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易图讲座

第43讲 清代的易图:毛奇龄《推易始末》中的卦变图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毛奇龄(1623一1716),字大可,一字齐于。学者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康熙己未(1679年)以廪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清史稿》儒林传。易学著作今存《仲氏易》十卷、《推易始未》四卷、《易小帖》五卷、《易韵》四卷、《河洛原舛编》一卷、《太极图说遗议》一卷、《春秋占筮书》二卷。

毛氏《推易始末》四卷,乃取汉魏唐宋以来言《易》及于卦变者,采其说与图又附以己之折中图而成书。所谓“推易”,乃本《系辞》“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语而来,亦即其《仲氏易》所谓“移易”之义。是书卷一“汉魏晋南北朝唐儒推易遗文(乾至临)”;卷二“汉魏晋南北朝唐儒推易遗文(观至未济)”、“宋李挺之变卦反对图”、“朱汉上易传六十四卦相生图“;卷三“朱文公本义卦变图”、“元朱枫林十辟卦变图、六子卦变图”、“明瞿塘来氏卦综图”;卷四“何氏乾坤主变图”、“推易折中图”。

毛氏序曰:“因于作《仲氏易》成,取卦变诸图,汇前儒所已言者,而合之今说,以明千世一揆之意,曰《推易始未》,后之学者可览观焉。”是书所采卦变说,有荀爽、虞翻、姚信、干宝、蜀才、蔡景君、卢氏、侯果及《九家易》诸家,多录自李鼎祚《周易集解》。所采卦变图,李挺之《变卦反对图》及《六十四卦相生图》出朱震《汉上易传卦图》;朱熹《卦变图》出《周易本义》;《十辟卦变图》及《六子卦变图》出朱升《周易旁注前图》;《来氏卦综图》出来知德《周易集注》;《乾坤主变图》出何楷《古周易订诂》。

欲明毛氏所作《推易折中图》,则应先读其《仲氏易》。毛氏于《仲氏易》卷一本“变易”(“谓阳变阴,阴变阳也”)、“交易”(“谓阴交乎阳,阳交乎阴也”)之义出《伏羲八卦图》和《伏羲六十四卦图》。又谓《序卦》用“反易”(“谓相其顺逆,审其向背,而反见之”);分经用“对易”(“谓比其阴阳,絜其刚柔,而对观之”);演易系辞用“移易”(“谓审其分聚,计其往来,而推移而上下之”)。以“序卦分篇非关秘旨,只一次第焉而已,无他也。夫两卦者,一卦之析也,覆卦者,变卦重卦之则也。文王就一卦以测两卦,而即就变卦重卦以推覆卦,故乾坤为变卦,屯蒙为覆卦,需讼为交卦,先以立三易之则,而就其中计之,则变易者八,兼变者八,兼交易者十二,而反易之数成焉。故有合三易而列上经者,泰否是也,此天地之用也,泰否体天地者也。合三易而终下经者,既未济是也,此水火之用也”之说,而出《文王序卦图》,又本其“三易”之说,以“无对”、“互对”、“变对”而出《文王分上下篇图》,并有“萧汉中作读易考原,全书专释上下篇象数名义,论阴阳主客进退赢缩,至数卷合五十余板,而终不得其要领”云云。卷二则以“三易”中之“移易”之法,分六十四卦为“不易卦”、“聚卦”、“半聚卦(一名环聚卦)”、“子母聚卦(一名子母易卦)”、“分易卦(又名分推卦)”,出《文王演易系辞图》,末注云“另有折中图,见《推易始末》”。毛氏所列之《推易折中图》,亦既是以“不易卦”、“聚卦”、“半聚卦”等名义所作之卦变图,与《文王演易系辞图》大同小异。其述所立“推易名色”曰:“虞翻解诸卦,亦偶得旧传,如讼自遁之二三相易,为三来二中,而亦不竟其说。乃当时不立推易名色,且其说杂出,虽未尝言变卦,杂卦变于其中。致王弼言易,推其说而不尽合,则概扫弃之,而于是辞象变占茫无所据。唐时李鼎祚见当时奉敕撰疏,遵行弼书,急搜虞翻、蜀才诸说,列之卦首,而彼伸此诎,阙略未备。暨五代北宋间,不能行其书。惟陈氏之徒刘牧、李之才辈,稍知其概,私画之为图,而误名卦变,且参以己意补苴所不足。而程颐、苏轼诸儒在北宋说易家,复以卦变却之。至南渡以后,有朱侍读震,力持其说,曾于绍兴间辑刘、李诸图进之御览。而朱文公熹,则又以彖传诸辞其不可解处,非卦变不解,极言程氏不取卦变之非。于是就朱震所进图而恢扩,以尽其变。其于推易秘旨,可谓十得八九矣。惜其图概从一卦所推,而所著《本义》每卦下已旁及他卦,然究非夫子所云类聚群分之旨,故南渡诸儒虽已遵之若蓍蔡,而终难尽合,疑义多有。元时朱升又复从而参订之,有十辟卦变、六子卦变之说,此皆得乎汉晋诸儒之各体者。然而六子之说疏焉。至明代来氏知德专以反对诸卦释夫子彖传所云,而改卦变曰卦综,然于彖传诸辞仍有未合。暨何楷作《周易订诂》,又稍变其说,以为诸卦俱本乾坤所生,以求合于程氏、苏氏本乾坤不本他卦之意。然究非了义,总由彖象不明,无所依据,即不能不仍取其说,而再三致意,而不得要领,屡更不定。亦安知夫子大传明明言之,所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默而成之,存乎其人,原谓其说难传,当从悟入。而历汉唐宋元

明,纵横上下,各欲尽其义,而累求不得,乃不意今日而竟得之也。夫大传之曰变、曰化,为羲易言之也;其曰迁、曰推,则皆为周易言之也。推、迁者,周易之易也。第夫子赞易,分作三翼,而以杂卦赞反易,序卦赞对易,其于上系、下系则专以刚柔相推作推易之赞,而印之彖、象,质之卜筮,系辞演繇所至悉合,则夫序卦分篇,皆演易之所偶及,而专以移易一法为彖为象,即曰演易用移易,而不易之义存乎其间,又何疑焉!若夫汉儒诸说暨宋元明诸家图,本详载予《推易始末》一书,兹不具述。”毛氏谓宋代以来卦变图及《序卦》分篇研究诸说皆有其不是处,目的则在于突出自己以所谓“三易”之法而推出的“推易折中图”、“文王演易系辞图”、“文王序卦图”和“文王分上下篇图”。四库馆臣《推易始末提要》曰:“朱子谓卦变乃易中之一义,而奇龄则以为演画系辞之本旨,未免主持太过。”此评可谓公允。《清史稿·儒林传》谓毛氏“平生淹贯群书,尤通经学,然好为驳辨,他人所已言者,必力反其词”,其《推易折中图》所用之“聚卦”、“环聚卦”、“子母聚卦”、“分推卦”诸概念,似本《系辞》“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之说而来,然皆不见前人有是说。究其本皆不出卦爻变动之外,“爻者,言乎变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刚柔相推”即是卦爻之动,“而生变化”则是卦象之变。所以,“推易”亦不过为卦变一家之说而已。如谓只有己图可用而诸家之图当废,则未免自诩过高。

毛氏是书于李挺之《六十四卦相生图》后曰:“《本义》卦变全袭此,而序次稍别。”此说则有失朱熹《卦变图》本旨。李挺之以《乾》、《坤》三交得《复》、《姤》、《临》、《遁》、《否》、《泰》六卦而变得六十四卦,故杨甲《六经图》准之衍出《复姤临遁泰否六卦生六十四卦图》(分列六图),章潢《图书编》又列《复姤临遁泰否六卦生六十四卦图》(一大圆图)。

而朱熹《卦变图》则是以十辟卦参与卦变,其中《夬》、《大壮》、《观》、《剥》皆有变图。李挺之以《泰》变得十卦,《否》变得十卦,而朱熹则以《泰》变得二十卦,《否》变得二十卦,全图重复出六十二卦。所以,不能说其图是“全袭”李挺之《六十四卦相生图》之作。毛氏又于“宋李挺之变卦反对图”所引朱震“李挺之变卦图八篇,并六十四卦相生图一篇,凡九篇,邵康节子伯温传之于河阳陈四丈(忘其名),陈传于挺之”之说后加按语曰:“李挺字之才,授先天图于邵雍者。此云康节之子再传及挺,不合。当是邵氏之子受于陈四丈,丈受于挺为近是。”朱震原文是“右李挺之六十四卦相生图一篇,通变卦反对图为九篇。康节之子伯温传之于河阳陈四丈(忘其名),陈传之于挺之”,依朱震前“右河图,刘牧传于范谔昌、谔昌传于许坚、坚传于李溉、溉传于种放、放传于希夷陈抟”之说理解之,朱震有关九篇卦变图传承之说,并非“云康节之子再传及挺”。又李之才名“挺之”,并非‘’李挺字之才“。(章潢《图书编》卷八之图说曰:“是图乃康节之师李挺之所传,河阳陈氏得之康节。”)朱震岂不知李挺之为邵雍之师?恰是有“尤通经学”之名的毛奇龄却妄言“李挺”。毛氏是书又有“易卦有图自宋人始”之说,此亦与历史事实不合。一部《易经》因起《乾》、《坤》终《既济》、《未济》之六十四卦图象系以卦爻辞而成书,《京氏易传》以八宫世系卦象为序而立说,《易稽览图》中已有易卦之图等等,岂可言“易卦有图自宋人始”?又毛奇龄于《仲氏易》中谓伏羲“画卦用变易,重卦用交易”,又以“变易”之义列《伏羲八卦图》,以“交易’’之义列《伏羲六十四卦图》,既谓“易卦有图自宋人始”,则此二图不当冠以“伏羲”。同样,其所谓之《文王序卦图》、《文王分上下经图》,亦不当冠以“文王”。

毛奇龄为乾嘉学派之先驱,传说其读朱熹书时,旁立一草人,上书朱熹之名,每读到他自己认为有不是处,则对草人鞭搭之。毛氏研经重考据和训诂,其辨河洛图书之伪尤为有据,然其辨宋代先天后天诸图,则多是朱冠邵戴,辨周敦颐《太极图》,以一幅后出之《太极先天之图》而谓其源于道家,则不实而近诬。从《仲氏易》和《推易始末》二书来看,毛氏并非摒弃一切易图,其所出卦序图及卦变图,亦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花样翻新而已。毛氏自恃聪明而过于自诩,则不足取。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