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仙方卷之十
上清紫庭追痨仙方论法
老叟自序传世已久,罔知姓名,惟存此文,不敢妄加其字,以俟知者。
吾自处世以来,精研药术,急救济危,针灸明堂,无不详览,寻文检籍,洞视五脏之盛衰,缅怀古人,世莫能究。至如晋景公何为而死,虢太子何为而生,吾思刮骨续筋、开肠取病,惟有传屍之病最为难测,虽是患起一身,变动万种矣。为医者,能明脉候,察病根本,如此治疗,固不为难。若差毫厘,则失千里。夫传尸痨者,皆因三屍鬼疰,九虫传灾,具载其原,以开未悟。
总论传痨
传屍痨瘵,皆心受病,气结血凝,故有成虫者。盖由饮食酒色,忧思丧真,遂至於此。凡虫为蛊,以血凝而气养之。气血在胞,即为正气,气中即为瘦块,凝在心部即为虫。悉由不正其心,忧思业绿所致。三屍九虫之为害,治者不可不知其详。九虫之内,而六虫传於六代,三虫不传者,蝟、蛔、寸白也。六虫之内,或藏种毒而生,或亲属习染而传。疾之初觉,精神恍惚,气候不调,切在戒忌酒色,调节饮食。如或不然,五心烦燥,心肾夜汗,心乃忪悸,如此十日,顿成骨瘦,面黄光润,此其证也。妄信邪师,祈穠求福,庸医用药,延蔓岁时。方知病重,苟非警戒,祸福反掌。此人死後,兄弟子孙,骨肉亲属,绵绵相传,以至臧族。大抵六虫,一旬之中,遍行四穴,周而复始。病经遇木气而生,立春一日後方食,起三日一食,五日一退。方其作苦,百体有痛,虫之食也,退即还穴醉睡,一醉五日,其病乍静。俟其退醉之时,方可投符用药,不然虫熟於符药之後,不能治也。一虫在身中,游十二穴,六虫共占七十二穴。一月之中,上十日虫头向上,从心至头游四穴;中十日虫头向内,从心至脐游四穴;下十日虫头向下,从脐至足游四穴。若投符用药,可知如紫蚕苗在汗中。盖虫性已通灵,切在精审。其或取虫不补,即学浅妄行,徒费赀财,终无去病之理,可不悲哉。师日:治传屍痨者,先须知正气与毒气并行,故脏腑有凝,即成虫状,遇阳日长雄,阴日长雌。其食先脏腑脂膏,故其色白,五脏六腑一经食损,即皮聚毛脱,妇人即月信不行,血脉皆损,不能荣五脏六腑也。七十日後食人血肉尽,故其虫黄赤。损於肌肉,故变瘦劣,饮食不能为肤,筋缓不能收持。一百二十日外,肉血食尽故其虫紫,即食精髓。传於肾中食精,故其虫色黑,食髓即骨痿不能起於床枕。诸虫久即生毛,毛色杂花,锺孕五脏五行之气,传之三人,即自能飞。其状如禽,亦多品类,传入肾经,不可救治。法之所载者,能利後其虫色白,可三十日服药补。其虫黄赤,可六十日服药补。其虫紫黑,此疾已极,可百二十日服药补。又云:虫头赤者,食患人肉可治。头口白者,食患人髓,其病难治,只宜断後,故经日:六十日者,十得七八;八十日内治者,十得三四。过此以往,未知生全,但可为子孙除害耳。今以六代所传虫状病证详着于
後。
第-代
虫状病证游食日治法
为初痨病,谓初受其疾,不测病源,酒食加餐,渐觉羸瘦,治疗蹉跎,乃成重病。医人不详其故,误药多死。
已上诸虫,在人身中,荣着之後,或大或小,令人梦寐颠倒,魂魄飞扬,精神离散,饮食不臧,形容渐羸,四肢酸疼,百节劳倦,增寒壮热,背膊拘急,头脑疼痛,口苦舌乾,面无颜色,鼻流清涕,虚汗常多,行步艰辛,眼睛多痛。其虫遇丙丁日,食起醉归心俞穴中,四穴输转,周而复始,俟虫太醉方可医,灸取出虫後,用药补心守灵散。
第二代
为觉痨病,谓传受此病,已觉病者,患人乃自知。夜梦不祥,与亡人为伴侣,醒後全无情思,昏沉似醉,神识不安,所食味辄成患害,或气痰发动,风毒所加,四体不和,心胸满闷,日渐蠃瘦,骨节枯乾,或呕酸水,或是醋心,唇焦口苦,鼻塞胸痛,背膊酸疼,虚汗常出,腰膝刺痛。如此疾状,早须医治,过时难疗,致伤性命。
已上诸虫,在人身中,令人气喘,唇口多乾,咳嗽增寒,心烦壅满,毛发焦落,气胀吞酸,津液渐衰,次多虚渴,鼻流清水,四肢将虚,脸赤面黄,皮肤枯瘦,腰膝无力,背脊酸疼,吐血唾脓,语言不利,鼻塞头痛,胸膈多痰。重者心闷吐血,僵仆在地,不能自知。其虫遇庚辛日,食起醉归肺俞穴中,四穴轮转,周而复始,俟虫大醉方可治,医取出其虫,补肺则差虚成。
第三代
为传屍痨病,谓传受病,人自寻得知之,日渐消瘦,顿改颜容,日日恓惶,夜夜忧死,不遇良医,就死伊迩。
已上诸虫,在人身中,令人三焦多昏,日常思睡,呕吐苦汁,或吐清水,或甘或苦,粘涎常壅,腹胀虚呜,卧後多惊,口鼻生疮,唇黑面青,日渐消瘦,精神恍惚,魂魄飞扬,饮食不消,气咽声乾,目多昏泪。其虫遇庚寅日,食起醉归厥阴穴中,四穴输转,周而复始,俟虫大醉方可治,取虫後补气多差。
第四代
此虫形如乱丝在人腹脏中
此虫形如猪肺在人腹中
此虫形如蛇虺在人五脏中
已上诸虫,在人身中,令人脏腑虚呜,呕逆伤中,?癖气块,增寒壮热,肚大筋生,腰背疼痛,或虚或瘦,泻利无时,行履困重,四肢憔悴,上急气喘,口苦舌乾,饮食及水过多,要吃酸咸之
物。其虫遇戊己日,食起醉归脾俞穴中,四肢轮转,周而复始,俟虫大醉方可治,取出虫後,补脾为瘥魂停。
第五代
此虫形如鼠似小瓶浑无表里背面
此虫形如有头无足有足无头
此虫形变动形如精血斤在於阳宫
已上诸虫,入肝经而归肾,得血而变更也,令人多怒气逆,筋骨拳挛,四肢解散,唇黑面青,增寒壮热,腰背疼痛,起坐无力,头如斧斫,眼睛时痛,翳膜多泪,背膊刺痛,力乏虚羸,手足乾枯,卧着床枕,不能起止,有似风中,肢体顽麻,腹内多痛,眼见黑花,忽然倒地,不省人事,梦寐不祥,觉来遍体虚汗,或有面色红润如平时者,或有通灵而言未来事者。其虫遇癸未日,食起醉归肝俞穴中,四穴轮转,周而复始,俟虫大醉,方可医救,取虫出後,补肝乃得瘥金明。
第六代
此代虫有翅足全者,千里传疰所谓飞尸,不以常法治也。
此虫形如马尾有两条一雌一雄
此虫形如龟鳖在人五脏中
此虫形如烂面或长或短或如飞禽
已上诸虫,在人身中,居於肾脏,透连脊骨,令人思食,百物要吃,身体尪羸腰膝无力,髓寒骨热,四体乾枯,眼见火生,或多黑暗,耳内虚鸣,阴汗燥痒,冷汗如油,梦多鬼交,小便黄赤,醒後昏沉,脐下结硬,或奔心胸,看物如艳,心腹闷乱,骨节疼痛,食物进退,有时喘嗽。其虫遇丑亥日,食起醉归肾俞穴中,四穴轮转,周而复始,俟虫
大醉可医治,取虫後,补肾填精瘥育婴散。
苏游论
论日:大抵传屍之候在心,胸胁满闷,背膊烦痛,两目不明,四肢无力,虽欲寝卧,睡常不寐,脊膂急痛,腰膝酸疼,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早旦,精神尚存,有如无病,日午之後,四体微热,面无颜色,喜见人过,常怀忿怒,才不称意,即多嗔恚,行立脚弱,夜卧盗汗,梦与鬼交,或见先亡,或多惊怖,有时气息,有时咳嗽,虽思饮食,不能多餐,死在须臾。精神尚好,或时微利,两胁虚胀,口燥鼻乾,常多粘唾,有时唇赤,有时欲睡,渐就沉羸,犹如涸鱼不觉死也。又曰:传尸之候,本起无端,莫问老少,男女皆有此疾。大抵五行相克,而生穴内,传毒气周遍五脏,渐熟羸瘦,以至于死,死讫又传家亲一人,故曰传屍,亦名传疰。以其初传,半卧半起;号日掩殜。气息嗽者,名日肺痿痎。骨体身中热,称为骨蒸。内传五脏,名曰复连,不解疗者,乃至灭门。假如男女虚损得之,名日劳极。吴楚乃名淋沥。巴蜀亦名劳极。
其源先从肾起,初受之气,两经酸疼,腰背拘急,行立脚弱,饮食咸#1少,两耳飕飕,真似风声,夜卧遗泄,阴汗痿弱。肾既受讫,次传於心。心初受气,夜卧心惊,或多恐悸,心悬之气,吸吸欲尽,梦见传於先亡,有时盗汗,饮食无味,口内生疮,心气烦热,惟欲眠卧,朝轻夕重,两颊口唇,悉皆纹赤,如傅胭脂,又时手足五心烦热。心受已,次传於肺。肺初受气,咳嗽,气力微痛,有时喘气,外即便甚,鼻口乾燥,不闻香臭,如或忽闻,惟觉枯腐物气,有时恶心,愦愦欲吐,肌肤枯燥,时或疼痛,或似虫行,乾皮细起,状若麸片。肺既受已,次传於肝。肝初受气,两目胱胱,面无血色,尚欲颦眉,眼视不远,目常乾涩,又时赤痛,或复睛黄,朝昏懵蓦,常欲合眼,及时睡外,常睡不着。肝既受已,次传於脾。脾初受气,两肋虚胀,食不消化,又时泻利,水谷生虫,有时肚痛,腹胀雷呜,唇口焦乾,或生疮肿,毛发乾耸,无有光润,或时上气,撑肩喘息,痢赤黑汁,见此证者,乃不治也。
夫骨蒸、殗殜、复连、屍疰、痨疰、虫疰、毒疰、热疰、玲疰、食疰、鬼疰等,皆曰传屍者。以疰者注也,病自上注也。与人相似,故曰疰。其变有二十二种,或三十六种,或九十九种,大略令人寒热盗汗,梦与鬼交,遗精白浊,发乾而耸,或腹内有块,或脑後两边有小结,复连数个,或聚或散,沈沈默默,咳嗽痰涎,或咯#2脓血,如肺痿肺痈状,或复下痢,羸瘦困乏,不自胜持,积月累年,以至于死,死复传疰,易传亲人,乃至灭门者是也。更有蜚虫、遁屍、寒屍、丧屍、屍疰等,谓之五屍,及大小附疰等证,不的知其所苦,无处不恶,乃挟诸鬼邪而害人。其证多端,传变推迁,难以推测,故自古及今,愈此病者十不一得。所谓狸骨、獭肝、天灵盖、铜锁鼻,徒有其说,未尝取效,惟膏肓俞崔氏穴法,若闻早灸之,可否几半,晚亦不济也。
痨疗诸证
病者增寒壮热,自汗面白,目乾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外,其传在肝。
病者寒热,面黑鼻燥,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复清泻,口疮,其传在心。
病者增寒发热,面青唇黄,舌举强不能,饮食无味,四肢羸瘦,口吐涎沫,其传在脾。
病者增寒发热,面赤鼻乾,口燥毛折,咯嗽喘急,时吐白涎,或有血綫,其传在肺。
病者增寒增热,面黄,耳轮焦枯,腑骨损痛,小便血浊,遗沥,其传在肾。
所谓痨蒸者,二十四种,随证皆可考。若眉毛折,发焦,肌肤甲错,其蒸在脾。
外人觉热,自返思寒,身振鹏剧,其蒸在肉。
发焦鼻衄,或复尿血,其蒸在血。
方热烦燥,痛如刺针,其蒸在脉。爪甲焦枯,目昏,两胁急痛,其蒸在筋,版杼齿黑痛燥,大杼醉痛,其蒸在骨。背膂疼痛,胻骨酸□,其蒸在脑。
男子失精,女人自淫,其蒸在玉房。乍寒乍热,中腕目肿,中烦闷,其蒸在三焦。
小便黄赤,凝浊如膏,其蒸在膀胱。
传道不均,或泄或秘,腹中雷呜,其蒸在小肠。
大腹隐隐,右鼻乾疼,其蒸在大肠。口鼻乾燥,腹胀,睡外不安,自汗涌出,其蒸在胃。
口苦耳聋,胁下疼痛,其蒸在胆,裹急後重,肛门秘塞,其蒸在回肠。
小腹□痛,筋脉缓纵,阴器自强,其蒸在宗筋。
眼昏泪下,时复痃晕,燥怒不常,其蒸在肝。
耳轮焦枯,腰脚酸疼,起居不得,其蒸在肾。
情思不宁,无故精泣,绵绵而下,其蒸在右肾,心主胞络。
心膈噎塞,攻击疼痛,俯仰烦闷,其蒸在膈。
诸证虽曰不同,其根多有虫啮,其心肺治之,不可不绝其根也。
浴法
香草乃三屍九虫所憎之物,煮汤沐浴,其虫必死。今之人病,莫重於痨,痨天下名医多不能疗。盖由一人得病,传染子孙亲姻族属,故曰传屍痨,乃至灭门尽族,故人皆畏之。或焚屍山林,殡奔江湖,不入坟墓,族属无骨肉之亲,夫妇弃义合之礼,有此伤恸,深可悯怜。凡觉得此病,不先焚灭三屍九虫,服药无效,十少一生。凡人多秘此法,不传於世人,以疾呼为宿业,甘心受病,至死无憾。嗟乎,误矣。今述上圣之方,以救世人。三月四月取香草叶五片,熟捣,解衣坐之,令气入下部,散入腹中,从旦至暮,其屍虫尽去。盖三屍九虫,常居人身贪煞,每至庚申,将人罪奏上天,令人夭死,故《老君三屍经纂》云:夫人生也,皆寄形於父母,抱五谷之精,是以腹中尽皆屍虫,为人之害,至庚申夜告。
天帝记人罪过,落人生籍,令人速死,魂升于天,魄沉於渊,惟有屍虫,独在名日鬼。若不依时祭祀,辄为人祟,损人性命也。
守庚申法
夫人生於世,上至国王,次至大臣,下至僧道,庶人多少不定也。惟有女人,此疾尤甚。学道之士,若不去三屍九虫,以求长生者,终不可得也。每值庚申日,其夜不睡,守之至晓,觉见体瘦倦,方可投睡,令人数觉,此虫不得去奏事也。
《 大帝玄科》 云:六月八日及庚申日,北帝开诸生门,听诸法词讼,既作过满五百者,其人必死也p 宜守庚申,镇伏三屍。凡守庚申,三屍长绝使人精神爽利,五神恬静。搔扰每夜之时,叩齿三十六通,以左手捧心,呼三屍名,上屍彭琚出,中屍彭?出,下屍彭娇出,辄不得为害。常以庚申去手甲,丑日去足甲。每年七月十六日,将所去手足甲烧灰,和水服之,三屍九虫皆灭,名日斩三屍。
修合药法
凡修合药时,先须斋戒志心,焚香争扫一室,不得令鷄犬猫儿、仔子妇人、一切秽浊之物来见,然後验。
医传屍方越王文
湖南长老,法名清,於南岳天福二年八月十二日,收得越王时古方。前越王说文,後有方及符法,自後医救万余人,於淳化九年传授於丁相公。後至祥符七年,雷使得此方,後救百余人。越王留文曰:驸马刘志家,三百余口,因买一婢,姓冯名捧书,一日忽患寒热不定,服药无效,约得一百余日,甚瘦弱,忽然而死。不经五日,有子刘祥,年二十岁,忽然得疾如前婢,服药医救又百余日,忽然而死。自後如此病者,死百余人,皆为此疾。又驸马忽然有此寒热,服药无效,越王遂大张於朝门,诏名医十日,茅山道士姓李名同,因入越王城问天使,天使曰:并未有识此证,先生莫能治此疾。先生日:此疾多证,或死不明,或梦中得物,梦中见虫,梦中同行;或同酒食语话,出入恶风;又有令人寒热,有嗽者;有或传染前患者,衣服家事皆受此患也。其传气出屍虫,多飞入衣服卧具化卵,若得人气血,立化为虫。自发尾毛孔,先食血脉,次食五脏,令人瘦弱。如食心脏後,其虫即化为鬼,其药不能医治。若未食心脏,下药投符取虫,虫泻下皆治。疾共八九传,只有屍气无虫,药下取恶物青黄如胶,亦安也。立去身上衣服,如前死人等物,三日不得在家,使用患人收掌。如不信,立依前受疾。刘志乃煎鬼哭饮子。
取传屍痨虫,鬼哭饮子。
天灵盖酥炙 鳖甲酥炙 柴胡去芦 阿魏 安息香 贯衆 桃仁二十一个,去皮尖 木香十分 豉心半合 青蒿半握 甘草二寸,生剉槟榔各一分 辰砂半分,别研 麝一钱,别研 赤脚蜈蚣以竹筒盛,姜汁浸,乾取一分用 乌鷄粪一分,先令鷄於五日前以火麻仁饲之,五日後方取其粪用
右件自槟榔起,五味为末,研匀,分为三贴,於六甲建日或除日贴此药。先以童子小便二升,隔夜浸前药十一味,於星斗露天之下,至四更时煎至八分,滤去渣,分为三服。每服用散子药一贴,五更初温温顿服,即稳睡卧。至二三点时,又吃一服。至日出时,觉腹中欲利。如未觉,又进一服,是第三服。如利,即不用进此第三服也。取下恶物并虫,以盆盛之,其虫或似蜣螂、蛇虺,或如蜈蚣、蜘蛛、蚯蚓状,急以油火并秽物并烧杀之,其身上所着衣服荐褥尽易烧之。食葱粥,将近不住,服後主疗数日後,夜梦人哭泣相别,是其验也。如取下得虫,看其嘴或青赤黄色可疗,如黑色与白色,乃是食人精髓,即不可疗也。虽不可疗,亦绝後患。又合此药时,却不得令患人闻其气息,恐虫闻其气後难取下,并煎时亦不得令闻知,合药亦不得在病家。
治痨取虫,经验天灵盖散。
天灵盖两指大,以檀香煎汤洗过,用酥涂炙,咒七遍云:雷公神,电母圣,逢传痨,便须定,急急如律令 阿魏二分,细研 麝香三分,别研 辰砂一分,别研 安息香三分,铜刀子切,入钵内研,同诸药拌和 槟榔如鷄心者五个,为末 连珠甘遂二分,为末,一本不用此味
右六味研极细,和令匀,每服三大钱,同後汤使下。
薤白 葱白各二七茎 青蒿二握 甘草二茎,五寸许 桃枝以下并用向东南嫩者 柳枝桑白皮一云桑枝 酸石榴根一云枝,各二握,七寸许
右八味须选净洁处采,用童子小便四升,於银石器内文武火煎至一升,滤去渣,分作三盏,将前药末调下,五更初服。男患女煎,女患男煎。服药後如觉欲吐,即用白梅肉止之。五更尽觉脏腑呜,须转下虫及恶物黄水、异粪异物。若一服未下,如人行五七里又进一服,至天明更进一服,并温吃。如泻不止,用龙骨、黄连等分为末,熟水调下五钱,次吃白梅粥补之。
论已试功效
嵓叟自老叟处得此神方,应验非一,今连一二事书于篇後,庶使来者知用药之功效焉。
一职方郎中游烈者,邵武宁人也。其子之妇,年十六得病,浑身壮热,咳嗽痰涎,月候不通,饮食臧少,不岁余,衆医不救,用天灵盖散服之,取下虫一枚,如娱蚣之状,当时钳入沸油鼎中煎之,投於江,遂瘥。
一有一男子三十岁余,患病恹恹,饮食倍多,而不生肌肉,每日常须肉食,如或稍饥,腹内疼痛,倦怠。遂以天灵盖散服之,取下赤小虫,其数有十,内有一虫其色微紫,大於衆虫,头有细毛。自後用药补理遂安。兼进真苏合香丸。
一有男子一人,年五十,每日须酒数升,空心未饮,则两手与脚并皆振动,得酒一升饮之少减,若至醉则手足不动,俗谓酒疾。医议之,是振风,累日针灸服药无效,疑其虫,遂服天灵盖散,取下一物如乌梅之状,拨之有足,正类蜘蛛,其疾顿愈,不复饮酒。前效如此,问病之士,宜加审焉。
急救仙方卷之十竟
#1咸:疑当作『臧』。
#2咯:原作『 略』,据文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