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大盐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味咸。微苦。微甘。微辛。气寒。漏芦为之使。主助水脏凉血润燥。和脏腑。除中恶心痛。肠胃结热喘逆。胸中病。令人吐。并治霍乱腹痛。腹胀气满。除积聚及伤饮食。吐胸中痰癖。及一切时气风热痰饮关格诸病。除风邪。止风泪邪气。疗疝气。通大小便。明目固齿。坚肌骨。定痛止痒。(诸本草)夫水周流于天地之间。润下之性。无所不在。其味作咸。

凝结为盐。亦无所不在。在人刖血脉应之。盐之气味咸腥。人之血亦咸腥。咸走血。血病无多食盐。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从其类也。煎盐者用皂角收之。故盐之味微辛。辛走肺。咸走肾。喘嗽水肿消渴者。盐为大忌。或引痰吐。或泣血脉。或助水邪故也。然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补肾药用盐汤者。引入本脏也。而补心补脾药。亦须用炒盐。其治积聚结核。以能软坚也。治诸痈疽眼目及血病。以其走血也。治诸风热病。以寒胜热也。治大小便病。以能润下也。治骨病齿病。以肾主骨咸入骨也。吐药用之者。咸引水聚也。(能收豆腐与此同义)诸蛊及虫伤用之者。取其解毒也。(濒湖)中恶心痛。或连腰脐。取盐如杂子大。

青布裹烧赤。纳酒中顿服。当吐恶物愈。霍乱心腹痛。炒盐三钱。以炒砂仁末五钱。泡汤。

井水澄。冷灌下效。凡霍乱上不可吐。下不可利。出冷汗三大斗许。气即绝。此方入口即吐。

绝气复通。(柳州纂方)一法。用盐一大匙熬黄。童便一升。合和温服。少顷吐下即愈。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按治霍乱。多取盐以上涌下泄。要亦不外于阴阳合化也。胸中痰饮。伤寒热病。疟疾。须吐者并以盐汤吐之。心腹胀坚。痛闷欲死。盐五合。水一升。煎服。吐下即定。不吐更服。积聚二贤散。橘红一斤。甘草四两。盐五钱。用水三四碗。从早煮至夜。以烂为度。水干则添水。晒干为末。淡姜汤调下。有块者。加姜黄半两同前药煮。气滞。加香附二两同前药煮。气虚。加沉香半两另入。

噤口痢。加莲肉二两另入。酒食过度。胸膈膨满。口吐清水。一切积聚。法制槟榔散。鸡心槟榔一两切块。砂仁白蔻仁丁香切细粉草各一两。橘红生姜切细各半斤。盐二两。用河水两碗。浸一宿。次日入砂锅内。慢火煮干。焙过瓶收。每服一撮。细嚼酒下。按心腹胀坚及积聚。皆元阳不得元阴之化也。惟伤食则是确然有形者。故用破坚温行之剂。然必合于咸寒。

使阳得阴化而后行。皆不徒以软坚为功也。齿 齿动。盐半两。皂荚两挺。同烧赤研。夜夜揩齿。一月后并瘥。其齿牢固。目中泪出。盐点目中。冷水洗。数次瘥。口鼻急疳。蚀烂腐臭。斗子盐白面等分。为末吹之。

〔论〕 盐本润下之水而作咸。经曰。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脏为肾。肾为人生之元阴。而元阳出焉。夫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先明水火之相胜。即明水火之相济。然后阴阳之合而分。分而合者可明。而盐之能主百病者亦可明。经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

又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脏为心。又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是非水之胜火乎。

顾心虚即以炒盐补之。其义何也。心主火。其充在血脉。(既曰充在血脉。则所谓火之灵者。岂徒在气乎。夫心所以生血。谓离中有坎也。盐之气味咸腥。人之血亦咸腥。取盐入生血之心。非同气相求欤。)心虚者血脉不充也。血脉不充而后阳偏胜。经所谓壮火食气。热伤气。苦伤气也。以炒盐之咸补其血。则火得水济而阳不偏胜。经所谓少火生气。寒胜热。咸胜苦也。是相胜而乃以相济者也。经曰。心之病在五脏。夫五脏属阴气主之。能使心充于血脉。而五脏之阴气不伤。则阴之为阳守者。六腑胥受其益矣。试以脏言之。经云。脾色黄。

宜食咸。启元子谓肾为胃关。脾与胃合。假咸软以利其关。关利而胃气乃行。胃行而脾气方化。是脾之宜咸者即以利胃。(凡六腑之益先因于各脏者可推)如本经所治肠胃结热。及霍乱伤食腹胀满。类皆可推脾肾同气以求之矣。胸中为肺所治。痰热诸证乃元阳不得元阴以化。

故液结为痰耳。盐能吐之者。元阳得阴以化。不徒以涌泄为功也。至于能通大便。亦当推肺肾同气以求之矣。元阳得化于元阴。则目病之因于肝眚者。风泪邪气可止。又并风邪疝气而治之。至胆为中精之腑。亦当推肝肾同气以求之矣。若心小肠肾膀胱。固皆以同气相求者。

盐之能利小水。其又何疑。总之。五脏之阴气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善理病者就元阴以保元阳。可举一盐之治。通于他味矣。

别录云。多食伤肺喜咳。多食。令人失色肤黑。损筋力。(保升)

〔修治〕 人多以矾硝灰石之类杂之。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煎炼白色乃良。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