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类,指的是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扬、竹叶石膏汤、白虎加苍术汤、玉女煎、化斑汤七个方剂而言。这七个方剂,而以白虎汤为代表,其余六方,皆是在白虎汤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成的。
一、白虎汤
白虎汤是治阳明热证的主方。阳明热证,是指阳明里热炽盛,但尚未敛结成为腑实,热在阳明气分而弥漫全身,充斥内外,表现为表里俱热的一种证候。阳明热证与阳明腑实证比较,腑证可以说是有形之里实,而热证则是无形之里热。因热证之身热来自于里,并非邪在经表,故也不同于阳明经证。
阳明里热,弥漫全身,充斥内外,故一身表里皆热,热盛迫津外泄,故汗出;热盛津伤,故口燥舌干,烦渴而喜冷饮;阳明热甚,气血沸腾,故脉洪大或浮滑而数。以上所述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即“四大证”,可以说是阳明热证的典型证候,也是阳明热证的辨证要点。其中尤以烦渴和汗出而为使用本方主要之根据。
白虎汤是由石膏、知母、甘草(炙)、粳米四味药组成。方中石膏大寒,善清阳明气分之热而不伤津;知母苦寒而润,既能清热,又能滋助肺胃之阴;粳米、甘草滋养胃腑气液,以免中寒之弊。四药合用,共奏清热生津之功。
孙xx,女,3岁。出麻疹后,高热不退,周身出汗,其汗出情况,即一身未了,而又出一身,随拭随出,可以目见。因思仲景所说“激滩汗出”证何其似也。患儿口渴唇焦,饮水不辍,切其脉滑数,视其舌则见薄黄。
辨证:为阳明气分热证,迫津外渗所致。治当清热生津,以防痉厥之变。
处方:生石膏30克 知母6克 甘草6克粳米一大撮
服一剂,即热退身凉,汗止而愈。
郑xx,男,22 岁。外感时邪,高热神糊,手足厥冷如冰,且时时索水喝,睡则呓语频作。切其脉洪大任按,视其舌质绛而苔黄,问其二便,尚皆通顺,唯小便则色黄。
辨证:为阳明“热厥”之证,热邪有内闭之危。治当辛寒重剂,以清阳明之热,佐以芳开,以杜邪传厥阴心包之路。
处方:生石膏30克 知母9克 甘草6克 粳米一大撮 广犀角3克 菖蒲3克 连翘心3克 郁金3克
此方共服两剂,则热退厥回,病愈而安。
二、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人参汤是治疗阳明表里俱热,表现为口干舌燥、烦渴特甚,以至“欲饮水数升”的同时,还更见“时时恶风”、“背微恶寒”,或大渴而脉按之则芤。这说明大热所及,不仅伤津,而且耗气。阴津大伤,无液以滋,故口舌干燥、烦渴不解;元气受损,无以卫外,故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热盛而气阴不足,故脉大而芤。此时若单用白虎汤清热,显然不足胜任,应加人参以益气生津,正邪两顾为妥。
李xx,男,52岁。患糖尿病,口渴多饮,饮后复渴,似有水不解渴之感。尿糖阳性、血糖超出正常范围。其人渴而能饮,但食物并不为多,大便亦不秘结.问其小便则黄赤而利,然同饮入之水量比则少。脉来软大,舌红无苔。
辨证:为肺胃热盛、而气阴两伤之证。此病当属“上消”。治当清上、中之热而滋气阴之虚为宜。
处方: 生石膏40克 知母10克 甘草6克 粳米一大撮 人参10克 花粉10克
此方共服五剂,则口渴大减,体力与精神均有好转。化验血糖与尿糖,程度减轻。转方用沙参12克、玉竹12克、麦冬30克、花粉10克、太子参15克、甘草6克、知母6克。
此方服十数剂,病情明显好转,后以丸药巩固疗效。
林xx,女,38 岁。夏日午睡后,昏不知人,身热肢厥,汗多,气粗如喘,不声不语,牙关紧急。舌苔黄燥,脉象洪大而芤。
辨证。症属暑厥。暑为大热之邪,燔灼阳明,故见身热炽盛,暑热内蒸,迫津外泄,则多汗而气粗如喘;热郁气机,所以四肢反见厥冷,邪热内迫,扰于心神,正又不能胜邪,故神昏不语,脉见洪大而芤。治以清暑泄热、益气生津。
处方:白虎加人参汤。
朝鲜白参、知母、粳米各15克、石膏3o克、 甘草9克
服一剂后,脉静汗止,手足转温,神识清爽,频呼口渴,且欲冷饮。再投一剂而愈。
引自《 苏伯螯治案》
三、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方论》,用以治疗“温疟”之病。温疟为病是但热不寒,邪气内藏于肾,至春夏而发,为伏气外出之证。因为寒亦化热,故不恶寒而发热,邪从肾出,外舍于其合,故骨节烦疼,时时作呕者,而邪热上并于阳明胃也,其脉如平者,因病非乍感,故脉象变化不大。
白虎加桂枝汤由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桂枝五药组成。此方以白虎汤清内伏之热;加桂枝以引领石膏、知母上行至肺,从卫分泄热,使邪之郁于表者倾刻致和而温疟可已。
张xx,女。新产甫九日,即外出产房,而感受风寒,突然发病。自觉上身烦热不堪,汗出较多,而下身则无汗而寒冷彻骨,且口渴思饮,饮水而渴又不解。
视其人面色缘缘而赤,汗出发湿而流于面。切其脉浮按之则大。视其舌色红绛而有薄黄之苔。问其二便尚正常,唯小便则黄。又问有头痛否?曰有,怕风否?有。
辨证:脉浮恶风为表有邪;口渴、面赤、上身烦热、汗出较多、脉按之大,为阳明气分有热之象。邪热内盛,阳阻于上,不得下达于腰膝,则下身无汗,反而觉寒冷彻骨。
治法: 清热生津、兼疏卫分之邪。
处方: 生石膏30克 桂枝6克 白薇9克 玉竹9克 知母9克 甘草6克 梗米一撮
此方仅服一剂,则霍然而病愈。
四、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治疗寒解后,其人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不欲饮食的病证。这个方子是出竹叶、石膏、半夏、人参、炙甘草,粳米、麦门冬七味药物所组成。不难看出,此方是由白虎加人参汤减知母.加麦冬、竹叶、半夏而成方。方中用石膏、竹叶以清虚热而和胃;麦冬、人参、甘草、粳米两补气阴而扶虚羸;半夏味辛,以降气逆而治呕吐。
杨xx,女,23 岁。患乳腺炎经手术治疗后,病不愈而宽热39c。西医诊断为炎症所致,用各种抗菌素而发热不退,并且口腔粘膜长满霉菌。西医又恐将成败血病。其医院的医生何君,力主中医会诊,乃迎余诊视。切其脉数而无力,视其舌,因涂龙胆紫亦无法辨认,经全面了解,患者除发热外,尚有心烦、呕吐、不能食之证,唯二便尚调,精神犹佳。
辨证:乳腺炎手术后,而气液两伤。乳房内合阳明胃经,故热邪袭胃,胃气上逆,而作呕吐。今胃之气液两虚,而抗邪无力,是以病势缠绵,而治不见效。
治法:清热滋液、和胃扶虚。
处方:生石膏30克 竹叶1o克 麦冬20克 党参10克甘草10克 粳米一撮 半夏10克
此方前后共服八剂,热退身冷,呕止胃开,因而病愈。
张xx,女,25 岁。住xx县医院。因患乳腺炎,经手术后而发热在38.5 c 一39.5c之间。西医认为手术后感染,注射各种抗菌素而无效。后用“安乃近”发汗退热,然旋退旋升,不能巩固。因为手术之后,又几经发汗,患者疲惫不堪。证见呕吐而不欲饮食、心烦、口于、头晕、肢颤。切其脉数而无力。舌质嫩红而苔则薄黄。余问医院主治医日:此何病耶?答曰:此乃败血病,不知中医能治愈否?余曰:患者已气阴两伤,尤以胃液匮乏为甚,而又气逆作呕,不能进食,则正气将何以堪?必须清热扶虚,而气阴两顾,方为合法。
处方:生石膏30克麦冬24克 党参10克 炙甘草10克 粳米一撮 竹叶10克
此方仅服四剂,则热退呕止,而胃开能食。
综上两案分析,凡患乳腺炎手术后,多并发阳明气分之热充斥不退,而又使气津两伤,胃逆作呕等证。抑属于续发手术后的规律之一欤,书之以供临床家之参考。
▲白虎加苍术汤
白虎加苍术汤,出自《 伤寒类证活人书》。这个方子是治疗湿温病的。其证是身重、胸满、头疼、妄言、多汗、两胫逆冷等。本方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苍术五药而组成。此方用白虎汤清温热气分之邪;加苍术以祛温中之湿邪,而能除湿浊之凝滞。《医宗金鉴》在此方中又加茯苓以利湿,值得参考。
甘肃周xx,男,24岁。病发热、头痛身疼、胸中发满、呕恶不欲饮食。西医曾注射“安乃近”两支,汗出甚多,而发热不退,体温为39.6c ,并时时作呕,睡则谵语,脉浮而数,舌苔则白腻。余见证有胸满作呕与苔腻之证,辨为湿温蕴于上中二焦所致。因拟三仁汤一贴,愿者服药后,而发热不退,至下午则体痛不可耐,其家人督促再诊。切其脉濡数,舌赤而苔白黄杂腻,面缘缘而赤,且口渴思饮,两足反冷,小便黄赤,而大便不燥。余细思此病,曾经发汗,阳明津液受损可知,而口渴喜饮,睡则澹语,而热在阳明无疑。然而热虽甚而无汗,身痛而重,胸满作呕,足冷尿黄,舌苔又膝,则热中挟湿,湿阻气机而又昭然若揭。此证非白虎不足清其热,非苍术则不能祛湿化浊而使邪解。
处方:苍术9克 生石膏30克 知母10克 甘草6克 粳米一大撮
此方仅服一剂,则热退痛止而瘳,
▲六、玉女煎
玉女煎是张景岳的方子。它治疗阴虚胃火齿痛等证。这个方子由生石膏、知母、熟地、麦冬、牛膝五药所组成。即白虎汤减甘草、梗米,加熟地、麦冬、牛膝。此方也洽疗温病的气血两燔证,则熟地应改为生地,而删去牛膝方妥。
郭xx,女,38岁。牙疼龈肿,鼻时衄,心烦口干,欲思冷饮,然大便不燥、小便则黄。切其脉洪大,舌红少苔而干。
辨证:阳明气分有热,日久不治,而入于血分,故牙痛而又鼻衄也。
治法:两清气血之燔热。
处方:玉女煎加减。
生石膏30克 知母10克 生地10克 麦冬12克 牛膝6克 丹皮10克
服两剂而诸证皆愈。
▲七、化斑汤
化斑肠是吴鞠通的方子。它治疗太阴温病误用辛温之药发汗,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必神昏谵语。若发斑者,则用此方治之。本方由生石膏、知母、甘草、玄参、犀角、白粳米六味药所组成。吴鞠通解此方曰:“此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法也。前人悉用自虎汤作化斑汤者,以其为阳明证也。阳明主肌肉,斑疹遍体皆赤,自内而外。故以石膏清肺胃之热,知母清金保肺,而治阳明独胜之热,甘草清热解毒和中,粳米清胃热而保胃液…… 本方独加玄参、犀角者,以斑色正赤,木火太过,其变愈速,但用白虎燥金之品,清肃上焦,恐不胜任,故加玄参启肾经之气,上交于肺,庶水天一气,上下循环,不致源泉暴绝也。犀角咸寒,案水、木、火相生之气,为灵异之兽,其阳刚之体,主治百毒。取其咸寒,救肾水以济心火,托斑外出,而又败毒避瘟也。再病至发斑,不独在气分矣,故加二味凉血之品。”
白虎汤的加减方证还很多,限于篇幅,不再繁引。如能从上述诸方而识其加减治疗之意义,则园机活法,妙在一心,随证化裁,岂又以上数方所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