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孙膑兵法

五名五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五名》、《五恭》原为两段,标题分别写在段末,今据文例、字体合为一篇。

《五名》论述用不同方法对付五种不同的敌军。《五恭》论述军队进入敌方境内时,“恭”“暴”两种手段要交替使用。

兵有五名:一日威强,二日轩骄(1),三曰刚至(2),四曰{目力}忌(3),五曰重柔(4)。夫威强之兵,则屈软而待之(5);轩骄之兵,则恭敬而久之;刚至之兵,则诱而取之;{目鸟}忌之兵,则薄其前,譟其旁,深沟高垒而难其粮;重柔之兵,则譟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6)之。五名兵有五恭、五暴。何谓五恭?入境而恭,军失其常。再举而恭,军无所粮(7)。三举而恭,军失其事(8)。四举而恭,军无食。五举而恭,军不及事。入境而暴,谓之客。再举而暴,谓之华。

三举而暴,主人惧。四举而暴,卒士见诈(9)。五举而暴,兵必大耗。故五恭、五暴,必使相错也(10)。

五恭二百五十六(11)

(1)轩骄,疑是高傲或骄悍之意。

(2)刚至,“至”疑借为{忄至}(zhi质)。刚俊,刚愎(bi必)自用。

(3){目力}忌,下文作{目鸟}忌。{目鸟},{目力}皆从目声,疑当读为冒。

冒,贪。忌,疑忌。

(4)重柔,极其软弱。

(5)意谓用示弱的办法对付强敌。

(6)回,围。

(7)军队征集不到粮草。

(8)失其事,误事。

(9)见诈,受骗。

(10)相错,交替使用。

(11)据篇末所记字数,本篇除《五名》、《五恭》外,还应有一段,但在整理过程中没有发现。

[ 原文]兵有五名:一曰威强,二曰轩骄,三曰刚至,四曰助忌,五曰重柔。夫威强之兵,则屈软而待之;轩骄之兵,则恭敬而久之;刚至之兵,则诱而取之;忌之乒,则薄其前,噪其旁,深沟高垒而难其粮;重柔之兵,则噪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之。兵有五恭、五暴。何谓五恭?入境而恭,军失其常。再举而恭,军无所粮。三举而恭,军失其事。四举而恭,军无食。五举而恭,军不及事。入境而暴,谓之客。再举而暴,谓之华。三举而暴,主人惧。四举而暴,卒士见诈。五举而暴,兵必大耗。故五恭、五暴,必使相错也。

[ 译文]军队有五种类型:第一种是威武强大,第二种是高傲骄横,第三种是刚愎自用,第四种是贪婪猜忌,第五种是优柔寡断。对付威武强大的军队要故意示弱,装出屈服的样子而等待时机;对付高傲骄横的军队,可以装出恭敬的样子而假以时日;对付刚愎自用的军队,可以用诱敌计而战胜;对付贪婪猜忌的军队,可以成逼其前锋,同时在其侧翼虚张声势加以骚扰,再用深沟高垒使其难于运粮补给:对付优柔寡断的军队,可以虚张声势施以恐吓,用小股部队作些试探性的攻击,如果敌军出动就加以攻击,如果敌军不出战就逼其后退。军队有五种表示谦恭的情况,也有五种表现凶暴的情况。表示谦恭是哪五种情况呢?第一是在进入对方国境立即表示谦恭,军队就会失去其正常的状态;第二次行动时向敌方表示谦恭,军队就会无从得到粮食补给;第三次行动时向敌方表示谦恭,军队就会失利;第四次行动时向敌方表示谦恭,军队就要挨饿了;第五次进攻向敌方表示谦恭,军队就无法完成任务了。表现凶暴又会是哪五种情况呢?一进入对方国境就表现凶暴,该国人定会把你当做外来客;第二次行动表现凶暴,就会引起该国哗然纷乱;第三次行动表现凶暴,就会引起该国百姓恐惧;第四次行动表现凶暴,你的士兵在该国就只能得到欺诈了;第五次行动再表现凶暴,你的军队就将大受损耗了。所以说,谦恭和凶暴要视情况交替使用。

[ 解析]这篇文章讲述对待敌国的态度,但两部分各有侧重。第一部分讲述两军对垒时,对待不同敌军的相应态度和办法。孙膑把敌军分为五种类型:即威武强大、高傲骄横、刚愎自用、贪婪猜忌、优柔寡断。从孙膑所说特点来看,这里所说的军队,实际是指统兵将领的特点。文章的重点不在于给敌军分类,而在于论述对付这五种敌军的办法。孙膑述说的这些办法针对性很强,述说得很具体。我们可以分析几个实例,以便更深刻地认识孙膑这些论述的价值。《曹刿论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较为弱小的鲁国战胜当时最强大的齐国的故事。战事发生在公元前684 年,齐国大军侵入鲁国,鲁国兵少国弱,不能立即和强大的齐军正面对抗,便采取了暂时避开敌军锋锐,保存实力,待机反攻的策略。一退再退之后,鲁军选定长勺作为决战地点。两军在长勺摆开阵势,齐军首先发动猛攻,战鼓声震天动地,众齐军呐喊冲锋,气势很盛。鲁庄公见状,很怕鲁军抵挡不住,便要下令反击。辅佐鲁庄公的谋士曹刿连忙阻止。“等一等,现在敌军气势正盛,不能反击。我军现在反击,正合敌军之意,交锋对我军不利。不如先避过敌军锋锐,消磨他们的锐气。”正说之间,齐军眼看就要攻入鲁军阵地,鲁军突然万箭齐发,遏制了齐军的攻势。过了一会儿齐军又发动了第二次冲锋,鲁军仍是坚守不出。齐军一连发动了三次冲锋,鲁军都是坚守不动。齐军将士三次冲锋没有奏效,便松懈而且疲劳了,失去了起初那种锐不可当的气势。曹刿见齐军锐气消失,将士疲惫,便请鲁庄公下令擂鼓进军,反击齐军。鲁国军兵憋了半天,现在一下出击,人人奋勇争先,形成一股锐不可挡的洪流,一下子就把疲劳的齐军冲了个落花流水,败退下去。鲁庄公见齐军败退,便要下令追击。曹刿忙说:“且慢!等我看看他们是不是真败。”说着,曹刿跳下战车,查看齐军战车的辙印,接着又登上战车观望齐军的旗帜,然后请鲁庄公下令追击。鲁军见齐军狼狈逃窜,便一齐奋力追击,一鼓作气把齐军赶出了国境。战斗结束后,曹刿才解答了鲁庄公的疑问:“打仗凭的是一股勇气。第一次冲锋,气势正旺;第二次冲锋时,已是衰退了;两次不成功,第三次冲锋时,气势已消耗殆尽了。齐军三次冲锋没有成功,气势已衰竭时,我军再发动反击,以高昂的士气去攻击士气衰竭的齐军,所以一举成功。”“齐军败退时,我不让马上追击,是防止齐军用诈。待我看清齐军车辙印很乱,旗帜也是东倒西歪时,已能确定齐军确实是溃败了,这才请你下令追击,以保证万无一失。”鲁庄公听了曹刿一番说明,心悦诚服。这一场齐鲁之战,鲁国的用兵策略和孙膑所说的对付威武强大的敌军的策略完全一样,先是节节后退,故意示弱避敌,待到退到合适反击的地点后,又避过敌军三次冲锋,才在最恰当的时机反击,所以一举全胜。说到以弱胜强,成吉思汗也有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发生在他没有当上蒙古大汗的时候。当时他叫铁木真汗,是一个部族首领,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儿子和部将,被他的宿敌世仇泰亦赤兀部的大军包围在一座小山上。他看清了敌势,先派手下大将木华黎和他的二儿子一起,领一队兵向西退却,待机行动,又命猛将博尔术和赤老温带一队兵向北退却,命忽必来和速不台领一队兵往南退却。让这四路人马,看见自己的中央大旗高举时,一齐住回冲杀。四路人马出发后,铁木真汗和他的义弟忽都虎,带领猛将者勒米,统领三千精兵守卫在土山周围。敌军见铁木真的白毛大旗仍插在山上,便不管四路退走的兵,而集中大军,密密麻麻地向土山涌来,高声大叫,“活捉铁木真!活捉铁木真!”敌军太多了,万马奔腾,以致只见一团团黄雾,分不清敌人到底有多少了。任凭敌军狂呼猛攻,万箭齐射,铁木真仍是站在土山高处,凛然不可侵犯,十几名劲卒举起铁盾围在他四周,严密保护,他的义弟忽都虎和猛将者勒米则率领三千精兵在土山周围力抗敌军,死守不退。经过半个多时辰激战,铁木真的兵将顶住了数万敌军的轮番冲击,杀伤敌兵千余名,但自己也伤亡了四百多。敌军继续乱箭狂射,不停冲击,东北角的进攻尤其猛烈,守军渐渐抵挡不住了。铁木真的三儿子窝阔台很着急,问他爹爹:“可以举旗吹号了吗?”铁木真瞪着双眼,一眨也不眨地注视着敌兵,低声说:“不行!敌兵还没有衰疲!”这时,东北角的敌军攻得更猛了,竖起了三杆黑色大旗,显然是有三员大将在那里督战。守军渐渐后退。者勒米奔上上山叫道:“大汗,孩儿们抵挡不住啦!”铁木真愤怒他说道:“挡不住?你是什么英雄好汉?”者勒米胀红了脸,从军士手中抢过一把大刀,狂叫着冲入敌阵,杀开一条血路,直冲到敌军黑旗前。敌军主将见他来势凶猛,不敢迎战,勒马退开。好个者勒米,手起刀落,把敌军三名大汉旗手一一砍死,抛下大刀,抢过三杆黑旗,跑回土山上,把黑旗倒过来,插入士中。敌军兵将见他如此悍勇,一时间吓得呆住了。而铁木真的兵将却欢呼狂叫,立即把东北角的缺口堵住了。双方又相持了一段时间。忽然西南角上有一名黑袍敌将,越众而出,箭无虚发,将铁木真的兵士接连射倒了10 余名。铁木真部下两员将官持予冲上前去,忽听“飕、飕”两声响,两名将官接连撞下马来。铁木真刚说出“好箭法”三个字,那员黑袍将军已冲近土山,弓弦响处,一箭射中铁木真手臂,第二箭又朝肚腹上射来。铁木真忙提马缰,那匹坐骑人立起来。铁木真躲过了第二箭,而那匹战马却被射穿胸部,扑倒地上。铁木真的兵将见主帅落马,不禁大惊失色。敌军兵将欢呼呐喊,潮水般冲杀上来。窝阔台替父亲拔下箭,正要裹伤,铁木真喊道:“别管我,守住山口!”窝阔台应命转身,射倒两名敌兵。铁木真的义弟忽都虎退了回来。者勒米以为他临阵退缩,红着眼斥责他。忽都虎说是没箭了,铁木真坐在地上,从自己箭袋中抽出一把箭扔过去。忽都虎接过箭来,弓弦连响,一名敌军将军应声落马。忽都虎猛冲下山,抢过那名将军的骏马,回到山上。铁木真连连称赞:“好兄弟,真有你的!”忽都虎满身是血,低声问道:“可以举旗吹号了么?”铁木真伸手按住伤口,鲜血从手掌里流出来,他只说,“敌军还没有衰疲,再坚持一会儿!”说着,拉过一匹马来,奋力骑上马背,大声叫道:“大家要牢牢守住!”随即挥动长刀,劈死了三名冲上土山的敌兵。敌军忽然看见铁木真重行上马,神威依然,不觉气馁,纷纷退下山去,攻势顿缓。铁木真见时机到了,便吩咐:“举旗,吹号!”只见一名蒙古勇士,在众军呼喊声中,站上马背,将白毛大旗高高举起,铁木真的号角,随之呜呜吹响,只听四下里杀声震天,远处,铁木真的四路骑兵排山倒海般冲杀过来。敌军被铁木真军兵的气势压倒,顿时乱作一团,你推我挤,争相逃命。不到半个时辰,敌军已土崩瓦解,死伤无数,仅有小股逃散,这一仗,铁木真打得十分出色,先磨掉敌军的锐气,继而震慑敌胆,最后四路合围,内外夹击,把实力超过自己的敌军一举消灭,从此声威大振。说到骄狂自大,刚愎自用,关云长后期确实犯了这个大毛病。请葛亮把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他,曾谆谆嘱咐他要和东吴修好,共同对付诗前去给关云长送官诰时,他问:“汉中王封我什么官爵?”费诗说:“ ‘五虎大将’之首。”关云长又问:“哪五虎将?”费诗说,“就是您和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关云长一听就火了,愤愤不平他说,“翼德是我兄弟;孟起是世代名家出身;子龙多年跟随我兄长,也就是我的兄弟了。他们与我并列,还说得过去。黄忠是什么人,大丈夫绝不能和这个老匹夫同列!”说完,连官印都不肯接受。经费诗多方劝解、开导,关云长才勉强接受了印信。关云长在用人方面也出了问题。当他打败曹仁,夺下襄阳后,随军司马王甫提醒他:“将军一举攻下襄阳,虽然令曹兵丧胆,然而属下有一个看法,尚请将军斟酌:现今东吴的吕蒙屯兵在陆口,时时有吞并荆州的图谋,如果他领兵径直来夺取荆州,该如何对付他?”关云长说:“我也想到这一点了。你就去总管这件事吧!在沿江一带,每隔20 里或30 里选一处高地设置烽火台,每座烽火台派50 名军士守卫。如果东吴军兵渡江,夜晚便举火为号,白天放烟为号,我便会亲自去打击东吴军兵。”关云长接受了这一正确建议,可是在派遣守卫江防的将官时却错用了糜芳、博士仁。这二人能力本就不行,又因纵酒失火,引燃火炮,造成不小损失,而受过关云长的痛斥,心有不满情绪。关云长还派潘濬负责荆州的防卫,王甫听了马上劝阻:“潘濬这个人一贯贪图私利而且爱妒忌人,不能让他担任这个要职。军前都督粮料官赵累为人忠诚、廉洁、爽直,如果用他担任这个职务,可保万无一失。”关云长却说:“我很了解潘濬的为人。现在既然已任命他了,就不必更改了。赵累现今掌管粮料,也是重要任务。你不必多疑,只管按我的要求去筑烽火台就是了。”王甫闷闷不乐地拜别了,一个致命的隐患就这样留下了。关云长的这些错误正好给了吕蒙可乘之机。吕蒙开始本来无计可施,十分发愁,正好陆逊给他出了一条妙计,吕蒙欣然接受。吕蒙装病辞职,由陆逊以右都督的身份继任陆口守卫职务,陆逊上任后,马上派人带着厚礼去拜见关云长,表示敬意,关云长听说吕蒙病危,由陆逊继任,非常高兴,指着东吴使者说:“你们孙仲谋真是见识短浅,竟然用一个黄毛小儿为将!”这一来,关云长便完全不把东吴放在眼内,调动大部分兵力去对付坚守樊城的曹仁。陆逊得知关云长上当,十分高兴,马上派人去报告孙权。实施第二步计划。孙权封吕蒙为大都督,总领江东各路人马。吕蒙带领三万人马,快船80多只,选出善于游水的军士,身穿白衣,扮成商人在船上摇橹,而将精兵埋伏在大船里面。调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七员大将随后跟进。同时派人去传报陆逊,又派人致书曹操配合行动。吕蒙的伪装船顺利地抵达北岸,汉军守兵盘问,他们都说是商船到这里避风,又给守军送了礼。守军深信不疑,就让他们靠岸停泊了。当天夜里二更,东吴精兵一齐出动,把烽火台里的守军全部捉住,无一漏网。然后,东吴军兵长驱直入,让烽火台守军诓开荆州城门,一举而夺得荆州。接着,吕蒙又派人去收降守卫公安的傅士仁和守卫南郡的糜芳。博士仁见了吴军从城外射进来的招降书信,心想:“关公恨我的意思很深,我不如早点投降东吴好。”当即下令大开城门,请东吴招降使臣进城。傅士仁投降后,又去招降糜芳,糜芳因为早就跟随刘备,一开始还不愿投降,但傅士仁说,“关公临走那天就痛斥我们二人一顿,非常恨我们二人。如果他得胜回来,绝不会轻饶我们。您仔细想想吧!”糜芳终被说动,也投降了东吴。潘濬防守大意,傅、糜二将相继投降,荆州地区全落入东吴手中,这一来,关云长就失去了大部分地盘,而且陷入腹背受敌的艰难境地。关云长退到麦城后,又连犯错误。东吴吕蒙用善待荆州军兵家属的办法动摇了荆州军心,关云长却不知抚慰关怀以安定军心,而是一味责罚催逼,结果荆州军兵在行军路上纷纷开了小差,到达麦成已所剩无几。被困在麦城的关云长,因两次中曹军箭伤,尤其第二次中的是毒箭,虽经华佗刮骨疗毒,但因连续交战、败退,既得不到休息,更免不了焦急生气,所以一直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已远非当年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了。在小城之中,外无援军,内无粮草,最后只好突围。关云长决定夜间从城北小路逃走,王甫却建议走大路,以防小路有埋伏。关云长说:“即使有埋伏,我又怕什么呢?”正是这次骄傲,使他落入东吴的埋伏。原来,吕蒙早已料定他要走小路,遂派出数路军兵沿路袭击,最后,被东吴一个低级将领马忠活捉。曾经所向无敌、叱咤风云的关云长,终困骄傲自大而使自己内部有了隔阂,又因刚愎自用,几次不听别人的忠告,以致落得彻底失败。而吕蒙、陆逊正是连连利用了他的错误,才获得很大成功。仅从以上三例便可充分证明,孙膑这篇文章把军队分为五种类型,是很准确的,针对五种情况提出的对付策略也是对症之药,切实可行。孙膑的论述,既可供带兵将领作为临敌时分析敌情,确定对敌策略战术之用,又可作为带兵将领作为自律的标准,防止犯这几种错误,防止敌军用以对付自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论述的“五恭五暴”,是论述己方军队进入敌对国家时应持的态度。这是带兵将领难于处理好的一个问题。任何一支军队进入敌对国家时,都会遇到对方民众自然的猜疑、不信任,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敌对情绪。处理得好,可以逐步取得信任,从而站住脚跟;处理不好,则会加剧敌对情绪,使自己寸步难行,处处挨打,孙膑在这里提的五恭和五暴,实际是两种极端的态度,单纯采取哪一种都是不行的:一味谦恭,会被对方民众视作自觉理亏,软弱可欺,自然对你毫无畏惧,更谈不上尊重;一味凶暴则只会加深仇恨,激发反抗,其结果也同样不妙。孙膑认为,二者应交替使用。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不卑不亢,不软不暴,掌握适度。既要理直气壮,显示出正义之师的威严,又要对敌国民众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和爱护,让他们对进入该国的军队既敬畏又信任。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很难,但又非如此不可。可以回忆一下董卓怔讨专权的宦官进京护驾的情况。董卓的大军进入京城和中原地区,当然不是敌对国家,但总是进入了原非他所管辖的地区,虽不至于有天然的敌对情绪,也总有不了解的一面。董卓本是打着勤王的旗号进兵的,本可得到民众的拥护,但他进入京城,占据中原之后,比原来把持朝政的宦官更凶残,不但威逼皇帝、擅定兴废、yin乱宫廷,更是四处抢掠百姓,滥杀无辜,其残暴凶恶,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所以,董卓很快就激起各方面、各阶层纷纷起来反抗、讨伐,他的专权没多久就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单纯依靠凶暴是不行的。倒是诸葛亮平南,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正确的范例。他带领的蜀兵蜀将,自是比盂获的蛮兵厉害多了,所以一次又一次战胜蛮兵。但他从不施暴,对俘虏一律释放,并给以种种优待,更不用说对普通百姓了。他在宽大的同时,还不忘显示实力,他曾带领孟获观看蜀军兵营、武器、粮草,目的是让孟获知道蜀军的强大,启发他不要作无谓的反抗。诸葛亮的刚柔相济,不但从武力上征服了南蛮,而且从内心收服了蛮邦上下。在唐将征讨高丽中,也有这样一段佳话。从隋炀帝东征开始,到唐太宗御驾东征,都无功而返。到了唐高宗年间,征战仍然不断,朝鲜半岛的高丽、百济不断反叛、侵边。后有刘仁愿、刘仁轨二将率兵从半岛中部登陆,打败了百济。百济灭亡后,刘仁轨留下镇守,他安抚当地民众,派人掩埋敌兵遗骸,清理户口,重建被战争毁坏的村庄,选拔当地官员协助治理,修桥铺路,修塘补堤,教百济民众种桑养蚕,发展农业生产,救济老弱孤残等。这些安定富民的措施一执行,便大得百济民众拥护,当地出现了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这一反两正的实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在“敌对国度”中,该如何行事。像董卓那样凶残贪婪,尽管在井非真正的敌国,仍是站不住脚,而像诸葛亮和刘仁轨那样,在真正的异国他乡,照样能得到拥护。总之,如何具体掌握“谦”与“暴”,大有学问。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