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名方广用

镇肝息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组成】

怀牛膝30g 生赭石30g 生龙骨15g 生牡蛎15g 生龟板15g 生白芍15g 天冬15g 川楝子6g 生麦芽6g 茵陈6g 甘草4g 元参15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1.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脉长有力者。

【方义体会】

《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则见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又日:“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故宜镇摄亢阳,滋养肝肾,以降其逆,方中重用牛膝引血下行折其阳亢,赭石、龙骨、牡蛎潜阳降逆,龟板、元参、天冬、白芍滋养肝肾,茵陈、川楝子清舒肝气,甘草、义芽制金石碍胃之弊,护胃调中。诸药配伍,降而不泄,潜而不坠,共为镇肝熄风之良剂。

本方以头目眩晕,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若心中热甚者,可加生石膏30克;头痛目眩者,可加夏枯草30克、菊花15克;痰多者可加川贝母15克;尺脉重按虚者可加熟地15克、山芋15克。

【临床应用】

1、此方运用甚广,余多用此治疗阳亢型高血压病例1:王xx,男,46岁。身体肥胖,经常头昏脑胀、夜不能眠,自觉行走时上重下轻,经医院捡查:血压200/100mmhg,诊为高血压症,曾服利血平等类药,无显著疗效。经友人介绍,找余诊之,触其脉象沉而弦长,遂与服镇肝熄风汤加麦冬18克、五味子6克、钩藤12克,水煎服三剂。服药二剂,自觉头昏顿减,已能睡眠。

例2:李xx之妻,59岁,患高血压十余年,终日心烦、心悸、头昏脑胀。每遇生气或劳累,诸症加重。诊见:颜面赤红如醉,头昏目眩,心神烦扰,询其失眠尤甚,触其六脉皆弦。治与镇肝媳风汤加石决明24克、麦冬12克、钩藤12克、夏枯草15克、柏子仁9克、炒枣仁12克,水煎令服三剂。药后,自谓心神安定,头昏减轻。又今服三剂,病状稳定,血压140/90mmhg,后以复方罗布麻维持至今,症未再发。

例3:刘xx之妻,50余岁,卒患左侧半身不遂。当夜请余急治。见:患者神志尚清,舌强难语,示意头胀欲裂。左肢活动无度,且不遂意,查血压220/160mmhg,无呕吐、无舌偏,其脉弦大有力。辨此为肝阳重症,急疏“镇肝息风汤”加羚养角6克、钩藤15克,令速煎服之,并嘱其静心安卧。次日复诊,血压180/140 mmhg,头痛减轻,病状稳定,遂令立即住院,并继服上方四剂,中西医治疗十余日。诸症改善,左侧肢体已能渐渐自由活动。

2、治疗头痛、头晕。余用此方中等量加天麻6克、女贞子12克、菊花12克,治疗青年学生每于学习紧张及应试前的心烦、面赤、头痛、头晕等症,若有便秘者,可加熟大黄6克。此亦属一时性的肝阳上浮、阴不潜阳之症,往往数剂可愈,屡用屡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