。其後沈歸德。因據以上獨祀胡之疏。二賢雖無忝盛典。又得鄉人之助如此。

△加前代忠臣諡號

【加前代忠臣諡號】蜀漢關壯繆侯。本朝所最崇奉。至今上。累加至大帝天尊之號而極矣。或云上夢有異感。遂進此銜名。未知果否。然又加南宋岳鄂王諡號。見之誥詞。不下壯繆。則海內或未及聞也。其最後加岳諡云。誅邪輔正大將。精忠武穆帝君。主治洞天福地。統領禋祀蒸嘗。協理三十六雷律令。贊七十二候天罡。受命上清。永揚帝化。神霄右監門。靖魔忠勇岳鄂王。蕩鹵大元帥。其崇奉亦至矣。今西湖鄂王祠。修飾甚麗。禾郡有稱其子孫立祠宇者。何不以此顏其廟。而猶仍宋故稱耶。

△解池神祠加號

【解池神祠加號】國家鹽利。惟兩淮為最。然歲入不過六十萬緡。已當天下之半。若較之宋僅二十中之一耳。按宋鹽有四種。一曰末鹽。即今煮海所得。兩淮、兩浙、荊、湖、閩、廣、河北俱用之。次曰顆鹽、即今解州及晉中蒲絳所出。中州秦、晉、趙、魏用之。三曰斥鹽。則川蜀四路用之。以上與今日略相似。而行鹽之地則已不同。四曰崖鹽。出于土厓。秦、鳳、階、成所用。今未聞也。然宋一歲獲鹽之利。凡二千餘萬緡。我朝全盛。何以僅僅止此。且洪武三年。戶部言陝西察罕腦兒之地。有小鹽池。設鹽課提舉司。行鹽之地。東至慶陽。南至鳳翔、漢中。西至平涼。北至靈州。皆募商人入粟中鹽。則所出之地。亦宋所未有。今但稱靈州課司。惟隴西三府食此鹽耳。熬鹽之外。獨解鹽最奇。其出之歲。亦有豐歉。唐大歷中。河中鹽池。為秋霖所敗。度支韓滉獨稱不為害。且有瑞鹽。代宗喜。賜二池名。一曰寶應。一曰靈應。頃今上己丑年。河東鹽池利大興。御史秦大夔奏聞。請加崇穹爵。以答神貺。時議本朝於海內神祇。久革侯王之號。乃詔賜祠額曰靈惠。蓋司鹽之神。惟解著靈異耳。○解池相傳為蚩尤血所化。其說不經。且其長五十餘里。周百餘里。又有淡泉二區。味甚甘洌。鹽得此水方成。又有女鹽池。東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土人引水沃畦。水耗土自成鹽。蓋天生之利也。自大歷奏祠。遂建鹽風亭。有碑在池北之峨嵋坡。至貞元十三年。又有鹽池靈應公碑。則更得封爵矣。至宋大中祥符之甲寅。鹽池大壞。關壯繆以陰兵。與蚩尤大戰而破之。始為之建祠。至崇寧元年。加封關為忠惠公。大觀二年。又加武安王。蓋關自以桑梓之鄉。加意擁護。而鹽池之功。遂超鹽神而上之矣。

△部科

【部科】凡部曹一拜副郎。馬前即得用鞍籠。如正郎及科、道諸臣矣。今惟吏、禮二部無之。相傳銓屬。以衙門華要。欲比小京堂用紅鞍籠。疏上而旨不下。遂幷青者棄之。禮部以秩宗清望。不同他部。亦屏不用。又七品例服鸂■〈涑鳥〉。向來多別綴他補。惟給事中獨用之。而中書舍人亦效焉。蓋兩官俱內府衙門。連署出入。京師因為之曰。禮科不帶鞍籠。求同吏部。中書學穿鸂■〈涑鳥〉。混擬掌科。又吏禮二部司官。往還但稱侍生。不用寅字。亦自別於他曹也。

△比甲只孫

【比甲只孫】元世祖后察必宏吉剌氏。創製一衣。前有裳無袵。後長倍于前。亦無領袖。綴以兩襻。名曰比甲。蓋以便弓馬也。流傳至今。而北方婦女尤尚之。以為日用常服。至織金組繡。加于衫襖之外。其名亦循舊稱。而不知所起。又有所謂只孫者。軍士所用。今聖旨中。時有製造只孫件數。亦起于元。時貴臣。凡奉內召宴飲。必服此入禁中。以表隆重。今但充衞士常服。亦不知其沿勝國胡俗也。只孫、元史又作質遜。華言一色服也。天子亦時服之。故云。

△仕宦譴歸服飾

【仕宦譴歸服飾】今大小臣削籍為民者。例得辭朝。往時成化三年。故相商淳安召還時。尚未復官。及詣闕。投牓子於鴻臚。稱浙江某府縣為民。臣商輅行取到。見朝及陛見。戴方巾、穿圓領、繫絲縧。蓋用楊廉夫見太祖故事。想當時大臣編氓者。其體皆然。頃今上甲申。刑部尚書潘季馴為民辭朝。頭戴平巾。亦布袍絲縧。其巾如吏人之製。而無展翅。今六部及藩司知印。尚戴之。已非方巾矣。比來聞朝士得譴斥削者。皆小帽青衣。雖曰貶損思咎之意。恐未妥。此蓋輿皂之服。充軍者方衣之。而充軍重譴。例不辭朝。若為民者。奉旨云回籍當差。猶然隴畝良民。固未嘗有罪。國初糧長。例得用平巾。則潘司寇所戴。似為得之。又冠帶閑住者。必先云革了職。蓋已奪爵秩。無品級高卑可分。一切頭踏儀從。俱不得用。僅予以仕服耳。以故嘉靖辛酉。高安吳宗伯。以閑住歸時。已拜少保。其見客止青衣角帶。幷侍衞亦無之。真深諳祖制。得大臣之體。今俱以章服。里居皆蟒玉金紫。呵殿赫奕。與居官無異。失之遠矣。○今上乙酉年。右通政梁子琦。以議壽宮不合。奉旨降本司參議閑住。丁亥年。在籍兵部尚書凌雲翼。以毆諸生被訐。奉旨革去宮保。以尚書閑住。夫既罷閑住。又何秩可降。乃復從貶謫。是無官者反得官矣。揆地如此票擬。不滿諳練者一笑耳。先朝故老。決不冬烘至此。

△教坊官

【教坊官】教坊官。在前元最為尊顯。秩至三品。階曰雲韶大夫。以至和聲郎。蓋亦與士人絕不相侔。我朝教坊之長。曰奉鑾。雖止正九品。然而御前供役。亦得用幞頭公服。望之儼然朝士也。按祖制。樂工俱戴青卍字巾。繫紅綠搭膊。常服則綠頭巾。以別於士庶。此會典所載也。又有穿帶毛豬皮靴之制。今進賢冠束帶。竟與百官無異。且得與朝會之列。吁可異哉。

○科場一

教職屢為考官

學士兩主會試

十典文衡

金實

考官序次

鄉試取士濫額

奏訐考官

減場解元

順天解元

京闈冒籍

薛文清主試

天順初元會試

會試刻文

京考官被劾

考官爭席

霍渭厓不認座師

師弟相得

貴後拜師

考官畸坐

關節狀元

△教職屢為考官

【教職屢為考官】荊州府教授陳觀字子瀾。以鄉薦授福建延平府教授。歲滿調湖廣黃州府。陞國子助教。力請補外。改除武昌府。又調荊州府。初為應天府同考試官。再為福建考官。調荊州後。又為江西福建考官。以歲滿致仕歸。後起復為應天同考試官。自來舉人無直選教授者。觀得之。又辭成均就外任。且歷四郡。一異也。教職典試未聞有三數往者。觀凡六次。且為應天同考者亦二。二異也。觀以洪武庚午登科。壬申就選。至正統辛酉。典試。凡為教職五十餘年。三異也。卑官已居林下。又特選為主司。且屢為主考。又為分考。四異也。事見陳少保 【 循】 所為陳觀志銘。

△學士兩主會試

【學士兩主會試】國初官制未定。詞林晨星。以故有一人而三主會試者。如永樂十六年戊戌。二十二年甲辰。皆侍讀學士曾棨為正主考。至宣德二年丁未。曾以左春坊大學士兼讀學。又為副考。蓋三度云。宣德八年癸丑。少詹事讀學王直為副考。正統元年丙辰為正考。四年己未。已陞禮部左侍郎兼讀學。復為副考。亦得三次。然二公後俱終于卿貳。不得大拜。至成化以後。詞林大備。漸不復然。惟錢文通 【 溥】 。成化中乙未辛丑兩為正考。而弘治三年庚戌。復入正主會試。然前二次俱學士。最後則為文淵閣大學士。非復詞臣比矣。其他詞臣。兩主會試者固多。然其後次。多以入閣得之。其未得為閣臣。而再司南宮試者。天順四年庚辰。尚寶少卿兼編修柯潛。為副考。七年癸未。以故官再為副。火焚科場。不完而出。此無足言。彭文思 【 華】 以光學士主成化戊戌。以正詹事光學主成化甲辰。吳文定 【 寛】 以諭德主成化丁未。以吏侍學士主弘治壬戌。石文隱 【 珤】 以禮侍學士主正德庚辰。以吏書學士主嘉靖癸未。張宗伯 【 潮】 以少詹事學士主嘉靖壬辰。以禮書學士掌詹主嘉靖甲辰。曾宗伯 【 朝節】 以禮侍學士掌院。主萬曆戊戌。以禮侍學士掌詹主萬曆辛丑。此五公中。其後惟彭、石得為輔臣。然彭戊戌為副。甲辰為正。吳丁未為副。壬戌為正。石以庚辰為正。癸未反為副。曾兩次俱副考。內惟張兩度俱正考為奇。然甲辰之役。以病卒於闈中。輿尸而出。盛美之缺陷如此。

△十典文衡

【十典文衡】弇州盛事紀。錢侍郎 【 習禮】 六典文衡。以為極奇。不知其于永樂二十三年甲辰。已為會試同考。宣德二年丁未。再入會場分考。則幷後之鄉會主試。共八次矣。而正統元年丙辰廷試。四年己未廷試。又皆為讀卷官。凡主文柄者十度。又錢之初主應天鄉試。為宣德己酉。而誤書為永樂丙午。正統四年讀卷。而誤書為主考。至正德六年辛酉。錢又以翰林光學。為順天主試。而弇州缺不書。始信紀載非易事。○弇州盛事。又記梁文康 【 儲】 正德戊辰甲戌兩主會試是矣。然文康弘治壬子辛酉又兩主順天鄉試。竟亦失記何也。他如劉文靖 【 健】 再主兩京鄉試。四同考會試。一主會試。六充廷試讀卷。李文正 【 東陽】 再主兩京鄉試。兩同考會試。兩主考會試。八充讀卷。似亦可為錢侍郎之亞云。○又楊文敏 【 榮】 典京畿鄉試一次。廷試讀卷九次。亦可稱十典文衡。又初預修高廟實錄。後文昭章三廟實錄。又為總裁。俱為難遘。其十知貢舉者。前為胡忠安 【 濙】 。後為嚴分宜 【 嵩】 。十為讀卷官者。前為蹇忠定 【 義】 。後為王文端 【 直】 。亦可稱盛事。

△金實

【金實】金實者。浙之金華人。永樂初生員。上書陳王道。其綱有四。其目有五。上嘉納之。又試策三道。俱稱旨。遂命入文淵閣。預修太祖實錄。書成。授翰林典籍。又預修永樂大典。晉春坊司直郎。洪熙中。陞衞王府長史。正統四年。充會試同考官。即以是年卒於京。以青矜為纂修一異也。以青宮近臣。曳裾王門。二異也。以藩府外僚。膺文衡重任。三異也。是時官制已久定。而金實獨承異數如此。○是科與實同為分考者。有浙江僉事花潤生。而江西豐城人李郁者。以承差習禮記。中五十九名。

△考官序次

【考官序次】景泰二年會試。吏部左侍郎江淵。修撰林文為考官。二人俱庚戌進士。林為一甲第三人。江則庶常也。林滯史官二十二年矣。知貢舉禮部尚書楊寧。亦其同年。三人者官爵高卑敻絕。而同事南宮已為可異。至房考則侍講劉儼。官反尊於副主考。而修撰編修二人次之。南京刑部主事錢溥。廣東左參政羅崇本。又次之。其末則教授學正訓導各一人。凡分考八人。始中二百名。較前朝加多矣。景泰五年會試。分考始無外官。其領房為翰林院侍講兼左春坊左中允楊鼎。而詹事府丞李齡以己酉貢士次之。左中允兼修撰柯潛又次之。可見本朝官制。重詞林而抑坊局。且侍講中允俱正六品。而相兼如此。天順初元。岳正以修撰入閣。亦兼贊善。則俱從六品相兼。至今上己卯。用中允高啟愚主應天試。而侍讀羅萬化副之。後來以舜禹命題。為言官論列。高坐削奪。弇州公謂故事修史主考。皆講讀先而中允後。此舉乃出政府意。而不知講讀之得兼中允也。然則不但弇州未熟典故。即江陵公當軸。亦不諳本衙門舊典矣。是年會試對讀官有仙居知縣張翔。名下書文學才行出身。取中三百五十名。如永樂十三年之制。又正統十三年弇州云。是科廷試右都御史掌鴻臚寺楊善。以守城讀卷。然是年登科錄。並無楊姓名。至景泰二年、景泰五年二科。始為讀卷官耳。且正統戊辰科。尚以亞卿掌鴻臚。至景帝監國。始陞右都也。弇州博洽第一。而偶訛乃爾。

△鄉試取士濫額

【鄉試取士濫額】景泰四年癸酉。各省直鄉試竣事後。給事中徐廷章上言。今者科舉。山西、陝西皆取百名。其數浮於額三倍。為悖典制。按正統四年。英宗在御。已定山西、陝西解額皆四十人。則所收雖未至三倍。而考官故違明旨。罪難自逭。乃禮部覆奏云。此後仍宜如宣德年例。蓋不以正統所增為成規矣。又云。若文字果多合格。亦不妨多取。但不得過二十名。則併宣德舊額。亦不復遵矣。時掌春曹者為胡忠安 【 濙】 。其人以模稜致高位。宜有此等議論。至正德三年。則科場定制。明備已久。又用給事中趙鐸疏。下禮部議增解額。陝西為百名。河南九十五名。山東、山西俱九十名。是時劉瑾、陝西人。焦芳、河南人。故比周為奸。厚其桑梓。而齊、晉二省。則以餘潤見及。遂超江、浙、閩、楚四大省。而出其上。又二年芳逐瑾誅。是科其說不復行。然是時周陽曲 【 經】 以宗伯主議。何以附和至此。豈亦以身為山西人耶。先是弘治間李廣之死。六科十三道糾周賄賂交結諸狀。周恚辨甚厲。今視此舉。無乃不誣。未幾歿。而易名文端。時周壻曹元為逆瑾私人。新入輔政。遂得上諡。○按正統初廣解額。江西僅六十五人。河南僅五十人。乃宣德八年。一甲三名鍾復。已中江西鄉試一百九名。三甲進士楊玉。已中河南鄉試一百二十七名。此則不可曉矣。

△奏訐考官

【奏訐考官】自來子弟不第。父兄無奏訐考官者。惟景泰丙子順天鄉試。內閣陳循、王文有之。循言子瑛。文言子倫。文字俱優。不為試官劉儼、王諫所識拔。欲罪之。賴大學士高穀力為救解。儼等宥罪。瑛、倫俱許會試。次年丁丑正月。睿皇復辟。而王文就誅。陳循遣戍矣。此事古今創見。宜其不旋踵而敗。後人亦無敢效之者。惟嘉靖甲午順天鄉試。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汪鋐。以子不與中式。乃指摘場弊。劾考官廖道南、張袞。且以太祖誅劉三吾為言。道南等即引陳、王及劉儼故事以答。上兩不問。次年鋐亦劾罷。旋死。鋐之橫惡。此特其一端。且狠闇無識。至此更為可笑。此後二科。為庚子順天鄉試。掌詹事禮部尚書霍韜。亦以子畿試不錄。恚甚。欲糾主司童承敍、楊惟傑。其門生李開先力勸之曰。公有子九人。安知無入彀者。姑聽之。韜次子與瑕。果中廣東鄉試第九名。霍乃止疏不上。未幾亦卒於位。自制科以來。大臣僅有此三次舉動。至霍渭厓則正當主上眷知。其疏果上。必有非常處分。賴李中麓巽言而止。總之舐犢情深。裂四維而罔顧。或誅、或竄、或自斃。俱近在歲月間。則其心死久矣。

△減場解元

【減場解元】正統甲子科。四川鄉試。以周洪謨為解元。其卷減場止五篇。考試官為監利縣教諭楊述所特拔。明年乙丑舉一甲第二人。歷官史局。至成化十六年洪謨為禮右侍郎。上疑辨錄三卷。訂朱熹集註五經四書之誤。欲乞聖裁。親加筆削。寫其誤者於前。續今所訂者於後。賜以書名。如漢白虎通之類。上曰。漢唐宋諸儒。四書五經註釋。各有原委。永樂間。儒臣奉敕纂修考訂。悉取其不悖本旨者。錄之天下。習學已久。洪謨乃以一己之見紛更。不許行。次年周即正位宗伯。其在掌行多所建白。亦不盡允行。憲宗昇遐。首上疏駁御製太學碑、靈濟宮碑、東岳碑、顯佑宮碑、延福宮碑。戒百官敕諭。及龍文春景詩諸文字。用字訛謬。宜令改正。及憲宗諡議中含譏訕。宜速逮萬安等治罪。時孝宗初登極。山陵甫畢。敢糾先帝制作之失。且句摘字貶。不遺餘力。是誠何心。豈以辨疑一錄見斥於憲宗。故以此逞其憾耶。是時萬文康已去位。又其鄉人也。蓋借以擠其在事劉博野、尹泰和等耳。上命九卿翰林會議。皆引經傳子史。以證先帝聖製。曾無一字之誤。且諡議為禮部掌行。當日何以不言。不過希恩于己。嫁禍于人。蓋已直抉其隱矣。覆疏上。得旨御製文字。考訂不差。洪謨妄肆詆毀。本當重治。姑罰俸三月。於是六科韓重等、十三道劉憲等。皆羣起彈治之。上以洪謨挾私偏執。但已罰治。姑宥為言。蓋全大臣體也。使當日言官。追論其鄉試五篇之卷。冒冠賢書。又獻書為先朝所擯。故行謗訕。豈惟不得仍居秩宗。且掇大禍矣。乃終無一人及之者。次年洪謨罷去。歿而得易名文安。固聖朝優容。而一時士風之厚。朝論之平。亦不可誣也。○成化末年。占城國王古來。為安南所逼。棄國來求救。洪謨在禮部。請命廣東官送之還國。尹直詰之曰。還國遭殺奈何。洪謨曰。于彼殺之。我無預矣。其經濟如此。

△順天解元

【順天解元】順天解元。向有被議者。以輦下人衆。妬口易生也。如予所知。景泰四年癸酉。第一名羅崇岳。江西廬陵人。以冒籍斥。七年丙子。第一名徐泰。直隸江陰人。以內閣大學士陳循、王文論列。覆試得留。此二事。英宗實錄中。俱不詳載。至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第一名章禮。浙江餘姚人。以冒籍被劾。覆試得留。萬曆十六年戊子。王衡直隸太倉人。以大學士錫爵子見疑。覆試得留。萬曆三十八年庚子。第一名趙維寰。浙江平湖人。以文體被參。禮部覆試。罰科。舉人之有罰科自此始。要之博洽如王。經學如趙。無忝榜首。亦遭指摘。世共冤之。當太倉公之為子辨覆試也。引章禮為言。而不及徐泰。蓋偶不記憶耳。

△京闈冒籍

【京闈冒籍】國初冒籍之禁頗嚴。然而不甚摘發。惟景泰四年。順天舉冒籍者十二人。時禮部主事周騤。請照例論罪。已中式者斥不錄。未中式者終身不許入試。既而言者以為過刻。始令斥回者仍許再試。其中汪諧者。次科即聯捷矣。至成化四年。星變考察。南京科道。交章劾吏部左侍郎章綸。縱子元應。冒籍京衞軍餘。僥倖京闈中式。幷其他罪宜究。上命禮部右侍郎。刑科都給事中毛宏。往按得實。奏請區處。上以事在革前。姑宥之。但革斥元應。令再入試。又中浙江第二十名。遂以乙未科登高第。為顯官矣。至嘉靖二十二年癸卯。順天中式。陸光祚、毛延魁、陳策。俱以冒籍被劾。禮部請發回原籍。上命姑准存留。但不許今科入試。而貸其父叔侍郎陸杰。太僕卿毛蕖。鴻臚卿陳璋罪。至四十三年甲子順天鄉試後。給事中辛自修。又糾章禮等五人冒籍。詔覆試。僅斥二人。而章禮即以乙丑登第。餘考官監試俱無所問。至今上十三年乙酉科。順天場後。冒籍之說紛起。既而給事中鍾羽王發之。為浙人馮詩等八名。俱奉嚴旨。詩等二人。枷示順天府前。滿日同六人俱發為民。禁錮終身。是時訊治既酷。二生被重創。荷三木。窮冬 【 冬原作各。】 盛寒。皆瀕死而甦。八人中史紀純之父。為編修鈳。至革職閑住。提學御史董。以失覺察調用。正主考左諭德張一柱調南京。蓋自來冒籍受法。未有此嚴峻且濫及者。逮其後再有議。則寛政普及矣。

△薛文清主試

【薛文清主試】英宗天順元年。南宮之試。南宮之試。閣臣許彬子名起。與忠國公石亨姪名俊者。同登進士。時有詩曰。閣老賢郎真慷慨。總兵令姪獨軒昂者。指此也。但登科錄刻許起書兄越為奎文閣典籍。遍考列朝無此官。然刻錄必不誤。蓋英宗時猶仍國初舊制設員。今實錄、會典諸書俱不載。則舊官之不傳多矣。所云吳節只知通賄賂。賢孫全不曉文章。固為仇口。若所云問仁既已無顏子。指克己復禮一節題。芟去首句。此却不妨。至祭告如何有太王。則詩經后稷配天。程文果有此語。其說似難通。至若告子冒名當問罪。周公渫井亦非常。因孟子題為公都子之言而去之。直云告子。周易井卦卻引周公。其說出國初趙東山。亦微有可議。是年薛文清為主考。此何等人品學術。尚遭謗訕。下第舉子之口。真可畏哉。○是年同考翰林典籍徐佖。刑科左給事司馬恂。俱書貢生係舉人。供給官大興、宛平二縣主簿。俱同名姓王珙。一為丙辰貢士。一為壬戌貢士。俱歲薦也。領房同考。為尚寶少卿兼編修錢溥。以從五品兼正七品。其書批語銜直稱少卿。而正主考禮左侍兼光學士薛瑄。以正三帶正五。副主考通政參議兼侍講呂原。以正五帶正六。但書兼官為學士侍講。而不及九列之銜。俱不可曉。錢溥本以春秋起家。是年閱本經。又兼看詩經。亦奇。

△天順初元會試

【天順初元會試】英宗以天順元年正月十七日復位。二月會試。主考官為薛文清 【 瑄】 、呂文懿 【 原】 。俱一時人望也。而許起、石浚登第時。父彬以侍郎學士為次揆。浚叔亨以忠國公為總兵官。時有作俚詩嘲主司曰。閣老賢郎真慷慨。總兵令姪獨軒昂。蓋指起與浚也。至四年呂原再主會試。則浚先因亨敗。詐病居家褫奪。又以怨望磔於市。使在今日追論往事。則薛、呂二人。難乎免矣。是科分考官。有尚寶司丞兼編修李泰者。即太監永昌嗣子也。首場三題。為大學論語孟子。而首題不刻程文。殊不可曉。又讀卷為武功徐、靖遠王、興濟楊三伯。而彌封官。有光祿卿蔚能。則由廚役起家。且曾以盜膳物問罪者。次科能再為彌封官。則已陞禮部右侍郎。掌寺事矣。前帙已紀石、許而未備。茲又詳之。

△會試刻文

【會試刻文】會試錄刻文。先朝多不拘式。如成化二年丙戌。五經各刻文三篇。二場乃刻詔。十七年辛丑。二場刻論二篇。弘治六年癸丑。亦刻論二篇。又刻詔一篇。十八年乙丑。又刻論二篇。正德六年辛未。又刻論二篇。而會元鄒守益論在第八名沈圻之後。是後遂無此事。而武舉錄。或刻二論。或二策。則至今尚然。

△京考官被劾

【京考官 【 官字據寫本補。】 被劾】弘治十七年甲子科。禮部建議。用京官各省考試。于是浙江聘南京光祿少卿楊廉。山東聘刑部主事王守仁。既訖事矣。至十二月。南京御史王蕃。劾廉以省親。守仁以養病。夫省親者。背親為不孝。養病者。託病為不忠。不忠不孝之人。大本已失。何以權衡人物。乞復里選之制。正廉等罪。然楊實依親在浙。王以病痊北上。俱非現在官也。王蕃之言雖過。然當時御史辟聘。亦似出格。所以止行一科。旋即報罷。今制。則先期請于朝。皆以詞林諫垣及部屬中行出典省試。遂為成例。不可改矣。○王文成後日功名不必言。即楊廉亦至南禮部尚書。諡文恪。則言官白簡。亦未足輕重也。

△考官爭席

【考官爭席】李文正 【 西涯】 初在詞林。及居揆地。皆以和煦容物見稱。惟為太常少卿時。典弘治癸丑會試。時耿文恪 【 岳】 以禮部尚書知貢舉。初入簾大宴。與爭席有違言。比壁經命題。其首題即為伯拜稽首讓於夔龍。以御調笑。亦可謂戲而不虐。其時同考修撰三人。而錢福列在楊時暢、涂瑞之前。錢後楊四科。後涂一科。凡詞林五品以下。俱論科不論官。況一官而攙越前輩乃爾。豈錢以鼎甲重耶。則涂亦鼎甲也。涂、錢俱治書經。有愧首題多矣。○是年論刻二篇。俱膚甚。又刻一詔。更寥寥數語。不今不古。此時出格刻程。意必博奕驚人。不意技止於此。

△霍渭厓不認座師

【霍渭厓不認座師】座主門生之誼。自唐而重。然漢時州牧之察孝、秀。三公之辟寮屬。至有以死相報者。其酬知己之恩。固不下於唐也。本朝鄉會座主亦如之。惟嘉靖間霍渭厓 【 韜】 。舉甲戌會元。不認大主考梁文康、毛文簡為座師。及己丑主考一榜所投門生帖亦不收。霍有才而忮。以議興獻皇大禮暴貴。所至與人相訐。人頗畏惡之。此等事。亦惟此公能行。張蘿峯欲效而不能矣。前乎此。後乎此。俱未聞也。

△師弟相得

【師弟相得】座主偏重會試分考。執弟子禮終身不衰。若鄉試分考。或滯下僚。而弟子登要津。其房考不敢復居尊。而門生禮亦稍殺矣。至焦弱侯太史 【 竑】 則異是。其舉甲子應天鄉試。適世宗新更典制。先大父以儀曹正郎為書一房。得焦卷欲首薦。而主考賞大父次卷。沈太史虹臺 【 位】 定為解元。焦稍居後。然相知最深。焦久困公車。每歲必至吾家。留浹月。借觀書籍。時焦貧窶。至手自節錄。或遇巨函。則大父撤以貽之。先人少于焦十四年。而早登第。然每兄事之。焦亦不少降意。至己丑掄大魁。先大父喜甚。遣人賀之。先人因寓書令其勿循詞林故套。必稱昆弟如平日。焦復書云。兄高誼不可違。已不用晚字矣。其真率如此。但焦是科為蜀人范太史凝宇 【 醇敬】 首卷。而情意殊不愜。至于焦丁酉科場之謗。己亥計典之謫。雖張新建、郭江夏諸公不肯相忘。或云座師亦與聞。則不可曉矣。○癸未。先人以閱尚書分考。得一南卷。賞異之。云非吾叔度老手不辨。此時焦尚未改字。而先人自幼同硯席。識其文甚稔。因薦高等。比拆卷登榜。則廣東鄧宗齡。其年甫弱冠。焦年踰不惑久矣。鄧入詞林。又六年焦以龍首繼之。鄧未幾夭。焦雖晚達。又罹謫籍。然年位未可量也。○弱侯與宣城沈少林 【 懋學】 同鄉榜。同計偕。途次夢騎牛頭入京城。回顧則焦尾其後。因自負必得鼎元。而戲謂焦。且遲吾十二年。比乙丑同下第。直以魘囈置之矣。至丁丑沈果得第一。而焦將就選人。因舉前夢力止之。後焦以丑科踵其盛。則沈歿將十年矣。此事已有紀之者。但思功名遲速素定。先人往時。即真得焦卷。未必能使之入彀也。

△貴後拜師

【貴後拜師】王文成自龍場貶所。內擢為刑部郎。而南海方西樵 【 獻夫】 為吏部副郎。遇文成與語。服其學識。立拜之為師。後以議禮驟貴。薦文成之章不一。及為禮書。又薦文成入內閣。近日則趙定宇少宰。自史官疏止江陵奪情。廷杖削籍歸。負海內重望。亦執贄於弇州門牆。修北面禮甚恭。皆可謂真虛心。忘勢好學者矣。若羅近溪以進士請告歸。而拜大俠顏山農為師。隨之行腳遠方。受其笞責。此又近於妖誕不經。又如邇年之禮達觀者。俱耆夙名公。持鉢捧錫。備高足之列。此又如崔浩之師冠謙之。未可為訓也。

△考官畸坐

【考官畸坐】本朝兩京主考。從來用資深兩翰林。事體略同。而順天則議論最多。然有罪同罰。未有獨及一人者。有之自天順己卯始。時正考為學士劉定之。副為倪謙。倪有門生不收。遂疏訐其私。倪至遣戍去。而劉不問。直至嘉靖戊子。庶子韓邦奇為正考。方鵬副之。因前序引尚書錯誤被論。韓降外。鵬僅罰俸。蓋指摘本及一人。故處分亦不旁及。猶有說也。至今上乙酉冒籍之事。于主考何預焉。而諭德張一桂至於謫調。副考陳于陛無恙。戊子關節之訐。則兩主考均其任矣。庶子黃洪憲受攻。而副考盛訥無恙。然張、黃俱正考。或當獨肩重責也。若丁酉順天。則中允全天敍為正。焦竑以修撰副之。及場後交章。止及焦一人。而全高枕。無一語訶詰。次科庚子。則庶子楊道賓為正。顧天峻以修撰副之。其後攻顧如焦。而楊不及也。此兩人既無關節。又非正考。何以鋒鏑偏叢焉。舉朝明知其故。而無一人為別白之。可嘆也。○又應天己卯壬午連二科。亦止議及一人。然前以高啟愚出舜禹題見疑。與副考羅萬化無預。後以沈懋孝獨閱卷受訐。而正考沈鯉。以病臥闈中。俱非無故得免。

△關節狀元

【關節狀元】今上庚辰科狀元張懋修。為首揆江陵公子。人謂乃父手撰策問。因以進呈。後被劾削籍。人皆云然。前此正德辛未科狀元楊慎。為次揆新都公子。人謂首揆長沙公。先以策題示之。故所對獨詳。其後新都公議大禮忤時。為新貴所聚攻。亦微及前事。蓋以用修博洽。無忝大魁。而不免議論如此。又前此永樂二年甲申科。學士解縉為正主考。得江西泰和人劉子欽為第一。劉本省癸未解元聯捷。解愛其才。面許以必得狀元。劉直任不讓。解心薄之。以題密示江西永豐人曾棨得狀元。其題以禮樂制度為問。上意必欲得淵博之士。然非夙搆。不能詳對。故子欽竟絀。猶得選庶吉士。然則曾襄敏重名高第。亦不免以關節得大魁矣。今世多知楊、張。而未必知曾。然曾與劉子欽俱吉水人。而曾棨亦同郡人。當時不以為嫌也。是科選庶吉士二十八人。以為上應列宿。而江西占十七人。吉安一府。又居其半。浙江得七人。南直隸二人。福建、湖廣各一人。所謂挨宿周忱者。又吉水人也。而蜀、兩粤、雲、貴以及中原四大省。及北直無一焉。正與正統戊辰科。但選蜀人與北人。相反之極。又是科會試取四百七十二人。見楊東里所作羅簡志銘中。本朝甲榜。自洪武乙丑後。未有如此之多者。但是科會元又有云楊相者。未知孰是。簡亦是科庶吉士。亦吉水。簡字汝敬。後以字行。又是科庶常陳士啟者。江西泰和人。先以進士觀政于後軍都督府。時掌府者為成國公朱能。器士啟才。甚相知愛。可見五府亦有觀政。今但撥大九卿衙門。不知始自何時。○是年曾棨為永豐人。而第二周述。第三周孟簡。俱吉水人。從兄弟也。又是年鼎甲俱入館讀書。合之吉士。江西凡得二十一名。按是年廷試後。即選吉士五十一人。其他以善書選入同入館者。亦附吉士之列。總為六十一人。蓋庶常之盛。亦無踰是年者。次年又選者為二十八人。中自羅簡外。彭璉字汝器。柴欽字廣敬。李懋字時勉。皆以字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