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鼓山为霖和尚餐香录卷下

书记 太泉 录

纪贤传

本智西堂传

师讳如腾。字本智。福州福清人。姓刘氏。早岁丧亲。即慕出尘。不谋生产。唯日与诸善友。共营佛事。年三十。礼支提升公落发。修诸密行。一众敬畏。出岭见云栖和尚。授以念佛法门。一闻谛信。身心欢喜。复还福州。闭关於水西之象鼻庵三载。克苦履践。每以静中。觉诸念纷扰。因阅传灯。至外道问佛。不问有言无言。世尊良久处。忽尔狂性顿歇。不觉失声曰。世尊印证我。自是不假调伏。净念纯至。出关至支提。一日山门经行次。忽面前开廓。身心虚豁。得大轻安。遂有偈曰。水骨拄杖火毛拂。释迦不知是何物。四方八面没遮拦。信手拈来活辘辘。丁卯至鼓山。与履征诸公谋兴祖庭。延博山和尚开法。山至一见器重。举为西堂。及山还江右。席虚七载。皆师匡维众事。群情向背。一摄之以真慈大悲。人人德之。甲戌。永老人来主当山。师复内外调护。且时与老人盘错。日臻玄奥。常喜作无生偈。老人深为赞美。又呈前偈。老人亲为书之。诫勿令人见。浪杖人来山。师复周旋无间。杖人一日为大众开示。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雄辩滔滔。辞锋横发。师曰。和尚固慈悲。但太费辞耳。某甲祇两句可尽。杖人曰。如何。师曰。法本不生。常住不灭。杖人抚掌大笑曰。这老贼。我今日识得你也。后在天界寄师偈。有火毛拂子笑春风之句。盖叙师语也。师操履深密。见地稳实。容貌冲粹。言辞简雅。虽德腊俱高。而谦光烛人。精勤不倦。见者意消。癸巳四月初旬示微恙。起坐如常。至十八日辰刻。泊然而化。世寿七十有七。僧腊四十有八。

青林尊宿传

尊宿讳如鉴。字青林。候宫人。姓林氏。幼孤。奉母至孝。十八茹素持戒。至云栖礼莲池大师。得净土旨诀。又至显圣。参湛然和尚。令看无字。遂执侍左右。一日因低头拾箑有省。作偈呈曰。赵州狗子无佛性。脱下袴子来遮面。面子未曾遮得全。半身露出令人厌。湛公抚而印之。首座麦浪。每欲勘之。而未得其便。一日因师呈吹毛剑颂曰。我有吹毛剑。寒光如闪电。当机觌面挥。锋铓人不见。浪便问曰。如何是吹毛剑。师作拔剑势。浪曰。此是刈禾刀。师曰。吾昨日在石桥上过。无端打破钵盂。湛公按住曰。首座气宇如王。侍者脚踏实地。两人乃各休去。久之以母老辞归闽。年三十五。始往国欢寺。礼岳山西公祝发。遂结屋石林。与母偕隐。后母亦落[髟/采]为尼。精修无间。实师至孝所感云。及母卒。师复同曹源越山二公出岭。参湛和尚于云门。时林得山司农在座。谓湛和尚曰。青师已有省发。何不对众吐露。湛目师。师遽指傍僧曰。和尚问。何不祗对。其僧惘然。湛曰。这贼。师遂拂袖而去。未几过吼山。参密云和尚。不契。乃拉曹越二公。返闽入鼓山。创东庵居之。及众迎博山无异和尚开法。师遂舍庵为方丈。明年异旋博山。师与诸公。送至建溪而别。因礼闻谷老人于宝善。遂同曹越。相依煅炼。闭关六载。日增智证。及闻老人返真寂。师亦同二师还三山。越公居鼓山之调象庵终焉。师与曹师。卜居长基岭之松庵。承云栖诏旨。日持佛号。晚修忏摩。深夜顶观音像旋绕。凡二十余年。后因世乱。曹师既出住福清之灵石。师乃返石林。掩关不出。精进如少壮时。而一室中。时闻异香焉。师平日所得净施。悉买生命放之。然每以念佛放生劝人。故福城感其化者甚众。师以康熙丙午六月初旬示微疾。神思安详。不沉不乱。至期。弟子问曰。师此时作么生。师曰。平日所干何事。大众来问疾者。皆环绕助师念佛。师曰。今日可谓。莲池胜会也。乃泊然而化。世寿八十有七。僧腊五十有二。越七日茶毗。火光金色。时发香气。平日所持木念珠不坏。弟子性晋性证等。奉师灵骨。塔於鼓山。论曰。时当末法。祖风凋零。后生辈才跨禅门。便受衣拂。自既易得。又易以与人。诳[言*赫]闾阎。成群作队。鞠其端倪。总由因地不真。故陷入魔罥。不自觉知耳。今观青林尊宿。早年如是发心。如是见人。如是省发。如是言句。而深埋头角。隐遁终身。潜修密炼。六十余年如一日。收功末后。头尾俱正。此岂今日禅者。所能梦见耶。呜呼若师者。可谓法门之鲁灵光也欤。

明一静主传

静主讳太悟。字明一。漳州漳浦人。姓张氏。幼业儒。年二十五弃家。往杭州黄山光明寺。礼雪杭师剃落。首参天童密老人。即从禀戒。次参显圣金粟。后旋闽至鼓山。一见先师。不觉心折曰。真吾师也。遂倾心受诲。居下板凡一十八载。一日堂中经行。忽然灵光披露。万法平沉。自是每入室呈所见。先师无可否。惟微笑而已。先师年八十。示以偈曰。君今学道已多年一知半解许君说。若要纵横无碍用。尚须拔去一重楔。到此方知事事如。岂容俗学妄分别。穿衣吃饭只寻常。通天彻地一轮月。悟得偈。益自勉励。先师入灭。余继席。悟居寺后之调象庵。又五载。密自履践。深有所证。时举古德机缘。或拈或颂。吟笑自乐。其拈无梦无想话曰。此则公案。判论者虽多。错会者不少。盖为未透向上一窍。祇向识神中。妄起分别。殊不知。主人公也不在有梦想处。也不在无梦想处。也不在日用浩浩处。且道。在什么处。良久云。一双穷瘦足。从来不出门。其颂本来面目曰。从来个事绝言诠。狗口才开落二三。生与本生转是错。所知忘处颇相当。其自适曰。大道绝有无。有无被情驱。跳出有无外。方能得自如。得自如有何拘。大海波心骑铁马。须弥顶上钓金鱼。此系道人快乐处。造次凡流争识吾。一日微恙。即自剃发。沐浴更衣。谓侍者曰。吾当去矣。者曰。师何往。何所分付乎。悟即自取纸笔大书曰。衣履送上方丈。经书归禅堂。不须沐浴更衣。火化入旧塔。偈曰。打破太虚空。踢翻生死岸。优游无底舟。真个快活汉。遂归榻吉祥而卧。侍者走报余。急往觇之。见其微息绵绵。大呼曰。静主去得好。宜着精彩。顶门上一箭。直透过那边去。悟复开眼点首。大噫一声化去。实壬寅三月念二日午时也。茶毗牙齿不坏。有骨一片。五色鲜明。世寿五十有一。僧腊二十有六。悟为人性刚毅。事不合意。辄形辞色。甚至怒骂。故人多以是少之。今观其末后一着。则其生平所得者不浅。未可以常情议之也。呜呼。若悟者。可谓克始克终。有头有尾。鼓山门下。一了事衲僧也。

一行上人传

一行上人晋江人。姓庄氏。幼业儒。即知佛理。年二十八。礼无异和尚于鼓山。立名智严。授念佛法门。问所以念法。异曰。一心念去。行受教三十余年。把定题目。深有契证。乃作一心念佛歌以自见。辞旨隽朗。事理圆备。大有裨於净业行人。尝禀如是律师菩萨戒。听素华法师天台教观。一相居士林公熙曾。佳公子也。与缔世外交。最称莫逆。馆于别业。资以四事。凡三十年如一日。可谓难能也。壬寅冬。谒余于紫云。余问曰。一心念佛歌。是居士作否。行曰。不敢。余曰。佛即今在什么处。行竖一指。余曰。死烧作一堆灰了。向甚处与山僧相见。行乃低头。余曰。居士是通佛法人。可点茶来。行笑曰。和尚也不消得。又一日余谓之曰。人皆病居士恩爱重不能出家。是否。行曰。政坐此耳。余曰。金刚王宝剑。何不拈出。行曰。和尚若肯摄受。某敢惮其行乎。余唯唯。即日上堂曰。无见顶相。个个圆满。为什么我显汝隐。灯王座子。人人有分。为什么我坐汝立。还知么。镆铘未出匣。游丝千万丈。等闲拈出来。一断一切断。下座。行趋入方丈曰。谢和尚慈悲重重相为。余曰。知即得。行便礼拜。癸卯正月。随余还鼓山。二月八日落发。顿进三戒。取文殊一行三昧。字之曰一行。安单正法藏殿。行业精勤。一众敬爱。尝与诸禅德。作答唐复礼法师真妄偈。极为得旨。被余认出。行德余赏音。益自愤悱。八月中秋后。以事至温陵。九月廿八日还山。即入方丈。作礼曰。某此行虽赴道友林公之召。亦欲借此还俗家一看。至泉忽生一正念。我已出家。岂有复入俗舍之理。遂不去。书禁足二字。贴于壁间。亲友见访。俱不报谒。唯与林公。倾谭数日而已。即日示疾。日见沉重。余往慰之曰。上座此病恐不起。生死关头。不可被他瞒了。一生修行得力处。全在这里。行唯唯。至十月初三日。乃谓余曰。某大期至矣。但无以报和尚慈恩。当于净土相见耳。遂谢医药。吉祥而卧。念佛不绝口。税担上座谓之曰。公决志往生。何不留一偈。与众言别。行曰。要偈作么。但要受用耳。虽然。要偈也不难。即说偈曰。何用谈玄说偈。一句弥陀便是。从来十念往生。是心不可思议。至初八日辰刻。请余至榻前。曰某当去矣。余谓之曰。阿弥陀佛是法界身。还记得么。行曰。记得。菩萨亦是法界身。众生亦是法界身。余曰。上座自己聻。行笑曰。岂有二耶。余曰。正好向这里。上品上生去。行遂对余。朗诵上品上生章一徧。余亦念佛五百声。助之回向毕。行曰。请和尚归方丈歇息。某尚未也。余趋出。少顷令人扶起。坐定即瞑目。呜呼。行出家。未及一载。履道方殷。而遽化去。似若缘浅。然以余观之。行家居六十余年。而末后一着。乃在名山大剎。圆顶纳戒。临终神思不乱。念佛坐化。其往生必矣。谓非夙于佛法中。具大因缘。能有是乎。故为传之。以勖夫后来者。

阇黎无一纯公传

阇黎名太纯。字无一。建阳水东张氏子。家世业儒。年七八岁好放生。十二慕出家。父母不许。十七。博山无异和尚代座董岩。公往参礼。领狗子无佛性话。念四补邑庠。有人相劝云。汝求出家。有何利益於人。不如做功名。如陆相公等。行菩萨行。岂不更妙。公遂发愿云。若使我得志。必使昆虫草木。皆得其所。头目髓脑。俱报佛恩。连三科不第。遂隐本处妙高峰。专提话头。时刻不放忽。一日早课。诵楞严咒。至一心听佛无见顶相。豁然有省。得大庆快。遂有颂曰。顶门出入。应用无情。全凭自己。莫问他人。乃作据本论。先老人见之。深为赞叹。有群弟子。来求讲学。公为约云。我的法门。与诸学究不同。要吃斋学课诵。参究性命。一炷香后。方许开讲。诸弟子皆翕然从之。於佛法中。得生正信。三十六。在闻谷师太会下。受菩萨戒。后古航和尚。从博山回。公同众於凤凰山下。创报亲庵居之。每从请益。公父达宇居士。久依博山。留心参究。一日示微疾。端坐厅堂。亲朋围绕。手捻数珠。念佛而化。众皆叹仰。得未曾有。公益感发。遂矢志出家。先老人。本与公先人。缔世外交。最为莫逆。乃以书招之。丙申春。为达宇公营葬毕。即辞家人。直抵鼓山。老人一见。大喜曰。此秀才出家榜样也。即为剃落。居禅堂随众。每自念青山白云。常怀梦寐。今一旦得之。岂可作等闲看耶。是以十余年来。朝禅暮诵。操履愈严。山中为祈升平。修大悲忏三年。公皆与焉。最后众推公主坛。公道宇魁梧。执炉行道。威仪虔肃。众望之以为须菩提从空而下也。丙午秋。得脾疾。饮食减少。精修不懈。腊月八日。为众戒子羯磨。梵音琅然。至望后体渐衰惫。公遂无意人世。决志往生。乃书偈四首。以见志曰。念佛通身佛现。个中那讨背面。百千三昧法门。当下一时周徧。摩头佛上我顶。举手佛光现前。要见时时得见。华开谁说迟延。弥陀法界身。我亦法界体。今日空归空。何曾有此彼。西方在目前。何处不周圆。恒在宝莲台。经行及坐眠。丁未正月四日夜。余率众为公礼大悲忏。祷观世音。助公往生。忏毕往觇之。公奄然一息。偃卧禅榻。余问曰。正恁么时如何。公曰。某全体首楞严大定。余曰。正是受用处。公熙然合掌谢之。良久自起趺坐。泊然而化。世寿七十。僧腊一纪。留龛三日。茶毗敛骨石。即於本年腊月大寒日。入舍利窟之海会塔。

道霈曰。余年十八。往游董岩。道过潭阳。晤公于妙高峰。见其儒服而佛行。与语甚欢。知为有道人也。后二十四年。公入鼓山披剃。获与同堂。如隔世再逢。喜出望外。方二年而先师迁化。余忝继席。举公教授新戒。盖以德不以腊也。公年近古稀。而精进如少壮时。居常以此事相切磋。一语会心。未尝不手舞足蹈。今观其末后一段光明。知其所得者不浅。故为传之。以示诸来者。

重修万岁塔记

昔闽忠懿王。於梁开平间。立寺于福城东南隅之补山。额曰万岁。为祝厘也。寺后建砖浮图七级。高一百五十尺。举城皆见。极为壮丽。自梁至今垂千载。兴修不一。弗可考也。崇祯间。住持静庵。尝募缘重修。顺治己亥。飓风大作。层级剥落。且有大榕。生於堂之上级。静庵之孙一微。克承先志。乃谋诸封。君方公克之公。慨然捐金倡缘。诸宰宫善信。各乐赞助。起手于康熙二年癸卯五月甲戌。落成于七月庚辰。共费白金二百余两。内外坚密。足垂永久。事竣。微乞余记其事。余闻。塔庙所在。即有如来真身。八部诸天。及一切护塔善神。昼夜拥护。散花供养。又塔者取其矗云插汉。高显殊特。使一切含齿。戴发。举目即见。一瞻一礼。植菩提种。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如是则建塔修塔。盖欲与大地群生。结成佛因缘。又即是供养如来真身。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岂特区区为省会壮观而已哉。是不可不记也。因以付诸管城。

光孝寺重修大雄宝殿记

富沙据八闽上游。山川清淑。风物闲美。而俗尤雅向佛乘。郡城四郊。梵宇碁布。钟磬交接。居然雒之嵩少杭之西湖。光孝在郡治之南。距城二里许。隔岸尘嚣。虹桥锁断。背狮峰而面双水。极称形胜。且寺基弘厂。曲径重门。修廊广殿。金容晃耀。祇树菁葱。凡信心登礼者。疑梵释龙天之宫。从空而堕。不知身之在人间世也。按旧志。寺创自六朝。唐额隆兴。宋为景德天宁万寿。至绍兴。改赐今额。元末兵燹寺弛。至洪武二年。僧原耸及徒惠开文佳者鼎修之。太师文敏杨公荣。状元丁公显。各有碑记。而复毁於嘉靖辛酉岛夷之变。是冬僧一正等。先构小殿五楹。至万历丙子。中丞庞公尚鹏。欲蠲寺税。而瓯令曾公士彦。力赞之。始得以所蠲并募缘。重树大殿。极为巨丽。迄今已九十载矣。况经鼎革。戎马蹂躏。虽佛像如生。而毁瓦腐椽。岌然有栋桡之惧。康熙壬寅。建安邑侯山阴周公霞城。以公余之暇。往游其间。智种顿发。恍若夙契。慨念今昔之顿易。兴废之靡常。怆然者久之。乃特捐俸为倡。命寺僧悟关洪纬等。募缘修葺。一时绅衿士庶。闻风响应。各舍所有。以勷厥举。是役也。始工於壬寅夏六月。告竣於明年癸卯冬十月。共费白金千两有奇。壮实牢固。有若鼎造。又明年甲辰季秋。余自石鼓来宝善。悟关洪纬辈来请记。余乐观其功德之有成。故不辞而为之言曰。昔世尊於灵山会上。以佛法付嘱国王大臣者。政虑末法浇漓。正宗澹泊。苟非有力大士。不足以振兴之。仰惟。今上以幼冲之年。诞登宝位。统有中外。在处兴崇三宝。丕阐宗风。而周公以名进士起家。出领大邑。政事之余。乃能雅留神於方外。新古殿於将倾。圣君贤臣相与显发。引斯民於正觉。赞皇图於永年。究其实地。皆从佛会中来。不忘佛嘱。与广大愿力所致然耳。昔唐宰相裴休之父肃。先世为许玄度。建越州塔。未终而化。后托生梁武帝之孙萧察。因访昙彦禅师。为入定观其夙因。师云。许玄度来何暮。昔日浮图今如故。后众请师。修龙兴大殿。师云。非吾所为。三百年后。自有非衣功德主。遂铭之。至唐三生为裴肃。果如其言。观此。则昔瓯令曾公赞庞抚公。以所蠲寺税。鼎建斯殿。未满百年。殿已朽毙。而周公适临建邑。乃特倡缘修葺。复还旧观。庸讵知周公非昔曾令公。乘其愿力。复重来耶。因果不爽。事非徒然。乃特发之。以告来者。是为记。

紫云佛顶庵知白玄公生净土记

尝闻之。古德云。佛法有什么事。行得即是。盖入佛法中出家。本为度生死。苟不能行。即於生死不得力。何佛法之足云。予观近世出家。称能行者。殊不多见。因读知白玄公传。独有感焉。公温陵人。姓郑氏。征仕郎谦初公仲子也。幼业儒。娶陈氏生一子。是为玄文上人。文生不染俗。志慕出尘。公中岁陈氏卒。遂偕文蔬食修净业。及文脱白。庵於紫云。公就养。而清修之志弥笃。居常百事不干怀。静坐一室。念佛不辍口。年八十。适予开法寺中。遂从剃染纳戒。叹曰。何期衰暮逢此胜缘。喜不自胜。经二年。一日示微恙。偃卧禅榻。一息奄奄。乃寄语檀越。斯以西方相见。又与子文问答讫。遂起趺坐。念佛化去。实康熙甲辰岁九月七日子时也。呜呼。今童年出家。至於白首。而一句弥陀。如婴儿学语。旋念旋忘。不得纯熟。公八十落发。方三年。而临终正念分明。神思不乱。念佛坐化。其生西方无疑矣。是固公平日。见得明。信得及。行得力之所致。而佛法中出家有若公。则行之一字。亦庶几无愧矣。昔胁尊者八十出家。三年证阿罗汉果。公八十剃度。三年而生净土。时有今古。理实同然。故特笔之。以风来者。是为记。

青林尊宿塔志

此花磁瓶内。乃青林尊宿灵骨也。尊宿讳如鉴。候官林氏子。十八矢志慕道。出岭礼云栖。又参显圣湛和尚。看无字有省。后以省亲归闽。及祝发。复出岭侍湛。久之归鼓山居东庵。及博山无异和尚开法兹山。宿倾心事之。遂得旨焉。自是深埋头角。潜修密炼。至年八十七。示寂于石林旧隐。茶毗。火光金色。香气馥郁。平日所持木念珠不坏。道霈仝铨部林孔硕居士等。请灵骨归于本山尊宿塔。时康熙丙午年腊月大寒日也。住山道霈谨识。

大照山记

昔世尊诫勅比丘。不得好游聚落。当于山间林下。闲居静处。念所受法。以灭苦本。故凡在佛世出家者。皆得道证果。无空过者。今时当后五百岁。斗诤坚固。而染衣剃发之人。汩没尘劳中。竟不知出家为何事。往往干涉人间。动违经律。为白衣居士所讥嫌。求其正因出家。修远离法。不染世间者。如星中拣月。非曰全无。盖希有耳。明普照公。永安龙江郑氏子。幼业儒。中年深悟浮幻。志求出世。乃弃家投博山离凡西堂。削发纳戒。既而思觅阿练若。为真修行地。遂於清溪林[木*祭]。得蓝氏山。林木蓊蔚。泉竹清泚。坐铙钹而面金鳌。颇称形胜。遂捐衣盂贸得之。结屋数楹。于其上额曰大照。时崇祯癸未夏也。至顺治丁酉。徒众云集。而庵狭无所容。遂募众鸠工。鼎建大殿。照廊两庑。又于左臂。建楼五间。右臂为斋堂庖厨。更立田为香灯之需。建塔为归藏之地。而大照道场。焕然遂为一方胜剎矣。今照公年逾古稀。而精神矍铄。修净业课法华。日无晷暇。而诸徒子辈。皆能深体师心。克勤炼行。亭亭物外。不染世氛。岂非能仰遵如来明诲。而为末法真比丘耶。高足无涯上人实始终厥事。特乞余文。刊石以垂永久。照公道行。余素所敬慕。故不辞荒芜。而漫为之书。

鼎建毫光阁餐香堂记

夫僧预三宝之数。为人天大福田。四海同居。合和无诤。同法而修。同堂而食。乃期趋乎大同之道也。物无巨细。一归招提。便属十方。或私之者。得无量罪。千佛出世。不通忏悔。金口凛然。详载经律。鼓山自梁开平神晏国师。肇建丛林。禅祖相承。八十余代。至天启丁卯。博山无异和尚开法兹山。龙象云从。乃于大殿之东。建堂五楹。西向为应供之所。逮崇祯甲戌。先师永觉老人。来主当山。重建寺宇。乃改堂南向。纵五丈三尺。广六丈六尺。而两分之。前为斋堂。后为库寮。先师既没。道霈忝承遗烈。继守山门。僧众日集。而堂狭无所容。有大檀那杨公讳士杰法名太隆者。关东盖州卫人。为 靖南王耿公之姻戚也。随驾入闽。休官多暇。每策马登山。倾心问道。一旦智种顿发。慨然愿捐赀。撤去故屋。命工抡材。即其址建大阁五楹。上为库寮。凡檀信所施。六和所需。皆出内于此。颜曰毫光。取如来白毫相中一分功德。荫庇子孙之义。下通为斋堂。足容五百僧。列坐而食。颜曰餐香。取维摩诘请饭香积。饭诸大众之义。起工于康熙六年丁未二月念有一日。告竣于本年闰四月念有八日。共费白金六百余两。不求他缘。皆居士一人独任。可谓难能也。南阎浮提众生。以财为命。即藏有朽贯。仓有陈红。未肯轻以与人。今居士乃欣然挥金。以成斯阁。藏贮招提物。供养十方僧。苟非于三宝真净福田中。夙植善根。深生正信。畴克尔耶。且僧者佛祖所自出。供僧即供佛。其所得福德。曷可思议。故为记之。勒诸贞珉。以垂永久云。

四家颂古序

古公案无颂。颂自汾阳始。阳之后雪窦继之。号称颂古之圣。嗣是诸家皆有颂。洞上颂名最着者三人。投子青。丹霞淳。天童觉是已。颂无评。评自圆悟始。悟之后。万松林泉继之。悟评雪窦。松评天童。林泉评丹霞与投子。是已。后人合之。目为四家颂古。禅者倚为指南。予以为。道本离言。言莫之及。古尊宿为物作则。临机拈出。如石火电光。苟非眼辨手亲。早是白云万里。所以颂之者。犹写鸟迹于空中。数鱼踪于涧底。但仿髴於想像之间而已。况又从而评之哉。虽则慈悲之故。有此落草之谈。不知如水益乳转失本味。识者惜之。兹特删去评唱。录其本颂。寿诸剞劂。以公天下。傥有本色衲僧。一见心许。则余是刻。功不唐捐。如谓不然。自有诸师之评本在。

刻佛果圆悟禅师法语序

达祖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曹溪犹云。说个直指。早是曲了也。矧乎后代牵枝引蔓。说参究说践履。以至种种关防。得非以实法系缀人。而背祖宗之明训耶。是大不然。盖众生根性。万有不同。上根利智。单刀直入。固所不论。若中下之机。未能领荷。全赖至人间出。苦口垂慈。曲施方便。不然。何以救末流之乾慧。起狂学之痼疾哉。宋圆悟禅师。饱参诸方。备尝艰苦。后於演祖声色中。顿断命根。遂嗣其法。故其示徒法语。皆自真参实悟。力践纯养中来。所以能攻人之偏蔽。策人所未至。杲大慧。禅中杰也。於大悟之际。乃为渠曰。正好参禅。又云。一切但低细和合。先防自犯三业。提向上那一着子。教兄弟日有趣向。至於虎丘隆。佛智裕。华藏民。皆一代伟人。其教之修己之方。接人之要。亦靡不委曲周至。不致渗漏而后已。今之学者。资禀志气。较大慧辈。不啻霄壤之隔。而又弁髦参悟操履之功。妄欲荷担佛祖重任。是奚异跛鳖而逐飞龙。凡庸而希梵位哉。师尝有言。同学之中。唯龙门智海。昔尝熟与究明。但逢缘遇境。莫不管带。何止此生而已。穷未来际。证无量圣身。也未是他泊头处。迹斯语也。则当时之知此者。盖亦鲜矣。又何怪乎今之世哉。霈生也晚。且驽钝无似。每思唐宋法运之隆。龙象之盛。未尝不心飞神驰。将奋力而企及之。不可得也。兹於师全录中。得此法语读之。如暗遇明。如贫人得宝。霈虽不敏。请事斯语。故手录出。将镌板别行於世。客有难於予曰。此济家语耳。子业洞宗。不本宗是图。而亟亟於他宗之语。毋乃迂乎。予应之曰。佛法者自心之佛法也。虽建立门户。有若不同。而究竟穷极。岂有二致。故师有云。佛法本无彼此。诸宗皆六祖下儿孙。若谓我临济宗须得我宗派盛。宁粉身碎骨。终不作此见解。予何人斯。顾敢别生异见乎。客惭而退。因并笔之。以冠诸卷首。

重刻天如禅师净土或问序

昔世尊於三乘教外。别示净土一门。详开九品。普接三根。本是至简至易之道。又是难信难解之法。故经云。不可以少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可见能谛信净土者。乃是多福德。多因缘之人也。近世参禅未得旨者。乐谈向上。佛祖在所诋诃。心性亦复扫荡。况教令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是犹资章甫而适越。匪徒无用。反滋鄙笑。昔永明寿禅师作四料拣。以禅净二门。抑扬诫劝。政为此辈耳。其意。盖谓参禅者。纵得一念。从缘领悟。犹有无始习气。一生功行。未能卒尽。若不求生净土。亲觐诸佛。以自磨炼。久居娑婆。则有阴境之患。故有十人九错路之诫。念佛者虽现在未曾开悟。而一生彼国。即阶不退。一见弥陀。即悟无生。故有万修万人去之劝。夫永明为法眼嫡孙。不专以本分事接人。而乃於净土一门。晓晓若此。是岂无故而然耶。学者盍深思之。天如和尚得法天目。禅净圆融。固是家法。又虑禅者。不达永明料拣之旨。乃作净土或问一书。自立主客。反覆酬诘。释其群疑。示其修法。策其怠惰。然皆博引大经大论及诸祖成言。以证其说。以生其信。余观净土诸书。不啻汗牛。求其婆心苦口。克的示人。无出或问。是不独为净土指南。实乃禅学者之金针也。铨部林公。涵斋居士。长斋绣佛。栖心禅净者有年。痛今时禅者。务虚名忽实践。弁髦净土。自失法利。深可悲怋。乃特倡刻是书。庶几药其万一。是亦永明天如之心也。命余一言。以发其意。劝赞净土。本属夙怀。不敢以不文辞。漫为识诸简首。

灵石曹源禅师语录序

夫知识有明眼。衲子有正因。一见一语。毕世不忘。苟师家眼目不明。学者行脚因地不真。即使久依座下。亲相授受。但彼此欺诳而已。何益於道哉。灵石曹源禅师。早岁与青林越山二公。结伴参禅。徧历诸方。如显圣金粟。皆久亲炙之。不契。乃振锡返闽。见博山於石鼓。深蒙锥札。领旨言外。遂倾心师事之。及博山归。而三师复同掩关於延之宝善。凡六载。共相砥砺。先真寂老人。甚器重之。时扣关而入。与之盘错。及老人归杭。而三师亦即出关返福州。越师隐鼓山之调象庵终焉。而曹师偕青师。隐长基岭之松庵。前后凡三十载。青师善藏其用。深蓄厚养。今年八十有三。而慧光浑圆。如出水芙蕖。亭亭物外。天下不得而物色之。曹师乃俯随众请。出住灵石。剪荆棘驱虎豹。革故鼎新。升堂入室。焕然一代中兴矣。乃客冬化去。其子焰寒辉。录其语示余。且征序焉。余观其拈弄抛掷。皆自真参实践中来。非世掠虚之辈可得而彷佛。但出世未久。遽掩化权。不获尽展厥蕴。以光显祖道。深为法门惜耳。按师自题真赞云。新丰之孙。博山之子。观此则知其心。嗣之已非一日。即博山在常寂光中。亦当熙然微笑。不至於横点首。盖师家之眼目。与学者之因地。两相会遇。明感暗合。有终不可得而忘者矣。是为序。

丫山晦杲禅师语录序

晦杲禅师怙公。久依博山法席。深有所证入。既而一衲参方。深埋头角。方是时。密云老人盛化天童。中兴临济之道。座下龙象蹴踏。常不减千众。公隐居杂务寮。行业精苦。一众敬畏。崇祯丁丑冬。余至山。适公起单去。每闻饱参弟兄称叹公不少。置心慕之。恨未之见也。未几。闻其出世罗浮丫山两处。道风大播。龙天推出。果不容埋没矣。后三十年。公塔木已拱。始得其录读之。喟然叹曰。此后学参禅榜样也。今时无复此等人物矣。观其拈弄。皆自实地中流出。其所作歌偈。虽多不协音律。而受用处不浅。然皆信口而说。信笔而书。不容人改窜一字。其不为文字相所缚如此。而皮相者。乃以是病之。不知此老长处。正在此也。夫攒花簇锦。勾章辣句。如今之三家村土地庙。称堂头和尚者。如稻麻竹苇。是岂可与公同日而语哉。盖公真操实践。亲自博山炉鞴中出。且徧见前辈有道尊宿。及其出世。乃说自己心中所证法门。语言工拙不计也。中孚上人从公得度。居士樊君苍雪归依门下。且亲见其临终书偈坐脱一段因缘。特入山请余较阅。重刻流通。余嘉其志。不避僭越。细为雠较。凡字之讹者正之。句之滞者疏之。间有繁冗者删之。如是而已矣。不敢别加色泽。以失其本真也。公在常寂光中。必以余为知言。而亦藉此。与公神交于无间云。

灵石寺志序

山川显晦有时。人遇山川有缘。苟非其时。非其缘。虽有若无。遇犹不遇也。灵石为玉融古剎。创于唐兴于宋。实曹山耽章禅师脱白处。其主席皆宗门巨匠。如佛心才山堂洵。备载传灯诸书可考也。入明寝衰。至万历初。殿宇圮毁。僧徒沦没。同我禅师以邑名诸生。挂冠披缁。栖止其中。徒众云从。行业精苦。晨钟夕梵。稍复清规。叶文忠公过访赠诗。有安得舍身从老衲。坐看初地布黄金之句。其见重如此。同公涅盘后。上首弟子曹源[泳-永+(盈-又+夕)]公继之。重建法堂。请方册大藏经。以本分事训徒。诸徒子皆能仰遵遗范。克肖前懿。灵石之名。遂骎骎然有闻矣。今夏施虹涧郭孟履两先生。幅巾杖履。相约来游。淹留旬日。攀萝缘磴。搜剔诸名胜。其朱晦翁张徽蒋之奇程师孟诸贤题咏。皆于苔藓中扪得之。复得宋参军许难十五景诗。又作记序。详纪其事。且率诸巨卿名公和朱夫子叶文忠诸作。前后搜罗。共得若干首。集成巨帙。列为四篇。曰形胜。曰僧宝。曰建置。曰艺文。而兹山之嵓峦树石。殿阁楼台。名僧硕儒。佳文丽句。大槩已见。灵石诸胜。从此当益大着于世矣。岂非时哉。两先生当代名公卿。所遇极通。显然犹雅。留意名山一景一人。一泉一石。广探博采。亹亹不倦。苟非於兹山。夙有因缘。畴克尔耶。书成将付梓以行。命余弁首。余媿不文。无以发两先生之幽怀雅趣。为此山增重。聊举时缘二义塞白。两先生其不以我为诞乎。

禅影草题辞

温陵素称佛国。而近代禅学尤盛。有郭台在道人。世本阀阅。幼读书攻诗文。年二十余。屏去所习。为先师座下五戒弟子。静居守志。长斋参禅。又三十余年。每以所得。形诸偈颂。时与诸老师硕衲。问答酬唱。余开法桑莲。来求圆菩萨戒。以所着禅影草一册求证。究观其见地平实。句法老练。灵机慧质。得自天性。第惜坐在理路。不免为知见所使。果能勇拨尘缘。力探道赜。破无始之迷关。了向上之大事。则空室妙总。又是一个再来也。余日望之。道人其勉诸。

谢飞卿道友六十寿序

寿居五福之首。古今之所共尚。然皆以岁月为寿耳。夫以有限色身。与无穷之岁月。互相摩荡。其能胜之者。宁有几人哉。何者。吾人莫不禀父母之气。受四大之身。自堕地以来。生住异灭。更互贸迁。剎那不住。所以自童而壮而老。皆念念密移。而昧者不觉。即庄生之论大年也。以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悲夫彭祖。达人洞观。亦朝菌蟪蛄耳。何寿之可言。夫真寿者。人之神明也。如盐在水。如胶在色。量包乾坤而不大。明逾日月而不光。盘根空劫。垂荫万象。虽示生而不为生之所流。示灭而不为灭之所变。剎那洞贯十世。微尘横亘十方。匪有假于他术。乃自性之常分耳。善慧大士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吾尝以此自寿。今敢以寿吾飞卿道兄。盖将与道兄。立足威音之先。而握手楼至之后。坐水月之道场。修空花之佛事。转娑婆为净土。变地狱为天宫。如一众生未成佛。誓不于此取泥洹。其为寿地。宁有量乎。即述此为飞兄六十寿言。亦使世人知有此真寿。不徒以色身岁月。为活计也。区区九如之颂。顾可同日而语哉。

张在辉道友六十寿言

康熙丁未秋八月念有一日。乃在辉张公花甲初周令辰。莲社诸友。请余一言。为公南山之祝。余与公道交。余十载矣。见其两丈夫子。挺然玉立。孝友醇至。克世其家。诸孙曾迭起方进。而未艾公。可谓向平累毕世间福德无事人也。而公则未肯以此自安。乃从朝至暮。矻矻孜孜。或为法门。营办佛事。或为戚里。挫锐解纷。无晷刻暇。至于为鼓山。散累僧之残田。册膳僧之税米。规模区画。殚厥心力。无不为千年常住之计者。其好善乐施之心。与恤贫赴急之意。皆得之天性。自少至老。志不少衰。且年来神益王。体益丰。而心益仁慈宽厚。则公之寿量。已见诸行事。形诸肢体矣。恶俟余言之祝哉。抑尝闻之。古德云。福观人量。寿观人之用心。二者公皆有焉。何者。往岁当散田时。里人欲私其所有者。以蠢语侵公。公恬然不介。默然无辩。及其事告成。而公毫无所染。其人始大惭服。以此知。公之量与用心。皆福寿之相也。恶俟余言之祝哉。虽然。世间福寿。公备有矣。然更有进者。吾觉皇氏之教人一句弥陀。澄清五浊。期生净土。受法性身。供诸佛于晨朝。度群生于旷劫。出五阴窟宅。裂三界樊笼。劫火洞然而不焦。大浸稽天而不溺。无起无尽。不灭不生。直至成佛。永不退转。此出世间之真福真寿也。因并书之。以为公大年之祝。

题跋

书禅源诠后

禅源诠都序。以余所见。凡三本。一南藏。一楞严。一云栖。楞严与藏本同。藏本注脚蛇足。而字多亥豕。云栖本削正是矣。而独于本文。添减字句处。不无臆见。细观文意。上下不相连属。犹不若藏本之为妥。然后知非出大师笔。或大师化后。门人所刻也。今乃以三本虚心参酌。务成善本。付梓流通。读者试一较勘。其得失可知也。

题佛牙

或疑此牙非是佛牙。而嘲予起塔者。予谓。是否俱无所考。但予见建州开元越州显圣。所供佛牙。皆相类故塔之。且佛十身中。有众生身国土身。然则一切世间。若依若正。皆是如来清净法身。况此牙乎。即如世人用金银铜铁。土木宝石。致作佛像。固不可执定谓是佛。亦不可执谓非佛。况巍巍宝塔。使见者睹相起信。发菩提心。悟入实相。何不可之有乎。

书憨山大师寿昌语录题辞后

寿昌师翁。挝毒鼓于万历间。中其毒而死者。实繁有徒。而博山鼓山。相继而起。尤为显着。今观憨山老人。题寿昌语录。谓寿昌镢头。大似黄面衣钵。此语不减灵山葛藤。又被尽底觑破矣。至谓闻声中毒。与感悟流涕如空生。不知能得几何人者是中毒最深。感悟流涕最切者。无如此老人也。岂可谓天下无知心之人哉。辛丑冬日。偶阅老人梦游全集。见此题辞。遂录冠师翁语录卷首。倘天下后世有见此录。而中毒流涕者。是又老之所发起也。

题洪紫农先生墨迹

余至温陵。首晤紫农先生。见其为人脱略机械。飘然尘垢之外。功名利禄。杂然陈前。竟无以夺其志。又纵观其所书紫阳九曲诗帖。峻骨擎天。匠心独出。一点一画。不肯落晋宋人圈缋。然后知斯人为希世之人。而斯书为希世之书。政当与斯文。并传万世而无弊者也。昔人谓。论书当兼论其平生。颜鲁公书借不工。尤当为希世之宝。况又工耶。余於先生亦云。

为池心宇道友题画

澄公笔底溪山。心老胸中丘壑。两人蓦札相逢。不觉一时呈露。古松偃蹇。崖石嵯峨。木桥流水自纵横。茅舍竹篱尽疎旷。亭下对坐晤语者。余与心老。共话无生也。有客扶杖度桥而来者。不知为谁。观其意欲寻余二人共商底事。盖有道之士也。远峰之外。更有洞天。澄公笔写不出。心老想所不到。余亦嗒然忘言矣。

黄子渐戒弁言

佛戒广矣。然必以杀戒为首者。以其情最惨。业最重。果报最苦故也。世人啖肉习深。不能顿断。姑令渐戒。此黄子救世之心也。经月六斋十斋。年三长斋。与孔之不纲不射。孟之不见不闻。是又黄子之注脚也欤。书成索余弁言。此余素所乐道。漫为书诸简首。

题清明上河图

宇宙之间。总是一幅大画。今观仇实父所作。清明上河图。又是画上作画。虽则山川形胜。街市纵横。车马骈闹。人物纷错。极其精妙。要之九牛一毛。杨天衢居士家藏此卷。命余题后。不免於一毛端上。又加一番点染耳。此卷且止。只如宇宙间。那一幅大画。毕竟是谁所作。三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镰。

题揭钵图

马法秀东王公家。藏元人钱舜举所画。鬼子母揭钵图。极其精妙。经云。母有万子。皆为鬼王。凶狞暴恶。日食人子。人民不堪。往白于佛。佛取其幼子宾迦罗。藏于钵底。母率诸鬼子。所谓草木神。舍宅神。山神。石神。禽虫神等。悉皆奔赴。各展神力。挽其天车。求宾迦罗。而不可得。其慞惶之状。哀恋之情。极其肖似。因思鬼子母。日杀人子啖之而不厌。一旦失其己子。推求寻觅。号天泣地。无所不至。及见世尊。但令其推爱子之心。以爱人之子。当下杀心即灭。矢志归戒。证须陀洹果。且发大愿。福庇群生。凡国中人民无子。从我求子者。悉皆与之。以此观之。转凡成圣。只在一念之间而已。何难之有哉。此卷不独绘画之妙。其警世之意良深。秀公蓄此。以遗子孙。岂无意哉。敬为识诸卷末。

题合圭亭石塔

亭曰合圭者。盖取涧上巨石得名也。亭中古有阿育王塔。不知建自何年。由顶及座石皆毁缺。无一坚完者。监院成源。乃捐资重造。盖欲令通霄路上。往来之者。於此起一念净信。合掌低头。下菩提种。不特为此亭饰观而已。功既竣。敬为识其缘起如此。

时康熙五年十月十二日。住山某书。

翻刻法华维摩圆觉楞伽佛祖三经起信论募缘疏

夫如来所说法。有微尘数偈句。其流传震旦者。才五千轴。又仅閟之龙藏而已。出家之士。往往有终身不闻名字者。况得其旨。以了佛之心乎。此佛法所以日衰。而僧徒愈趋愈下。有由然也。古德愍之。於大藏中揭出大乘精髓。流通宇内。使人人皆可以受持。如法华楞严维摩圆觉楞伽佛祖三经起信论等是也。法华圆显实相。楞严巧示真心。维摩广谈不二。圆觉指体投机。楞伽明自觉圣智之境。达摩引之印心者也。三经则如来始终吃紧之训。与夫沩山苦口之警。至於起信。则马鸣大士。宗百本大乘经。示一心二门三大之义。极为详明。是诸部其言既简。其理极要。如提纲而众目皆举。挈领而群缕皆顺。果能通此。则一大藏无剩义矣。故唐宋以来。朝廷以是诸经试僧。使中式者得度。岂不以是哉。楞严山中业已翻刻。而法华诸经。则阙如也。禅者有志明经者。每苦於难得其本。九达静主。慨然愿募缘翻板。则流通益广。法施益博。佛祖一线慧命。赖以不绝矣。愿诸檀信。各舍不坚之财。共成希有之法。昔世尊舍全身。以求半偈。常啼卖心肝。以求般若。况此数部。大乘无上法宝。但舍身外浮财。以博得之。又广为印施。以开群生之慧目。其功德利益。曷可思议。或曰。子宗匠。不流通诸祖语录。而区区翻刻法华圆觉诸经。得无舍其本业趋於岐路乎。余曰。不然。尔且道。佛经祖录中说底是什么。其人无语。余曰。师子咬人。韩卢逐块。因并赘於此。以解夫惑者。

瑞迹寺讽华严经疏

夫华严一经。示诸佛之果海。群生之性源。与五位菩萨。修行成佛之轨范。具诸法门。广大悉备。昔如来始成正觉时。不离菩提场。七处九会称性所说。是为一乘圆顿法门。非三乘诸经可得而比拟。如来出现品云。此经珍宝。不入一切余众生手。唯除如来法王真子。生如来家。种如来相。诸善根者。若无此等佛之真子。如此法门。不久散灭。何以故。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读诵书写。分别解说。唯诸菩萨。乃能如是。可见无上广大法门。要诸真正大乘根器。方克领荷。凡今日有能於此经中。见闻随喜。生一念净信者。即是其人。如蒙光天子。闻天鼓说法。顿超十地是也。苟不生信。虽见不见。虽闻不闻。如声闻在座。如聋如瞽是也。盖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不信则不能入。如到宝山而空回首。未免觌面错过耳。印瑞老衲。受林浦众檀之请。重兴瑞迹古剎落成。将募诸善信。讽诵华严大经。以结一乘圆顿种子。为疏大旨。以俟赏音。

廪山募缘疏

廪山我宗岷源也。今子孙徧天下。而塔委荒草。剎掩寒云。无问及者。有无可禅师。天界之的嗣也。独热于衷。乃特广其基。构修其塔石。复立香灯。为永远之需。余千里遥闻。为之加额。既竭微力。以赞厥事。复书是语。以告同门。惟愿大家出手。共阐祖风。则宗属幸甚。法门幸甚。

募掩骼疏

时当末造。煞气横流。苍生之殁于非命者伙矣。所以荒郊髑髅。道傍棺柩。积年暴露。无主无依。仁人君子。谋为掩埋。斯其主矣。庸讵知斯人也。非未来之诸佛。或过去之六亲欤。即此一举。阴功浩大。诚不可思议者矣。福城林丹章。道友。善念根心。福田日茂。既遂丰年之愿。复发广收之心。特告同仁。共襄胜举尸陀林里。正好悟无生之机。苦海波中。何妨垂援溺之手。物我本同一体。圣凡只是一心。各人若肯承当。普天必臻仁寿。

募修灵源洞疏

灵源胜槩。闽省奇观。今古名贤。后先游目。托之吟咏。镌之金石。盖斑斑可考也。第岁月云迈。物力匪坚。古亭古庵。既已废坠。石垣石磴。尤见荒頺。凡登临之士。莫不动今昔之感。兴修之望也。且床头阿堵秘惜固为俭德。而方外佳境。收拾何异家园。惟愿有力大人。幸垂留意焉。虽博施济众。尧舜犹病。而乐山乐水。亦仁智者之能事也。不辞饶舌。会有赏音。

新造大悲香像成修忏庆赞疏

皇清御宇。天下归仁。独闽海未宁。风鹤时警。金戈铁马。王师苦辛。血海尸山。生灵涂炭。道霈与善人池大长。触目兴怀。乃同发愿募众。修礼大悲忏法三年。盖欲哀感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之心。为大地苍生。忏悔罪障。祈致升平。壬癸甲三春。从事以来。果见海波渐息。山雾潜消。风雨顺时。太平有象。无不人人欢忭踊跃。由是复募众。以旃檀香。雕刻菩萨宝像一躯。安奉法堂。永充供养功德。既竣。复有修忏庆赞之举。第所费不资。亦赖众缘。惟愿有力大人达官长者。幸为留意。盖大福德事。须待大福德人。即一香一花。一瞻一礼。但自正信中流出者。莫非与观世音无碍大悲之心。同体无二。登斯民于觉地。赞皇图于永年。功有所归。事不唐设。谨疏。

募塑大佛像疏

鼓山大殿东尊佛像。方四十载。乃为蚁所坏。或是当时施者信心不专故。所作功德。亦不坚固耳。然法不孤起。仗缘方生。安知前佛化去。不为后佛发起之缘乎。监院成源。始发意铸铁佛。以垂永久。第功程浩大。未敢轻举。今舆议增塑为上。以石柱为骨。砖土为身。漆布固其内。黄金涂其外。如此可保永无蚁患矣。法华经云。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或以七宝成。鍮石赤白铜。白蜡。及铅。锡。铁。木及与泥。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是知造佛。乃成佛因缘。不独为人天福报而已。自双林灭度之后。唯赖像教。以启迪群迷。凡四众人等。於尊像之前。烧香散华。礼拜供养。乃至发无上菩提之心。皆藉是为增上缘。其功德利益。岂止区区为一身而已哉。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耶佛耶。元非二物。敬疏大旨。以告有缘。

南园建庵疏

白云廨院前有南园。延袤十余亩。环墙缭绕。果木繁荫。倚鼓麓而面三山。乃通霄路。上别一区域也。张在辉道友。发愿于中建小庵一所。以祀普贤大士。盖普贤乃华严长子。愿行广大。弥纶法界。尽未来际。无有穷极。在老之志。其有取於此。既已捐赀倡首。而复命余言以告同志。敬为书其缘起。当有赏音者耳。

普劝念佛放生文

夫人生于世。百年光景。能有几何。一息不来。便是隔世。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当此之时。欲念一句佛得么。欲放一生命得么。故我今日。普劝世人。毋论若贵若贱。若富若贫。若男若女。若老若少。皆可回头着眼看破。偷一日之闲。念三时之佛。节浮滥之费。救危厄之命。作净土正因。植慈悲种子。所谓念佛者。非念他佛。乃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彼佛夙有重誓。摄受念佛众生。往生净土故也。放生者非放他生。乃放自己多生。六亲眷属。以渠无始劫来。曾与我互为父子兄弟诸亲。但改形易报。不复相识故也。何以知然。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乃至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十六观经云。或有众生。若能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楞严经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如上三经所云。岂非念阿弥陀佛者。往生净土之明证乎。华严经云。一切众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尚不恶心恼诸众生。何况於他起众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杀害。楞伽经云。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谓一切众生。从本以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梵网经云。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如上三经所云。岂非放生者。乃放自己多生眷属之明证乎。古德云。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人道不修。何道可修。今得生人道矣。得闻佛言矣。而不信不修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其娑婆净土之鄙劣殊胜。杀生放生之罪福因果。俱广载经文。兹不繁赘。惟高明者。幸自博览。转化未信。功莫大焉。

普劝念佛文

夫人之情。莫不厌苦而欣乐。舍苦而取乐。今有极苦。而不知厌舍。有极乐。而不知欣取。非大惑欤。极苦者。此堪忍世界。生老病死。种种逼迫是也。极乐者。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二报。清净庄严是也。古德以众生长迷。不达苦乐之故。乃合两土。而较量之曰。此则血肉形躯。有生皆苦。彼则莲华化生。无生苦也。此则时序代谢。衰老日侵。彼则寒暑不迁。无老苦也。此则有漏之身。病苦交缠。彼则报体清净。无病苦也。此则七十者稀。无常迅速。彼则寿命无量。无死苦也。此则亲情爱恋。有爱必离。彼则法性眷属。无爱别离苦也。此则仇敌冤雠。有冤必会。彼则上善聚会。无冤憎会苦也。此则困苦饥寒。贪求不足。彼则衣食珍宝。受用现成。此则丑恶形骸。根多缺陋。彼则端严相好。体有光明。此则轮转生死。彼则永证无生。此则修道难成。彼则直阶不退。此则丘陵坑坎。荆棘为林。土石诸山。秽恶充满。彼则黄金为地。宝树参天。楼耸七珍。花敷四色。此则双林已灭。龙华未来。彼则阿弥陀佛现在说法。此则观音势至。徒仰嘉名。彼则与二上人。亲为胜友。此则群魔外道。恼乱正修。彼则佛化一统。魔外绝踪。此则媚色妖淫。迷惑行者。彼则正报清净。实无女人。此则恶兽魑魅。交煽邪声。彼则水鸟树林。咸宣妙法。二土较量。境缘逈别。而乐邦之胜。其数无穷。未能悉举也。今据此而审观之。娑婆之苦既如此。西方之乐又如彼。而世之人懵然。乃不知欣之厌之。取之舍之者。皆由多生妄习。盖覆自心。智慧不生。晰理不明故也。呜呼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世人莫不知有死。而不为死后安置。好去处者。亦太错矣。所以世尊出世。种种方便。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无非指示人个去处底路头耳。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夫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念佛。尚得往生。况一月一年。乃至尽形寿。一心念佛。而不得往生者乎。又观无量寿佛经云。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以恶业故。应堕恶道。若能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夫十恶之人。十念之顷。乘佛愿力。犹得灭罪。而往生。况正信之士。百念千念万念。乃至不可说念。而不得灭罪往生者乎。故我普劝世人。忙里偷闲。每日念佛。或百或千或万。念讫填圈。回向净土。一年既满。然后总算。共念佛若干万。记之于册。尽形受持。渐积净业。现为佛光照烛。罪灭福增远为三圣接引。必生净土。行实愿实。因真果真。若肯信从。是真法侣。

祭觉林警公

呜呼惟公。参博山禅。禀石鼓戒。直心直行。无挂无碍。觉林既茂。觉华久开。香风徧界。拂去尘埃。木马逐风。去无踪迹。坐断今时。千圣不识。粢盛奉荐。用表所思。不起灭定。其来歆斯尚飨。

祭部台李公

维康熙五年正月六日。鼓山沙门道霈。谨以香积之供。奉奠於大檀越。本省总督部院李公之灵。而言曰。於惟。皇清奄有中土。闽称难治。山高海阻。辱公持节。德威震霆。发号施令。山海以宁。朝野纷纷。咸颂公德。青如碧汉。正如绳墨。客岁王春来游石鼓。一见如旧。輙倾肺腑。进以戒善。公乃唯然。喜溢颜面曰。愿学焉。别仅一年。三遣讯。我期再入山。庶登慧舸。胡意一疾永揖。人间万姓号呼。如失所天。余物外人。久绝情谓。怀公正直。不觉殒泪。形虽幻故。神本恒新。长居人天。护国佑民。敢陈香供荐之。灵几愿公不昧。深味斯旨。呜呼尚飨。

祭方克翁

维康熙五年岁次丙午十月己亥朔二日。鼓山涌泉寺沙门道霈。谨汲龙泉烹凤茗。致祭于大封君广岩方公老居士之灵。而言曰。於戏。道霈与老居士。缔世外交。仅十载矣。居士以我。为般若船。而我以居士。为法城堑。寒温动静。顾盻周旋。一出于诚。非强也。道霈之将去石鼓也。居士誓以死留。其辞气慷慨激烈。至于垂涕。霈中心感动。为之税驾。且十载以来。手书淋漓。存问无虚月。久而愈敬。不见少怠。居士之为法为人何如也。今秋居士。以高年得疾。令嗣声木先生。宦游未旋。而太夫人就养。亦未尝在侧。心甚忧悬。不知所出。乃率僧众。祷佛诵经。仰祝寿祺。遣侍往慰。至载至三。而居士竟致香积遗手泽。示永诀焉。於戏。尚忍言哉。虽然居士之于世。圆满周备。而无憾矣。何者曰富。曰贵。曰寿。曰子孙。种种具足。夫何憾之有。且建开元之宝殿。范灵源之洪钟。刻龙舒之净土。护诸山之丛林。凡法门一切巨细。莫不殚厥心力而为之。是皆树不朽于祇园。资福慧于生生者也。至于敦睦戚里。周恤茕独。爵愈高而德愈恭。年愈老而力愈徤。和煦慈祥。谦光恺悌。信为福城大福德长者人也。当其居疾也。神思怡然。丝毫不乱。付嘱后事。一一分明。正念坚凝。坐以待尽。是何异维摩诘之空诸所有。唯置一床。寝疾而卧者欤。及其将易箦也。道霈遣僧。饯以偈曰。业卸娑婆界。神归净土中。本来无一物。如鸟出樊笼。居士见之欣然。首肯移时即化。则居士必乘其平生信力福力。愿行之力。往生上品无疑矣。以此观之居士世间之福既如彼。而出世之福又如此。所称圆满周备。而无憾者。舍居士其谁耶。而又何庸伤乎。但念儒宗失其典型。法门丧其外护。风清月白之间。永怀道谊。不能忘情。而时出涕焉。由是谨奠以茗果。而为文昭告于灵帏如此。居士其鉴之乎。於戏尚飨。

四警语

王岐岗道友。关中人。齐庄端谨。与人无竞。然僧虑涉世堕乎。四者之病。乃乞余。作四警语。以勉之。故为拈儒佛之语。互相发明。是不独为岐岗发药。盖亦聊以自治云。

忍辱

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法华曰。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盖世出世间之事。莫不成於忍。而败於不忍。彼果是而我非。则过在我矣。焉得不忍。彼果非而我是。则我心无愧矣。安用较为故学道之士。当达物我本空。安心如地。一任牛羊犬马践踏。不生一念嗔恨之心。是名忍辱。

和气

语曰。色厉而内荏。乃穿窬之小人。世尊以和言爱语。开谕众生。必含笑先言。盖和者元气也。天地万物之所由生者也。一有不和。则乖戾不祥之气。萃之厥身。不可不诫。故学道之士。当平其心地。恬其辞色。使人人望见意消。是名和气。

慎言

易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经云。守口如瓶。盖凡夫三业中。唯口业为最重。兴邦丧邦。在乎一言。一言既出。驷马莫追。不可不慎。故学道之士。凡有所欲言。当筹之於心。揆之於理。离诸謟曲。质直无伪。然后发之。无不合辙。是名慎言。

节食

易曰。节饮食。遗教曰。节身时食。盖欲界众生。依食而住。一有不节。百病是起。至於殒命。不可不谨。故学道之士。调身有则。方饥而食。将饱而止。却病延年端在乎。此是名节食。

示自庵禅人

父母未生前一句。百千佛祖也难知。今日与君亲说破。石牛吞却木羊儿。

示希声禅人

现成一句弥陀佛。日用寻常塞口门。一旦忽然亲念出。百千相好耀乾坤。

曾维辅居士荐妣索偈

人生贵知有。乃不负所天。百世祇弹指。三心疾逝川。衣珠原晃耀。宅藏本完全。一悟无生理。超然出盖缠。

示竖极禅人

出家本为度生死。岂肯甘为粥饭僧。一句话头参不彻。诸方禅会枉担簦。脚跟站定偷心灭。宝藏掀开家业兴。不向此时寻活路。履霜诚恐至坚氷。

示僧

浮生有尽日。世事无了时。是谁能猛省。来此学无为。三衣堪忍冻。一钵自忘饥。莲花开水面。亭亭出污泥。

示郭瞻卿居士

西方去此不遥。只在当人一念。念染五浊即生。念净九莲即现。裂破娑婆爱网。放出弥陀旧面。惟有大智丈夫。方能具此利剑。

牟迦酰牟尼归迦毗罗国

本是西天真梵种。却来东土礼文殊。支那游徧还归去。须信驱驱不在途。

赠至善禅人监造三塔

忍寒耐暑不辞劳。运石搬泥兴转高。五百年前曾着力。用来殊不费纤毫。

奉挽空隐和尚

博山法担荷师肩。一旦如何便出缠。钵袋有传名可谢。家风无恙道长坚。木人踏破澄潭月。石女掀开劫外天。每忆尊慈今已矣。灵帏望拜泪如涟。

一脉监院化修路

本是一条大道。年深崩坏难行。大家出手修理。世界从兹坦平。

寿辉生道友四十初度

一自[言*(廷-壬+旦)]红尘。心心在问津。观河无异见。慕道有全神。寿量来祇劫。年华秀小春。夙根原不惑。何必羡松筠。

示知化上座

梦里身心休执着。镜中世界莫贪求。眼光照破三千界。更有玄关在上头。

次韵陶季深居士入山听法

此道知君能默识。芟开觉路闲荆棘。幅巾杖屦入山来。魔火烧空早已熄。人生学道贵志真。要从这里脱根尘。亲尝一滴曹溪水。顿净人间热恼心。

寄龙山古雪和尚

天童老牯将八十。产下一麟独超逸。西江吸尽起波澜。千山万山皆洋溢。年来懒动说禅口。归卧龙山藏北斗。慕膻之蚁竞趋之。却教万象师子吼。我昔曾登太白峰。与师志趣可符同。彼此机缘各有在。鼻中一窍元相通。

祝寿邑僧会悟明大德六帙

派出鹅湖道脉长。六环高挂在鳌阳。诸山领袖推慈德。一邑梯航喷戒香。峰月清秋圆皎皎。峦松盛夏郁苍苍。四时景物常如画。尽是吾师大寿光。

夏日送妙湛耆德归旧隐

溽暑辞余去。家山信可归。年高世自冷。德重智尤微。宗镜悬空净。心灯彻夜晖。何时重聚首。共话箭锋机。

示净白悦众养疴

世人不学道。血气每猖狂。一病忽临身。逼迫何可当。道者自知病。世念久消忘。唯看不病者。病归无何乡。病与不病者。二俱不可量。方知赤肉团。巍巍复堂堂。

示懒生上人

懒瓒逢人懒拭涕。懒融见人亦不起。两翁千古真懒人。一段高风谁可比。上人道号曰懒生。不识缘何立此名。果然会得懒中意。鞭起泥牛火里耕。

次韵答陈静机居士

石鼓榕城咫尺间。是谁来扣祖师关。生前有个穷和尚。偏向红尘觅住山。

一念微萌是祸端。个中境量实洪宽。豁开梦眼曾何有。火宅[火*敖]煎彻骨寒。

答唐复礼法师真妄偈

真如不守性。随迷妄念起。妄与真俱生。悟真妄即止。止处似有终。迷时号无始。迷悟虽有殊。不动如如理。此是还源术。了之度生死。

赠澄雪禅友出家

般若锋元利。寒光每自腾。裂开三界网。放出五湖僧。笔底藏丘壑。胸中尽爱憎。迷途长夜里。好为剔心灯。

送思圣静主还旧隐

送我还山春又夏。看云坐石每相亲。岩前喝断随流水。岭上扫开沾足尘。既已无心怀去住。不知何处觅贪嗔为怜旧隐铛儿在。一杖何妨往返频。

送达际静主还紫云修甘露戒坛并柬寺中诸耆德

紫云深处多殊胜。地涌坛场戒法真。层级降升皆有度。鬼神呵护亦非嗔。好凭愿力新梁栋。勿恤人言避客尘。临别叮咛无剩语。伫看甘露又维新。

题八仙聚庆图祝施母缪氏七十初度

王母蟠桃正熟时。群仙聚庆此佳期。瑶花瑞草俱拈出。争似莲池那一枝。施母高龄方七十。长斋绣佛心恒一。信根植在此池中。寿量绵绵何有极。清旦天花飘渺来。香风阵阵自萦回。弥陀老子未开口。法语宣流响若雷。闻法即时登不退。光明相好超凡类。海屋筹盈顷刻间。拟比斯人方一睟。

赠郑一水居士

羡君深隐无名处。竹径茆斋自乐天。饮水曲肱谁认得。孔门家法有真传。

赠一行禅人

三昧恒沙宗一行。文殊智母教修持。系缘法界离生位。直念弥陀见本师。五浊界中清彻底。四威仪内坐无为。百千佛祖从兹出。岂负娘生这面皮。

次韵答杨康侯吏部

毗耶金粟后。芳名久悦服。翰墨徧人间。处处得披读。逦迤入仁邦。拟可常追逐。击目果道存。夙缘知已熟。示我以佳篇。论议势破竹。临风一长咏。喜气如新沐。会当吸龙泉。待君煮折足。

夏日送还一耆德还紫云

老僧年七十。拄杖活如龙。远访崱峰顶。方乘盛暑中。开怀论祖道。促膝说家风。别我翻然去。云山翠几重。

送宅出禅人还紫云

师亲年老遥相忆。数遣音书到石门。我欲留之留不得。此情难与世人论。

泉南独擅桑莲地。近日桑莲又发芽。不惜身心勤种植。春来处处长灵葩。

寿黄母朱孺人五十初度

弥陀寿量元无量。母念弥陀寿亦然。净土不曾离五浊。须知步步踏青莲。

挽温陵黄静谷文宗

暌别先生近一年。此心时到紫云边。忽闻长揖人间世。泪洒秋风滴露圆。

平生学佛竟如何。生死无因染得他。七十余年来去事。片云舒卷在松萝。

化盐

长年唯吃福清盐。众口调和色力坚。珍重檀恩何以报。三顿饱参五味禅。

石鼓峰头云水众。青荠白煮共加餐。檀那若肯施盐酱。尤见菜根滋味长。

唐泊庵先生以诗见寄次韵奉答

幻世茫茫何有涯。凝眸得岸即归家。藏开暗室天真宝。用发当阳春树花。道俗浑融元不二。圣凡一体本非遐。顶门正具摩酰眼。陆地何妨自泛槎。

赠林丹章居士父母双寿

草木迎熏瑞色鲜。仙姿佛骨体同坚。声和一似关睢鸟。质妙应如并蒂莲。砌下芝兰长养志。堂中日月久忘年。轩辕花甲从头数。大展三山作寿筵。

题古雪禅师龙山十景

法王峰

逈出千峰上。巍然势独尊。谛观法王法。花雨满祇园。

续焰峰

众山将断处。孤峰又起来。心光常耿耿。不用拨寒灰。

棒月台

棒落当空月。从教摸壁行。直令阶下汉。这里出无生。

护云屏

本是无心物。飘然欲出山。一屏横截住。未肯即开关。

潜龙池

恒阳方亢旱。大地望云霓。一壑潜难稳。终当碧汉飞。

金鸡洞

昔人得道处。洞亦得佳名。浮生大梦里。时闻叫一声。

腾空岭

云中横鸟道。百折自天开。足下无私者。腾空任往来。

听经石

虚空开大口。昼夜自谈经。唯有山头石。灵然却善听。

耀祖岩

岩石本奇秀。藤萝久幔藏。一番开辟处。祖道复重光。

大道窠

窠中有大道。笔直透长安。不令躲跟者。长年恋碧峦。

寄潘士云道友

故人作令临漳去。数载音书未一通。遥想牛刀聊自试。技经肯綮善藏锋。

次韵余长愚居士

逝水滔滔竞去前。青山不改自年年。法缘一晤良难矣。古寺重逢亦粲然。毛颕生春常烂熳。文澜泻玉每潺湲。匡庐莲社应非寂。又喜宗雷入讲筵。

支提山募修 御赐藏经

三藏微言佛慧命。九天降下极尊崇。今朝次第重修饰。建立生生福慧功。

寄唐泊庵居士

父母未生前。分明只这个。起念欲承当。觌面已错过。微尘元不小。虚空亦不大。生死水中沤。佛祖净地唾。本来无一物。计议转懡[怡-台+罗]。惟有香严老。击竹便裂破。毕竟是什么。咄。

奉答清溪寒照禅师见寄

十载不闻君隐处。佳音慰我乐何涯。文章尽弃雕虫习。笔力全施缚虎才。得趣云山道高矣。任缘出处思悠哉。今时法海尤尸秽。珍重清溪绝点埃。

题喝水岩

削壁天开巴峡同。怒流长吼此山中。谁云水是无情物。一嘱回头万籁空。

夏日次韵夏药园居士入山见赠

末学支离失所宗。风流儒雅特雍容。涉园种菊已成趣。冒暑登山又过从。圣世是谁仪彩凤。茅庐端自起潜龙。灵源深处亲游履。不用重修怪石供。

四威仪

山中行。步履轻。观万象。自枯荣。  山中住。无思虑。但随缘。同逆旅。  山中坐。虚空破。超佛祖。唯这个。  山中卧。乾坤大。人不是。少客过。

喜雨(无边龙王是三千世界龙王主见大云经)

无边龙起布慈云。雨降阎浮四面分。大地田畴皆已足。太平有象普天闻。

谢竺庵和尚请住寿昌

黄龙峰下法王家。枯木重开优钵花。要会儿孙得力句。还须问取老栖霞。

马驹踏杀天下人。黄龙捄活天下宾。一水洋洋任兼带。看君杀活令维新(时公方应上蓝请)。

税担上座因机不发示此

当人机轴何曾滞。试看六门常放光。干地旋天频活辘。超今迈古自腾骧。汉边日月争驰逐。人间寒暑竞温凉。大用本来无隐显。只因梦境却遮藏。

郑道者诞日入山有诗答此

梦境原无几百千。今年年是去年年。身如聚沫呈虚质。名似狂风鼓妄缘。万木染秋容自瘦。孤峰着雨色尤鲜。欲知真寿不生灭。试看依稀象帝先。

勉寒辉维那

枯木堂中久坐禅。却将知见漫萦缠。门头户底徒收拾。野店孤村枉向前。有所得时终是错。无栖泊处始妄缘。威音那畔真消息。越格道流乃可传。

勉道果禅人行脚

出门一步最宜端。千里行来事不难。教海禅河能吸尽。始堪平地起波澜。

乡邻有盗葬下院主龙者既鸣 官迁去仍作诗镌石上以诫后来之觊觎者

累朝祝 圣万年山。臭骨何容秽此间。阴骘既伤心地坏。殁存受谴事非闲。

庙后神前盗葬坟。子孙旋踵败纷纷。目前如此见多少。今日留题特诫君。

无涯禅人求偈示此

大道本无涯。逢人何有尽。南询五十三。履空成远近。归来见文殊。方知无少剩。普贤毛孔中。多生成佛竟。

寿陶正淑居士六十初度

陶公长者人。时来白云里。扣我修行门。为说西方理。公闻即信受。掀髯一笑喜。猛力断荤膻。清斋能克己。今辰值悬弧。花甲方周美。高堂展华筵。子孙拜累累。我本物外人。无物堪持似。寿公无量寿。莲花出泥滓。

琉球国人求幻佛二字偈

诸佛众生本是幻。大地山河亦是幻。若人识得幻枢机。方知幻幻原非幻。

佛是何人我是谁。个中反覆细寻推。一朝亲见渠侬面孔子原来是仲尼。

示游金声茂才

昔日宣尼集大成。琅琅木铎振金声。三纲位定知人类。六艺删修示法程。道贯唐虞心不二。教盈霄壤理尤精。斯文未丧真机括。一念无私继圣明。

赠丘羲之居士

茫茫宇宙间。贵贱皆有命。岂是天所与。乃由自己定。所以有智士。罪福宜戒慎。不止图目前。深达三世径。丘君本仙姿。形神自闲静。见客不开眸。心中明若镜。悬断死与生。细推衰与盛。毫发未曾差。王公皆悦听。世不安命者。险途枉蹭蹬。失足始归家。四山皆已瞑。君访我山中。一念生正信。矢志受归戒。菩提果当证。此去凡接物。不须别评订。有问造命术。惟以此理进。

寿桑莲玄文静主(文业楞严)

处俗不沾尘。披缁道益亲。白莲堪托足。金地是栖神。见岂观河异。年因阅世新。楞严方诵罢。不觉换时辰。

警世(二首)

三界分明一戏场。登场各各逞刚强。更阑锣鼓忽收拾。徒使傍人说短长。

生在阎浮不学道。终日忙忙向外讨。纵饶讨得竟何为。可惜弃金而担草。

和林介庵居士(二首)

闲寻老衲跏趺坐。论议风生听者谁。唯有山头松与石。时时点首解思惟。

众类受形皆有命。万钱下箸孰能思。禽鱼纵放归天海。仁者怡然各赋诗。

王有官善友六十初度讽法华经书此为祝

夙禀金刚骨。能知不坏身。抹尘为寿量。荷业本天真。门外三车旧。衣中一宝新。清光常照耀。瑞气自弥纶。

钓丝竹(二首)

谁向青山把钓竿。求鱼缘木太无端。何如一撒漫天网。水陆空行透出难。

钩头无饵引鼋鼉。也把丝纶地面拖。不着味底来上钓。华亭老子笑呵呵。

喜南岳毒翻侄孙禅师入山次韵

亲自石头路上来。迢迢千里到岩隈。十年阔别情如海。一晤论心语若雷。荷法知君能秘重。匡时愧我拙炉锤。好山深处多灵木支本参天赖厚培。

赠西乾上人回西域

雪岭流沙俱踏徧。迢迢十万到中华。不求大法度生死。玩水观山也大差。

东土西天共一洲。多君瓶锡自遨游。而今更欲还西去。莫昧来时那路头。

示梵珠维那(二首)

大道本来无向背。拟求大道即迷涂。不求又落无明界。猛省还他大丈夫。

世风薄恶不堪亲。立志应须效古人。子细用心休自错。莫教眼里着金尘。

赠曾常仲居士(二首)

三年不吃众生肉。念念存诚报母恩。好忆多生多父母。一心齐度入慈门。

三界炎炎真火宅。是谁猛省觅清凉。弥陀处处常垂手。一念知归即乐邦。

赠彭尔仁居士(二首)

亲自普陀岩上来。弟兄乘愿入胞胎。果然不昧来时路。并蒂芙蕖火里开。

日用千差皆是妄。不知何处更求真。个中端的如明悟。铁树花开别是春。

登屴崱峰(有序)

余不登绝顶十载矣。康熙丁未秋。适青原无可禅师携方田伯诸公入山。遂约同游。是日积雨初霁。天气清朗。万峰罗列。骋奇逞秀。东望大海。茫茫一白。烹茶坐石。笑语冷然。既而微风从东北来。可公不禁寒栗。别余先归。而余复约诸子。尽凤池之兴。及归则日衔山矣。可公诗先成示余。漫和二律。以志一时之兴云。

屴崱崛然起。迢迢一径通。万峰争列下。二水竞朝东。日月看驰逐。乾坤若转蓬。十年何不到。身在此山中。

住山不见山。久负此跻攀。师至能招我。天开亦破颜。草香茶共煮。字古石非顽。一览海山尽。乘风拂袖还。

题青原瀑布(有序)

无可禅师住青原之明年。于东涧之源。得三迭瀑布。发千载之秘。甚为奇绝。偈以赠之。

万斛泉源一迸开。三拖白练下云台。多年藏在无人处。却被无人引出来。

示张在辉居士净业

此去西方十万亿。只在当人一念中。心净自然佛土净。弥陀何处不相逢。

一到西方花便开。亲承受记脱凡胎。翻身徧入尘沙界。广接群生归去来。

释迦如来持钵赞

本是西天老比丘。着衣持钵逞风流。长街曲巷区区去。总为群生强出头。

大悲菩萨赞

法界是真身。万象为手眼。虚空尚可量。手眼莫能数。为下劣众生。聊示一千尔。即用一手眼。捄大地众生。犹故用不尽。何况千手眼。大士无缘慈。与众生平等。众生心不尽。慈悲亦无尽。才一念称名。全体即现前。我以现前心。赞现前大士。譬如空合空。一相无有二。

紫芝观音大士赞(有引)

客有惠余。紫芝一朵。俨然观音大士欹身坐普陀岩上。手执净瓶。相好备具。因感菩萨无碍大悲。随物赋形。不可思议。敬熏沐拜赞。

我观此芝。生于大地。大士形仪。从何而至。是知菩萨。无碍大悲。处处应现。如月临池。一瞻一礼。当发是愿。随类化佛。不着不恋。

水月观音赞

水中月是天边月。幻化身为法性身。念念返闻闻自性。观音元不是他人。

准提菩萨赞

我观菩萨本无身。徧现其身福群有。三目圆照不纵横。一十八臂执乃异。或慈或威广摄受。七俱胝佛之所师。以是世间称佛母。包纳养育无遗者。所说神咒五部主。救护众生益广大。御难祈福感即应。如镜现象不前后。无作妙德不思议。我作赞辞蠡测海。但愿睹相发信心。摄入宏深愿海中。圆满菩提无所得。亦如菩萨福群有。

善咤瞿婆二天赞

色界欲界诸天子。善咤瞿婆为上首。随佛入於普陀山。与众菩萨同法会。亲见大悲观自在。密放神通大光明。无边佛土皆震动。是知欲说微妙法。果闻广大陀罗尼。一切众会皆果证。此人此法实难思。故重请问於形貌。大士示以大悲心。平等无为无染着。亦无杂乱与恼害。於诸一切皆谦敬。无上菩提心最胜。普徧法界导群迷。繁兴种种利益事。其心本性自空寂。大梵闻此即释然。至今受持不忘失。微密深证不可测。乃复示现天形像。一切如来法会中。与诸天众皆同入。覆护持咒诸行人。令所求者皆果遂。无边功德妙难思。与观世音无差别。我作赞辞说少分。如空一隙海一滴。

天童密云老和尚赞

铜棺山顶。焕然显现。白棒纵横。逈无背面。我昔入室。即信不疑。只今思着。何啻蒿枝。太白千寻。直插青汉。瞻之仰之。巍巍震旦。

鼓山老人赞

寿昌一滴血。曹溪万丈波。独立阎浮界。音韵自婆和。一发存千圣。孤心寄薜萝。谁人知此意。西来老达磨。

天华石雨和尚赞

钓鱼放生。杀活已具。一枝断拂。当面分付。三十余年。天华飘雨。散木根株发异苗。婆娑一似阎浮树。

灵隐具德和尚赞(有引)

灵隐之名。久闹耳中。今日於丹青之上。蓦地相逢。见其道貌。天形俨然。临天人之上。其善用瞎驴手段。灭临济正宗。大三峰之门於天下后世者。非师而谁。衲子之多。报缘之盛。乃师之余事矣。东鲁自明禅人请赞。敬题数语。

心法无形。德具无量。要用便用。何碍何障。起临济宗。灭正法藏。个是阿谁。灵隐和尚。

雪樵道兄赞

禅会早参承。丛林久历职。天性本疏通。毋固亦毋必。故使闻者喜见者怿。亲近之者蒙益。最后受先师毗尼。俨然一众矜式。但厥蕴未展。而遽趋涅盘。於吾师乎何憾。深为法门之惜。

东峦[火*晋]公上座赞

峦师化去三年。及启龛茶毗。肉身俨然不坏。

石鼓山中选佛人。妻孥弃去等微尘。生前行业无人识。死后能留不坏身。

一脉监院行乐赞

屴崱峰前。跏趺而坐。行袭杨岐。衣披达磨。默然时自说无生。赖有顽石同唱和。微微一笑妙机先。山河大地俱包裹。

均颂道兄像赞

托质建水。毓秀芝山。接物和乐。宅心虚闲。勇于净业。勤于福田。处五浊界。如出水莲。若师者。可谓僧中之翘楚。世外之瑚琏者也。

一相镜公耆宿赞

早入博山室。亲参洞上禅。年高心益壮。世变志尤坚。戒月悬空净。慈云荫物圆。晚来归石鼓。声光烛大千。

慧云庵主赞

这个老尼。夙禀福智。七龄出家。便尔拔萃。戒德既圆。慧锋亦利。事无不达。理无不至。为众导师。净业是志。广化有缘。同归觉地。年逾六旬。别众弃世。缁素钦风。吁嗟涕泗。遗像俨然。永锡尔类。昼香夜灯。庶几无媿。

林文若居士赞

善根昔植金刚地。福果今圆祇树林。莫谓冠裳慕仙迹。应知心是佛陀心。

郑钧衡道友行乐赞

褰裳历徧万峰巅。采药归来气蔼然。长在尘中尘不染。此身便是地行仙。

池心宇道友赞

这个老子。须发皤然。直心直行。念念福缘。买田膳僧。烧瓦盖殿。修忏三年。太平立见。如此数者。人所难行。公凭愿力。谈笑而成。我知此公。是福德聚。广接有缘。同趣觉路。

我闻上座赞

莲花为心。金刚为骨。居尘不染。临难不辱。体无我之我。花开古木。用无闻之闻。声传空谷。天形道貌孰能知。等闲一笔俱描出。

华林心一耆德赞

我晤一公。余三十载。岁月云迈。此志不改。华林深处。谨闭禅房。翻经念佛。德业流香。年临古稀。心如赤子。哆哆和和。接物最普。居尘不染。净土是期。亭亭物外。僧中白眉。

李今止优婆夷赞(有序)

善男子管世民世贵。以尊慈李氏优婆夷。法名今止。持斋念佛。二十有余载。兹屇古稀。初度特入山饭僧请法。以申南山之祝。且持其道影来请赞。余惟。二子孝母之心。即母氏念佛之心。佛忆母氏之心。即母爱二子之心。所以子孝母而母必得其寿。母念佛而必定见佛。盖二者发自至性。非人伪所能杂于其间者也。观其道貌天形。趺坐圆蒲之上。摩尼在手。经卷在案。童女执杖。侍立于右。意况萧然。虽则身居堪忍。而神已游於极乐国中矣。敬为之赞。

影端形直。迹茂本隆。返观形本。岂堕声容。一笔丹青。等闲描出。面目俨然。三更红日。六字佛号。廿载自持。上品宝莲。是其所期。

池心宇道友传余陋质自执拄杖侍立於傍敬赞数语

盘陀石上。一笑微微。惟此侍者。默契当机。父少子老。举世不信。尔我自知。定於天性。菩提种子。深植觉场。生生世世。同作津梁。

觉林警公赞

人趋学问。吾不取也。而独取师之不学问。人竞说禅。吾不与也。而独与师之不说禅。盖不说真说。不学真学故。使远者怀。而近者悦。直令博山鼓山戒法。洋溢乎中国。彼世之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视其中枵然无有者。奚啻天渊之隔耶。噫末法风微頺波日下。故吾于师。不得不怀景仰之私云。

广福德水禅人赞

枪刀林里出得身。急浪波中拾得命。回头直入法王家。一片实心修实行。志若金刚恒不改。懒把虚空涂五彩。唯凭一句阿弥陀。度尽无边生死海。

杨君荣道友赞

幼同里巷。聚沙嬉戏。中岁相逢。宛如隔世。缁素虽殊道本一致。深入法门。信心不二。图像於兹。岂徒写意。我作赞辞。俟龙华记。

空生禅友赞

幼入空门。以至於老。守志不移。瞿昙之道。充然德宇。廓尔虚襟。望之意消。悟物也深。近登石鼓。亲禀妙戒。行愿弥弘。法门鼎鼐。

惠如禅友赞

出生名族。脱白南山。童年至老。一志不还。宅心似朴立业惟勤。慈和接物。盎然如春。一句弥陀。六根都摄。极乐娑婆。同归点雪。

云聚开山祖脉公赞

脱白云岩。开山云聚。古貌古心。实行实语。空山梵剎。高插穹窿。惟凭愿力。积累成功。年至古稀。莲邦果熟。怡然坐化。香风馥郁。遗像于兹。俨然如在。维尔后人。继业无怠。

潘其西文学行乐赞

豁达襟怀得自天。四方之志不徒然。昂然特立阎浮界。巾服飘飖又似仙。

潘山子孝廉赞

文心夙禀。孝友天植。既冠成名。不费腕力。浮云富贵。幻泡死生。飘然即世。非幻常存。夫子贤回。而哭之恸。乃翁念子。而心不忘。二者一於天性。本非情之所强。唯此存者。慰子慰翁。试看旭日。朝朝而东。

怀光老衲赞

九旬老衲已忘机。心似婴儿百不知。唯有弥陀常系念。栖神元在宝莲池。

宝善内莹监院赞

荷众精勤十数秋。赤心片片实无俦。平生行愿深如海。不为魔风浪鼓沤。

桃花庵寂庵老叔赞

亲见寿昌古佛来。氷肌雪骨绝纤埃。九旬功满归家去。徧界桃花烂熳开。

青林尊宿道影赞

入徧诸方[冗-几+牛]笼。出徧诸方[冗-几+牛]笼。三五十载。东隐西遁。佛也难觅他行踪。今年八十有六。犹把一句阿弥陀。切切自念教人念。决定往生。如水必东。试问他是禅是净。依然齿不露风。[日*夷]个是阿谁。石林精舍老冻脓。

大中丞邵剑津先生赞

早掇巍科。备历诸任。提师抚蜀。见危致命。至今功德在生民。峨眉山月同圆净。

林介庵先生道影赞

易得二千石。难求一钵盂。将明出世旨。先具此头颅。宋璟徒云悔。(璟悔不出家)赵州曾道无。焚香静观处。浮世自荣枯。

道冲居士。於余夙有法缘。乃图两小影。对坐松石上。丙午中秋。再访余山中。出图展观。不觉一笑。敬题数语

不知何世相逢。今生又复聚首。虽共松石忘言。彼此原来俱有。且道有个什么。巍巍殿塔耸云中。历劫现前常不朽。

五松图赞祝林印自居士八十初度(有序)

予开莲社於寺之别院。每喜里中耆英入会。相与缔世外交。林浦印翁老居士其一也。今岁在乙巳菊月既望。属翁八十初度。令子德之茂才侍杖履入社。以五松图请赞。为翁南山之祝。余不得而辞。翁家世五公。龆年习举子业。霜蹄屡蹶。乃奋然曰。安事此咕哔为哉。因发孙吴秘策读之曰。此可以收功名矣。累建武勋。擢授游府。后谢事投林。唯开三径。尝与宾朋。为河朔会。课子孙诗书。僮仆桑麻而已。此外是非。无庸关白也。凡长者之车入乡。无不式闾而问焉。男女孙曾若干人。依依膝下。凡四世玉树峥嵘。芝兰兢茂。方进而未艾也。今春秋高八十。童颜秀洁。鹤发婆娑。诸子孙辈。团绕堂前。奉觞上寿。人望之以为南极老人从空而下。喜气洋洋。其乐无极。林涵斋先生。作五松图以祝。盖取其操霜雪而愈茂。秉贞固以自坚。将来之寿。本不可量。区区期颐云乎哉。敬为之赞曰。

五松并植。如虬如龙。根盘白石。势拔苍穹。紫鳞耀日。翠鬣吟风。坚贞自禀。造化同功。拏云攫雾。矫矫寰中。吾不测其岁月边际。聊举以寿夫老翁。

封君方克之老居士赞

豁达姿英特气。儒衣冠佛心地。乐人乐忧人忧。能爱恶无忮求。爵愈高德愈厚。禅净门久通透。年八旬貌孺子。俨如在耀千古。

谢献可老居士赞

东山锺秀。桂林挺枝。家传耕读。寿茂期颐。子既跨灶。孙愈岐嶷。身逸心闲。性静神怡。宾于上庠。季世所师。噫斯人也。吾无得而赞之。

广宣耆德赞

贵介种性。衲子行藏。毕竟来升。石鼓之堂。禅净圆修。矢志莲邦。珠莹川媚。德业流香。逈超尘累。月出高冈。瞻之仰之。清光在望。

自赞

屴崱峰头云。灵源洞口雪。一笔才画成。天机俱漏泄。或者更问像不像。却似虚空重钉橛。而今揭出示诸人。一任嗔者嗔悦者悦。

南阎浮提。北郁单越。面目俨然。何劳更说。一朝描上丹青。未免证龟作鳖。宣侍者急须瞥。莫教眼里重着屑(宣侍者侍侧)。

这个工画师。画出这个像。惑乱天下人。将他去供养。休供养。看取未举笔时。是何模样。

这汉子实无知。视名位如脱发。贱禅道如污泥。儱儱侗侗。憨憨痴痴。有人问着西来意。便拈出当年那一枝。分明半文不值。却云。是从上佛祖不传底。咦。

石鼓老头陀。突出三尺绢。是知坚密身。一切尘中现。处处尽逢渠。难得不相见。眉目何俨然。虚空无背面(普荫道人请)。

山连云起。月逐风行。欲知端的。日午三更。

未有这个。十分显露。既有这个。唤马作兔。将错就错。为君指注。佛是泥作。锅是铁铸。更问如何。青天起雾。

这汉无知。不识佛祖。自肯自信。人莫拦阻。呵教毁宗。轻今薄古。指土为金。指金为土。颠倒倒颠。孰与为伍。似恁么不唧[口*留]。只好贬向无佛世界。任他道短说长。安用揭出祖堂。入一千七百之数(灵石请)。

智光耆德赞

出生名族。脱白普陀。博山天童。深探禅河。晚来石鼓。掩彩娑婆。余光掩映。松栢烟箩。生耶死耶。月渚风柯。面目俨然。高山峨峨。

都统则行王公赞(有叙)

公承 帝命於 靖王驾前。统领万军。威震海内。驻闽凡五载。两访余於山中。送难发疑。倾倒底蕴。未尝不击节称善。留诗而去。一旦无疾溘化。朝野为之惊动。余谓。公之德泽在军民。功勋存社稷。更有历生死而不变。贯天地而不磨者在。公岂死乎。敬为之赞。以遗其冢子瑜。盖克世其家者也。赞曰。

於惟王公。人中之龙。颀然而长。肃然而恭。气禀贤良。才全文武。为国之瑞。为王之辅。荡平海宇。奠安邦域。谈笑雍容。不遗余力。一旦溘然。人疑尸解。有化无死。斯言不骇。闽海可竭。闽山或颓。惟公令闻。万古如雷。

曾维辅居士赞

这个汉子。夙禀灵骨。居堪忍而欣慕净土。业儒术而勤劳学佛。一句弥陀。事理圆融。十卷楞严。文义烂熟。时至撒手便行。莲香几日馥郁。生西之验既明。始信斯人如玉。谁谓尘劳海深。究竟不能埋没。

福州开元寺大钟铭

大口师时说法。扣无亏闻普洽。昧者觉暴者仁。亿万载日日新。

福清灵石寺钟铭

维兹灵石。乃古禅丛。中兴启运。首范洪钟。一模脱就。万德具成。圆常静应。耳处全声。无明巨夜。群生长寝。罗云一击。即时唤醒。九峰迭秀。列祖重来。雷音永震。火里莲开。

丫山晦杲禅师塔铭

新丰之道。寿昌崛起。博山得之。波澜浩尔。谨把牢关。鸡声莫诡。唯师杰出。实称得旨。铁树花香。三更日炜。有言必行。慎终如始。取舍两忘。孰生孰死。塔立丫山。去天尺咫。历亿万年。清风未已。

龙舒华严山太初坤法师塔铭

法海汪洋。杳无边际。孰乘智舟。纵横游戏。爰有大士。乘愿再来。性相关键。一击而开。名儒倾心。执经请益。洪震雷音。敛衽辟易。华藏法界。处处全彰。龙舒黄龙。不离觉场。白塔矗云。青山郁秀。维师灵光。千古如昼。

方竹杖铭

履险如平。登高若下。此君之心。空空不借。

佛事

扫廪山蕴空老祖塔

林间睡虎威狞甚。路滑云深少见逢。昔日寿昌遭毒口。直令徧界起腥风。且道以何为验。举香云。聻。便烧。

扫寿昌无明师翁塔

三十年前大好山。三十年后山不好。赚却儿孙无住处。只今唯把祖塔扫。扫塔一句作么生。遂烧香。

扫云栖师太塔

恭惟。云栖师太莲池老和尚。乐邦化主。堪忍导师。推开火宅一门。直指归元径路。杀人刀活人剑。一句弥陀。布慈云洒甘露。三聚净戒。名喧宇宙。道播古今。道霈忝千花之一叶。分接有缘。传六字之微言。代扬净化。闽山万迭。孰非法界真身。闽海汪洋。尽是五云法雨。致瓣香于千里。表寸衷于无穷。唯冀倒驾慈航。截爱河之逸浪。高标赤帜。伏末法之狂邪。重剔心灯。光兹正法。

扫瓶匋真寂师太塔

恭惟。真寂师太掌石老和尚。握白马符。行云栖令。当阳把断。魔佛罔测其灵踪。密地放开。蚊虻皆饮其法海。道霈甫离火宅。首拜猊床。指往荷山。遂参筹室。仰怀法泽。即粉骨以难酬。遵禀遗言。唯传法而可报。遥呈千里之供。聊展无尽之心。白塔峨峨。望真容而如在。青山迭迭。沐法化以长新。唯冀不起灭定。倒驾慈航。拯末法之沦湑。续常住之慧命。

安奉本山历代祖师入列祖堂拈香

白云深处。一伙喽罗。搅浑世界。陆地生波。今日落在山僧手里。不免一齐生按过。烧香云。万古闲名除不尽。日日香烟夜夜灯。

丁未七月十九日 老和尚九十诞辰拈香

赵州使得十二时。看来犹被时辰使。我师一证无时法。万劫剎那无彼此。降生成道入涅盘。至今未出剎那际。函天盖地无欠余。斡地旋天何动止。石女生儿年九十。人间岁月从头数。一片檀云笼法界。尘尘剎剎香风起。

谢飞卿居士荐悟非上人对灵

悟得昔日非。方知今日是。坐断是非关。即到如来地。悟非上人。是非关已坐断了也。如来地在什么处。究竟未曾离本位。个中谁悟复谁迷。

至云聚山为祖脉山主上供拈香

道交三十载。一别十余年。今日复重来。死生无间然。恭惟。云聚开山祖脉接公山主。正因出家。实地着脚。言行无阙。而寡悔寡尤。禅净圆修。而无住无着。青山梵剎。愿力化成。宝国金莲。净心梦得。因圆果满。水到渠成。坐断今时。高登上品。只如道霈今日特来。烧此一瓣旃檀。且道。还有相见处也无。乃烧香云。极乐娑婆毫不隔。香云影里现全身。生耶死耶俱不道。那论昔人非昔人。

丙午十月七日 先和尚十周忌辰拈香

吾师一念超三际。痴子孤怀记十年。把住虚空寻鸟迹。掀翻大地觅龙渊。新丰调古闻沙界。石鼓声希震大千。欲报深恩祇这是。清香一缕自绵绵。

竺庵和尚迁化上供拈香

恭惟。示寂长庆南岳竺庵和尚。天界之子。寿昌之孙。建祖庭于灰烬之余。荷道法于凋零之际。泻悬河口。掣闪电机。大用繁兴。玄关洞辟。兹者抽身闹处。何妨就路还家。撒手那边。一任空花落蒂。正与么时。且道与竺公。如何相见。乃弹指云。夜半木童敲月户。暗中惊破玉人眠。遂烧香。

为汝器禅人火

数载参寻。为了生死。四山相逼。如何回互。髑髅里面眼睛开。大地山河无寸土。

为明一静主火

一自鼓山安鼻孔。点胸自许气如虹。更饶一副骂人口。末后方知实践功。踢翻生死岸。打破太虚空。凡圣位中觅不得。无底船撑烈焰中。掷火炬。喝一喝云。切忌躲跟。

为慧云庵主举火

瑟瑟西风透远林。道人灭迹正难寻。通霄路上重相遇。一句何曾有古今。恭惟。圆寂尼慧云觉师。童真出家。白首抱道。一生广大愿。建立无量因缘。一点慈悲心。教化几多男女。而今娑婆缘谢。何妨闹里抽身。净土花开。一任定中见佛。正与么时。更有末后相送一句。如何道。惟凭一炬性空火。炼净人间五漏身。坐断十方全体现。弥陀原不是他人。遂掷火炬。

为一相耆德举火

恭惟。圆寂一相镜公耆宿。弱冠披缁。即入博山之室。终身肥遁。久栖建水之滨。精进修心。坐立宛如铁橛。慈悲接物。哆啝一似婴儿。四众依归。诸山仰慕。某早承提激。晚觐光仪。方思久坐於白云。讵意遽反乎清泰。乃因圆果满之日。正花开见佛之时。聊备茶毗。用焚浮幻。一相老师知么。东方入定西方起。九品花开第一枝。胜热门前重煅炼。火光映入宝莲池。

为罗信潮善友举火

火性无我。寄於诸缘。四大五蕴。亦复皆然。恭惟。罗信潮善友。孝悌修身。慈和接物。处世无着世之念。居家有出家之心。取莲国於金方。创兰若於石鼓。而今报缘告谢。撒手归来。回首风尘。一场梦事。须知生也是梦。死也是梦。直饶道个不生不死亦是梦。祇如破梦而出一句。作么生道。以火炬打圆相云。不见一法即如来。始得名为观自在。遂掷火炬。

为石衣上座举火

扫父塔来。全身归父。大光明中。文彩毕露。

为希夷张居士举火

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亲证不闻不见处。验取灰飞烟灭时。遂撺炬。

为本素上座举火

洁白地上。切忌染污。猛火堆中。还他本素。

为智楞上座举火

觑破阎浮梦。来参石鼓禅。三年如一日。行业若青莲。托钵归来也。坐脱未生前。大冶炉中重煅炼。现前大用又昭然。

为良恭上人举火

自心造业自心现。自心忏悔自心见。般若光中心业空。这里急荐本来面。

为烁欣上人举火

身为苦本能招病。病到无身病始安。只这无身重煅过。煅过后如何。倚天长剑逼人寒。便掷入火炬。

为净辉侍者举火

这个皮袋。抛却多少。今又一个。犹然不了。若要了。识取未生前一窍。掷火炬云。火后一茎草。

为青林老宿举火

一生林下自磨砻。缜密修持独有翁。截断众流无一滴。挽回末法有全功。恭惟。石林堂上青翁尊宿。禅林玉树。僧海宝珠。早历诸方。得师子踞地之法。终隐林薮。用羚羊挂角之机。佛念一心。事理圆备。莲分九品。愚智兼收。禽鱼皆乐其生。缁素咸颂其德。因圆果满。水到渠成。撒手便行。举步即到。正与么时。重参胜热一句。作么生道。四山火发无遗影。上品花开正是时。便撺入火炬。

为圆证上人举火

出家虽晚。行业维勤。栖心净土。不染埃尘。晓钟梦觉。俄尔归真。胜热门中重煅炼。西方宝树正逢春。便掷火炬。

为三学耆德举火

一病淹淹经八月。安闲有法孰能知。熙然坐卧禅床上。已验修行得力时。祇如今日。风火既散。药病俱忘一着子。落在甚么处。以火炬打圆相云。火光三昧无遗影。又见莲花出污泥。便撺入火炬。

为尚实上座火

脱白此山三十年。精修梵行若青莲。我今助尔一把火。还却髑髅未兆前。

为莲生上人举火

持斋十六年。建亭三五所。推恩抚二侄。竭力事老母。末后乞披缁。预参三宝数。一心一句佛。志愿度生死。临终心不乱。屹然坐而亡。人天留不住。果熟在莲邦。万缘俱摆脱。唯剩这皮囊。资尔般若火。徧体发真光。遂掷入火炬。

为无一阇黎举火

恭惟。无一纯公阇黎。居家学道。即俗明真。披缁虽晚。行业维勤。礼诵无间于朝昏。宗教深明于性地。据本有论。实践无亏。法门典型。后学矜式。兹屇古稀之寿。乃终今世之缘。定入首楞严。愿归极乐国。可谓头尾俱正。因果全真。正与么时。末后相资一句。如何道。以火炬打圆相云。空合空兮无缝罅。火烧火也自清凉。剎剎尘尘皆净土。何妨作戏又逢场。

执骨入塔

不坏之身。重加煅炼。石鼓归来。西方出现(东峦上座)。

皮肤脱尽惟真实。收入归藏白塔中。坐断上头无贵位。桃花依旧笑春风(众僧灵骨)。

一塔双亲。千秋如在。世出世间。了无挂碍(定祥父母)。

心净土净。因真果真。云中白塔。法界全身(太育母道刚)。

太静出家。父母入塔。真俗双彰。火莲秀发(太静父母)。

亲生子身。子掩亲骨。生死本空。天然妙叶(众父母)。

白骨堆头。生死不到。无缝塔中。声光浩浩(邓禹生父)。

炼成一具黄金骨。等闲敲着似铜鸣。无缝塔中光闪闪。古今坐断不知名(一相耆宿)。

八十二年。知白知玄。死生梦破。逈出二边。个中一座团圞塔。占断三千及大千(玄文上座父母)。

精修七十年。纯金经百炼。只在此山中。佛眼觑不见(青林尊宿)。

戒定慧学。三者本有。果满因圆。收归这里(三学耆宿)。

尚实不尚虚。无欠亦无余。阎浮归白塔。极乐现芙蕖(尚实耆宿)。

鼓山为霖和尚餐香录卷下(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