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概说]

霍乱是伤寒的一个类证,在《黄帝内经》里就已经有所记载。不过,中西医学所说的霍乱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中医学所说的霍乱包括的证候内容多一些,现代医学所说的霍乱主要是霍乱弧菌导致的烈性传染病。因此,中医学的霍乱既包括现代医学中的霍孔,又不局限于现代医学中的霍乱。

凡是呕吐和下利比较严重的,中医文献就叫做霍乱,属于广义的霍乱。古人对这个病的认识是从清浊升降的病理立论的,譬如《灵枢经〃五乱》有这么几句话:”清气在阴,浊气在阳,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干为霍乱。”清气应当在阳,现在在阴了;浊气应当在阴,现在在阳了。这样就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干为霍乱。《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太阴司天,太阴主湿,主土,湿邪太盛了,为中满,为霍乱。又说”五郁之发,民病呕吐霍乱”。这样来看,《内经》上所说的霍乱是脾胃病,和湿邪有关系。《伤寒论》对霍乱的认识又有所发展,认为霍乱病是中焦脾胃之病,是由于阴阳升降失调,清浊相干,寒热相混,表里不和造成的。

霍即挥霍,因为吐泻不已,挥霍无度,使人的正气很快受到损失,所以叫做霍;乱即变乱,脾胃受邪,阴阳升降不利,寒热为之错杂,表里也不和,所以叫做乱。《医宗金鉴》说”霍乱风寒暑湿水,杂邪为病正气伤”,指出造成霍乱的原因很多。霍乱发病很快,是”挥霍变乱生仓促,心腹大痛吐利间”。心就是胃脘,腹就是肠道,疼痛,上吐下泻,恶寒发热。后世把霍乱分为两种,一种叫湿霍乱,一种叫干霍乱。湿霍乱能吐出来,能泻出来;干霍乱是欲吐而不出,欲利而不下。

382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c397这一条论述霍乱的概念。

这是一个问答体裁,直说核心问题。霍乱的主证就是”呕吐而利”。

383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c398这一条论述霍乱的主证。

“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这是表不和。表有邪,上吐下泻,这是霍乱。第一条所说的呕吐而利,是说霍乱的主证,这一条补充了一个表证,也包括了霍乱的全部症状。

下面的话可能有缺文,意见也不大一致。”自吐下”,这种吐和泻下是自发的,”又利止”,利又止住了,”复,更发热也”,然后又发热了,这就不是霍乱,而是伤寒。伤寒和霍乱的区别点:有表证,还有吐利者,叫做霍乱;不吐不利,只有发热者,叫做伤寒。

384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c399这一条和上面两条要联系起来体会,是论述霍乱和伤寒的鉴别要点。

伤寒开头没有吐利,脉见浮紧,而霍乱开头就有吐利,由于吐利,脉见微涩,还有发热。”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如果说是伤寒,病在三阳经的时候没有吐利,一般在过了四五天以后,传到阴经才有吐利。

霍乱虽然也发烧,但开始就上吐下泻,脉微涩,这是伤寒和霍乱的鉴别。

临床上,这一条很有指导意义。有的人开始是吐利,利止后大便也没正常。”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这个人像是要大便,但是大便拉不下来,光放屁。

由于吐下之后,肠胃的津液已虚,胃气不和,做大便下不来,这属于阳明。这种大便硬属于吐下之后,胃肠的津液不足了,没有日晡所潮热,蒸蒸发热等阳明实证,只是不大便,”十三日愈”,就是说要给它一个津液恢复的时间。

“所以然者,经尽故也”。古人认为七天一来复,到了十三天,快到两周了,胃气和而津液回,病就要好了。这是说霍乱和伤寒的不同。伤寒之邪要是传入阳明,就会出现蒸蒸发热,日哺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谵语,绕脐痛等症状。而霍乱是因为吐下以后津液虚了,大便虽硬却没有燥热之象,所以不要给它泻下,就等十多天,胃气和,津液回,大便就下来了。

384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c400这一条继续上一条阐发它的意义。

下利损伤津液,出现大便硬。”硬则能食者愈”,大便硬,还乐意吃东西,就说明不是燥屎,只是津液伤,那就不可下。另外,能食还反映胃气调和,到了一定的时间,津液一恢复,大便就下来了。

“今反不能食”,说明胃气未和。”到后经中,颇能食”,经过七天一个来复期,胃气恢复,就能吃了。”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复过一经就是经过七天之后”一日”,只是概数。

“不愈者,不属阳明也”,如果病还不好的,就属于阴了,和脏、脾、虚寒有关系,就不属于阳明律液不足了。

这一条要和上连接起来认识,就是说吐下以后,有变成阴证的,有变成阳证的。变成阳证的都是伤了津液,阳明燥,所以大便硬,这时候不要泻下,要等待津液自己恢复,病就可以好了。津液恢复一要根据时间,二要验之于饮食。

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c401四逆加人参汤方四逆原方主救阳 加参一两救阴方利虽已止知亡血 须取中焦变化乡于四逆汤方内,加人参一两,余依四逆汤法服。

这一条论述霍乱亡血的证治。

“恶寒脉微”,阳虚而有寒。寒盛故”复利”。”利止”,不是病好了而是津液内竭,所以称为”亡血也”。这里的血是广义的,代表阴、津液。津液内竭,利无可利,它就止了。治疗用四逆汤加人参,四逆汤补阳,人参补血补津液。

阳气、阴液恢复,病才能好。这里的下利只是个例子,临床不要局限于下利,呕吐也可以。四逆汤加人参为什么能够治亡血?就要对人参这个药有所理解。

人参和附子不一样。附子回阳,补先天的少阴肾中之阳。人参补五脏,能补脾肺之气。人参补气以生津液,补脾以生血液,故白虎汤证出现大烦渴要加人参。如果下利,吐下而脉绝了,加人参能生脉,后世有一个参附汤,就是从附子汤里化裁而来的。附子补肾,人参补脾,气血暴脱均堪任,一个补阴,一个补阳。陈修园编有这么一个方歌,我说一说,给大家一个启发。”四逆原方主救阳”,四逆的原方是主救阳的;”加参一两救阴方”,加参是一两二两就看情况了;”利虽已止知亡血,须取中焦变化乡”,因为人参能补脾,借水谷之精微生津液、生血液。

我治过一个产后大出血的妇女,脸色像黄纸,眼睛睁不开,看不见东西,脉似有似无,很急,就用一味独参汤,将一两人参浓煎,喝下以后鼻子上就见汗,眼睛随后就睁开了,下边血也止了。”四逆原方主救阳,加参一两救阴方,利虽已止知亡血,须取中焦变化乡”。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c402理中丸方吐利腹疼用理中 丸汤分两各三同术姜参草刚柔济 服后也借热粥功人参 甘草,炙 白术 干姜以上各三两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加减法: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这一条论述霍乱病的两种证治。

“头痛,发热,身疼痛”,这是表证。如果发热较为突出,渴欲饮水,小便还不利者,这是湿邪所致的三焦不利,表里不和,治疗当用五苓散。五苓散外能解表,内能利水湿。如果恶寒较为突出,并不口渴者,这就是脾胃虚寒证,治疗当用理中丸。理中者,燮理中焦之阴阳也。方中白术配干姜以去寒湿,人参配甘草以补中益气。这两首方剂对霍乱效果很好,后世总结为”五苓分其清浊,理中温其阳气”。

我们讲过理中汤,现在看一下理中丸。”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这里启示我们吃理中丸要用开水和丸,连汤带药渣子温服,吃到肚子发热为止。吃药后发热有好几种,有的后背发热,有的前额发热,有的周身发热,有的小肚子发热,有的尾巴骨发热还瘙痒的,有的整个肚子热。吃理中汤肚子要热,热就是脾阳之气恢复了。

要是腹中还没热,说明药轻病重,”益至三四丸”,益是增加,要增加到三四丸,以肚子发热为准。我在营口学徒的时候,因为吃生冷使脾胃受寒,腹泻得厉害,老医生们告诉我吃理中丸。吃完了我还泻,嗓子都疼了,我就不太敢吃了。但老大夫让我吃到肚子发热为止。后来果然大便就不泻了。

加减法中,”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就是说吃完药以后不仅要喝热粥,还要盖上被子,使水谷之气来辅助胃阳,祛除寒邪。《伤寒论》中吃完药要喝热粥的方子有两个,一个是桂枝汤,一个就是理中汤的加减。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c403这一条论述霍乱病的善后。

五苓散中有桂枝。吃了五苓散以后要多饮暖水,汗出则愈。理中汤、理中丸是治中焦寒湿的,吃了理中汤后吐利虽然止了,而身痛不休者,就是里和而表不和。”当消息和解其外”,消息就是斟酌,要斟酌和解其外,还得给他发点儿汗,”宜桂枝汤小和之”,稍微吃点儿桂枝汤,给他发一点儿汗,解解表就好了。因此,桂枝汤是理中汤的一个善后的方子。

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c404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c405吐利是上吐而下泻,寒盛阳虚就汗出,恶寒,发热。

阳虚不守了,阳气不敛了,这个病有点儿阳气外浮的现象。

“四肢拘急”,由于既吐且利,不但阳虚寒盛,而且津液也不能够滋润筋脉。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这也是亡血的一个表现。”手足厥冷者”,是阳气不温;”四肢拘急”,是血液不润。”四逆汤主之”。这里的四逆汤应该用四逆加人参汤。

第c405条的四逆汤应该是通脉四逆汤,因为它是内寒外热,脉微欲绝。应当加大四逆汤的剂量,用通脉四逆汤。”既吐且利”是里寒盛,”小便复利而大汗出”,大汗出是阳虚,”小便复利”说明没有里热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说明还有身微热、不恶寒这些格阳之象。

390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c406四逆加猪胆汁汤方于四逆汤方内,加入猪胆汁半合,余依前法服;如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这一条论述霍乱阴阳两虚的证治。

“吐已”,已者止也;”下断”,泻下没什么下的,就断绝了。”吐已下断”,言其津液大受损伤,吐无可吐,下无可下。”汗出而厥”,这是阳虚。”四肢拘急不解”,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下利以后脱水了,出现腿抽筋,拘挛,伸不开,也有胳膊伸不开的。”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说明不但阳气虚了,津液也受伤了。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猪胆汁是补体液的。为什么在少阴篇服了白通汤以后,这个人反倒没有脉,下利不止,心烦呕吐了?这不但是一个从治之法,而且要看到它伤阴了,光用白通汤补阳还不行,你还得给它补液,所以要加猪胆汁、人尿,就是这个道理。

391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c407这一条放在霍乱病的后面是有道理的,针对性很强。

“脉平,就是说脉不浮不沉,不数不迟,不大不小,阴阳和平了,也叫和平之脉。吐利或者发汗以后,病人脉平了,症状还稍稍的有点儿烦热不解的,是”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因为霍乱的特点就是呕吐下利,吐利治好了以后,正气还没完全恢复,脾胃之气不旺,不能够胜任谷气,就出现烦热。”损谷则愈”,给他少吃一点儿,喝点儿稀的,逐渐恢复脾胃之气,病就好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