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前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自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以下,历代医药学家勤求古训,又大胆创新,在与疾病几千年的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无数生命的代价为后人积淀下宝贵的医药学财富。据不完全统计,至清代为止,历代本草学专著已多达数百种。

医学史告诉我们,没有哪位医学大家不是通过深究经典,博览群贤,而后成名成家,从而为中医药学不断发展增添光辉的一页。所以说,继承永远是发扬的基础,这也是中药学所包含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原理。然而,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进展,继承问题令人堪忧。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中医药现代化可能取得了某种进步,同时中医药继承事业则相对表现为某种退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学院式教育的冲击,中医药赖以成长的思想土壤受到南辕北辙式的西方自然科学思想模式的冲击,中医药实践所赖以生存的对象、空间受到西医药治疗及市场经济因素的冲击等等。 总之,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药事业遇到了其发展史上从未遇到的挑战性环境。

中医药现代化,这是现代文明下中医药发展的必然。但中医药现代化不是机械分割的、形式上的现代化。以辩证唯物思想来看,不可能有脱离其历史延续性的现代化。恰恰相反,这是一门需要兼备传统的中国哲学思维与西方哲学思维的高深艺术。

本书的编写初衷完全从实际需求而来。通俗地说,希望在本书所辑历代名家对药物的药性理论中,潜移默化中医药学特有的思维方法,「尽通其意」,「医者,意也」。进,可以真正为中医药现代化做一番有本有据的研究;退,可以在临床上干一点实实在在的工作。也正因于此,限于篇幅,本书精选35部本草名著,重点收载各本草古籍对中药药性的论述,突出临床应用及配伍应用的经验和精华,而不在训诂考据上作太多要求,同时附以现代药理研究结论性成果,使得古今荟萃,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中医药院校师生,抑或临床医师,皆可从中寻求真谛,可为科研、临床、教学及写作提供大量的数据和有益的帮助。

本书编写体例如下:

1、上篇回顾了自传说中神农尝本草至当代中药现代化几千年来本草学所经历的发生、发展过程,限于篇幅,本书仅精选其中35余部历代本草学名著,并对各书进行扼要介绍。

2、下篇为各论部分,共选药物17类344种,基本上为临床上最多见、最常用的药物。每一类药先有该类药综述,基本概括了本类药物共性、特点、使用注意等内容。并根据各大类共性中个性,有的又分为几小类,分别论述小类中药物共性、特点、使用注意等,希望阅者对每类药有一总体把握。

3、每一种药物正名参照现行第六版《中药学》教材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中华本草》,力求大众化、标准化。每一药名后附有始载本草出处。药物论述先简要介绍药物科属、药用部位、产地、生长环境、功效概述及临床用名,其中许多内容可以与诸家所论药性药理相得益彰。

4、每一种药物论述分为【本草汇言】及【现代药理研究】两大部分,以前者为本书主要内容。

【本草汇言】基本以年代为顺序,精选了从秦汉至民国时期35部历代本草学名著对每味药物的精彩论述。其中,有同种植物不同药用部位或具备鉴别意义的不同植物放在一起论述者,为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不作机械划分。有不同著作引用部分相同或相似名家论述者,为保证其著作的整体性,亦不作删节或修改。

【现代药理研究】扼要总结与临床较密切相关的现代药理研究,基本为结论性成果。

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涵盖了常用中药35部历代本草古籍的论述,既是一部本草药性汇解之工具书,更是一部常用中药临床应用与研究的参考书。最后,所有编写人员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受益,并对所有关心过本书编写工作的各位前辈和同仁表示真诚的感谢!书中不当处请批评指正。还要对支持本书得以及时顺利出版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编写组 2001.10.1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