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脉诀汇辨

缓脉(阴)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体象 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 ,初春杨柳。

缓脉以宽舒和缓为义,与紧脉正相反也。故曰,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者,此真胃气脉也。

兼脉 主病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左尺缓涩,精宫不及。

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右关沉缓,土弱湿侵。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素问·玉机真藏论》:“岐伯曰:脾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善者不可见,恶者可见。”是故缓脉不主疾病。惟考其兼见之脉,乃可断其为病。浮而且缓,风上乘也;沉而且缓,湿下侵也。缓而且大,风虚内盛;缓而且细,湿痹外乘。缓而且涩,脾不能统血也;缓而且弱,肺不能主气也。

按缓脉在八卦为坤,在五行为土,在时为四季之末,在人身为足太阴脾。若阳寸阴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软无偏胜者,和平之脉也。故张太素又比之“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盖土为万物之母,中气调和,则百疾不生,缓之于脉大矣哉!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为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四肢沉重不举,不及则令人九窍壅塞不通。”《脉经》云:“脾王之时,其脉大阿阿而缓,名曰平脉。

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脾,木之克土,为贼邪,死不治。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脾,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洪大而散者,是心之乘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脾,水之陵土,为微邪,虽病即瘥。”伪诀以缓脉主脾热、口臭、反胃、齿痛、梦鬼诸证,似乎缓脉主实热有余之证,杜撰如此。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