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校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校注

(1) 唐本和宋本有篇题《举贤》。

(2) 今本均有此类内容,而无此篇题。

(3) 简文有“王问太公‘治乱奈何?’太公曰:‘其本’”等,推测即此篇的内容。今本无此篇题。

(4) 今本无此篇题。但唐本《利人》篇和郡本《龙韬》篇内有“文王问太公:‘愿闻治国之所贵’。太公曰:‘贵法令之必行’”。推测此类内容可能即此篇之内容。

(5) 唐本有篇题《礼仪》。

(6) “第十三”,篇题次序。仅有篇题次序,而无篇题,其下“舜伐有苗”,释文中有武王问,太公回答有关有苗的简文。“有苗”,族名,古曰三苗,亦称有苗。《正字通》:“苗,苗人,古三苗之裔,自长沙沅辰以南尽夜郎之境,皆有之,与氐夷混杂,通曰南蛮”。

(7) 唐本有篇题《大失》。群本有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失?”等内容。但无此篇题。

(8) 今本无此篇题。

(9) 《国务》,宋本篇题。群本有此内容而无此篇题。简文和今本此篇相合的共有5条,简的编号分别为:1138、2338、1060、1177、1049。

(10) 简文“为国之务果何”,宋本作:“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群本作:“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道。’太公曰:‘爱民’。”

(11) 今本无“所”字。“胃”借为“谓”,以下同。此句宋本作:“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群本和宋本相同。

(12)(14)(18) “是胃”,今本作“则”。

(13) 此句今本作:“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

(15) “治”,今本作“营”。

(16) “台游宫室之观”,宋本作“宫室台榭”,群本作“宫室游观”。

(17) “而不”,今本无。

(19) 与前简文连接则读为“□杀之;重赋□□,是胃夺之;多治台游宫室之观,而不……者其民□,是胃苦之;□□而□”,此句宋本作:“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

(20) 《举贤》,宋本和唐本有此篇题,群本有此内容,而无此篇题。简文和今本此篇相合的共有7条,简号分别为:0301、1834、0786、1013、2297、2238、2283。

(21) 宋本此句作:“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至危亡者,何也?’”唐本和群本与宋本同。

(22) 宋本此句作:“而无用贤之实也。”群本为“无得贤之实也”。

(23) 宋本此句作:“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唐本“君”下重一“君”字,又“誉”作“善”。

(24) 宋本无“以故”,唐本和群本无“而以故”。简文“□好用以善,而以故不得”,宋本作:“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唐本作:“其失在君,君好用世俗之所善,而不得其真贤之实。”

(25) 与前简文连接可读为:“□不忠为忠,以非信为信,以誉为功,以□。”此句宋本无,群本作:“好听世俗之所誉者或以非贤为贤,或以非智为智,或以非忠为忠,或以非信为信。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智,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唐本“或以非贤为贤”以下和群本同,“好听世俗之所誉者”作“君好听世俗之所誉言,世俗言者”。

(26) 今本“党者”后有一“退”字。

(27) 宋本“群至”为“群邪”,此句作:“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唐本“若是则”为“若是者”,群本为“是以”。“邪”,唐本作“奸”。

(28) 今本均无“而”字。

(29) 与前简文连接则读为:“党者,是其群至比周□习□也,□而忠臣死于无罪,其邪臣以……”宋本此句接前文作:“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臣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奸臣以虚誉取爵位”,唐本写作“耶臣之以誉为爵位”。

(30) 《农器》,宋本篇题,他本无。简文和此篇相合的仅1条,即简2261。

(31) “毋”通“无”。宋本此句作:“武王问太公曰:‘天下安定,国家无事,战攻之具,可无修乎?守御之备,可无设乎?’”

(32) 《利人》,唐本篇题,他本无。简文和此篇内容相合的仅1条,即简0862。

(33) 唐本此句作:“文王问太公:‘愿闻治国之所贵’。太公曰:‘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治道通则人利大,人利大则君德彰矣。’”群本“必行则治道通”,以下作“通则民大利,大利则君德彰矣”。

(34) 《趋舍》,唐本篇题,他本无。简文和此篇内容相合的共有4条,简号分别为:2233、0763、0818、0838。

(35) 唐本此句作:“太公曰:‘夫人皆有其性,趋舍不同,喜怒不等,故或夺或赏。’”李善注《文选》引《六韬》云:“太公谓武王曰:‘夫人皆有性,趋舍不同,喜怒不等。’”与唐本相合,不同的是唐本为文王问太公曰,而李注转引则为太公答武王问。

(36) “世世”唐本作“代”。

(37) “合于忠者,贤士臣”唐本作“合于忠则吏不为奸,而万民殷富”。

(38) 此简和前简连接,唐本作:“合于信,则君臣□,而远者亲。合于贪戾,则民人流亡,国必更王。”

(39) 《礼仪》,唐本篇题,他本无。简文和此篇内容相合的共有5条,简号分别为:2374、0997、2494、0847、2202。

(40) “咸”字今本无。

(41) 此句唐本作:“文王问太公曰:‘以礼仪为国而不能大利其民何也?’。太公曰:‘礼者,明长幼,别贵贱……’”

(42) 此句唐本作:“文王曰:‘为国而不用礼仪可乎?’”

(43) 此句唐本作:“太公曰:‘治国之□□也,虽然非所以定天下,而强国富人也。’”

(44) 唐本“也”为“已”。余同简文。

(45) 《大失》,唐本篇题。群本有此内容,而无此篇题,其内容在《龙韬》篇内。简文和今本内容相合的共有3条,简号分别为:0767、0814、0787。

(46) 唐本“邪”为“耶”,“亡”作“止”。群本“亡”也作“止”,余同简文。

(47) 唐本和群本的“日起”为“乱起”。此简和前简连接起来,唐本作:“不法法则邪不止,邪不止则祸乱起矣”。

(48) 唐本和群本“国且乱”为“国昏乱”。

(49) 与前简连接,唐本此句作:“不法法则形妄行,形妄行则赏无功;不不法则国昏乱,国昏乱则臣为变;不法则则水旱发,水旱发则万人疾”。群本“万人疾”作“万民病”,其他同。

(50) 《动应》,唐本篇题。群本有此内容,而无此篇题。简文与此篇内容相合的共有2条,简号分别为:0111、2207。

(51) “不就”唐本作“不孳”,群本作“不滋”。

(52) 唐本此句作:“如响之应声,如影之随形。”群本和唐本同。“景”,“影”之本字。

(53) 唐本和群本有相应的内容,而无篇题。该篇题是后人所加。简文和今本内容相合的共有7条,简号分别为:2358、2343、2396、2447、0586、0972、2224。

(54) 唐本此句作:“(殷君)喜煞人之父,孤人之子。”“煞”俗“杀”字。群本和唐本同。

(55) “臾”读为“谀”,谄媚、奉承。“”读为“谄”。唐本“臾”为“阿谏”,群本为“阿谀”。

(56) 唐本为“以君子为下,以小人为上”。

(57) 此句唐本作:“殷君好田猎毕戈走狗试马,出入不时。”群本作:“好田猎,出入不时。”

(58) “□风□甚雨”,唐本作:“不避大风甚暑。”《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六韬》,此句作:“不避大风甚雨,不避寒暑。”

(59) “日夜久”,唐本和群本均作:“日夜无己。”与前简连起来群本此句作:“(殷君)喜治宫室,修台池,日夜无己。”句中“治”作动词,建造。

(60) 此句唐本作:“离宫七十三所,大宫百里,宫中有九市”。群本无此句。

(61) “般庚”,“般”应为“盘”,“般庚”即盘庚。参阅《史记·殷本纪》。此句《六韬逸文·距谏》作:“行般庚之正。”

(62) “乡”,音同“香”,此作“香”。

(63) “央”,和“殃”同音,此作“殃”,即灾祸。

(64) “伯邑巧”,疑为“伯邑考”。伯邑考,周文王长子,质于商,为纣所烹。见《礼记·檀弓上》,《淮南子·汜论训》。

(65) “”,同“應”(应)。

(66) “波”,此作“彼”。“王良”,春秋时晋国善御马者,见《孟子·滕文公下》、《荀子·王霸》、《吕氏春秋·审分》、《淮南子·览冥》。也有的认为即郵无,见《左传》哀公二年“卫太子为右”注。还有的认为即伯乐,见《荀子·王霸》杨注。

(67) “厪”,又作“廑”,同“勤”。

(68) “顷”,和“倾”音同,此作“倾”,“倾危”。

摹本:张守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