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腹痛门
小儿直诀 【 宋?钱乙】
腹痛
小儿腹痛体瘦,面色晄白,目无睛光,口中气冷,不思饮食,或呕利撮口,此脾土虚而寒水所侮也,用益黄散、调中丸主之。若口中气温,面色黄白,目无睛光,或多睡恶食,或大便酸臭,此积痛也,用消积丸。甚者白饼子下之,后以白朮散调补胃气。
【 注按腹痛不食,口中气冷,下利撮口等证,属形病虚寒也,用六君加炮姜温服之。食积多睡,口中气温,恶食面黄白等证,属病气实而元气虚也,用六君子加神曲、山楂消导之剂。】
虫痛
若口吐痰沫,或吐清水,面晄白,心腹痛而有时者,虫痛也,与癎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用安虫散主之。
【 注按虫乃湿热所生,或木气而化,有因脏腑虚弱,有因胃冷胃热,为人身之固有者,其为患往来攻痛,或吐涎水,肌体消瘦,面无正色,但当调补脾胃为主。若虫食上部则上唇有白点,虫食下部则下唇有白点。腹中之虫,朔日之后,其头向上;望日之后,其头向下。如或用药,先以肉物近儿烹炙,使闻香味,虫头皆向上,则药易于奏效。丹溪先生云:冬月吐虫,多是胃气虚寒,用钱氏白朮散加丁香二粒补之。可见小儿之虫,皆饮食伤脾所致。患疮疥内生虫虱者,皆肝木所致也。】
幼科发挥 【 明?万全】
肠痛
小儿肠痛腰屈,空啼无唳,此名盘肠痛,证似内钓,但不直视也,金锭子散主之。
婴童百问 【 明?鲁伯嗣】
腹痛
夫腹痛者,多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也。挟热而痛者,必面赤或壮热,四肢烦,手足心热见之。挟冷而痛者,必面色或白或青,手足冷者见之。冷甚而变证,则面黯唇口俱黑,爪甲皆青矣。热证,四顺清凉饮加青皮、枳壳;冷证,七气汤加辣桂,调苏合香丸。若邪正交攻,冷热不调,桔梗枳壳汤加青皮、陈皮、木香、当归为妙。若内钓等证则钩藤散,其余则芍药甘草汤为要药也。实痛有热者,大柴胡汤主之。心腹痛甚有实热者,大承气汤下之。腹痛,桂枝加芍药;痛甚,桂枝加大黄也。
盘肠气痛
盘肠气者,痛则曲腰干啼,额上有汗,是小肠为冷气所搏然耳,其口闭脚冷,上唇干是也。此是生下洗迟,感受风冷,或青粪不实,却有此证,当服钓藤膏、魏香散、苏合香丸、当归散,乳母服乌沉汤,或沉香降气汤便定。
蛔虫痛
巢氏云:蛔虫者,九虫之内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者。或因脏腑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行往来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清水。贯伤心者则死。诊其脉,腹中痛,其脉法当沉弱而弦,反脉大则是蛔虫也。此痛因食物太早,爱甜怕苦,痛时便高声啼叫,只看人中上、鼻头、唇口数处黑色即是。此证当服使君子丸、槟榔散、化虫丸药,取下便无事。仲景云: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烦,此为脏寒,乌梅丸主之。其蛔虫穿心者,用薏苡根煎汤治之即安。
保婴撮要 【 明?薛铠】
盘肠气痛
小儿盘肠气者,痛则曲腰干啼,额上有汗,皆由肝经风邪所搏也。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干啼者,风燥其液,故无泪也。额上有汗者,风木助心火也。口闭足冷者,脾气不营也。下利青粪者,肝木乘脾也。皆由产下澡洗,受风冷所致,当服钓藤膏之类。若乳母及儿受寒邪者,用沉香汤之类。若儿额间有汗,口闭脚冷,乃虚寒也,用当归散或沉香降气汤之类。若面赤唇焦,小便不通,小腹胀痛者,乃小肠热也,用人参汤送下三黄丸。若痛不止,煎葱汤淋揉其腹,就以热葱熨脐腹间,良久尿出痛止。或以乳香、没药、木香少许,水煎灌匙许。若因乳母饮食停滞者,用保和丸。怀抱气郁者,加味归脾汤。怒动肝火者,加味逍遥散。子母俱服,并佳。
证治准绳 【 明?王肯堂】
腹痛
小儿腹痛,口中气冷,不思饮食,脾土虚寒也,用调中丸主之。口中气温,大便酸臭,积痛也,用下积丸治之。面赤壮热,或手足并热,实热也,用泻黄散泻之。面黄微热,或手足并温,虚热也,用异功散补之。若作渴饮汤,胃气虚热也,用白朮散。若痛连两胁,肝木乘脾也,用四君子汤加柴胡、芍药。若腹痛重坠,脾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加升麻。若手足指冷,或呃逆泄泻,寒水侮土也,用六君、炮姜、肉桂;不效,急加附子。若服克滞之药,致腹作痛,按之不痛,脾气复伤也,用五味异功散。中脘痛者属脾,少腹痛者属肾,按之痛者为积滞,不痛者为里虚。积滞者消之,里虚者补之。
娄氏分曲腰干哭无泪者,为盘肠内钓痛;面晄白不思饮食,为胃冷痛;面赤唇焦便黄,为热痛;面黄白大便酸臭,为积痛;口淡而沫自出,为虫痛。
曾氏又有脏寒痛、锁肚痛、症瘕痛、痃痛、癖痛、吊肾痛、偏坠痛、寒疝痛,各有治法,胪列于后。
寒痛
茅先生歌云:面青面白犹自可,黑色如青爪一同。此是腹心生冷痛,须将温药里头攻。
胃虚冷,面晄白色,腹痛不思食,当补益脾土,益黄散主之。若不下利者,调中丸主之。益黄散,治下利而痛也;调中丸,治不利而痛也。
热痛
热痛亦啼叫不止,夜发,面赤唇焦,小便赤黄,与三黄丸,人参汤下。
积痛
积痛,腹中阴阴而痛,面黄不食,儿大者口吐酸馂气。先治积滞,后调脾胃,其痛自止,仍辨虚实和解。治法见后癖积条中。
虫痛
虫痛,面晄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
田氏云:虫痛啼哭,俛仰坐卧不安,自按心腹,时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唇白,又目无精光,口吐涎沫,此谓虫痛。
积痛、食痛、虚痛,大同小异。惟虫痛者,当口淡而沫自出,治之随其证用药。虫与癎相似,小儿本怯,故胃虚冷,则虫动而心痛,安虫散主之。
曾氏云:蛔虫动痛,口吐清水涎沫,或吐出虫,痛不堪忍,其疾因食甘肥荤腥太早而得,故胃寒虫动作痛,其虫吐来,或生或死。儿小者,此痛苦甚,亦致危难。先以理中汤加乌梅水煎服,使胃暖不逆;次芦荟丸、使君子丸、化虫饮主之。有儿大者,面晄白而间黄色,肉食倍进,肌体消瘦,腹中时复作痛,此有血鳖蛔虫杂乎其间,以二圣丸下之。
又有胃受极寒极热,亦令虫动,或微痛,或不痛,遽然吐出,法当安虫为上。若以治虫,反伤胃气,固不可也。因寒而动者,用理中汤加乌梅水煎服。因热而动者,用(口父)咀五苓散,亦加乌梅水煎投。
锁肚痛
一月后婴孩,忽乳不下咽,肚硬如石,赤如朱,撮口而哭,面青唇黑,手足口气俱冷。始因断脐带不紧,为风冷所乘,证亦危急,以白芍药汤、乌梅散、一字金投之,日久则难愈。更参考脐风证内议论。
盘肠钓痛
小儿腹痛曲腰,干哭无泪,面青白,唇黑,肢冷,为盘肠内钓。凡有此证,急煎葱汤淋洗其腹揉之,葱熨脐腹间,良久,尿自痛中出,其疼立止。续次用乳香、没药透明者各少许细研,又用木香一块,于乳钵内磨,水一分,滚数沸,调乳没药末,只一服效。
症瘕痛
症瘕痛,乃积久所致,由荣卫俱虚,外则感受风寒,内则过伤乳食,停滞既久,不能克化,故邪并于阴为症,阴则专静,凝而不移;邪并于阳为瘕,假物象形,动而不息。若久而不治,亦成脾疳积;或两胁间有块如石,按之则痛,不按则轻;或面黄肌瘦,肚硬而胀,及有青筋昼凉夜热,蒸潮无时,乳食减少,爱吃泥土;或大便酿泻,痛则身冷如冰。法当调脾养胃,用醒脾散参苓白朮散;磨积理疳,用化癖丸、三棱散、木香莪朮丸;治酿泻,没石子丸、沉香槟榔丸。然此积滞之疾,非七剂可疗,必须次第调理,则日久自然平复。
痃痛
始则腹内一小长块,其硬如臂,?腰缠转,或左或右,良久痛甚,则见于皮下,不妨乳食,其证先因有疾,表解未尽,遽尔下之太过,气虚寒搏,郁结而成。法宜益气理虚,用参苓白朮散、沉香槟榔丸、木香莪朮丸为治。或间投白芍药汤加人参、茯苓,水姜煎服。
按症瘕痃癖四证,大同小异,治法亦无大分别,似不必琐琐作名亦可也。
心痛
小儿心痛,当于大人心痛门参用之。
心痛吐水者虫痛。
心痛不吐水者冷心痛。
《圣惠》治小儿心痛,但觉儿将手数数摩心腹即啼,是心痛不可忍,宜服芍药散方。
茅先生治小儿心痛,用金铃散。
外治
庄氏家传小儿未能语,啼哭不能辨者,当以手候其腹,如有实硬处,即是腹痛,治之方,研生姜取汁,暖令温,调面成糊,涂纸上,贴脐心立定。
古今医统 【 明?徐春甫】
腹痛
小儿腹痛之病,诚为急切。凡初生二三?月及一周之内,多有腹痛之患。无故啼哭不已,或夜间啼哭之甚,多是腹痛之故。大都不外寒热二因:夫因于寒者,面白唇青,或泻痢青白,以热绵裹腹而啼少止,即是寒也。因于热者,面赤唇红,得暖啼甚,即是热也。一周之外,能饮食,则有伤热腹痛,或泻或不泻,口渴而臭,面黄身热,即是积痛,久而不愈,必致成疳。如此三因之外,则如《内经》举痛篇云:五脏卒痛,寒邪客经,其机不可不察也。若《类萃》小儿等方,概言寒热而不及热与积,是则以管窥豹,未见其全斑也。
按腹痛乃邪正交攻,相击而作也。挟热痛者,以面赤或壮热,四肢烦,手心热见之;挟冷者,以面色青白见之。冷甚则变证,唇中黑爪甲青矣。热证,黄芩芍药汤、四顺清凉饮;冷证,理中汤、指迷七气汤加桂煎调苏合丸。钱氏云:小儿积痛,面黄,目白无睛光,多睡畏食,大便酸臭者,当用消积丸,甚者白饼子下之,后和胃。凡虫痛多在心腹,口吐清水,安虫散主之。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宋?撰人未详】
心腹痛谕
小儿心腹痛者,由脏腑虚而寒冷之气所干,邪气与脏气相搏,上下冲击,上则为心痛,下则为腹痛,上下俱作,心腹皆痛。更有一证,发则腹中撮痛,干啼无泪,腰曲背弓,上唇干,额上有汗,此名盘肠内钓之痛,亦由冷气入脏所为也。
方
塌气丸 【 《钱氏直诀》,下同】 治肚腹虚胀。
胡椒一两蝎尾五钱,去毒
右为末,缅糊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陈米饮下。薛己曰:按前证属脾肺虚,水气泛而喘急浮肿,必兼温补脾土以生肺金,而气自运行矣。但前药性属辛热,虽能袪散寒邪,而恐真气反伤,不可过剂。
消积丸治食积大便酸臭发热。
丁香九个缩砂十二个巴豆二粒,去皮心膜乌梅肉三个
右为末,面糊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温水下。薛己曰:按前证若食积既去而热不退,或作呕少食,宜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胃气,或用四君子加藿香、半夏以安中气。若兼泄泻,用六君子汤;如不应,加升麻、柴胡以升补脾气。若久泻不已,宜用补中益气汤,以升补阳气。若虚寒,加炮姜、木香,如不应,兼以四神丸以补脾肾。若体瘦潮热,口渴,大便不调,宜用肥儿丸以消疳积。
益黄散治脾土虚寒,呕吐泄泻。
陈皮青皮下食,各一两丁香二钱,去脾胃寒诃肉各五钱,能开胃消食止痢炙草三钱薛己曰:按前证,若因脾土虚弱而吐泻者,用五味异功散。若因肝木侮脾土而吐泻者,用六君子加柴胡;如不应,或手足指冷,属脾胃虚寒也,更加木香、炮姜。若因乳母脾土虚而肝木侮,亦治以前药。若乳母郁怒,致儿患前证,母服加味归脾汤。
当归散治脏寒腹痛,面青手冷,夜啼不乳。
当归白芍药人参甘草炙,各二分桔梗橘皮去白,各一钱
右为末,水煎半盏,时时少与服。
沉香降气汤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胷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欬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不食。此药去邪恶气,使无瘴疫。
香附二两半沉香砂仁各一钱甘草七钱半
右为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平旦空心服。薛己曰:按前方,若乳母中气郁滞,不能升降,患此证致儿作痛者,亦用之。
养脾丸 【 《片玉心书》】 治小儿脾胃虚弱,不思乳食,伤食癖积,面色黄,呕吐泄泻,腹痛膨胀,并皆治之。
苍朮制陈皮各五钱缩砂仁草果仁益智仁白茯苓各二钱麦芽炒厚朴神曲炒,各二钱共为末,酒糊丸如粟米大,米饮下。脾胃虚弱,米汤下;呕吐,煨姜汤下;食积,山渣汤下;腹痛,茴香汤下;肿胀,萝卜汤下。寒泄,姜枣汤下。
四顺清凉饮 【 《婴童百问》,下同】 治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安,四肢惊掣;及因乳哺不时,寒温失度,令儿血气不顺,肠胃不调,小便少,大便濇,或温壮连滞,欲成伏热,或壮热不歇,欲发惊癎。又治风热结核,头面疮疖,目赤咽痛,疮疹毒一切壅滞,并宜服之。治挟热泻不止,加木香、大黄。
赤芍药当归甘草大黄各等分
右剉散,三岁以上,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作两服。欲利小便,用赤芍药。虚热加甘草,下利减大黄,冒风邪加去节麻黄,中风体强眼睛上视加独活。量儿大小虚实加减,微溏利为度。可加荆芥。
七气汤治七气所伤,痰涎结积,心腹亦痛,不能饮食。
半夏制,五两人参辣桂各二两甘草半两
右剉,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六分,食前服。
指迷七气煎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
香附子一两半甘草半夏制,各七钱半青皮陈皮桔梗蓬朮辣桂益智仁各一两
右剉,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服。
异香散治小儿诸般吊证,角弓反张,胷高脐凸。
透明没药右为末,姜汤调下一钱匕。
桔梗枳壳汤治诸气痞结满闷,腹胁疼痛。
枳壳炒桔梗各二两甘草半两,炙
右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至半盏服。
钓藤散治小儿夜啼,乃脏冷也。阴盛于夜则冷动,冷动则为阴极发躁,寒盛作痛,所以夜啼不歇也,钓藤散主之。
钓藤钩茯神茯苓川芎当归木香甘草白芍药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一钱,姜枣略煎服。其或心热而烦啼,必有脸红舌白小便赤濇之证,钓藤饮去木香,加朱砂末一钱研和,每服一钱,木通汤调下,或剉散煎服亦可。如惊啼,加蝉蜕、防风、天麻。
保命丸治小儿胎惊内吊,腹肚紧硬,眠睡不安,夜多啼哭;及治急慢惊风,眼目上视,手足抽掣,不省人事,悉皆主之。冷证用此。
全蝎十四个,去毒防风二钱殭蚕炒去丝嘴天麻各二钱南星炮白附子麝香五分金箔十片蝉蜕朱砂各一钱
右为末,粳米糊丸,每两作四十丸,常服镇心安神化痰。除一切惊风诸证,汤临时换。如有热证,加牛黄、冰片、硼砂。一方加人参、白茯苓各二钱。
芍药甘草汤治出疹肚疼腹满,小便不通。
芍药一两甘草二钱半
右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服。
大柴胡汤治伤寒十余日,邪气结在里,往来寒热,大便秘濇,腹满胀痛,谵语,心中痞硬,饮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腑实,脉有力者可服。
柴胡去芦,八钱黄芩炒赤芍药各三钱半夏汤泡七次切焙,一钱半枳实麸炒,一钱
右剉散,盏三片,枣二枚,水一盏,煎七分,加减服之。欲下,加大黄半两。
桂枝加芍药汤治太阳病,反下之,因腹痛,是有表复有里,宜服。
桂枝一两半芍药三两半,利者先煎三四沸生姜二两大枣六个甘草炙,一两
右(口父)咀,水煎加减服。痛甚者加大黄,大实者加一两半,羸者减之。
大承气汤治刚痓,胷满内实,口噤咬牙,大热发渴,大便闭濇,腹中(疒丂)痛,结硬如石,转矢气者,用此汤下之。
大黄芒硝各半两厚朴一两枳实二枚
右剉散,每服三钱,姜三片,水一大盏,煎至七分,不拘时,或空心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投。
桂枝加大黄汤治太阳病,反下之,因腹满痛属太阴,桂枝加芍药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三钱,去皮芍药一两半甘草炙,半两大黄半两,羸瘦者减半
右(口父)咀,姜三片,枣二枚,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温服。
使君子丸治小儿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胀,时复痞痛,不进饮食,渐至羸瘦,并宜服之。
白勺厚朴制陈皮川芎甘草各二钱半使君子肉汤浸去黑皮,一两
右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陈米饮化下,大治小儿腹痛。
槟榔散治肾疳宣露,候良方去虫后服此。
木香槟榔人参黄连甘草炙,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小者五分,熟水调服。
化虫丸治小儿虫咬心痛,来去不定,不思乳食。
鹤虱炒槟榔胡粉楝树根皮各半两白矾三钱半,微火煅
右为末,面糊丸菉豆大,三岁三十丸,温浆水入油三五滴吞下,食前。有虫皆化为水,大虫自下,且初服甚妙。
乌梅丸治蛔厥,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烦,此为脏寒。蛔虫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自出,其人当自吐蛔,又治久痢。
乌梅七十五个干姜二两半黄连四两蜀椒去目出汗当归各一两细辛人参附子炮去皮脐桂枝去皮黄蘗各一两半
右为末,用酒浸乌梅肉一宿,去核蒸饭,杵成泥,和药匀,丸麻子大,每服十丸,食后米饮下,日三服。忌生冷等物。
钓藤膏
钓藤钩茯神茯苓川芎当归木香生甘草白芍药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一钱,姜枣煎服。
苏合香丸治传尸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气,卒小痛,霍乱,吐利,时气瘴疟,赤白暴利,瘀血月闭,痃癖,丁哺惊癎,鬼忤中人,小儿吐利。
苏合油入安息膏内熏陆香龙脑各一两木香白朮白檀香丁香朱砂研水飞沉香香附子炒乌犀屑荜拨麝香安息香为末,无灰酒煮膏诃黎勒煨取皮,各二两
右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井花水温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儿服一丸,温酒化下亦得,并空心服。用蜡纸裹一丸如弹子大,绢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去龙脑,名麝香苏合丸,治一切邪神,胷膈噎塞,肠中虚鸣,宿饮不消,余证并同。
乌沉汤治慢惊,袪风助胃。
天麻二钱人参生川乌木香全蝎焙南星炮沉香各一钱甘草半钱
右剉散,每服二钱,姜三片,慢火煎,取其半用之。
调中丸 【 《证治准绳》,下同】
白朮人参甘草炒,各半两干姜炮,四钱
右为细末,蜜丸如菉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食前温水下。海藏曰:仲景理中例也。
茯苓丸治小儿腹痛夭纠,不能乳哺。
茯苓黄连各一两
右为末,用蜜为丸,如大豆大,饮下。
汤氏三棱散治积气肚痛。
砂仁甘草益智炒去壳三棱蓬朮青皮炒,各等分
右为末,白汤点下。
张涣宽中汤治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高良姜木香各半两丁香青橘皮炒黄桔梗甘草炙,各一分
右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
蓬莪朮丹
蓬莪朮炮制乘热剉碎当归酒洗焙干,各一两木香人参桂心各半两黑牵牛炒黄,一分
右件捣罗为末,细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温胃丹治腹痛啼哭不止。
人参白朮炮,各一两五味子当归洗焙干高良姜各半两木香一两
右件捣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
橘香散
青橘皮炒吴茱萸木香当归洗焙,各一两干姜炮丁香各半两
右捣罗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五分,去滓放温,热服,食前。
曾氏茴香汤和脾胃,进饮食,理腹痛,散邪气。
茴香炒良姜剉碎用东壁土炒,各一两五钱苍朮泔水浸一宿,去粗皮滤干剉炒至微黄,二两炙甘草一两
右剉焙为末,每服一钱,烧盐汤,空心调下。
钱氏安虫散治小儿虫痛。
胡粉炒黄鹤虱炒黄川楝子去皮核净白矾枯,二钱半
右为细末,每服一字,大者五分,米饮调下,痛时服。
又治虫痛极,不可忍。
干漆半两槟榔一枚,生用窑老一块,再煅细研
右,窑老,恐窑中煅过泥物也。三件一处为末,空心热酒调,良久取下虫,立愈。
又
干漆一两,捣碎炒,令烟尽出
右用新汲水,入生麻油,空心调服。
又治上中二焦虚,或胃寒虫动及痛。
干漆炒烟尽,二分雄黄一分巴豆霜一钱
右为细末,糊丸如黍米大,量儿大小服之。取东引石榴根煎汤下,或苦楝根,或无荑汤,下五七丸至二三十丸,发时服。
芜荑散主治同前。凡小儿痛时,便高声啼叫,人中上、鼻头、唇口一时黑色,脉法当沉弱而弦,今反脉大,是虫证也,
白芜荑干漆炒,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或一钱,米饮调下,发时服。
使君子丸治腹内诸虫作痛,口吐清水。
使君肉薄切焙槟榔石榴东向根皮剉焙大黄半生半炮,各七钱半
右除槟榔剉晒不过火,余三味再焙,同槟榔为末,沙糖水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淡猪肉汁空心下。或鸡肉汁亦好。
化虫饮消化虫毒在腹作痛。
槟榔石榴根皮焙干,各一两红丹煅过雷丸贯众鸡头者佳使君肉切焙,各二钱半炙草枳壳去瓤麸炒微黄大黄各五钱
右为细末,用清油煎鸡子一枚,如春饼样,候冷,抄药末一钱于上,摊匀,空心卷而食之。儿小者,用糯米粉水煮糊,丸如粟谷,每服十五粒至三十丸,以淡猪肉汁空心下,鸡肉汁亦好。
二圣丸治复内诸虫,及消谷逐水,下气去风。
槟榔一两巴豆十五粒,去壳膜心,大好者存油
右,槟榔剉晒为末,巴豆碎切在乳钵内,极细杵,仍入槟榔末同再杵匀,面糊丸菉豆大,每服七十七丸至九十九丸,用温茶清,五更初空心,止一投药,见虫下尽,进以稀粥自安。
乌梅散治腹疼及初生婴孩,脐下冷痛疝气等疾。
乌梅去核元胡索粉草半生半炙,各五钱乳香没药钩藤各二钱半
右件(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钓藤膏治小儿腹中极痛,干啼后躽,名盘肠内钓。
乳香研没药研广木香姜黄各四钱木鳖子仁二十一个
右先将后三味同为细末,次研入上二味,炼蜜和成剂收贮,一岁儿可服半皂子大,余以意加减,煎钓藤汤化下,无时。次用魏香散。
魏香散
蓬朮半两阿魏一钱
右先用温水化阿魏,浸蓬朮一昼夜,焙干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煎紫苏米饮,空心调下。
蒜乳丸治冷证腹痛夜啼。
大蒜一颗,慢火煨,香熟研烂乳香另研五分
右研为丸,如芥菜子大,每服七粒,乳汁送下。
圣惠人参散治小儿卒吐下,腹痛不止。
人参当归剉微炒,各半两甘草炙微赤剉干姜炮裂剉黄芪剉各一分细辛一分
右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稍热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频服。
钱氏和中散和胃气,止吐泻,定烦渴,治腹痛,思食。
人参白茯苓白朮甘草剉炒干葛剉黄芪白扁豆炒藿香叶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干枣二个,去核,姜五片,煎至八分,食前温服。
钱氏灵矾散治小儿虫咬,心痛欲绝。
五灵脂二钱白矾火飞,半钱
右同研,每服一二钱,水一钟,煎至五分,温服,无时,当吐出虫。
芍药散
赤芍药人参白朮黄芩川大黄微炒剉当归各一分
右捣罗为粗散,每服一钱,以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金铃散
金铃子炮去皮核蓬莪朮炮,各一两茴香木香炮荆三棱炮,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或半钱,温酒调下。
安息香丸 【 《全幼心鉴》】 治小儿肚痛,曲脚而啼。
安息香酒蒸成膏沉香丁香藿香叶茴香各三钱香附缩砂仁炙草各五钱
右为末,以膏和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紫苏汤化下。
黑龙丸 【 《幼幼近编》】 治小儿腹痛。
生甘草干姜各二钱伏龙肝一两人参茯苓百草霜白朮各五钱
右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五丸,陈皮汤下。
平胃散 【 《局方》】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胀痛,口苦短气,恶心嗳气,吞酸,面黄体瘦,嗜卧体痛,霍乱吐泻等证。
厚朴姜汁制,五两陈皮甘草炙,各一两苍朮米泔浸焙干,八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水煎,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四时不正之气。按前证若乳食停滞,嗳腐吞酸,呕哕恶心者,宜服是方。若饮食既消,脾胃虚弱,呕吐恶心者,则宜四君子汤。
单方
小儿胎寒,腹痛汗出:用衣中白鱼二七枚,绢包于儿腹上,回转摩之,以愈为度。 【 《圣惠方》】
食积腹痛,必用紫苏、莱菔子之类。 【 丹溪方】
治小儿好吃粽成肚腹痛:用黄连、白芍药等分为丸服。 【 初虞世方。】
小儿心痛:白乌骨鸡屎五钱晒研,松脂五钱为末,葱头汁和丸梧子大,黄丹为衣,每醋汤服五丸,忌生冷硬物,三四日立效。 【 《婴童百问》】
小儿盘肠气痛:延胡索、茴香等分炒研,空心米饮,量儿大小与服。 【 《卫生易简方》】
小儿盘肠内钓腹痛:用葱汤洗儿腹,仍以炒葱捣贴脐上,良久尿出痛止。 【 汤氏《婴孩宝鉴》】
小儿盘肠气痛:没药,乳香等分为末,以木香磨水煎沸,调一钱服,立效。
小儿气痛:蓬莪朮炮熟为末,热酒服一大钱。 【 《十全博效方》】
小儿盘肠内钓,腹痛不止:用阿魏为末,大蒜半瓣,炮熟研烂,和丸麻子大,每艾汤服五丸。 【 《总微论方》,下同】
小儿盘肠内钓:以蓬莪朮半两,用阿魏一钱化水,浸一日夜焙研,每服一字,紫苏汤下。
绞肠沙痛:马兰根叶细嚼咽汁,立安。 【 《幼幼近编》】
小儿盘肠气痛:用萝卜子炒黄研未,乳香汤服半钱。 【 《杨仁斋直指方》】
小儿虫痛,胃寒,危恶证,与癎相似者:干漆捣烧烟尽,白芜荑等分为末,饮服一字至一钱。 【 杜仁方】
小儿蛔嘴心腹痛;鹤虱研末,以肥肉油汁下之,五岁一服二分,虫出即止也。
医案
钱乙《小儿直诀》曰:辛氏女子五岁病虫痛,诸医以巴豆、干漆、硇砂之属治之不效,至五日外,多哭而俛仰睡卧不安,自按心腹,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或白或黑,目无光而慢,唇白吐沫,至六日胷高而卧转不安,召钱至。钱详视之,用芜荑散三服,见目不除青色,大惊曰:此病大困,若更加泻则为逆矣。至次日,辛见钱曰:夜来三更果泻。钱于泻盆中看如药汁,以杖搅之,见有丸药。钱曰:此子肌厚,当气实,今证反虚,不可治也。辛曰:何以然?钱曰:脾虚胃冷则虫动,而今反目青,此肝乘脾,又更加泻,其气极虚也。而丸药随粪下,即脾胃已脱,兼形病不相应,故知死病。后五日昏笃,七日而死。
一小儿伤食发热,吐泻腹痛,欲服益黄散。余曰:内有丁香、良姜,非其所宜,前证乃脾胃受伤而无寒证。不信,仍服前药,其痛益甚,二便不通,口舌糜烂而殁。
罗谦甫曰:一小儿五月间,因食伤冷粉,腹中作痛,遂与市药铺中,买得神芎丸服之,脐腹渐加冷疼,时发时止,踰七八年不已。因思古人云:寒者热之。治寒以热,良医不能废其绳墨而更其道也。据所伤之物,寒也;所攻之药,亦寒也。重寒伤胃,其为冷痛可知矣。凡人之脾胃喜温而恶冷,况小儿血气尚弱,不任其寒,故阳气潜伏,寒毒留连,久而不除。治病必先其本,当用和中养气之药以救前失。服之月余方愈。呜呼!康子馈药,孔子拜而受之,以未达不敢尝,此保生之重者也。奈何常人拱默而令切脉,以为能知病否,且脉者人之血气,附行经络之间,热胜则脉疾,寒胜则脉迟,实则有力,虚则无力,至于所伤何物,岂能别其形象乎?医者不可不审其病源,而主家亦不可不说其病源。且此子之父,不以病源告医,而求药于市铺中,发药者亦不审病源,而以药付之,以致七八年之病,皆昧此理也。孙真人云:未诊先问,最为有准。东坡云:只图愈疾,不欲困医。二公之语,其有功于世大矣!
薛氏《保婴撮要》曰:一小儿手足常冷,腹中作痛,饮食难化。余谓胃气虚寒也,先用益黄散二服痛止,次用六君子汤数剂即愈。
一小儿酉戌时热面赤,腹中作痛,按之益甚,服峻厉之剂,下五七次,发搐吐痰,作渴腹痛,按之不痛,此脾胃复伤而变证也,用七味白朮散、补中益气汤顿安。
一小儿每停食腹痛,面赤发晕,用清中解郁汤而愈。后患摇头咬牙,痰盛发搐,又吐酸腐,待其吐尽,翊日少以七味白朮散,次日又以参苓白朮散,调理脾胃,遂不复患。大抵吐后儿安,不必更服他药,恐复伤元气也。
一小儿五岁停食腹痛,发热面赤,或用养胃汤、枳实、黄连,更加腹胀,午后热甚,按其腹不痛,余以为脾虚而药伤,用六君子汤数剂而痊。
一小儿素嗜肉食,腹中作痛,大便不调,半载之后,肚腹膨胀,右胁内结一块,不时转移;又三月,左胁内亦结一块,胷腹亦胀,龈溃作渴,小便赤濇或澄白,大便色秽不一;又半载,颔下结核三五枚,服消块行滞等药,元气益虚,其块益甚。余用四味肥儿丸、五味异功散之类,随证进退治之,热渴渐止。又月余,腹胀渐消,更佐以九味芦荟丸之类而痊。
一小儿饮食不节,或作泻,或腹痛,或腹胀,腹中一块,大便不调,作渴发热,龈烂口臭,专服消道克滞,前证益甚,形体益瘦。余曰:面色黄中隐青,脾土亏损而肝木所侮也。法当调补中气,平肝木,则脾气自旺,虚火自退,诸证自愈。遂用冲和汤、大芜荑汤之类,果愈。
一小儿虫动心腹痛,先服芜荑散下之,更加作呕食少,口渴饮汤,右顋鼻准白中兼黄,此脾肺气虚也,余用异功散二服少愈,仍加炮姜一服而安。
一小儿曲腰啼叫,右顋青黑,此脐腹内痛,即盘肠内钓,因脾土虚寒,肝木乘之也。用六君子加木香、钓藤钩即愈。
一小儿因乳母大怒,亦患前证,面赤而啼,小便不利,用加味逍遥散加木通、车前子,母子服之并愈。
一小儿啼叫面赤,手足不冷,用钓藤饮随愈。后因其母饮酒厚味,仍作啼,手足发热,又用前药加生地黄而愈。后又面青手冷,啼叫吐泻,其粪腥秽,用助胃膏一服而安。
一小儿患前证,曲腰而啼,额间出汗,足冷唇青粪青,先用钓藤膏治之愈。后复患,仍用钓藤钩膏而痛减半,又煎葱汤熨洗其腹,腹痛遂安。
一小儿唇青足冷,啼声不绝,用助胃膏一服稍安。又食生冷之物,前证仍作,更泄泻不止,先用六君子加木香、干姜一剂,乃去木香、干姜又二剂,其泻顿止。又用四君子少加升麻四剂,饮食加进。
一小儿十四岁腹痛吐泻,手足常冷,肌体瘦弱,余谓禀命门火虚也,用六君子汤八味丸渐愈。毕姻后,因房劳勤读,感冒发汗,缀以饮食劳倦,朝凉暮热,饮食不思,用六君子、十全大补二汤寻愈。后不慎饮食起居,午前脐下热起,则遍身如炙;午后自足寒至腰如冰。热频率洪大,按之如无、两尺微甚;寒时则六脉微细如绝。汤粥稍离火食之,即腹中觉冷,此亦禀命门火衰之证也。用补中益气汤、八味丸各百余服渐愈。后大吐血,别悞服犀角地黄丸一剂,病益甚,饮食顿减,面色晄白,手足厥冷,或时发热。寒频率微细而短者,阳气虚微也;热频率洪大而虚者,阴火虚旺也。余用十全大补及八珍汤、六君子之类,但能扶持而血不止。复因劳役吐血甚多,脉洪大鼓指,按之如无,而两寸脉短,此阳气大虚也。用人参一两,附子一钱,佐以补中益气汤,诸证渐退。乃减附子五分,又各数剂,脉证悉退。乃每服用人参五钱,炮姜五分,月余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