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胀满叙论
《内经》有鼓胀,《太素》作谷胀,治法虽详,而不论其所因。原其胀满之端,皆胃与大肠二阳明为二太阴之表,大抵阴为之主,阳与之正,或脏气不平,胜克乘克,相感相因,致阴阳失序,遂有此证。假如怒伤肝,肝克脾,脾气不正,必胀于胃,名曰胜克;或怒乘肺,肺气不传,必胀于大肠,名曰乘克。忧思聚结,本脏气郁,或实或虚,推其感涉,表里明之,皆内所因;或冒寒暑风湿,随其经络,传至阳明,致胀满者,属外所因;饮食饥饱,生冷甜腻,聚结不散,或作痞块,膨胀满闷,属不内外因。当知胀满,该涉三因,须以人迎气口分其内外,脉息虚实审其温利,详而调之,无失机要;不尔,则为腹心痼疾,坐受困踣,不可不谨。
[卷之十一] 胀满证治
论云∶五积久而必心腹胀满。且五积以五脏气不平,肝为肥气,心为伏梁,肺为息奔,脾为痞气,肾为奔豚。皆聚结痞块,随所生所成之日,分推而究之,皆喜怒忧思,乘克胜克,相因相感。如斯等类,从五积法治之可也。但内所因,不待成积,即为胀满,亦当随其脏气而平治之。所谓虚实补泻,太过不及,以经调治。
[卷之十一\胀满证治] 大半夏汤
治肝气不平,胜克于脾,脾郁不行,结聚涎沫,闭于脏气,腑气不舒,胃则胀满,其脉弦迟。故知中虚胃冷胀满,可服此下气进食。
半夏(洗七次汤去滑)桂心(各五两)附子(炮去皮脐)人参甘草(炙)浓朴(姜制炒)当归茯苓枳实(麸炒去瓤,各三两)川椒(炒出汗,去合口者,八百粒)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三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十一\胀满证治] 《千金》温胃汤
治忧思聚结,脾肺气凝,阳不能正,大肠与胃气不平,胀满冲咳,食不得下,脉虚而紧涩。
附子(炮去皮脐)当归浓朴(去皮生用)人参橘皮白芍药甘草(炙,各一两)干姜(一两一分)川椒(炒出汗,去合口者,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十一\胀满证治] 附子粳米汤
治忧怒相乘,神志不守,思虑兼并,扰乱脏气,不主传导,使诸阳不舒,反顺为逆,中寒气胀,肠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不食。
附子(一个,生去皮脐,虚人略炮)半夏(汤洗七次)粳米(各三钱半字)甘草(炙,一钱一字)干姜(一分,《千金方》如此)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枣三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十一\胀满证治] 七物浓朴汤
治腹满发热,以阳并阴,则阳实而阴虚,阳盛生外热,阴虚生内热,脉必浮数,浮则为虚,数则为热,阴虚不能宣导,饮食如故,致胀满者,为热胀。
浓朴(姜制炒,一两)甘草(炙)大黄(蒸,各三钱三字)枳实(麸炒去瓤,半两)桂心(一分)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三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呕者,加半夏一分;利者,去大黄;寒多,加生姜十片煎。
[卷之十一\胀满证治] 麝香绵灰散
治腹虚胀满,朝缓暮急,服诸药不瘥,恶风,不能宣泄,彭彭鼓胀。
寒蚕绵(烧灰,半两)麝香(半钱,别研)上研细令匀。每服一大钱匕,浓煎薄荷汤调下;酒服尤佳,不以时。一法有干漆炒大烟出,量虚实用之,虚则不可用。
[卷之十一\胀满证治] 温中汤
治虚人老人饮啖生冷,多致腹胀,心下痞满,有妨饮食,或刺痛泄利,气痞滞闷。
浓朴(去皮,细锉)甘草(锉细)生姜(洗切)青州枣(切,各等分)上二件,捣令得所,方入生姜,又杵令匀,取出,同枣焙,令微燥,却入锅内,慢火炒至紫色,又焙干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擦生姜少许,沸汤点,空腹服,以知为度。气味殊美,兼能愈疾,又易修合。
[卷之十一] 料简
上件诸方,如内因与不内外因,皆可选用,若外因伤风伤寒,传至阳明经腹胀,可以大承气、杏子汤等,各见本门。湿胀,术附汤加茯苓、桂心;暑胀,黄龙丸,皆良药也。更有香港脚支满,脾横泄,及五疸石水,妇人肠覃血膨,或单单腹胀之证,治之,各见本门。学人当审详为治,无致混滥,失其机要也。
[卷之十一] 霍乱叙论
夫霍乱之病,为卒病之最者。以人起居无他,挥霍之间,便至变乱,闷绝不救,甚为可畏,临深履危,不足以谕,有生之流,不可不达其旨趣。盖其病因,涉于内外不内外,三种具备,而读《伤寒论》者,见有本是霍乱,今是伤寒之说,便谓霍乱即伤寒。殊不知因伤寒致霍乱,只是外因一证尔。况风暑湿皆有此证,殊不知喜怒忧思,饮食饥饱,皆能致霍乱之证,故不得不备论。
[卷之十一] 霍乱诸证
霍乱者,心腹卒痛,呕吐下利,增寒发热,头痛眩晕。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下;心腹俱痛,吐利并作,甚则转筋,入腹则毙。霍乱恶证,无越于斯。此盖阴阳反戾,清浊相干,阳气暴升,阴气顿坠,阴阳痞隔,上下奔逸。扶救不先,治之唯宜温暖,更详别三因,随内外以调之;不尔,则坐视困踣也。
[卷之十一] 霍乱外因证治
诸恶风恶寒,有汗无汗,重着烦毒,皆外所因。盖伤风则恶风有汗,伤寒则恶寒无汗,冒湿则重着,伤暑则热烦。此虽常论,挥霍之间,仓卒不辨,遂致错误,乱经反常,为害不浅,岂止本为霍乱,今是伤寒而已哉,当随外所因治之乃可。
[卷之十一\霍乱外因证治] 理中汤
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心腹痛。
人参干姜(炮)白术甘草(炙,各三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前。远行防霍乱,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如作散,每服方寸匕,酒调下亦得。若转筋者,加石膏三两;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心四两;肾恶燥,故去术,恐作奔豚,故加桂;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复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加术,合前成四两半;腹中痛,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若寒者,加干姜,合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
服药后,食顷,食热粥一杯,微自温覆,勿发揭衣被。哕,则加丁香。吐利止,身体痛不休者,审其原因,以和解之。如初因伤风用桂枝之类,所谓治有本也。
[卷之十一] 外因料简
凡外所因,必自经络传入脏腑,须以脉证推其所因,随经调之,则尽善矣。假如伤寒在太阴经,当用四逆汤;少阴经,当用附子麻黄汤;厥阴经,当用理中汤。若在太阳经,还用麻黄汤;阳明经,养胃汤;少阳经,小柴胡汤。风暑湿亦然。风则桂枝汤,暑则香薷饮、五苓散,湿则苓术汤、渗湿汤,皆可于诸门随证检用,不复繁引。
[卷之十一] 霍乱内因证治
诸大喜伤心,则气散;大怒伤肝,则气激;忧伤肺,则气聚;思伤脾,则气结;恐伤肾,则气却;惊伤胆,则气乱。脏气既郁,聚结涎饮,痞隔不通,遂致满闷,随其胜复,必作吐利,当从外所因治之。
[卷之十一\霍乱内因证治] 七气汤
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郁发,致五脏互相刑克,阴阳反戾,挥霍变乱,吐利交作,寒热眩晕,痞满咽塞。
半夏(汤洗,五两)浓朴(姜制)桂心(各三两)茯苓白芍药(各四两)紫苏叶橘皮(各二两)人参(一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卷之十一\霍乱内因证治] 胃气丸
治忧思过度,脾肺气闭,聚结涎饮,留滞肠胃,气郁于阴,凝寒于阳,阴阳反戾,吐利交作,四肢厥冷,头目眩晕,或复发热。兼治老人胃寒,大便反秘;妊娠恶阻,全不纳食。
硫黄(不拘多少,猪脏内缚两头,以米泔、酒、童子小便各一碗,煮干一半取出洗断秽气,控干秤,十两)半夏(汤洗去滑秤,五两)白茯苓人参(各一两)石膏(一分,,一法同硫黄煮)上为末,生姜自然汁释炊饼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腹米汤入少生姜汁下。
[卷之十一\霍乱内因证治] 真珠散
治喜怒不常,忧思兼并,致脏气郁结,留积涎饮,胸腹满闷,或复痛,憎寒发热,吐利交作。
附子(一个,一生一炮,各去皮脐)半夏(汤二十一次洗去滑,一两半)滑石成炼钟乳(各半两)辰砂(三分,别研)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姜七片,藿香两三叶,蜜半匙,煎七分,食前冷服。小便不利,加木通、茅根煎。
[卷之十一] 不内外因证治
诸饱食脍炙,恣飧乳酪,水陆珍品,脯醢杂淆,快饮寒浆,强进旨酒,耽纵情欲不节,以胃为五脏海,因脾气以营运,胃既胀,脾脏停凝,脏气不行,必致郁发,遂成吐利,当从不内外因治之。
[卷之十一\不内外因证治] 红丸子
治脾胃虚冷,饮食不节,宿食留饮,聚癖肠胃,或因气不调,冲冒寒湿,忽作霍乱,吐利并作,心腹绞痛,肠胃缠刺,疲不胜。
蓬术(锉)三棱(锉,各二两,同以米醋煮一伏时)胡椒(一两)青皮(三两,炒)阿魏(一分)上为末,醋化阿魏,入陈米粉为糊丸,如梧子大,矾朱为衣。每服一百丸至二百丸,煎生姜甘草汤下。
[卷之十一\不内外因证治] 胡椒汤
治霍乱吐利为佳。
胡椒(七粒)绿豆(三七粒)上为末。煎木瓜汤调下。
诃子散
治老幼霍乱吐利,一服取效。(方见九痛门)
[卷之十一] 霍乱凡例
转筋者,以阳明养宗筋,属胃与大肠,令暴下暴吐,津液顿亡,外伤四气,内积七情,饮食甜腻,攻闭诸脉,枯削于筋,宗筋失养,必致挛急,甚则卵缩舌卷,为难治。
[卷之十一\霍乱凡例] 木瓜汤
治霍乱吐下不已,举体转筋,入腹则闷绝。
木瓜干(一两)吴茱萸(半两,汤七次)茴香(一分)甘草(炙,一钱)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紫苏十叶,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烦渴者,以阴阳反戾,清浊相干,清气干浊,水与谷并,小便秘涩,既走津液,肾必枯燥,引水自救,烦渴必矣。
[卷之十一\霍乱凡例] 茯苓泽泻汤
治霍乱吐利后,烦渴欲饮水。
茯苓(八两)泽泻(四两)甘草(炙,二两)桂心(二两)白术(三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一方有小麦五两。
[卷之十一\霍乱凡例] 水浸丹
治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口干烦渴。
黄丹(一两一分,炒)巴豆(二十五个,去皮心)上同研匀,用黄蜡熔作汁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顷,别以新汲水吞下,不以时候。
干霍乱者,忽然心腹胀满,绞刺痛疼,蛊毒烦冤,欲吐不吐,欲利不利,状若神灵所附,顷刻之间,便致闷绝。亦涉三因,或脏虚,或肠胃素实,故吐利不行。
[卷之十一\霍乱凡例] 盐汤
治干霍乱及蛊毒,宿食不消,积冷,心腹烦满,鬼气。
至咸盐汤三升,热饮一升,刺口,令吐宿食使尽;不吐更服,吐讫复饮,三吐乃止。
此法大胜诸治,俗人以为田舍浅近,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病,即先用之。
[卷之十一] 呕吐叙论
呕吐虽本于胃,然所因亦多端,故有寒热饮食血气之不同,皆使人呕吐。据论云∶寒气在上,忧气在下,二气并争,但出不入。此亦一涂,未为尽论。且如气属内因,则有七种不同;寒涉外因,则六淫分异,皆作逆,但郁于胃则致呕,岂拘于忧气而已。况有宿食不消,中满溢出,五饮聚结,随气番吐,痼冷积热,及瘀血凝闭,更有三焦漏气走哺,吐利泄血,皆有此证,不可不详辨也。
[卷之十一] 寒呕证治
病者胃中寒,心下淡淡,四肢厥冷,食既呕吐,名曰寒呕。或因伤食多,致伤胃气;或因病曾经汗下,致胃气虚冷之所为也。
[卷之十一\寒呕证治] 四逆汤
治寒呕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
甘草(一钱,炙)干姜(三钱三字)附子(六钱重,生去皮脐)上为锉散。每服三钱重,水二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卷之十一\寒呕证治] 生硫黄丸
治同前。
硫黄(不拘多少)上一味,以柳木槌研细,生姜汁释炊饼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食前。
灵液丹治胃中虚寒,聚积痰饮,食饮不化,噫醋停酸,大便反坚,心胸胀满,恶闻食气;妇人妊娠恶阻,呕吐不纳食者。
硫黄(打碎)附子(去皮脐,切如绿豆大,各一两)绿豆(四两,用水一碗煮干,焙)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食前服。
[卷之十一] 热呕证治
病者胃中挟热烦躁,聚结涎沫,食入即吐,名曰热呕。或因胃热伏暑,及伤寒伏热不解,湿疸之类,皆热之所为也。
小柴胡汤
治热呕。(方见伤寒门)治法曰∶病者常发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吐。当作寒呕治之,不可用此。
[卷之十一] 痰呕证治
病者素盛今瘦,肠中沥沥有声,食入即呕,食与饮并出,名曰痰呕。或因气郁,涎结于胃口;或因酒食甜冷,聚饮之所为也。
[卷之十一\痰呕证治] 大半夏汤
治心气不行,郁生涎饮,聚结不散,心下痞硬,肠中沥沥有声,食入即吐。
半夏(二两,汤洗十次完用)人参(三钱三字,切)上分四服。每服水三盏,蜜二钱重,和水扬令匀,入药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一法有生姜七片。治法曰∶呕家先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治属支饮。
茯苓泽泻汤
治同前。(方见霍乱门)
[卷之十一] 食呕证治
病者胸腹胀闷,四肢厥冷,恶闻食臭,食入即呕。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食呕。此由饮食伤脾,宿谷不化之所为也。
[卷之十一\食呕证治] 大养胃汤
治饮食伤脾,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气复热,四肢冷痹,三焦不调;及胃虚寒气在上,忧气在下,二气并争,但出不入,呕不得食。
浓朴(去皮)生姜(各二两)肥枣(三两,锉,同上三味炒)白术山药(炒)人参川芎橘皮当归五味子藿香甘草(炙)枇杷叶(刷毛,姜炙)黄(各一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或为细末,米汤调下亦快。
[卷之十一\食呕证治] 治中汤
治同前。兼治中寒,饮食不化,吞酸,食则膨亨,胀满呕逆。
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炙)青皮陈皮(各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大便秘,入大黄棋子大两枚。
[卷之十一] 血呕证治
病者心下满,食入即呕,血随食出,名曰血呕。此由瘀蓄冷血,聚积胃口之所为也。
[卷之十一\血呕证治] 茯苓汤
治忧怒兼并,气攻血溢,停留胃管,嗳闻血腥,呕吐食饮;及妊娠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恶闻食气,病名恶阻。
半夏(三两,汤洗十次)茯苓熟地黄(各一两八钱)橘皮细辛人参芍药川芎旋复花桔梗甘草(炙,各一两二钱)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七片,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有客热烦渴口疮者,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肠冷下利者,去地黄,入桂心炒;胃中虚热,大便秘,小便涩,去地黄,加大黄一两八钱、黄芩六钱。
[卷之十一\血呕证治] 当归汤
治三焦虚损,或上下发,泄吐唾血,皆从三焦起,或因热损发,或因酒发,悉主之。
当归干姜(炮)熟地黄柏皮小蓟羚羊角(镑)阿胶(炒,各三钱三字白术芍药(各半两)黄芩甘草(炙,各一分)上为锉散。每服三钱,水二盏,竹茹一块如指大,煎至八分,去滓,入伏龙肝半钱匕、头发灰半钱匕、蒲黄半钱匕,又煎至七分,不以时候服。
[卷之十一] 气呕证治
病者心膈胀满,气逆于胸间,食入即呕,呕尽却快,名曰气呕。胃者,足阳明,合荣于足,今随气上逆,结于胃口,故生呕病也。
[卷之十一\气呕证治] 茱萸人参汤
治气呕胸满,不纳食,呕吐涎沫,头疼。
吴茱萸(汤洗数次,五两)人参(三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三枚,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
[卷之十一\气呕证治] 藿香汤
治心下虚满,饮食不入,时时呕吐,短气;或大病将理不复,胃气无以养,日渐羸弱。
藿香人参桂心桔梗木香白术(各半两)茯苓(半两)枇杷叶(十片,去毛)半夏(一两,汤洗用姜汁制)上为锉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入炒姜丝一分,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十一] 漏气证治
病者身背皆热,肘臂挛痛,其气不续,膈间厌闷,食入,则先吐而后下,名曰漏气。此因上焦伤风,开其腠理,上焦之气,剽悍滑疾,遇开即出,经气失道,邪气内着,故有是证。
[卷之十一\漏气证治] 麦门冬汤
治上焦伏热,腹满不欲食,食入胃未定,汗出,身背皆热;或食入,先吐而后下,名曰漏气。
麦门冬(去心)生芦根竹茹白术(各五两)甘草(炙)茯苓(各二两)橘皮人参葳蕤(各三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陈米一撮,煎七分,去滓热服。
[卷之十一] 走哺证治
病者下焦实热,大小便不通,气逆不续,呕逆不禁,名曰走哺。此下焦气,起于胃下口,别入回肠,注于膀胱,并与胃传糟粕而下大肠,令大小便不通,故知下焦实热之所为也。
[卷之十一\走哺证治] 人参汤
治下焦伏热,气逆不续,大小便不通,呕吐不禁,名曰走哺。
人参葳蕤黄芩知母茯苓(各三钱)白术橘皮生芦根栀子仁(各半两)石膏(,一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十一\走哺证治] 浓朴汤
治干呕,呕而不逆,热少冷多,好唾白沫清涎,噫气吞酸,此由上焦闭塞。
浓朴(姜制)白茯苓川芎白术玄参吴茱萸(汤洗,各半两)桔梗附子(炮去皮脐)人参橘皮(各三钱三字)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十一\走哺证治] 三物猪苓散
治呕吐病在膈上;思水者,是欲解也。
猪苓(去皮)白茯苓白术(各等分)上三味,末之。饮服方寸匕。
[卷之十一] 凡例
凡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沤者,为水停心,此属饮家。又伤寒瘥后,余热在胃呕者,根据伤寒后证治之;若脚弱脾疼而呕者,此香港脚内攻,宜急根据香港脚门治之;更有妇人怀娠恶阻呕吐,亦各从其门类。或中毒而呕,以解毒药解之;酒家呕吐,当以解醒药解之。其如三焦漏气走哺呕吐,则见上门;泄利,则见下利门,各从其类也。然呕不得轻用利药,唯腹满,则视其前后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卷之十一] 哕逆论证
哕者,咳逆也,古方则谓之哕。凡吐利后,多作哕。大率胃实即噫,胃虚则哕,此由胃中虚,膈上热,故哕。或至八九声相连,收气不回,至于惊人者。若伤寒久病,得此甚恶,《内经》所谓坏府者是也。杨上善释云∶津泄者,知盐器之漏;声嘶者,知琴弦之绝;叶落者,知槁木之摧。举此三物衰坏之微以比哕,故知是病深之候也。亦有哕而心下坚痞眩悸者,以膈间有痰水所为,其他病则各有治法。
[卷之十一\哕治法] 橘皮竹茹汤
治咳逆呕哕,胃中虚冷,每一哕至八九声相连,收气不回,至于惊人。
橘皮(二两)人参(一两)甘草(炙,半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竹茹一小块,姜五片,枣二个,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
[卷之十一\哕治法] 羌活散
止咳逆。
羌活附子(炮去皮脐)茴香(炒,各半两)木香干姜(炮)丁香(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七分盏,盐少许,煎数沸,空腹服。
[卷之十一\哕治法] 丁香散
治咳逆噎汗。
丁香柿蒂(各一钱)甘草(炙)良姜(各半钱)上为末。用热汤点二钱,乘热服,不以时。
又一方产后咳逆。(方见妇人门)
[卷之十一] 醋咽证治
夫中脘有饮则嘈,有宿食则酸,食后噫醋吞酸,皆宿食证,俗谓之咽酸是也。
[卷之十一\醋咽证治] 曲术丸
治中脘有宿食留饮,酸蜇心痛,口吐清水,嗳宿腐气者。
神曲(炒,三两)苍术(泔浸三宿,洗净,晒干炒,一两半)陈皮(一两)上为末,生姜汁别煮神曲末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不以时服。
[卷之十一\醋咽证治] 五百丸
治宿食留饮,聚积中脘,噫臭吞酸,心腹疼痛。并疗中虚积聚,及脏腑飧泄,赤白痢下。
丁香巴豆(去皮别研)缩砂仁胡椒乌梅(去核)上件各一百个,为细末,炊饼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熟水下,食后临卧服。
[卷之十一] kt气叙论
夫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盖五味入口,所以滋养五脏,得之则生,不得则死,伤之则反为生害,所以宿食为杂病之先。若五脏不平,食不输化,血凝气滞,群证蜂起,皆宿食所为也。治之,当量其脏腑虚实浅深为治;《养生方》戒不得用巴豆,令服青木香丸;如有食癖,非巴豆不克,所谓扰乎可扰,扰亦无扰。木香丸用牵牛,牵牛最泻人肾,不徒不能消食积,而又害于元精,识者知之。其病头痛,恶风憎寒,心腹胀满,下利,不欲食,吞酸,噫宿腐气。若胃实热,食反留滞,其脉数而滑,宜下之愈;若脾虚,其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涩,宜温药消导。
[卷之十一\谷气治法] 如神木香丸
治谷气聚结瘕,胸胁闷痛,或吐酸水,食后噫作生熟气,腹胀泄泻,及四肢浮肿。
木香砂(滴淋控干)蓬术(炮)胡椒半夏(浆水煮)干漆(炒大烟尽,各半两)缩砂仁桂心青皮(各三两)附子(炮去皮脐)三棱(醋煮一宿,各一两)白姜(炮,一两)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生姜橘皮汤下,空心服。
[卷之十一\谷气治法] 感应丸(太乙神明再造)
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不能传化,心下坚满,两胁膨胀,心腹疼痛,噫宿腐气;及霍乱吐泻,或复迟涩,久利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久病形羸,面黄口淡,不能饮食。
肉豆蔻川姜(炮)百草霜(各二两)木香(一两半)荜澄茄京三棱(炮,各一两)巴豆(一百粒,去皮心,别研)杏仁(一百粒,去皮尖,别研)酒蜡(四两)油(一两)丁香(一两)上除巴豆、杏仁外,并为细末,次下巴豆、杏仁等和匀,先将油煎蜡令熔化,倾在药末内,和成剂,入臼内杵千余下,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熟水吞下,食后临卧服;小儿,如黍米大二三丸。
[卷之十一] 泄泻叙论
方书所载泻利,与《经》中所谓洞泄、飧泄、溏泄、溢泄、濡泄、水谷注下等其实一也,仍所因有内外不内外差殊耳。《经》云∶寒甚为泄;春伤风,夏飧泄。论云∶热湿之气,久客肠胃,滑而利下,皆外所因。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必致溏泄,皆内所因。其如饮食生冷,劳逸所伤,此不内外因。以此类推,随证主治,则不失其病源也。
[卷之十一\虚寒泄泻治法] 桂香丸
治脏腑虚,为风湿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老人虚人危笃累效。
附子(炮去皮脐)肉豆蔻(炮)白茯苓(各一两)桂心白姜(炮)木香(炮,各半两)丁香(一分)上为末,糊丸,如梧子大。米汤下五十丸,空腹服。
[卷之十一\虚寒泄泻治法] 香朴丸
治肠胃虚冷,泄泻注下无度,脾虚气闭,不进饮食。
浓朴(五两,姜汁制炒)白术(三两)茴香(炒)陈皮(各三两)诃子(炮去核)赤石脂(,各一两半)上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空服米汤下五十丸。常服暖肠胃。
[卷之十一\虚寒泄泻治法] 建脾丸
治虚劳羸瘦,身重胃冷,饮食不消,泄泻不止,或作滞下,久变五色秽臭。
钟乳粉赤石脂(,各一两半)枯矾干姜(炮)苁蓉(酒浸)石斛(酒浸)五味子桂心泽泻桑生寄生远志(去心炒)人参柏子仁当归酸石榴皮龙骨()天雄(炮去皮脐)牡蛎粉白头翁(去苗)甘草(炙,各一两)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米汤下三十丸,空腹服。
[卷之十一\虚寒泄泻治法] 豆蔻分气饮
治脏腑虚寒,泄泻瘦极;及妇人产后洞泄危笃者。
藿香叶草豆蔻仁青皮(各四两)甘草(炙)丁香(各半两)肉豆蔻(炮,十两)乌梅(五十个,去仁)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糯米一撮,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卷之十一\虚寒泄泻治法] 羊肉扶羸丸
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脏腑虚滑。老人虚人,尤宜服之。
精羊肉(一斤半,微断血脉,焙干取末四两)白姜(炮,一两)川椒(去目,炒出汗)肉豆蔻(煨,各一两)木香(一分)附子(炮去皮脐)神曲(炒,各半两)上为末,煮粟米饮为丸,如梧子大。食前米汤下五十丸。
[卷之十一\虚寒泄泻治法] 川椒丸
治脏虚,泄泻无度。
黄连(炒)乌梅肉当归川椒(炒出汗)桂心干姜(炮,各等分)上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汤空腹服。
[卷之十一] 实热泄泻治法
小承气汤
治下利谵语者,有燥屎故也(方见伤寒门)。夫泄泻却用大黄者,乃通因通用也。非大实热,勿轻用之。
[卷之十一\冷热泄泻治法] 《博济》香姜散
治久患脾泄泻。
生姜(四两)黄连(一两)上皆锉如豆大,一处慢火炒令姜焦赤,去姜,碾黄连为细末。每服二钱,空腹腊茶清调下;或将姜为末,米饮调,治白痢亦效。
[卷之十一\冷热泄泻治法] 建脾散
治五泄,或青白五色杂下,休作无时。
乌头(炮去皮尖,三分)浓朴(去皮锉,姜制炒)甘草(炙)干姜(炮,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热服。
[卷之十一\冷热泄泻治法] 止泻如神丸
川乌头(四两,米泔浸软,去皮切片,用盐四两炒黄,去盐不用)半夏(汤洗七次去滑)苍术(各半斤,米泔浸净洗)上为末,姜汁糊为丸,梧子大。空腹米汤下五六十丸。
[卷之十一\冷热泄泻治法] 戊己丸
治脾胃受湿,泄利不止;及米谷不化,小儿疳痢,并宜服之。
黄连吴茱萸(汤洗)白芍药(各等分)上三味,同炒为细末,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汤空腹下;小儿量与之。
[卷之十一\冷热泄泻治法] 补脾散
治脾泄不止,食积不消,瘕块结,大肠滑泄,脏毒下利,腹痛肠鸣。
麦(炒,三两)神曲(炒,二两)茴香(炒)草果(逐个用面裹煨熟)浓朴(制)干姜(炮)陈皮(各一两)木香(生,半两)甘草(炙,半两)上为末。脾泄泻,诃子汤入盐调下二钱;脾虚肠鸣,气不和,泻不止,炒姜酒调下。常服盐汤点,空心食前服。
[卷之十一] 料简
凡治泻须理中焦,如理中汤丸等是也;次即分利水谷,如五苓散等是也。治中不效,然后断下,即用禹余粮赤石脂等是也。玉机真脏论云∶五虚死。谓脉细,皮寒,少气,前后泄利,饮食不入,得此必死。其有生者,浆粥入胃泄注止,则活也。又《金匮》云∶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下利不禁,甚者手足不仁。脉沉弦者为下重,脉大者为未止。泄利手足厥冷,无脉,灸之不温,脉不还,微喘者死。有微热而渴,自汗,脉或微弦数弱,法并当自愈。或脉沉迟而面少赤,身微热,郁冒汗出而解,必微厥,所以然者,以其面戴阳,下虚故也。泄利后,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宜四逆汤;后攻其表,宜桂枝汤。上件《金匮》节文,虽于三因不甚分明,其脉不可不究。即用四逆治伤寒,不妨用桂枝加附子治伤风,术附加桂治伤湿,五苓散治伤暑,皆可类推。又古方泄利与滞下,共为一门,《千金》又以宿食不消,在热利类,门类混滥,后学难明,不可甄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