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旧京琐记

●卷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城厢

明崇祯之际,题北京西向之门曰顺治,南向之门曰永昌,不谓遂为改代之谶。流寇入京,永昌乃为自成年号。清兵继至,顺治亦为清代入主之纪元,事殆有先定欤?禁城东华、西华二门对峙,然至民国则中门易为中华,亦若预为之地者,谓之巧合可矣。

宣武门月城内旧有土墩五,俗传以祭火氏之兄弟五人,曰仁、义、礼、知、信者,其实非也。旧日地势,内城高于外城,京城西面多山,夏秋雨盛则城中之水外注,宣武门宣泄不及,最易存积,五墩盖以志水。若水与墩平,则急须闭门,否则不克下键矣。老辈所言如是,似为近之。

旧日,汉宫非大臣有赐第或值枢廷者皆居外城,多在宣武门外,土著富室则多在崇文门外,故有东富西贵之说。士流题咏率署“宣南”,以此也。近人不察,似以宣南为京寓之统称,乃有饮肆在西长安街而署名曰“宣南春”,可笑也。

前清,前三门晚六七时即下钥,至夜半复开,以通朝官。故居内城者,如有城外饮宴,必流连至于夜午,曰候城门,亦曰倒赶城。至清末,则崇、宣两门皆不闭,而前门独下键,似宵小入城,必须由中门入,可怪也。

京师白塔在阜成门大街。按草木子古今谚云:元初童谣有“塔儿红,北人来作主人翁;塔儿白,南人作主北人客”之语。元世祖时,塔焰赤。明祖起兵淮阳,塔白如故。燕都游览志:“成化元年,于塔座四周砖造灯龛一百八座,相传西方属金,故建白塔以镇之。”俗称煤山为万寿山,其实非是。陶九成《辍耕录》载:“万寿山在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阳,金人名琼花岛,中统三年修缮之。至元八年赐今名”云。按即今北海之琼岛春阴者是。明宣宗实录:“宣德三年春,奉皇太后游西苑,亲掖太后升万岁山。”时杨文贞、李文达皆有赐游西苑记,亦皆称万岁山。高江村金鳌退食笔记谓:“兹山所叠石,皆金、元故物。或本艮岳之石,金人载此自汴至燕,准粮若干,俗呼‘折粮石’。”

圆明园旧有二石,曰大青、小青,故老相传或呼为“破家石”。谓清高宗南巡至某地,见二石,爱之,而惜其难移。有某富家愿悉家资运之,二石至京而钜产破矣。此语故亦无可考。石上皆有高宗题咏,其巨伟亦殊可惊。小青今已移置中央公园之来今雨轩。

团城即清之承光殿也。高江村笔记载:“在金鳌玉蝀桥之东,围以圆城,设睥睨。自掖洞门而升,中构金殿,穹窿如盖,华榱绮牖,旋转如环,俗曰‘圆殿’”云。按今殿之丹墀置大玉瓮,黑质白章,其玉材之伟大为世罕见。上覆以亭,当时臣工题咏甚夥。盖高宗驻跸烟郊时得之破庙中,事见啸亭杂录。又殿中供玉佛一,高与人齐,相传为嘉庆时西藏所贡凡三,一供大内,一供雍和宫,一则供团城,故江村记中未得载之。

京师白塔有二,一在阜成门内,一在北海。按顺治八年,毁万寿山之亭殿,立塔建寺,树碑山趾。康熙己未地震,塔毁,次年重建焉。清会典载:“设白塔信炮总管,隶内务。”盖大内以万岁山为最高,内外有警,以白塔信炮相告。又清制:十月二十五日,自山下燃灯至塔顶,喇嘛唪经其下。

今之琉璃厂,即辽之燕下乡海王村也。考朱笥河文集载:乾隆三年,琉璃厂窑户掘得古墓,有志石,题“辽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行太子左卫率府率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陇西李公墓志铭”,其文曰:“公讳内贞,字吉美,妫内人也。以保宁十年六月一日薨于卢龙坊私第,葬于京东燕下乡海王村。”以此可见京师城郭之变迁,今人呼琉璃厂为海王村,盖始于辽。

西华门内之刘兰塑胡同在后门外,即刘元之故居也。考元史工艺传,阿尼哥,尼波罗国人,授人匠总管。有刘元者从阿学,亦称绝艺。元,字秉元,宝坻人,两都名刹,塑土、范金出元手者,神思妙合,官昭文馆大学士。尝奉谕,非有旨不许为人造像。

顺治门内之天主堂,明万历为利马窦建也。利后封通微国师,故大门题额曰“通微佳境”。予初入京犹见之,至庚子被烧改建,始去焉。按花村看行侍者谈往云:“利马窦,大西洋人,入京师建天主堂于宣武门内,卒于万历之庚戌,以陪臣礼葬阜成门外三里许。”谈往又载:“西城蓝靛厂,万历间始建西顶娘娘庙于此。地素洼下,有狂人倡为捐土之议,都城男妇,筐担车运,囊盛马驮,处女妖姿,身坐轿中,各怀土袋以邀福利,一时若狂。然不数年,遂有辽阳捐地之事。”

大光明殿,今但名之曰光明殿,在西安门内。昔日建筑甚宏丽,后并撤废,但有遗址,尚极宽阔耳。按清世祖逝世,顾命四大臣索尼、鳌拜、遏必隆、萨克萨哈同来焚香,盟誓于此。旃檀寺,旧名宏仁寺。康熙时,迎旃檀佛居之,俗乃呼旃檀寺焉。有御制碑文云“自西域传至中国,历二千六百五十六年”。今此佛不知何往矣。

旃檀寺之西有腾禧殿旧址,闻当日覆以黑琉璃瓦,俗呼为黑老婆殿。按明武宗西幸宣府,悦乐伎刘良女,载归,居腾禧殿。出入挟以自随。有驰马失簪一事,李笠翁玉搔头传奇即演此事。其傍有王妈妈井,今则并遗址不可寻矣。

西山碧云寺,元之碧云庵,耶阿利吉所建。明内于经拓为寺,魏忠贤重修,两皆立冢于是。然于下狱死,魏戮尸,皆不得其终也。康熙时,御史张瑗请毁魏碑额,其大略云:“香山碧云禅院呼于公寺,询之土人,知逆挡之墓,碑后刻有孝官孝孙等六七十人姓名。乞即饬立仆其碑,划平其墓。”奉旨:“魏忠贤碑墓著交该城官员仆毁划平。”按,魏墓道虽经划伐,遗址至今犹在也。

北京梅树无地栽者,以地气冱寒也。城中惟贝勒毓朗园中一株,盖坑地炽炭,作玻璃亭以覆之。城外则惟汤山之园中有之,地属温泉,土脉自暖。余尝于二月中过之,梅十余株,与杏花同时开放,惜皆近年补种,无巨本也。池中荷钱已叠,亦关地气。

昔日,三海等处皆为禁地。夏日,南人好水嬉者,东则东便门外之二闸(即通惠闸),赴通州之河道也。河流如带,破艇三五,篙人裸体,赤日中撑舟,殊无佳景。北则德胜门之积水潭。南则彰仪门之南河泡,高柳长槐,稍有江乡风景。城中则争趋于十刹海,荷田数顷,水鸟翔集,堤北有会贤堂,为宴集之所,凭栏散暑,消受荷风,士流乐之。厥后,种荷人索资于会贤堂,不满所望,乃壅而为稻田,杀风景矣。

外蒙宾馆,昔日在东交民巷北者曰内馆,在黄寺傍者曰外馆。年班王公,迨秋而集,如鸿雁然,福晋郡主亦至焉。昔于荷包巷见数蒙族贵妇,高车而过,遍视各物,有忭羡意。一妇见小洋钅表,窃怀之,肆人若无见。俄出单购物,匆匆而去。询之肆人:“曾见窃者否?”曰:“见之矣!患其不窃耳。彼辈一有怀挟即不论货价,且他日必再来吾肆,所得不已多乎?”蒙人之愚与肆人之狡如是。

法源寺,唐之悯忠观也。丁香最盛,中有石幢,为辽代旧物,壁嵌唐苏灵芝碑。又一碑为史思明书,其结衔为御史大夫幽州太守。

京西花之寺,其名甚雅,而无故实可考。顷读天录识余,谓青州亦有花之寺,亦不识其命名之义。

长椿寺向藏九莲菩萨像,盖明神宗后像也。明思宗小皇子病笃,时呼九莲菩萨,责薄待后家云云。见明史稿。寺院楸二株最高,花时游人甚盛。

崇效寺最古,唐之枣花寺也。牡丹最盛,为都门游览之一。寺旧为明之遗民以供思宗神位之处。旧藏有青松红杏图,当明鼎革,有边将者出家于寺中绘兹图,盖有感于松山杏山之役也。自清初,名人题咏都遍。厥后,寺僧不肖,此图押之质肆。庚子后,流转入杨荫伯京卿手,卒归之寺。又有驯鸡图,无足观。

前门左右旧有东西荷包巷,顾绣荷包诸肆,鳞萃比栉,朝流士女日往游观,巷外车马甚盛。前门改建后,始尽撤之。

北京街市在未修马路以前,其通衢中央皆有甬道,宽不及二文,高三四尺,阴雨泥滑,往往翻车,其势甚险。询之故老,云此本辇道,其初驾过必铺以黄土。原与地平,日久则居民炉灰亦均积焉,日久愈甚,至成高垅云。

旧日,道路不治,虽有御史任街道厅、工部任沟渠,具文而已。行人便溺多在路途,偶有风厉御史,亦往往一惩治之,但颓风卒不可挽。光绪时,闻有某部曹便旋于道,适街厅过,呼而杖。部曹不敢自明为某官,御史亦不询其何人,杖毕,系棍而去,人传以为笑。大栅栏之同仁堂生意最盛,然其门前为街人聚而便溺之所,主人不为忤,但清晨命人泛扫而已。盖惑于堪舆家言,谓其地为百鸟朝凤,最发旺云。

昔有计偕人戏为京师立一医方,云:人中黄、人中白、牛溲、马勃、灶心土,各等分,无根水调匀之,用日晒干,车轮碾为细末,西北风送入鼻中服之,令人名利之心自然消灭。北京街道虽不治,然古昔之工程则甚备,各通衢皆有暗沟以资宣泄,水患甚少。所谓大明濠者,皆用巨石砌盖之,工极坚固,数百年来未尝败也。自修为马路,往往毁弃旧沟,一经盛雨,汪洋在途矣。旧例,四月开沟,则秽气外泄,行人不慎,往往灭顶,亦殊可惧。昔有戏为月令者曰:“是月也,臭沟开,闱墨出,举人化为官来。”“来”乃发声,盖呼仆曰“来”,官体也。亦是恶谑。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