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多系野生。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原植物喜栖息于自然村落附近的水旁、田畔、路旁的岩石间以及朽木草丛中,喜独居,冬眠,肉食性。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临床用名有蜈蚣、焙蜈蚣。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鬼注,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
《名医别录》:有毒。主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日华子本草》:治症癖,邪魅,蛇毒。
《开宝本草》:味辛,温,有毒。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本草图经》:《本经》云:疗鬼痊,故《胡祈》治尸疰,恶气,痰嗽诸方多用之。今医家治小儿口噤不开,不能乳者,以东走蜈蚣,去足,炙研用猪乳二合调半钱,分三、四服,温灌之有效。
《本草衍义》:复以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
《本草纲目》: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盖厥阴经药也。故所主诸症,多属厥阴。杨士瀛《直指方》云:蜈蚣有毒,惟风气暴烈者可以当之。风气暴烈,非蜈蚣能截能擒,亦不易止,但贵药病相当耳。设或过剂,以蚯蚓,桑皮解之。又云:瘭疮一名蛇瘴,蛮烟瘴雨之乡,多毒蛇气。人有不服水土风气而感触之者,数月以还,必发蛇瘴。惟赤足蜈蚣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又《圣济总录》云:岭南朴蛇瘴,一名锁喉瘴,项大肿痛连喉。用赤足蜈蚣一、二节,研细,水下即愈。据此,则蜈蚣之治蛇虫,蛇毒,蛇瘕,蛇伤诸病,皆此意也。然蜈蚣又治痔漏,便毒、丹毒等病,《枕中方》又泡瘰疬,创蜈蚣又能除风改毒,不独治蛇毒而已也。
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本草经疏》:蜈蚣禀火金之气以生,故其味辛,气温有毒。乃属阳之毒虫,足厥阴经药也。善能制蛇,见大蛇便缘上啖其脑。《淮南子》云:腾蛇游雾,而殆于蝍蛆。正指此也。故《本经》主解诸蛇虫鱼毒,及去三虫蛊毒也。性复走窜辟邪,所以能疗鬼疰温疟,杀鬼物老精。辛主散结,温主通行,故又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也。今世又以之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与夫瘰疬、便毒、痔漏等证皆用之。
简误:蜈蚣性有毒,善走窜,小儿慢惊风口噤不言;大人温疟;非烟岚瘴气所发;以腹积聚,非虫结蛇瘕;便毒成脓将溃,咸在所忌。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有毒。啖蛇虺鱼恶毒,杀鬼物蛊疰精邪。去瘀血堕胎,逐积聚除疟。
《药性解》:味辛,性温,有毒,不载经络。主小儿口噤鬼疰、蛊毒、诸蛇毒,杀精物温疟,去三虫、心腹寒热结聚,去瘀血,堕胎。
按:蜈蚣最似百足虫,第百足虫较细密,死而不僵,头上有白肉,面及尖嘴,其毒更甚,勿宜轻用。
《景岳全书》:一名即蛆,赤足者良。味辛,温,有毒。能啖诸蛇,杀诸蛇虫鱼鬼疰诸毒,去三虫,攻瘰疬便毒,痔瘘丹毒,亦疗小儿惊风脐风,丹毒秃疮。然此虫性毒,故能攻毒,不宜轻用。
《本草备要》:宣,去风。
辛温有毒。入厥阴肝经,善走能散,治脐风撮口,炙末,猪乳调服。惊痫瘰疬,蛇症能制蛇。疮甲。趾甲内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蜈蚣焙研敷之,以南星末醋调敷四围。杀虫古方治生嗽多用之。堕胎。
《本经逢原》: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厥阴经药也。岭南有蛇瘴,项大肿痛连喉,用赤足蜈蚣二节,研细水下即愈。又破伤风欲死,研末擦牙边,去涎沫立瘥。《本经》言啖诸蛇虫鱼毒,悉能解之。万金散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去足炙黄,入朱砂、轻粉、乳汁为丸,服少许即安。双金散治小儿天吊,目久不下,口噤反张,蜈蚣一条,酥炙去头足,入麝香为末,以少许吹鼻,至眼合乃止,若眼未下再吹之。小儿撮口,刮破舌疮,蜈蚣末敷之。《千金》治射工毒疮,蜈蚣炙黄,为末敷之。小儿秃疮,蜈蚣浸油搽之。《直指方》治痔疮疼痛,蜈蚣炙末,入片脑少许,唾调敷之。《急救方》治温疟洒洒时惊,凉膈散加蜈蚣、蝎尾服之。《摘要》治妇人趾疮,甲内鸡眼,及恶肉突出,蜈蚣一条,去头足焙研,入麝香少许,去硬盖,摊乌金纸,留孔贴上,一夕即效;如有恶肉,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其祛毒之功,无出其右。
《本草崇原》:蜈蚣色赤性温,双钳两尾,头尾咸红。生于南方,禀火毒之性,故《本经》主治皆是以火毒而攻阴毒之用也。
愚按:蛇属金,蜈蚣属火,故能制之。鸡应昂宿,是又太阳出而爝火灭之义矣。
《本草求真》:﹝批﹞入肝祛风、通瘀、散热、解毒。
蜈蚣专入肝。本属毒物,性善啖蛇,故治蛇症毒者无越是物。蜈蚣本能刺蛇。且其性善走窜,故瘟疫鬼怪得此则疗。又其味辛,辛则能以散风,故凡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噤口,得此入肝则治。炙末,猪乳调治。又其性温,温则能以疗结,故凡瘀血堕胎,心腹寒热结聚,得此则祛。至于瘰疬便毒等症,书载能以调治,如趾甲内有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用蜈蚣焙干为末敷上,以南星末醋调敷围四处。亦是以毒攻毒之意耳。
《得配本草》:畏蛞蝓、蜘蛛、白盐、鸡屎、桑白皮。
辛,温。有毒。入足厥阴经。能截暴风,消除瘀血。
入鸡子白煮,治腹大如箕;入酒煮炙,治腹风蛇症。常饥,食物即吐,此其症也。
中其毒者,桑树汁、蒜树汁、蒜涂之。乌鸡粪、蜒蚰可敷。蚯蚓、桑皮,亦能解其毒。
《本草分经》:辛,温,有毒。入肝,善走能散。去风杀虫,治脐风、惊痫、蛇症。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微辛,性微温。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风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瘈瘲、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喎斜、手足麻木。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症及蛇咬中毒。外敷治疮甲,用时宜带头足,去之则力减,且其性原无大毒,故不妨全用也。
【现代药理研究】
·蜈蚣有抗惊厥作用。
·蜈蚣的水溶性去蛋白提取液对动物离体心房收缩力有明显增强作用,有直接降压作用和扩张血管作用。
·蜈蚣水煎液对黄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蜈蚣水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