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全集卷之九
发同谷县原注: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成都纪行。
公居同谷,不逾月,即赴成都。
贤有不黔突1,圣有不暖席。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2?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3,一岁四行役。(此叹行踪无定也。上四,以古人自解。下四,以劳生自慨。地僻,谓同谷境幽。物累,为妻子所牵。赵曰:春自东都回华,秋自华州客秦,冬自秦赴同谷,又自同谷赴剑南,故曰四行役。)
1《淮南子》:“墨子无黔突,孔子无暖席。”2《诗》:“其究安宅。”3《庄子》:“无物累,无鬼责。”《淮南子》:“全性保真,不以物
累形。”
忡忡去绝境1,杳杳更远适2。停骖龙潭云3,回首虎崖石4。临歧别数子
5,握手泪再滴6。交情无旧深7,穷老多惨戚。(此记临发踌躇也。龙潭虎崖,同谷之景不忍舍。交情惨戚,同谷之人不忍别。)1《诗》:“忧心忡忡”。陶潜《桃花源记》:“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庄子》:“杳杳冥冥。”《后汉书》:范丹谓王矣曰:“今子远适
千里。”
3谢灵运诗:“停骖我怅望。”梦弼曰:龙潭,即《七歌》云“南有龙兮在山湫”是也。《杜臆》:龙潭,即万丈潭。地志:有虎穴在成州西。《寄赞上人》诗云“徘徊虎穴上”,岂即其处耶?4《宋书》:拓跋齐闻苻达兵起,遁走,达追击斩之。因据白崖,分平诸戍。《通鉴注》:占葭萌地。
5刘琨诗:“相与数子游。”6江淹诗:“罇酒送征人,握手泪如霰”。7孙绰诗:“交情远朝市。”陶潜诗:“相知何必旧。”无旧深,不必旧交深契也。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1。去住与愿违2,仰惭林间翮3。(此叹奔走非其本愿。偶逢栖遁,愿本欲住,今又舍之而去,是去住愿违,不能如林鸟之自适也。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1郭璞诗:“山林隐遁栖。”2嵇康书:“事与愿违。”3陶潜诗:“迟迟出林翮。”
木皮岭
《方舆胜览》:木皮岭,在同谷县东二十里,河池县西十里。杜甫发同谷,取路栗亭,南入郡界,历当房村,度木皮岭,由白水峡入蜀,即此。黄巢之乱,王锋置关于此,以遮秦陇,路极险阻。《一统志》:木皮岭,在巩昌府徽州西十里。
首路栗亭西1,尚想凤凰村2。季冬携童稚3,辛苦赴蜀门4。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汗流被我体5,祁寒为之暄6。(自成赴蜀,述冬行劳苦。陟岭艰险,承辛苦。祁寒汗流,承季冬。)
1《汉书》:“北首燕路。”注:“首,谓趣向。”颜延之诗:“首路踢艰险。”2【朱注】凤凰村,当与凤凰台相近,在同谷。《杜臆》:地志:凤凰山,在徽州城西一里,即杜诗凤凰村。
3雷次宗书:“童稚之年。”4刘伯伦诗:“从役知辛苦。”鲁曰:蜀门,即剑门也。《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5《汉书》:“汗流洽背。”6《书》:“冬祁寒。”
远岫争辅佐1,千岩自崩奔2。始知五岳外3,别有他山尊4。仰干塞大明
5,俯入裂厚坤6。(此记岭前远景,一仰一俯,就山势言。)1王籍诗:“阴霞生远岫。”《淮南子》,“辅佐有能。”2《雪赋》:“瞻山则千岩俱白。”谢灵运诗:“圻岸屡崩奔。”3《记》:“五岳视三公。”《物理论》:镇之以五岳:泰山东岳,华山西岳,霍山南岳,恒山北岳,嵩山中岳。4《诗》:“他山之石。”张昶《华山碑》,“山莫尊于岳。”5《记》:“大明生于东。”《广雅》:“日名辉灵,一名大明。”6《易》:“坤厚载物。”
再闻虎豹斗1,屡跼风水昏2。高有废阁道,摧折如断辕。下有冬青林3。石上走长根。(此记岭中近景,一高一下,就物状言。)
1刘安《招隐士》:“虎豹斗兮熊罴咆。”2刘孝绰诗:“风水互乖违。”3王洙曰:冬青,今之楩柟也。陈藏器《本草》,冬青木,肌白有文,其叶堪染绯,冬月青翠。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润聚金碧气1,清无沙土痕。忆观昆仑图2,目击玄圃存3。对此欲何适4?默伤垂者魂。(此兼写西崖之景。曰焕、曰润、曰清,皆形容秀发。昆仑、玄圃,借仙境以称其绝胜。欲留不得,所以伤神。此章首尾各八句,中二段各六句。)
1刘孝威诗:“玄圃栖金碧。”2《楚辞天问》:“昆仑县圃。”《神仙传》:昆仑,一名玄圃,一
名积石瑶房,一曰阆风室,一曰华盖,一曰天柱。3《庄子》:“目击而道存。”4《礼记》:孔子曰:“吾舍鲁何适矣。”
白沙渡
《方舆胜览》:白沙渡,水回渡,俱属剑州。畏途随长江1,渡口下绝岸2。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3。(此记渡口登舟。畏途,指陆行。长江,乃嘉陵江,即西汉水,故比之云汉。)
1《庄子》:“夫畏途者,日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
2《江赋》:“绝岸万丈。”
3孙绰《天台赋》:“幽邃窈窕。”湛方生《庐山诗序》:“窈窕冲深,常含霞而贮气。”《诗》:“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注:“云汉,天河也。”天寒荒野外1,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2,山猿饮相唤。水清石礧礧3,沙白滩漫漫4。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5。(此记舟中之景。鼓棹中流,日已暮矣。马鸣猿啸,此记所闻。水石沙滩,此记所见。对境爽心,故觉愁洗而病散。)
1鲍照诗:“茫茫荒野中。”2《诗》:“我马瘏矣。”古诗:“胡马嘶北风。”3《楚辞》:“石礧礧兮葛蔓蔓。”4沈约诗:“归海水漫漫。”5谢灵运诗:“未若长疏散。”高壁抵嶔■1,洪涛越凌乱2。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3。(此舍舟而陆行。抵嶔玈,到山顶也。越凌乱,逾急流也。回首三叹,幸脱风波之患也。始则马嘶舟内,即复揽辔前行矣。此章,首尾各四句,中段八句。)
1《鲁灵光殿赋》:“嶔玈离楼。”
2曹植诗:“泛舟越洪涛。”谢惠连诗:“清波时凌乱。”3《后汉书》:范滂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左传》:“置食三叹。”
水会渡
鹤曰:渡名,水会即前所谓合凤溪也。
山行有常程1,中夜尚未安2。微月没已久3,崖倾路何难4。大江动我前5,汹若溟渤宽6。篙师暗理楫7,歌笑轻波澜8。(此从山行说向水渡。崖倾,在未渡以前。江动,在登舟之际。)
1《史记夏禹纪》:“山行乘檋。”
2阮籍诗,“中夜不能寐。”3傅玄诗:“微月出西方。”4丘迟诗:“崖倾屿难傍。”5谢朓诗:“大江流日夜。”《寰宇记》:嘉陵江,去兴州长举县南十里。《水经注》:汉水又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6鲍照诗:“穿池类溟渤。”7《吴都赋》:“篙工楫师,选自闽禺。”刘孝绰诗:“榜人夜理楫。”8王融诗:“所知共歌笑。”刘桢诗:“从尔浮波澜。”霜浓木石滑1,风急手足寒2。入舟已千忧3,陟..仍万盘4。回眺积水外
5,始知众星干6。远游令人瘦7,衰疾惭加餐8。(此又从渡水说到登岸。霜浓风急,冬夜所经。水外星干,岸上回视也。曹孟德《碣石观海》诗:“星汉粲烂,若出其里。”此俯视水中之星。杜诗:“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此仰观水外之星。又陆放翁诗:“水浸一天星”,与“水外众星干”参看更明。此章两段,各八句。)1沈佺期诗:“霜浓候雁哀。”江淹文:“汨木石于深屿。”2吴均诗:“风急雁毛断。”3谢灵运诗:“入舟阳已微。”4《诗》:“陟则在..。”陆机诗:“仰陟高山盘。”5夏侯湛《春可乐赋》:“登夷冈以回眺。”温子升碑:“大地沦于积水。”6古诗:“仰观众星列。”7曹植诗:“远游欲何之。”8谢灵运诗:“衰疾当在斯。”古诗:“努力加餐饭。”周明辅曰:少陵入蜀纪行诸作,雄奇崛壮,盖其辛苦中得之益工耳。
飞仙阁
《方舆胜览》:飞泉岭,在兴州东三十里,相传徐佐卿化鹤跧泊之地,故名飞仙。上有阁道百余间,即入蜀路。《通志》:栈道在褒斜谷中。飞仙阁,即今武曲关,北栈阁五十三间,总名连云栈。【朱注】飞仙阁,在今汉中府略阳县东南四十里,或云即三国时马鸣阁,魏武所谓“汉中之咽喉。”《华阳国志》: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水经注》:大剑戍,至小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相通,谓之阁道。
土门山行窄1,微径缘秋毫2。栈云阑干峻3,梯石结构牢。万壑欹疏林4,积阴带奔涛5。寒日外澹泊6,长风中怒号7。(此记阁道形势及所见景物。土门之上,山窗径微,故阁道从此而起。高栈连云,外设阑干,垒石成梯,坚于结构,言阁之险而固也。万壑二句,此阁上所俯视者。寒日二句,此阁上所周历者。林树斜倚,故曰敬。奔流远注,故曰带。【朱注】幽深,则日不及照,故外淡泊。空大,则风从内出,故中怒号。)
1土门,见前《垂老别》注。2《慎子》:“离娄之明,察秋毫之末。”3《梁州图经》:栈道连空,极天下之至险。兴利州至三泉县,桥阁共一万九千三百八十间,护险编栏共四万七千一百三十四间。魏武“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4顾凯之曰:“万壑争流。”孙绰诗:“疏林积凉风。”5《淮南子》:“积阴之气为水。”虞茂诗:“长澜疑浴日,连岛类奔涛。”
6陶潜诗:“惨惨寒日。”《庄子》:“淡与泊相遭。”7吴筠诗:“长风倒危叶。”《庄子》:“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作则万窍怒号。”歇鞍在地底1,始觉所历高。往来杂坐卧2,人马同疲劳3。浮生有定分4,饥饱岂可逃。叹息谓妻子5,我何随汝曹6。(此叙度阁后情事。《杜臆》:解鞍坐卧,人马俱疲,盖险与远俱有之。末四,备尝困顿,无可如何,而为自宽自谑之词。此章两段,各八句。)
1《思玄赋》:“追慌忽于地底兮。”
2刘孝绰诗:“坐卧犹怀想。”3魏文帝诗:“人马同时饥。”《后汉书》:张步曰:“今大耿兵少于彼,又皆疲劳。”4《庄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欧阳建诗:“穷达有定分。”【吴注】《南史》:顾恺之云:“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命弟子作《定命论》。
5潘岳诗:“抚襟长叹息。”6后汉张矣《诫兄子书》:“汝曹薄祜。”蜀道山水奇绝,若作寻常登临览胜语,亦犹人耳,少陵搜奇抉奥,峭刻
生新,各首自辟境界,后来天台方正学入蜀,对景阁笔,自叹无子美之才,何况他人乎。
五盘
《一统志》:七盘岭,在保宁府广元县北一百七十里,一名五盘岭。鲁訔曰:栈道盘曲有五重。
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余1。仰凌栈道细2,俯映江木疏。(首记五盘岭。栈在上,江在下,岭在中间,故曰仰凌俯映。)
1陶潜诗:“山气日夕佳。”2《史记》:“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地僻无网署1,水清反多鱼2。好鸟不妄飞3,野人半巢居4。喜见淳朴俗
5,坦然心神舒6。(次记盘中风景。鱼安于水,鸟不避人,即此见淳朴之俗。)1《庄子》:“网罟之事多,而鱼乱于渊。”
2东方朔《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此反用之。《诗》:“潜有多鱼。”3曹植诗:“好鸟鸣高枝。”4有巢氏,《始学篇》: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博物志》:南越巢居,北朔穴处。5《亢仓子》:“政省一,则人淳朴。”
6王羲之诗:“萧然心神王。”东郊尚格斗1,巨猾何时除2?故乡有弟妹3,流落随丘墟4。成都万事好
5,岂若归吾庐6。(末慨故乡乱离也。方对景神舒,而忽动乡关之思,以思明未平,归家无日也。时弟在济州,妹在钟离。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六句。)1《书序》:“淮夷并兴,东郊不开。”《汉书》:主人翁,格斗死。2《西征赋》:“望渐台而扼腕,枭巨猾而余怒。”3《列子》:“弟妹之所不见。”
4阮籍诗:“流落恒苦心。”《吴越春秋》:“城郭丘墟,殿前荆棘。”5《汉杜钦传》:“万事是非,何足备焉。”6古诗:“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陶潜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龙门阁
《元和郡县志》:龙门山,在利州绵谷县东北八十二里。《方舆胜览》:他阁道虽险,然山在腰,亦微有径,可以增置阁道。惟此阁石壁斗立,虚凿石窍,架木其上,比他处极险。【钱笺】《寰宇志》:一名葱岭山。《梁州记》云:葱岭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号龙门。《一统志》:在保宁府广元县嘉陵江上。
清江下龙门1,绝壁无尺土2。长风驾高浪3,浩浩自太古4。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5?浮梁袅相拄6。(此记江势之险及阁道之危。下龙门,江在龙门之下也。俯临风浪,愈见山行可畏。萦盘,言阁委曲。线缕,言阁细微。滑石倾欹,谁凿其孔?浮梁袅空,下有柱往。此言制阁之奇巧。)
1《水经》云:水色清照十丈,故名清江。鲁訔曰:地理志:施州清江郡。2《世说》: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速急。李陵书:“无尺土之封。”
3陆机诗:“长风万里举。”郭璞诗:“高浪驾蓬莱。”4应玚诗:“浩浩长河水。”《三坟》:“太古之人皆寿。”5孙绰《天台赋》:“践毒苔之滑石。”6沈约诗:“浮梁经度跨回漪。”《水经注》:栈道,俗谓千梁无柱,诸葛孔明与兄瑾书曰:“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水大而急,不得安柱。”后孔明卒五丈原,魏延先退而焚之,即是道也。自后按修旧路者,悉无复水中柱。径涉者,浮梁振动,无不摇心眩目。目眩陨杂花1,头风吹过雨2。百年不敢料3,一坠那得取!饱闻经瞿塘4,足见度大庾。终身历艰险5,恐惧从此数6。(此因度阁之难,而发为惊叹也。【朱注】花陨而且为之眩,视不及审也;雨吹而头为之风,迫不能避也。正形容阁道险绝。次公注杂花过雨,作比喻者,非。《杜臆》:瞿唐、大庾之险,未曾亲历,今涉此危途,则恐惧当从此数起也。上文目眩头风,正是恐惧之状。此章,上下各八句。)
1《秦国策》:秦王目眩良久。2《魏志》:曹操读陈琳檄草,头风自愈。
3司马懿曰:“不能料死。”吴注:潘岳诗:“人生天地间,百年孰能料。”4瞿唐峡,在夔州。大庾岭,在虔州。5《左传》:“艰难险阻,备尝之矣。”6《诗》:“将恐将惧。”
石柜阁
《方舆胜览》:石栏桥,在绵谷县北一里,自城北至大安军界管
桥,栏阁共一万五千三百一十六间,其著名者为石柜阁、龙门阁。
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蜀道多早花1,江间饶奇石2。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3。清晖回群鸥4,暝色带远客5。(此段叙景。上四蜀道时景,下四阁道幕景。日初长,故晚犹赤。地气暖,故早放花。
水光上映,则高壁影荡,日落鸥还,则暝色侵客矣。《杜臆》:“清晖回群鸥”已奇,“暝色带远客”更隽。)
1何逊诗:“村梅落早花。”2《水经注》:盛弘之谓:空泠峡有五六峰,参差互出,有奇石。《楚辞》:“谿谷崭岩兮水曾波。”
3郭璞《江赋》:“迅蜼临虚以骋巧。”《水经注》:“高壁缅然,与霄汉连接。”4谢灵运诗:“山水含清晖。”5又:“林壑敛暝色。”孙绰诗:“远客兴长谣。”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1。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2。优游谢康乐3,放浪陶彭泽4。吾衰未自由5,谢尔性所适6。(此段述怀。羁栖绝迹,有负幽意,实以身弱,不能搜奇,非但迫于饥寒也。吾衰句,承孱懦。谢尔句,承陶谢。此章,亦上下八句。)
1陈子昂诗:“感叹情何一。”王康琚诗:“绝迹穷山里。”2陶潜诗,“冻馁固缠已。”3《诗》:“优哉游哉。”杜修可曰:谢玄封康乐公,孙灵运袭其封,与何长瑜等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诗家称康乐乃灵运,非玄也。4《兰亭记》:“放浪形骸之外。”陶潜为彭泽令,注见前。5《古诗为焦仲卿妻》:“汝岂得自由。”【黄生注】陶谢二公,适性
于山水,此皆能自由者。
6谢,犹言让也。古诗有五字皆平者,曹植诗“悲鸣夫何为”,杜诗“清晖回群鸥”是也。有五字皆仄者,应玚诗“远适万里道”,杜诗“窟压万丈内”是也。有七言皆平者,崔鲁诗“梨花梅花参差开。”有七言皆仄者,杜诗“有客有客字子美。”但在古诗,可不拘耳。
桔柏渡
《旧唐书》:玄宗幸蜀,次利州益昌县,渡吉柏江,有双鱼夹舟而跃,议者以为龙。《方舆胜览》:桔柏渡,在利州昭化县。胡夏客曰:五代唐庄宗伐蜀,王衍兵屯利州,逆战三泉,败,衍惧,断吉柏江浮桥,即其地也。
青冥寒江渡1,驾竹为长桥2。竿湿烟漠漠3,江永凤萧萧4。连笮动嫋娜
5,征衣飒飘飖6。急流鸨鷁散7,绝岸鼋鼍骄8。(此渡桥之景。竿湿承次句,江永承首句。鸨鷁鼋鼍,桥下所见之物,或以鸨鹢为船,鼋鼍指桥者,非。盖渡用竹桥,则无石梁可知矣。)1《楚辞》:“据青冥而掳虹。”青冥,高远之貌。何逊诗:“寒江复寂寞。”
2又:“水影漾长桥。”3谢脁诗:“生烟纷漠漠。”4《诗》:“江之永矣。”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5《梁益记》:笮桥,连竹索为之,亦名绳桥。洙曰:前汉邛、笮之君。鹤曰:成都之笮桥,即此类。《古诗焦仲卿妻》:“婀娜随风转。”
6戴暠诗:“衣风飘飖起。”7曹植诗:“淮泗驰急流。”《西都赋》:“■鹞鸨鷁。”注:“鸨,似雁,无后趾。”鷁,水鸟。8《淮南子》:“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
西辕自兹异,东逝不可要1。高通荆门路2,阔会沧海潮3。孤光隐顾盼4,游子怅寂寥5。无以洗心胸6,前登但山椒7。(此对景言情。身向西行,水从东注,其赴荆海者,不能要之暂停矣。且欲临流顾盼,挹水洗心,亦不可得,此所以怅然而出行也。《杜臆》谓八句作一气说,见少陵胸襟阔大。此章,亦上下八句。)
1繁钦诗:“流泉东逝。”2高阔,指水势言。【旧注】桔柏渡,乃文州、嘉陵二江合流处,东下入渝,合达荆州。3东海潮汐,随月为消长。4孤光,孤影也。【吴注】沈约诗:“单泛逐孤光。”曹植诗:“顾盼遗光彩。”5庾信诗:“寂寥人事屏。”6《易》:“圣人以此洗心。”江淹诗:“无以涤心胸。”7王十朋曰:汉武帝《李夫人赋》:“释马山椒。”谢惠连诗:“悲猿响山椒。”谢庄《月赋》:“菊散芳于山椒。”谢灵运诗:“税驾登山椒。”《广雅》:“土高四堕曰椒。”
剑门
《旧唐书》:剑州剑门县界大剑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有小剑山。大剑山有阁道三十里。《一统志》:大剑山,在保宁府剑州北二十五里,蜀所恃为外户。其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嶔,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张孟阳《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伊。”
惟天有设险1,剑门天下壮2。连山抱西南3,石角皆北向4。两崖崇墉倚
5,刻画城郭状6。一夫怒临关7。百万未可傍。(此言剑门势险,可以守国。《杜臆》:山抱西南,而石角北向,亦见地形内属,彼并吞割据者,皆违天矣。崇墉,象其壁立。城郭,象其长亘。未可傍,人不敢近也。)1《易坎卦》:“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2相如《封禅书》:“天下之壮观。”3《荆州记》,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4王洙曰:剑门山石北向,如拜伏状。《仇池记》:“石角外向。”5张协《玄武馆赋》:“崇墉四匝。”6江淹赋:“刻画崷崒兮,山云而碧峰。”《水经注》云:“连山绝险,飞阁涌衢。”可想墉城之势矣。7《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陈琳《与魏文帝书》:“一夫挥戟,万人不得进。”珠玉走中原1,(往见旧人手卷,此句之上,有“川岳储精英,天府兴宝藏”二句,方接以珠玉云云。)岷峨气凄怆2。三皇五帝前3,鸡犬各相放4。后王尚柔远5,职贡道已丧6。(下二条,对剑门而衡论古今。此段记其财赋,恐蜀人困于诛求也。民苦须索,故愁怨结而山含凄怆。鸡犬放,中国未通。尚职贡,珠玉是征矣。道丧,谓失柔远本意。按:珠玉句,突接似乎陡健,但细玩文气,当先言蜀产之奇,而后言凄怆之故。下文先言三皇五帝,而后言职贡道丧。上下四句,各一开一阖说,方见抑扬顿挫之致。)
1《抱朴子》:“储八石之精英。”《记》:“宝藏兴焉。”扬雄《蜀都赋》:“于近则有瑕英、兰芝、玉石、江珠。”《淮南子》: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珠玉焉。《钱神论》:“无足而走。”
2【赵注】岷山,在成都之西,即青城山。峨山,在成都西南,即峨嵋山。《书》:“岷山导江。”《江赋》:“峨嵋为泉阳之揭。”王粲诗:“凄怆令吾悲。”
3《庄子》:“三皇五帝之治,天下不同。”《白虎通》:“三皇,谓伏羲、神农、燧人也。五帝,谓黄帝、颛顼、帝■、帝尧、帝舜也。”
4潘岳《西征赋》:“浑鸡犬而乱放。”5《书》:“柔远能迩。”6《东观汉记》:“百蛮职贡。”《周礼》:制其职,各以其所能;制其贡,各以其所有。
至今英雄人1,高视见霸王2。并吞与割据3,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4,
意欲铲叠嶂5。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6。(末段言其形胜,恐蜀人罹于战争也。并吞者王,如汉光武是也。割据者霸,如公孙述是也。从古多因叠嶂凭险,恐此复有其事,故临风而生怅。首条形容剑门,题意已尽,下面又另开议论,自三皇至今,包举数千年治乱兴亡,真绝大经济文字。此诗与《鹿头山》,皆同时之作。下章三段各八句,此章格局亦宜相似,中段止六句,断属脱漏无疑。)
1《王命论》:“英雄陈力。”
2刘孝绰诗:“高视独辞雄。”《齐国策》:能致其主霸王。3《汉书》:主父偃书:“秦蚕食天下,并吞战国。”陆机《辩亡论》:“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4《庄子》:“若有真宰而不得其朕。”5《海赋》:“铲临崖之阜陆。”王筠诗:“开窗延叠嶂。”
6江淹诗:“临风默含情。”胡夏客曰:《剑门》诗因《剑阁铭》而成,但铭词出以庄严,此诗尤加雄肆。用古而能胜于古人,方称作家。
按公《登慈恩寺塔》诗:“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知天宝之将乱也。《悲青坂》诗:“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知收京在次年也。《收京》诗:“杂虏横戈数,功臣甲第高。”知回纥生衅,藩镇跋扈也。《秦州》诗:“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知吐蕃寇边,不能安枕也。此诗云:“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知蜀必有事,而深忧远虑也。未几、段子璋、徐知道、崔肝、杨子琳辈果据险为乱。公之料事多中如此,可见其经世之才矣。
鹿头山
《唐书》:汉州德阳县有鹿头关,关在鹿头山上,南距成都百五十里,高崇文擒刘辟于此。《全蜀总志》:鹿头山,在德阳县治北三十余里。
鹿头何亭亭1,是日慰饥渴2。连山西南断,集体见千里豁3。游子出京华
4,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5,始喜原野阔6。(此初至蜀地而喜。首句点题。俯见千里,乃山上遥望者,中后两段,俱承此。主洙曰:自秦入蜀,川岭重复,极为险阻,及下鹿头关,东望成都,沃野千里,葱郁之气,乃若烟霞霭然。)1《寰宇记》:古老云:昔有张鹿头居此,因以为名。《西都赋》:“状迢迢以亭亭。”
2应璩诗:“以副饥渴怀。”3《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江总诗:“山豁自疏快。”4郭璞诗:“京华游侠窟。”5《左传》:“逾越险阻。”6《淮南子》:“周视原野。”殊方昔三分1,霸气曾间发。天下今一家2,云端失双阙3。悠然想扬马4,继起名肆兀5。有文令入伤,何处埋尔骨6!(此思蜀中古迹。先主霸业,扬、马文章,皆垂名千载者。失双阙,无复当时宫殿矣。何处埋,不见往日遗踪矣。)
1裴秀《九州图论》:“绝域殊方之迥。”《蜀志》:“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2《记》:“圣人能以天下为一家。”
3古诗《善哉行》:“游戏云端。”《蜀都赋》:“华阙双邈,重门洞开。”孙绰《天台赋》:“双阙云谏以夹路。”4何逊墓志:“竟收扬马。”《华阳国志》:“司马相如耀文上京,扬子云齐圣广渊,斯盖华岷之灵标,江汉之精华也。”5继起,谓扬继马后。硉兀,危石也。6蔡琰《笳曲》:“死当埋骨兮长已矣。”纡余脂膏地1,惨澹豪侠窟2。仗钺非老臣3,宣风岂专达4。冀公柱石姿
5,论道邦国活6。斯人亦何幸,公镇逾岁月。(此幸抚蜀得人也。蜀本膏腴豪侠之场,自经丧乱,不免元气日亏,必得老臣仗钺,方能播宣风教,专达朝廷。裴冕以宿望而镇此邦,可为生民厚庇矣。此章三段,各八句。)1《上林赋》:“纡余逶迤。”高曰:纡余,广远貌。《蜀都赋》:“内函要害于膏腴。”《华阳国志》:蜀人称郫繁曰膏腴,绵洛为浸沃。
2又曰:秦克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家有盐铜之利,人擅山川之材,箫鼓歌吹,击钟肆悬,富侔公室,豪过田文。王褒诗:“豪侠竞交游。”3《吴志》:孙坚曰:“古之名将,仗鉞临众。”《汉书》:疏广曰:“圣主惠养老臣。”
4《后汉隗嚣传》:“威命四布,宣风中岳。”《周礼》:“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杜臆》:中宗时,萧至忠为专达中丞,谓事得专达于天子,不受人节制。
5《旧唐书》:至德二载十二月,右仆射裴冕封冀国公,乾元二年六月,拜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使。据诗云:“公镇逾岁月”,则裴冕拜成都尹当在是年六月之前,恐《旧书》有误。许靖《与曹操书》:“扶危持倾,为国柱石。”晋严缵疏:“宜得柱石之士如周昌者。”
6《书》:“论道经邦。”
李长祥曰:自秦州至此,山川之奇险已尽,诗之奇险亦尽,乃发为和平之音,使读者至此,别一世界。情移于境,不可强也。
成都府
《汉书地理志》:蜀郡有成都县,唐为成都府。《旧唐书》:成都府,在京师西南二千三百七十九里,去东都三千二百一十六里。
翳翳桑榆日1,照我征衣裳2。我行山川异3,忽在天一方4。但逢新人民
5,未卜见故乡6。大江东流去7,游子日月长8。(初见成都人物,而叹游子不归也。此以江水东流,兴己之栖泊。)1《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翳翳,朦胧之貌。《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后汉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古诗:“照我罗衣帏。”3潘岳诗:“山川邈离异。”4苏武诗:“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5曹植诗:“但睹新少年。”6“晏子春秋》:“未卜其夜。”汉《伤歌行》:“思念故乡,郁郁累累。”7谢朓诗:“大江流日夜。”《博物志》:“水潦东流。”8汉人《变歌》:“怆怆游子怀。”陆机《短歌》:“来日苦短,去日苦长。”曾城填华屋1,季冬树木苍2。喧然名都会3,吹萧间笙簧4。信美无与适
5,侧身望川梁6。鸟雀夜各归7,中原杳茫茫8。(又闻成都歌吹,而叹中原遥隔也。此以鸟雀归巢,兴己之无家。刘会孟曰:“游子日月长”,“中原沓茫茫”,悲凉愤怨,读之黯然。【张远注】公初至成都,而辄动乡关之思,所谓“成都万事好,不如归吾庐”也。)1陆机诗:“朝游游层城。”注:“层,重也。”曹植诗:“嘉宾填城阙。”注:“填,满也。”《国策》:苏秦见赵王于华屋之下。注:“华,高丽也。”2阮瑀诗:“季冬乃来归。”汉古歌:“树木何修修。”3《盐铁论》:皆为天下之名都。《释名》: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钱笺】《蜀都赋》:“金城石郭,兼市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汉武帝元鼎二年,立成都十八门。
4乐府诗:“玉女坐吹箫。”《诗》:“吹笙鼓簧。”5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无与适,意不自适也。6《楚辞》:“欲侧身而无所。”刘铄诗:“河广川无梁。”
7谢灵运诗:“空庭来鸟雀。”8《诗》:“中原有菽。”王羲之诗:“茫茫原畴。”初月出不高1,众星尚争光2,自古有羁旅3,我何苦哀伤4。(此心伤羇旅,而聊为自宽之词。薄暮方至,故云桑榆。既而黄昏,故云鸟归。久之,星出月升,盖在下弦之候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1《子夜歌》:“碧楼冥初月。”
2古诗:“众星何历历。”《史记屈原传》:“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淮南子》:“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3陶潜诗:“自古有行役。”《左传》:“羇旅之臣,幸若获宥。”4阮籍诗:“挥涕怀哀伤。”杨德周曰:此诗寄意合情,悲壮激烈,政复有俯仰六合之想。
朱鹤龄曰:此诗语意,多本阮公《咏怀》。“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即阮之“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也;“侧身望川梁”,即阮之“登高望九州”也;“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即阮之“飞鸟相随翔,旷野莽茫茫”也;“自古有羇旅,我何苦哀伤”,又翻阮之“羇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以自广也。“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则本子建《赠涂干》诗“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公云:“熟精《文选》理。”于此益信。【杜田注】桑榆,喻明皇在西内;初月,喻肃宗;众星,喻史思明之徒。此最为曲说。王伯厚《困学纪闻》亦引之,吾所不解。
李长祥曰:前后《出塞》、《石壕》、《新安》、《新婚》、《垂老》、《无家》等作,与山水诸作,少陵五言古诗之大者。《出塞》等作,犹有三百篇、汉魏之在其前。山水诸作,则前后当无复作者矣。“语不惊人死不休”,少陵之作诗也。“篇终接混茫”,则其诗之气候也。“死不休”,用力处;“接混茫”,神化处。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又曰:少陵诗,得蜀山水吐气;蜀山水,得少陵诗吐气。
周珽曰:少陵入蜀诸篇,绝脂粉以坚其骨,贱丰神以实其髓,破绳格以活其肢,首首摛幽撷奥,出鬼入神,诗运之变,至此极盛矣。
酬高使君相赠
【鹤注】公初到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为彭州刺史,以诗
寄赠,而公酬以此诗也。
古寺僧牢落1,空房客寓居2。故人供禄米3,邻舍与园蔬4。双树容听法
5,三车肯载书6。草《玄》吾岂敢7,赋或似相如。(此诗逐联分答,与高诗句句相应。空房客居,见无诗书可讨。邻友供给,见非取资僧饭。但容听法,则不能设难。未肯载书,亦何处翻经乎。未则谢草《玄》而居作赋,言词人不敢拟经也。)1《洛阳伽蓝记》:“凡有古寺名僧德众。”《上林赋》:“牢落陆离。”
2秦嘉诗:“独坐空房中。”《成都记》:草堂寺,在府西七里,寺极宏丽。僧复空居其中,与社员外居处逼近。赵清献《玉垒记》:公寓,沙门复空所居。3《杜臆》:敌人,当指裴冕。《公孙弘传》:敌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给之。《晋书山涛传》:“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4后汉陈忠疏:“邻舍比里。”颜延之《陶征士诔》:“伊好之洽,接阎邻舍。”湛方生诗:“茹彼园蔬,饮此春酒。”5《翻译名义集》:娑罗树,东西南北四方各双,故曰双树。方面悉皆一荣一枯。《涅槃经》:世尊在双树间演法。
6旧注:《法华经》:长者以牛车、羊车、鹿车立门外,引诸子出离火宅。王勃《释迦成道记》:“牛羊鹿之三车出宅。”注:“《法华》三车,喻也,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俱以载运为义。前二乘方便设施,唯大白牛乘,是实引重致远,不遗一物。”【钱笺】《唐慈恩窥基传》云:基师,姓尉迟氏,鄂国公其诸父也。奘师因缘相扣,欲度为弟子,基曰:“听我三事,方誓出家。”奘许之。行至太原,以三车自随,前乘经论箱袠,中乘自御,后乘妓女食馔。道中,文殊菩萨化为老人,河之而止。此诗正用慈恩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许我如慈恩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落句谓文字习气未尽,故下有草《玄》作赋之言。旧注指《法华》三车,不切诗意。7《汉书扬雄传赞》:“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本传:孝成时,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诏承明之庭。
赠杜二拾遗附高适诗
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1。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2。草玄今已毕,此后更何言?(公初居浣花溪寺,故云招提客。佛香、僧饭、听法、寻经,想寺中景事。草玄之外,更有何言,谓别有著作也。)
1孔安国《书序》:“讨论坟典。”《高僧传》:支遁讲《维摩经》,遁通一义,许询无以措难,询设一难,遁亦不复能通。2庚信诗:“经文汉语翻。”《庐山记》:谢灵运即远公寺翻《涅槃经》,名其台曰翻经台。翻者,委曲敷衍之意,非翻译也。
卜居
《楚辞》有《卜居》,公借以为题。按:【顾注】乾元二年十二月,公至成都。明年,上元元年,卜成都西郭浣花溪以居。公《题草堂》诗云“经营上元始”,是也。黄鹤、鲍钦止皆云:剑南节度使裴冕,为公卜成都草堂以居之。此说无据。裴若为公结庐,则诗题当特标裴冀公,而诗中亦不当以“主人卜林塘”一句轻叙矣。如王判官遗草堂货,公必载之。又如严郑公携酒馔来,亦必亟称之。何况为公卜居耶?其说不足信矣。
浣花溪水水西头1,主人为卜林塘幽2。已知出郭少尘事3,更有澄江销客愁4。无数晴蜓齐上下5,一双鸂鶒对沉浮6。东行万里堪乘兴7,须向山阴入小舟8。(首二,卜居草堂。中叙景物,申上林塘幽。末喜此溪直通吴会,可乘兴而至山阴也。主人,公自谓。为卜者,为此而卜居也。此从浣花溪叙入,即可称花溪主人,后《归成都》诗云“锦里逢迎有主人”,亦可称锦里主人矣。颜廷榘曰:出郭远俗,澄江散怀,此幽居自得之趣。蜻蜓上下,鸂鶒沉浮,此幽居物情之适。)
1《寰宇记》:浣花溪,在成都西郭外,属犀浦县,一名百花潭。赵曰:公之居,在浣花溪水西岸江流曲处。《世说》:士衡住西头。
2班固作《东都赋》,自称为主人,刘孝标作《广绝交论》,亦自称为主人,此可互证。王勃诗:“林塘风月赏。”3陶潜诗:“遂与尘事冥。”4谢朓诗:“澄江净如练。”刘孺联句:“讵使客愁轻。”5【顾注】曰齐、曰对,善状物情。张孟阳《蒙汜池赋》:“珍鱼产而无数。”谢朓诗:“蜻蜓草路飞。”枚乘《柳赋》:“既上下而好音,亦黄衣而绛足。”
6庾信诗:“白鹤一双来。”谢惠连赋:“览水禽之万类,信奠丽乎鸂鶒。”《景福殿赋》:“沉浮翱翔,乐我皇道。”7《华阳国志》:蜀使费祎聘吴,孔明送之。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赵曰:万里桥,在浣花之东,故以此起兴耳。8《世说》:王子猷居山阴,雪夜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溪,即乘轻船就之。既造门,不前便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黄生注】此故为放言以豁其胸次,非真欲远行也。其暗用孔明、子猷语,融会入妙。
公《壮游》诗云“鉴湖五月凉”,盖深羡山阴风景之美。今见浣溪幽胜,仿佛似之,故思乘兴东游,此快意语,非愁叹语。诸说纷纷,总于诗意不合。张綖谓东向山阴,意在访郑虔也。按公崎岖入蜀,方构草堂,岂能舍妻子而远寻故人?其说迂矣。周珽谓欲东归洛阳,须从山北阴处上船而去。按成都无山,不当以溪畔为山阴,其说凿矣。顾宸谓公欲万里而至山阴,则冕之为人可知。此似作憾冕之词。按公至成都,在乾元二年十二月。次年三月,以李若幽为成都尹,时公方卜居,而裴亦将去矣,焉得有不足之词?其说亦无据也。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赀
【鹤注】此当是上元元年,初营草堂时作。
客里何迁次1,江边正寂寥2。肯来寻一老3,愁破是今朝4。忧我营茅栋
5,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劳6。(上四,叙出郭见访,下则谢其遗赀草堂也。)1【邵注】迁次,迁居次舍也。《左传》:楚子期伐吴,废日共积,一日迁次。陈乐昌公主诗:“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2《楚辞》:“声嗷嗷以寂寥兮。”3《诗》:“惠然肯来。”又:“不憗遗一老。”
4又:“以永今朝。”5古诗:“茅栋啸愁鸢。”6《抱朴子》:“出不辞劳,入不数功。”陶开虞曰:子美草堂有四:其一在西枝村,未成,一在浣花,一在瀼西,一在东屯。初营成都草堂,有裴、严二中丞,高使君为之主;有徐卿,萧、何、韦三明府为之圃;有王录事、王十五司马为之营修。大官遣骑,亲朋展力,客居正复不寂寥也。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黄鹤注】数首俱上元元年初营草堂时作。觅桃、觅竹、觅榿、觅松、觅果,皆营草堂时渐次栽种者。从朱本,因类附之。桃栽二字连用,犹俗云桃秧,乃小桃之可栽者。榿栽、松栽亦然。竹不言栽者,移竹兼用根竿也。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1。河阳县里虽无数2,濯锦江边未满园。(初春乞栽,及时易种,故欲致桃之早。河阳,贴明府。此截律诗上四句。)
1《齐民要术》:凡种树,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下时。2《白帖》:潘岳为河阳令,遍树桃李。庾信《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王嗣奭曰:公无日不思乡,而种榿、裁松,若为久住之计,其襟情可想。然“浣花一草堂,遂为千古宅”,岂偶然哉?诸章皆以诗代札,乃公戏笔。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蔡曰:绵竹,产汉州绵竹县之紫岩山。《地志》:汉绵竹县,以其地宜竹故名。【朱注】杨子云有《绵竹颂》,此蜀产也,故觅之。黄鹤云:绵竹,即《竹谱》之■■竹,其皮似绣者。杨慎又引梅宛陵《绵竹》诗云:“虽作湘竹文,还非楚筠质。本与凡草俱,偶近君子室。”原注云:此草也,似竹而斑。”亦与杜诗不合。
华轩蔼蔼他年到1,绵竹亭亭出县高2。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3。(出县之梢,映波加翠,故欲分竹江干。华轩,指韦署。此截律诗下四句。)
1王微诗:“长想凭华轩。”鲍令晖诗:“蔼蔼垂门桐。”2陶潜诗:“亭亭复一纪。”3谢朓诗:“苍翠望寒山。”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时何邕为利州绵谷尉。
草堂堑西无树林1,非子谁复见幽心2。饱闻桤木三年大3,与致溪边十亩阴4。(堂西夕照,得木成阴,故欲致桤之多。子指何邕,时解指榿木者,非。亦截上四句。)
1晁错书:“高城深堑。”《广韵》:“堑,绕城水也。”2江淹诗:“蘅杜缓幽心。”3宋祁《益部方物记》:榿木蜀所宜,民家蒔之,不三年可为薪,疾种亟取,里人利之。蔡梦弼曰:《蜀中记》:玉垒以东多榿木,易成而可薪,美阴而不害。然余尝历考韵书,无榿字,询之蜀人,相传以为丘宜切。后见《王荆公集》中有《薛秀才》诗云:“濯锦江边木有榿,小园封殖伫华滋。地偏幸免桓魋伐,岁晚聊同庾信移。”则知欹音为是也。4《诗》:“十亩之间兮。”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鹤注】后有《涪江泛舟送韦班》诗,韦当是涪江尉。《晋书许孜传》:有鹿犯其松栽。
落落出群非榉柳1,青青不朽岂杨梅2。欲存老盖千年意3,为觅霜根数寸栽4。(不露一松字,却句句切松,较之他章,独有蕴藉。此截中四句。)1《天台赋》:“荫落落之长松。”
2何敬宗诗:“青青陵上松。”《子虚赋》:“梬枣杨梅。”张揖曰:杨梅,似谷子而有核,其味酢,出江南。今按:杨梅经冬不凋,故比青松之不朽。若作杨树、梅树,其叶先落,不可云青青矣。3《西阳杂俎》:松千岁方顶平偃盖。
4王僧达诗:“孤蓬卷霜根。”吴筠诗:“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唐书》:大邑县,属邛州,咸亨二年,析益州之晋原置。【钱笺】《元和郡县志》:邛州大邑县,本汉江源县地,咸通二年,割晋原县之西界置。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1。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上二瓷碗,下二乞韦。此截首尾四句。吴门金氏曰:一瓷碗至微,却用三四写意:初称其质,次想其声,又羡其色。先说得珍重可爱,因望其急送茅斋。只寻常器皿,经此点染,便成韵事矣。)
1徐陵赋:“哀玉发于新声。”
诣徐卿觅果栽
公有《徐卿二子歌》。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1。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2。(上二觅果,下二诣徐。石笋街,公归路。果园坊,徐住所。亦截上四句。)1《西京杂记》: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各果。李十五种,内有绿李。2《西都赋》:“竹林果园。”
堂成
依黄鹤编在上元元年。
背郭堂成荫白茅1,缘江路熟俯青郊2。榿林碍日吟风叶3,笼竹和烟滴露梢4。暂止飞鸟将数子5,频来语燕定新巢6。旁人错比扬雄宅7,懒惰无心作《解嘲》8。(诗家因事立题,便须就题命意。此拈堂成为题,则赋堂之外,不得旁及矣。起联,言堂之规制面势。中四,记竹木之佳,禽鸟之适,则堂成后景物备矣。末借扬雄自况,以终所赋之意。一起一结,自相照应,此通篇章法也。背郭成堂,缘江熟路,四字本相对,将堂成路熟倒转,则上半句变化矣。林碍目,叶吟风,竹和烟,露滴梢,六字本相对,将风叶露梢倒转,则下半句变化矣。)
1《诗》:“白茅菅兮。”《汉书注》:白屋,谓以白茅覆屋。
2谢朓诗:“结轸青郊路。”榿木,注见前章。3庾肩吾诗:“疏林不碍日,涸浦暂通潮。”王勃诗:“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4黄山谷曰:笼竹,蜀人名大竹云。蔡氏曰:蜀有竹名笼籦。【朱注】竹有数种,节间客八九寸者曰笼竹,一尺者曰苦竹,弱梢垂地者曰钓丝竹。5古乐府:“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通鉴晋安帝纪》:魏王珪,畋于白登山,见熊将数子。颜师古曰:“将,率领也。”6唐太宗诗:“新巢封古树。”7左思诗:“寂寂扬雄宅,门无卿相舆。”《寰宇记》:子云宅,在华阳县少城西南角,一名草玄堂。陶潜诗:“懒惰故无匹。”8《扬雄传》: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雄方草《太玄》,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
王嗣奭曰:此章与《卜居》相发,前诗写溪前外景,此诗写堂前内景;前景是天然自有者,此景则人工所致者,乃《卜居》、《堂成》之别也。
罗大经曰:诗莫尚乎兴。兴者,因物感触,言在于此,而意在于彼,非若比赋之直言其事也。故兴多兼比赋,比赋不兼兴,古诗皆然。今以杜陵诗言之,《发潭州》云:“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盖因飞花语燕,伤人情之薄,言运客留人,止有燕与花耳。此赋也,亦兴也。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赋而非兴矣。《堂成》云:“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盖因鸟飞燕语,而喜己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此比也,亦兴也。若“鸿雁影来联峡内,脊令飞急到沙头”,则比而非兴也。
蜀相
此公初至成都时作。先主建安二十六年即帝位,册亮为丞相,录尚书事。《方舆胜览》:庙在府西北二里。武侯初亡,百姓遇节朔,各私祭于道中。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内。桓温平蜀,夷少城,独存孔明庙。
丞相祠堂何处寻1?锦官城外柏森森2。映阶碧草自春色3,隔叶黄鹂空好音4。三顾频繁天下计5,两朝开济老臣心6。出师未捷身先死7,长使英雄泪满襟8。(上四祠堂之景,下四丞相之事。首联,自为问答,记祠堂所在。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见报国苦衷。有此两句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宋宗忠简公临殁时诵此二语,千载英雄有同感也。)
1直书丞相,尊正统名臣也。朱子《纲目》大书丞相亮出师,先后同旨。题称蜀相,仍旧称耳。《寰宇记》:诸葛武侯祠,在先主庙西,府城西有故宅。王逸《楚辞注》:“公卿祠堂。”2《华阳国志》:成都西城,故锦官城也。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官。孙季昭曰:成都呼为锦官城,以江山明丽,错杂如锦也。【赵注】或以其地有锦官,如铜官、盐官之类。此更见官字取义。尝观范至能参政作诗,每官为一集,所著《锦官集》,盖镇成都时作,乃亲见成都为锦官城,故取以名之耳。【顾注】《儒林公议》曰:成都先主庙侧,有诸葛武侯祠,祠前有大柏,系孔明手植,围数丈,唐相段文昌有诗刻存焉。唐末渐枯,历王建、孟知祥二伪国不复生,然亦不敢伐。皇宋乾德五年丁卯夏五月,枯柯再生。余于皇祐初守成都,又八十年矣,新技耸云,枯干存者若老龙之形,正所谓柏森森也。潘岳《怀旧赋》:“柏森森以攒植。”
3江淹诗:“幽冀生碧草。”谢朓诗:“春色满皇州。”4陆玑《诗疏》:“黄鸟,黄鹏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幽州人谓之黄莺,一名仓庚,一名商庚,一名鵹黄,一名楚雀,齐人谓之抟黍。”何逊诗:“黄鹏隐叶飞。”《诗》:“■睆黄鸟,载好其音。”何逊《行孙氏陵》诗:“山莺空树响,垄月自秋晖。”空字、自字,不胜寥落之感,此诗即用其意。5《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繁,言频数繁多也。陆云诗:“黄鉞授征,锡命频繁。”庚亮《辞中书令表》:“频烦省闥,出总六军。”《韩非子》:“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非为天下计也,为其职也。”
6两朝,指先主、后主。《杜臆》谓欲复高光旧业,似远。《贾谊传》:“搴两朝之器。”【朱瀚注】开济,谓章武开基,建兴济美。《谥法》:“开物济务。”《司马玮传》:“性开济好施。”又《桓宣传》:“开济笃素。”赵充国曰:“无逾于老臣矣。”7《诸葛亮传》:“亮悉大众,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于渭南,相持百余日,疾卒于军。8《蜀志》:“天下英雄,喁喁有望。”王筠诗:“泪满横波目。”
周甸曰:薛逢《筹笔驿》诗:“出师表上留遗恨,犹自千年激壮夫。”罗隐《武侯祠》诗:“时来天地虽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吁!汉运告终,天啬其寿,使不能尽展其才,以光复大业。读二三君子之诗,未尝不流涕叹息也。
杨慎曰:正德戊寅,于武侯祠见壁间有诗云:“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暖。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此诗始终皆武侯事,虽子美或未过之,惜不知其姓氏耳。
今按:杜诗先祠庙而后吊古,此诗先吊古而后祠庙。其云春水,指当时出师之时;又云秋草,乃后人谒祠之日。结用“万古”、“三分”,亦本杜咏怀诸葛诗。但杜是以虚对实,此则以实对虚,尤为斟酌耳。此诗升庵阙其姓名,后阅《七修类稿》,载戴天锡集句,知是元人吴漳作也。
梅雨
【鹤注】诗云“茅茨疏易湿”,当是上元元年,草堂初成时作。周处《风土记》:夏至前雨,名黄梅雨。《埤雅》:江湘二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柱础皆汗,蒸郁成雨,谓之梅雨,沾衣败污。故自江以南,三月雨谓之迎梅,四月雨谓之送梅,然则蜀亦不异江南也。
南京犀浦道1,四月熟黄梅2。湛湛长江去3,冥冥细雨来4。茅茨疏易湿
5,云雾密难开6。竟日蚊龙喜7,盘涡与岸回8。(此咏蜀中梅雨也。犀浦记地,黄梅记时,长江承浦,细雨承梅。茅茨二句,见细雨濛濛之象。蛟龙二句,见长江汹汹之势。)1《唐书》:玄宗幸蜀还,至德二载,改成都府,置尹视二京,号曰南京。黄希曰:蜀都有石犀,李冰以压水怪。犀浦之名或本此。犀浦县,属浦县,属成都府,垂拱二年,析成都县置。
2薛道衡诗:“细雨应黄梅。”隋炀帝《江都》诗:“梅黄雨细麦秋横,枫树萧萧江水平。”3《楚辞》:“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4又:“雷填填兮雨冥冥。”梁元帝诗:“从风疑细雨。”5《庄子》:“茅茨不剪。”6何逊诗:“云雾江边起。”7庾信诗:“竟日坐春台。”汉《瓠子歌》:“蛟龙骋放兮远游。”8郭璞《江赋》:“盘涡谷转,凌涛山颓。”师氏曰:水盘聚而回洑者,与岸回旋也。《庚溪诗话》: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谓之黄梅雨。然少陵诗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是蜀中梅雨,乃在四月也。及读柳子厚诗云:“梅熟迎时雨,苍茫值晓春。”此子厚在岭外诗,是南粤梅雨,又在春矣。盖时候所至,早晚不同耶?今按《风土记》所载,则迎梅送梅之雨,春夏自别也。
为农
诗云“圆荷”、“细麦”,当是上元元年季春时作。《管子》:
农之子恒为农。
锦里烟尘外1,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2。远惭勾漏令3,不得问丹砂。(《杜臆》:此喜避地得所而作也。首句烟尘外,为一诗之骨,自安史倡乱,遍地兵戈,江村独在烟尘之外。如圆荷细麦,举目所见,景物可嘉,故将卜宅为农,有终焉之志。烟尘不到,便同仙隐,乃以不得丹砂为惭,戏词也。)
1锦里,锦城之地。烟尘,烽火之警。蔡琰《胡笳曲》:“烟尘蔽野兮。”2颜延年诗:“去国还故里。”3《九域志》:容州有古勾漏县城。《一统志》:勾漏山,在今安南,古勾漏县在其下。勾漏令,用晋葛洪事。
《吕氏童蒙训》曰:潘邠老云: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翻字、失字,是响字也。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浮字、落字,是响字也。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窃以为字字当活,活则字字自响。
有客
鹤注编在上元元年草堂作,下首同。旧以此章为《宾至》,下章为《有客》,诗题互错。按此诗云“有客过茅宇”,当依草堂本,彼此改正。《诗》:“有客有客。”
患气经时久1,临江卜宅新2。喧卑方避俗3,疏快颇宜人4。有客过茅宇
5,呼儿正葛巾6。自锄稀菜甲7,小摘为情亲8。(此章见相亲之意。上四卜居景况,下言客来情事。【赵访注】菜经自锄,其甲尚稀,未免小摘者,为情亲故也。十字中,有数曲折。)1王右军《重熙帖》:“患气悬情。”师氏曰:公尝有肺疾。2《哀江南赋》:“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左传》:“非宅是卜,惟邻是卜。”
3古诗:“喧卑厌俗居。”4江总诗:“山豁自疏快。”宜人,见《毛诗》。5王勃诗:“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6《语林》:“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家,呼儿出,为设果。庾信诗:“葛巾久乖角,菊径简经过。”7《说文》:“草木初生曰甲。”
8谢灵运《永嘉记》:“百卉正发时,聊以小摘供日。”谢庄诗:“惆怅忆情亲。”赵汸曰:此诗自一句顺说至八句,不事对偶,而未尝无对偶;不用故实,而自可为故实。散淡率真之态,偶尔成章,而厌世避喧,少求易足之意,自在言外,所以为不可及也。
王嗣奭曰:公于情亲之人,当病气已久,犹必正巾以接之,安有不冠而见严武者?此可作辩证之一证也。
陆时雍《诗镜》云:宋人尊杜为诗中之圣,字型句矱,莫敢轻拟,如“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特小小结作语。“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意更浅浅,而一时何推赞之甚耶?
宾至
【卢注】有客者,偶然有之也。宾至者,有为而至也。题相似而微不同。《左传》:“宾至如归。”
幽栖地僻经过少1,老病人扶再拜难2。岂有文章惊海内3,漫劳车马驻江干4。竟日淹留佳客坐5,百年粗粝腐儒餐6。不嫌野外无供给7,乘兴还来看药栏8。(此章见相款之情。上四宾至,下四留宾。直叙情事而不及于景,此七律独创之体,不拘唐人成格矣。僻居老病,不意人来。客以文章之契,跋涉江干,意亦诚矣。公先为谦己之语,而复尽款洽之情。读此诗,见豪放中有殷勤气象。【顾注】此诗,词人声价、高士性情,种种具见。【生注】竟日淹留,乃倾盖如故之根。此诗五六失粘。)
1何逊诗:“幽栖多暇豫。”谢督原诗:“愿言屡经过。”2宋宗炳有疾还江陵,曰:“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观。”古诗《陇西行》:“却略再拜跪。”3庾信《枯树赋》:“殷仲文海内知名。”4漫劳,徒劳也。范云诗:“江干云气浮。”干,水涯也。5《世说》:“谈宴竟日。”陆机诗:“淹留终不见。”沈约诗:“佳客信龙镰。”
6百年,犹言终身。《广韵》:“一斛粟春,约六斗米为粝。”《韩国策》:严遂曰:“特以为丈人粗粝之费。”《后汉》:魏霸为钜鹿太守,常服粗粝,不食鱼肉之味。《汉书》:高祖以随何为腐儒。7《张耳传》:“女家厚供给耳。”
8庾肩吾诗:“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钱笺】药栏,花药之栏槛也。李济翁《资暇集》谓药即栏也,引《汉书)池籞为说。不知籞音御,与药音异。朱瀚曰:一主一宾,对仗成篇,而错综照应,极结构之法。起语郑重,次联谦谨,腹联真率,结语殷勤。如聆其謦效,如见其仪型。较之香山诸作,真觉高曾规矩,肃肃雝雝也。
罗大经曰:近时赵紫芝诗云:“一瓶茶外无祗待,同上西楼看晚山。”世以为佳,然杜少陵云:“莫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即此意也。杜子野诗云:“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世亦以为佳,然唐人诗云:“世间何处无风月,才到僧房分外清。”亦此意也。欲道古人所未道,信矣其难矣。紫芝又有诗云:“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世尤以为佳,然余读《文苑英华》所载唐诗,两句皆有之,但不作一处耳。唐僧诗云:“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有僧嘲其蹈袭云:“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兄偷古句,古人诗句犯师兄。”此虽戏言,理实如此。作诗者岂故欲窃古人之语以为己语哉,景意所触,自有偶然而同者。盖自开辟以至于今,只是如此风花雪月,只是如此人情物态。
南宋洪容斋,自福判满秩归,叶晦叔赠以二诗。其首章起联云:“一门伯仲知谁似?四海文章正数君。”不拈韵而对起,仿此诗“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也。次章云:“此地相从惊岁晚,登临况是客归时。”不
拈韵而散起,仿后诗“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酒定常开”也。前注所引,存一遗一,今补录于此。
狂夫
鹤注编在上元元年。【卢注】此诗因草堂而兴感,诗成之后,用末句狂夫为题。《诗》:“狂夫瞿瞿。”
万里桥西一草堂1,百花潭水即沧浪2。风含翠篠娟娟净3,雨裛红蕖冉冉香4。厚禄故人书断绝5,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6,自笑狂夫老更狂。(上四,言草堂之景,聊堪自适。下因客况艰难,而托为笑傲之词。竹篠在堂,迎风则愈呈其疏秀。荷蕖在潭,沾雨则更吐其芬芳。娟娟,美好貌。冉冉,渐至貌。【朱瀚注】以故人享厚禄而尽并断绝,致幼子受恒饥而色带凄凉,每句三层,语最沉痛。然身濒沟壑,而唯自笑疏狂,终不怨恨故人,可见公之旷怀矣。《杜臆》:故人必有所指,但谓裴冕则非。堂既成后。冕方去蜀也。)
1《华阳国志》:少城西南两江有七桥,南渡流曰万里桥,在成都县南八里,即诸葛亮送费祎处,因以为名。【顾注】《北山移文》李善注引梁简文帝《草堂传》曰:汝南周颙,昔经在蜀,以蜀草堂寺林壑可怀,乃于钟岭雷次宗学馆立寺,因名草堂,所谓草堂之灵也。公卜居浣花里,近草堂寺,因以命名耳。陆游《笔记》: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自开岁宴游,至是日止。蜀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有雨。
2《夏书》:皤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一统志》:在襄阳府均州。《选》诗:“垂影钓沧浪。”
3谢灵运诗:“绿篠媚清涟。”鲍照诗:“娟娟似蛾眉。”4梁简文帝诗:“红蕖间青琐,紫蔓湿丹楹。”《选》诗:“柔条纷冉冉。”5《淮南子》:“无大功而有厚禄。”王浚表:“人道断绝。”6《国策》:“顾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向秀《思旧赋》:“嵇康志远
而疏,吕安心旷而放。”公诗每用疏放,本此。
钱谦益曰:《本传》云: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卜居》诗:“浣花流水水西头。”《狂夫》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堂成》云:“北郭堂成荫白茅。”《西郊》诗:“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怀锦水居止》诗:“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然则草堂,背成都郭,在西郊碧鸡坊外,万里桥南,百花潭北,浣花水西,历历可考。陆放翁云:少陵有二草堂,一在万里桥西,一在浣花,皆见于诗中。放翁在蜀久,无容有误,然少陵在成都实无二草堂也。
罗大经《鹤林玉露》云:风含雨浥一联,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杨诚斋诗:“绿光风动麦,白碎日翻池。”风日互映,亦本于此。但杜本无心,杨则有意矣。
杨升庵谓: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今按:七律中有用之句首者,如“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是也。有用之句尾者,如“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
鹭晚悠悠”,“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是也。有用之上腰者,“宫草霏霏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云石荧荧高叶晚,风江飒飒乱帆秋”,山本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是也。有用之下腰者,如“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裹红蕖冉冉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碧窗宿雾濛濛湿,朱拱浮云细细轻”,是也。声谐义恰,句句带仙灵之气,真不可及矣。
田舍
【鹤注】此当是上元元年初夏作,观“榉柳”,“楷杷”可见。《世说》:王大将军旧有田舍名。
田舍清江曲1,柴门古道旁。草深迷市井2,地僻懒衣裳。杨柳枝枝弱3,枇杷对对香4。鸬鹚西日照5,晒翅满渔梁6。(上四叙村居荒僻,下言景物之幽闲。)
1《晋书陶潜传》:惟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楚辞》:“隐岷山以清江。”
2元行恭诗:“草深斜径成。”《风俗通》:“古音二十五亩为一井,因为市交易,故称市井。”3【钱笺】《本草衍义》:榉木皮,今人呼为榉柳。然叶谓柳非柳,谓槐非槐。吴曾《漫录》:今本作榉柳,非也。枇杷一物,榉柳则二物矣。对对亦胜树树。
4《上林赋》:“卢橘夏熟。”注:“即枇杷也。”左思《蜀都赋》,“其园则有林檎枇杷。”李善注:“枇杷冬华黄实,本出蜀中。”
5晋乐歌:“君非鸬鹚鸟。”洙曰:鸬鹚,水鸟,蜀人以之捕鱼。6《诗疏》:“敝败之苟,在于鱼梁。”赵曰:陶侃母责其为渔梁吏而寄鲊。
《学林新编》曰:此诗以榉柳对枇杷,或谓榉柳者,柳之一种,其名为榉《学林新编》曰:此诗以榉柳对枇杷,或谓榉柳者,柳之一种,其名为榉柳,非双声字也。枇杷乃双声字,相对未工。予谓诗题曰“田舍”,则当在田舍时偶然见此二物,举以成对耳。如《觅松苗子》诗云:“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杨梅乃梅之一种,以此相配,乃正对也。
江村
【鹤注】此当是上元元年夏作。谢朓诗:“暖暖江村见。”清江一曲抱村流1,长夏江村事事幽2。自去自来梁上燕3,相亲相近水中鸥4。老妻画纸为棋局5,稚子敲针作钓钩6。但有故人供禄米7,微躯此外更何求8?(江村幽事,起中四句。梁燕属村,水鸥属江,棋局属村,钓钩属江,所谓事事幽也。未则江村自适,有与世无求之意。燕鸥二句,见物我忘机。妻子二句,见老少各得。盖多年匍匐,至此始得少休也。)
1【周注】清江,指浣花溪。王台卿诗:“清江穷广深。”《世说》周
顗曰:“吾若万里长江,何能不千里一曲。”
2沈佺期诗:“坐看长夏晚。”陶潜诗:“事事在中都。”3吴筠诗:“一燕海上来,一燕高梁息。”4何逊诗:“可怜双白鸥,朝夕水上游。”5晋李秀《四维赋序》:“四维戏者,卫尉挚侯所造也,画纸为局,截木为棋。”6东方朔《七谏》:“以直针而钓兮,又何鱼之能得。”惟直针不可以钓,故敲针钩也。汉乐府《乌生曲》:“钓钩尚得鲤鱼口。”7分禄米,亦指裴冕。此暗用公孙弘给俸禄于故人事。张华赋:“行药物以为娱”局字、物字、叠用人声,当从《英华》为是。且禄米分给,包得妻子在内。8谢灵运《山居赋》:“奉微躯以宴息。”陆云《逸民赋》:“淡浩然其何求。”申涵光曰:此诗起二语,尚是少陵本色,其余便以《千家诗》声口。选《千家诗》者,于茫茫杜集中,特简此首出来,亦是奇事。
王介甫《悼鄞江隐士王致》诗云:“老妻稻下收遗棅,稚子松间拾堕樵。”二语本此。杜能说出旅居闲适之情,王能说出高人隐逸之致,句同意异,各见工妙。
黄生曰: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萧洒流逸之致。
江涨
【鹤注】诗云“江涨柴门外”,当是上元元年在草堂作。郭璞《江赋》:“济江津而起涨。”注:“涨,水大貌。”
江涨柴门外1,儿童报急流2。下床高数尺3,倚杖没中洲4。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渔人索小楫5,容易拔船头6。(上四江涨,下写涨时景物。方下床而水高数尺,及倚杖而水没中洲,是急涨之势。迎风之燕,贴近水面,水微动而燕不惊。逐浪之鸥,浮泛水中,水轻摇而鸥自适。此见江流平满,波浪不兴。“容易拔船头”,亦见江水宽而渔人乐。《杜臆》:动曰细,摇曰轻,因鸥燕之得趣,亦若水使之然。此于无情中看出有情。)
1曹植诗:“柴门何萧条。”2鲍照诗:“急流腾飞沫。”3古诗:“媒人下床去。”庾信诗:“雪花深数尺。”4鲍照诗:“倚杖牧鸡豚。”《楚辞》:“蹇谁留兮中洲。”5陶潜《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6庾信诗:“五两开船头。”
野老
【鹤注】当是上元元年秋作。考乾元二年九月,东京及济、汝、郑、滑四州皆陷贼。上元元年六月,田神功破思明之兵于郑州,然东京诸郡尚未收复。故诗云“城阙秋生画角哀。”诗成后,拈首二字为题。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1,估客船随返照来2。长路关心悲剑阁3,片云何事傍琴台4。王师未报收东郡5,城阙秋生画角哀6。(此在草堂而感时也。上四写景,下四言情。江岸回曲,其柴门不正设者,为逐江面而开也。渔网客舟,即临江所见者。剑阁琴台皆无佳趣,正为东郡未平,而角吹声哀也。黄生曰:前幅摹晚景,真是诗中有画。后幅说旅情,几于泪痕湿纸矣。渔人网、估客船,三字略读,宋人诗多用此法。长路关心,既伤入蜀,片云何事,又嫌留蜀。下句作比喻语。洪仲曰:秋生则角声更哀,生字属秋,不属角。)
1《庄子》:渔人入海,利在水也。虞鶱诗:“澄潭写度鸟。”【邵注】潭,即百花潭。
2《世说》:谢尚船行,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梁元帝《纂要》:日西落,光返照于东,谓之返景。【顾注】日暮急于泊船,故随返照而来。康孟诗:“返照若华池。”
3古诗:“长路漫浩浩。”鲍照诗:“万曲不关心。”《水经注》:小剑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涌衢,故谓之剑阁。4梁简文帝诗:“可怜片云生。”郭璞诗:“何事登云梯。”《玉垒记》:相如琴台,在浣花溪北。5《诗》:“王师之所。”【朱注】东郡,概指京东诸郡,非专指滑州灵昌郡也。6【原注】“至德二年,陞成都为南京,故得称城阙。”曹植诗:“广瞻恋城阙。”《易林》:“秋风生哀。”梁简文诗:“城高短萧发,林空画角悲。”
(铅笔注释 administrator2003-11-21 11:59:40空白)云山
【鹤注】诗言“望乡台”,当是上元元年成都作。是年羌、浑、党项寇泾陇,史思明入东都,故有“京洛”、“音书”之语。梦弼曰:此诗怀京洛而作,然京洛不可见,所见者云山而已,故首句因云山起兴,遂以云山命题。蔡琰《茄曲》:“云山万重兮归路遐。”
京洛云山外1,音书静不来2。神交作赋客3,力尽望乡台4。衰疾江边卧
5,亲朋日暮回6。白鸥元水宿7,何事有余哀8。(此对云山而怀故乡也。首二遥忆两京,次二托迹成都。下乃漂泊无聊,而作自解之语。旧以作赋句承京洛,因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作《两京赋》故也。其说似迂。《杜臆》谓作赋客指相如,伤时无同调而心切思乡耳。按:作赋用蜀人,望乡用蜀地,此说较稳。【黄生注】故乡不见,而异地羇孤,客子哀号宜矣。彼鸥本水宿之鸟,亦何事而作江上哀声乎?末乃触物寄慨。)1谢朓诗:“谁能久京洛。”2吴筠诗:“万里断音书。”3晋山涛与阮籍为神交,言不涉形迹也。《南史》:刘评,字彦度。阮孝绪博学隐居,不交当世。评一造之,即愿以神交。《汉书扬雄传》: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卢照邻《咏琴台》诗:“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4《寰宇记》:《益州记》云:升仙亭夹路有二台,一名望乡台。《成都记》:望乡台,隋蜀王秀所筑。
5张华诗:“衰疾近殆辱。”6梁《昭明太子集》:“宿昔亲朋。”7谢灵运诗:“水宿淹晨暮。”8曹植诗:“悲叹有余哀。”
遣兴
梁权道编在成都诗内。题曰遣兴,借诗以自遣也。
干戈犹未定1,弟妹各何之2?拭泪沾襟血3,梳头满面丝4。地卑荒野大
5,天远暮江迟6。衰疾那能久7,应无见汝期(此章,忆弟妹而作也。上四伤手足睽离,下四叹行踪流落。地平,故见野宽。天旷,故觉暮迟。此写蜀中春景。)1《左传》:子产曰:“日寻干戈,以相征讨。”2《列子》:“弟妹之所不见。”3《庄子》:“涕泣沾襟。”
4晋《子夜歌》:“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5《易大传》:“天尊地卑。”鲍照诗:“茫然荒野中。”6隋炀帝诗:“暮江平不动。”7鲍照诗:“屏迹勤耕稼,衰疾倚芝药。”
遣愁
此诗当入在成都诗内,盖与《云山》、《遣兴》诸诗先后同时之作。旧编在夔州者,非是。
养拙蓬为户1,茫茫何所开2。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3。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4。(通首皆言愁绪,欲借诗以遣之。江可通而地犹隔,叹不能往夔也。兵戈阻则弟妹难来,人事蹇则容颜易老,故不胜悲哀。回首,对开户而言。)
1潘岳《闲居赋》:“终优游以养拙。”《尚书大传》:子夏曰:“深山之中作壤室,编蓬户。”2庾信诗:“原野正茫茫。”3《水经注》:丹山西即巫山,宋玉所谓帝女居之,名曰瑶姬,为之立庙,号朝云祠。《方舆胜览》:神女庙,在巫山县治西北二百五十步,有阳云台。
4《淮南子》:“悲哀抱于情。”
此诗将前后诸篇参看,方知为成都所作。“江通神女馆”,即所谓“独立见江船”也。“地隔望乡台”,即所谓“力尽望乡台”也。“渐惜容颜老”,即所谓“梳头满面丝”也。“无由弟妹来”,即所谓“弟妹各何之”也。旧编属夔州者,断误。若身在夔州,不必云:“江通神女馆”矣,且久思出峡,何反追言“地隔望乡台”耶?
杜鹃行
此诗蔡氏编在夔州诗内,但夔州别有杜鹃诗,不应重出。今按:诗中有“蜀人闻之”之语,盖初至成都时,泛咏杜鹃也。其云,“昔日蜀天子”一章,应是托物寓言,有感朝事而作。今正其先后次序。《英华》刻作司空曙。注云:又见杜甫集。盖两存未决也。《华阳国志》:鱼凫王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患,帝遂禅位于开明,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又记:杜宇亦曰杜主,自天而降,称望帝,好稼稿,教人务农,治郫城,亦曰望帝。至今蜀人将农者,必先祀杜主。时荆人鼈灵死,其尸泝流而上,至文山下复生,见望帝,望帝因以为相。
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跳枝窜叶树木中,抢佯瞥捩雌随雄1。毛衣惨黑貌憔悴2,众鸟安肯相尊崇3?隳形不敢栖华屋4,短翮惟愿巢深丛。(此章咏杜宇,以破从来望帝之说也。首段,记其形细微而状凋悴。【邵注】抢佯飞掠,有似猖狂。瞥捩,目斜视而旋折也。黪黑,浅黑色。深丛,竹木丛生处。)
1夏侯湛《飞鸟赋》:“舒修颈以儴佯。”《上林赋》:“转腾撇烈。一作撇捩。”2朱超诗:“寄语故林无数鸟,会入群里比毛衣。”《易林》:“毛羽憔悴。”3陶潜诗:“众鸟欣有托。”隋帝诏:“尊崇圣教。”4谢灵运诗:“华屋非蓬居。”穿皮啄朽觜欲秃,苦饥始得食一虫1。谁言养雏不自哺2,此语亦足为愚蒙
3。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4。口干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于苍穹。(此怜其求食劳而啼声惨。)1汉《盘中诗》:“空仓雀苦饥。”《淮南子》: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2雏不自哺,注见十卷。3前汉杨恽书:“足下哀其愚蒙。”4《韩非子》:“婴儿相与戏也。”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1,乃知变化不可穷。岂思昔日居深宫2,嫔嫱左右如花红。(末叹世俗之传讹。蜀人起立将敬,至今传为风俗,谓望帝之魂,变化不可穷话也。乃今之对花哀鸣者,岂犹思深宫妃嫔之乐耶?其亦终迷不悟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五句收。)
1《书》:“惟敩学半。”《前汉贾谊传》:“遗风余俗,尚犹未改。”2《长门赋》:“步从容于深宫。”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黄鹤编在上元元年成都诗内,与下首《戏题韦偃歌》乃先后同时作。朱景玄《画断》:韦偃,京兆人,寓居于蜀。常以越笔点簇鞍马,千变万态,或腾或倚,或齕或饮,或惊或止,或走或起,或翘或跂。其小者,或头一点,或尾一抹,巧妙精奇。韩干之匹也。【朱注】张彦远《画记》草偃作鶠。黄长睿《东观余论》云:少陵诗韦偃当作鹏,传写误耳。今存其说以待考。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渠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骇驎出东壁1。一匹齕草一匹嘶2,坐看千里当霜蹄3。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韦偃画马在草堂壁上,乃临行留蹟也。公爱其神骏,而欲得此以同生死,其所感于身世者深矣。)
1颜延之《白马赋》:“歘声跃以鸿惊。”《汉书梅福传》:欲以三代之法,取当世之士,犹以伯乐之图,求骐驎于市。2【卢注】颜渊望吴门马,见一匹练。一匹,本此。3《后汉书马援传》:昔有骐驎,一日千里。《庄子》:“马蹄可以
践霜雪,齕草饮水。”
洪迈《容斋随笔》云:江山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世间佳境也,观者必曰如画。至于丹青之妙,好事君子嗟叹之不足者,则人以逼真目之。如老杜“人间又见真乘黄”,“时危安得真致此”,“悄然坐我天姥下”,“斯须九重真龙出”,“凭轩忽若无丹青”,“高堂见生鹘”,“直讶松杉冷”,“兼疑菱荇香”之句是也。以真为假,以假为真,均之为妄境耳。人生万事如是,何特此耶?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梁氏编在上元元年成都诗内。张彦远《名画记》:王宰,蜀中人,多画蜀山,玲珑嵌空,巉巉嵯巧峭。
十日画一水1,五日画一石2。能事不受相促迫3,王宰始肯留真迹4。壮哉昆仑方壶图5,挂君高堂之素壁6。(首赞王宰图画。吴门金氏曰:不受促迫,方得从容尽其能事,此见王宰品格,亦见主人知音。《杜臆》:昆仑方壶,举极西极东以状其远景,非真画此两山也。下文日本、银河亦即此意。)
1庾肩吾诗:“画水即生苔。”2《水经注》:石崖山上有画石山。3《后汉书》:郑兴上疏,臣下促迫。4梁武帝《论书法》:“真迹虽少,可得而推。”5《文中子》:“壮哉山河之固。”昆仑,注别见。《拾遗记》:三壶,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州也,形如壶器,上广,中狭,下方。
6汉乐府《相逢行》:“挟瑟上高堂。”挂素壁,所谓留真迹也。湛方生《七欢》:“素壁流光。”巴陵洞庭日本东了1,赤岸水与银河通2,中有云气随飞龙3。舟人渔子入浦溆4,山木尽亚洪涛风5。(此记图中山水。昆仑、方壶,山既自西而东,故巴陵、日本,水亦自西而东。且其水势浩瀚,银汉通而云龙起,又见风涛激荡,渔舟避而山木摇,真可谓壮观矣。)
1《江赋》:“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山海经注》:长沙巴陵县西有洞庭陂,潜伏通江。《唐书外国传》: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日在国边,故名日本。
2赤岸、银河,言水天一色。《七发》:“凌赤岸,篲扶桑。”《吴越春秋》:“西逾赤岸。”曹植表:“南至赤岸。”《江赋》:“鼓洪涛于赤岸。”《南兖州记》:瓜步山东五里有赤岸山,南临江中。山谦之《南徐州记》曰:京江,《禹贡》北江也。春秋分朔,辄有大涛至江乘,北激赤岸,尤更迅猛。李善《文选注》谓赤岸在广陵兴县。桑钦《水经》云新安县南白石山,名广阳山,水名赤岸水。3《庄子》: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4木华《海赋》:“舟人渔子,徂南极东。”谢灵运诗:“映泫归浦溆。”5湛方生诗:“山木兮摧披。”《说文》:“亚,次也。”《广韵》:“亚,就也,相依也。”【朱注】风势涌涛,山木尽为之低亚。公诗“花亚欲移竹”及“花蕊亚枝红”,皆与此同义。杨慎曰:亚枝,临水低枝也。孟郊诗:“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扬春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1。焉得并州快剪刀2,剪取吴松半江水
3。(末将看画作结,盖玩赏不忍释也。《杜臆》:王画神妙,只咫尺万里尽之。前面许多景象皆包在一句中。又曰:此诗通篇设想,俱有戏意,而收语尤戏之甚,故云戏题。公少游吴越,故对画而思及松江。黄鹤谓上元元年,
刘展陷润、升、苏三州,故托意于吴松。其说太凿。此章上二段各四韵,末
段四句收。)
1《世说》,袁彦伯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2【朱注】李贺诗“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本此。
3赵曰:吴松,言吴地之松江也。《吴郡志》:松江,在郡南四十五里,《禹贡》三江之一。钱谦益曰: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王宰家于西蜀。贞元中,韦令公以客礼待之。画山水树石,出于象外。景玄曾于故席夔舍人厅事,见一国障,临江双树,一松一柏,古藤萦绕,上盘于空,下著于水,千枝万叶,交植屈曲,分布不杂。或枯或荣,或蔓或亚,或直或倚,叶叠千重,枝分八面。达士所珍,凡目难辩。又于兴善寺见画四时屏风,若移造化风候云物八节四时于一座之内,妙之至极也。故山水松石,并可碑于妙上品。蔡絛《西清诗话》云:梁萧文矣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老杜《题山水图》云:“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乍读似非用事。如“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用介胄之士不拜。“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用军中岂有女子乎。皆用事而隐其语。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
《名画记》:韦鉴子鶠工山水、高僧、奇士、老松、异石,笔力劲健,风格高举。人知鶠善马,不知松石更佳。
天下几人画古松1?毕宏已老韦偃少2。绝笔长风起纤末3,满堂动色嗟神妙4。(首赞韦偃画松。《杜臆》:起二句语气平缓,忽接以绝笔长风二句,何等笔力!)
1隋炀帝诗,“古松惟一树。”2封演《闻见记》:毕宏,天宝中御史,善画古松。后见张璪,于是阁笔。张彦远《名画记》:大历二年,毕宏为给事中,画松石于左省厅壁,好事者皆诗咏之。改京兆少尹为左庶子。树石擅名于代,树木改步变古,自宏始也。3杜预《春秋左传序》:“绝笔于获麟。”绝笔,画成而阁笔也。张载诗:“徘徊向长风。”《长笛赋》:“其应清风也,纤末奋梢。”4谢庄《月赋》:“满堂变容。”《吴都赋》:“斯实神妙之响象。”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1。白摧朽骨龙虎死2,黑入太阴雷雨垂
3。(次摹古松之状。【朱注】皮裂,故干之剥蚀如龙虎骨朽。枝回,故叶之阴森如雷雨下垂。【张綖注】白摧,言画之枯淡处。黑入,言画之浓润处。《杜臆》:写双松止四句耳,而冥思玄构,幽致深情,更无剩义。)1屈铁,枝曲而黑也。《神仙传》:蓟子训,手足交胸上,不可得伸,状如屈铁。谢惠连赋:“散漫交错,氖氢萧索。”2《韩非子》:朽骨烂肉,施于土地。3《史记索隐》:极南为太阳,极北为太阴。
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往著1,偏袒右肩露双脚2,叶里松子僧前落
3。(又记松下僧人。《杜臆》:入老僧一段,突兀潇洒,窅冥灵超,更有神气。)1《汉书》:武帝过郎署,见颜驷庞眉皓发。李陵书:“皓首而归。”《楞严经》:名无住行,名无著行。2《金刚经》: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朱注】《长水经疏》:袒,肉袒也。西方俗仪:见王者必肉袒,示非敢有犯。佛教亦随此用,然此以表将荷大法之重担耳。
3松子,见夔州诗注。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1,重之不减锦绣段2。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3。(此索韦画松也。《杜臆》:韦之画松,以屈曲见奇,直便难工。匹绢幅长,汝能放笔为直干乎?戏之也。此章四段,四转韵,前各四句,末段五句。)
1吴曾《漫录》:东绢,关东绢也。庾肩吾《答武陵王资绢启》:关东之妙,潜织陋其卷绡。【朱注】《唐志》:东川陵州,土贡鹅溪绢。黄希曰:《三国志》:李衡,州里有千树木奴,不责汝衣食,岁止一匹绢,亦可用矣。坡集诗注:鹅溪,在梓州盐亭县。出绢甚良,时人
谓之鹅溪绢,即东绢也。2《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谢脁诗:“云锦相凌乱。”
3放笔,纵笔也。丘迟诗:“直干无曲枝。”《唐诗纪事》载汤文圭《九华雨吟》“雷劈老松疑虎怒,雨冲阴洞觉龙腥”,与杜诗“白摧配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造句奇峭,足以相当。
北邻
【鹤注】此指草堂之邻,当是上元元年作。又云:公诗多以县令为明府,此北邻盖王明府与。潘尼诗:“爪牙司北邻。”
明府岂辞满1,藏身方告劳2。青钱买野竹3,白帻岸江皋4。爱酒晋山简
5,能诗何水曹6。时来访老疾,步屧到蓬蒿7。(上四美明府高致,下则喜其兴豪而多情也。不为辞满而为藏身,见其志在隐遁。野竹江皋,写其闲适,亦见邻居相近。山简、水曹,人名官职,借对自巧。)1钱笺:《前汉书》:韩延寿为东郡太守,门卒谓之明府。《后汉张湛传注》:郡守所居曰明府。府者,尊高之称。《宾退录》:明府,汉人以称太守,唐人以称县令。县令,汉人谓之明庭。谢灵运诗:“辞满岂多秩,谢病不待年。”2《杜臆》:藏身而方告劳,亦见在官不惮劳矣。《诗》:“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3鹤云:青钱,铜钱也。赵云:蜀人谓见钱为青钱。今按:《漫兴》诗:“点池荷叶叠青钱”,可见青系钱色。庚肩吾诗:“野竹交临浦。”4《后汉书》:光武岸帻,以见马援。旧云:岸帻,露额也,如水之露岸。《晋书》:谢奕为桓温司马,岸帻啸咏。应劭《汉官》云:帻,古者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蔡邕《独断》:汉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群臣皆随焉,尚无巾。王莽头秃,因施中,故里语曰:“王莽秃,帻施屋。”汉有绿帻、紫帻、黑帻、赤帻。元帝微行,从者皆白衣帻。《楚辞》:“朝骋骛于江皋。”
5《晋书》:山简,涛之子,永喜三年,假节镇襄阳,惟酒是耽。
6《梁书》:何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为名流所称。天监中,起家奉朝请,迁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又为安西安成王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
7屧,即履也。或云履荐。《高士传》:张仲蔚,平陵人,常居穷素,室中蓬蒿没人。蓬蒿,公草堂地也。
南邻
顾宸曰:南邻,朱山人也,后有《过朱山人水亭》诗。左思诗:“南邻击钟罄。”
锦里先生乌角巾1,园收芋栗不全贫2。惯看宾客儿童喜3,得食阶除鸟雀驯4。秋水才深四五尺5,野航恰受两三人6。白沙翠竹江村暮7,相送柴门月色新8。(上四造山人之居,下则喜其同舟送别也。【黄生注】乌角巾与锦里相映带,起语逸致。角巾,隐士之冠。芋栗,野人之食。儿童喜,接人之厚。鸟雀驯,待物之仁。诗善炼格,前段叙事,数层括以四语。后段写景,一意拓为半篇。儿童、鸟雀,用倒装法。秋水、野航,用流对法。)
1《华阳国志》:西城,故锦官城也。锦江,濯其中则鲜明,故命曰锦里。《南史》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通鉴》:范谓王浚曰:“君平吴之日,当角巾归第。”
2宋之问诗:“栗芋秋新熟。”《杜臆》:芋栗止于一物,作芋栗,可该园中所产。3陆瑜诗:“姮娥婺女惯相看。”《公孙弘传》:“宾客故人。”《后汉郭汲传》:有儿童数百迎之,曰:“闻使君到,喜,故来迎。”4《景福殿赋》:“阶除连延。”谢灵运诗:“空庭来鸟雀。”5《庄子》:“秋水时至。”《水经注》:大者长四五尺。”6【钱笺】山谷云:航,方舟也,当以艇为正,音平声。“方言,云:
小舟也。杨慎云:古乐府:“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水郎担蒿,何时至江陵。”杜诗正用此音也。按《方言》云: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或谓之舟,或谓之航。又云:小艒艚,谓之艇。《释名》云:二百斛以上谓之艇。鲁直之改,用修之证,皆臆说也。《萧何世家》:多者两三人。
7《湘中记》:白沙如霜雪。梁昭明太子《扇赋》:“折翠竹之枝。”
8吴筠诗:“相送出江浔。”申涵光曰:“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语疏落而不酸。今人作七律,全无生气,而矫之者又单弱无体裁,读杜诸律,可悟不整为整之妙。
顾宸曰:周折《名义考》云:“园收芋栗未全贫”,与《山衣》诗“呼儿登山收橡栗”同意。芧栗,即,橡栗,乃烁木子也。《庄子。徐无鬼》:先生居山食芧栗。此一说也。王洙云:成都风俗曰:“大饥不饥,蜀有蹲鸥。”《史记》:卓氏曰:“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注云:大芋也,扬雄《蜀都赋》言“闲蹲鸱之沃野”,又言“傣栗皱发”,则芋栗明为两物。据公他诗云““我恋岷下芋”,又云“尝果皱开”,亦可证。芋栗,皆成都所产矣。且芧栗野生,不待园中收种,而芧栗充饥,乃贫馁之甚者,岂可云“未全贫”乎?后《过南邻朱山人》诗云“残樽席更移”,其家非藉芧栗以充饥者,还作芧栗为当。
过南邻朱山入水亭
蔡氏编在广德二年复归成都时。今附在南邻之后,以类相从也。绝句云:“梅熟许同朱老吃。”疑即此山人。
相近竹参差,相过人不知1。幽花欹满树,细水曲通池。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看君多道气2,从此数追随。(首联叙事,过南邻也。次联写景,见水亭也。下四言情,山人留饮也。朱瀚曰:前诗云儿童喜于看客,隐不绝俗也。鸟雀食于阶除,贫能推恩也。“看君多道气”,此可互证。)
1身行竹里,故人不知。2徐陵《天台山馆碑》:“萧然仙才,卓矣道气。”罗大经曰:自昔闲居野处者,必有同道同志之士相与往还。渊明《移居》诗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又云:“邻曲时来往,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则南村之邻,岂庸庸之士哉?李太白《寻鲁域北范居士》诗云:“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又云:“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叹,远为千岁期。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想范野人者,盖亦可人之流也。少陵在锦里,亦与朱山人往还,两见于诗章,既称为“锦里先生”,又称为“多道气”而“数追随”,山人固亦非常流矣。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朱注】公《追酬高蜀州人日》诗考之,上元二年,高已刺蜀,此云彭州牧,必元年作也。时公年将五十,而诗云“百年已过半”,犹乾元二年立秋后题,年止四十八,亦曰“惆怅年半百。”《九域志》云:彭州至成都九十二里。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1?(此诗自叙穷老,
而望高公之相恤也。秋至,收获之时,宜免于饥寒,而兹不然,故曰转。)1《诗》“兄弟急难”,叶“况也永叹”,俱读平声。
奉简高三十五使君
高由彭州刺蜀州,公时在蜀。《年谱》云:上元元年,间常至蜀州之青城新津,是也。
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1。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天涯喜相见2,披豁对吾真3。(上四,称高之才调。下四,述高之交情。骅骝致远,鹰隼高骞,喻才人得位,可以大行其志。晚秋行色,引起下句。披豁,即开心见诚之意。)
1《旧唐书》:“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2蔡琰曲:“我将行兮向天涯。”3曹植《髑髅说》:“是反吾真也。”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原注:“王时牧蜀。”
【鹤注】此必公暂如新津,与裴同至寺中,故有此作,当在上元元年。蜀州至成都才百里,故可唱和也。《唐世系表》:裴迪,出洗,马房裴天恩之后。《地理志》:新津县属蜀州。《九域志》:县在蜀州东南七十里。梦弼曰:王侍郎,王维弟缙也。【钱笺】考《缙传》,未尝牧蜀,注家因裴迪而附会也。《杜诗博议》:《王维传》有绪为蜀州刺史,迁散骑常侍一节,与《缙传》不合。吴缜《纠谬》谓缙未尝历蜀州及常侍,为说甚辩。今考《旧书》,缙为凤翔尹,先加工部侍郎,后除常侍。缜云并未尝为常侍,似失考。而由蜀州迁常侍,则断乎不可信。
何恨倚山木1,吟诗秋叶黄2。蝉声集古寺3,鸟影度寒塘4。风物悲游子
5,登临忆侍郎6。老夫贪佛日7,随意宿僧房8。(首句陡然而起。言我亦何所愁恨,而倚木吟诗乎?正以草木黄落之时,蝉声鸟影,秋景堪伤,而风物登临,故人足念也。且己之栖宿寺中,漂流更可叹耳。此诗句句含恨意,必裴诗原有恨字,而和之如此。赵单二注,将上六句作述裴语,说得全无意义矣。游子,指裴)1陈子昂诗:“平生亦何恨。”公《别贺兰铦》诗:“君今抱何恨。”2何逊诗:“几逢秋叶黄。”3隋王胄诗:“风度蝉声远,云开雁路长。”4何逊诗:“露湿寒塘草。”5殷仲文诗:“风物自凄凉。”6阴铿《开善寺》诗:“登临情不极,萧散趣无穷。”7江总《寺碑》:“佛日初照,慈云不偏。”《隋李士廉传》:“或问三教优劣,士谦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蔡注】古诗:贪佛不如贪僧。《金光明经》:“佛日大悲,减一切闇。”又云:“佛日辉耀,放于光明。8《大宝积经》:众僧随意所乐,为造经行之处。
【张远注】《淮南子》:赵王迁流于房陵,思故乡,为作山木之歌,闻之者莫不陨涕。《白虎通》亦载此事。按此诗首句,突然而起,初时未详所出,解尚含糊,及得逾可此说,顿释所疑。言赵王流窜房陵而作山木之歌,宜其怨恨。今羇旅蜀中,亦何所恨而倚木吟诗乎?此引古语以逗起下文。
赠蜀僧闾丘师兄
【鹤注】此当是上元元年秋作。【原注】“太原博士均之孙。”《旧唐书》:陈子昂后,成都人闾丘均,亦以文章著称。景龙中,为安乐公主所荐,起家拜太常博士。公主诛,均坐贬循州司仓卒。有集六卷。
大师铜梁秀1,籍籍名家孙2。鸣呼先博士,炳灵精气奔3。(首叙闾丘世
系。)1《晋高僧传》:惠亮,大师小师。铜梁秀,钟山川秀气也。《唐书》:合州石镜县有铜梁山,又有铜梁县。《十道志》:铜梁山,在涪江南七里。左思《蜀都赋》:“外负铜梁于宕渠。”
2籍籍,声名之盛也。《前汉江都易王传》:口语籍籍。《后汉方术传》:“余亦班班名家焉。”3《蜀都赋》:“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齐顾欢诗:“精气因天行。”
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1。多士尽儒冠2,墨客蔼云屯3。当时上紫殿4,不独卿相尊5。世传闾丘笔6,峻极逾昆仑7。风藏丹霄暮8,龙去白水浑
9。青荧雪岭东10,碑碣旧制存(11)。斯文散都邑(12),高价越璵璠(13),晚看作者意(14),妙绝与谁论(15)?(此追叙博士文章。上八,称其望重生前。下八,称其名垂身后。)1《汉书史丹传》:天子自临轩槛。2《诗》:“济济多士。”《史记郦食其传》:诸客冠儒冠来者。3《长杨赋序》:“籍翰林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诗》:“蔼
蔼王多吉士。”《列子》:“望之若屯云。”4《三辅黄图》:武帝于甘泉宫起紫殿,雕文刻镂,以玉饰之。谢朓诗:“紫殿肃阴阴。”
5“不独卿相尊”,言墨客亦膺主眷。6【钱笺】六朝人以有韵者为诗,无韵者为笔。《庾肩吾传》“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皆可证。闾丘笔,言其文章峻极而高,若字势何可言高乎?《唐诗纪事》谓审言以诗,闾丘以字,同侍武后。盖指笔为字,误矣。
7成公绥赋:“潜昆仑之峻极兮。”8凤藏龙去,比闾丘之殁。晋东海越王檄文:“申陆机、陆云之在,穴碎双龙,巢倾两凤。”北魏段承根《赠李宝》诗:“凤戢昆丘,龙藏玄漠。”周庾信《齐宪王碑》:“凤沉丹穴,龙亡黑陂。”又三凤、八龙,古人以比贤士,原不专指人君也。《山海经》:丹穴之山有鸟,状如鹤,五色而文,名曰风。9《东京赋》:“龙飞白水。”
10班固《西部赋》:“琳珉青荧。”此诗言碑文之光耀。雪岭,在维州南三百六十里。(11)《高僧传》:弘忍没于高宗上元二年十月。开元中,太子文学闾丘均为塔碑焉。杜田曰:东蜀牛头山下,有闾丘均撰《瑞圣寺磨崖碑》,
严政书。寺今改为天宁罗汉禅院。
(12)宗懔诗:“接里开都邑。”(13)蔡邕《荐边让书》:“章瑰玮之高价,昭知人之绝明也。”曹植诗:“亮怀璠璵美。”(14)《杜臆》:“晚看作者意”,言识定于暮年也。汉高帝敕:“太子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15)陆厥《答内兄希叔》诗:“书记既翩翩,赋歌能妙绝。”吾祖诗冠古1,同年蒙主恩2。豫章夹日月3,岁久空深根4。(此叙世交,自叹继起衰徽。)
1傅亮《宋公策文》:“爱发初迹,则奇谋冠古。”2庾肩吾《书品》:“施吴邺下后生,同年拔萃。”王褒《四子讲德论》:“主恩满溢。”《杜审言传》:武后朝,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朱注】史称均拜太常在中宗景龙间。据公诗则武后时已擢用。3《上林赋》:“楩柍豫章。”《正义》曰:豫,今之枕木;章,今之樟木。二木生至七年乃可分。夹日月,言其高大。4《老子》:“深根固蒂。”
小子思疏阔1,岂能达词门?穷秋一挥泪2,相遇即诸昆。我住锦官城3,兄居祇树园4。地近慰旅愁,往来当丘樊5。天涯歇滞雨,粳稻卧不翻6。漂然薄游倦7,始与道侣敦8。景晏步修廊9,而无车马喧10。夜阑接软语
(11),落月如金盆(12)。(此述旅次相逢。上八,叙事记地,下八,叙景言情。《杜臆》:公诗善用借景,如“落月如金盆”与“陇月向人圆”,皆据一时所见之景,而倾盖欢洽之意自见。)1傅毅诗:“伊余小子。”2何逊诗:“凛凛穷秋暮。”陆机诗:“挥泪叹流离。”3即诸昆,通家世交如弟兄也。4《金刚经注》:须达长者施园,祇陀太子施树,为佛说法之处,故后人名为祇园,亦曰给孤园。
5湛茂之诗:“衰废归丘樊。”6《蜀都赋》:“稷稻漠漠。”7周舍诗:“薄游久已倦。”8《世说》:愍度道人始欲过江,与一伧道人为侣。曹植诗:“亲交义在敦。”9《西京杂记》:“重阁修廊,行之移晷。”
10陶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1)《法华经》: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词柔软,悦可众心。《华严经》: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语,一者柔软语,能使一切众生得安稳。《维摩经》:“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争讼。”(12)《洛阳伽蓝记》:“旭日始升,则金盘晃朗。”漠漠世界黑1,驱驱争夺繁。惟有摩尼珠2,可照浊水源。(结出赠闾丘意,言其空明之体,可涤尘凡也。此章首尾中腰各四句,前后两段各十六句。)
1陆机诗:“街术纷漠漠。”《璎珞经》:“无量世界,尽观众生。”
黑,即黑业也。
2《翻译名义集》:“摩尼或曰逾摩,正云未尼,即珠之总名也。”《圆
觉经》:“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见。”《宣室志》:
冯翊严生,家汉南岘山,得一珠,如弹丸。胡人曰:“此西国清水珠,
至浊水泠然洞彻矣。”
今人作五古长篇,多任意挥洒,不知段落匀称之法。杜诗局阵布置,章法森然,如此篇,首尾中腰各四句提束,前后两段俱十六句铺叙,有毫发不容增减者。然此法起于魏人繁钦《定情》诗“我出东门游”八句作起,“中情既款款”八句作结。前面“何以致拳拳”两句一转者十段,后面“与我期何所”六句一转者四段。后四段,本张平子《四愁诗》,其前十段则韩昌黎《南山》诗所自出也。古诗各有渊源如此。
《扪虱新话》:陶渊明诗:“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际,无意于山,而景与意会,此渊明得意处也。老杜亦曰:“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予爱其意度闲雅,不减渊明,而语句雄健过之,每咏此二诗,便觉当时情景尽在目前。而二公写之笔端,殆若天成,兹为可贵。
泛溪
浣花溪也。此当是上元元年秋作。
落景下高堂1,进舟泛回溪2。谁谓筑居小3?未尽乔木西4。远郊信荒僻
5,秋色有余凄6。练练峰上雪7,纤纤云表霓8。(此溪上远见之景。《杜臆》:自卜居浣花至此,始溯溪西游。谁谓筑居之地果小乎,特未尽览乔木以西耳。今一望远郊,秋色在目,对雪见霓,斯亦奇矣。)1越王贞诗:“参差落景遒。”宋子侯诗:“挟瑟上高堂。”2谢灵运诗:“对岭临回溪。”3又:“蹑险筑幽居。”4《诗》:“迁于乔木。”5《周礼》:任远郊之地。6宋王微《咏赋》:“秋色阴兮白露商。”7吴均诗:“练练波中白。”8刘孝绰诗:“秋月始纤纤。”束晳《读书赋》:“抗志云表。”童戏左右岸,署戈毕提携1。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得鱼已割鳞2,采藕不洗泥。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已暌3。(此溪上近见之事。彼儿童戏逐者,携署得鱼,翻荷采藕,本取鲜美。今乃伤鳞带泥,则是贱其物而乖事理矣。)
1罟以取鱼,弋以取鸟。毕字作尽字解,不作掩禽之毕。旧引《庄子》“毕弋纲罟”,易误。《诗》:“弋凫与雁。”2《庄子》:“得鱼而忘筌。”3《晋史论》:事暌其趣。
吾村蔼暝姿,异舍鸡亦栖。萧条欲何适,出处庶可齐1。衣上见新月2,霜中登故畦。浊醪自初熟3,东城多鼓鼙4。(末叙泛溪回舟也。日瞑返掉,犹之身老息机,故曰出处可齐。夜酌新醪,而忽听鼓鼙,则归溪亦非安枕之地矣,此章三段,各八句。)
1陆机诗:“出处鲜为谐。”2张正见诗:“新月半轮空。”3嵇康书:“浊醒一杯。”陶潜诗:“漉我新熟酒。”4【朱注】成都城,在草堂之东,故曰东城,旧指东都者非。《记》:“君子听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出郭
从旧次,编在上元元年成都诗内。草堂在郭外,从城中复归草堂,故有“还与旧乌啼”之句。旧说谓自青城还成都,新说谓从成都往青城者,皆非。前诗云“已右出郭少尘事”可证。古诗:“出郭门直视。”
霜露晚凄凄1,高天逐望低2。远烟盐井上3,斜景雪峰西4。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5。江城今夜客6,还与旧乌啼7。(此出成都郭外而作也。上四,郭外晚眺之景。下四,郭外夜宿之情。《杜臆》:故国兵马既未可归,他乡鼓鼙又未可去,故还与旧乌作伴。故国,指东都。他乡,指成都。时思明未灭,故蜀常备兵。前诗云:“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可以互证。)
1《记》:“霜露既降。”
2“高天逐望低”,因霜露之气所掩也。薛道衡诗:“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3蜀有火井煮盐者,初以柴火引发,后火起井中,连日不断。远烟,即煮盐之烟也。《蜀都赋》:“家有盐泉之井。”刘注:蜀都临邛,江阳、汉安县皆有盐井。4《元和郡县志》:雪山,在松州嘉城县东,春夏积雪,《图经》:雪山,在维州保宁县西,南连乳州白狗峡。
5鼙,骑上鼓也。6张九龄诗:“江城何寂寞,秋树亦萧森。”凡城郭临江者皆谓之江城,此诗江城指锦江城。如《岁暮》诗言江城,《玩月》诗言江城,皆属梓州,以有射洪江也。客,公自谓。7唐刘垍诗:“无劳拂长袖,直待夜乌啼。”
恨别
据诗中“长驱五六年”之说,当是上元元年在成都作。【顾注】公于乾元二年春,自东都回华州,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奔走四千里,自天宝十四载安史倡乱,至乾元之未上元之初,为五六年。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1。草木变衰行剑外2,兵戈阻绝老江边
3。思家步月清宵立4,忆弟看云白日眠5。闻道河阳近乘胜6,司徒急为破幽燕7。(首二领起恨别。四千里,言其远。五六年,言其久。行剑外,承四千里。老江边,承五六年。思家忆弟,伤洛城阻乱。乘胜破燕,望胡骑早平。剑外,剑门之外。江边,锦江之边。宵立昼眠,忧而反常也。)1《汉书周勃传》:“击胡骑平城下。”曹植诗:“长驱陷匈奴。”2《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3《魏志田畴传》:“道路阻绝,寇虏纵横。”
4薛道衡诗:“空庭聊步月,闲坐独临风。”潘尼《桑树赋》:“含溢露于清宵。”5王楙《野客丛谈》:梁瑄不归,弟璟每望东南白云,惨然久之。6【朱注】《李光弼传》:乾元二年冬十月,光弼悉军赴河阳,大破贼众。上元元年,进围怀州。《通鉴》:上元元年三月,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夏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此河阳乘胜之事也。傅毅乐府:“乘胜席卷遂南征。”
7至德二载,加李光弼检校司徒。顾宸曰:破幽燕之策,当时见及者不过数人。清河李萼告颜真卿,请分兵开崞口,讨汲、邺以北,至于幽陵。时哥舒翰守渔关,郭子仪、李光弼上言,请引兵直取范阳,覆其巢穴。此渔关未破前事也。又:李泌对肃宗,请令光弼自太原出井陉,子仪自冯翊入河东。来春,命建宁为范阳节度大使,并塞北出,与光弼南北犄角,以取范阳,破其巢穴。此禄山未死时事也。及禄山死,河东平,泌劝上如前策,遣安西及西域之众,并塞西北,自归檀南取范阳,永绝根本。此长安未复时事也。萼与李、郭之策不行,是以有灵武之奔。泌之策不行,是以有九节度之溃。至上元元年,光弼乘河阳之胜,遂平怀州。此时长安已复,庆绪已死,直捣幽燕,万万不容更缓,故下一“急”字,盖深惜前三策之不早用耳。
散愁二首
此诗乃初入蜀时作,当在上元元年,光弼破安太清、史思明之后,故云“百万传深入。”若上元二年,玉思礼已死,不得致望于尚书矣。晋武帝诏:“思所以散愁养气。”
久客宜旋旆1,兴王未息戈2。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百万传深入3,衰区望匪他4。司徒下燕赵,收取旧山河。(首章,以北伐之功望诸李光弼也。因久客而思靖乱,从有愁处说到散愁。三四,承首句,言作客凄凉。五六,承次句,欲河北息兵。望匪他,注下司徒。)
1潘岳《永逝文》:“回首兮旋旆。”2谢瞻诗:“拿来扶兴王。”3陈琳《设难》:“合百万师若运诸掌者,义也。”《出师表》:“深入不毛。”4《后汉书》:自致寰区之外。卢谌诗:“绸缪委心,自同匪他。”
其二
闻道并州镇1,尚书训士齐2。几时通蓟北3?当日报关西4。恋阙丹心破
5,沾衣皓首啼6。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次章,以讨贼之事兼望王思礼也。因世乱而念归途,本欲散愁,愁仍未散。蓟平报捷,则息戈可望;心破泪沾,恐久客莫归。又与前章相应。)1《唐书》:太原府,本并州,开元十一年为府,天宝元年曰北京。
2《旧书肃宗纪》:乾元二年七月,以兵部尚书、潞泌节度使、霍国公王思礼兼太原尹,充北京留守。思礼本传,光弼徙河阳,思礼代为河东节度,用法严整,人不敢犯。
3王褒诗:“桑生蓟北寒。”4《杜臆》:关西谓京师,地在潼关函谷之西也。旧注谬。5《西征赋》:犹犬马之恋主,窃托慕于阙庭。6李陵书:“皓首而归。”王嗣奭曰:题云“散愁”,故前章总起,后章总结,皆说自己心事。中间将司徒、尚书,联络上下。两章只如一章,此几章法之妙。
朱鹤龄曰:史:邺城之溃,惟思札与光弼军独完,寻破思明别将于潞城东,乃当时名将也。故以收蓟北、报关西望之。又云:诸将中,独属望王、李者,公意思明在东都,范阳必空虚可图,欲光弼乘河阳之捷,长驱燕赵,倾其根本。思礼以潞泽之兵会之,即前诗“斩鲸辽海波”意也。以“散愁”命题,深旨可见。
建都十二韵
【赵次公注】此诗上元元年九月后作也。【朱注】诗云“穷冬客剑阁,随事有田园”,其为成都草堂作甚明。鲍钦止编在宝应元年冬,是年虽复建南都,时公往来梓州,未尝定居,安得有田园之句?赵注得之。《通鉴》:至德二载,以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为中京。上元元年九月,改置南都于荆州,以荆州为江陵府。二年九月罢凤翔西都及江陵南都之号,宝应元年建卯月复建。《唐书》:上元初,以吕諲为荆州刺史。諲请以荆州置南部,帝从之。于是荆州号江陵府,以諲为尹。
苍生未苏息1,胡马半乾坤2。议在云台上3,谁扶黄屋尊4?(从时事说起,慨朝议之失计。)
1王右军《与谢安书》:“小得苏息,备安其业。”2《东都赋》:“俯仰乎乾坤。”3《东观汉记》:桓谭拜议郎,诏令议云台。江淹《狱中书》:“高议云台之上。”4《汉书注》:黄屋,天子之车。
建都分魏阙1,下诏辟荆门2。恐失东人望3,其如西极存。时危当雪耻4,计大岂轻论5?虽倚三阶正6,终愁万国翻7。(此论建都兴废,而陈时势之缓急。言分置宫殿,新辟都会,虽欲慰东人之望,其如西极严然存,不当建彼而废此也。且此时不急图雪耻,而轻论建都,恐治乱尚未可定耳。东人,指吕諲建都之议,西极,指上皇幸蜀之地。)
1班固《东都赋》:“建都河洛。”《周礼》:“悬治象之法于象魏。”注:“象魏,宫门双阙。”《南史何胤传》:阙,谓之象魏。象者,法也。魏者,当涂而高大也。2《袁绍传》:下诏之日。《唐书》:荆州有荆门县,以荆门山名。《寰宇记》:荆门之地,乃荆襄要津。3《诗》:“东人之子,职劳不来。”东人,指荆门以东言。朱穆奏记:
“纪纲少弛,颇失人望。”4《史记》:秦穆公谓三将曰:“子其悉雪耻。”5《后汉冯异传》:季文诚能亟定大计。6《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注,“泰阶,天之三阶也。上阶
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三阶平等,是为太平。”7《易》:“先王以建万国。”
牵据恨不死1,漏网辱殊恩2。永负汉庭哭3,遥怜湘水魂4。穷冬客江剑,随事有田园5。风断青蒲节6,霜埋翠竹根7。(此伤削迹流离,不得参预朝事。牵据,为救房琯。漏网,谓谪司功。汉庭、湘水,欲效贾、屈而未能。虽有客舍田园,而对此风蒲、霜竹,不免衰老摧残矣。【钱笺】公之移官,以疏救房琯,而琯之得罪,以建议分镇也,故牵连及之。申涵光曰:人亦有一时感激,事过辄悔者。公以不死为恨,真谏臣也。)
1《魏志》:文帝欲徒十万户实河南,辛毗谏,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2《汉刑法志》:“网漏吞舟之鱼。”袁绍书:“殊恩厚德,臣既叨之。”3《贾谊传》:“可为痛哭者一。”
4屈原见谗,沉于湘水。5王褒诗:“生年随事阑。”《杜臆》:随事,犹云随便有之。《归去来辞》:“田园将芜。”6庾信诗:“蒲低犹抱节。”7梁昭明太子《扇赋》:“折翠竹之枝。”衣冠空穰穰1,关辅久昏昏2。愿枉长安日3,光辉照北原4。(此讽当时君相之谋国者。衣冠二句,概刺朝臣,应上议在云台二句。愿枉二句,隐讽肃宗,应上苍生未苏二句。【朱注】衣冠虽多,未救关辅之难。今中原沦陷,天子当回阳光以照之,奈何汲汲建都之举耶?此诗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1《史记货殖传》:“天下穰穰,皆为利往。”
2关中三辅,谓扶风、冯翊、京兆。江淹诗:“饬骖去关辅。”阴铿诗:“昏昏陇日沉。”昏昏,言日,故下接以长安日。3《世说》:晋明帝数岁,元帝问日与长安孰远?答曰:“日远。”明日重问之,答曰:“日近。”
4曹植《登台赋》:“齐日月之光辉。”庾肩吾诗:“驻日逐戈锋。”按:梦弼云:北原,河北之地,时史思明据东京及河北怀卫等州是也。《钱笺》引《西都赋》“北朓五原”及庾信诗“北原风雨散”、岑参诗“五陵北原上”,于诗意不合。当时房琯分建之策与吕諲建都之请,前后事势回不相同。初安史首乱时,陷中原,破两京,剪宗室,逼乘舆,唐室孤危极矣,故分建子弟之议,足使贼子胆寒。其后,长安既复,兵势复张,惟河北未平,故须专意北向,以除祸本。若建都荆门,虚张国势,迂疏甚矣。且东南本无事,而劳民动众,恐度生意外之虞,此作诗本意也。《钱笺》附会两事,致诗意反晦,今辩正之。
村夜
【鹤注】诗云多难,盖指安史也。当是上元元年浣花作。是年十一月,史思明遣田承嗣将兵徇淮西,王同芝将兵徇陈,许敬江将兵徇兖郓,薛鄂将兵徇曹州。若在二年,则段子璋反,李矣奔成都,不应诗皆不及而及安史也。
风色萧萧暮1,江头人不行。村春雨外急2,邻火夜深明3。胡羯何多难4,樵渔寄此生5。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6。(上四,村夜之景。下四,村夜感怀。着急,暮所闻。火明,夜所见。赵云:此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杜臆》:身得所安,而思家更甚,故曰“正含情。”)
1吴迈远诗“春城起风色。”2《周礼》有春人。3梁简文帝诗:“甘泉烽火夜深明。”4《诗》:“未堪家多难。”5《南史》:宋武帝时见二小龙附翼,渔樵山泽,同侣或亦睹焉。刘孝威诗:“散步怀渔樵。”孔鱼和诗:“水乡访松石,兰泽侣渔樵。”
6王粲诗:“含情欲待谁。”
寄杨五桂州谭原注:因州参军段子之任。
【鹤注】桂州,属岭南道中都督府。当是上元元年成都作。五岭皆炎热1,宜人独桂林2。梅花万里外3,雪片一冬深。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4。江边送孙楚5,远附白头吟。(上四,桂州之景。下四,寄杨之情。梅时有雪,可销炎瘴,故曰宜人。宽相忆,因瘴少。复好音,见政异。孙楚,比段。白头吟,怀杨。《杜臆》:通篇气势流走,字句空灵,诗之不缚于律者。)
1五岭,始安、越城、临贺、大庾、腊岭是也。始安岭,在今广西桂林府城西,越城岭在桂林府兴安县北,临贺岭在平乐府贺县境内,大庾即梅岭,在广东南雄府城北,腊岭在广东韶州府乳源县西。班婕好诗:“凉飙夺炎热。”2《山海经》:桂林有八树,在番禹东。注:八树成林,言其大也。鹤曰:桂林虽居岭外,然治古始安,隶荆州之零陵,非郁林州之桂林。故白乐天云“桂林无瘴气”,兹所以宜人也。岭南无雪,独桂林有之。范成大云:灵州兴安之间,两山蹲踞,中容一马,谓之严关。朔雪至关辄止,大盛则度关至桂州城下,不复南矣。北城旧有楼曰雪观,所以夸南州也。
3《南康记》:大庾岭多梅而先发,亦曰梅岭。《白帖》: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广志》:梅岭,本因梅鋗得名,今竟作梅花之梅矣,聊从同。
4《诗》:“怀之好音。”
5孙楚为石苞参军。
西郊
【鹤注】题曰西郊,从西郊赴草堂也。此当是上元元年冬作。
《易》:“自我西郊。”
时出碧鸡坊1,西郊向草堂2。市桥官柳细3,江路野梅香4。傍架齐书帙
5,看题检药囊6。无人觉来往7,疏懒意何长8。(上四,西郊途次之景。下四,草堂幽寂之况。此诗大段,两截分界,然逐层叙述,却是逐句顺下,八句一气。齐,谓整书使齐。题,谓药上标题。《杜臆》:此喜地僻,得以遂其疏懒也。)1《梁益记》:成都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碧鸡坊。《舆地纪胜》:汉宣帝闻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遣谏议大夫王褒持节蘸祭而致之。其文曰:“持节使者王褒,敬移南崖金精神马,缥缈碧鸡,处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乡,归来归来,汉德无疆。”今北门石马巷中有金马祠。碧鸡坊,在城之西南。
2《成都记》:草堂在府西七里。
3《华阳国志》:成都西南石牛门外曰市桥,下石犀所潜渊也。李膺《益州记》:冲星桥,市桥也,在今成都县西南四里。汉旧州市在桥南,因以为名。延岑渡市桥挑战,即此。《陶侃传》:都尉夏施,盗官柳种之己门。
4隋王由礼诗:“早梅香野径。”5潘岳《杨仲武诔》:“披帙散书,”屡睹遗文。”帙,书衣也。6《世说》:谢安看题,便各使国坐遍。《史记刺客传》:“夏无且以药囊提荆轲。”
7赵次公曰:荆公定为“无人觉来往”,甚善。徐悱妻诗:“惟当夜枕知,过此无人觉。”梁简文帝诗:“会是无人觉,何用早梅妆。”8嵇康《绝交书》:“性复疏懒。”王安石曰:老杜之“无人觉来往”,下得觉字大好:“瞑色赴春愁”,
下得赴字大好。若下见字、起字,即是小儿言语。足见吟诗要一字两字工夫。无人觉,谓不见人迹来往。黄注泥上出郊向堂,谓人不知己之来往,其
说太曲。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此公往蜀州时,朱氏编在上元元年冬。《唐书》:蜀州唐安郡,属剑南道,垂拱二年,析益州置。黄鹤曰:《九域志》:蜀州东至成都才百里,宜公与裴频有和寄。陈阴铿诗:“梁花画早梅。”东阁官梅动诗兴1,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2。幸不折来伤岁暮3,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4,朝夕催人自白头5。(上四答裴诗意,下四对时感怀。裴有早梅之咏,故以何逊梅诗相比。相忆句,和诗题忆寄。送客句,和诗题送客。玩第三联语气,必裴诗有不及折赠之句,故答云幸不折来,免伤岁暮。若使一看,益动乡愁矣。既而又自叹曰:此间江梅渐发,亦觉催人头自。盖当衰老之年,触处皆足伤情也。)
1东阁,指东亭。官梅,官种之梅,犹言官柳。胡震亨曰:何逊墓志:“东阁一开,竞收杨马。”杜甫东阁本此。志载《墨庄漫录》。2陆凯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此曰逢春,是照早梅,梁简文帝诗:“逢春始发花。”3晋杂曲:“折梅寄江北。”4何逊诗:“江边云雾起。”陈苏子卿诗:“中庭一树梅,寒多蕊未开。”杨慎云:梅花放皆下垂,故云垂垂。吴防《雪梅赋》:“带冷雪之垂垂。”5梅开岁暮,似催白头。黄生曰:此诗直而实曲,朴而实秀,其暗映早梅,婉折如意,往复尽情,笔力横绝千古。两自字,有自己、自然之别。杨德周曰:“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必如此,方不堕咏物劫。王元美以为古今咏梅第一。
朱鹤龄曰:何逊《扬州早梅》诗云:“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驱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逊时为广陵王记室,首云免园,则以梁孝王园比之也。却月观、凌凤台,应是园中台观名。《南史》:徐湛之出为南兖州刺史,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逊,梁人,在徐湛之后。
钱谦益曰:逊本传:天监中,迁中尉,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王爱文学之士,日与游宴。建安王者,南平元襄王伟初封也。天监六年,迁使持节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方军将军、扬州剌史。七年,以疾表解州。则逊为建安王记室,正在扬州,故云“何逊在扬州”也。考《寰宇记》,凤亭、月观、吹台、琴室,并在宫城东角池侧,当即逊诗所咏耳。伪苏注云:何逊为扬州法曹,咏廨舍梅花。《一统志》亦载之。本传无为法曹事,但有《早梅》诗,见《艺文类聚》及《初学记》。今本《何记室集》作《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乃后人未辨苏注之伪,遂取为题耳。
张希良曰:何逊《早梅》诗:“枝横却月观,影动凌风台。”月观、风台在建业,不在广陵。《寰宇记》所载分明。沈约《郊居赋》“风台承翼,
月榭重楣”,当亦指此。若徐湛之所建之风亭、月观、吹台、琴室,自在广陵,不当认为一处。考广陵之名扬州自隋始,逊为建安王记室参军,本在建业之扬州。阎若璩曰:今之扬州,在东汉为广陵郡,属徐州,两晋犹然。隋开皇九年,方于此置扬州总管府,故炀帝《泛龙舟》曲云:“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前此扬州俱治建业,今江宁府是也。晋刘牧之谓扬州根本所系,不可假人,皆指建业言耳。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此当是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蜀志》:新津县甫二里有四安寺,
神秀祥师所建。
暮倚高楼对雪峰1,僧来不语自鸣钟。孤城返照红将敛2,近市浮烟翠且重
3。多病独愁常閴寂,故人相见未从容4。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交游万事慵。(首联钟楼,次联暮景,下四寄裴。【顾注】僧来不语,写出彼此落落,漫不相顾之状。惟旅中寂寞,故愈想敌人耳。赵大纲曰:裴之貌瘦,虽由耽诗所致,然于故旧交情亦太疏矣。盖裴在蜀州,但寄诗而未尝一过,故公讽之如此。)1杨德周曰:县有修觉山,其上为宝华山,以峰顶多雪,又名雪峰。2张正见诗:“秋色照孤城。”3王融诗:“迅节瀹浮烟。”4谢朓笺:“从容讌语。”
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据诗意,则王将军在成都。诗题云寄赠,必上元二年在青城作。将军胆气雄1,臂悬两角弓2。缠结青骢马3,出入锦城中。时危未授钺4,势屈难为功。宾客满堂上5,何人高义同6。(上四,称将军之雄壮,下则惜其不当大任,而徒怀高义也。此似齐梁律诗,故上四未谐平仄。)
1《光武纪》:诸将既经屡捷,胆气益壮。魏文帝诗:“猛将怀暴怒,
胆气正纵横。”
2左右二臂各悬一弓,故云两角弓。《诗》:“骍骍角弓。”3缠结,马之装饰。4挚虞《新礼仪》:汉魏故事,遣将出征,符节郎授钺于朝堂。赵曰:未授钺,未为大将也。5《信陵君传》:“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
6王融诗:“高义幸知游。”杨慎曰:五言律诗,起句最难。六朝人称谢脁工子发端,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雄压千古矣。唐人多以对偶起,虽森严而乏高古。宋周伯弜选《唐三体诗》,取起句之工者二:“酒渴爱江清,余酣漱晚江”,又“江天清更愁,风柳入江楼”是也。语诚工而气衰飒。余爱苏颋“北风吹早雁,日日渡河飞”,张柬之“淮南有小山,赢女隐其间”,杜子美“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虽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可法者。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朱氏亦编在二年。
力疾坐清晓1,来诗悲早春2。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3。红入桃花嫩,青是柳叶新。望乡应未巳,四海尚风尘4。(此据李诗而翻其意,全是自写己怀。下四,乃申明上戳。《杜臆》:言来诗但悲早春,我则有转添而更甚者。愁伴客,老随身,麾之不去,尤可悲也。且早春何必悲,当此桃嫩柳青,其景色亦正佳耳。但以四海犹乱,望乡未归,此我之所以闻诗而愈悲也。)
1力疾,扶病强起也。《魏志》:司马懿奏:“臣辄力疾将兵。”《晋书》:习凿齿力疾著论一篇。2刘琨诗序:“适足以彰来诗之益美耳。”陈子良诗:“故落早春中。”3客人二字,俱就自己言。4《汉书》:野无风尘之警。“柳青桃复红”,起于谢尚,袭用便成常语。梁简文诗云:“水照柳初碧,烟含桃半红。”乃借烟水以形其红碧。杜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用归入二字写出景色之新嫩。皆是化腐为新之法。
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
新津,乃蜀州属县,朱氏编在上元二年。《杜臆》:此盖新津令
设宴于楼上也。
望极春城上1,开筵近鸟巢2。白花檐外朵,青柳槛前梢。池水观为政3,厨烟觉远庖4。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5。(通首皆楼上所见者,望极二字,直贯至末。春城、鸟巢,属外景;花檐、柳槛,属内景;池水、厨烟,又属席前之景。末则叹美江郊也。《杜臆》:设宴者乃邑令,故以池水比其官清。厨烟远庖,又称其有好生之仁。江郊供客眼,必田野辟而稻梁肥也。)
1吴迈远诗:“春城起风色。”2梁简帝诗:“开筵命羽觞。”何逊诗:“檐外莺啼罢。”3庾信诗:“池水朝含墨。”《世说》:汉阳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庞仲达为太守,到,先候之。棠不交言,但以水一盂置户屏前。仲达思其微意,良久,曰:“水者,欲吾清也。”在职以惠政得民。4《列子》:“庖厨之下,不绝烟火。”《玉藻》:“君子远庖厨。”
5鲍照诗:“江郊霭微明。”
游修觉寺
朱氏编在上元二年。《蜀总志》:修觉山,在新津县治东南五里,山有修觉寺、绝胜亭。
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1。诗应有神助2,吾得及春游3。径石相萦带4,川云自去留5。禅枝宿众鸟6,漂转暮归愁。(此初游修觉寺而作也。上下两截,遥相照应。首联,景之自外而内者,就一远一近说;次联,记入寺之事;三联,景之自内而外者,就一静一动说;末联,记宿寺之情。诗有神助,非自夸能诗,是云胜境能发诗兴耳。川云自去留,写得流行无碍,语涉禅机。宿众乌,即陶诗众鸟皆有托意。用禅枝二字,便于游寺有关切。)
1陈后主诗:“云色入山扉。”2《南史》:谢灵运尝于永嘉西堂,吟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云此语有神助。
3张骏诗:“春游诚可乐。”4梁武帝诗:“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5顾况诗:“达生任去留。”6庾信《安昌寺碑》:“禅枝四静,慧窟三明。”此诗“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乃摹寺前之景,说得蒲洒自如。陆放翁诗“泉石相萦带,云烟互吐吞”,此写湖上之景,说得变见无常。一则参会禅机,一则旷观物态,意各有指,虽脱胎而却非蹈袭。
后游
【鹤注】当是一春两游,故云:“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1,花柳更无私2。野润烟光薄3,沙暄日色迟4。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5?(此重游修觉寺而作也。在四句分截。江山花柳,足上曾游;烟光日色,起下减愁。末联与前章互应,盖思家则生愁,睹景则销愁也。如有待,依然待人;更无私,常得赏玩也。野润之处,烟光微薄,是早景;沙暄之候,日色迟留,是昼景。)
1庾信诗:“暂有江山趣。”2何逊诗:“复看花柳枝。”3梁元帝诗:“灯光入绮帷。”4何逊诗:“日色花中乱。”5《通鉴》:三秦父老,闻刘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舍此欲何之乎?”
赵汸曰:杜诗有两等句,皆尝自言之。其一曰:“新诗改罢自长吟。”凡集中抑扬开创,与造化争衡子一字间者,皆是。其二曰:“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如此章“有待”、“无私”之类是也。盖与造化相流通矣。
绝句漫兴九首
公经营草堂,在上元之始,此诗云“手种桃李”,又云“熟知茅
斋”,应是二年春作。《杜臆》:兴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
兴》,亦竹枝、乐府之变体也。九首逐章相承,各有次第。
眼见客愁愁不醒1,无赖春色到辽亭2。即遣花开深造次3,便教莺语太丁宁4。(此因旅况无聊而发为恼春之词。《杜臆》: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众眼共见客愁,春色突然而至,无赖甚矣。即遣便教,所谓无赖也。深造次,过于忙迫。太丁宁,厌其繁数。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犹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
1《楞严经》:同将眼见。
2《西京杂记》:“新丰多无赖。”按:无赖本属人,杜诗借以指物,
前云“花无赖”,此云“无赖春色”是也。
3《抱朴子》:“造次之接。”
4孙绰诗:“莺语吟修竹。”皇甫谧诗:“三命丁宁。”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1,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2,夜来吹折数枝花。(此章借春风以寄其牢骚,承首章花开。桃李有主,且近家园,而春风忽然吹折,似乎造物亦欺人者。惜桃李,正自惜羇孤也。)
1陶潜诗:“桃李罗堂前。”2陆放翁云:白乐天用相字,多作入声,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此诗亦当从入声读。王元之在商州,尝赋诗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嘉祐谓后二句颇与杜语相似,欲请易之。元之欣然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复易。
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1,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2,更接飞虫打著人。(此章借燕子以寓其感慨,承首章莺语。莺去燕来,春已半矣。污琴书,扑衣袂,即禽鸟亦若欺人者。《杜臆》: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故两章皆带寓言。)
1熟知,就燕言。徐陵诗:“茅斋本自空。”2古诗:“衔泥入君室。”梁虞和《论书》:“以手捉书,大点污。”陶潜诗:“委怀在琴书。”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1,渐老逢春能几回2?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3。(此章言春不暂留,有及时行乐之意。《杜臆》:是达生语,亦是遣愁语。此下三章,皆暮春景物。)1破,残也。沈佺期诗:“别离频破月。”2《世说》:张翰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1,杖藜徐步立芳洲2。颠狂柳絮随风舞3,轻薄桃花逐水流4。(此见春光欲尽,有傲睨万物之意。颠狂轻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讽人,盖年老兴阑,不耐春事也。此并下二章,声调俱谐,不用拗体。)
1鲍照诗:“行子心肠断。”陈后主诗:“春江时一望。”2《庄子》:“原宪杖藜而应门。”昙瑗诗:“徐步寡逢迎。”《楚辞》:“搴芳洲之杜若。”3《世说》:谢道韫《咏雪》诗:“不如柳絮因风起。”4《西京杂记》:茂陵轻薄者化之。
许彦周曰:世间花卉,无逾莲花者,盖诸花皆藉暄风暖日,独莲花得意于水月,其香清凉,虽荷叶无花,亦自香也。梁江从简为《采荷调》云:“欲持荷作柱,荷弱不胜梁。欲持荷作镜,荷暗本无光。”此语嘲何敬从,而波及莲荷矣。春时浓丽,无过桃柳。桃之夭夭,杨柳依依,诗人言之矣。老杜云:“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不知缘谁而波及桃花与杨柳矣。
其六
懒慢无堪不出村1,呼儿日在掩柴门2。苍苔浊酒林中静3,碧水春风野外昏4。(此是酌酒留春,有物外逍遥之意。无堪,无可人意者。林中静,聊以自适。野外昏,听其自扰。)
1嵇康书:“懒与慢相成。”庾信《代阎将军表》:“臣实无堪。”嵇康书:“有不堪者七。”2《吴志》:吴王责孙綝曰:“筑第南桥,不复朝见,此为自在,无所复畏。”
3谢脁诗:“苍苔依砌上。”4梁房篆诗:“前溪碧水流。”《尔雅》:“野外为林。”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1,点溪荷叶叠青钱2。笋根雉子无人见3,沙上凫雏傍母眠。(此借景物以自娱,乃将夏之候也。糁字、铺字、点字、叠字,皆句中眼。《夔州歌》用鹤子、凫雏,与此诗用雉子、凫雏同义。)
1《神仙传》:茅君大宴会,皆有青嫌帐幄,下铺重白毡。《唐书》:
天宝中,童谣云:“燕燕飞上天,天上女儿铺白毡。”
2《洞冥记》:连钱荇,荇如钱文。
3赵曰:雉,性好伏,其子身小,在笋旁难见。俗本讹作稚子,遂起纷纷之说。汉饶歌有《雉子斑》。《西京杂记》:太液池中,凫雏雁子,
布满充积。故以雉子、凫雏作对。宋何承天乐府:“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今按:旧作稚子,或以为笋名,或以为竹留,或以为鼠名,或以为食笋之竹豚,鼠形而大,或以为公子宗文字稚子,皆谬说。
杨慎曰:绝句诗:一句一义,如杜诗此章,本于古诗《四时咏》。王维诗:“柳条拂地不忍折,松干梢云从更长。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欧阳公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散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亦是此体。
其八
舍西柔桑叶可拈1,江畔细麦复纤纤2。人生几何春已夏3,不放香醪如蜜甜4。(此与四章相应,前是逢春而饮,此则遇夏而饮。桑青麦秀,言初夏农桑之乐。)
1《诗》:“爱求柔桑。”
2纤纤,麦穗也。3《左传》:“俟河之清,人寿几何。”4《杜臆》:“香醪,指郫筒酒。”傅玄《酒赋》:“味蜜甜而胆苦也。”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1,恰似十五女儿腰2。谁谓朝来不作意3,狂风挽断最长条4。(此与二章相应,折花断柳,皆叹所遭之不幸。自春入夏,所咏花木禽鸟,俱随时托兴者,独柳色夏青,而仍经摧折,故感慨终焉。)
1鲍照诗:“翾翾翩燕弄风,袅袅柳垂腰。”2《琅琊王歌》:“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三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庾信诗:“上林柳腰细。”
3朝来作意,谓柳叶鲜翠。4晋乐歌:“日和狂风扇。”庾信诗:“河边弱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李东阳《麓堂诗话》:少陵《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词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韩退之亦有之。
申涵光曰:绝句,以浑圆一气,言外悠然为正,王龙标其当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轻者,然超轶绝尘,千古独步。惟杜诗别是一种,能重而不能轻,有鄙俚者,有板涩者,有散漫潦倒者,虽老放不可一世,终是别派,不可效也。李空同处处摹之,可谓学古之过。“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语尚轻便。“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说演义中语。“糁径杨花铺白毡”,则俚甚矣。
客至原注:喜崔明府相过。
【邵氏注】公母崔氏。明府,其舅氏也。此是草堂既成后春景。黄鹤编在上元二年。【张綖注】前有《宾至》诗,而此云客至,前有敬之之意,此有亲之之意。客至二字,见于《世说》。
舍南舍北皆春水1,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2,蓬门今始为君开
3。盘飧市远无兼味4,樽酒家贫只旧醅5。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6。(黄生曰:上四,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下四,留客,见村家真率之情。前借鸥鸟引端,后将邻翁陪结,一时宾主忘机,亦可见矣。盘飧、樽酒,略读。市远,指南市津头。邻翁,即南邻北邻也。)1【钱笺】杨慎引韦述《开元谱》,谓倡优之人,居于社南社北,杜诗正用此,后人改社作舍。按:舍南、舍北,公所居也。若社南、社北,倡优之居,安得取以自况乎?引据舛误,一至于此。朱瀚曰:首句用“在水一方”诗意,次句用海翁狎鸥故事。
2庾信诗:“花径日相携。”谢朓诗:“安得扫蓬径,销此愁与疾。”3丘巨源诗:“蓬门长自寂。”4飧,熟食也。醅,酒之未漉者。《左传》:“盘飧加壁。”潘岳作《夏侯湛诔》:“重珍兼味。”5《易》:“樽酒簋贰。”《庄子》:颜渊曰:“回之家贫,不饮酒,不茹荤。”6《抱朴子》:“奇士硕儒,或隔篱而不接。”
遣意二首
诗云“春水生”,又云“更移橙”,当是草堂成后逢春而作,盖上元二年也。
啭枝黄鸟近1,泛渚白鸥轻。一径野花落2,孤村春水生。衰年催酿黍3,细雨更移橙4。渐喜交游绝5,幽居不用名。(首章,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此皆天然佳句。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末联,不唯笑倒结客少年,亦且唤醒虚声处士矣。申涵光曰:一径、孤村二句,高岑秀句也。)
1《诗》:“交交黄鸟。”
2江总诗:“野花不识采。”3《春秋纬》:凡黍为酒阳,据阴乃能动,故以麦酿黍为酒。按《语林》:王无功有四十六顷在河渚间,自课种黍春秋酿酒。
4王洙曰:橙,香橙也。相如《上林赋》:“黄甘橙揍。”《华阳国志》:蜀有给客橙葵。5《归去来辞》:“喜息交以绝游。”
其二
檐影微微落1,津流脉脉斜2。野船明细火3,宿鹭起圆沙4。云掩* 初弦月5,香传小树花。邻人有美酒6,椎子夜能赊。(次章,叙草堂春夜之景,皆堪遣意。首联,将夜之景;次联,入夜之景;三联,久夜之景。末点夜字,上文皆有关束。因影落,故见流斜;因船火,故见鹭起;月为云掩,故花香暗传。六句语平而意穿。《杜臆》:雁当作鹭,盖因“建子月”诗句同而两误也。春来则雁北向,白露降则鹭飞去,其两误无疑。)
1何逊诗:“徘徊檐影斜。”沈约诗:”积翠远微微。”2古侍:“脉脉不得语。”3【吴注】庾信诗:“细火落空槐。”4吴论:起沙、聚沙,须分别。火照鹭惊,故此诗云起沙;寒雁群宿,故后侍云聚沙。皆当参定。5庾肩吾诗:“初弦值早秋。”6曹植诗:“美酒斗十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