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净土论

卷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净土论卷中

帝京弘法寺释迦才撰

第四出道理(依何道理得生净土二问答分别释妨难)

问曰。夫业行纷纶。凡夫莫识其绪。苦乐差别。二乘未达其源。在世则业分六趣。出世则道别三乘。据理则万法同规。就教则有了不了说。今西方净土者。乃是法藏弘誓所克。法王跨以据神。世界莹以千珍。圣主题之万相。此人及土。俱非下地窥游。经论虽说得往生。恐是别时意语。今依何道理。判得往生。此则道俗佥疑。愿闻厥旨也。

答曰。但圣教纶披。实难究览。业行萦结。谁可窥寻。今还捡之圣教。究以道理。使往生之路决如掌中(圣教者后说。道理者今论)如摄大乘论云。夫为证者。必须经论二教。阿毗达磨。以理为胜。修多罗。以教为胜。教必有理。理必顺教。今且究理。后引其教。究理者捡诸经藏。有隐显二说。谓了义经不了义经。了义经者。毕竟不破。不了义经。至涅槃会上。并引未决破。唯净土一教。不入破限。当知。即是了义经也。又菩萨造论。解释佛经。其不了义经即破。了义经之即赞。此土一教。于论中赞。无有破处。故知。是了义经也。

问曰。如摄大乘论释。作别时意。岂不是破耶。

答曰。彼论所明。有别时有不别时。若唯空发愿。即是别时。若行愿兼修。非是别时。若天亲菩萨判。作别时意者何故。摄论后文。将造论功德。回向众生。愿往生净土也。又何故更造往生论。劝人往生也。复次如观经教兴意者。缘韦提希生阿阇世五逆之子。因厌五浊。愿生极乐。佛遂为说三福净业十六观门。劝众生往生。乃至十恶五逆。悉劝往生。即既净土请主。身居五浊。复生逆子。佛说皆得往生。即知。现居五浊。凡夫悉得往生。此理明矣。

问曰。韦提希是大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生于逆子。岂实是凡夫耶。

答曰。纵令实是菩萨。现受女身化众生者。必须隐其实德。现同凡夫摄化同类。如五百侍女佛记得往生。并未来一切女人。及诸男子。悉是凡夫。并是所摄。亦得往生。如诸菩萨。或现地狱身。即引地狱众生也。如方等经中婆薮仙人等。或现畜生身。即引畜生众生。如涅槃经中蜂王鹅王蚁王等。或现作五逆。即引五逆众生。如阿阇世王提婆达多等。此并能化者是假。所化者实也。韦提希既现在凡夫身。居五浊。当知。即引五浊凡夫。往生极乐也。故观经云。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未得天眼。不能远观。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也。复次法藏比丘四十八大愿。初先为一切凡夫。后始兼为三乘圣人。故知。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也。复次如十解已上菩萨。留惑受生恶道。愿救苦众生。不生净土。以任自业力更不堕恶道中故。即知凡夫由未勉恶道故。须生净土中。十解已去。不畏生恶道故。不愿生净土也。故知。净土兴意。本为凡夫。非为菩萨也。又此净土一门。经经中说。论论中明。若是不了说者。何故佛及菩萨。作此殷勤也。乃至十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证释迦所说。及劝众生。此岂是不了说也。复次如上古已来大德名僧及俗中聪明儒士。并修净土行。谓庐山远法师。睿法师。刘遗民。谢灵运乃至近世。绰禅师。此等临终并感得光台异相。圣众来迎。录在别传。此等大德智人。既欣净土。后之学者。但可逐他先匠不须疑也。又前问云。土荣千珍。佛题万相。此之人土。俱非下地窥游者。今答此义。若论实报人土。诚如所说。若是事净土及化净土。理则不然。若事土报身。则为上地所见。若迹身化土。则为地前窥游。若俱非下地境界者。则圣无化生之能。生无入圣之分。俱具二义。即得往生。一一切众生修行。以为因缘。二弥陀本愿为增上缘。二义若具。即得往生。故起信论云。有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乃得成办也。有已如是等道理故。众生修行。并得往生也。二问答分别释妨难者。

问曰。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自非论释。幽旨难通。如成实论云。由经论故。义则易解。故无著菩萨玄览圣心。揣诸经旨。略开四意四依。如净土一门。判作别时意。乃今云。众生修行。即得往生。是义云何。

答曰。如彼论说。自是别时。余经中说。非是别时。岂得将别时难不别时也。

问曰。云何论说则是别时。余经中说则非别时也。

答曰。彼论但据空发愿。不论修行者。余经中说。兼论修行。若佛经中。说众生发愿则得往生者。并是别时意说。不得往生也。如小弥陀经云。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也。如此等经。总是别时意说。不得即生也。若如诸净土经。或明三福业十六观门。或令发菩提心。七日念佛。或教发愿回向。十念往生。如此等经。并是往生。即非别时也。故彼论云。由唯发愿。是别时意也。既空发愿。理是别时也。

问曰。如往生论说。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云何女人等三亦得往生。

答曰。实然。此等三种理不得生。若无三种。定得往生。何三种者。一于此土中。或有男子。或有女人。种于女因。决定招女报者。此人纵修净土行。亦不得往生。以净土中无女人故。此是定业。不可改动。即是业障也。根缺者。若人于此土中。定种盲聋等因。亦不得往生。以净土中人。并有三十二大丈夫相故。此亦是业障也。二乘者。若是二乘学人。及二乘方便道中人。种二乘定因。不信有大乘及十方净土者。亦不得往生。以此人是愚法二乘。不信有十方佛及净土故。不肯发愿回向也。此即是决定小乘障大乘也。彼论所明种者。定业种也。但无此三定种者。即得往生也。

问曰。若此土中。有三种定业。即不得往生者。何故观经中云。受持五戒等即得往生。至彼闻说四谛悟罗汉果等也。此岂不小乘定种。

答曰。此是不愚法人。信有十方诸佛及以净土。发愿回向。始得往生。若悟果竟。佛为说法华经。并回心向大也。此是智度论文也。若论二乘无学人。不问愚法不愚法。悉生净土中。以受变易生死三界中无受生处故也。

问曰。众生恶业其犹积山。此诸恶业障乎净土。非小善能除。何故观经云。临命终十念即得往生。

答曰。心是业主。牵生之本。临终之心。犹如眼目。能遵一切诸业。若临终心恶。能引一切恶业。生恶道中。若临终心善。能引一切善业。生善道中。譬如龙行。云则随之。心若西逝业。亦随之也。此是经论文也。

问曰。如弥勒所问经说十念中云。非凡夫念。不杂结使念。今此土众生。体是凡夫。结使未断。云何念佛而得往生。

答曰。若如彼经。无结使人。始得往生者。唯佛一人得生。余皆不得。以十地后心菩萨。犹有二种无明故。今解。彼经言凡夫念者。若不发菩提心。求出三界作佛。直尔念佛求生西方。独善一身。避苦逐乐者。此是凡夫念亦不得往生。故无量寿经三辈生人。皆须发菩提心也。不杂结使念者。唯须一心相续观佛相好。若口念佛。心缘五欲者。是杂结使念也。念佛是淳净心。与结使相违。若能如此。即与彼经相应。

第五引圣教为证(谓引经论二教)

经引十二部。一无量寿经。二观经。三小弥陀经。四鼓音声王经。五称扬诸佛功德经。六发觉净心经。七大集经。八十方往生经。九药师经。十般舟经。十一大阿弥陀经。十二无量清净觉经。论引七部。一往生论。二起信论。三十住毗婆娑论。四一切经中弥陀偈。五宝性论。六龙树十二礼。七摄大乘论也。

问曰。上出道理。已知。愿行相扶。得生净土。非别时意。未知。有何圣教为证。

答曰。今引经论二教为证。经教者。一如无量寿经第一卷云。设我得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乃至闻不善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终之后。复更堕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为复女像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人天。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释曰。依此四十八大愿中文。二愿中皆云。十方人天乃至女人。都不论不退已去诸菩萨也。余愿为菩萨。当知。前者是正。后者兼也。又如无量寿经第二卷云。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名。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至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成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福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佛语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小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花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及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妙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第二如观经云。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迳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相。名第十六观。释曰。依九品生因中。皆分前三福净业。作九品因。亦不独一人具修三福净业也。

第三小弥陀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小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释曰。依此经。少善根是空发愿。广善根是七日念佛。若能七日念佛。满百万遍。即得往生也。

第四鼓音声王经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瞻波大城伽灵池。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广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至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尔时十方恒沙诸佛。皆共赞彼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能有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与声闻俱。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中充满刹利之种。阿弥陀佛如来应正遍知。父名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名曰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无垢称。智慧弟子名曰揽光。神足弟子名曰大化。尔时魔王名曰无胜。有提婆达多。名曰寂静。阿弥陀佛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若有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忌。十日十夜。除舍散乱。精勤修集念佛三昧。知彼如来常恒住于安乐世界。忆念相续。勿令断绝。受持读诵此鼓音声王大陀罗尼。十日十夜。六时专念。五体投地。礼敬彼佛。坚固正念。悉除散乱。若能令心念念不绝。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佛。并见十方世界如来。及所住处。唯除重障钝根之人。于今少时。所不能睹。一切诸善皆悉回向。愿得往生安乐世界。垂终之日。阿弥陀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安慰称善。是人即得往生。释曰。依此经。十日念佛即见阿弥陀佛。不论命终时也。

第五称扬诸佛功德经云。复次舍利弗。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有世界。名曰安乐。其国有佛。号阿弥陀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子曰众祐。度人无量。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受持讽念。当起广远无量欢喜。安立其意。全使真诚。十万亿信心。念斯如来。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涂之厄。命终之后。皆当往生彼佛刹土。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忌舍。阿弥陀佛将诸比丘僧。往其人前。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正觉之心。所以者何。其佛世尊兴立不悲。誓度一切无量众生。亦复护持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其有得生安乐世界。当于其中具满如来正觉之慧。舍利弗。其佛世尊。本求誓愿。其有求于第二之乘。于其世界。具满如来诸佛之法。具正觉分。求声闻乘。于彼佛刹。得阿罗汉。其有往生彼佛刹者。从其所愿。大小之乘。于彼悉满。其有最后闻阿弥陀如来名号。赞说之者。信不狐疑。当相敬心至意。念之如念父母。作如是意。斯等普当于彼佛国具满众愿。其有信不赞叹称扬阿弥陀佛名功德。而谤毁者。五劫之中。当堕地狱。具受众苦。释曰。依此经。念佛如忆父母。始得往生也。

第六发觉净心经云。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叹弥陀如来。十种发心。于中随念发愿。若念当欲生彼。当即得生彼世界。何者。是十种发心。于彼处生。佛告弥勒言。彼等发心非小智者有。彼发心是大事者所有。欲生阿弥陀如来佛刹中者。一当为一切众生发慈心。不生嗔恨。当生阿弥陀如来佛刹。二为一切众生。生慈悲故。当生彼处。三离于杀生。受持正法。发此心故。当生于彼处。四舍于身命。发心不著一切诸法故。当生于彼处。五发甚深忍行清净信。发此心故。当生彼处。六不染名闻利养一切财宝。发此心故。当生彼处。七为一切众生。生贵敬。发心不忌故。当生彼处。八不惊不怖。不受凡言语。发此心故。当生彼处。九入菩提分种种善根。发此心故。当生彼处。十然不离念佛。发此心故。当生彼处。远离诸相故。弥勒此十种发心。若菩萨各发念。一具足者。当生彼阿弥陀佛刹中。若不生。无有是处。释曰。此非观经中十念。此之十念。现在时作。观经中十念。临命终时作也。

第七如大集经云。佛告贤护言。是中何等三昧。能生如是诸功德。所谓思惟诸佛现前三昧。能生如是诸功德法。复次贤护。云何名为菩萨思惟诸佛现前三昧也。贤护。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清净持戒。具足诸行。独处空闲。如是思惟。于一切处。随何方所。若闻西方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人尔时如所闻已。即应作如是想念。如我所闻。彼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今在西方。经途去此。过百千亿诸佛国土。彼有世界。名曰安乐。知是如来今现在彼。为诸菩萨。周匝围绕。处大众中。说法教化。然而是人依闻佛故。系念思惟。观察不已。了了分明。终获见彼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也。复次贤护。譬如世间若男若女。于睡梦中见种种事。所谓金银众宝。珍财仓库。或见朋友诸知识辈。或见觉时心不乐者。是人梦中所对境界。或违或顺。或忧或喜。有时语言欢喜极乐。有时掺感。尽意悲哀。是人寤已。思惟忆念。如梦所见。为他广宣。追念梦中。便生忧喜。如是贤护。彼善男子善女人。端坐系念。专心想彼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如是相好。如是威仪。如是大众。如是说法。如闻系念。一心相续。次第不乱。或经一日。或复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我所闻。具足念故。是人必睹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若于昼时。不能见者。若于夜分。或梦中。阿弥陀佛必当现。释曰。依此经。唯须假想。七日念佛。即得现见。非命终时也。

第八如往生经云。普广菩萨摩诃萨。又白佛言。世尊。十方佛刹净妙国土有差别不。佛言。普广。无差别也。普广又言。世尊。何故经中。赞叹阿弥陀刹。七宝诸树。宫殿楼阁。故愿生者。皆悉随彼心中所欲。应念而至。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汝不解我意。娑婆世界人多贪浊。信向者小。习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专心。乱无志意。十方世界实无差别。令诸众生专心有在。是故赞叹彼国土耳。诸往生者。悉随彼愿。无不获果。释曰。依此经。一向专想西方。即往生也。

第九如药师经云。佛言。若四辈弟子。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常修月六斋年三长斋。或昼夜精勤。一心苦行。愿欲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国者。忆念昼夜。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或复中悔。闻我说是琉璃光佛本愿功德。尽其寿命。欲终之日。有八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宝檀华菩萨。无尽意菩萨。药王菩萨。药尚菩萨。弥勒菩萨。皆当飞往迎其精神。不迳八难。生莲华中。自然音乐而相娱乐。释曰。依此经。七日念佛。纵令生悔。闻药师佛名。还得生也。

第十般舟经云。佛告跋陀和。菩萨于此间国土。阿弥陀佛数数念。用是念故。见阿弥陀佛。见佛已从问。当持何等法。生阿弥陀佛国。尔时阿弥陀语是菩萨言。欲生我国者。常念我数数。常当专念佛名。所得功德。诸行之中最为殊胜。释曰。依此经。亦得念佛往生也。

第十一大阿弥陀经云。当持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生阿弥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愍之。悉令往生阿弥陀佛国。殊使不能尔。自思惟熟校。计欲度脱身者。不当绝念去爱。勿念家事。莫与妇女同床。自端正身心。断于爱欲。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生阿弥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往生其国。在七宝浴池。莲华中化生。释曰。依此经。若能念佛持戒。不与女人同床。下乃至一日一夜。亦得生也。

第十二如无量清净觉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过去宿命已作佛道也。若复有人。闻开净土法门。都不生信者。当知。此人始从三恶道来。殃咎未尽。为此无信向耳。我说此人未可得解脱也。释曰。依此经。闻说净土。生信乐者。普是过去供养佛来。由往昔因。现在乃至十念。悉得往生。

第二引论有七部。一如往生论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一者礼拜。二者赞叹。三者作愿。四者观察。五者回向(释曰此是因门)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池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利益他回向行成就应知。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释曰。此是果门也。

二如起信论云。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释曰。依此论。此间修信心不成就者。教就西方修习。此岂是十解已去菩萨也。

三如十住毗婆娑论中龙树菩萨云。弥陀世尊。行者应以此偈尊重赞叹佛故。论云。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以偈称赞。

无量光明慧  身如真金山

我今身口意  合掌稽首礼

金色妙光明  普流诸世界

随物增其色  是故稽首礼

若人命终时  得生彼国者

即具无量德  是故我归命

人能念是佛  无量力功德

即时入必定  是故我常念

彼国人命终  设应受诸苦

不堕恶地狱  是故归命礼

若人生彼国  终不堕恶趣

及与阿修罗  我今归命礼

人天身相同  犹如金山顶

诸胜所归处  是故头面礼

其有生彼国  具天眼耳通

十方并无碍  稽首圣中尊

其国诸众生  神变及身通

亦具宿命智  是故归命礼

生彼国土者  无我无我所

不生彼此心  是故稽首礼

超出三界狱  自如莲华叶

声闻众无量  是故稽首礼

彼国诸众生  其性皆柔和

自然行十善  稽首众圣王

从善生净明  无量无边所

二足中第一  是故我归命

若人愿作佛  心念阿弥陀

应时为现身  是故我归命

彼佛本愿力  十方诸菩萨

来供养圣法  是故我稽首

彼土诸菩萨  具足诸相好

皆自庄严身  我今归命礼

彼土大菩萨  日日于三时

供养十方佛  是故稽首礼

若人种善根  疑则华不开

信心清净者  华开则见佛

十方现在佛  以种种因缘

叹彼佛功德  我今归命礼

其土具严饰  殊彼诸天宫

功德甚深厚  是故礼佛足

佛足千辐轮  柔软莲华色

见者皆欢喜  头面礼佛足

眉间白豪光  犹如清净月

增益面光色  头面礼佛足

本求佛道时  行诸奇妙事

如诸经所说  头面稽首礼

彼佛所言说  破除诸罪根

美言多所益  我今稽首礼

以此美言说  救诸著乐病

已度今犹度  是故稽首礼

人天中最尊  诸天头面礼

七宝冠摩尼  是故我归命

一切贤圣众  及诸人天众

我皆共归命  是故我亦礼

乘彼八道船  能度难度海

自度亦度彼  我礼自在者

诸佛无量劫  赞扬其功德

犹土不能尽  归命清净人

我今亦如是  称赞无量德

以是福因缘  愿佛常念我

我今于先世  福德若大小

愿我于佛所  心常得清净

以此福因缘  所获上妙德

愿诸众生类  皆亦悉当得

赞观音势至二菩萨偈。

观音大势大名称  功德智慧俱无量

具足慈悲救世间  遍游一切众生海

如是胜人甚难遇  一心恭敬头面礼

众生长寝无明闇  唯此大悲能觉之

随缘皆现色身相  犹如慈父念一子

唯愿慈悲救齐我  一心恭敬照世灯

南无观音大势至  恒入世间无暂息

往生六道济郡生  色身超绝如紫金

威仪庠序世无比  宝瓶化佛天冠中

一心恭敬巧方便  动摇无量三千界

进止妙华恒承足  常以宝手接众生

一心恭敬施无畏  无量无边无数劫

广修愿力助弥陀  常处大众宣法言

众生闻者得净眼  唯愿世世恒亲觐

故我一心头面礼  神通周遍十方国

普现一切众生前  众生若能至心念

皆悉导令至安乐  哀我世间慈悲父

故我一心头面礼  安处出世莲华座

犹如须弥照大海  调伏众生得无畏

一心恭敬人师子  我已随顺修多罗

赞叹观音宝功德  如是功德不可尽

譬如大海一毛渧  假使十方诸如来

穷劫赞叹亦不尽  如是无边无尽藏

故我一心头面礼  已赞观音大势至

即赞十方诸菩萨  愿此功德遍世间

回共众生生彼国

释曰。依此论。唯赞叹礼拜。即得往生。

四如一切经中弥陀佛偈云。唯念法藏比丘。乃从世饶王发愿。喻诸佛。誓二十四章。世世见诸佛。垓数无有量。不废宿命行。功德遂具成。世界名清净。得佛号无量。

国界平夷然  丰乐多上人

宝树若干种  罗列散相生

本茎枝叶华  种种各异香

顺风日三动  翕羿如华生

随地如毛布  杂厕上普平

一切无诸山  海水及诸原

但有河水流  音响如说经

天人入水戏  在意所欲望

令齐水额眉  意愿随念得

佛寿十方沙  光明普无边

菩萨及弟子  不可算称量

若欲见彼佛  莫疑亦莫望

有疑在胎上  可令五百年

不疑生基坐  叉手无量前

愿欲遍十方  须臾则旋还

惟念彼菩萨  垓劫作功德

本行如此致  得号增世尊

佛兴难得值  须臾会难闻

讲说土难遇  受觉人难得

若后遭末世  法欲衰微时

当共建拥护  行佛无欲法

佛能说此要  各当勤思行

受此无量制  世世稽首行

释曰一切经  中有此礼文

五如宝性论云。

依此诸功德  愿于命终时

得见弥陀佛  无边功德身

我及余信者  既见彼佛已

愿得离垢眼  证无上菩提

六如禅那啒多三藏。别译龙树赞礼阿弥陀佛文。有十二礼。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稽首天人所恭敬  阿弥陀仙两足尊

在彼微妙安乐国  无量佛子众围绕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金色身净如山王  奢摩他行如象步

两目净若青莲华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面善圆净如满月  威光犹如千日月

声如天鼓俱翅罗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观音顶戴冠中住  种种妙相宝庄严

能伏外道魔憍慢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无比无垢广清净  众德皎洁如虚空

所作利益得自在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十方名闻菩萨众  无量诸魔常赞叹

为诸众生愿力住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金底宝间池生华  善根所成妙高座

于彼坐上如山王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十方所来诸佛子  显现神通至安乐

瞻仰尊颜常恭敬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诸有无常无我等  亦如水月电影露

为众说法无名字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彼尊无量方便境  无有诸趣恶知识

往生不退至菩提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彼尊佛刹无恶名  亦无女人恶道怖

众人至心敬彼尊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我说彼尊功德事  众善无边如海水

所得善根清净者  回施众生生彼国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七如摄大乘论云。

众宝界如觉德业  我说句义所生善

因此愿悉见弥陀  由得净眼成正觉

净土论卷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