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痈疡之剂第二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朱丹溪曰∶痈疽皆因阴阳相滞而生。盖气、阳也,血、阴也,血行脉中,气行脉外,相并周郁,滞,《为解

[痈疡之剂第二十] 真人活命饮

治一切痈疽肿毒初起未消者。

金银花(三钱)陈皮(去白)当归(酒洗,钱半)防风(七分)白芷甘草节贝母天大片,锉,蛤忌酸物、铁器酸性收敛,凡药多忌铁此足阳明、厥阴药也。金银花散热解毒,痈疽圣药,故以为君;花粉清痰降火,白芷除湿祛甘草化毒和中,故以为臣;乳香调气,托里护心(能使毒瓦斯外出,不致内攻),没药散瘀消肿定痛,故以为佐;穿山甲善走能散,皂角刺辛散剽锐,皆厥阴阳明正药,能贯穿经络,直达病所,而溃壅破坚,故以为使。加酒者,欲其通行周身,使无邪不散也(此药当服于未溃之先,未

[痈疡之剂第二十] 金银花酒

治一切痈疽恶疮,不问发在何处,或肺痈、肠痈,初起便服,奇效(痈疽之生,始于喜怒营卫者为脐等眉而金银花(五两,干者亦可,不及生者力速)甘草(一两)。水二碗,煎一碗,再入酒一碗;略煎。分三服,一日一夜服尽,重者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外以生者捣烂,酒调,此足太阴、阳明药也。金银花寒能清热解毒,甘能养血补虚,为痈疮圣药;甘草亦扶胃解毒之上剂也。

本方用金银花(二两)甘草(一两),加黄四两,酒一升,重汤煮服,名回毒金银花汤∶治附∶忍冬膏(金银花,一名忍冬藤)∶四月采鲜花,捣汁熬膏,茶酒任点服。养阴退阳,补

[痈疡之剂第二十] 蜡矾丸

(李迅)治一切疮痈恶毒,先服此丸,护膜托里,使毒不攻心;或为毒虫蛇犬所伤,并宜服之。

黄蜡(二两)白矾(一两。)先将蜡溶化,候少冷,入矾,和匀为丸。酒下,每服十丸、毒。

此手少阴药也。心为君主,不易受邪,凡患痈疽及蛇犬所伤,毒上攻心,则命立倾矣。

黄蜡甘温,白矾酸涩,并能固膜护心,解毒定痛,托里排脓,使毒瓦斯不致内攻,故为患诸证者所

[痈疡之剂第二十] 托里散

治一切恶疮、发背、疔疽、便毒始发,脉弦洪实数,肿甚欲作脓者(脉弦洪实数,乃实热金银花当归(一两)大黄朴硝花粉连翘牡蛎皂角刺(三钱)黄芩赤芍(一此足阳明、厥阴药也。金银花清热解毒,疮痈主药;当归、赤芍调营血,大黄、芒硝荡胃热;黄芩清肺火,牡蛎软坚痰;连翘花粉散结排脓,角刺锋锐,直达病所而溃散之也(李东垣曰故曰脉风疮大

[痈疡之剂第二十] 救苦胜灵丹

(一名救苦化坚汤。东垣)治瘰马刀挟瘿,从耳下或耳后下颈至肩,或入缺盆中,乃手足少阳经分;其瘰在颈下或至颊车,乃足阳明经分受心脾之邪而作也。今将三证合而治之(一切杂病,皆有六经所见之证黄(护皮毛,实元气,活血生血,疮家圣药)连翘(能散诸经血凝气聚,十二经疮药中不可无也)漏芦升麻(各一钱)葛根(五分,此三味足阳明本经药也)丹皮(去肠胃中留滞宿血)当归生地熟地(此三味和血凉血生血)白芍药各三分(酸寒能补中益肺,治腹痛必用之,夏月倍之,冬寒则不可用)防风(五分)羌活独活(一钱,此三味必关手足太阳证,脊痛、项强、腰似折、顶似拔者用之。防风辛温,若疮在膈以上,虽无太阳证亦当用之,为能散上部风邪,去病患拘急也柴胡八分,功同连翘,如疮不在少阳经,去之)鼠粘子(解毒,无肿不用)人参(三分,补肺气,如气短不调反喘者,加之)甘草(炙,五分,能调中,和诸药,泻火,益胃气,亦去疮邪),肉桂(二分,能散结积,阴证疮疡当少用之,此寒因热用之意;又为阴寒覆盖其疮,用大辛热以消浮冻之气。烦燥者去之)黄连(以治烦闷)黄柏(炒,三分,如有热或腿脚无力,加之,如烦躁欲去衣者,肾中伏火也,更宜加之,无此不用)昆布(二分,咸能软坚,疮坚硬者宜用)三棱煨,(二分)莪术(煨,三分,此二味疮坚甚者用之,不坚不用)益智(二分,唾多者,胃不和也,病患吐沫吐食、胃寒者加之)麦芽(一钱,治腹中缩急,兼消食补胃)神曲(炒,能化食)浓朴(一钱二分,腹胀加之,否则勿用)。蒸饼为丸。每服三钱。如气不顺,加陈皮、木香;大便不通,加酒制大黄;血燥加桃仁、大黄;风燥加麻仁、大黄、秦艽、皂角子此足阳明、手足少阳药也。解照东垣注各药下。东垣立此法,以听用者之进退,倘能随证加减,实能统治诸疡,亦嘉惠后人无穷之心也。

[痈疡之剂第二十] 散肿溃坚汤

(东垣)治同前证。

黄芩(八钱,半酒炒,半生用)知母黄柏(酒炒)龙胆草(酒炒)花粉(酒洗)桔梗洗炒,三钱)煎。食后热服,此手足少阳、足阳明药也。柴胡、连翘清热散结,升麻、葛根解毒升阳,花粉、桔梗清肺排脓,归尾、芍药润肝活血,甘草和中化毒,昆布散痰溃坚,三棱、莪术破血行气(三棱破血中之气),广术破气中之血,黄芩、柏、连、龙胆、知母大泻三焦之火,而桔梗又能载诸药而上行也。

[痈疡之剂第二十] 飞龙夺命丹

治一切疔肿、痈疽、恶疮初发;或发而黑隐,毒瓦斯内攻者。

天南星雄黄巴豆(去油,一钱)黄丹乳香砂信石(五分)斑蝥(十六个,去头足,炒)麝香(少许)。为末,蟾酥和为丸,如麦米大。每服十丸或十四五丸,量人虚此十二经通行之药也。毒瓦斯内攻,疮疡黑陷,非平剂所能胜。南星、雄黄、黄丹味辛性燥,恶物(斑蝥能泻毒从小便出;巴豆能泻毒从大便出);信石燥烈(劫痰);麝香香窜通窍;乳香能使毒瓦斯外出,不致内攻。引之以酒,使行经络,无毒不泻也。此乃厉剂,所谓药不瞑眩,厥疾不瘳,此类是也(《玉机微义》曰∶此方世俗多用之。然香窜燥毒之剂,盖无经不至者,备汗吐下三法。病因食一切禽兽毒发及疮,脉沉细紧数,毒蕴在里,并湿毒,用之神效;若大热大渴,毒瓦斯发,脉浮洪在表,及膏粱积热之人,不宜轻用;世人多不分此。又有以半夏代雄

[痈疡之剂第二十] 雄黄解毒丸

(丹溪)治缠喉急痹(咽在后主食,喉在前主气。十二经中,唯足太阳主表,别下项,余经皆内循咽喉,尽得以病之,而统在君相二火。喉主天气,属肺金,变动为燥,燥则涩而闭;咽主地气,属脾土,变动为湿,湿则肿而胀;皆火郁上焦,致痰涎气血结聚于咽喉。肿达于外,麻痒且雄黄(一两)郁金(一钱)巴豆(十四粒,去皮、油。)醋糊为丸。每服五分,津咽下(或用巴豆油蘸纸捻上,燃火吹熄,带烟刺入喉中,出紫血恶涎,即宽;此以热攻热,热则流通此手足少阴、少阳药也。吴鹤皋曰∶缠喉急痹,缓治则死。雄黄能破结气,郁金能散恶血,巴豆能下稠涎。丹溪生平不用厉剂,此盖不得已而用者乎(单蛾、双蛾、木舌、子舌胀、缠喉出血

[痈疡之剂第二十] 皂角丸

(《金匮》)治肺痈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眠(肺者,五脏之华盖也,处于胸中,主气,候在皮毛。劳伤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内感于肺,汗出恶风,咳嗽短气,鼻塞项强,胸膈胀满,久久不瘥,则成肺痿;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热相搏,气血稽留,蕴结于肺,则成肺痈。多唾涎沫而无脓者,肺痿也;口干喘满,咽燥而渴,甚则四肢微肿,咳吐脓血,胸中隐痛者皂角(刮去皮弦,酥炙)。为末,蜜丸。以枣膏和汤,服三丸。

此手太阴药也。喻嘉言曰∶火热之毒,结聚于肺,表之里之,温之清之,曾不少应,坚而不可攻者,令服此丸,庶几无坚不入,聿成洗荡之功,不可以药之微贱而少之也。

《千金方》用桂枝汤去芍芍,加皂角,名桂枝去芍药加皂角汤∶治肺痿吐沫。本方加蛤粉等分,为末,名皂蛤丸;治妇人风邪客于乳房,而成乳痈。每服二钱,酒下(此药能导其汗,散

[痈疡之剂第二十] 托里十补散

(《局方》。即《外科精要》十宣散)治痈疮初发或已发,邪高痛下,疮盛形羸,脉无力者(若痈疽不因膏粱、丹毒、火热、胃黄人参当归(二钱)川芎桂心白芷防风浓朴桔梗甘草(一钱。)每服发背疔疮。

此手足太阴、足厥阴、阳明药也。参补气,芎归活血,甘草解毒,桂心、白芷、桔梗排脓,浓朴泻实满,防风散风邪,为表里气血之药,共成助阳内托之功也朱(丹溪曰∶若冬月肿疡用之,可转重就轻;若溃疡夏月用之,以桂朴之温散,佐以防风、白芷,吾恐虽有参,难为倚仗,世人不分冬夏,无论经络,不能无误也。《机要》曰∶治疮须用托里、疏通脏腑、调和营卫三法。内之外者,其脉沉实,发热烦躁,外无赤,痛深于内,其邪深矣,当疏通脏腑,以绝其源;外之内者,其脉浮数,肿在外,形证外显,恐邪气极而内行,当先托里;内外之中者,外无恶之气,内亦脏腑宣通,知其在经,当和营卫;用此三者,虽未即瘥,必无变证)。

[痈疡之剂第二十] 托里黄汤

(《总录》)治诸疮溃后,脓多内虚(溃后脓血出多,阴阳两竭,宜大补气血)。

黄人参当归桂心茯苓远志麦冬五味子(炒),等分。每服五钱,食远服。

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黄补气固卫,当归、桂心活血生肌,茯苓渗湿健脾,麦丹溪也。

[痈疡之剂第二十] 托里温中汤

(孙彦和)治疮疡为寒变而内陷,脓出清稀,皮肤凉,心下痞满,肠鸣切痛,大便微溏,食则呕逆,气短呃逆,不得安卧,时发昏愦(此孙彦和治王伯禄臂疡方也。六脉沉微,色变肤凉,加以呃附子(炮,四钱)干姜(炮)羌活(三钱)木香(钱半)茴香丁香沉香益智仁一钱。)加生姜五片,煎。

此足阳明、三阴药也。《卫生宝鉴》曰∶经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温。附子、干胃,邪,

[痈疡之剂第二十] 止痛当归汤

(《总录》)治脑疽背疽,穿溃疼痛。

当归生地黄芍药黄人参甘草(炙)官桂(各一两。)此足阳明、厥阴药也。当归、生地活血凉血,人参、黄益气补中,官桂解毒化脓毒化成脓,则痛渐止,芍药和脾,酸以敛之,甘草扶胃,甘以缓之,则痛自减矣(齐德之曰∶世人皆谓乳没珍贵之药,可住疼痛;不知临病制宜,殊非一端。热痛凉之,寒痛温之,风痛除其风,湿痛导其湿,燥痛润之,塞痛通之,虚痛补之,实痛泻之,脓郁而闭者开之,恶肉败溃者引

[痈疡之剂第二十] 生肌散

敛疮长肉(疮初起者禁用)。

寒水石()滑石(二两)龙骨海螵蛸(一两)密陀僧枯矾定粉(即铅粉)干胭脂(五钱。)共为细末,掺疮口上。

此阳明药也(阳明主肌肉)。疮口不敛,盖因脓水散溢而溃烂也。石膏(亦名寒水石。

李时珍曰∶唐宋诸方,寒水石即石膏)、滑石解肌热,龙骨、枯矾善收涩,胭脂活血解毒,螵蛸、陀僧、又方∶槟榔枯矾(各一两)陀僧黄丹血竭(一钱)轻粉(五分),亦名生肌散。张子和方∶黄连(三钱)密陀僧(五钱)胭脂绿豆粉(二钱)雄黄轻粉(一钱),亦名生肌散∶治同。

[痈疡之剂第二十] 灸法

治一切痈疽恶疮。

凡人初觉发背,欲结未结,赤肿痛,以湿纸覆其上,先干处即痈头也。取独头大蒜切片,安于头上,用艾灸之。三壮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佳。最要早觉早灸为上。若有十数头者,即用蒜研作饼,铺头上,聚艾于饼上烧之。若初发赤肿一片,中间有黄粟米头子,便用独蒜片安于头上,着艾灸十四壮,或四十九壮,使毒瓦斯外出则易愈(李迅曰∶痈疽用灸,胜于用药,三壮一易,百壮为率,但头项以上,切不可用,恐引气上,更生大祸也。史源曰∶有灸至八百壮者,约艾一筛,初坏肉不痛,直灸至好肉方痛,至夜火满背、高阜头孔百数,则毒外出,否则内逼五脏而危矣。《纲目》曰∶《精要》谓头上发毒,不得灸,此言过矣!头为诸阳所聚,艾柱宜小,壮数宜少;小者如椒粒,少者三五壮而已。

按发

[痈疡之剂第二十] 芙蓉外敷法

——切痈疽肿毒。用芙蓉花,或叶、或根皮,捣烂,或干研末。蜜调涂四周,中间留头,干则凉膏、清露散、铁箍散,皆此物也。或加赤小豆末,或苍耳烧存性为末,加入亦妙(芙蓉辛平,性

释意:

◎方名:真人活命饮(痈疡之剂)

总结:消痈散毒

编号:001

组成: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节、当归、防风、陈皮去白、没药、乳香、皂角刺、穿山甲、金银花

主治:治一切痈疽肿毒初起未消者。

归经:此足阳明厥阴药也(胃肝)。

方义:(1)金银花散热解毒,痈疽圣药,故以为君。(2)白芷除湿袪风,花粉清痰降火;并能排脓消肿。当归和阴而活血。陈皮燥湿而行气。防风泻肺疏肝。贝母利痰散结。甘草化毒和中。故以为臣。(3)乳香调气,托里护心。没药散瘀消肿定痛。故以为佐。(4)穿山甲善走能散。皂角刺辛散剽锐。皆厥阴阳明正药,能贯穿经络,直达病所,而溃壅破坚。故以为使。(5)加酒者,欲其通行周身,使无邪不散也。

煎服法:用好酒煎。毒在上饱服,在下饥服,喜饮者多饮酒以行药势。

禁忌:忌酸物、铁器。

◎方名:金银花酒(痈疡之剂)

总结:痈疽初起

编号:002

组成:金银花、甘草

主治:治一切痈疽恶疮,不问发在何处,或肺痈肠痈,初起便服奇效。

归经: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脾胃)。

方义:(1)金银花:寒能清热解毒,甘能养血补虚,为痈疮圣药。(2)甘草:亦扶胃解毒之上剂也。

变化方:本方用金银花、甘草,加黄耆、酒,重汤煮服,名回毒金银花汤,治痛疡色变紫黑者。

又附方:忍冬膏:四月采鲜花,捣汁熬膏,茶酒任点服。养阴退阳,补虚疗风,尤宜于火热炽盛之人,永无疔疽之患。窨酒亦佳,花叶同功,而花香尤胜。

煎服法:水二碗,煎一碗,再入酒一踠,略煎。分三服,一日一夜服尽。重者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外以生者捣烂,酒调敷毒四围。

◎方名:蜡矾丸(痈疡之剂)

总结:托里护心

编号:003

组成:黄蜡、白矾

主治:治一切疮痈恶毒,先服此丸,护膜托里,使毒不攻心,或为毒虫蛇犬所伤,并宜服之。

归经:此手少阴药也(心)。

方义:(1)心为君主,不易受邪,凡患痈疽及蛇犬所伤,毒上攻心,则命立倾矣。(2)黄蜡甘温,白矾酸涩,并能固膜护心,解毒定痛,托里排脓,使毒气不致内攻,故为患诸证者所必用也。

变化方:加雄黄,名雄黄矾丸,治蛊毒蛇犬虫咬毒。

煎服法:先将蜡溶化,候少冷,入矾和匀,为丸,酒下。每服十丸,二十丸,渐加至百丸,则有力。疮愈后服之亦佳。

来源:李迅

◎方名:托里散(痈疡之剂)

总结:托里内消

编号:004

组成:金银花、赤芍、当归、大黄、朴硝、黄芩、牡蛎、连翘、花粉、皂角刺

主治:治一切恶疮,发背疔疽便毒,始发脉弦洪实数,肿甚欲作脓者。

归经:此足阳明厥阴药也(胃肝)。

方义:(1)金银花:清热解毒,疮痈主药。(2)当归、赤芍:调荣血。(3)大黄、芒硝:荡胃热。(4)黄芩:泻清火。(5)牡蛎:?坚痰。(6)连翘、花粉:散结排脓。(7)角刺:锋锐。直达病所而溃散之也。

煎服法:每五钱,半酒半水煎。

◎方名:救苦胜灵丹方(痈疡之剂)

总结:少阳阳明经毒

编号:005

组成:黄耆、连翘、漏芦、升麻、葛根、丹皮、当归、生地、熟地、白芍药、防风、羌活、独活、柴胡、鼠粘子、人参、甘草、肉桂、黄连、黄蘺、昆布、三棱、莪、?益智、麦芽、神曲、厚朴

主治:治瘰?马刀挟瘿,从耳下或耳后下颈至肩,或入缺盆中,乃手足少阳经分;其瘰?在颈下或至颊车,乃足阳明经分受心脾之邪而作也。今将三证合而治之。

加减:(1)如气不顺,加陈皮、木香。(2)大便不通,加酒制大黄。(3)血燥,加桃仁、大黄。(4)风燥加麻仁、大黄、秦艽、皂角子。

归经:此足阳明手足少阳药也(胃?三焦)。

方义:解照东垣注各药下。东垣立此法,以听用者之进退,倘能随证加减,实能统治诸疡,亦喜惠后人无穷之心也。

煎服法:蒸饼为丸,每服三钱。

备注:一名救苦化坚汤

来源:东垣

◎方名:散肿溃坚汤(痈疡之剂)

总结:消坚散肿

编号:006

组成:柴胡、连翘、升麻、葛根、炙甘草、天花粉、桔梗、当归尾、芍药、昆布、三棱、广?、黄芩、黄连、黄柏、知母、龙胆草

主治:治同前证。(治瘰?马刀挟瘿,从耳下或耳后下颈至肩,或入缺盆中,乃手足少阳经分;其瘰?在颈下或至颊车,乃足阳明经分受心脾之邪而作也。今将三证合而治之。)

归经:此手足少阳足阳明药也(三焦?胃)。

方义:(1)柴胡、连翘:清热散结。(2)升麻、葛根:解毒升阳。(3)花粉、桔梗:清肺排脓。(4)归尾、芍药:润肝活血。(5)甘草:和中化毒。(6)昆布:散痰溃坚。(7)三棱、莪?:破血行气。(8)黄芩、蘺、连、龙胆、知母:大泻三焦之火。(9)而桔梗又能载诸药而上行也。

煎服法:每服六、七钱。洗浸半日,煎。食后热服,服后仰卧,取药在上膈。另将半料蜜丸,留药汤吞之。量虚实服。

来源:东垣

◎方名:飞龙夺命丹(痈疡之剂)

总结:以毒攻毒

编号:007

组成:巴豆、?砂、天南星、黄丹、雄黄、斑蝥、信石、麝香、乳香

主治:治一切疔肿痈疽,恶疮初发,或发而黑陷,毒气内攻者。

归经:此十二经通行之药也。

方义:毒气内攻,疮疡黑陷,非平剂所能胜。(1)巴豆、?砂:大毒大热,能祛寒化积。(2)南星、雄黄、黄丹:味辛性燥,能杀毒破痰。(3)斑蝥、蟾酥:辛寒至毒,能拔疔肿,下恶物。(4)信石:燥烈劫痰。(5)麝香:香窜通窍。(6)乳香:能使毒气外出,不致内攻。(7)引之以酒,使行经络,无毒不泻也。此乃厉剂。所谓:“药不瞑眩,厥疾不瘳”此类是也。

煎服法:为末,蟾酥和为丸,如麦米大。每服十丸,或十四、五丸,量人虚实,好酒送下。疮在上者,食后服。疮在下者,食前服。

禁忌:忌油腻、鱼肉、荤辛之物。

◎方名:雄黄解毒丸(痈疡之剂)

总结:缠喉风痹

编号:008

组成:雄黄、巴豆、郁金

主治:治缠喉急痹。

归经:此手足少阴少阳药也。

方义:吴鹤皋:“缠喉急痹,缓治则死。雄黄能破结气。郁金能散恶血。巴豆能下稠涎。丹溪生平不用厉剂,此盖不得已而用者乎。”

煎服法:醋糊为丸,每服五分,津咽下。

来源:丹溪

◎方名:皂角丸(痈疡之剂)

编号:009

组成:皂角

主治:治肺痈欬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眠。

归经:此手太阴药也(肺)

方义:喻喜言曰:“火热之毒,结聚于肺,表之里之,温之清之,曾不少应,坚而不可攻者,令服此丸,庶几无坚不入,聿成洗荡之功,不可以药之微贱而少之也。”

变化方:(1)千金方用桂枝汤,去芍药,加皂角,名桂枝去芍药加皂角汤,治肺痿吐沫。(2)本方加蛤粉等分为末,名皂蛤丸,治妇人风邪客于乳房,而成乳痈。每服二钱,酒下。

煎服法:为末,蜜丸,以枣膏和汤服三丸。

来源:金匮

◎方名:托里十补散(痈疡之剂)

总结:解表托里

编号:010

组成:川芎、人参、白芷、桔梗、黄耆、甘草、防风、当归、厚朴、桂心

主治:治痈疮初发,或已发,邪高痛下,疮盛形羸,脉无力者。

归经:此手足太阴足厥阴阳明药也。

方义:(1)参、耆补气。芎、归活血。甘草解毒。桂枝、白芷、桔梗排脓。厚朴泻实满。防风散风邪。(2)为表里气血之药,共成助阳内托之功也。

变化方:本方加芍药、连翘、木香、乳香、没药,亦名托里散,治发背疔疮。

煎服法:每服二钱,加至六钱,热酒调下。

备注:即外科精要“十宣散”

来源:局方

◎方名:托里黄耆汤(痈疡之剂)

总结:溃后补虚

编号:011

组成:黄耆、茯苓、人参、桂心、当归、麦冬、五味子、远志

主治:治诸疮溃后,脓多内虚。

归经: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

方义:(1)人参、黄耆:补气固?。(2)当归、桂心:活血生肌。(3)茯苓:渗湿健脾。(4)麦冬:清热补肺。(5)远志:辛散,专理痈疽。(6)五味:酸温,善收肿大。丹溪曰:“痈疽溃后,补气血,理脾胃,实为切要。否则数月半年之后,虚证仍见,转成他病也。”

煎服法:等分,每服五钱,食远服。

来源:总录

◎方名:托里温中汤(痈疡之剂)

总结:疮疡内陷

编号:012

组成:丁香、羌活、益智仁、附子、干姜、陈皮、沉香、炙甘草、茴香、木香

主治:1.治疮疡为寒,变而内陷,脓出清稀,皮肤凉。2.心下痞满,肠鸣切痛,大便微溏。3.食则呕逆,气短呃逆,不得安卧,时发昏愦。

归经:此足阳明三阴药也。

方义:?生宝鉴曰:『经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温。”(1)附子、干姜:大辛热温中,外发阳气,自里之表,为君。(2)羌活:味苦辛温,透关节。(3)炙甘草:温补脾胃,行经络,通血脉。(4)胃寒则呕吐呃逆,不下食,益智、沈香、丁香,大热以散寒邪,为佐。(5)疮气内攻,聚而为满,木香、茴香、陈皮,辛苦温,治痞散满,为使。』

煎服法:加生姜五片煎。

来源:孙彦

◎方名:止痛当归汤(痈疡之剂)

总结:止痛

编号:013

组成:当归、生地黄、黄耆、人参、炙甘草、官桂、芍药

主治:治脑疽背疽,穿溃疼痛。

归经:此足阳明厥阴药也。

方义:(1)当归、生地:活血凉血。(2)人参、黄耆:益气补中。(3)官桂:解毒化脓。(4)芍药:和脾,酸以敛之。(5)甘草:扶胃,甘以缓之。则痛自减矣。

来源:总录

◎方名:生肌散(痈疡之剂)

总结:敛疮长肉

编号:014

组成:寒水石、滑石、密陀僧、海螵蛸、定粉、枯矾、龙骨、干胭脂

主治:敛疮长肉。

归经:此阳明药也。

方义:疮口不敛,盖因脓水散溢而溃烂也。(1)石膏、滑石:解肌热。(2)螵蛸、陀僧、定粉:收湿燥脓。(3)龙骨、枯矾:善收濇。(4)胭脂活血解毒。故能敛疮而生肉也。

又附方:(1)槟榔、枯矾、陀僧、黄丹、血竭、轻粉、亦名生肌散。(2)张子和方:黄连、密陀僧、胭脂、菉豆粉、雄黄、轻粉亦名生肌散,治同。

煎服法:共为细末,掺疮口上。

◎方名:灸法(痈疡之剂)

编号:015

主治:治一切痈疽恶疮。

煎服法:(1)凡人初觉发背,欲结未结,赤肿焮痛,以湿纸覆其上,先干处即痈头也。(2)取独头大蒜切片,安于头上,用艾灸之,三壮换一蒜片。(3)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最要早觉早灸为上。(4)若有十数头者,即用蒜研作饼,铺头上,聚艾于头上烧之。(5)若初发赤肿,一片中间,有黄粟米头子,便用独蒜安于头上,着艾灸十四壮,或四十九壮,使毒气外出则易愈。

◎方名:芙蓉外敷法(痈疡之剂)

编号:016

主治:一切痈疽肿毒。

加减:或加赤小豆末,或苍耳烧存性为末加入亦妙。

煎服法:(1)用芙蓉花或叶或根皮捣烂,或干研末,蜜调磨四围,中间留头,干则频换。(2)初起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出;已溃者则易敛。

备注:别名:疡医秘之,名为清凉膏、清露散、铁箍散,皆此物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