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远志(《本经》)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皮或根。野生或栽培,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向阳或路边。喜冷凉气候,忌高温,耐干旱,以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肺、肾经。功效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临床用名有远志、制远志、蜜远志、朱远志。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名医别录》:毒。主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久服好颜色。

《药性论》:治心神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坚壮阳道,主梦邪。

《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服无忌。

《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本草纲目》: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忘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灵枢》云:肾藏精,精合志。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又云:人之善忘者,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陈言《三因方》远志酒,治痈疽,云有奇功,盖亦补肾之力余。

治一切痈疽。

《本草经疏》:远志感天之阳气,得地之芳烈而生,故无毒,亦阳草也。其菖蒲之流乎。其味苦温,兼微辛,为手少阴经君药,兼入足太阴经。苦能泄热,温能壮气,辛能散郁,故主咳逆伤中,补不足。养性全神明,故除邪气。阳主发散,故利九窍,心气开通则智慧自益。经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天君既定,五官自明,故耳目聪明,不忘强志。阳气盛则力增长,男子属阳,故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者,心脏得补而实,故心气定而惊悸止也。心火不妄动则阳不妄举,精不摇矣,故益精,心下膈气是心气郁而不舒也,皮肤中热而目黄者,湿热在上部也,苦以泄之,温以畅之,辛以散之,则二证自去矣。久服轻身不老,好颜色,延年者,心主血,心气足则血色华于面,君主强明则十一官皆得职,故延年不老,阳气日积故身轻也。人之心肾,昼夜必交,心家气血旺盛,则肾亦因之而实,肾藏精与志,肾实故志强也。

简误:心经有实火为心家实热,应用黄连、生地黄者,禁与参、术等补阳气药同用。

《本草蒙筌》:味苦,气温。无毒。益精壮阳,强志倍力,辟邪气,去邪梦,定心气,安心神。增益智慧不忘,和悦颜色耐老。仍利九窍,亦补中伤。咳逆能驱,惊悸可止。治小儿惊痫客忤,疗妇人血禁失音。

《本草乘雅》:气味芳烈,阳草也。菖蒲之流乎,入手少阴经。盖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天君即定,五官自明,百体从令矣。

识深志远,也处咸宜。苗短根长,司肾之物。志,意也。心之所之,心之所向也。藏于肾而用于心,故处则为意,出则为志也。意居六根之六,志居五神之五,可谓远也巳矣。维尔之远,乃可裨神明之欲动欲流,圆通无碍,令根身聪慧轻安也。如是则何有于器界六淫,潜入根身之中,而为填塞奔逆者哉。

《药性解》:远志,味苦,性温,无毒,入心、肾二经。补不足,除邪气,益智慧,明耳目,宁怔忡,定惊悸,利九窍,治健忘,壮阳道,益精气,长肌肉,助筋骨,及妇人血禁失音,小儿惊风客忤,皮肤热,面目黄,久服悦颜色延年。得获苓、冬葵子、龙骨良。畏珍珠、藜芦、忌猪肉、生葱、冷水,杀天雄、附子毒。叶名小草,主梦泄。

按:远志苦入心经,温能滋肾,而不足等症,咸本二经,故都治之。

《药鉴》:气温,味苦,无毒。主和颜悦色,轻身耐老。利九窍而补中伤,除咳逆而驱惊悸,益智慧而善不忘。小儿惊痫客忤,非此莫治。妇人血噤失音;非此莫疗。大都温则能补,故能益精气,壮阳神,强志倍力。苦则能泄,故能辟邪气,去邪梦,安心定神。畏珍珠、藜芦。

《景岳全书》:味微苦、微辛,气温,阳也,升也。制以甘草汤,浸一宿,晒干炒用。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以其气升,故同人参、甘草、枣仁,极能举陷摄精,交接水火。但可为佐,用不宜多。神气上虚者所宜,痰火上实者当避。

《本草备要》:补心肾。

苦泄热,温壮气,辛散郁。主手少阴。心。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补精壮阳,聪耳明目,利九窍,长肌肉,助筋骨,治迷惑善忘,惊悸梦泄,能交心肾。时珍曰: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强志益精,故治健忘,盖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健忘梦泄也。肾积奔豚,一切痈疽。酒煎服。《经疏》曰:痈疽皆属七情忧郁恼怒而得。远志辛能散郁。昂按:辛能散郁者多矣,何独远志?《三因》云:盖亦补肾之力耳。缪希雍,着《本草经蔬》。畏珍珠、藜芦。得茯苓、龙骨良。

《本经逢原》:远志入足少阴肾经气分,非心经药也。专于强志益精,主梦泄,盖精与志,皆肾所藏,肾气充,九窍利,智慧生,耳目聪明,邪气不能为害。肾气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不能闭蛰封藏,故精气不固也。小便赤浊,用远志、甘草、茯神、益智为丸,枣汤服效,取其为阴火之向导也。昔人治喉痹失音作痛,远志末吹之,涎出为度,取其通肾气而开窍也。又治妇人血噤失音,及一切痈疽,嗅鼻,治脑风,杀乌附毒辣。惟水亏相火旺者禁服,以其善鼓龙雷之性也。《本经》言治咳逆伤中,详远志性温助火,非咳逆所宜,当是呕逆之误,以其性禀纯阳,善通诸窍,窍利则耳目聪明,强志不忘,皆益肾气之验。《别录》云:去心下膈气,非呕逆之类乎?一切阴虚火旺,便浊遗精,喉痹肿痛,慎用!苗名小草,亦能利窍,兼散少阴风气之结也。

《本草崇原》:远志气味苦温,根荄骨硬,禀少阴心肾之气化。苦温者,心也。骨硬者,肾也。心肾不交,则咳逆伤中。远志主交通心肾,故治咳逆伤中。补不足者,补心肾之不足。除邪气者,除心肾之邪气。利九窍者,水精上濡空窍于阳,下行二便于阴也。神志相通,则益智慧。智慧益,则耳目聪明。心气盛,则不忘。肾气足,则强志倍。

《本草求真》:﹝批﹞补火通心。

远志专入肾。辛苦而温,入足少阴肾经气分,强志益精。凡梦遗善忘,喉痹失音,小便赤涩,因于肾火衰薄而致者,宜用是药以补。盖精与志皆藏于肾,肾气充则九窍利、智慧生、耳目聪明,邪气不能为害;肾气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时珍曰: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不能蛰闭封藏,故精气不固也。昔人治喉痹失音作痛。火衰喉痹。远志末吹之,涎出为度,非取其通肾气而开窍乎!一切痈疽背发,从七情忧郁而得,单煎酒服,其渣外敷,投之皆愈。非苦以泄之,辛以散之之意乎!小便赤浊,用远志、甘草、茯神、益智为丸,枣汤服效,非取远志归阴以为向导之药乎!但一切阴虚火旺,便浊遗精,喉痹痈肿,慎勿妄用。

《得配本草》:得茯苓、龙骨、冬葵子良。畏珍珠、藜芦、杀天雄、附子、乌头毒。

辛、苦,温。入手足少阴经气分。开心气,去心邪,利九窍,散痈肿。

得甘草、陈皮,治脾经郁结。配川贝、茯神,除痰郁,开心窍。佐茯苓,入肾经以泄邪;佐麦冬,散心郁以宁神。若无邪,则散心之正气。研末嗅鼻,治脑风头痛。

心虚不寐。用之则有怔忡之患。肾气不足用之恐过提肾气。二者禁用。

远志一味,今皆以为补心安神之剂。其实消散心肾之气,心肾一虚,鼓动龙雷之火,而莫有底止,虚怯者实所禁用。惟心气郁结,痰涎壅塞心窍,致有神呆健忘,寤寐不宁等症,用以豁痰利气则可,若谓益精强志,使心肾交密,万万不能。

《本草经解》:远志气温,秉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之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温味苦,入手厥阴心包络。气升味降,阳也。

中者脾胃也,伤中,脾胃阴气伤也。远志味苦下气,气温益阳气,温则咳逆除,阳益则伤中愈也。补不足者,温苦之品,能补心肝二经之阳不足也。除邪气者,温苦之气味,能降心肝包络郁结之邪气也。气温益阳,阳主开发,故利九窍。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前后阴各一也。味苦清心,心气光明,故益智慧。心为君主,神明出焉,天君明朗,则五官皆慧,故耳目聪明不忘也。心之所之谓之志,心灵则志强。肝者敢也,远志畅肝,肝强则力倍。

《神农本草经读》:按远志气温,秉厥阴风木之气,入手厥心包络;味苦得少阴君火之味,入手少阴心经,然名络为相火,而主之者心也。

火不刑金,而咳逆之病愈。

主明则下安,安则不外兴利除弊两大事,即补不足,除邪气之说也。心为一身之主宰,凡耳目口鼻之类,无一不待其使令,今得远志以补之,则九窍利,智慧益,耳聪目明,记不忘,志强力壮,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者此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温。主咳逆,气涟咳。伤中补不足,心主营,营气顺则中焦自足。除邪气,利九窍,辛香疏达,则能辟秽通窍也。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心气通则精足神全矣。倍力。心气盛则脾气亦强,而力生也。久服轻身不老。气和之效。

远志气味苦辛,而芳香清烈,无微不达,故为心家气分之药。心火能生脾土,心气盛,则脾气亦和,故又能益中焦之气也。

《本经疏证》:远志自诩阴中醒阳,予谓譬之灯膏盈而火音者,必挑其芯,此阴中醒阳之意也。譬之烛必芯具而膏始得附,必火然而膏始得融,此阳中宅阴之意也,两语者诚为扼要。且人之智能聪明记忆志力运动皆火,其精血津液涕唾便溺皆膏,火以化膏为用,膏以资火为用,而火之余烬不可使留以翳夫火,故随其所翳挑而翦之。远志者苗短根长,(苗名小草根长尺余)根之长有以见其人膏之深,苗之短有以见其翦翳之净,此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之说也。阳之所在,即阴之所随,阴之所资,即阳之所运,两者必胶膝融液,并无乖隔,斯得运动灵,开阖利,苟有纤尘干于其间,即机关窒强矣。远志者根似牛膝,叶以麻黄,惟其人阴者深,出阳者浅外,出之力为入下之性所掣,是以不能如麻黄之大发其阳,随窍皆透,而仅能去九窍之翳累,此除邪气利九窍之说也。震动于上,能使阳离于阴,泄澼于下,能使阴离于阳。离之甚者上伤及下,下伤及上,离之浅者则仅伤中,若上久震动在中,津液遂漓,而有阴不摄阳之兆,惟使阳能人阴,阴从阳化,乃得两气复相联聚。远志者从上下下,最为有力,犹不能及泉从下上上,终不能及其根之分寸,故仅能使由上病而伤中者复,此咳逆伤中补不足之说也。三项之中,最精微者置之极后,极笼统者反着最前,何也?是盖顺病之高下以为言,且以明远志之用虽广,而其实在由阳病以累及阴,其于由阴病而累及阳者,犹隔膜也,至若别录所著,皆本经脚注,曰去心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即所谓咳逆伤中补不足也,曰定心气,止惊悸,即所谓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也。

古今注本草家,类以远志本经有不忘强志之文,别录有益精之文,遂互相牵合,谓惟能益精,故有不忘强志之效,不知味苦气温性燥之物,岂是益精之品。必也精本不亏,而运精之神有翳累,故拨去其翳累而神自清,神清而精自融,液谓为益精可也。本神篇曰肾藏精,精舍志,又曰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明明因暴怒引火上浮,致神离于精耳,精亦可从骤亏?惟引其火使归于精,精与神相合而自复,又何必益精。千金杂补门治阴痿,精薄而冷,方后注欲多房室倍蛇,欲坚倍远志,欲大倍鹿茸,欲多精倍钟乳,亦可见用远志者为坚志意,非益其精之谓也。远志何以能坚其志?盖房室之事,源发于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其志不回,则其火不散,而阴不泄,此即与不忘强志倍力之经文一贯矣,于此见善忘即志不坚,志之不坚,即神之注于精不纯一,其取义仍在远志之苗短根长,自上下下,苦温以醒发其火耳,益精云乎哉?

《本草新编》:远志,味苦,气温,无毒。而能解毒,安心气,定神益智,多服强记,亦能止梦遗,乃心经之药,凡心经虚病俱可治之。然尤不止治心也,肝、脾、肺之病俱可兼治,此归脾汤所以用远志也。而吾以为不止治心、肝、脾、肺也。夫心肾常相通者也,心不通于肾,则肾之气不上交于心,肾不通于心,则收之气亦不下交于肾。远志定神,则君心宁静而心气自通于肾矣,心之气既不通于肾,谓远志但益心而不益肾,所不信也。是远志乃通心肾之妙药。故能开心窍而益智,安肾而止梦遗,否则心肾两离,何能强记而闭守哉。

或问远志既是心经之药,心气一虚,即宜多加以益心,何故前人少用也?不知心为君主,君心宁静则火不上炎。心虚而少益其火,则心转受大补之益。倘多用远志以益心,必至添火以增焰,是益心而反害心矣。所以远志止可少用,而断不可多用也。

或问远志益心,而子又曰益肾,毕竟补心多于补肾,抑补肾多于补心乎?盖远志益心,自是心经主药,补心多于补肾,何必辨哉。虽然心肾之气,实两相通也,既两相通,则远志之补心肾,又何有于两异。惟是用药者或有重轻,则补心补肾亦各有分别。补心之药多用,远志重在补心。补肾之药多用,远志重在补肾。补心补肾虽若有殊,而通心通肾正无或异也。

或问远志上通心而下通肾,有之乎?曰:有之。有则何以上通心者每用远志,而下通肾者绝不用远志耶?不知肾药易通于心,而心药难通于肾,故用肾药,不必又用远志,而用心药,不可不用远志也。

或问远志益心而不效,岂多用之故乎,然未尝多用而仍然不效者何也?盖肾气乘之也。夫肾益心者也。虽曰水克火,实水润心也。然则肾何以乘心也。肾之乘心者,非肾气之旺,乃肾气之衰。肾水旺则肾益心,肾水衰则肾克心也。不滋肾以益水,徒用远志以益火,则火愈旺而心愈不安矣,毋怪其少用而亦不效也。苟用远志于熟地、山萸之内,则肾得滋而心火胥受益矣。

或问陈言《三因方》用远志酒,治一切痈疽、发背、阴毒有效,子何略而不言?非不言也。陈言单举远志一味以示奇,其实酒中不止远志也。单藉远志以治痈,未有不败者。益痈毒至于发背,其势最横、最大,岂区区远志酒汁传之,即能奏功乎,此不必辨而知其非也。或用金银花为君,佐之远志则可,然亦蛇足之说。不若竟用金银花半斤,加当归一二两,甘草四五钱,治之之为神。

或疑远志不可治痈,前人何故载之书册,以误后人,想亦有功于痈,吾子未识耳。嗟乎。远志治痈,余先未尝不信,每用之而不效。今奉岐夫子之教,不觉爽然自失,悔从前误信耳。至于用金银花方治痈,屡获奇效,故敢辟陈言而特载用新方,无使后人再误如铎也。

或疑远志益心而不益肾,而吾子必曰兼益肾,似乎心肾之亏者,单用远志一味,而心肾两补矣。何以肾虚者,必另加补肾之药,不单用远志乎?不知远志可引肾之气以通心,非助肾之水以滋心也。故通心肾者,用远志一味,而心肾已受两益矣。若心肾两虚者,乌或全恃远志哉。

《本草分经》:苦、辛,温。入心。能通肾气,上达于心而交心肾。泄热利气,散郁,利窍豁痰,兼治痈疽。去心用。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酸微辛,性平。其酸也能阖,其辛也能辟,故其性善理肺,能使肺叶之阖辟纯任自然,而肺中之呼吸于以调,痰涎于以化,即咳嗽于以止矣。若以甘草辅之,诚为养肺要药,至其酸敛之力,入肝能敛戢肝炎,入肾能固涩滑脱,入胃又能助生酸汁,使人多进饮食,和平纯粹之品,夫固无所不宜也。若用水煎取浓汁,去渣重煎,令其汁浓若薄糊,以敷肿疼疮疡及乳痈甚效,若恐其日久发酵,每一两可加蓬砂二钱溶化其中。

愚初次细嚼远志尝之,觉其味酸而实兼有矾味,西人谓其含有林檎酸,而林檎酸中固无矾也。后乃因用此药,若末服至二钱可作呕吐,乃知其中确含有矾味,因悟矾能利痰,其所以能利痰者,亦以其含有矾味也。矾能解毒,《本草纲目》谓其解天雄、附子、乌头毒,且并能除疮疡肿疼者,亦以其兼有矾味也。是以愚用此药入汤剂时,未尝过二钱,恐多用之亦可作呕吐也。

【现代药理研究】

·远志具有祛痰作用。

·远志具有镇静作用。

·远志具有兴奋子宫作用。

·远志具有降压作用。

·远志具有较强的溶血作用。

·远志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远志在体外实验中有抗肿瘤作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