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辟卦候卦及律吕之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每年冬至及夏至,就是一年中昼夜偏长与偏短的交替点,邱琼山(邱浚,广东海南岛琼山县人,明朝景泰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孝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弘治八年卒,諡文庄,世称邱文庄公.)所作的成语考,有云:“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就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縠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这二十四节是古代中国人经过长期观察,认为太阳运行一周天(其实是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但中国古人以地球为中心座标,认为太阳及五星环绕地球而行.)分为三百六十度,运行一度则需时一天略多,运行一周天约三百六十五日.汉书律历志引述尚书尧典云:“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尚书是战国至秦朝之间的作品,可见汉朝以前,中国人已经懂得太阳历,将太阳运行若干度,分为段落,以定四时的节气.但历法屡经修改,平年十二个月,月大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全年三百五十四日或三百五十五日,与地球环绕太阳一周三百六十五日五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比较,相差十日二十一时有多,故每三年一闰月,五年两闰月,十九年七闰月,有节气无中气是闰月.

中国农历以五日为一候,每月六候,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例如冬至“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查通书可知.又以一年十二个月配以十二辟卦,将十二辟卦的次序阴阳消长,来表明节气的昼夜长短.所谓先天卦气,乾尽午中,阴尽子中,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的易理.

十月建亥,其卦为坤,坤卦六爻皆阴,是由霜降而至小雪,为昼愈短而夜愈长.十一月建子,其卦为地雷复,六阴之下而生一阳,是由小雪而至冬至,为昼最短而夜最长.

十二月建丑,其卦地泽临,下生二阳,是由冬至而至大寒,昼初长而夜初短.正月建寅,其卦为地天泰,下生三阳,是由大寒而至水,昼渐长而夜渐短.

二月建卯,其卦为雷天大壮,则生四阳,是由雨水而至春分,渐变为昼夜平均.三月建辰,其卦为泽天夬,则五阳生,是由春分而至縠雨,昼已长而夜已短.四月建巳,其卦为乾为天,则六阳俱足,是由縠雨而至小满,昼愈长而愈短.

五月建午,其卦为天风姤,乾尽午中,则一阴生,是由小满而至夏至,昼最长而夜最短.

六月建未,其卦为天山遯,则二阴生,是由夏至而至大暑,昼初短而夜初长.七月建申,其卦为天地否,则三阴生,是由大暑而至处暑,昼渐短而夜渐长.八月建酉,其卦为风地观,则四阴生,是由处暑而至秋分,渐变为昼夜平均.九月建戌,其卦为山地剥,则五阴生,是由秋分而至降,昼更短而夜更长.

月亥子丑寅卯辰

气坤复临泰大壮夬

卦月巳午未申酉戌

气乾姤遯否观剥

卦若以现代天文学言之,

冬至:每年公历十二月廿二日或廿三日,即太阳经过冬至点之日也,是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则相反.

春分:每年公历三月廿一日或廿二日,即太阳经过春分点之日也,是日日光正射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均分.

夏至:年公历六月廿一日或廿二日,即太阳经过夏至点之日也,是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每年公历九月廿三日至廿四日,即太阳经过秋分点之日也.是日日光正射赤道上,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

中国古代历术家又有把蒹葭灰填入竹管中,用以测验节气的变化,谓气至则灰去.唐朝杜甫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将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手中杯.”其实所谓律管动则葭灰飞,是很无聊而没准验的.但汉书律历志有谓:“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吕以旅阳宣气.”

阳律六,就是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

阴律六,就是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仲吕.

通书把十二律分配十二月,

正月建寅律中太簇,下生南吕;

二月建卯律中夹钟,上生无射;

三月建辰律中姑冼,下生应钟;

四月建巳律中仲吕,上生黄钟;

五月建午,律中蕤宾,下生大吕;

六月建未,律中林钟,上生太簇;

七月建申,律中夷则,下生夹钟;

八月建酉,律中南吕,上生姑冼;

九月建戌,律中无射,下生仲吕;

十月建亥,律中应钟,上生蕤宾;

十一月建子,律中黄钟,下生林钟;

十二月建丑,律中大吕,上生夷则.

而以黄钟为十二律之首,故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冼,姑冼生应钟,此黄钟所由生也.其相生之数,一阳生二阴,二阴生三阳,三阳生四阴,四阴生五阳,五阳生六阴,六阴复生一阴.一阴生二阳,二阳生三阴,三阴生四阳,四阳生五阴,五阴生六阳,六阳复生一阳,故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仲吕复生黄钟,此蕤宾之所自生也.隔八相生之义如此.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