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全集卷之七
新安吏原注:收京后作。虽收两京,贼犹充斥。
按:此下六诗,多言相州师溃事,乃乾元二年自东都回华州时,经历道途,有感而作。钱氏以为自华州之东都时,误矣。师氏曰:从《新安吏》以下至《无家别》,盖纪当时邺师之败,朝廷调兵益急,虽秦之谪戍,无以加也。《唐书》:新安,隋县。贞观二年,属河南府。《九域志》:县有两乡。黄生曰:诸篇自制诗题,有千古自命意。六朝人拟乐府,无实事而撰浮词,皆妄语不情。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1。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2。府帖昨夜下3,
次选中男行4。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5。(从点兵后,记一时问答之词。
客行,公自谓。《杜臆》:借问二句,公问词。府帖二句,吏答词。中男二
句,公叹词。)1《通鉴》:北魏高欢,使张华原以簿历营点兵。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2《杜臆》:更无丁,言岂无余丁可遣乎?夜帖早行,守城急也。3【朱注】《隋书》:追东宫兵帖,上台宿卫。《通鉴注》:兵帖,军籍。【卢注】相州之役,正丁战死,因及次丁。考之《周礼》,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惟田与追胥竭作大故致余子。守王城,大故也。4《太宗纪》:上遣使点兵,并点中男,魏征固执以为不可,顾炎武曰:《通鉴》:建中元年,杨炎作两税,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按唐制:人有丁、中、黄、小之分。注云,天宝三载,令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杜诗“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即此也。
5唐之东都,即周之王城,今为河南府。肥男有母送1,瘦男独伶愕2。白水暮东流3,青山犹哭声4。莫自使眼枯
5,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6。(此于临行时作悲悯之语。白水流,比行者。青山哭,指居者。《杜臆》:就中男内,看他或瘦或肥,有母无母,及同行送行之人,一齐俱哭,而以哭声二字括之,何等笔力,下不言朝廷而言天地,讳之也。)1肥男瘦男,闲后汉赵孝语,详见八卷。2古乐府《猛虎行》:“少年惶且怖,伶俜到他乡”。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3刘桢诗:“泛泛东流水”。4阮籍诗:“北望青山阿”。5眼枯,泪竭也。《韩非子》:卞和哭于楚山之下,泣尽而继之以血。6《晋书》郭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1。就粮近故垒2,练
卒依旧京3。掘壕不到水4,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5,仆射如父兄6。(此为送行者作宽慰之语。前军溃败,后军继行,恐人心惶惧,曰就粮,见有食也。曰练卒,非临阵也。曰掘壕、牧马,见役无险也。且师顺则可制胜,抚养则能优恤,俱说得恺至动情。《杜臆》:此不言军败而云归军,亦讳之也。子仪时已进中书令,而仍称旧官,盖功著于仆射,而御士素宽,此就其易晓者以安之也。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十二句收。)
1《春秋运斗枢》:“璇枢星散”。《通鉴》:九节度围邺城,自冬涉春。庆绪食尽,克在朝夕。而诸军既无统帅,城久不下,上下解体。思明自魏州引兵趋邺,每营选精骑五百,日于城下抄掠,诸军樵采甚艰,乏食思溃。三月,战于安阳河北,大风昼晦,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保东京,筑南北两城而守之。
2【卢注】时子仪尚有军粮六七万石,故曰就粮。魏明帝诗:“饮观故垒处”。3《吴越春秋》:“拣练士卒。”旧京,谓东都。陶潜诗:“平生去旧京”。
4壕,城下池也。5《易》:“泣血涟如。”6《汉书百官表》: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射以督课之。应劭曰:仆,主也。《通典》:唐左右二仆射,本副尚书令,自尚书令废,仆射为宰相。开元元年,改为左右丞相,从二品。天宝元年,复旧。《淮南子兵略》:“上视下如子,则下视上如父。上视下如弟,则下视上如兄。”王应麟曰:《毛诗》:“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此云“仆射如父兄”,意正近之。
张綖曰:凡公此等诗,不专是刺。盖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故可已而不已者,则刺之。不得已而用者,则慰之哀之。若《兵奉行》、前后《出塞》之类,皆刺也,此可已而不已者也。若夫《新安吏》之类,则慰也。《石壕吏》之类,则哀也。此不得已而用之者也。然天子有道,守在四夷,则所以慰衰之者,是亦刺也。
陆时雍曰,少陵五古,材力作用,本之汉魏居多。第出手稍钝,苦雕细琢,降为唐音。夫一往而至者,情也。必然必不然者,意也。意死而情活,意迹而情神,意近而情远,意伪而情真,情意之分,古今所由判矣。少陵精矣、刻矣、高矣、卓矣,然而未齐千古人者.以意胜也。假令以《古诗十九首》与少陵作,便是首首皆意。假令以《新安》、《石壕》诸什与古人作,便首首皆有神往神来,不知而自至之妙。
潼关吏
此因相州大败,故修潼关以备寇。《雍录》: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为名。【钱笺】前哥舒翰军败,引骑绝河还营至潼津,收散卒,即关西之潼水也。按:潼关在秦函各关之西。
士卒何草草1,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2,小城万丈余。(此叙修筑潼关。铁不如,言其坚。万丈余,言其高。小城跨山,故尤见其高也。起二句,拈皓韵。此下,鱼、虞兼用。)
1《诗》:“劳人草草。”注:“草草,劳苦貌。”2《世说》: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1,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2,飞鸟不能逾。(此记关势之险。修关一句,公问词。连云以下,吏答词。)1《史记项羽纪》:“令骑皆下马步行。”
2庾信诗:“愁气连云。”战格,即战栅,所以捍敌者。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1。艰难奋长戟2,万古用一夫3。(此言关险可守。容单车,彼不能攻。用一夫,此足以拒。)1《韩信传》:“车不得方轨,不得成列。”所谓单车也。李陵书:“单
车之使。”2《汉书》:厉长戟劲驽之械。3《蜀都赋》:“一夫守隘,万夫莫向。”
哀哉桃林战1,百万化为鱼2。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3。(末乃答吏之词,见守关贵乎得人也。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六句。)
1《三秦记》:桃林塞,在长安东四百里。《元和郡县志》:桃林塞,自灵宝县以西至潼关皆是。阎若璩曰:《通典》:潼关,即左氏桃林塞,若秦之函谷关。其地在汉弘农郡弘农县,即今陕西灵宝县界。武帝元鼎三年,徙于新安县界。献帝时,曹操破马超于潼关,乃移置者。旧胃唐始于其地立关,非也。
2《光武纪》:赤眉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3《哥舒翰传》:翰率兵出关,次灵宝县之西原,为贼所乘,自相践蹂,坠黄河死者数万人。
卢元昌曰:禄山初反,哥舒翰守潼关,相持半载余,贼兵冲突襄、邓间,卒不敢窥关,则守之明效也。时李、郭亦力持此议,禄山苦之,谓严庄曰:“今守潼关,乒不能进。”是守关而贼可坐困。向使国忠之奏不行,中使之命不促,坚壁固守,长安可保无恙。此诗眼目,在“胡来但自守”一句,其云“修关还各胡”,是叹焦头烂额后,为曲突徙薪计也。
王嗣奭《杜臆》曰:潼关之败,由杨国忠促战所致,罪不在哥舒,当时只少一死耳,公特借翰以戒后人,非专归狱于哥舒也。
阎若璩曰:《钱笺》引程大昌云:《西征赋》“溯黄卷以济潼”,至唐始于其地立关。余读此失笑,彼独不记《后出师表》“殆死潼关”语乎?《通典》华阴县注云:县有潼关,即左氏桃林塞,若秦之函谷关,在汉弘农郡弘农县,即今陕郡灵宝县界。汉武帝元鼎三年徙于新安县界。至后汉献帝初平元年,董卓胁帝西幸,入函谷关。自此以前,其关并在新安。其后二十一年,为建安十六年,曹公破马超于潼关,乃中间徙于今所耳。国之巨防,不为细事,史官阙载,斯亦失之。此条前注删节太略,今仍录原文。
石壕吏
王应麟曰:石壕,盖陕州陕县之石壕镇也。地志云:石壕镇,本崤县,后魂置。贞观十四年改名硖石县。《一统志》:石壕,在今陕州城东七十里。【钱笺】卞圜曰:石壕,陕东戍,其地在新安西。石壕,即石崤也。按:崤在弘农渑池西北,贞观八年,移崤县于安阳城,在砍城西四十里。谓石壕即石崤,误矣。梦弼云:石壕,在邠州宜禄县。尤为无稽,且非自东都往来道也。
暮投石壕村1,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2,老妇出看门3。(苏润公本作出看门,叶音民。一作门看。海盐刘氏本作门首。首叙征役驱迫之苦。)
1此诗各四句转韵。村人与门叶,古人真韵。白乐天《北村》诗:“晨游紫峰阁,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予喜,为予开一樽。”村叶七伦切,樽叶踪伦切。《国风》:“出自北门,忧心殷殷。”荀卿《赋篇》:“往来惛惫,通于大神。出入其极,莫知其门。”门俱叶眉贫切。刘氏作出门首,是村与人叶,走与首叶也。以下文例之,不宜两句换韵。旧本作出门看,与人字相叶,人读如延切,本刘向《列女颂》。看读丘虔切,本吴迈远《长相思》诗。依此,则人看可叶,而村字未合,与下文亦不相符。谢灵运诗:“暝投剡中宿。”2陶潜诗:“区区诸老翁。”《战国策》:曾子之母,投杼逾墙而走。3又:“老妇必唾其面。”王羲之帖:“但思今妇必门首有出。”乐府《东门行》:“投剑出门去。”看门,守门也。吏呼一何怒1,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2,三男邺城戍3。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4。存者且偷生5,死者长已矣6。(二段,备述老妇诉吏之词,公盖宿于其家也。三男以下,言行者之惨。)
1梁昭明太子疏:“吏一呼门,动为民蠹。”《孙子》:“吏怒者,倦也。”2《陌上桑》:“罗敷前致词。”3《旧书》:武德元年,以魏郡置相州。天宝元年,改为邺郡。乾元元
年,复为相州。二年,又为邺城。
4新战死,指邺城之败。《史记平原君传》:李同战死。5李陵书:“陵岂偷生之士?”6蔡琰曲:“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室中更无人1,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2。老妪力虽衰3,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1,犹得备晨炊5。(室中以下,言居者之苦。新安吏,驱民守东都。石壕吏,驱民守河阳也。)
1贾充诗:“室中是阿谁。”《易》:“阒其无人。”2《吏记》:李同曰:“邯郸之民,褐衣不完。”3又《高帝纪》:“有一老妪夜哭。”《说文》:“妪,母也。”4《唐书》:河阳县,属孟州,今改为孟县。按《春秋》“天王狩于河阳”,即此地。周武王会诸侯于孟津,亦即其地。子仪兵既溃,用都
虞侯张用济策,守河阳。七月,李光弼代。5《史记》:亭长妻晨炊葫食。
夜久语声绝1,如闻泣幽咽2。天明登前途3,独与老翁别。(末结老翁潜归之状。妇随吏诉官,故其媳泣声。吏驱妇夜去、故其夫晓回。前途别,乃公与之别,非妇与翁别电。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1梁简文《烛赋》:“夜久唯烦铗。”2古歌:“呜声幽咽。”3《史记李广传》:“至天明自便。”陶潜诗,“归子念前途。”陆时雍曰: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吏呼二语,便当数十言。文章家所云要会,以去形而得情,去情而得神故也。
王嗣奭曰:夜促夜去,何其急也。此妇仓卒之际,既脱其夫,仍免其身,具此智谋胆略,真可谓女中丈夫。而公诗详述之,已洞知其意中曲折矣。又云:前后六诗,一韵到底,俱用沈韵。惟此章换韵,且用古韵。
按: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在,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发发乎哉。
新婚别
真德秀曰:先王之政,新有婚者,期不役政。此待所怨,尽其常分,而能不忘礼义。《诗》:“宴尔新婚。”【黄生注】此下三题相似,独新婚之妇,起难设辞,故特用比兴发端。
兔丝附蓬麻1,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2,不如弃路傍3。(“杜臆》:
通篇作新人语,起用比意,逼真古乐府,是《三百篇》兴体。)1《尔雅》:“唐、蒙、女萝、兔丝。”释曰:唐也,蒙也,女萝也,兔丝也,一物而四名。【朱注】按诸家《本草》,兔丝并无女萝之名,惟松萝一名女萝。陆玑《诗疏》:兔丝,蔓生草上,黄赤如金。松萝,蔓延松上,生枝正青。陆佃《埤雅》:“在木为女萝,在草为兔丝。”可证二者同类而有别。古诗:“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李善注:古今方俗名草不同,然是异草,故曰附。此解甚明。《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2《史记》: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诗》:“征夫遑止。”
3刘公干诗:“从者盈路傍。”结发为妻子1,席不暖君床2。暮婚晨告别3,无乃太匆忙4。君行虽不远
5,守边赴河阳6。妾身未分明7,何以拜姑嫜8。(此叙初婚惜别,语意含差。)1苏武诗:“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李善注:“结发,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取弃冠之义也。”顾炎武《日知录》曰:“俗称妻为妻子,此不典之言,然亦有所自。《韩非子》: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袴,曰象吾故袴。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袴,杜诗本此。”2《文子》:“孔无席暖。”《世说》: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3《白虎通》:“昏时行礼,故曰婚。”陆机诗序:“悼心告别。”
4张华诗:“无乃违其情。”5沈约诗:“知君行之未极。”《诗》:“征夫不远。”6《史记》:蒙恬曰:“臣将三十万众以守边。”7谢朓诗:“况乃妾身轻。”《独曲歌》:“分明不可得。”8《汉书广川王传》:“背尊章,嫖以忽。”师古曰:“尊章,谓舅姑也。”章与嫜通。陈琳诗:“善事新姑嫜。”梦弼曰:妇人嫁三日,告庙上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然后称姑嫜。今嫁未成婚而别,故曰未分明云云。陆时雍曰:妾身二句,建安中亦无此深至语。
父母养我时1,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2,鸡狗亦得3将。君今生死地4,
沉痛迫中肠5。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3。(此忆前后情事,词旨惨切。)1《诗》:“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2又:“乃生女子。”《礼运》:“男有分,女有归。”《榖梁传》:“妇人之义,谓嫁曰归。”3《史记》:“鸡狗之声相闻。”《淮南子》:“令鸡司晨,令狗守夜。”按:嫁时将鸡狗以往,欲为室家久长计也。古乐府有《凤将雏》。《汉
书注》:颜师古曰:“将,谓领帅其群。”4《杜臆》:“君今生死地”,妙有余思。或作“往死地”,语便直致。《孙子》:“生死之地。”
5谢灵运诗:“沉痛结中肠。”6《史记范睢传》:“形势不能有也。”《洛阳伽蓝记》:“色杂苍黄。”《北山移文》:“苍黄反覆。”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1。妇人在军中2,兵气恐不扬3。自嗟贫家女4,久致罗襦裳5。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6。(上二段,夫妇分离,愁绪万端,此发乎人情者也。此一段,既勉其夫,且复自励,乃止乎礼义者也。)
1苏武诗:“努力爱春华。”《左传》:“下臣不幸,属当戎行。”2《李陵传》:“我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搜得,皆斩之。”3《后汉方术传》:“京师当有兵气。”4《史记》:“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5《周礼》:罗氏,蜡则作罗襦。注:“襦,细密之罗,当作繻。”《滑
稽传》:“罗襦襟解,微闻芗泽。”《说文》:“襦,短衣也。”
6何逊诗:“轻扇掩红妆。””《杜臆》:洗红妆,加对君二字,可涕。仰视百鸟飞1,大小必双翔2。人事多错迁3,与君永相望4。(末用比意收,终望夫妇之相聚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三段各八句。)1陆机诗:“百乌互相和。”2《左传》:施氏妇曰:“鸟鲁犹不失俪。”3《关尹子》:“人事错错然。”宋玉《风赋》:“回穴错迕。”注:“错杂交迕也。”4蔡琰《笳曲》:“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设为问答,此《三吏》、《三别》诸篇所自来也。而《新婚》一章叙室家离别之情,及夫妇始终之分,全祖乐府遗意,而沉痛更为过之。
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暂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望,志之贞且坚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
卢元昌曰:呜呼!乱不废礼,礼必顺情,先王之制也。况民生有欲,莫大于婚。既弃其礼,又怫其情,至于暮婚晨别,是何等时事。《东山》零雨篇云:“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先王曲体人情如此。咏公此诗,益念范氏人道使民之说。
王嗣奭曰:此代为妇人语,而揣摩以发其隐情,暮婚晨告别,是诗柄。篇中有极细心语,如“妾身未分明”二句,“妇人在军中”二句,是也,有极大纲常语,如“勿为新婚念”二句“罗襦不复施”二句,是也。真《三百篇》嫡裔。
罗大经曰:《国风》“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盖古之妇人,夫不在家,则不为容饰,此远嫌防徽之意也。杜诗“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尤为悲矣。《国风》之后,唯杜陵不可及者,此类是也。
黄生曰:《新安吏》以下述当时征戍之苦,其源出于变《风》、变《雅》,而植体于苏、李、曹、刘之间。
垂老别
蔡邕《房桢碑》:“享年垂老。”
四郊未宁静1,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2,焉用身独完。(通篇皆作者人语,首为垂老从戎而叹也。)1《记》:“四郊多垒。”注:四郊者,王城之外,四面近郊五十里,远郊百里。《吴志》:顾雍讨除寇贼,郡界宁静。2《诗》:“子孙千亿。”
投杖出门去1,同行为辛酸2。幸有牙齿存3,所悲骨髓干4。男儿既介胄
5,长揖别上官3。(此叙出门时慷慨前往之状,乃答同行者。)1《记》:“子夏投其杖而拜。”阮籍诗:“驱车出门去。”2《诗》:”携手同行。”阮诗:“凄怆怀辛酸。”3魏文帝诗:“狂顾动牙齿。”4《史记》: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5陈琳诗:“男儿宁当格斗死。”介胄长揖,犹带倔强意气。《汉周亚夫传》: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又《郦食其传》:长揖不拜。6嵇康书:揖拜上官。老妻卧路啼1,岁暮衣裳单2。孰知是死别3,且复伤其寒4。此去必不归
5,还闻劝加餐6。(此叙临别时夫妇缱绻之情,乃对其妻者。夫伤妻寒,妻劝夫餐,皆永诀之词。)1《吴越春秋》:越王令壮者无娶老妻。
2张协诗:“岁暮怀百忧。”沈约诗:“惟见恩义重,岂觉衣裳单。”3《焦仲卿妻》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4《史记范睢传》:须贾曰:“范叔一寒如此哉。”5又《吴起传》:“其母死,起终不归。”6古乐府:“弃捐不复道,努力加餐饭。”土门壁甚坚1,杏园度亦难2。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3,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4,迟回竟长叹5。(此慰妻而兼为自解之词。上四,言此行不至死亡。下四,言离合莫非走数。【卢注】邺城之役,贼为主,我为客。土门杏园之守,我为主,贼为客也。劳逸不同,故曰势异。【远注】离合之端岂因衰老而免,特身非少壮,不觉迟回耳。)
1《唐书》:镇州获鹿县有土门关,即旧井陉关。《元和郡县志》:恒州有井陉县井陉口,今名土门口,在获鹿县西南十里,即太行八陉之第五陉也。《安禄山传》:李光弼出土门,救常山郡。
2《九域志》:卫州汲县有杏园镇。《旧唐书》:郭子仪自杏园渡河围卫州。【朱注】时子仪、光弼相继守河阳,土门、杏园皆在河北,故须严备。旧注谬极。
3《楚辞》:“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4《列子》:其在少壮,则血气飘溢。
5鲍照诗:“临路独迟回。”注:张铣曰:“迟回,不行貌。”苏武诗:“握手一长叹。”万国尽征戍1,烽火被冈峦2。积尸草木腥3,流血川原丹4。何乡为乐土
5,安敢尚盘桓6。弃绝蓬室居7,塌然摧肺肝8。(此伤乱而激为奋身之语。言与其遭乱而死,不如讨贼而亡,毅然有敌忾勤王之义。前云迟回长叹,尚以年迈自怜,此云安敢盘桓,不复以身家为念矣。此章四句起,前二段各六句,后二段各八句。)1《孝经》:“得万国之欢心。”陈后主诗:“关山征戍何时极。”2《史李牧传》:“谨烽火,多间谍。”《蜀都赋》:“冈峦纠纷。”3《汉书梅福传》:“积尸暴骨。”4《史记》:白起北坑马服,流血成川,沸声若雷。张华《游猎篇》:“流
血丹中原。”释洪偃诗:“川原多旧迹。”
5曹植诗:“门有万里客,问是何乡人。”6《诗》:“适彼乐土。”《易》:“盘桓利居贞。”注:“盘桓,难进之貌。”7《列子》:北宫子庇其蓬室,若广厦之阴。曹植诗:“顾念蓬室士。”
8尹伯奇《履霜操》:“孤息别离兮摧肺肝。”《曹植诗》:“哀哉伤肺肝。”卢元昌曰:《周礼》,乡大夫之职,辨其所任者,其老者皆舍。勾践伐吴,有父母耆老无昆弟者,皆遣归。魏公子无忌救赵,亦令独子无兄弟者,皆归养。子孙亡尽,老者从戎,如《垂老别》者,亦可伤矣。
胡夏客曰:《新安》、《石壕》、《新婚》、《垂老》诸诗,述军兴之调发,写民情之怨哀,详矣,然作者之意,又不止此。国家不幸多事,犹幸有缮兵中兴之主,上能用其民,下能应其命,至杀身弃家不顾,以成一时恢复之功,故娓娓言之。义合风雅,不为诽谤耳。若势极危亡,一人束手,四海离心,则不可道已。
无家别
《诗》:“乐子之无家。”【黄生注】诗言内顾,无妻也;言永痛,无母也。母亡妻去,曲尽无家之惨。
寂寞天宝后1,园庐但蒿藜2。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3。存者无消息4,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5,归来寻旧蹊。(通章代为征之语。首言乱后归乡,景情并叙。)
1谢朓诗:“寂寞市朝变。”2《前汉郊祀志》:“嘉禾不生,蓬蒿藜旁茂焉。”3谢朓笺:“歧路东西,或以呜悒。”4薛道衡诗:“一去无消息。”5鲍照诗:“贱子歌一言。”败归,谓邺城之败。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1。但对狐与狸2,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3,一二老寡妻4。宿鸟恋本枝5,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6。日暮还灌畦7。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8。(此段叙事,言归而无家也。上六,说故里荒凉之状。下六,说暂归旋役之苦。日瘦,谓日色无光,气象惨凄)。
1《前汉刘向传》:“寒日青无光。”《楚辞》:“霜露惨凄而交下。”
2《本章》:“狐形似狸而黄,善能为魅。”
3《记》:“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
4《汉书元后传》:“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潘岳《关中记》:
“夫行妻寡。”
5洙曰:人情之恋故乡,犹鸟之恋本枝,虽穷栖且安辞矣。《独曲歌》:“宿鸟纵横飞。”6江淹诗:“虽有荷锄倦。”7颜延之《陶徽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说文》:“田五十亩为畦。”8《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说文》:“鼓,骑鼓也。”鼙,与鞞同。
虽从本州役1,内顾无所携2。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3,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4。生我不得力5,终身两酸嘶6。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7。(此段叙情,言无家又别也。上六,伤只身之莫依。下六,痛亲亡之不见。上章结出报国之忠,此章结出思亲之孝,俱有关于大伦。杜诗有数句叠用开阖者,如云从役本州,幸之也。内无所携,伤之也。只身近行,非比远去,又以本州为幸矣。家乡既尽,远近齐等,即在本州亦伤矣。语意辗转悲痛。无所携,无与离别者。终转迷,言往无定所。两酸嘶,谓母子饮恨。为蒸黎,不得比于人数也。此章八句起,后两段各十二句。)
1卢谌诗:“岂谓乡曲誉,谬充本州役。”2左思诗:“内顾无斗储。”宋袁淑议:“势必携离。”3谢灵运诗:“家乡皆扫尽。”
4自天宝十四载至乾元元年,乱经五年矣。《尔雅》:“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沟。”5《诗》,“生我劬劳。”
6陆厥诗:“酸嘶度扬越。”7《诗》:“天生蒸民。”毛苌曰:“蒸,众也。”裴秀诗:“穆穆我后,矜兹蒸黎。”朱子《诗传》:“黎,黑也,犹秦言黔首。”
卢元昌曰:先王以六族安万民,使民有室家之乐。今新安无丁,石壕遣妪,新婚有怨旷之夫妇,垂老痛阵亡之子孙,至战败逃归者,又复不免。河北生灵,几于靡有孑遗矣。唐之危而不亡者,赖太宗德泽在人,而思明自殒于萧墙耳。
唐人作诗,多言遣戍从军之苦,而宋元以下无闻焉。盖唐用府兵,兵即取之于民,故有别离室家,远罹锋镝,及亲朋送行,历历悲惨之情。宋明之师,或用召募,或用屯军,出征临战,皆其身所习熟,而分所当为者,故诗人亦不复为哀苦之吟矣。
王嗣奭曰:上数幸诗,非亲见不能作,他人虽亲见亦不能作。公往来东都,目击成诗,若有神使之,遂下千年之泪。又曰:《新安》,悯中男也,其词如慈母保赤。《石壕》作者妇语,《新婚》作新归语,《垂老》、《无家》,其苦自知而不能自达,一一刻画宛然,同工异曲;随物赋形,真造化手也。
夏日叹
此乾元二年夏在华州作。《旧唐书》:乾元二年四月癸亥,以久旱徙市,零祭祈雨。《通鉴》:时天下饥馑,九节度围邺城,诸军乏食,人思自溃。与诗中“上苍久无雷”及流冗、豺虎等语正合。
夏日出东北1,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2,郁蒸何由开3。(此诗忧旱而作也,首叙夏日炎威。)
1《杜臆》:夏至日出寅入戌。寅,东北方也。中街,亭午也。【钱笺】《汉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暑短。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暑长。日,阳也。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阴甩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故为凉寒也。又曰:日冬则南,夏则北,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朱注】中街,即中道也。《天官书》有街南、街北。街南,毕主之。街北,昂主之。
2《楚辞》:“阳杲杲其朱光。”翰曰:朱光,日也。《诗》:“谓地盖厚。”3《楚辞》:“处凉台而有郁蒸之烦。”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1。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2。飞鸟苦热死3,池鱼涸其泥4。(此有感时政,而叹久旱为灾。雷比政令,雨比恩泽,鱼鸟言万物皆枯。)
1《后汉郎f传》:《易传》曰:“当雷不雷,阳德弱也。”雷者号令,其德生养。2《抱朴子》:“良田之晚播,愈于卒岁之荒芜。”
3鲍照《苦热行》:“身热头且痛,鸟坠魂来归。”4《淮南子》:宋君亡其主,池中鱼为之殚。佳灰二韵用泥字,见应玚《建章台》诗。
万人尚流冗1,举目惟蒿莱2。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3。浩荡想幽蓟4,王师安在哉。(此又慨时事,而叹兵民交困。乱后凶荒,民将为盗,主师戍,艰于馈饷矣。)
1《汉书》:“谷永疏:流散冗食,餧死于道。”成帝诏:“水旱为灾,关东流冗者众。”
2何逊诗:“举目想煎熬。”阮瑜诗:“出扩望故乡,但见蒿与莱。”3《江表传》:郭典为钜鹿太守,时人语曰:“郭君围堑,董将不许。几令狐狸,化为豺虎。”4《唐书》:幽州范阳郡,蓟州渔阳郡,俱属河北道。
对食不能餐1,我心殊不谐。眇然贞观初2,难与数子偕3。(未乃伤今思古,叹朝无贤相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六句。)
1《诗》:“使我不能餐兮。”
2《扬雄传》:“眇然以思唐虞之风。”师氏曰:太宗贞观时,任房、杜、王、魏诸臣,谏行言听,号令无乖,膏泽流布,斗米三钱,行旅不赍粮。今欲与数子偕不可得矣。
3嵇康诗:“良时■数子。”卢元昌曰:李辅国专掌禁兵,事无大小,制敕皆其所为。诗云“号令乖”,指此。宰相李岘言辅国专权乱政,辅国忌而罢之。若李揆执子弟礼于辅国,呼为五父。吕諲、第五琦,率皆碌庸臣。此所以思贞观诸贤也。
夏夜叹
与上篇同时之作。
永日不可暮1,炎蒸毒我肠2。安得万里风3,飘飖吹我裳。(日暮思风,引起夜景。)1《书》:“日永星火。”刘公干诗:“永日行游戏。”
2庾信诗:“五月炎蒸气。”洙曰:毒我肠,热自中起也。相如《琴歌》:“室迩人遐毒我肠。”3陆士衡歌:“长风万里举。”昊天出华月1,茂林延疏光2。仲夏苦夜短3。开轩纳微凉4。虚明见纤毫
5,羽虫亦飞扬6。物情无巨细7,自适固其常8。(此夜凉之景。物情各适,起下文征人。)1《诗》:“昊天曰明。”江淹诗:“华月照芳池。”2《兰亭记》:“茂林修竹。”
3谢灵运诗:“不怨秋夕长,恒苦热夜短。”4阮籍诗:“开轩临四野。”“5陶潜诗:“夜景湛虚明。”《拾遗记》:“小则入于纤毫之中。”6《诗》“熠耀宵行。”注:“宵行,羽虫也。”阮籍诗:“羽翼自飞扬。”7《淮南子》:“巨细或殊,情理同致。”8《庄子》:非自适其适。”
念彼荷戈士1,穷年守边疆2。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3。竟夕击刁斗4,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5,不如早还乡。(此夜热之感。荷戈守边,指相州之众。)
1《诗》:“何戈与祋。”何、荷通。2《江赋》:“寻风波以穷年。”
3钟惺曰:考亭解执热作执持之执,今人以水濯手,岂便能执持热物乎?盖热曰执热,犹云热不可解。此古文用字奥处。濯即洗濯之濯,浴可解热也。杜诗屡用执热字,皆作实用,是一证据。4《李广传》: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至天明自便。《汉书注》:以铜作鐎,受一斗,昼炊饮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
5《前汉夏侯胜传》:“经术既明,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通鉴》:至德二年,郭子仪败于清渠,复以官爵收散卒。由是应募入军者,一切衣金紫。
北城悲笳发1,鹳鹤号且翔2。况复烦促倦3,激烈思时康4。(末乃夜触所闻,而伤叹世事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1北城,指华州。崔融诗:“夜夜闻悲笳。”2《诗》:“鹳鸣于垤。”3张华诗,“烦促每有余。”
4苏武诗:“长歌正激烈。”沈君攸诗:“行乐为时康。”王嗣奭曰:二叹俱以旱热起兴,而所以叹,在河北之贼未平,盖悯旱忧时之作也。
立秋后题
此乾元二年立秋次日所作。【鹤注】《唐书》本传: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弃官客秦州。此诗盖欲弃官时作。
日月不相饶1,节序昨夜隔2。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平生独往愿3,惆怅年半百4。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前四秋后之景,后四所题之意。【卢注】秋燕公自喻,言将去华,如燕离巢,故云如客。【鹤注】是年公四十八,今云半百,举成数而言也。)
1鲍照诗:“日月流迈不相饶。”2江淹诗:“凄凄节序高。”3《庄子》:“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地、细万物而独往也。”4《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王嗣奭曰:张綖谓公诗“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又诗“往与惠询辈,中年沧洲期”,皆生平独往之愿也。余谓此诗,乃公转念以后一味有高蹈志矣。
贻阮隐居名昉
此乾元二年,自华州之秦,秋冬间作。【生注】唐诗人有此高士,赖公诗以传。
陈留风俗衰1,人物世不数。塞上得阮主2,迥继先父祖。(首叙阮氏家世。【鹤注】陈留乃汴州,塞上谓秦陇。阮昉居塞上,陈留其祖父所出也。)
1《晋书》:阮籍,陈留尉氏人。父瑀,魏丞相椽。子浑,侄咸,咸子瞻,瞻弟孚,咸从子修,孚族弟放,放弟裕,皆知名当世,推为人物第一。《世说》:王平子尝经陈留郡界,语太守曰:“旧名此邦有风俗。”《新唐书艺文志》有《陈留风俗传》三卷。
2【朱注】《古今注》:塞者,所以壅塞夷狄也。公秦州、夔州诗,每用塞上字,盖秦界羌夷,夔界五溪蛮,二州皆有关隘之设。
贫知静者性,白益毛发古1。车马入邻家,蓬蒿翳环堵2。(此言其安贫自
得。)1【黄注】贫知二句,见古心古貌。2《高士传》:张仲蔚所居,蓬蒿没人。《韩诗外传》:原宪居环堵之
室,茨以蒿莱。
清时近道要1,识子用心苦。寻我草径微2,寨裳踏寒雨3。(此言其好学多情。)
1傅咸诗:“人之好我,赠我清诗。”【蔡注】唐人多绮丽,惟昉诗有理趣。紫微王夫人诗:“道要既已足,可以解人忧。”【吴注】蔡邕铭:“精微周密,包括道要。”2隋元行恭诗:“草深斜径没。”3《诗》:“褰裳涉溱。”鲍照《与妹书》:“吾自发寒雨。”更议居远村,避喧甘猛虎1。足明箕颍客2,荣贵如粪土3。(未见隐居有避世高风。《杜臆》:蓬蒿环堵,而先以车马邻家。议居远村,而继以甘近猛虎。静者性如是,方是真隐。此章四段,各四句。)
1沈约诗:“避世非避喧。”《晋书》:郭文少爱山水,历华阴之崖。时猛兽为暴,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2谢灵运《拟徐干诗序》:“干少无宦情,有箕颍之志。”箕山、颍水,许由、巢父隐处。3《晋语》云:玉帛酒食,犹粪土也。【黄注】喧指车马,本陶诗。
遣兴三首
此乾元二年秋在秦州作。诗中言马邑州、邺中事、秋雨足,知其
为此时也。
下马古战场1,四顾但茫然2。风悲浮云去3,黄叶坠我前4。朽骨穴蝼蚁
5,又为蔓草缠6。故老行叹息7,今人尚开边8。汉虏互胜负9,封疆不常全10。安得廉颇将(11),三军同晏眠。(此经战场,而议边将之要功者。上六叙景,下六论事。风悲二句,仰而见者。朽骨二句,俯而见者。廉颇安边而不生事,叹天宝诸将之不然也。)1《史记张仪传》:“梁之地势,固战场也。”苏武诗:“行役在战场。”
2古诗,“四顾何茫茫。”3秦嘉诗:“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4吴均诗:“仲冬黄叶下。”5刘向《新序》: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陆机《挽歌》:“丰肌飨蝼蛾。”6《恨赋》:“蔓草萦骨,拱木敛魂。”7《西征赋》:“讯诸故老。”8《汉书严助传》:武帝开置边郡。9鲍照诗,“汉虏方未和。”《庄子》:“一胜一负,兵家常事。”陶潜诗:“似若无胜负。”10《孟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1)《史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其二
高秋登寒山,南望马邑州1。降虏东击胡2,壮健尽不留。穹庐莽牢落3,上有行云愁4。老弱哭道路5,愿闻甲兵休。邺中事反覆6,死人积如丘。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7。(次章望马邑,讽诸将之败军也。上八叹降夷东征;下四伤邺城师溃。【朱注】降虏,谓秦陇间属夷,调发讨贼者。旧注指回纥,非。黄希曰:诸将不指李、郭,如封朔方大将军孙守亮等九人为异姓王,李商臣等十三人为同姓王,是也。)
1鹤曰:旧注谓马邑州属代州,盖引《前汉志》,而《唐志》代州雁门郡,却不言。按《唐地理志》,羁縻州内有马邑州,属隶秦州,开元十七年置,在秦成二州山谷间。宝应元年,徒于成之盐井故城。此诗作于乾元二年,则在秦成间。【朱注】故城隶秦州都督府。何逊诗:“追兵赴马邑。”2《前汉书》赞:“日磾出于降虏。”3《汉书匈奴传》:同穹庐卧。颜注:“穹庐,游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东观汉记》:第五伦自度仕宦牢落。
4邢子才诗:“愁云聚复开。”5《史记匈奴传》:“贵壮健,贱老弱。”《贾捐之传》:“女子乘亭障,孤儿号道路。”
6《阴符经》:“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7《诗》:“载驰载驱。”
申涵光曰:杜诗“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高适亦云“岂无安边策,诸将已承恩”,皆言恩宠太过,将骄不可用也。
其三
丰年孰云迟1,甘泽不在早2。耕田秋雨足3,禾黍已映道4。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5。劝汝衡门士6,勿悲尚枯槁7。时来展才力8,先后无丑好
9。但讶鹿皮翁10,忘机对芝草(11)。(三章睹秋成,感贤士之晚遇也。上六句,兴起下意。秋禾晚登,犹士之晚遇,迟速何足计乎。今既不能遇,当如鹿皮翁之遁世矣。《杜臆》:《遣兴》本意在此章。)1曹植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2《荆楚岁时记》:“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陆机赋:“甘泽霶霈。”3《击壤歌》:“耕田而食。”
4古诗:“禾黍油油兮。”5同日老,即日至皆熟意。6《诗》:“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注:“横木为门,贫者之居也。”7《庄子》:枯槁之士宿名。8《魏志》:太祖才力过人。9《列子》:“贤愚好丑,成败是非,无不销灭。”10《列仙传》:鹿皮翁,淄川人也,少为府小吏,举手成器。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到。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斧斤三十人,作转轮悬阁。数十日,梯道成,上巅作祠屋,留止其旁。食芝草,饮神泉,七十余年。淄水来山下,呼宗族家室,令上山半。水出,尽漂一郡,没者万计。小吏辞遣宗族下山,著鹿皮衣,去复上阁,后百余年,下,卖药齐市。
(11)《高士传》:叶干忘机。胡夏客曰:杜公古诗近体,在长安时才力未为造极。秦州以后,古诗则卓练精深。夔州以后,又纵情杂乱,不及前矣。律诗则老而愈细,四韵固多佳篇,长律尤尽其妙。
留花门
此当是乾元二年秋适秦州后作。《杜臆》:题曰留花门,言不当留也。《唐地理志》:甘州删丹县,北渡张掖河,西北行,出合黎山峡口,傍河东北行千里,有宁寇军。军东北有居延海。又北三百里,有花门堡。又东北千里,至回纥衙帐。《旧书》:肃宗还西京,叶护辞归,奏曰:“回纥战兵留在沙苑,今且归灵夏取马,更为陛下收范阳余孽。”
花门天骄子1,饱肉气勇决2。高秋马肥健3,挟矢射汉月4。(首叙花门气习,见其强梁可畏。)
1骄子,见《前汉书外国传》。2又云:“咸食畜肉,衣其皮革。”司马迁书:“耻辱者,勇之决也。”3《汉书》:赵充国曰:“秋高马肥,变必起矣。”颜注:“秋马肥健,恐其为寇也。”4《诗》:“即挟我矢。”《汉书》:边外举事,常随月盛壮以攻战,月亏则退兵。徐陵诗:“天云如地阵,汉月常胡秋。”
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1。修德使其来2,羁縻固不绝3。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4。中原有驱除5,隐忍用此物6。(此言御边有方,不宜借兵召侮,曰隐忍,明知其有害,不得已而用之也。)
1王褒《四子讲德论》:“诗人所歌,自古患之如此。”《诗》:“薄伐猃狁。”2《国语》:“先王之制戎翟,荒服者有不王,则修德。”3《汉书》传赞:“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礼让,羁縻不绝。”应劭曰:
“马曰羁,牛曰縻,言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
4乐府曲:“戏金阙,游紫庭。”5《汉书王莽传赞》:“圣人之驱除云尔。”注:“言王莽驱逐蠲除,以待圣人也。”
6司马迁书:“所以隐忍苟活。”公主歌黄鹄1,君王指白日2。连云屯左辅3,百里见积雪4。长戟鸟休飞
5,哀笳曙幽咽6。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7。(此言缔婚之举,适足骚扰畿辅。)1《公羊传》:“天子至尊,嫁女不自主婚,使同姓主之,故曰公主。”《汉西域传》:元封中,以江东王建女细君为公主,妻乌孙昆莫。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愁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天子闻而怜之。《文苑辩证》: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诗:贵主想黄鹤。陆德明云:鹄又作鹤。鹄、鹤可通用。《旧唐书》:乾元元年七月,上以幼女宁国公主妻回纥可汗,送至咸阳磁门驿。公主辞诀曰:“国家事重,死且无恨。”
2《国语》:“与君王哉。”《诗》:“谓予不信,有如皎日。”注:“言指白日以为盟约也。”
3《刘表传》:“云屯冀马。”潘岳《秋兴赋》诗:“高阁连云。”左辅,谓沙苑。《三辅黄图》:左辅都尉,治高陵。
4楼钥曰:读者谓积雪止言其多,上句言云屯足矣,何必复赘此语。惟知回纥之俗,衣冠皆白,然后少陵之意涣然。【朱注】《旧唐书》:郭子仪收西京时,遇贼新店,军却。回纥望见,逾山西岭上,曳白旗,趋击之,贼大败。按此则回纥旗帜用白。百里积雪,当谓此耳。陆机诗:“仰凭积雪岩。”《杜臆》:连云积雪,颠倒作对,亦一句法。5《史记樗里子传》:“长戟居前,强弩在后。”
6庾信诗:“哀笳关塞曲。”古歌:“鸣声幽咽。”7东汉童谣:“桑无附枝、麦有两歧。”沙苑临清渭1,泉香草丰洁2。渡河不用船3,千骑常撇烈4。胡尘逾太行
5,杂种抵京室6。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7。(末言养马苑中,不能剿贼而反以妨民。乘马以渡,故不用船。撇烈,摆跃之状。逾太行,抵京室,思明复至东都也。此章四句起,下三段各八句。)1黄希曰:沙苑,在同州冯翊县南十七里。《唐志》:同州虽不言渭水,而同与华邻。华阴有漕渠自苑西引渭水,可见其下临清渭。2《周礼》:“水泉必香。”3《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古乐府:“欲渡河无船。”4《上林赋》:“转腾撇冽。”孟康曰:“撇冽,相撇也。”《汉皋诗
话》:“撇捩,疾貌。”《大食刀歌》“鬼物撇捩辞坑壕”,字意皆同。任昉笺:“胡尘罕尝夕起。”5《述征记》:太行山,首始河内,自河内至幽州,凡有八陉
6丘迟书:“无取杂种。”《旧唐书》:安禄山,本名乾荦山,营州柳城杂种。史思明,本名窣于,营州宁夷州突厥杂种也。《安禄山事迹》:乾元二年正月,思明于魏州自立为燕王,引兵救相州,官军败绩。九月,思明又收大梁,陷洛阳。潘岳诗:“引领望京室。”7曹植诗:“原野何萧条。”王粲《登楼赋》:“风萧瑟而并兴。”唐汝询曰:肃宗以回纥兵收京,久留不遣。子美忧其为害而作。是诗公主、君王二语,说得可怜可羞。田家、原野二语,说得亦忧亦愤。范梈曰:此中国何如时也。读“胡为倾国至”数语,可以鉴《春秋》书会戎盟戎之义矣。谓子美为诗史,岂不信哉。
按:回纥留兵沙苑,在至德二年十月。宁国下降,在乾元元年七月。回纥复遣骁骑三千,助讨安庆绪,在元年八月。郭子仪拔卫州,围邺城,在元年十月。九节度之师溃于相州,在二年三月。史思明复取大梁,陷洛阳,在二年九月。此诗述屯兵沙苑及公主下嫁之事,当属元年之秋。其云逾太行,抵京室,又当属二年秋未矣。此必回纥败归,思明猖獗之后,追记前事耳。言回纥千骑之撇烈如此,而太行烟尘之侵逼又如彼,然则花门之留,亦何救于原野萧瑟乎。盖甚言借兵之无益也。或云:逾太行而至京邑,即指回纥新来骁骑。按回纥若取道太行,路程反纡,说亦未确。
胡应麟曰:陈思王古诗独擅,然诸体各有师承。惟陶之五言,开千古平淡之宗;杜之乐府,扫六代沿洄之习。真谓自启堂奥,别创门户。然终不以彼易此者,陶之意调虽新,源流匪远;杜之篇目虽变,风格靡超。故知三正
迭兴,未若一中相授也。
佳人
【鹤注】此当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此为陈王后见废而作,诗题正取之。
绝代有佳人1,幽居在空谷2。自云良家子3,零落依草木4。关中昔丧乱
5,兄弟遭杀戳6。官高何足论7,不得收骨肉8。(首言佳人遭乱,致零落失依。自云二字,并贯下段官高,应良家子。)1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唐人避太宗讳,故改世为代。黄石公《素书》:“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2《论衡》:“幽居静处,恬澹自守。”《诗》:“皎皎白驹,在彼空谷。”3《史记外戚世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4《楚辞》:“惟草木之零落兮。”注:“草曰零,木曰落。”5《汉书高帝纪》: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颜注:自函
谷关以西,总名关中。《魏志卫f传》: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诗》:“天降丧乱。”《唐书》:天宝十五载六月己亥,禄山陷京师。
6《诗》:“远父母兄弟。”《庄子》:“无救戮之刑。”7《抱朴子》:官高者其责重。8《史记邹阳传》:意合则胡越为昆弟,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
世情恶衰歇1,万事随转烛2。夫婿轻薄儿3,新人美如玉4。合昏尚知时
5,鸳鸯不独宿6。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7。(次言兄弟既丧,因见弃于夫。上四慨世伤心,下四托物兴感。新人叠言,即《卫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宴尔新婚,不我屑以”之意。)1《缠子》:董无心曰:“无心,鄙人也,不识世情。”2《庄子》:“万事销亡。”庾肩吾诗:“聊持转风烛,暂映广陵琴。”
3乐府《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后汉宗室传》:光武曰:“孝孙素谨善,当是长安轻薄儿误之耳。”孝孙,顺阳侯嘉字也。沈约诗:“长安轻薄儿。”4古诗:“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诗》:“彼其之子,美如玉。”古诗:“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5陆倕《刻漏铭》:“蓂荚朝开,合昏暮卷。”周处《风土记》:“合昏,槿也,华晨舒而昏合。”《本草》:“合欢,即夜合也,人家多植庭除间,一名合昏。”6《古今注》:“鸳鸯,凫类,雌雄未尝相离。”江总诗:“池上鸳鸯不独宿。”
7王僧孺诗:“新人含笑近,故人含泪隐。”陶潜诗:“市朝栖旧人。”在山泉水清1,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2,牵萝补茅屋3。摘花不插发4,采柏动盈掬5。天寒翠袖薄6,日暮倚修竹7。(末言妇虽见弃,终能贞节自操。上四,应幽居在空谷。下四,应零落依草末。此段赋中有比。山泉,
比守洁不污。采柏,比贞心不改。补茅屋,室之陋也。不插发,容之悴也。翠袖倚竹,寂寞无聊也。此章三段,各八句。)1《诗》:“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皆未当。2《汉书游侠传》:陈孟公过寡妇家留宿,为侍婢扶卧。《东方朔传》:董偃与母,以卖珠为市。
3牵萝补屋,甚言居不庇身,犹《楚辞》“制麦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或疑萝不能蔽风雨,太泥。一说藤萝蔓屋,其空缺处牵萝补之,使青翠满屋,即“对门藤盖瓦”之意,乃山居幽致。此说亦能。梁昭明诗:“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韩非子》:“不食于茅屋之下。”4僧汤济诗:“摘花还自插。”5古诗:“马啖柏叶,人啖柏脂。不可长饱,聊可遏饥。”《诗》:“终朝采绿,不盈一掬。”毛苌曰:“两手为掬。”6古乐府:“海水知天寒。”王粲诗:“日暮愁我心。”7枚乘《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薛综曰:“修,长也。”按:天宝乱后,当是实有是人,故形容曲尽其情。旧谓托弃妇以比逐臣,伤新进猖狂,老成凋谢而作,恐悬空撰意,不能淋漓恺至如此。杨亿诗:“独自凭阑干,衣襟生暮寒”,本杜天寒早袖句,而低昂自见,彼何以不服杜耶。
梦李白二首
梁权道依旧次编在乾元二年秦州诗中。【卢注】考白年谱,乾元元年,流夜郎。二年,半道承恩放还。白《寄王明府》诗云:“去年左迁夜郎道,今年敕放巫山阳。”其自巫山下汉阳,过江夏而复游浔阳等处,盖在二年。公客秦州,正其时也。观诗中关塞江南等字,可见。曾巩《李白集序》:白卧庐山,永王璘迫致之。璘败,白坐系浔阳狱,得释。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
死别已吞声1,生别常恻恻2。江南瘴疠地3,逐客无消息4。(首叙致梦之由。瘴地而无消息,恐死生难定,故心常恻恻。)1《焦仲卿妻》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后汉宦者传》:“群公卿士,杜口吞声。”
2苏武诗:“泪为生别滋。”欧阳建诗:“恻恻心中酸。”3【赵注】浔阳,今之江州也,属江南东路。孙万寿诗:“江南瘴疠地,从来多逐臣。”《魏都赋》:“封疆瘴疠。”《广州记》:夏谓青草瘴,秋谓黄茅疠。
4李斯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虞羹诗:“君去无消息。”故人入我梦1,明我长相忆2。君今在罗网3,何以有羽翼4。(君今二句,旧在关寒黑之下,今从黄生本移在此处,于两段语气方顺。)恐非平生魂5,路远不可测6。(此述梦中相接之情,白系浔阳,故云罗网。恐非平生,疑其死于狱也。郝敬曰:读此段,干载之下,恍若梦中,真传神之笔。)
1魏文帝诗:“眼中无故人。”杨素诗:“入梦访幽人。”2古乐府:“下有长相忆。”3《说苑》:孔子曰:“君子慎所从,不得其人,则有罗网之患。”4蔡琰《笳曲》:“焉得羽翼兮将汝归。”5任昉诗:“还叙平生意。”6古诗:“路远莫致之。”沈约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魂来枫林青1,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2,犹疑照颜色3。水深波浪阔4,无使蛟龙得5。(未记觉后相思之意。枫林,白所在。关塞,公所居。水深浪阔,又恐死于溺也。杨慎曰:梦中见之而觉其犹在,即所谓“梦中魂魄犹言是,觉后精神尚未回”也。此章次序,当依黄氏更定,分明一头两脚体,与下篇同格。)
1《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2伏知道诗:“落月与云齐。”宋玉《神女赋》:“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3魏甄后诗:“想见君颜色。”4傅玄诗:“山高水深路无由。”虞茂诗:“三山波浪高。”5《淮南子》:“蛟龙水居。”吴均《续齐谐记》:汉建武中,长沙人欧回,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曰:“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居。”
此拈“逐客无消息”,故有路远之忧,水深之虑。次章拈“情亲见君意”故写局促之情,憔悴之态。皆章法照应也。
按太白本传: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杜公向赠诗云“飞扬跋扈为谁雄”,盖恐其负才任气,至于债事也。后来永王璘起兵,迫致不能自脱,观其作《东巡歌》云“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又云“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又云“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尚以勤王望永王,意中实未尝忘朝廷也。及璘败而白遂系狱,殆所遭时势之不幸耳。少陵倦倦系念,亦曲谅其苦心,而深为之悲痛耳。
胡应麟曰:“明日照高楼,想见余光辉”,李陵逸诗也。子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全用此语,而不用其意,遂为建安绝唱。少陵“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正用其意而少变其句,亦为唐句峥嵘。今学者第知曹杜二句之妙,而不知其出于汉也。
其二
浮云终日行1,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2,情亲见君意3。(首从频梦叙起。情意皆属李,情就梦时言,意就平日言。)
1太白诗:“浮云游子意。”此章起首即用其语。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2傅玄诗:“梦君结同心。”3鲍照诗:“惆怅情意亲。”《世说》:潘岳答乐广曰:“要须得君意。”告归常局促1,苦道来不易2。江湖多风波3,舟楫恐失坠。出门搔自首4,若负平生志5。(此代述梦中心事,曲尽仓皇悲愤情状。告归四句,梦闻其言。出门二句,梦见其形。上章以平生魂起下,此章以平生志起下。)
1《前汉直不疑传》:同舍有告归。仲长统诗:“何为局促。”
2晋僧张奴歌:“乐所少人住,苦道若翻囊。”3《贾谊传》:“经制不定,是犹渡江湖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4《诗》:“搔首踟蹰。”潘岳诗:“白首同所归。”
5谢惠连诗:“生平无志意。”冠盖满京华1,斯入独惟悴2。孰云网恢恢3,将老身反累4。千秋万岁名
5,寂寞身后事6。(此伤其遭遇坎轲,深致不平之意。身累名传,其屈伸亦足相慰。但恻恻交情说到痛心酸鼻,不是信将来,还是悼目前也。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六句。)1《魏国策》:“冠盖相望。”郭璞诗:“京华游侠窟。”
2嵇康诗:“何时见斯人。”《楚辞》:“颜色惟悴。”3《道德经》:“天网恢恢。”4蔡邕古歌:“不获已,人将老。”5阮籍诗:“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6《庄子》:“寂寞无为。”《晋书文苑传》: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答曰:“使
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庾信诗:“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此因频梦而作,故诗语更进一层。前云明我忆,是白知公:此云见君意,是公知白。前云波浪蛟龙,是公为白忧;此云江湖舟楫,是白又自为虑。前章说梦处,多涉疑词;此处说梦处,宛如目击。形愈疏而情愈笃,千古交情,惟此为至。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性。
陆时雍曰:是魂是人,是梦是真,都觉恍惚无定。亲情苦意,无不备极矣。
吴山民曰:子美《天末怀李白》诗,其尾联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泪罗。”今上篇云:“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此又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疑是时必有妄传太白堕水死者,故子美云云。后世遂有沉江骑鲸之说,盖因公诗附会耳。太白卒于当涂李阳冰家,彝于谢家青山,二史可考,安有沉江事乎。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鹤注】至德二载,虔贬台州司户,公有诗送行。明年,又有春深逐客一诗。此诗又在其后,当是乾元二年秦华间作。末云:“相望无所成,乾坤莽回互”,盖在弃官以后耶。
天台隔三江1,风浪无晨暮。郑公纵得归,老病不识路2。(郑贬台州,痛其归期无日。)
1天台,山名,今在台州府。三江,长江、浙江、曹娥江也。旧引《尔雅注》岷江、浙江、松江、非适台之路。2《后汉书》:太原阂仲叔,客居安邑,老病家贫。沈约诗:“梦中不识路。”
昔如水上鸥1,今为置中兔2。性命由他人3,悲辛但狂顾4。山鬼独一脚
5,蝮蛇长如树6。呼号傍孤城7,岁月谁与度8。(此遥忆天台景事,前四,恐为人所嫉。后四,恐为物所伤。)1鲍照诗:“昔如鞲上鹰,今如槛中猿。”何逊诗:“可怜双白鸥,朝夕水上浮。”2《诗》:“肃肃兔置。”3《吴越春秋》:子胥谓渔父曰:“性命由天,今属丈人。”4《楚辞》:“狂顾南行。”5《楚辞九歌》有《山鬼》篇。《述异记》:山鬼,岭南所在有之,
独足反踵。6《严助传》:越地林中多蝮蛇猛兽。《山海经》:蝮蛇色如缓纹,大者百余斤,一名反鼻蛇。7《前汉游侠传》:陈孟公昼夜呼号。任昉启:“孤城穷守。”
8谁与度,独居无侣也。从来御魑魅1,多为才名误2。夫子嵇阮流3,更被时俗恶4。海隅微小吏
5,眼暗发垂素6。鸠杖近青袍7,非供折腰具8。(此又叙滴台始末。上四,叹其负才招忌。下四,怜其屈身一官。)1《左传》:“投诸四裔,以御魑魅。”2《江淹传》:“幼禀器誉,夙耀才名。”3《世说》:周顗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晋书》:嵇康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儁,其能免乎?”后钟会谮康欲助毋丘俭,文帝遂害之。
4嵇康书:阮嗣宗为礼法之士所绳,故疾之为仇。5束皙《玄居释》:“偶郑老于海隅。”又知《醉时歌》用郑老所本。6《秋兴赋》:“素发飒以垂领。7《后汉礼仪志》:汉,民年七十者授玉杖,以鸠鸟为饰,欲老人如鸠不噎也。《隋书礼仪志》:都下及外州人,年七十以上,赐鸠仗黄帽。
8折腰,见下《遣兴》诗注。
平生一杯酒1,见我故人遇。相望无所成,乾坤莽回互2。(末结怀想之情。故人杯酒,前事难寻,相望无成,今皆寥落,乾坤莽莽中,何时得重聚首耶。仍应老病难归意。此章前后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1沈约诗:“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2《海赋》:“乖蛮隔夷,回互万里。”王嗣奭曰:此诗,想像郑公孤危之状,如亲见,亦如身历。说到离别之伤,死生之痛,从肺腑交情流露出来,几于一字一泪。
遣兴五首
鹤注编在乾元二年秦州作。
蛰龙三冬卧1,老鹤万里心2。昔时贤俊人3,未遇犹视今4。嵇康不得死
5,孔明有知音6。又如拢抵松7,用舍在所寻。大哉霜雪干8,岁久为枯林。(此诗见贤者在世,贵逢知己。后四章,皆发端于此。在六句分截。上言抱志欲伸,今古皆然。下言遭遇不同,荣辱遂异。用此意作起结,章法甚古。叔夜、孔明,不宜专承卧龙,亦不当分顶龙鹤。起语乃托兴,盖自伤不得志而发欤?)1《易》:“龙蛇之蛰,以存身也。”2【黄生注】老鹤,指嵇康。《世说》:人言嵇延祖如野鹤之在鸡群,
王戎曰:“君未见其父耳。”《舞鹤赋》:“结长悲于万里。”3《后汉周燮传》:“开东阁,延贤俊。”4《京房传》:“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5《晋书》:钟会以;日憾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
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语康欲助毋丘俭,杀之。6《蜀志》:诸葛亮躬耕拢亩。徐庶言于先言曰:“孔明,卧龙也,将军宜在驾过之。”先王遂诣亮。陶潜诗:“知音苟不存。”
7蔡岂《汉津赋》:“上控陇坻,下接江湖。”8王绩《咏松》诗:“何时畏斧斤,几度经霜雪。”其二
昔者庞德公1,未曾入州府。襄阳耆旧间2,处士节独苦3。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署。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4。举家隐鹿门,刘表焉得取。(此言不能如孔明之救时,则当如庞公之高隐,上四叙述其事,下六推见其心。《杜臆》:“岂无济时策”,公自寓也。)
1《后汉书》:庞德公居岘山南,未尝入城府,荆州刺史刘表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而已。”因释耕陇上。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2晋习凿齿撰《襄阳耆旧记》。3鲍照诗:“投心障苦节,隐迹避荣年。”4《淮南子》:“水深则鱼聚,木茂而鸟乐。”曹植《离思赋》:“水重深而鱼悦,林修茂而鸟喜。”
其三
陶潜避俗翁1,未必能达道2。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3。达生岂是足4,默识盖不早5。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6。(彭泽高节,可追鹿门。诗若有微词者,盖借陶集而翻其意,故为旷达以自遣耳,初非讥刺先贤也。)
1《晋书》:陶潜,字元亮,博学善属文,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以亲老家贫,为镇军建威参军事,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种秫谷,妻子固请,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耶。”义熙三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辞》。
2《墨子》:“未必达吾道。”
3陶有《饮酒》诗:“颜渊故为仁,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4《庄子》:“达生之情者傀。”注:“傀,大也。”谢灵运诗:“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5孔融《荐祢衡表》:“弘羊潜计,安世默识。”6陶有《责子》诗:“白发垂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又《命子》诗云:“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黄庭坚曰:子美困于山川,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失学,故寄之渊明以解嘲耳。诗名曰《遣兴》,可解也。
其四
贺公雅吴语1,在位常清狂2。上疏乞骸骨3,黄冠归故乡4。爽气不可致
5,斯人今则亡6。山阴一茅字7,江海日清凉8。(贺孟二公,皆当时人物。论古而并及此者,以故交零落,并为遣兴之词也。吴语清狂,写其语言意态。乞身归里,记其出处大节。鉴湖一曲,茅字在焉,抚遗迹而仰流风也。上四生前,下四殁后。)1《旧唐书》:贺知章为礼部侍郎,取舍非允,门荫子弟,喧诉盈庭。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天室三载,因病恍榴,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世说》:刘真长见王丞相,出,人问云何,答曰:“未见他异,唯闻作吴语耳。”
2《汉书昌邑王贺传》:“贺清狂不慧。”左思《魏都赋》:“仆党
清狂。”3《史记》:范增愿请骸骨归。4《记郊特牲》:野夫黄冠。刘删诗:“名山本郁盘,道士贵黄冠。”
吴注:隋李播仕隋,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即淳风之父。5《世说》:王徽之以手板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6《论语》:“今也则亡。”
7山阴,越州也,在会稽山北,故名。8《古今乐录》:庄周引声歌:“岩岩之石,幽而清凉。”山阴西有浙江,东有曹娥江,两江近海,随潮出入,故有江海凄凉之句。
其五
吾怜孟浩然1,裋褐即长夜2。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3。清江空旧鱼4,春雨余甘蔗5。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6。(高、岑、王、孟,并驰声天宝间。孟独布衣终身,早年谢世,乃处士之最可悲者。清江以下,望襄阳而感叹。空、余二字,见物在人亡。《杜臆》:浩然之穷,公亦似之,怜孟正以自怜也。)
1孟浩然初名浩,后以字行。《旧书》: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卒。2《南史》:范蔚宗在狱中题扇曰:“即长夜之悠悠。”
3鹤注:“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乃孟诗也,公就举其诗以称之。梦弼曰:鲍谓明远,谢谓三谢,乃灵运、惠连、玄晖也。《温子升传》: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凌颜、轹谢、含任、吐沈。”4《襄阳耆旧传》:汉水中鳊鱼甚美,即槎头鳊。浩然诗:“试垂竹竿钓,果见槎头鳊。”
5王士源《浩然集序》:“灌园艺圃以全高。”张载诗:“江南郡蔗,醴液丰沛。三巴黄甘,瓜州素奈。”则襄阳旧有蔗也。6郭璞诗:“抚心独悲吁。”吒,怒也。梦弼曰:“襄阳在秦州东南。公寓秦州,故望东南之云而悲诧。
遣兴二首
此诗,黄鹤编在乾元二年秦州诗内,今姑仍之。
天用莫如龙1,有时系扶桑2。顿辔海徒涌3,神人身更长4。性命苟不存
5,英雄徒自强。吞声勿复道6,真宰意茫茫7。(【朱注】此诗深警安史之徒也,龙乃君象,人臣而欲窃据天位,势必不行,故曰顿辔。扶桑在东海,比安史之地。神人更长,谓朝有名将。性命不存,言积恶自毙。临殁吞声,不敢复言天意渺茫,见报应之不爽也。《杜臆》谓未二乃十字成句。)1《史记平准书》:“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
2刘向《九叹》:“维六龙干扶桑。”《十洲记》: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两两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淮南子》:“日登于扶桑之上,是谓胐明。”“爱止羲和,爱息六螭,是谓悬车。”注:“六螭,即六龙也。”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3曹植《与吴质书》:“思抑六龙之首,顿羲和之辔。”4《神异经》:西北海外有人焉,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五百里。曹操乐府:“飘飖八极,与神人俱。”5《东观汉记》:仲长统曰:“永保性命之期。”陶诗:“知音苟不存。”
6后汉张矣书:“匈奴若非其罪,何肯吞声。”《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7《老子》:“真宰足以制万物。”《庄子》:“若有真宰存焉,而不得其朕也。”陆机《叹逝赋》:“何是天之茫茫。”
其二
地用莫如马,无良复谁记1。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2。君看渥洼种3,态与驾骀异4。不杂蹄啮间5,逍遥有能事6。(此章冀朝廷专用李、郭也。【朱注】渥洼之种,遇异驾胎,所谓追风可君意者,当时惟郭子仪,李光弼足以语此。肃宗不能专任,公诗盖以讽之,马比汗马之臣。骂骆蹄啮,此其无良者,如哥舒翰、仆固怀恩辈是也。千里渥洼,有驯良之德者,如李、郭之赤心报国,百战不疲是也。曰不杂,欲朝廷分别而用之。曰逍遥,谓其从容制胜,能立大功也。)
1旧注以无良为世无王良,非也。谢瞻诗:“麦步愧无良。”2阳绪诗:“蹑影追风本绝群。”3《汉书》:马生渥洼水中。4《楚辞》:“策驾骀而取路。”5《周礼夏官》:廋人,掌教駣攻驹。騬其蹄啮者闲之。6《诗》:“河上乎逍遥。”
遣兴五首
此诗,梁权道编在乾元二年秦州诗内,今姑仍之。
朔风飘胡雁1,惨澹带砂砾。长林何萧萧2,秋草萎更碧3。北里富薰天,高楼夜吹笛4。焉知南邻客,九月犹絺绤5。(此章叹富家宴乐之盛。上四深秋之景,下四炎凉之况。南邻客,公自谓。)
1鲍照诗:“北风驱雁带雨霜。”又:“胡雁已矫翼。”又:“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首二句本此。2江道诗:“长林悲素秋。”《楚辞》:“风飒飒兮木萧萧。”3古诗:“秋草萎已绿。”左思诗:“南邻击钟磐,北里吹笙竽。”陆机诗:“高楼一何峻。”4向秀《思旧赋》:“邻人有吹笛者。5《诗》:“九月授衣。”《隋书》:袁充少时,冬初尚衣葛,客戏之曰:“絺兮绤兮,凄其以风。”充曰:“惟絺惟绤,服之无斁。”公诗“花时甘缊袍”,此云“九月犹絺绤”,见贫人衣服失寒暑之宜。
其二
长陵锐头儿1,出猎待明发2。骍弓金爪镝3,白马蹴微雪。未知所驰逐4,但见暮光灭5。归来悬两狼6,门户有旌节7。(此章叹少年射猎之事。上四早猎之景,下四夜归之兴。前曰“长陵锐头儿”,后曰“门户有旌节”,盖指勋戚豪势之家,乃追忆长安事也。)
1汉高祖葬长陵,在长安四十里。《春秋后语》:平原君曰:“渑池之会,臣观武安君小头而锐,瞳子黑白分明,瞻视不常,难与争锋,惟廉颇足以当之。”2《苏武传》:“单于出猎。”《诗》:“明发不寐。”明发,晓光初发也。
3又:“骍骍角弓。”注:“骍骍,调利也。”金爪镐,言箭镞之镐如金爪然。4《史记》:博戏驰逐。
5梁简文帝诗:“丝条转暮光。”6《诗》:“并驱从两狼兮。”7《周礼秋官》:小行人,道路用族节。《唐书百官志》:节度使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车服志》:大将出,赐旌以专赏,节以专杀。旌以绛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绯幡,紫缣为袋,油囊为表。节垂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尺麻,余与旌同。
其三
漆有用而割1,膏以明自煎2。兰摧白露下3,桂折秋风前。府中罗日尹4,沙道尚依然5。赫赫萧京兆6,今为时所怜7。(此章慨趋炎附势之徒。借物托兴,言盛衰倏忽,凡事皆然,如萧京兆可鉴矣。【卢注】府中指丞相府,
萧灵党于林甫,为其所网罗,故曰罗旧尹。)1《庄子》: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2《汉书》:龚胜卒,有一老父相吊,哭甚哀。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消,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3《世说》:“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4古诗《陌上桑》:“冉冉府中趋。”5《唐国史补》:凡宰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城东街,号曰沙路。6《诗》:“赫赫师尹。”7《汉书》:成帝时童谣:“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钱谦益曰:旧注皆以萧京兆为萧至忠。按至忠未尝官京兆,若以萧望之喻至忠,则望之为左冯刘,非京兆也。天宝八载,京兆尹萧灵坐赃,左迁汝阴太守。史称京兆尹萧灵、御史中丞宋灵,皆林甫所亲善。国忠皆诬奏遣逐,林甫不能救,则所谓萧京兆者,盖灵也。《通鉴》:萧灵为河南尹,尝坐事西台,遣吉温往按之。温后为万年县丞,未几,灵拜京兆尹。高力士权移将相,炅亲附之,温尤与之善,遂相结为胶漆。其事详《旧书吉温传》中。唐京兆尹多宰相私人,相与附丽,若灵与鲜于仲通,皆是。
【朱注】梦弼引于竟《大唐传》,天宝三年,因萧京兆灵奏,于要路筑甬道,载沙实之,属于朝堂。此诗萧京兆,承上沙道言之,其为灵发无疑。
其四
猛虎凭其威1,往往遭急缚2,雷吼徒咆哮3,枝撑已在脚4。忽看皮寝处
5,无复晴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6。(此章戒当时凭威肆虐者。上六,借虎作比,所谓强梁者不得其死也。未点正意。【钱笺】此诗盖指吉温之流。温尝云:“若遇知己,南山白额虎不足缚也。”故借以为喻。)1《史记》:不避猛虎之害。2《后汉吕布传》:曹操缚吕布,布曰,“缚太急。”操曰:“缚虎不得不急。”
3瘦信诗:“六国始咆哮。”咆哮,虎声,其吼如雷。4枝撑,木柱,缚虎于此也。《鲁灵光殿赋》:“枝撑权芽而斜据。”5《左传》:“譬如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6《杜臆》:劝元恶,劝之使反于善也。《书》:“元恶大憝。”《唐书吉温传》:李林甫久当国,温与罗希奭锻狱,相勉以眶,号罗钳吉网。公卿见者莫敢偶语。后贬端溪尉,俄遣使杀温。
其五
朝逢富家葬,前后皆辉光1。共指亲戚大2,缌麻百夫行3。送者各有死,不须羡其强。君看束缚去4,亦得归山冈5。(【吴注】末章言富贵贫贱,同归于尽,以终前四章之义。公见富家之葬,送者极盛,因叹送者亦各有死,又何足羡乎。彼桐棺苇索,亦得束缚而归土,何必欣戚于其间哉。王
十朋指马鬼驿傍贵妃埋身者,恐未然。)
1辉光,指送葬仪卫之盛。2陶潜诗:“亲戚或余悲。”3《记》:“四世而缌麻,服之穷也。”《诗》:“百夫之特。”4梁吴均《齐谐记》:桓玄诛死,芒绳束缚其尸,沉诸江中。【旧注】孙峻杀诸葛恪,以苇席裹身,复束其腰,投石子冈。5阮籍诗:“丘墓蔽山冈。”唐汝询曰:《遣兴》诗,章法简净,属词平直,不露才情,有建安风骨。《杂诗》六首之遗韵也。譬之宫室,《三吏》、《三别》、前后《出塞》,堂殿之壮者也,《遣兴》各五首,曲室之精者也。
秦州杂诗二十首
乾元二年秋至秦州后作。《唐书》:秦州,在京师西七百八十里,今属陕西巩昌府。《衰字记》:秦州,本秦陇西郡,汉武帝分陇西置天水郡。王莽未,院嚣据其地。后汉更天水为汉阳郡。《地道记》云:汉阳有大坂,名曰陇坻,亦曰陇山。是也。魏初,中分陇右为秦州。唐武德二年,仍置秦州。天宝元年,改天水郡。乾元元年,复为秦州。《陶渊明集》有《杂诗》题。
满目悲生事1,因人作远游2。迟回度陇怯3,浩荡及关愁4。水落鱼龙夜
5,山空鸟鼠秋6。西征问烽火7,心折此淹留8。(首章,说初至秦事。首联,赴秦之由。次联,入秦之难。三联,到秦风景。末联,客秦心事。大段在西句分截。【顾注】关辅大饥,生事艰难,故依人远游,非谓因房琯而致此远游,公必不以一谪怨及故人。吴论:度陇而怯,山之长电。及关而愁,地之阔也。鱼龙川,鸟鼠谷,秦州地名,水落山空,秋日凄凉之况。问烽火,忧吐蕃也。秦在长安之西,故云西征。赵注谓公更欲西游者,非是。心折淹留,意不欲久客于秦矣。)1鲍照诗:“纷纷悲满目。”《北史》:冯伟不治生事。2《平原君传》:“公等碌碌,因人成事。”郭璞诗:“迅足羡远游。”3鲍照诗:“临路独迟回。”《三秦记》:陇坂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乃得越。陈后主诗:“笳吟度陇咽,笛啭出关鸣。”4谢朓诗:“浩荡别亲知。”赵至《与嵇茂齐书》:李叟入秦,及关而叹。刘峻诗:“空轸及关叹。”《唐书》:安戎关,在陇山。5祖孙登诗:“岸高知水落。”《水经注》:汧水,出汧县西山,世谓之小陇山。其水东北流,历涧注以成渊,潭涨不测,出五色鱼,俗以为龙而莫敢采捕,因谓鱼龙水,亦通谓之鱼龙川。黄希曰:《旧书》:太宗贞观四年十月,幸陇州。十三日,校猎于鱼龙川。即此地。《西溪丛语》:鱼龙本水名。又《水经》言鱼龙以秋日为夜,一句中合用两事。6陈后主诗:“天迥浮云细,山空明月深。”《水经》:渭谷亭南鸟鼠山,《禹贡》所谓渭出鸟鼠者也。《尔雅》:“鸟鼠同穴,其乌为鵌,其鸟为鼵。”注:“鼵,如人家鼠而尾短。鵌,似鵌而小,黄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内,鸟在外。今在陇西首阳县鸟鼠同穴山中。”岑参诗:“鱼龙川北磐溪雨,鸟鼠山西洮水云。”正与公同。7《西征赋》:“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张协诗:“烽火列边亭。”8《别赋》:“心折骨惊。”《楚辞》:“攀桂枝兮聊淹留。”
其二
秦州城北寺1,胜迹隗嚣宫2。苔藓山门古3,丹青野殿空4。月明垂叶露
5,云逐度溪风6。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二章,咏城北寺也。上四记叙古迹,下四对景伤情。山门古,言旧寺犹存。野殿空,见故宫久没。古字、空字,眼在句尾。露方垂叶,月照则明。云之度溪,随风而逐。明字、
逐字,眼在腰中。步月看云,有感异地羁孤。五六,便含愁字意。)1《元和郡县志》:秦州伏羌县,本秦冀县也。后汉隗嚣据陇西天水郡,称西伯,都此。寺即其故基。《杜臆》:地志:州东北山上有崇宁寺,乃隗嚣故居。
2梁王冏诗:“美景多胜迹。”《方舆胜览》:雕窠谷,在秦州麦积山之北,旧有隗嚣避暑宫。张正见乐府:“远入隗嚣宫,傍侵酒泉路。”3裴子野《华林园赋》:“草石苔藓,驳牢丛撮。”宋竟陵王子良诗:“山门一已绝。”4傅亮《修张良庙教》:“改构栋字,修饰丹青。”5张率诗:“秋风萧条露叶垂。”6阴铿诗:“山逐下溪风。”7《后汉志》:陇西郡首阳山,渭水所出。【赵注】渭水,在秦州。寺枕秦山,下接渭水,东流于长安。
其三
州图领同谷1,驿道出流沙2。降虏兼千帐3,居人有万家4。马骄朱汗落
5,胡舞白题斜6。年少临桃子7,西来亦自夸。(三章,咏降戎也。州领同谷,驿出流沙,见为吐蕃往来之冲。今降戎多而居民少,势可危矣。马骄、胡舞,申降虏之强。年少、亦夸,恐居人之弱。【赵访注】千少于万,日兼干帐,则降人多矣。万多于千,曰有万家,则居民少矣。末以边郡单弱而叹之。【顾注】亦自夸,乃讽词。旧注谓临洮人足以守御者,非是。)1《唐书》:秦州都督府,督领天水、陇西、同谷三郡。州图,秦州之图志。驿道,秦州西出吐蕃之道,2《夏书》: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唐六典》:陇右道,东接秦州,西边流沙。流沙在沙州以北,连延数千里。
3班固《汉书赞》:“日磾出于降虏。”梦弼曰:唐吐蕃贵人,处于大毡帐。4杜预《水灾疏》:“汉氏居人众多。”《秦国策》:张仪说楚,效万家之都。5庾信《侠客行》:“汗湿马全骄。”又《马射赋》云:“选朱汗之马。”傅玄《乘马赋》:“流汗如珠。”6《语林》:邯郸淳初诣临菑侯曹植,大喜,延入坐,侯遂科头拍袒胡舞。《北齐魏收传》:收既轻疾,好声乐,善胡舞。《汉灌婴传》:“斩胡白题将一人。”薛梦符曰:“题者,额也,其俗以白涂垩其额,因得名。舞则首偏,故曰白题斜。白题,如黑齿、雕题之类。”【朱注】按服虔《汉书注》:“白题,胡名也。《西域传》:白题国王姓支,名史稽毅,其先匈奴之别种也。”备考。《杜臆》:《代醉编》云:李叔元在京,戎骑入城,有胡人风吹毡笠堕地。后骑云:“落下白题。”乃知是毡笠之名。
7临洮,在秦州西。秦汉曰陇西,唐曰临洮。【鹤注】临洮人勇劲,可以备戎。如大历二年李抱玉使右军都将军临洮李晟击吐蕃,将千人,至临洮,屠定秦堡。亦一证也。
其四
鼓角缘边郡1,川原欲夜时2。秋听殷地发3,风散入云悲4。抱叶寒蝉静
5。归山独鸟迟6。万方声一概7,吾道竟何之8。(四章,咏鼓角也。边郡而闻鼓角,又当秋天欲夜之时,何等凄傈。殷地、人云,承鼓角。蝉静、鸟迟,承夜时。末因边郡而及万方,则所慨于身世者深矣。殷地发,鼓声震动。入云悲,角吹凄凉。)1《后汉公孙瓒传》:“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又《隗嚣传》:“缘边之郡,江海之濒。”【远注】缘边,谓沿边之郡。
2释洪偃诗:“川原多旧迹。”3《诗》:“殷其雷。”4梁元帝诗:“风散水文长。”5曹植《愁思赋》:“鸣蝉抱木兮雁南飞。”张孟阳诗:“寒蝉无余音。”6何逊诗:“独鸟赴行植。”7《九歌》:“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8孔子云:“吾道非耶?”洙曰:时方以武事为急,吾道将何所施乎。《庄子》:“茫乎何之。”其五
西使宜天马1,由来万匹强2。浮云连阵没3,秋草遍山长4。闻说真龙种
5,仍残老驌驦6。哀鸣思战斗7,迥立向苍苍8。(五章,借天马以喻意。良马阵没,秋草徒长,伤邺城军溃。今者龙种在军,而驌驦空老,其哀鸣向天者,何不用之以收后效耶。此盖为郭子仪而发与。【朱注】《通鉴》:是年春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战马万匹,惟存三千。此诗“浮云连阵没”,正其事也。秦州乃出西域之道,故感天马事而赋之。【卢注】时赵王适为元帅,比之龙种。郭子仪召还京师,是空老驌驦也。)1《博物志》:西使佩以自随。《汉书》:张骞使西域,初,天子卜曰:“神马当从西北来。”骞还,得乌孙天马。
2谢灵运诗:“由来事不同。”《秦国策》:车千乘,马万匹。强,多也。3《西京杂记》: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曰浮云。《赭白马赋》:“蹑浮云。”梁元帝诗:“溪云连阵合。”
4隋孔德绍诗:“秋草思边马。”5《北史隋炀帝纪》:置马牧于青海渚中,以求龙种。6残,余也。《左传》:唐成公如楚,有两驌驦马。亦作肃爽。7毋丘俭诗:“哀鸣有所思。”《左传》:“怒有战斗。”8苍苍,比君。蔡琰《前曲》:“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蔡梦弼以南使为沙苑别名,未知何据。考沙苑畜马,多至三四十万,何止万匹。且当时禄山驱健马以归范阳,非至此始阵没也。张远改作西使,诚为有见。【朱注】或曰《寰字记》:秦州清水县有马池,水源出嶓冢山。《开山图》云: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水经注》:马池水出上邽西南六十里,谓之龙渊水。公盖指此为赋,次公谓以老驌驦自比,则凿矣。
其六
城上胡笳奏1,山边汉节归2,防河赴沧海3,奉诏发金微4。士苦形骸黑
5,林疏鸟兽稀6,那堪往来戍7,恨解邺城围8。(六章,咏防河戍卒也。使节归来,盖为防守河北,而发金微之兵。今见军士远涉,适当林木风凋,尚堪此往来征戍乎。所恨邺城围解,以致复有遣戍之役也。此亦在驿道所见者。)1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2刘删诗:“山边歌落日。”江总诗:“辛苦持汉节。”3《通鉴》:至德二载,以李铣为防河招讨使。【朱注】唐河北道沧、景等州,皆古渤海郡地。黄河于此入海。汉《满歌》:“昔蹈沧海。”
4徐陵诗:“奉诏戍皋兰。”《后汉书》:窦宪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围北单于于金微山。《唐地志》:羁魔州有金微都督府,隶安北都护府。5《吴越春秋》:“人疲士苦。”陶潜诗:“形骸久已化。”
6吴均诗:“林疏风至少。”庾肩吾诗:“林长鸟更稀。”张华诗:“燎猎野兽稀。”7杜审言诗:“那堪尽此夜。”8庾信诗:“今年不解围。”顾宸曰:安史之乱,大败者有三:哥舒翰潼关之轻出,以杨国忠惧祸,玄宗信谗,遣使趣战而败。房琯陈涛斜之车战,以肃宗入贺兰进明之谤,中使邢延恩等促战而败。邺城九节度之大溃,以中使鱼朝恩统兵,军无主帅,久而致败。少陵“恨解邺城围”一语,实有慨于唐之兴亡成败与。
其七
莽莽万重山1,孤城石谷间2。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3。属国归何晚4,楼兰斩未还5。烟尘一长望6,衰飒正摧颜。(七章,咏使臣未还也。山多,故无风而云常出塞。城迥,故不夜而月先临关。二句写出阴云惨淡、月色凄凉景象。下则有感于时事也。往属国者未归,岂为欲斩楼兰乎。故西望而忧形于色耳。)
1《说苑》:“苍苍莽莽。”刘绘诗:“出没万重山。”
2《汉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赵国策》:“况山谷之便
乎?”
3隋李巨仁诗:“无风波自动,不夜月恒明。”无风、不夜,二字一读。《邵氏闻见录》:无风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韶经略西边,亲至其处。赵次公云,秦州有无风塞、不夜城,乃后人因杜诗而为之名耳。4《汉书》:苏武出使归,拜为典属国。
5又:傅介子持节至楼兰,斩其王,持首还,诏封为义阳侯。唐解谓:五六指李之芳出使吐蕃,留而未还。按:之芳出使在大历间,不在乾元时。
6蔡琰曲:“烟尘蔽野兮。”范云诗:“长望竟何极。”梁昭明太子诗:“尔登陆兮一长望。”其八
闻道寻源使1,从天此路回2。牵牛去几许3,宛马至今来4。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5。东征健儿尽6,羌笛暮吹哀7。(八章,借汉使以慨时事。上四思古,下四伤今。去几许,去今已远。幽燕隔,河北仍陷。健儿尽,邮城方溃也。【赵汸注】因秦州为西域驿道,叹汉以一使穷河源,且通大宛,如此其易。今以天下之力,不能戡定幽燕,至令壮士几尽,一何难耶。是可哀也。)
1宗懔《岁时记》:汉武帝令张春寻河源,乘槎而去。2《淮南子》:“若从地出,若从天下。”汉《天马歌》:“殷勤此路胪所来。”
3乘槎至牵牛诸,出《博物志》。详见十七卷。古诗:“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4宛马,注别见。5《贾谊传》:“乘传而行郡国。”6《诗》:“周公东征。”7《唐书》:天室十四载冬,以安禄山反,京师募兵十万,号天武健儿。贺彻诗:“羌笛含流咽。”
其九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1。丛篁低地碧2,高柳半天青3。稠叠多幽事4,喧呼阅使星5。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6。(九章,咏秦州驿亭也。丛篁、高柳,此写驿亭好景。惜乎稠叠幽致,徒供使客往来,若使旅人得此,虽处喧地而不异郊居,盖深羡此亭之幽胜矣。《杜臆》:时吐蕃为患,遣使欲与通好,故有使官经阅,下言“使官向河源”,皆指此事。此章结语,尚嫌直率。)
1岑敬之诗:“色映临池竹。”邮亭,见《前汉薛宜传》颜注:“邮,行书之舍,如今之驿。”据此则驿亭之名,起于唐时也。2宋之间诗:“丛篁夹路迷。”《释名》:“地者,底也,其体底下。”3张正见诗:“高柳横遥塞。”庾信诗:“玄圃半天高。”4谢灵运诗:“岩峭领稠叠。”5刘孝成诗:“喧呼惊里閈。”《后汉李郃传》,和帝遣使者二人到益部,郃曰:“有二使星人蜀分野。”《晋天文志》:流星,天使也。6《尔雅》:邑外为郊,郊外为野,野外为林,林外为坰。《抱朴子》:“射勇于郊坰。”
其十
云气接昆仑1,涔涔塞雨繁2。羌童看渭水3,使客向河源4。烟火军中幕
5,牛羊岭上村6。所居秋草静,正闭小蓬门7。(十章,咏秦州雨景也。云气弥漫,故雨势淫溢。羌童二句,雨中之事。烟火二句,雨中之景。秋日闭门,自伤雨后岑寂也。)1《黄河赋》:“云气浩漫,远接昆仑。”《括地志》: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西南八十里。杜佑曰:长庆中,刘元鼎为盟会使,言河之上流由洪济西行二千里,水益狭,冬春可涉,夏秋乃胜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四下,曰历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昆仑者也。夷曰闷历黎心,东距长安五千里。河源其间,流澄缓下,稍合众流,色赤,行益远,他水并注则浊。河源东北直莫贺延碛尾,隐测其地,盖在剑南之西。
2潘尼《苦雨赋》:“听长霤之涔涔。”3【邵注】渭水在秦州,其源出临桃,故羌童得以观也。4《唐书》:鄯州鄯城县,有河源军,属陇右道。谢朓诗:“弭节赴河源。”
5江淹诗:“归人望烟火。”6《诗》:“牛羊下括。”7谢庄《怀园引》:“青苔无名路,宿草塞蓬门。”十一
萧萧古塞冷1,漠漠秋云低2。黄鸽翅垂雨3,苍鹰饥啄泥4。蓟门谁自北
5,汉将独征西6。不意书生耳7,临衰厌鼓鞞8。(十一章,对雨而伤寇乱也。上四写景,下四感时。鹄垂翅,伤奋飞无路。鹰啄泥,慨一饱难期。且燕蓟为梗,谁成北伐之功;吐蕃在边,尚遣征西之将。故听鼓鞞而心厌耳。)1荆卿歌:“风萧萧兮易水寒。”2张缵《秋雨赋》:“油云兴而漠漠。”庾信诗:“秋云低晚气。”3古诗:“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4李陵诗:“熠熠似苍鹰。”5刘峻诗:“蓟门秋气清。”6虞羲诗:“拥旄为汉将。”曹植诗:“出自蓟北门。”自北二字本此。后汉岑彭为征西将军。征西二字本此。7《南史》:沈庆之曰:“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谋,事何由济。”杨炯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8裴子野诗:“方听鼓鼙声。”十二
山头南郭寺1,水号北流泉2。老树空庭得3,清渠一邑传4。秋花危石底
5,晚景卧钟边6。俯仰悲身世7,溪风为飒然8。(十二章,咏秦州南郭寺也。言寺兼山水之胜。庭得老树而生色,承寺。邑藉清渠之传注,承水。花掩危石,影落卧钟,以况己之穷老,故下有俯仰身世之感。)1茅山父老歌:“各在一山头。”2《秦州记》:天水县界有水一派,北流入长道县界。《诗》:“滮池北流。”
3鲍照诗:“空庭惭树萱。”4据《九域志》,县名清水,是邑以清水渠而传名。据《秦州记》,一派北流,是清渠传注一邑也。后说意本须溪。《水经注》:清水导源东北陇山,径清水县,故城东与秦水合,东南注渭县。张华诗:“抱杖临清渠。”5王僧孺诗:“晓露拂秋花。”江总诗:“危石耸前洲。”6【邵注】晚景,向晚之影。庾信诗:“凄清临晚景。”卧钟,废钟之仆卧者。7《兰亭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鲍照诗:“身世两相弃。”8《前汉书》:神君至,其风飒然。
杨德周曰:《秦州》诗,满肚忧愤悱恻,都非文人伎俩,即“归山独鸟迟”、“老树空庭得”二语,亦令人阁笔。
十三
传道东柯谷1,深藏数十家2。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3。船人近相报4,但恐失桃花。(十三章,游东柯谷也。【赵汸注】起用传道二字,则此下景物,皆是未至谷中,而先述所闻。东柯佳胜如此,故嘱舟人相近即报,惟恐失却桃源也。
1【钱笺】《通志》:东柯谷在秦州东南五千里,杜甫有祠于此。宋栗亭令王知彰记云:工部弃官寓东柯谷侄佐之居。赵傻曰:《天水图经》载秦州陇城县,有杜工部故居,及其侄佐草堂,在东柯谷之南,麦积山瑞应寺上。【赵注】年谱谓公七月客秦州,卜置草堂未成。十月往同谷县,十二月入蜀。今以此三诗考之,良是。图经是因暂寓而言之耳。《杜臆》:观后《发秦州》诗,公亦曾暂寓栗亭,不但东柯也。
2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藏岩穴。”3杜田曰:毛文锡《茶谱》:宣州宣城县有坞如山,其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阮籍诗:“昔日东陵瓜,今在青门外。五色曜朝日,子母相钩带。”可见种瓜宜于阳地。4《新序》:“船人固桑进对。”
十四
万古仇池穴1,潜通小有天2。神鱼今不见3,福地语真传4。近接西南境
5,长怀十九泉6。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7。(十四章,咏仇池穴也。池穴通天,见其灵异。神鱼、福地据所闻而称述之。名泉近接而曰长怀,总属遥想之词。送老云边,公将有终焉之志矣。观末章读记忆仇池,则前六句皆是引记中语。)1《水经注》:仇池绝壁,峭峙孤险,登高望之,形若覆壶,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丰水泉,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旧志:仇池山上有田百顷,泉九十九眼,此云十九泉,乃诗家省字之法。鲍曰:《唐志》:成州同谷县有仇池,与秦城接壤。《一统志》:仇池山,属巩昌成县。
2《水经注》:地道潜通。《太平御览》:《名山记》:玉屋山有洞,
周回万里,名曰小有清虚之天。3【旧注】世传仇池穴出神鱼,食之者仙。曹植诗:“河伯献神鱼。”4【薛注】道书有三十六沿天,七十二福地。
5西南,即秦城也。6《上林赋》:“悠远长怀。”7梁简文帝诗:“栖神紫台上,纵意白云边。”十五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1。塞门风落木2,客舍雨连山3。阮籍行多兴4,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5。(十五章,在秦而羡东柯也。上四客居之况,下四避地之思。阮籍、庞公,借以自方。无心出仕,故鬓斑不须镊矣。)
1《诗》:“驱马悠悠。”秦州常有吐蕃之警,故云兵马间。《后汉冯异传》:“夜勒兵马,申令军中。”
2岑之敬诗:“寒门交度叶。”颜延之诗:“侧闻风落木。”3潘岳议:“客舍洒扫,以待征旅。”4蔡梦弼曰:阮籍纵情物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采药不返。5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将拔将镊,好爵是縻。”《南史》:郁林王年五岁,戏高帝傍,帝令左右镊白发,问王:“我是谁耶?”答曰“太翁。”帝笑曰:“岂有为人作曾祖而拔白发乎?”即掷镜镊。十六
东柯好崖谷1,不与众峰群2。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3。野人矜绝险,水竹会平分4。采药吾将老5。儿童未遣闻。(十六章,欲卜居东谷也。上四东柯之景,下四卜居之意。归皆双鸟,晴带片云,见与众峰独异。邀字、卷字,乃句眼。野人勿矜险绝,水竹会须平分,羡其可避世也。一云险处行吟,以观水竹之佳胜。)
1《头陀寺碑》:“崖谷共清,风泉相涣。”【邵注】山穴曰岫,山边曰崖,崖之高者曰岩,上秀者曰峰,泉出流川曰谷,山之空坎幽隐者亦曰谷。
2沈佺期诗:“不与众山群。”王褒诗:“连岩异众峰。”3江淹《赤虹赋》:“碧云卷半。”又卢照邻诗:“风卷去来云。”申涵光曰:卷片云,可想晴空景色。吴季海作养云,便腐。《钱笺》引山泽多藏育,无谓。4前章言“映竹水穿沙”,即水竹平分之意。《杜臆》:半水半竹为平分。何逊诗:“卉木会平分。”5采药二句,即晚唐诗“山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所本。《左传》:“使营菟裘,吾将老焉。”
十七
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1。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2。鸬鹚窥浅井3,蚯蚓上深堂4。车马何萧索5,门前百草长。(十七章,咏山居苦雨也。曰夕、曰晨,见晓夜皆雨。中四,写雨中景物。乱淋则骤,低度则浓。窥井,求食。上堂,避湿也。车马萧索,益增旅中愁闷矣。《杜臆》:有幔、有墙、有井、有堂,此见即次后诗也。)
1《归去来辞》:“接晨光之熹微。”2《淮南子》:“山云蒸,柱础润。”3《本草衍义》:陶隐居云:鸬鹚,水鸟,不卵生,口吐其雏,今人谓
之水老鸦。4《古今注》:“蚯蚓,一名蜿壇,善长吟于地中,江湖谓之歌女。”5【赵注】张仲蔚所居,蓬蒿满门,寂无车马。
十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1,边日少光辉2。警急烽常报3。传闻檄屡飞4。西戎外甥国5,何得迕天威6。(十八章,客秦而忧吐蕃也。上四记边秋苦景,下四言边警可危。吐蕃外甥之国,何得迕犯天威,盖反言以见和亲之无益。客未归,乃自叹流离。)
1陆机诗:“塞云起飞沙。”陈后主诗:“浮云断还续。”2蔡琰曲:“愁为子兮日无光辉。”3曹植乐府:“边城多警急。”《贾谊传》:“斥候望烽燧。”文颖曰:“边方备寇,作高土橹,橹上作桔槔头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火然,举之以相告,曰烽。”4《公羊传》:“所传闻又异词。”《说文》:“檄,以木简为书,长二尺,以征军也。”《魏武奏事》曰:若有急则插以鸡羽,谓之羽檄。《唐书》:景龙四年,以金城公文下嫁吐蕃。乾元元年,肃宗以劝女宁国公主下降回纥。
5《吐蕃传》:开元十年,赞普请和,上表曰:“外甥是先皇帝旧宿亲,千岁万岁,外甥终不敢先违盟誓。”顾炎武《日知录》:《册府元龟》载吐蕃书,皆自称外甥,称上为皇帝舅。开元二十一年,从公主言,树碑于赤岭,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
6《左传》:齐侯曰,“天威不违颜咫尺。”
十九
凤林戈未息1,鱼海路常难2。候火云峰峻3,悬军幕井干4。风连西极动
5,月过北庭寒6。故老思飞将7,何时议筑坛8。(十九章,忧乱而思良将也。时边境未宁,故尚须远戍。风连欲动,谓吐蕃西竟。月过加寒,谓北庭无将。此借秋景以慨时事。又是年子仪召还,故望筑坛而任飞将。【黄注】候火承戈,悬军承路。【旧注】风连二句,写边秋景色。今依卢注另为之解,于末句思飞将意,却有关合。)
1《水经》:河水又东历凤林北。《秦州记》:枹罕原北名凤林川。《旧唐书》:凤林县,属河州,本汉白石县地,属金城郡。《一统志》:凤林关,在今临桃府兰州。
2《唐书》:天宝元年,河西节度使王倕克吐蕃鱼海。又《李国臣传》:以折冲从收鱼海三载。
3谢灵运诗:“平明望云峰。”云峰,喻候火之炽而高也。4《蜀志》:郑度说刘璋曰:“左将军悬军袭我,国无辎重。”又:邓艾伐蜀,悬军深入。《周礼》: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易》:“井收勿幕。”注:“井口曰收,勿遮幕之。”【卢注】凡军旅所在,必资井泉。汉时耿恭整衣拜井,水泉涌出。曰幕井干,水竭可知。
5《上林赋》:“左苍梧,右西极。”《楚辞》:“余夕至乎西极。”
6《班彪传》:南匈奴掩破北庭。【卢注】李嗣业初为北庭节度,乾元二年,同围邺城,正月卒于军中。【朱注】是年七月,郭子仪以鱼朝恩之谮,罢闲京师。
7故老,自谓。后汉胡广疏:“谘之于故老。”前汉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号曰汉之飞将军。刘峻诗:“飞将出长城。”8《高帝纪》:汉王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军。
二十
唐尧真自圣1,野老复何知2。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3。藏书闻禹穴4,读记忆仇池5。为报鸳行旧6,鹪鹩在一枝7。(末章,慨世不见用而羇栖异地也。自圣,见说言不能入。何知,见朝政不忍闻。故欲挈妻子而偕隐。禹穴在蜀中,仇池在同谷,时未有定居,故两地皆欲借栖。十月,公往同谷。季冬,遂赴成都。未章盖已自计行踪矣。)
1《封禅文》:“君莫盛于唐尧。”《书大传》:尧以唐侯升为天子。《周书》:“仆臣谀,厥后且圣。”此讥肃宗也。2《列子》:“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钦不治欤?问之在朝,在
朝不知。问之在野,在野不知。”此暗用其意。3《陈情表》:“无应门五尺之童。”4《庄子》:子路曰:“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吴越春秋》:
禹登委宛之山,发石,得金简玉字之书。山中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杜臆》:旧注引《吴越春秋》以证大禹藏书之所。但吴越所记,乃在会稽;而公所闻,乃蜀之石纽,禹生处也。知公适秦之初,已有入蜀之意。
5萧悫诗:“读记知州所,观图见岳形。”《仇池记》云:仇池百顷,周回九千四十步,东西二门。上则冈阜低昂,泉流交灌。公之倦倦于仇池者,盖为是也。《英雄记》:许靖过仇池,树下有碑,靖驻马,一览无遗。6鸳行侣,指同朝旧友。古诗:“厕迹鸳鹭行。”7《庄子》:“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诗疏》:“桃虫,今鹪鹩,微小黄雀也。”左思诗:“巢林栖一枝。”
刘克庄曰:唐人游边之作,数十篇中间有三数篇,一篇间有一二联可采。
若此二十篇,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网山《送蕲帅》云“杜陵诗卷是图经”,信然。以入秦起,以去秦终,中皆言客秦景事。
月夜亿舍弟
【鹤注】诗云“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当是乾元二年秦州作。是年九月,史思明陷东京及齐、汝、郑、滑四州,宜戍鼓之未休。二弟,一在许,一在齐,皆在河南,故忆之。
戍鼓断人行1,边秋一雁声2。露从今夜白3,月是故乡明4。有弟皆分散
5,无家问死生6。寄书长不达7,况乃未休兵8。(上四月夜之景,下四忆弟之情。故乡句,对月思家,乃上下关纽。《杜臆》:闻雁声而思弟,乃感物伤心。今夜白,又逢白露节候也。故乡明,犹是故乡月色也。公携家至秦,而云无家者,弟兄离散,东都无家也。【周注】伤心折肠之语,令人读不能终篇。)1庾信诗:“戍楼鸣夕鼓。”刘孝绰诗:“隔山闻戍鼓。”《汉书》:赤眉烧长安宫室,城中无人行。2张正见诗:“对月想边秋。”又:“终无一雁带书飞。”3《月令》:“仲秋之月白露降。”薛道衡诗:“今夜寒车出。”4苏武诗:“故乡梦中近。”5《左传》:“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餬其口于四方。”陶潜诗:“分散逐风转。”6《诗》:“乐子之无家。”又:“死生契阔。”
7魏文帝诗:“寄书浮云往不还。”陆机诗:“音书长不达。”8《史记》:莫如按甲休兵。王彦辅曰:子美善用故事及常语,多颠倒用之,语峻而体健,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之类是也。
天末怀李白
按:赵子栎曰:白于至德二载坐永王璘事而谪夜郎,公在秦州怀
之而作。是也。邵宝谓白已死,公在夔州作,盖误认冤魂为白魂
耳。
凉风起天末1,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2,江湖秋水多3。文章憎命达4,魑魅喜人过5。应共冤魂语6,投诗赠泪罗7。(风起天末,感秋托兴。鸿雁,想其音信。江湖,虑其风波。四句对景怀人。下则因其放逐,而重为悲悯之词,盖文章不遇,魑魅见侵,夜郎一窜,几与汨罗同冤。说到流离生死,千里关情,真堪声泪交下,此怀人之最惨怛者。文人多遭困踬,似憎命达。山鬼择人而食,故喜人过,冤魂,指屈原。投诗,谓李白。)
1《西京杂记》:赵飞燕《归风送远操》:“凉风起兮天陨霜,怀君子
兮渺难望。”《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天末,天之穷处。
陆机诗:“游子渺天末,还期不可寻。”
2石崇《思归引》:“秋风厉兮鸿雁征。”徐孝嗣诗:“行云传响,归鸿寄书。”3曹植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4【黄注】憎命达,犹云诗能穷人。喜人过,即《招魂》中甘人意。5《左传》:“魑魅魍魎,莫能逢旃。”【钱笺】白流夜郎,乃魑魅之地。《招魂》云“以其骨为醢”,“吞人以益其心”,正此类也。
6后汉审配书:“冤魂痛于幽冥。”【吴注】潘岳《马汧督诔》:“死而有灵,庶慰冤魂。”7《楚辞》:“二八接武,投诗赋只。”《水经注》:湘水又北,泪水注之。泪水东出豫章艾县恒山西,经罗县北,谓之罗水。汨水又西为屈潭,即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沉于此。《一统志》:汨罗,在长沙湘阴县北。
叶梦得曰:杜祷《寄高詹事》云:“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鸿、雁,二物也。鲤者,鱼之一种,疑不可以对鸿雁。然《怀李白》云:“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以鸿雁对江湖,为正对矣。《得舍弟消息》云:“浪传乌鹊喜,深负鹡鸰诗。”乌、鹊,二物,疑不可以对鹡鸰,然《偶题》云:“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以乌鹊对熊罴,为正对矣。《寄李白》云:“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鵩鸟乃鸟之名鵩者,疑不可以对麒麟。然《哭韦之晋》云:“鵩乌长沙讳,犀牛蜀郡怜。”以鵩鸟对犀牛,为正对矣。《寄贾严两阁老》云:“貔虎娴金甲,麒麟受玉鞭。”以貔虎对麒麟,为正对矣。子美岂不知对属之偏正邪,盖其纵横出入,无不合耳。
宿赞公房原注:赞,京师大云寺主,谪此安置。
【鹤注】诗云陇月向人,又言菊荒莲倒,当是乾元二年晚秋在秦州作。
杖锡何来此1,秋风已飒然2。雨荒深院菊3,霜倒半池莲4。放逐宁违性
5。虚空不离禅6。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7。(从谪迁叙起。菊荒雨后,莲倒霜前,此僧房秋景,承次句。身虽放逐,心本空虚,此称美赞公,承首句。陇月团圆,是伤异地相逢,结处点还宿字。【赵汸注】起作问词,叹方外之人亦被迁谪也。)1【邵注】仗锡,禅家以锡为杖也。经云:又名智杖,又名德杖。释氏称游行僧为飞锡,安住憎为挂锡。晋庐山道人《游石门诗序》: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
2《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
3陆放翁诗:“霜凋两岸柳,水浸一天星。”意本杜句。4庾信诗:“阁影入池莲。”齐王俭诗:“萍开欲半池。”5《贾谊传》:“被谗放逐。”6《楞严经》:“虚空寂然。”【朱注】释经以禅宗为空门。7何逊诗:“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华严经》: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圆满月。一说此暗用释氏“月印万川,处处皆圆”意。赵汸曰:杜公与房琯为布衣交。及房琯罢相,公上疏争之,亦几获罪,由此龃龉流落。赞亦房相之客,时被谪秦州,公故与之款曲如此。
《随笔》云:予少年时,记作一联:“雨深荒病菊,江冷落愁枫。”后以其太险,改为“雨深人病菊,江冷客愁枫”,比前句微有蕴藉。盖取崔信明“枫落吴江冷”,老杜“雨荒深院菊”,“南菊再逢人卧病”,严武“江头赤叶枫愁客”,合而用之也。
赤谷西崦人家
地理志:秦州有崦嵫山,在赤谷之西,故曰西崦。曹操与刘先主
战于此谷,川水为之丹,因号赤谷。《一统志》:赤谷在秦州西
南七十里,中有赤谷川。崦嵫山,在秦州西五十里。
跻险不自安1,出郊已清目。溪回日气暖,径转山田熟2。鸟雀依茅茨3,藩篱带松菊4。如行武陵暮,欲问桃源宿。(此宿赤谷山家。而题诗以志其胜也。通首写远近幽景,如一幅《桃花源记》。【綎注】三四说西崦,五六说人家。武陵暮,说西崦。桃源宿,说人家。)
1谢灵运诗:“跻险筑幽居。”2江淹诗:“还望岨山田。”3谢灵运诗:“空庭来鸟雀。”《墨子》:“茅茨不剪。”4《归去来辞》:“松菊犹存。”张綖曰:公弃官之秦州,留宿赤谷西崦人家,而有此作。又公诗云“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深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亦言其地僻而人稀耳。当斯境也,忽得茅茨松菊人家一宿,岂不犹武陵之桃源耶?“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说山家景物甚幽。“贫知静者性,白益毛发古”,说隐居品格特高。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鹤注】公乾元二年七月自华至秦,意欲居此,故寻置草堂地。西枝村,在秦近郭,有岩窦之胜,杉漆之利,赞公尝称之。公以关辅饥,弃之同谷,当是其年秋晚冬初作,故诗有天寒日短之句。
出郭眄细岑1,披榛得微路2。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3。赞公汤休徒4,好静心迹素5。昨枉霞上作6,盛论岩中趣7。(此章,往西村寻地而作。首段,过访赞公,欲问西枝之胜也。《杜臆》:公欲得幽僻无人之境,故望细岑、涉流水以求之。溪止一水,以左右往来,故须屡渡。)
1刘曰:眄,斜视也。宋之问诗:“细岑互攒倚。”2赵至书:“步泽求蹊,披榛觅路。”郭璞《流寓赋》:“修焦丘之微路。”3王褒《四子讲德论》:“曲折不失节。”4【洙注】惠休上人,姓汤。5谢灵运诗:“心迹双寂寞。”晏曰:素,谓质素也。6霞上作,谓身伴云霞而作书相寄。梦弼谓才思挺出云霞之外。此另一说。江淹诗:“铄铄霞上景,懵懵云外山。”刘绘诗:“灼烁在云间,氤氲出霞上。”张正见诗:“凌云霞上起。”7【朱注】《后汉书》:“旌车之招,相望于岩中。”
怡然共携手1,恣意同远步2。捫萝涩先登3,陟..眩反顾4。要求阳冈暖
5,苦涉阴岭沍。惆怅老大藤,沉吟屈蟠树6。(次言共游村中,欲卜草堂之地也。涩先登,山高足倦。眩反顾,深入路迷。求阳、涉阴,自北至南。老藤蟠树,景状奇古,故徘徊憩息于其下。)1《诗》:“携手同行。”2《西京赋》:“恣意所幸。”
3范云诗:“捫萝正忆我,折桂方思君。”《说苑》:“二子先登。”4《诗》:“陟则在..。”5颜延之诗:“阳冈团精气,阴谷泄烟寒。”师氏曰:山南向阳,故暖。山北背阴,故寒沍。6郭璞诗:“沉吟立夕阳。”虞世南《琵琶赋》:“屈蟠犀岭。”卜居意未展,杖策回且暮1。层巅余落日2,草蔓己多露3。(末乃未得佳地,而回宿于土室也。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1左思诗:“杖策招隐士。”2谢灵运诗:“筑观基层巅。”3卢子谅诗:“凝露沾蔓草。”其二
天寒鸟已归1,月出山更静。土室延白光2,松门耿疏影3。跻攀倦日短4,语乐寄夜永5。明燃林中薪6,暗汲石底井。(此章,宿赞公土室而作。首段,叙暮夜景事。《杜臆》:起四句,可以入画。公足力已倦,而犹永夜晤语,兴趣自不可及。燃薪代烛,汲井烹茶,此山居清况。)
1鲍照诗:“天寒幽鸟归。”2【吴注】后汉袁闳,党事作,母老不能远遁,乃筑土室,潜居十八年。3谢灵运诗:“牵叶入松门。”4【赵注】天寒在冬,故日短夜永。《书》:“日短星昂。”5《天台赋》:“恣语乐以终日。”江淹诗:“夜永起怀思。”6《晋书》:毕諴夜燃薪读书。大师京国旧1,德业天机秉2。从来支许游3,兴趣江湖遇。数奇谪关塞4,道广存箕颍5。何知戎马间6,复接尘事屏7。(此志赞公高风,并及离合之感。尘事屏,言与屏迹尘事之人相接也。)
1王粲诔:“表扬京国。”2《晋书文立传》:“雅有德业。”3【洙注】支遁字道林,讲《维摩经》。遁为法师,许询为都讲。4《史记》:李广数奇。孟康曰:“奇,只不耦也。”范筠诗:“数奇不可偶,性直谁能纡。”
5后汉许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谢灵运云:“徐干有箕颖之心。”6《国语》: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7陶潜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晨光稍膝胧1,更越西南顶。(末欲来朝寻胜,以遂草堂之愿。此与上章同格。)
1《景福殿赋》:“晨光内照。”支遁诗:“膝陇望幽人。”
寄赞上人
【鹤注】此当是乾元二年秦州作。《摩诃般若经》:何名上人?佛言:若菩萨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增一经》云:处世有过能改者为上人。
一昨陪锡杖1,卜邻南山幽2。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3。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4。茅屋买兼土5,斯焉心所求。(此承上章,亦与赞公商卜居也。上云“更越西南顶”,故此章遂提西南两段。首段欲卜居南山。
《杜臆》:卜居先卜邻,公之惓惓于西枝村,为赞公在耳。未便阴崖秋,犹前诗“苦涉阴领沍。”竟日阳光留,犹前诗“要求阳冈暖。”)
1希曰:梵云阿若罗,此云锡仗。2《左传》:“唯邻是卜。”3鲍照诗:“阴崖积夏雪,阳谷散秋云。”4《易林》:“火盛阳光。”5【远注】屋兼买土,谓欲得山中带土之地,可居亦可耕也。旧作兼买其地,岂有买屋无地者。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泰稠。亭午颇和暖1,石田又足收2。当期塞雨于,宿昔齿疾瘳。徘徊虎穴上3,面势龙泓头4。(次言欲卜居西谷。杉漆石田,见物产可资。但亭午暂暖,不如竟日留光耳。【卢注】西枝西曰有谷,定指同谷。近闻,必指同谷邑宰书。公至同谷界诗“邑有贤主人”,“来书语绝妙”,此可相证。《同谷七歌》中“南有龙兮在山湫”,后《发同谷县》诗“停骖龙潭云,回首虎崖石”,诗云虎穴、龙泓,指此无疑。)
1《天台赋》:“羲和亭午。”《太平御览》:日初出曰旭、曰晰、曰晞,在午曰亭午,在未曰昳。2《左传》:吴将伐齐,子胥曰:“夫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
之。”3《陕西通志》:虎穴在成县城西。4《考工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注:“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势
之宜。”龙泓,一在飞龙峡,一在天井山,《方舆胜览》:飞龙峡,在仇池山下,白马氏杨飞龙据仇池,故名。其东杜甫避乱居此,有诗云云。
柴荆具茶茗1,径路通林丘2。与子成二老3,来往亦风流4。(末计定居后情事,仍归结卜邻意。此亦与上章同格。)
1谢灵运诗:“促装返柴荆。”《世说》:此为茶为茗,觉有异色。《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早收曰茶,晚收曰茗。2谢安诗:“寄傲林丘。”3二老,本《孟子》。4《晋书乐广传》:“天下言风流者,以王乐为称首。”王嗣奭曰:此章乃真实商量,本尺牍而韵以为诗耳。虎穴、龙泓,其地
幽胜。径通林丘,与赞公近,今志书所载,有杜公故宅,岂于此曾暂住耶。
太平寺泉眼
【鹤注】太平寺在秦州。诗云“北风起寒文”,当是乾元二年秋冬之交作。
招提凭高冈1,疏散连草莽2。出泉枯柳根3,汲引岁月古4。(首从寺泉叙起。)
1招提,佛寺名,详见一卷。2宋武帝教:“或疏散山林,不关进达。”《景帝纪》:“广荐草莽。”草稠曰荐,深曰莽。3《易蒙》:“山下出泉。”4《江赋》:“汲引沮漳。”
石间见海眼1,天畔索水府2。广深丈尺间,宴息敢轻侮。青白二小蛇3,幽姿可时睹4。如丝气或上,烂慢为云雨5。(此形容泉眼之神异。海眼、水府,见其穴小而泉多。只此丈尺之间,人不敢忽者,以中有神物,故能兴云致雨也。)
1《成都记》:距石笋二三尺,每夏月大雨,陷作土穴,泓水湛然。以绳系石投其下,愈投而愈无穷。凡三五日,忽然不见,故曰海眼。此寺泉从石中而出,亦如海眼也。
2天畔,言其高。《楚辞》:“凿山楹以为室,下披衣于水府。”《南征赋》:“曾潭水府。”3《水经注》:汉水又东合洛谷,其地有神蛇戍,左右山溪多五色蛇,性驯良不为毒。殆即此类。【朱注】二蛇乃龙类。
4谢灵运诗:“潜虬媚幽姿。”5沈约诗:“烂漫蜃云舒。”山头到山下,凿并不尽土1”。取供十方僧2,香美胜牛乳3。北风起寒文,弱藻舒翠缕。明涵客衣净4,细荡林影趣。(此记其味美而色清。山不尽土,则井水难得,故此泉特为可贵。寒文翠缕,水中实景。涵衣荡影,水上虚景。)
1《庄子》:“凿井而饮。”2《楞严经》:“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法华经》:“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3《维摩经》:阿难白佛言:”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乳泉,泉之白而甘者。【张注】《高僧传》:诃罗竭者多衍头陀,晋武帝元康元年,西入娄至山石室坐禅,去水远,乃以左脚碾室西石壁,蹈没指,即拔足,水从中出,清香软美,四时不竭。
4庾信诗:“山月没,客衣单。”何当宅下流,余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1,一食生毛羽2。(此羡山泉而仍动卜居之兴也。《杜臆》:唯乳泉香美,故引润黄精而一服可仙。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1《博物志》:太阳之草名黄精,饵之长生。《本草》:黄精,阳草,
久服轻身延年。2《拾遗记》:昭王梦有人衣服皆毛羽,因名羽人。
东楼
《通志》:东楼跨府城上,形制尚古。【鹤注】诗云驿使,盖使吐蕃者经此,当是乾元二年秦州作。
万里流沙道1,西行过此门2。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楼角凌风迥,城阴带水昏。传声看驿使3,送节向河源4。(此咏秦州东楼也。上四痛已往将士,下四怜现在使臣。楼当驿道,故征西者皆过此门。战骨、征魂,言其有去无还。楼角、城阴,写出高寒阴惨景色。故驿使至此,不禁触目伤心。)
1【鹤注】流沙在西之极,吐蕃所居之城,中国往吐蕃者道出于此。老子西涉流沙不返。
2汉晋有征西将军。公诗有“汉将独征西”,即此征西也。征西起下战骨、征魂,但征字未免重出。3“传声看驿使”,闻驿使传呼之声而往看也。4赵曰:时遣使和好吐蕃,故用张蹇寻河源事。
雨晴
【王洙注】一作秋声。【鹤注】当是乾元二年秦州作。《杜臆》:诗云塞柳,乃边上之柳,知此诗作于秦州矣。【顾注】楼上,即东楼,与前首同时。
天外秋云薄1,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2。(此喜边塞初晴也。上四雨后新晴,下四晴时景物。上是一气说,下是四散说。西风起,则秋气晴。不妨农,可收获也。柳疏梨结,深秋物候。或翠或红,雨后色新。末二,当分合看。前遇晴而倍响,雁因晴而向空,此分说也。雁在塞外,习听胡笳,今忽闻笳发,而翔入空中,此合说也。)
1晋鼓吹曲:“流光溢天外。”2梁简文帝诗:“一雁声嘶何处归。”
寓目
【鹤注】诗云关云、塞水、羌女、胡儿,当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左传》:“得臣与寓目焉。”梁元帝《答张缵文》:“寓目写心,因事而作。”
一县葡萄熟1,秋山苜蓿多2。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3。羌女轻烽燧4,胡儿掣骆驼3。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3。(寓目,动边愁也。上六,皆目中所见者。末点眼字以醒题。首联,物产之异。次联,地气之殊。三联,人性之悍。渐说到边塞可忧处。故有丧乱经过之慨,谓不堪再逢乱离也。)
1《史记大宛传》:“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之高官别馆。”《永徽图经》:蒲萄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今处处有之,其实有紫白二种。
2《西京杂记》:乐游苑多苜蓿,一名怀风。
3塞外地高四下,荒凉无阻,故不成河。4《史记》: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正义》曰:“昼日为烽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
5掣,牵挽也。骆驼立,掣而后伏,伏而后兴。《外国图》:大秦国人长一丈五尺,好骑骆驼。6陶潜诗:“脱有经过便。”朱鹤龄曰:此诗当与“州图领同谷”一首参看。关塞无阻,羌胡杂居,乃世变之深可虑者,公故感而叹之。未几,秦陇果为吐蕃所陷。杨德周曰:“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谷暗非关雨,枫丹不为霜”,皆字字可思。
山寺
【鹤注】此诗乾元二年在秦州作。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1,鹦鹉啄金桃2。乱水通人过3。悬崖置屋牢4。上方重阁晚5,百里见秋毫。(山寺,记胜游也。首二总提。石竹、金桃,此山园之物。麝香自眠,鹦鹉皆啄,可见残僧之少矣。牢屋、重阁,乃野寺之房。涉水登崖,上方远见,又知细路之高矣。此诗分承互应,脉理精密如此。赵汸云:鹦鹉二句,本状寺之荒芜,以秦陇所产禽兽花木言之,语反精丽。《图经》:阁道莺旋,上下千余丈者,即“山园细路高”也。其山下水,纵横可涉音,即“乱水通人过”也。又《玉堂闲话》云:麦积山,梯空架险而上,其间千房万室,悬空蹑虚。即“悬崖置屋牢”也。又云:高槛可以眺望,虚窗可以来风。即“百里见纤毫”也。残僧少,言余僧无几也。残与少有别。)
1嵇康《养生论》:“麝食柏而香。”《本草》:麝香形似麝,常食柏叶得香。《西阳杂俎》:卫公云:蜀中石竹有碧花。2祢衡《鹦鹉赋》:“命虞人于陇坻。”知鹦鹉为陇右所产者。《唐西域传》:康者,一曰萨未鞬,亦曰飒末建。贞观时岁入贡金桃、银桃,诏令植苑中。【鹤注】崇仁饶焯景仲与余言:尝见武林有金桃,色如杏,七八月熟。因知《东都事略》所记外国进金桃、银桃种,即此也。3《尔雅释水》:“正绝流曰乱。”《诗》:“涉渭为乱。”鲍照诗:“悬装乱水区。”陶潜《桃花源序》:“舍船往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4何逊诗:“悬崖抱奇崛。”5【邵注】上方谓僧之方丈,在山顶也。《维摩诘经》:“升于上方。”《汉书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孟康注:“上方,谓北与东也。阳气所萌生,故曰上方。”崔湜诗:“升攀重阁迥。”
即事
【鹤注】诗云“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谓宁国公主乾元二年八月丙辰自回纥归,当是其年作。谢灵运诗:“即事怨睽携。”陶潜诗:“即事多所欣。”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1。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秋思抛云髻2,腰支剩宝衣3。群凶犹索战4,回首意多违。(此诗讽时事也。“和亲事即非”,谓一事而三失具焉。初与回纥结婚,本欲借兵以平北寇,孰知滏水溃军,花门同破,此一失也。且可汗既死,公主剺面而归,抛髻剩衣,忍耻含羞之状见矣,此二失也。是时思明济河索战,而回纥之好已绝,与和亲本意始终违悖,此三失也。公诗云:“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老成谋国之言,真如烛照而数计矣。)
1《旧唐书》:乾元二年三月,回纥从郭子仪战于相州城下,不利,奔西京。四月,可汗死,其牙官都督等,欲以宁国公主殉葬,公主以中国礼拒之,然犹依本国法,督面大哭,竟以无子得归。八月,诏百官于鸣风门外迎之。《新书》:宁国公主,先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降回纥毗伽阙可汗。二年八月归朝。【朱注】是年九月,史思明分兵四道济河,孪光弼弃东都,守河阳。群凶句正指其事、《汉书》:高帝使娄敬和亲。《汉书赞》:“和亲无益,己然之明验也。”
2繁钦有《秋思赋》:曹植诗,“红颜韚韚,云髻峨峨。”3庾肩吾诗;“非关能结束,本是细腰支。”《六韬》:武王伐纣,蒙宝衣投火而死。陆倕《石阙铭》:“弃彼宝衣。”4傅玄《正都赋》:将以威天下而御群凶。”
遣怀
【鹤注】诗云:寒城、塞日,皆指秦州而言。是乾元二年作。赵汸曰:时客秦州,欲于东柯谷西枝村寻置草堂而未遂。未托意无栖鸦,所遣之怀在地。【顾注】愁眼二字,便见所怀,八句皆言愁中景物,聊借诗以排遣之耳。
愁眼看霜露1,寒城菊自花2。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3。水静楼阴直4,山昏塞日斜5。夜来归鸟尽6,啼杀后栖鸦。(此边塞凄凉,触景伤怀,而借诗以遣之。句句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说到酸心渗骨处,读之令人欲涕。【赵汸注】天风句,下因上。客泪句,上因下。水静句,下因上。山昏句,上因下。【顾注】结联即“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之意,盖叹卜居无地也。)
1《记》:“霜露既降。”
2谢朓诗:“寒城一以眺。”3刘桢诗:“轻叶随风转。”此云“天风随断柳。”刘删诗:“边声陨客泪。”此云“客泪堕清笳”,皆用古人语而句法倒装耳。蔡邕诗:“枯桑知天风。”谢朓诗:“淫淫客泪垂。”又:“寥戾清前转。”4《庄子》:“水静则明。”梁元帝诗:“水静泻楼船。”
5孔德绍诗:“山昏五里雾。”张正见诗:“昏昏塞日沉。”6潘岳《杨仲武诔》:“归鸟颉颃。”赵汸曰:天地间景物,非有所厚薄于人,惟人当适意时,则情与景会,而景物之美,若为我设。一有不嫌,则景物与我漠不相干。故公诗多用一“自”字,如“寒城菊自花”、“故园花自发”、“风月自清夜”之类甚多。
天河
【鹤注】此当是乾元二年七月在秦州作,故有“伴月落边城”之句。王柏曰:天河,从北极分为两头,至于南极,随天而转入地下过,水之气也。《广雅》:云汉、星汉、河汉、银河、绛河、天津、汉津,皆天河名。
常时任显晦1,秋至转分明2。纵被微云掩3,终能永夜清4。含星动双阙
5,伴月落边城6。牛女年年渡7,何曾风浪生8。(此客秦而咏天河也。秋至分明,提醒天河。三四,见其夜夜分明。五六,见其处处分明。七八,见其岁岁分明。此直咏天河,而寓意在言外。篇中微云掩、风浪生,似为小人谗妒而发。双阙,指京师。边城,指秦州。)1《陶潜传赞》:“显晦殊途。”
2沈约诗:“秋至愍衰草。”刘泓诗:“的的最分明。”3《世说》:谢景重曰:“意谓不如微云点缀。”4鲍照《蒿里行》:“驰波催永夜。”5《周礼注》:象魏,宫门双阙。古诗:“双阙百余尺。”6《国策》:楼橹不施而边城降。周王褒启:“边城无草。”7吴均《续齐谐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已被召。”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答曰:“织女暂诣牵牛。”明日失武丁。杜审言诗:“年年今夜尽。”8《南齐书》:沈攸之攻郢城,夜常风浪。
张綖曰:首二,见君子之节,因时而显。三四,言小人掩蔽,无损其光。五句,近而有耀,诚则形也。六句,在远弥彰,德不孤也。末联,谓从容静俟,则风波自息矣。洪仲曰:《天河》、《初月》二诗,皆暗写题意,不露题字。
初月
诗有古塞、关山之语,当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
光细弦初上1,影斜轮未安2。微升古塞外3,已隐暮云端。河汉不改色4,关山空自寒5。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6。(此在秦而咏初月也。光细影斜,初月之状。乍升旋隐,初月之时。下四,皆承月隐说。河汉关山,言远景。庭露菊花,言近景。总是夜色朦胧之象。【洪仲注】光影,就明处言。弦轮,就暗处言。河汉色明,见月影忽沉。关山自寒,见月光全没。末点暗字,总见无月可窥矣。【张远注】此诗句句有一初字意,细玩自见。)
1《左传注》:“月本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则为弦,全乃成望。”
周王褒诗:“上弦如半壁。”
2庾信诗:“桂满独轮斜。”李隅赋:“波水荡而月轮斜。”3王褒启:“塞外饶沙。”4古诗:“河汉清且浅。”乐府:“陵霜不改色。”5王褒诗:“关山夜月明。”6或曰:《毛诗》:“零露..兮。”《说文》:“..,徒官切,露多貌。”“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疑是..字。【朱注】《韵会》:团或作专。《周礼》“其民专而长”,是也。..,《集韵》或作专,通作专,以古多混用。谢灵运诗:“火云团朝露。”谢朓诗:“犹沾余露团。”谢惠连诗:“团团满叶露。”江淹诗:“檐前露已团。”庾信诗:“惟有团阶露,承睫苦沾衣。”薛道衡诗:“高秋白露团。”旧本俱作团。《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山谷诗话》:王原叔说:此诗为肃宗而作。今按此诗,若依旧说,亦当上下分截。上四隐讽时事,下四自叹羁栖。光细,见德有亏。影斜,见心不正。升古塞,初即位于灵武也。隐暮云,旋受蔽于辅国、良梯也。河汉不改,谓山河如故。关山自寒,谓陇外凄凉。露暗花团,伤远人不蒙先被也。
捣衣
【鹤注】是时安史未息,又各吐番当属乾元二年作。谢灵运有《捣衣》诗题。
亦知戍不返1,秋至拭清砧2。已近苦寒月3,况经长别心4。宁辞捣衣倦
5,一寄塞垣深6。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7。(捣衣,代戍妇言情也。戍不返,捣衣之故。拭清砧,捣衣之事,三四承首句,五六承次句。七承五六,仍应拭清砧。八承三四,仍应戍不返。分之则各有条绪,合之则一气贯通,此杜律所以独至也。【远往】王湾《捣衣》诗“风响传闻不列君”,即此诗末句意,但蕴藉不如耳。)1《诗传》:“戍,屯兵以守也。”
2江淹诗:“秋至捣罗纨。”《玉篇》:“砧,捣石也。”《刘希夷诗》:“盼青砧兮怅盘桓。”3《赵充国传》:土地苦寒,汉马不耐冬。
4鲍照诗:“长别远无双。”宋武帝诗:“江山起别心。”5谢脁诗:“南邻捣衣急。”《丹铅录》:《字林》:直春曰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然。今易作卧杵,对坐捣之,取其便也。6蔡邕疏:“秦筑长城,汉筑塞垣。所以别内外、置殊俗。”注,“塞垣,长城山。”7宋之问诗:“空外有飞烟。”《通雅》:空外,犹单外也。《汉书张禹传》:请邓太后还宫,以为久处单外。朱子《诗经集传》多顺文解义,词简意明。唐汝询解唐诗,亦用此法,但恐敷衍多而断制少耳。今注杜诗,间用顺解,欲使语意贯穿融洽。此章赵汸注云:“此因闻砧而托为捣衣戍妇之词曰:我亦知夫之远戍,不得遽归,方秋至而拂拭衣砧者,盖以苦寒之月近、长别之情悲,亦安得辞捣衣之劳,而不一寄塞垣之远。是以竭我闺中之力,而不自惜也。今夕空外之音,君其听之否耶?音字,含一诗之意。”唐仲言极称斯注。今标此以发顺解之例。
归燕
【鹤注】旧编在乾元二年秦州诗内,下四章并同。魏文帝诗,“归燕翩兮徘徊。”
不独避霜雪1,其如俦侣稀2。四时无失序3,八月自知归4。春色岂相访
5,众雏还识机6,故巢傥未毁7,会傍主人飞8。(归燕,伤羁旅也。上四咏燕归,下四咏燕来,方去而冀其复来,乃诗人忠厚之意。春色二句,作望燕之词。故巢二句,代燕作答词。《杜臆》:末乃自寓己意,虽弃官而去,非果于忘世也。)1鲍照《双燕》诗:“岂但避霜雪,当儆野人机。”2嵇康诗:“邕邕和鸣,顾盼俦侣。”3《杜臆》:四时二句,具见身分,隐然有时止时行意。《易》:“与四时合其序。”傅咸《燕赋》:“信进止之有序。”4《月令》:二月,玄鸟至。八月,玄鸟归。
5阴铿诗:“上林春色满。”6《鹦鹉赋》:“悯众雏之无知。”又:“才聪明以识机。”7《晋书》:《朔马谣》:“燕雀何徘徊,意欲还故巢。”陶潜诗:“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8汉乐府《长歌行》:“来到主人门。”卢元昌曰:尝读《谷风》,弃妇始曰“无逝我梁,无发我笱”,何其厚也。至曰“我躬不阅,遑恤我后”,又叹其次绝之甚。公曰“故巢倘未毁,会傍主人飞”,明知故巢已毁,犹拳拳冀主人匆弃,身虽弃官,必还恋主也。
促织
黄希曰:《尔雅》释:蟋蟀,一名蛬,今促织也。陆玑疏云: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泽,一名蛬,一名蜻蛚,楚人谓之王孙,豳人谓之趋织。里语云“趋织鸣,懒妇惊”,是也。《古今注》:促织,一名梭机、莎鸡,一名络纬。
促织甚微细1,哀音何动人2。草根吟不稳3,床下意相亲4。久客得无泪
5,故妻难及晨6。悲丝与急管7,感激异天真8。(促织,感客思也。哀音动人,领起通章。草根床下,皆其哀音。久客、故妻,此其动人者。末言虫鸣出自天真,故其感人独至。丝管属借形。)1班固《典引》:“不遗微细。”2阮籍诗:“鶗鴂发哀音。”3沈约诗:“草根积霜露。”《王褒传》:“蟋蟀秋吟。”4《诗》:“十月蟋蟀入我床下。”5《鹦鹉赋》:“逐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鲍照诗:“弃妻望掩泪,逐臣对抚心。”此五六所本。《后汉书》:“温序曰:“久客思乡里。”汤惠休《秋风词》:“蟋蟀夜鸣断人肠,长夜思君心飞扬。”6【顾注】故妻,指弃妇、孀妇言。《朱买臣传》:故妻与夫家见买臣饥寒,呼饭之。陆机诗:“欲鸣当及晨。”
7宋武帝诗:“深心属悲弦。”鲍照诗:“催弦急管为君舞。”蔡邕《琴赋》:“感激弦歌,一低一昂。”8《琴操》:伏羲作琴,修身理性,返其天真。
诗到结尾,借物相形,抑彼而伸此,谓之尊题格。如咏促织而末引丝管,咏孤雁而末引野鸦是也。
萤火
《尔雅》:萤火,一名即炤。崔豹《古今注》:萤火,一名晖夜,一名景天,一名磷,一名丹良,一名丹鸟,一名夜光,一名宵烛。《吕氏本草》:萤火,一名夜照,一名熠耀,一名救火,一名据火,一名挟火。
幸因腐草出1,敢近太阳飞2。未足临书卷3,时能点客衣。随风隔幔小4,带雨傍林微5。十月清霜重6,飘零何处归7。(萤火,刺阉人也。首言种之贱,次言性之阴。三四近看,见其多暗而少明。五六远看,见其潜形而匿迹。末言时过将销,此辈直置身无地矣。鹤注谓指李辅国辈,以宦者近君而挠政也。今按腐草喻腐刑之人,太阳乃人君之象,比义显然。)
1《月令》:“腐草化为萤。”《尔雅》释:“腐草得暑湿之气为萤。”2《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沈旋《萤》诗:“阳升反夺照。”又云:“当朝阳于戢景兮。”
3临书卷,用车胤囊萤读书事。4傅嘉运《萤》诗:“夜风吹不灭。”张正见诗:“隔幔似重钩。”5沈旋《萤》诗:“雨坠弗亏光。”6湛方生《吊鹤文》:“负清霜而夜鸣。”7谢惠连《雪赋》:“从风飘零。”朱超诗:“此夜逆风何处归。”
蒹葭
《诗》:“蒹葭苍苍。”《尔雅》释:“葭,一名苇,即芦也。茅之未成者一名蒹,似萑而细,高数尺。
摧折不自守1,秋风吹若何。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2。体弱春苗早3,丛长夜露多。江湖后摇落4,亦恐岁蹉跎5。(蒹葭,伤贤人之失志者。暂时花发,叶已沉波,申上秋风摧折。春苗、夜露,朔其前。江湖摇落,要其后也。北方风气早寒,故蒹葭望秋先零。南方地气多暖,故在江湖者后落。秋风摧折如彼,而远托江湖者,亦复蹉跎于岁晚乎。末二句,隐然有自伤意。【顾注】此咏秋日蒹葭,而兼及四时。苗早言春,露多言夏,后落义涉冬矣。)
1中山王《文木赋》:“华叶分披,枝条摧折。”2《杜臆》:“以戴对沉,高下相称。载以字近而讹,带以音近而讹。3陆倕诗:“休弱思自强。”4《楚辞》:“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5阮籍诗:“愿为三春游,朝阳忽蹉跎。”
苦竹
《齐民要术》:竹之丑者有四,曰青苦、白苦、紫苦、黄苦。《语
林》:张荐隐居颐志,家有苦竹数十顷。
青冥亦自守1,软弱强扶持2。味苦夏虫避3,丛卑春鸟疑4。轩墀曾不重5,剪伐欲无辞6。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7。(苦竹,嘉君子之避世者。一二表其清操,三四伤其见弃,五六见廊庙非分,七八言林麓堪依。“软弱强扶持”,包许多上心谨畏、坚忍宁耐意。《杜臆》:节苦,则人不能亲。地卑,则人不相信。剪代无辞,何等谦厚。结根在兹,欲全晚节也。幽人屋,亦自寓,有欲与偕隐之志。)
1鲍照诗:“青冥摇烟树。”2刘琨诗:“咨余软弱,弗克负荷。”周王褒诗:“软弱自芬芳。”3《庄子》:夏虫不可语冰。4刘孝绰诗:“复值怀春鸟。”5庾信《新乐表》:“轩螺弘敞。”轩墀乃富贵家厅事。6《诗》:“勿剪勿伐。”7古诗:“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王嗣奭曰:前章“不自守”,言遭时之穷。此章“亦自守”,见保身之哲。读二诗,知公去就之间善于审处也。
钟惺曰:少陵如《苦竹》、《蒹葭》、《胡马》《病马》《鸂鶒》、《孤雁》、《促织》、《萤火》、《归燕》、《归雁》、《鹦鹉》、《白小》、《猿》、《鸡》、《鹿》诸诗,于诸物有赞羡者,有悲悯者,有痛惜者,有怀思者,有慰藉者,有嗔怪者,有嘲笑者,有劝戒者,有计议者,有用我语诘问者,有代彼语对答者,蠢者灵,细者巨,恒者奇,嘿者辩,咏物至此,神佛圣贤帝王豪杰具此,难着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