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文集卷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书

上李秦公书

与尚书右丞书

答胡汲仲书

与萧维斗书

△上李秦公书

五月吉日,豫章揭傒斯谨再拜奉书平章国公阁下:

夫士志为上,时次之,位次之。农不以水旱怠其耕,商不以寒暑辍其负贩,故能致千金之产,登百谷于场,况士之志于道者乎!不逢于今,必显于后。有其时,有其位,道行于天下,天也。无其时,无其位,道不行于天下,亦天也。君子无与焉。故士之所患者,志不立,道不明,不敢计其时与位也。因其时,求其位,以行其道,此士之志也,而不敢必乎天也。士苟志于道,生乎今之世,可谓得其时矣,然犹往往以不得其位为患,其信之不笃而欲必于天者,从而为之言曰:「上之人不能用。」夫士且怨且愤,呜呼过矣。

尝观夫用舍之际矣。或一人荐之而百人沮之,不能使之不用,且大明其道于天下。或百人举之而一人抑之,卒罢而归,至老死而无闻。夫一人,至寡也,百人,至多也,用舍系焉而无所容于力,非天也耶?上之人苟能知其力之所至,不能夺天之所与,不能畀天之所不与,贤者进而用之,不贤者退而黜之,不置一毫疎戚爱憎薄厚之心于其间,惟以国家得人为务;如是而下犹有不信乎道 【下犹有,四部丛刊本缺「下」字。胡思敬校云:「『下』字各本均无,以意补。」】 ,上犹有遗才之恨者,未之闻也。抑又尝观士之志立矣,道明矣,得其时与位矣,而不能见知于其君,道终莫能以行,虽行而不远。噫,何其道之难行也耶!

伏惟阁下学富而德广,志勤而行实。不以摧困折辱而易其节,不以富贵显荣而改其度。尊为天子之旧学,信为天子之腹心。位崇乎公相,功施乎社稷,名声昭乎四海。可谓得其时与位,而道信行矣。又力能进退天下之士,而无一毫疎戚薄厚爱憎之心置其间,一务于为国而得人,天下之士,莫不喁喁然厉其志、修其道 【喁喁,四部丛刊本作「颙颙」。】 ,以待时之用己。然以一人之明,笼天下之士,岂能保其果无遗才耶?亦举其所知倡于其上而已耳。

仆少贫,粗习祖、父业 【粗习,四部丛刊本作「粗袭」。】 。年十五六,即挟其所有,奔走衣食于四方。乘惊湍,绝峻崿,触冒乎炎埃雨雪之间。或过午而未食,或既夕而犹迈。人情物态之变,风俗政化之异,本末顺逆之由,盖备尝而徧览之矣。至于国家内外之体,补偏救失之术 【救失,四部丛刊本作「救弊」。】 ,亦尝求其说而熟虑之矣。然未始敢以告诸人者,疏远鄙贱之士,虽告而不信,徒取诟病焉耳!既无上下之援可自取爵位,而力行之又无知己之人可相告语;事苟利于时,不必由己出,然终默默自悼,行年三十有九,蠢然而无闻。近始因缘亲戚,计可无旅食之忧,遂自豫章附舟五千里而至京师。虽童仆不敢携一人,恐重以累诸人也。凡平生寓诸目,属诸耳 【寓诸目属诸耳,四部丛刊本「诸」均作「之」。】 ,体于身,藏于心,不敢以告诸人者,阁下皆已行之矣。其未行者,必次第而行之,仆何敢踰涯越分而进以贻教玉人之讥。

夫翰林皆极天下之选,不以愚不肖,过相荐引,私窃自幸 【私,四部丛刊本作「松」,误。】 。事苟有集,庶几由是而至于可为之地,以自见其生平之所志;万一不然,亦可藉手以归,曰:「吾尝获荐于翰林矣。吾尝获登李公之门矣。」益厉其志,修其道,垂之简帙,传之子孙,乐夫天之所以命我者用之舍之,不敢求必于天也。惟阁下少垂察焉。傒斯恐惧再拜。

△与尚书右丞书

傒斯再拜尚书右丞阁下:

仆闻因众者可以显立功,忘己者可以广得贤。千尺之松,不蔽其根者,独立无辅也。森木之林,鸟兽羣聚者,众材咸济也。是故自用无朋,专欲无成,得众者昌,寡助者亡,此贤愚同知,古今一轨也。易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夫泰之为卦,君子道长之时也。君子当道长之时,其进犹必引其类则吉,是进而不引其类,虽当泰之时,犹凶也。人方安居暇食,若无事于贤,一旦风飞云会,加诸百官之上 【加诸,四部丛刊本作「加之」。】 ,立于庙堂之内,以数尺之身,任天下之责,方寸之心,关天下之虑,虽有周孔之智,贲育之勇,未闻能独成其功也。此仆于阁下不能无情 【于,四部丛刊本作「与」。】 。

伏惟阁下聪明强毅,卓荦弘大。诵圣人之书,行古人之法 【之法,「法」字诸本均无,胡思敬校云:「疑脱法字。」是,此据补。】 。为政知王道之本 【为政,胡思敬校云:「『为』字据天顺本文粹补。」按:四部丛刊本「为」字不缺。】 ,好贤有虚己之实,生民之所仰望,君子之所依归。又当天子锐精求治之时,身任鼎铉之寄 【身任,四部丛刊本作「身住」。】 。以求治之时,当鼎铉之地,而生民有仰望之情,君子有依归之心,诚阁下垂名立功、报国显亲之秋也。然方今进贤用能之当否在阁下,富民理财之能否在阁下,斟酌庶务之宜否在阁下,天子之所属寄、生民之所责望在阁下,其任亦甚重且难矣。夫上有宰相,下有参佐百官,而独责任于阁下者,以阁下明王道,识治体,知本末之所先后,经权之所异宜也。此春秋所以责备于贤者耳。由今观之,孰若一上下,齐彼己,旁罗俊乂,广揽英贤,因其材而分任之 【分任之,四部丛刊本无「之」字。】 ,而坐居其成功,则功可大,名可久,福可致而祸可消也。不然,一身且未知所计,况为朝廷计哉!

然凤皇鸑鷟,非凡木可栖;绝奇异能,非常度可致。悬千金之赏,不患无徙木之人;市千里之骨,何忧无绝足之马。果能推诚折节 【果能,四部丛刊本作「诚能」。】 ,激昂鼓舞,则士必乐为用。士乐为用 【「士乐」句:原无,依四部丛刊本补。】 ,何功不成?且进贤者,非所以市私恩也,将以佐天子,理万民也。忠以出之,信以行之,忠信之人,天必佑之,毋患乎贤之不为用,但尽其求贤之道而已。牛之肯綮,逢庖丁之刃则解;木之盘错,遇匠石之斤则离。毋患乎事之难行,但尽其用贤之道而已。然进一君子,则君子之类应;任一小人,则小人之类应。此善败祸福之由,亦不可不审且慎也,惟阁下察焉。傒斯再拜。

△答胡汲仲书

傒斯顿首汲仲簿公执事:

傒斯比猥以陋薄之见,泛浮之辞,渎冒于执事,意甚悔之。既无及已。连月滞迹于外 【滞迹,四部丛刊本作「滞留」。】 ,不得朝夕访问,不图闳大更枉还答,又以俗迫雨坐山疃者连旬,不得上谢,知执事于我何如哉。然贤者之待不肖,不肖之望于贤者,皆不可谓之无意也。苟有忠告,则肝胆相呈,心口相宣,不当蓄嫌畏挟,蒙背若市井途路之人也。故复有所祈,不敢默默遂止。

以执事好古之敏,信道之笃,智足以知之 【智,四部丛刊本作「知」。】 ,勇足以行之,可谓魁杰特达、出羣之士。至于商略人物,言论风采,颇若无人。来书有云:「为众所推,谬当斯文之托。」仆窃以为过矣。夫衰周之世,文、武几坠,孔子以天纵之圣,出而为天下万世之宗 【出而为,四部丛刊本无「而」字。】 ,且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其自居者,好学而已。孟子当战国之时,辟杨、墨,排纵横,揭孔氏之道而明之,若埽秽翳,开日月之光,疏百川,益河海之深。及其辩也,曰:不得已。今幸与执事居休明之时 【之时,四部丛刊本作「之世」。】 ,吾道光盛,贤士辈出,礼乐非甚崩大坏,际天所覆,莫不顺轨。虽有孔、孟,犹不当骜然自任,略无辞让之色。使执事所学之道,所居之世,诚当孔、孟之任,必待后世之人推尊而光显之,不当自道若此;且以执事自处为何如时哉 【何如时,「时」字原无,依四部丛刊本补。】 !

今年夏,见青田陆如山,谓执事自许直继孟子,非知道之士,不能为是言者,犹或不识执事所言之旨。由今而言,则信有之矣。夫孔、孟,大圣贤也 【大圣贤也,四部丛刊本作「大圣也,大贤也」。】 。当斯文之托者,若孔、孟可矣。而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孟子曰:「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然每与执事商论,则甚尊信佛、老氏,至欲合三氏而为一,则当斯文之托者,道固应如是耶?此皆甚不可者也。或谓执事有师道而无友道,诚知言哉!传曰:虽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此之谓也。

来书又云:「前乎千古圣贤相传之道,由诗若文而知;后乎千古,亦将由诗若文而知今之道。」余读其言而悲之。自汉以来,继述之文多,可读之文少。夫道有本,文有体,尊卑大小 【大小,四部丛刊本作「小大」。】 ,长短戚疏 【戚疏,四部丛刊本作「疏戚」。】 ,华实正伪,截乎若天地山川之不可相陵,昭乎若日月星辰之不可相踰,离乎若飞潜动植之不可相移,惟适当而已耳。近见执事序黄成性文章,言辞夸大,皆非事实,其所称举,皆公卿大臣之事,非学道在下者所宜言;抑亦自任之素,不自知其言之过也。且文者,古圣贤不得已之所托也。而今世行道之士,不惟其事,尚欲托之此而垂后,不亦甚可悲夫!

仆之才不足以知执事,仆之言不足以晓左右。所以闻诸父师之训 【闻诸,四部丛刊本作「闻之」。】 ,有与执事戾者,聊为僭越申言之。前之言,敢以为执事之忠;后之言,敢以为执事之望。尚冀致诸用 【致诸,四部丛刊本作「致之」。】 ,以幸学者,以示来世,则大愿也。优柔之教,敢不敬承。闻将就天台之阙,不知何时定行,当于江浒一别。

△与萧维斗书

傒斯再拜谕德萧公阁下:

仆性分粗谬昏戆,绝不通时事,与人交不计隆薄能否,辄以古道相期待,俗下诟病日甚不止,终不愧悔,今复妄有谒于阁下焉。

惟天生贤哲,常旷数百载不一二见,及有其人,或又废于庸主,格于谗忌,画于懦怯畏慎,弗克卒其大业。仆甚痛之。自来京师,目覩耳听,口诵心语,惟公才全学富 【才全,四部丛刊本作「全才」。】 ,义精仁熟,谦让克谨,去就有节,名与实侔,位与德称,有古大贤之风。束帛之聘,累光丘园,每聘必增其秩,每召必优其礼,其尊德乐道,右贤尚能,崇信慕向,若汉高帝之于四皓,可谓隆矣。然四皓不出则已,一出则能割至尊之爱,定天下之本,建万世之名,翛然而来 【翛然,四部丛刊本误作「修然」。】 ,浩然而归;来不见其所难,去不见其所穷,何其裕哉!且今天下非汉高之草创,皇太子聪明仁孝,过于惠帝,上亲信笃爱,无高帝之惑溺,昔之储贰不得与国家之政,今则无所不领,宜若公者知无不言,言无不从。然天下之贤士未振者,不闻有所举;天下之政令有阙者,不闻有所陈;愔愔默默,日以怀去为务,又不能借一事决去就,使天下有识之士,蹀足搤掔,徘徊四顾而失望。仆诚愚鄙,未达其故。抑尝举之而未用,陈之而未行邪?则去就可以兆矣。

道行于天下谓之达,道不行于天下谓之穷。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今公居达之时,行穷人之事,尤所未喻 【尤所,四部丛刊本作「犹所」。】 。且天之生斯人也,岂徒欲宠荣其身体,利泽其子孙而已,亦欲使生民之有知也。公诚能高卧空山,远引遐徼,则为巢、许、务、涓之徒可 【可,四部丛刊本与下句「为」字误倒。】 ,为严陵、鲁连之徒亦可,虽欲骖风驷霞,诙诡变眩如偓佺、安期、羡门、卢敖、徐福之徒亦可。今业已出矣,食其禄而居其位矣,何乃若是恝恝邪?窃为公计,莫若摅肝沥胆,激昂慷慨,极论天下之贤士,求当今政令之得失,典章文物之损益,君储切身之急务,疏而陈之,苟其说行,则从容可为二疏之事;不行,则挂冠神武,拂袖而西矣 【拂袖,四部丛刊本误作「拂东」。】 。上不负朝廷之知,下不觖天下之望。天下之士,莫不想望风概,咨嗟叹息曰:「萧公真贤矣哉!」朝廷之尊贤下士,必自公始,则公进为国家之荣,退为斯道之隆,生为万全之人,没有无穷之名,不亦休乎?又不得已,则引年谢疾而去耳。或曰:公不得已而起,而身冒大名,被至恩,夙夜战掉兢慓 【兢慓,四部丛刊本作「兢栗」。】 ,犹恐不持。若夫进贤补过,则揆谏之司,吾所职者,辅迪是宜 【辅迪,四部丛刊本作「转迪」。】 。且言之而中,则吾之归未可期;言而不中,则僇辱所归。况若公者,进退语默,必有其时,岂庸竖贱走所能察识哉!仆益惑焉。夫公之出处非若彼旅进旅退之人,旅进旅退之人,虽千万不足为天下轻重,公实有万世之系焉,不可不暴白于天下后世,使之有则也。念之,念之,时不再矣。

仆近行河济之间,有过而歌者曰:「我行河济兮,瞻彼泰山。圣人之不待兮 【之,四部丛刊本下有「才」字。】 ,我道孔艰。进不汝信兮,退即汝谖。河兮济兮,道靡靡兮。」乃抚栧送而和之曰:「泰山巍巍,吾其跂而。河水弥弥,吾其济而。圣人虽远,吾斯轨而。」因录其词,幷书以献。惟公念生才之难,遭时之不易,悯斯民之无知,贷狂瞽之不察,视中道而导之归。幸甚,幸甚。傒斯再拜。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