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旧唐书

卷四十 志第二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地理三

○淮南道六江南道七陇右道八

淮南道

扬州大都督府隋江都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于润州江宁县置扬州,以隋江都郡为兖州,置东南道行台。七年,改兖州为邗州。九年,省江宁县之扬州,改邗州为扬州。置大都督,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贞观十年,改大都督为都督,督扬、滁、常、润、和、宣、歙七州。龙朔二年,升为大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广陵郡,依旧大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扬州。自后置淮南节度使,亲王为都督,领使;长史为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恒以此为治所。旧领县四:江都、六合、海陵、高邮、户二万三千一百九十九,口九万四千三百四十七。天宝领县七,户七万七千一百五,口四十六万七千八百五十七。在京师东南二千七百五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七百四十九里。

江都汉县,属广陵国。隋为江都郡。武德三年,改为兖州,七年改为邗州,九年改为扬州都督府,皆以江都为治所

江阳贞观十八年,分江都县置,在郭下,与江都分理

六合汉堂邑县,属临淮郡。晋置秦郡,北齐为秦州,后周为方州,隋改为兖州。武德七年,复为方州,置六合县。又分六合置石梁县。贞观元年,省方州,并石梁入六合,属扬州。

海陵汉县,属临淮郡。至隋,属南衮州。武德二年,属扬州,景龙二年,分置海安县。开元十年省,并入海陵

高邮汉县,属广陵国,至隋不改。武德二年,属兖州。州改,仍旧

扬子永淳元年,分江都县置

天长天宝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天宝七载,改为天长。

楚州中隋江都郡之山阳县。武德四年,臧君相归附,立为东楚州,领山阳、安且、盐城三县。八年,废西楚州,以盱眙来属,仍去"东"字。天宝元年,改为淮阴郡。乾元元年,复为楚州。旧领县四,户三千三百五十七。口一万六千二百六十二。天宝领县五,户二万六千六十二,口十五万三千。在京师西南二千五百一里,至东都一千六百六十里。

山阳汉射阳县地,属临淮郡。晋置山阳郡,改为山阳县。武德四年,置东楚州。八年,去"东"字,治于此县。县东南有射阳湖

盐城汉盐渎县地,属临淮郡。久无城邑,隋末,韦彻于此置射州,立射阳、安乐、新安三县。武德四年归国,因而不改。七年,废射州及三县,置盐城县于废射州,仍属楚州

盱眙汉县,属临淮郡。武德四年,置西楚州。置总管,管东楚、西楚。领盱眙一县。八年,废西楚州,以盱眙属楚州。宝应汉平安县,属广陵国。武德四年,置仓州,领安宜一县。七年,州废,县属楚州。肃宗上元三年建巳月,于此县得定国宝十三枚,因改元宝应,仍改安宜为宝应

淮阴乾封二年,分山阳县置于隋旧废县。

滁州下隋江都之清流县。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置滁州,又以扬州之全椒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永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滁州。旧领县二,户四千六百八十九,口二万一千五百三十五。天宝领县三,户二万六千四百八十六,口十五万二千三百七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五百六十四里,至东都一千七百四十六里。

清流汉全椒县地,属九江郡。梁置南谯州,居桑根山之朝阳,在今县西南八十里南谯州故城是也。北齐自南谯故城经治于此新昌郡城,今州治是也。隋改南谯为滁州,后废。武德三年复置,皆治于清流县

全椒汉旧县名。梁北谯郡,又改为临滁郡。隋改为滁县,炀帝复为全椒。永阳景龙二年,分清流县置。

和州隋历阳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改为和州。天宝元年,改为历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和州。旧领县二,户五千七百三十,口三万三千四百一。天宝领县三,户二万四千七百九十四,口十二万一千一十三。在京师东南二千六百八十三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一十一里。

历阳汉县,属九江郡。东晋置历阳郡。宋为南豫州,北齐置和州。隋为历阳郡。国初,复为和州。皆治此县

乌江汉东城县之乌江亭,属九江郡。北齐为密江郡,陈为临江郡,后周为问江郡,隋为乌江郡,县皆治此

含山武德六年置,八年废。长安四年复,为武寿县。神龙元年,复为含山。

濠州下隋为钟离郡。武德三年,改为濠州。又改临濠为定远县,化明为招义县。领钟离、涂山、定远、招义四县。武德四年,省涂山入钟离。天宝元年,改为钟离郡。乾元元年,复为濠州。旧领县三,户二千六百六十,口一万三千八百五十五。天宝,户二万一千八百六十四,口十万八千三百六十一。在京师东南二千一百五十里,至东都一千三百一十三里。

钟离汉县,属九江郡。晋、宋、齐、梁,置徐州。隋初为濠州,炀帝复为钟离郡。武德三年,置濠州。皆治于此。武德七年,省涂山县并入

定远汉曲阳县地,属九江郡。隋置定远县

招义汉淮陵县地,属临淮。宋置济阴郡。武德七年,改为招义。

庐州上隋庐江郡。武德三年,改为庐州,领合肥、庐江、慎三县。七年,废巢州为巢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庐江郡。乾元元年,复为庐州,自中升为上。旧领县四,户五千三百五十八,口二万七千五百一十三。天宝领县五,户四万三千三百二十三,口二十万五千三百九十六。在京师东南二千三百八十七里,至东都一千五百六十九里。

合肥汉县,属九江郡。旧县在北。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与肥水合,故曰合肥。梁置合州,隋初为庐江郡,皆治此县

慎汉逡遒县,属九江郡。古城在今县南。隋为慎县

巢汉居巢县,属庐江郡。隋为襄安县。武德三年,置巢州,分襄安立开城、扶阳二县。七年,废巢州及开城、扶阳二县,改襄安为巢县,属庐州

庐江汉郡名。汉龙舒县地,属庐江郡。梁置湖州,隋复旧也

舒城开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庐江二县置,取古龙舒县为名。

寿州中隋为淮南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改为寿州。七年,置都督府,督寿、蓼二州,领寿春、安丰、霍丘三县。贞观元年,废都督府,又以废霍州之霍山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寿春郡,又置霍山县。乾元元年,复为寿州。旧领县四,户二千九百九十六,口一万四千七百一十八。天宝领县五,户三万五千五百八十二,口十八万七千五百八十七。在京师东南二千二百一十七里,至东都一千三百九里。

寿春汉县,属九江郡。晋改为寿阳。晋于此置扬州,齐置豫州,后魏置扬州,梁复为豫州,后周置扬州。隋改寿州,炀帝为淮南郡,武德为寿州。皆以寿春为治所

安丰汉六国,故城在县南。梁置安丰郡。县界有芍陂,灌万顷,号安丰塘。隋因置县

霍山汉灊县,属庐江郡。隋置霍山应城三县。贞观元年,废霍州,省应城、灊城二县,以霍山属寿州

盛唐旧霍山县。神功元年,改为武昌。神龙元年,复为霍山。开元二十七年,改为盛唐,仍移治于驺虞城

霍丘汉松滋县地,属贯庐江郡。武德四年,置蓼州,领霍丘一县。七年,蓼州废,霍丘属寿州。县北有安丰津,斩毌丘俭处。

光州紧中隋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置总管府,以定城县为弦州,殷城县为义州,以废宋安郡为谷州,凡管光、弦、义、谷、庐五州。光州领光山、乐安、固始三县。武德七年,改总管为都督府。贞观元年,罢都督府,省弦州及义州,以定城、殷城二县来属。又省谷州,以宋安并入乐安。天宝元年,改为弋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光州。旧领县五,户五千六百四十九,口二万八千二百九十一。天宝,户三万一千四百七十三,口十九万八千五百八十。至京师一千八百五十五里,至东都九百二十五里。

定城汉弋阳地,属汝南郡。南齐为南弋阳县,寻改为定城,武德三年,于县置弦州,领定城一县。贞观元年,废弦州,以定城属光州,州所理也

光山晋分弋阳置西阳县,梁于县置光州,隋为弋阳郡。武德三年,复为光州,治于光山县。太极元年,移州理于定城

仙居汉轪县,属江夏郡,古城在县北十里。宋分轪县置乐安县。天宝元载,改为仙居

殷城汉期思县地,属汝南郡。宋置苞信县。隋改为殷城,取县东古殷城为名。

固始汉浸县,属汝南郡,后汉改为固始。

蕲州中隋蕲春郡。武德四年,平朱粲,改为蕲州,领蕲春、蕲水、罗田、黄梅、浠水五县。其年,省蕲水入蕲春,又分蕲春立永宁,省罗田入浠水。又改浠水为兰溪,又于黄梅县置南晋州。八年,州废,以黄梅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蕲春郡。乾元元年,复为蕲州。旧领县四,户一万六百一十二,口三万九千六百七十八。天宝,户二万六千八百九,口十八万六千八百四十九。至京师二千五百六十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二十四里。

蕲春汉县,属江夏郡。吴为蕲春郡。晋改为西阳,又改为蕲阳。周平淮南,改为蕲州。

黄梅汉蕲春县地。宋分置新蔡郡。隋改为黄梅。武德四年,置南晋州,领黄梅、义丰、长吉、塘阳、新蔡五县。八年,废州,仍省义丰等四县,以黄梅来属。

广济汉蕲春县地。武德四年,置永宁县。天宝元年,改为广济县。

蕲水汉蕲春县地。宋置浠水县。武德四年,改为兰溪。天宝元年,改为蕲水。

申州中隋义阳郡。武德四年,置申州,领义阳、钟山二县。八年,省南罗州,又以罗山来属。天宝元年,改为义阳郡。乾元元年,复为申州。旧领县三,户四千七百二十九,口二万三千六十一。天宝,户二万五千八百六十四,口十四万七千七百五十六。至京师一千七百九十六里,至东都九百四十三里。

义阳汉平氏县之义阳乡,属南阳郡。魏分南阳立义阳郡。晋自石城徙居于仁顺,今州理也。宋置司州,后魏改为郢州,隋改为申州

钟山汉鄳县地,属江夏郡。隋改钟山县。罗山汉鄳县地,隋为罗山县。武德四年,置南罗州,领罗山一县。八年废,属申州。

黄州下隋永安郡。武德三年,改为黄州,置总管,管黄、蕲、亭、南司四州。黄州领黄冈、木兰、麻城、黄陂四县。其年,省木兰县,分黄冈置堡城县,分麻城置阳城县。仍于麻城县置亭州,于黄陂县置南司州。七年,废南司州及亭州,县并属黄州。仍省堡城入黄冈。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齐安郡。乾元元年复为黄州。旧领县三,户四千八百九十六,口二万二千六十。天宝,户一万五千五百一十二,口九万六千三百六十八。在京师东南二千一百四十八里,至东都一千四百七十里。

黄冈汉西陵县地,江夏郡。北齐于旧城西南筑小城,置衡州,领齐安一郡。隋改齐安为黄州,治黄冈

黄陂汉西陵县地。后周于古黄城西四十里独家村置黄陂县。武德三年,置南司州。七年,州废,县属黄州。麻城汉西陵县地。隋置麻城县。武德三年,于县置亭州,领麻城、阳城二县。八年,州废,仍省阳城入麻城,县属黄州。

安州中都督府隋安陆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安州,领安陆、云梦、应阳、孝昌、吉阳、应山、京山、富水八县。其年,于应山县置应州,领应山一县。于孝昌县置澴州,领孝昌一县。以富水、京山二县属温州。改应阳为应城县。安州置总管,管澴、应二州。七年州废,澴、应二州县属安州。改为大都督府,督安、申、阳、温、复、沔、光、黄、蕲九州。六年,罢都督府。七年,又置,督安、隋、温、沔、复五州。十二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安陆郡,依旧为都督府,督安、隋、郢、沔四州。乾元元年,复为安州。旧领县六,户六千三百三十八,口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九。天宝,户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一,口十七万一千二百二。在京师东南二千五十一里,至东都一千一百九十里。

安陆汉县,属江夏郡。宋分江夏立安陆郡。武德四年,改为安州,治于安陆。

孝昌宋分安陆县置。武德四年,置澴州,领孝昌、澴阳二县。八年,州废,以澴阳、孝昌属安州。

云梦汉安陆县地。后魏分安陆,于云梦古城置云梦县。

应城宋分安陆县置应城县,隋改为应阳。武德四年,复为应城。

吉阳梁分安陆置平阳县,后魏改为京池。隋改为吉阳,取山名。

应山汉隋县地,属南阳郡。梁分隋县置永阳县。隋改为应山。以县北山为名。

舒州下隋同安郡。武德四年,改为舒州,领怀宁、宿松、太湖、望江、同安五县。其年,割宿松置严州。五年,又割望江置高州,又改高州为智州。六年,舒州置总管府,管舒、严、智三州。七年,废智州,望江属严州,八年,又废严州,以望江、宿松二县来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同安郡。至德二年二月,改盛唐郡。乾元元年,复为舒州。旧领县五,户九千三百六十一,口三万七千五百三十八。天宝,户三万五千三百五十三,口十八万六千三百九十八。在京师东南二千六百二十六里,至东京一千八百九十三里。

怀宁汉皖县地,晋于皖县置怀宁县。晋置晋熙郡。隋改为熙州,又为同安郡。武德四年,改为舒州,以怀宁为州治

宿松汉皖县地,梁置高塘郡。隋罢郡,置宿松县。武德四年,置严州,领宿松一县。七年,废智州,以望江来属。八年,废严州,二县来属舒州

望江汉皖县地,晋置新治县。陈于县置大雷郡。隋改新治为义乡,寻改为望江。武德四年,置高州,寻改为智州。七年,州废,县属严州。八年,废州,以县属舒州

太湖汉皖县地,宋置太湖县

同安汉枞阳县,属庐江郡。梁置枞阳郡。隋罢郡为同安县,取界内古城名。

江南道

江南东道

润州上隋江都郡之延陵县。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置润州于丹徒县,改隋延陵县为丹徒,移延陵还治故县,属茅州。六年,辅公祏反,复据其地。七年,平公祏,又置润州,领丹徒县。八年,废简州,以曲阿来属。九年,扬州移理江都,以延陵、句容、白下三县属润州。天宝元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润州。永泰后,常为浙江西道观察使理所。旧领县五,户二万五千三百六十一,口十二万七千一百四。天宝领县六,户十万二千三十三,口六十六万二千七百六。在京师东南二千八百二十一里,至东都一千七百九十七里。

丹徒汉县,属会稽郡。春秋吴朱方之邑地,吴为京口戍。晋置南徐州。隋为延陵镇,因改为延陵县。寻以蒋州之延陵、永年,常州之曲阿三县置润州,东润浦为名。皆治于丹徒县。

丹阳汉曲阿县,属会稽郡。又改名云阳,后复为曲阿。武德五年,于县置简州。八年,州废,县属润州。天宝元年,改为丹阳县,取汉郡名

延陵汉曲阿县地,晋分置延陵郡。隋移郡丹徒。武德三年,移于今所,属茅州。七年,废茅州,以县属蒋州。八年,改蒋州为扬州。九年,改属润州

上元楚金陵邑,秦为秣陵。吴名建业,宋为建康。晋分秣陵置临江县,晋武改为江宁,武德三年,于县置扬州,仍置东南道行台,改江宁为归化。六年,辅公祏反,据其地。七年,公祏平,置行台尚书省,改扬州为蒋州。废茅州,以句容二县来属蒋州。八年,罢行台,改蒋州置扬州大都督府。改归化县为金陵。扬州领金陵、句容、丹阳、溧水六县。九年,扬州移治江都,改金陵为白下县。以延陵、句容、白下三县属润州,丹阳、溧阳、溧水三县属宣州。移白下治故白下城。贞观七年,复移今所。九年,改为江宁县。至德二年二月,置江宁郡。乾元元年,于江宁置昇州,割润州之句容江宁、宣州之当涂溧水四县,置浙西节度使。上元二年,复为上元县,还润州。当涂等三县各依旧属

句容汉县,属丹阳郡。武德四年,于县置茅州,领句容。七年,州废,以县属蒋州。九年,属润州。乾元元年,属昇州。宝应元年州废,属润州。金坛垂拱四年,分延陵县置也。

常州上隋毗陵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化,置常州,领晋陵、义兴、无锡、武进四县。六年,复陷辅公祏。七年,公祏平,复置常州,于义兴置南兴州。八年,州废,义兴来属,省武进入晋陵。天宝元年,改为晋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常州。旧领县四,户二万一千一百八十二,口十一万一千六百六。天宝领县五,户十万二千六百三十一,口六十九万六百七十三。在京师东南二千八百四十三里,至东京一千九百八十三里。

晋陵、汉毗陵县,属会稽郡,吴延陵邑也。晋改为晋陵郡。隋省郡,于常熟县置常州。武德中,移于今治

武进晋分曲阿县置武进,梁改为兰陵,隋废。垂拱二年,又分晋陵置,治于州内

江阴梁分兰陵县置。武德三年,于县置暨州,领江阴、暨阳、利城三县。九年,省暨阳、利城入江阴,属常州

义兴汉阳羡县,属会稽郡。晋立义兴郡及县。武德七年,置南兴州,领义兴、阳羡、临津三县。八年,废南兴州及阳羡、临津二县,义兴复隶常州

无锡汉县,属会稽郡,隋属常州。

苏州上隋吴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苏州。六年,又陷辅公祏。七年,平公祏,复置苏州都督,督苏、湖、杭、暨四州,治于故吴城,分置嘉兴县。八年,废嘉兴入吴县。九年,罢都督。贞观八年,复置嘉兴县。领吴城、昆山、嘉兴、常熟四县。天宝元年,改为吴郡。乾元元年,复为苏州。旧领县四,户一万一千八百五十九,口五万四千四百七十一。天宝领县六,户七万六千四百二十一,口六十三万二千六百五十五。在京师东南三千一百九十九里,至东都二千五百里。

吴春秋时吴都阖闾邑。汉为吴县,属会稽郡。隋平陈,置苏州,取州西姑苏山为名

嘉兴汉由拳县,属会稽郡。吴改嘉兴,隋废。武德七年,复置,属苏州。八年,废入吴。贞观八年,复置,属苏州

昆山汉娄县,属会稽郡。梁分娄县置信义县。又分信义置昆山,取县界山名。

常熟晋分吴县置海虞县。梁改常熟县。今昆山县东一百三十里常熟故城是也。隋旧治南沙城,武德七年,移于今所治城。

长洲万岁通天元年,分吴县置,在郭下,分治州界。

海盐汉县,属会稽郡。久废。景云二年,分嘉兴县复置。先天元年,复废。开元五年,复置,治吴御城。

湖州上隋吴郡之乌程县。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湖州,领乌程一县。六年,复没于辅公祏。七年平贼,复置,仍废武州,以武康来属。又省雉州,以长城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吴兴郡。乾元元年,复为湖州。旧领县五,户一万四千一百三十五,口七万六千四百三十。天宝领县五,户七万三千三百六,口十七万七千六百九十八。在京师东南三千四百四十一里,至东都二千六百四十四里。

乌程汉县,属会稽部。梁置震州,取震泽名。隋改湖州,取州东太湖为名。皆治乌程。

武康吴分乌程、余杭二县立永安县,晋改为永康,又改为武康。武德四年,置武州,七年,州废,县属湖州。

长城晋分乌程置长城县。武德四年,置雉州,领长城、原乡二县。七年,州废及原乡并入长城,属湖州。

安吉武德四年置,属桃州。七年,废入长城。麟德元年,复分长城县置。

德清天授二年,分武康置武原县。景云二年,改为临溪。天宝元年,改为德清县。

杭州上隋余杭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杭州,领钱塘、富阳、余杭三县。六年,复没于辅公祏。七年平贼,复置杭州。八年,废潜州,以於潜县来属。贞观四年,分钱塘置盐官县。天宝元年,改为余杭郡。乾元元年,复为杭州。旧领县五,户三万五百七十一,口十五万三千七百二十。天宝领县九,户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八,口五十八万五千九百六十三。在京师东南三千五百五十六里,至东都二千九百一十九里。

钱塘汉县,属会稽郡。隋于余杭县置杭州,又自余杭移州理钱塘。又移州于柳浦西,今州城是。贞观六年,自州治南移于今所,去州十一里。又移治新城戍。开元二十一年,移治州郭下。二十五年,复还旧所。

盐官汉海盐县地,有盐官,吴遂名县。武德四年,属东武州。七年,省入钱塘。贞观四年,复分钱塘置。

余杭汉县,属会稽郡。隋置杭州,后徙治钱塘。

富阳汉富春县,属会稽郡。晋改为富阳。隋旧县。

於潜汉县,属丹阳郡。武德七年,置潜州,领於潜、临水二县。八年,废潜州及临水县,於潜还杭州。

临安垂拱四年,分余杭、于潜,置于废临水县。

新城永淳元年,分富阳置。

紫溪垂拱二年,分於潜置。万岁通天元年,改为武隆。其年,依旧为紫溪。

唐山万岁通天元年,分紫溪,又别置武隆县。神龙元年,改为唐山。

越州中都督府隋会稽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越州总管,管越、嵊、姚、鄞、浙、纲、衢、谷、丽、严、婺十一州。越州领会稽、诸暨、山阴三县。七年,改总管为都督,督越、婺、鄞、嵊、丽五州。越州领会稽、诸暨、山阴、余姚四县。八年,废鄞州为鄮县,嵊州为剡县,来属。丽州为永康,属婺州。省山阴县。督越、婺二州。贞观元年,更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天宝元年,改越州为会稽郡。乾元元年,复为越州。旧领县五,户二万五千八百九十,口十二万四千一十。天宝领县七,户九万二百七十九,口五十二万九千五百八十九。在京师东南三千七百二十里,至东都二千八百七十里。

会稽汉郡名。宋置东扬州,理于此,齐、梁不改。隋平陈,改东扬州为吴州。炀帝改为越州,寻改会稽郡,皆立于此县

山阴垂拱二年,分会稽县置,在州治,与会稽分理

诸暨汉县,属会稽郡。越王允常所都

余姚汉县,属会稽郡。隋废。武德四年,复置,仍置姚州。七年,州废,县属越州

剡汉县,属会稽郡。武德四年,置嵊州及剡城县。八年,废嵊州及剡城,以剡县来属。

萧山仪凤二年,分会稽、诸暨置永兴县。天宝元年,改为萧山。

上虞汉县,属会稽郡。

明州上开元二十六年,于越州鄮县置明州。天宝元年,改为余姚郡。乾元元年,复为明州,取四明山为名。天宝领县四,户四万二千二十七,口二十万七千三十二。在京师东南四千一百里,至东都三千二百五十里。

鄮汉县,属会稽郡。至隋废。武德四年,置鄞州。八年,州废为鄮县,属越州。开元二十六年,于县置明州

奉化,慈溪,翁山,已上三县,皆鄮县地。开元二十六年,析置。

台州上隋永嘉郡之临海县。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海州,领临海、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五县。五年,改为台州。六年,没于辅公祏。七年平贼,仍置台州,省宁海入章安。八年,废始丰、乐安二县入临海。贞观八年,复分置始丰。旧管二县。永昌元年,置宁海县。神龙二年,置象山县。天宝元年,改为临海郡。乾元元年,复为台州。旧领县二:临海、始丰。户六千五百八十三,口三万五千三百八十三。天宝领县六,户八万三千八百六十八,口四十八万九千一十五。在京师东南四千一百七十七里,至东都三千三百三十里。

临海汉回浦县,属会稽郡。后汉改为章安。吴分章安置临海县。武德四年,于县置台州,取天台山为名

唐兴吴始平县,晋改始丰,隋末废。武德四年,复置。八年,又废。贞观八年,复为始丰县。上元二年,改为唐兴

黄岩上元二年,分临海置

乐安废县。上元二年,分临海置,徙治孟溪

宁海永昌元年,分临海置

象山神龙二年,分宁海及越州鄮县置。

婺州隋东阳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婺州,领华川、长山二县。七年,废纲州,义乌来属。八年,废丽州为永康县、衢州信安县,并来属。又废谷州入信安,长山入金华县。贞观八年,复置龙丘县。咸亨五年,置兰溪、常山二县。垂拱二年,分龙丘、信安、常山三县置衢州,又置东阳县。天授二年,又置武义县。天宝元年,改婺州为东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婺州。旧领县五,户三万七千八百一十九,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九十。天宝领县七,户十四万四千八十六,口七十万七千一百五十二。在京师东南四千七十三里,至东都三千一百三十五里。

金华汉乌伤县,属会稽郡。后汉分乌伤置长山县。吴置东阳郡。隋改长山为金华,取州界山为名

义乌晋分乌伤县置。武德四年,置纲州,仍分置华川县。七年,废纲州及华川县,改乌伤为义乌,以县属婺州

永康吴分乌伤县置。武德四年,置丽州,又分置缙云县。八年,废丽州及缙云县,以永康来属

东阳垂拱二年,分乌伤县,取旧郡名。兰溪咸亨五年,析金华县西界置,以溪水为名。武成天授二年,分永康置武义县,又改为武成

浦阳新置。

衢州武德四年,平李子通,于信安县置衢州。七年陷贼,乃废。垂拱二年,分婺州之信安、龙丘置衢州,取武德废州名。天宝元年,改为信安郡。乾元元年,复为衢州,又割常山入信州。天宝领县五,户六万八千四百七十二,口四十四万四百一十一。在京师东南四千七百十三里,至东都三千一百四十五里。

信安后汉新安县,晋改为信安。武德四年,置衢州,县仍属焉。又分置须江、定阳二县。八年,废衢州及须江、定阳二县,以信安还属婺州

龙丘汉太末县,属会稽郡。晋置龙丘县,以山为名。至隋废。武德四年,置谷州及太末、白石二县。八年,废谷州及白石、太末二县入信安县。贞观八年,分金华、信安二县置龙丘县,来属婺州。垂拱二年,躭衢州

须江武德四年,分信安置,以城南有须江。八年废,永昌元年,分信安复置。

盈川如意元年,分龙丘置,县西有刑溪,陈时土人留异恶"刑"字,改名盈川,因以为县名。

常山咸亨五年,分信安置,属婺州。垂拱二年,改属衢州。乾元元年,属信州,又还衢州。

信州上乾元元年,割衢州之常山、饶州之弋阳、建州之三乡、抚州之一乡,置信州,又置上饶、永丰二县。领县四,户四万。在京师东南五千八百里,至东都二千九百五十里。

上饶乾元元年置,州所理也。元和七年,省永丰县入

弋阳旧属饶州,乾元元年,来属。

贵溪永泰元年十一月,分弋阳西界置。玉山证圣二年,分常山、须江置,属衢州。乾元元年,割属信州。

睦州隋遂安郡。武德四年,平汪华,改为睦州,领雉山、遂安二县。七年,废严州之桐庐县来属,又改为东睦州。八年,去"东"字。旧管县三,治雉山。万岁登封二年,移治建德。天宝元年,改为新定郡。乾元元年,复为睦州。旧领县三:雉山、遂安、桐庐。户一万二千六十四,口五万九千六十八。天宝领县六,户五万四千九百六十一,口三十八万二千五百一大三。在京师东南三千六百五十九里,至东都二千八百三十一里。

建德汉富春县地,属会稽郡。吴分置建德县,隋废。永淳二年,复分桐庐、雉山置。万岁通天二年,移州治建德县

清溪汉歙县地,属丹阳郡。后分置新安县,隋改为雉山。文明元年,复为新安。开元二十年,改为还淳。永贞元年十二月,避宪宗名,改为清溪。旧为睦州治所,移建德

寿昌永昌元年七月,分雉山县置。载初元年废,神龙元年复。旧治白艾里,后移于今所。桐庐吴分富春县置。武德四年,于县置严州,领桐庐、分水、建德三县。七年,废州及分水、建德二县。以桐庐属睦州。旧治桐溪,开元二十六年,移治钟山

分水如意元年,分桐庐县之四乡,置武盛县。神龙元年,改为分水

遂安后汉分歙县南乡安定里,置新定县。晋改新定为遂安。

歙州隋新安郡。武德四年,平汪华,置歙州总管,管歙、睦、衢三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复为歙州。旧领县三,户六千二十一,口二万六千六百一十七。天宝领县五,户三万八千三百三十,口二十六万九千一百九。在京师东南三千六百六十七里,至东都二千八百二十六里。

歙汉县,属丹阳郡。县南有歙浦,因为名。隋于县置新安郡。武德改为歙州。

休宁吴分歙县置休阳县,后改为海阳。晋武改为海宁,隋改为休宁。黟汉县,属丹阳郡。音同医,县南墨岭山出石墨故也。县置在黟川。

绩溪永徽五年,分置北野县,后改为绩溪。

婺源开元二十八年正月九日置。

处州隋永嘉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括州,置总管府,管松、嘉、台三州。括州领括苍、丽水二县。七年,改为都督府。八年,废松州为松阳县来属。省丽水入括苍。贞观元年,废都督府。省东嘉州,以永嘉、安固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缙云郡。乾元元年,复为括州。大历十四年夏五月,改为处州,避德宗讳。旧领县四,户一万二千八百九十九,口十万一千六百六。天宝领县五,户四万二千九百三十六,口二十五万八千二百四十八。今县六。在京师东南四千二百七十八里,至东都三千一十五里。

丽水汉回浦县地,属会稽郡。光武更为章安。隋平陈,改永嘉郡为处州,寻改为括州,又分松阳县东界置括苍县。大历十四年夏,改为丽水县,州所治

松阳后汉分章安之南乡置松阳县,县东南大阳及松树为名

缙云万岁登封元年,分括苍及婺州永康县置

青田景云二年,分括苍置

遂昌旧县。武德八年,并入松阳。景云二年,分松阳县复置

龙泉乾元二年,越州刺史独孤屿奏请于括州龙泉乡置县,以龙泉为名,从之。

温州上隋永嘉郡之永嘉县。武德五年,置东嘉州,领永嘉、永宁、安固、乐成、横阳五县。贞观元年,废东嘉州,以县属括州。上元二年,分括州之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天宝元年,改为永嘉郡。乾元元年,复为温州。天宝领县四,户四万二千八百一十四,口二十四万一千六百九十四。在京师东南四千七百三十七里,至东都三千九百四十里。

永嘉后汉分章安县之东瓯乡置永宁县,属会稽郡。晋置永嘉郡。隋改为永嘉。上元二年,置温州,治于北县

安固后汉章安县,晋改为安固,隋废。武德八年,分永嘉县置,属东嘉州。贞观元年,废东嘉州,安固属括州。上元元年,属温州

横阳武德五年,分安固县置。贞观元年废,大足元年,复分安固置

乐城武德五年置,七年并入永嘉县。载初元年,分永嘉复置也。

福州中都督府隋建安郡之闽县。贞观初,置泉州。景云二年,改为闽州,置都督府,督闽、泉、建、漳、湖五州。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依旧都督府,仍置经略使。二十二年,罢漳、湖二州,令督福、建、泉、汀四州。旧属岭南道,天宝初,改属江南东道。寻改为长乐郡。乾元元年,复为福州都督府。天宝领县八,户三万四千八十四,口七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在京师东南五千三十三里,至东都四千二百三十三里。

闽汉治县,属会稽郡。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立闽越王,都于此。武帝诛东越,徙其人于江淮,空其地。其逃亡者,自立为冶县,后更名东冶县。后汉改为侯官都尉,属会稽郡。晋置晋安郡。宋、齐因之,陈置闽州,又改为丰州。隋平陈改为泉州,炀帝改为闽州,又为建安郡。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皆治闽县

侯官隋县。后废。长安二年,又分闽县置

长乐隋县。后省。武德六年,分闽县置新宁县。其年,改为长乐

福唐圣历二年,分长乐置万安县。天宝元年,改为福唐

连江武德六年,分闽县置温麻县。其年,改为连江

长溪武德六年置,其年并入连江。长安二年,分连江复置

古田开元二十九年,开山洞置

永泰永泰年分置

梅青新置。

泉州中隋建安郡,又为泉州。旧治闽县,后移于南安县。圣历二年,分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三年,州废,三县还泉州。久视元年,又以三县置武荣州。景云二年,改为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割龙溪属漳州。天宝元年,改泉州为清源郡。乾元元年,复为泉州。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三千八百六,口十六万二百九十五。在京师东南六千二百一十六里,至东都五千四百一十三里。

晋江开元八年,分南安置,今为州之治所

南安隋县。武德五年,置丰州,领南安、莆田二县。贞观元年,废丰州,县属泉州。圣历二年,属武荣州。州废来属

莆田武德五年,分南安县置,属丰州。州废来属。

仙游圣历二年,分莆田置清源县。天宝元年,改为仙游。

建州中隋建安郡之建安县。武德四年,置建州,领绥城、唐兴、建阳、沙、将乐、邵武等县。天宝元年,改为建安郡。乾元元年,复为建州。旧领县二,户一万五千三百三十六,口二万二千八百二十。天宝领县六,户二万七千二百七十,口一十四万三千七百七十四。在京师东南四千九百三十五里,至东都三千八百八十八里。

建安汉冶县地。吴置建安县,州所治,以建溪为名

邵武隋县

浦城载初元年,分建安县置唐兴县。天授二年,改为武宁。神龙元年,复为唐兴。天宝元年,改为浦城

建阳隋废县。垂拱四年,分建安置

将乐隋废县。垂拱四年五月,分邵武复置

沙隋废县。永徽六年,分建安置。

汀州下开元二十四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汀郡。乾元元年,复为汀州。天宝领县三,户四千六百八十,口一万三千七百二。在京师东南六千一百七十三里,至东都五千三百七十里。

长汀州治所。龙岩宁化已上三县,并开元二十四年开山洞置。

漳州垂拱二年十二月九日置。天宝元年,改为漳浦郡。旧属岭南道,天宝割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复为漳州。天宝领县二,户五千三百四十六,口一万七千九百四十。在京师东南七千三百里,至东都六千五百里。

漳浦垂拱二年十二月,与州同置。州所治

龙溪旧属泉州。圣历二年,属武荣州。景云二年,还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属漳州。

江南西道

宣州隋宣城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化。置宣州总管府。分宣城置怀安、宁国二县。六年,陷辅公祏。七年贼平,改置宣州都督,督宣、潜、猷、池四州,废桃州,以绥安来属,省怀安、宁国二县。宣州领宣城、绥安二县。八年,废南豫州,以当涂来属,废猷州,以泾县来属。九年,移扬州于江都,以溧阳、溧水、丹阳来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废池州,以秋浦、南陵二县来属。省丹阳入当涂县。开元中,析置青阳、太平、宁国三县,天宝元年,改为宣城郡。至德二年,又析置至德县。乾元元年,复为宣州。永泰元年,割秋浦、青阳、至德三县置池州。旧领县八,户二万二千五百三十七,口九万五千七百五十三。天宝领县九,户一十二万一千二百四,口八十八万四千九百八十五。今县十。在京师东南三千五百五十一里,至东都二千五百一十里。

宣城汉宛陵县,属丹阳郡。秦属鄣郡。梁置南豫州,隋改为宣州,炀帝又为宣城郡,皆此治所。

当涂汉丹阳县地,属丹阳郡。晋分丹阳置于湖县。成帝以江北当涂县流人寓居于湖,乃改为当涂县,属宣州。牛渚山,一名采石,在县北四十五里大江中。武德三年,置南豫州,以县属。八年,省南豫州,县属宣州。

泾汉泾县,属丹阳郡。武德三年,置猷州,领泾、南阳、安吴三县。八年,废猷州及南阳、安吴二县。属宣州。县界有陵阳山。

广德汉故鄣县,属丹阳郡。宋分宣城之广德、吴兴之故鄣,置绥安县。至德二年九月,改为广德,以县界广德故城为名。

溧阳汉县,属丹阳郡。上元元年十一月,割属昇州。州废来属。

溧水汉溧阳地。隋为县。武德三年,属扬州。九年,属宣州。乾元元年,属昇州。州废还属。

南陵汉春谷县地,属丹阳郡。梁置南陵县。武德七年,属池州。州废来属。旧治赭圻城,长安四年,移理青阳城。

太平天宝十一载正月,析泾县置。

宁国隋县。武德六年废,天宝三载复置。

旌德宝应二年二月,析太平县置。

池州下隋宣城郡之秋浦县。武德四年,置池州,领秋浦、南陵二县。贞观元年,废池州,以秋浦属宣州。永泰元年,江西观察使李勉以秋浦去洪州九百里,请复置池州,仍请割青阳、至德二县隶之,又析置石埭县,并从之。后隶宣州。领县四,户一万九千,口八万七千九百六十七。

秋浦州所治。汉石城县,属丹阳郡。隋分南陵置秋浦县,因水为名。

青阳天宝元年,分泾、南陵、秋浦三县置,治古临城。

至德至德二年析置。

石埭永泰二年,割秋浦、浮梁、黟三县置,治古石埭城。

饶州下隋鄱阳郡。武德四年,平江左,置饶州,领鄱阳、新平、广晋、余干、乐平、长城、玉亭、弋阳、上饶九县。七年,省上饶入弋阳,省玉亭入长城、余干二县。八年,又并长城入余干,并新平、广晋入鄱阳。旧领县四,户一万一千四百,口五万九千八百一十七。天宝,户四万八百九十九,口二十四万四千三百五十。在京师东南三千二百六十三里,至东都二千四百一十三里。

鄱阳汉县,属豫章郡。古城在今县东界,有鄱江,今为州所理。

余干汉余干县属豫章郡。古所谓汗越也。汗音干,隋朝去"水"。

乐平武德中置,九年省,后重置。

浮梁武德中,废新平县。开元四年,分鄱阳置,后改新昌。天宝元年复置。

洪州上都督府隋豫章郡。武德五年,平林士弘,置洪州总管府,管洪、饶、抚、吉、虔、南平六州,分豫章置钟陵县。洪州领豫章、丰城、钟陵三县。八年,废孙州、南昌州、米州,以南昌、建昌、高安三县来属。省钟陵、南昌二县入豫章。贞观二年,加洪、饶、抚、吉、虔、袁、江、鄂等八州。显庆四年,督饶、鄂等州。洪州旧领县四,永淳二年,置新吴县。长安四年,置武宁县,又督洪、袁、吉、虔、抚五州。天宝元年,改为豫章郡。乾元元年,复为洪州。旧领县四:豫章、丰城、高安、建昌。户一万五千四百五十六,口七万四千四十四。天宝领县六,户五万五千五百三十,口三十五万三千二百三十一。在京师东南三千九十里,至东都二千二百一十一里。

钟陵汉南昌县,豫章郡所治也。隋改为豫章县,置洪州,炀帝复为豫章郡。宝应元年六月,以犯代宗讳,改为钟陵,取地名。

丰城吴分南昌县置富城县,晋改为丰城。

高安汉建城县,属豫章郡。武德五年,改为高安,仍置靖州,领高安、望蔡、华阳三县。七年,改靖州为米州。其年,又改为筠州。八年,废筠州,省华阳、望蔡二县,以高安属洪州。

建昌汉海昏县,属豫章郡。后汉分立建昌。武德五年,分置南昌州总管府,管南昌、西吴、靖、米、孙五州。南昌州领建昌、龙安、永修三县。七年,罢都督为南昌州。八年,废南昌州及孙州,以南昌州新吴、永修、龙安入建昌县,以孙州之建昌入豫章县,而以建昌属洪州。

新吴旧废县。永淳二年,分建昌置。

武宁长安四年,分建昌置武宁县。景云元年,改为豫宁。宝应元年,复为武宁。

分宁贞元十六年二月置。

虔州中隋南康郡。武德五年,平江左,置虔州。天宝元年,改为南康郡。乾元元年,复为虔州。旧领县四,户八千九百九十四,口三万九千九百一。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七千六百四十七,口二十七万五千四百一十。今县七。在京师东南四千一十七里,至东都三千四百里。

赣州所理。汉县,属豫章郡。汉分豫章立庐陵郡,晋改为南康郡。隋初为虔州,炀帝为南康郡。皆治赣。

虔化吴分赣立阳都县,晋改为宁都。隋平陈,改为虔化,属虔州。

南康汉南野县,属豫章郡。吴分南野立南安县,晋改为南康。

雩都汉县,属豫章郡。

信丰永淳元年,分南康置南安县。天宝元年,改为信丰。

大庾神龙元年,分南康置。

安远贞元四年八月四日置。

抚州中隋临川郡。武德五年,讨平林士弘,置抚州,领临川、南城、郡武、宜黄、崇仁、永城、东兴、将乐八县。七年,省东兴、永城、将乐三县,以邵武隶建州。八年,省宜黄县。天宝元年,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抚州。旧领县三,户七千三百五十四,口四万六百八十五。天宝领县四,户三万六百五,口十七万六千三百九十四。在京师东南三千三百一十二里,至东都二千五百四十里。

临川州所理。汉南昌县地。后汉分南昌置临汝县。吴置临川郡,历南朝不改。隋平陈,改临川郡为抚州,仍改临汝县为临川县。州郡所理,皆此县。

南城汉县,属豫章郡。开元八年,分南城置。

崇仁吴分临汝置新建县。梁改为巴山县,仍侨置巴山郡。隋平陈,改巴山为崇仁县。

南丰开元八年,分南城置。

吉州上隋庐陵郡。武德五年,讨平林士弘,置吉州,领庐陵、新淦二县。七年,废颍州,以安福县来属。八年,废南平州,以太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吉州。旧领县四,户一万五千四十,口五万三千二百八十五。天宝领县五,户三万七千七百五十二,口二十三万七千三十二。

庐陵汉县,属豫章郡。后汉改为西昌。隋复为庐陵,州所治也。旧治子阳城,永淳元年,移于今所。

太和隋县。武德五年,置南平州,领太和、永新、广兴、东昌四县。八年,废南平州,以永新等三县并太和,属吉州。

安福吴置安成郡于此。隋废为安复,后改为安福。

新淦汉旧县,属豫章郡。淦,音绀,又音甘。

永新废县。显庆二年,分太和置。

江州中隋九江郡。武德四年,平林士弘,置江州,领湓城、浔阳、彭泽三县。五年,置总管,管江、鄂、智、浩四州,并管昌、洪四总管府。又分湓城置楚城县,分彭泽置都昌县。八年,废浩州及乐城县入彭泽县,又废湓城入浔阳。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八年,废楚城县入浔阳。天宝元年,改为浔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江州。旧领县三,户六千三百六十,口二万五千五百九十九。天宝,户二万九千二十五,口十五五千七百四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九百四十八里,至东都二千一百九十七里。

浔阳州所理。汉县,属庐江郡。晋置江州。隋改为彭蠡县,取州东南五十二里有彭蠡湖为名。炀帝改为湓城,取县界湓水为名。武德四年,复为浔阳,浔水至此入江为名。

都昌武德五年,分彭泽置,属浩州。八年,废浩州,县属江州。

彭泽汉县,属豫章郡。隋为龙城县。武德五年,置浩州,又分置都昌、乐城二县。八年,罢浩州,以彭泽属江州,仍省乐城入彭泽。至德二年九月,中丞宋若思奏置。

袁州下隋宜春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袁州。天宝元年,改为宜春郡。乾元元年,复为袁州。旧领县三,户四千六百三十六,口二万五千七百一十六。天宝,户二万七千九十一,口一十四万四千九十六。在京师东南三千五百八十里,至东都二千一百六十一里。

宜春州所理。汉县,属豫章郡。吴为安成郡,南朝不改。晋改为宜阳。隋置袁州,炀帝为宜春郡。复改为宜春。宜春,泉水名,在州西。取此水为酒,作贡。

萍乡吴分宜春置萍乡县,属安成郡。

新喻吴分宜春置新喻,属安成郡。

鄂州上隋江夏郡。武德四年,平萧铣,改为鄂州。天宝元年,改为江夏郡。乾元元年,复为鄂州。永泰后,置鄂岳观察使,领鄂、岳、蕲、黄四州,恒以鄂州为使理所。旧领县四,户三千七百五十四,口一万四千六百一十五。天宝领县五,户一万九千一百九十,口八万四千五百六十三。后并沔州入鄂州,以汉阳、〈氵義〉川来属。在京师东南二千三百四十六里,至东都一千五百三十里。

江夏汉郡名。本汉沙羡县地,属江夏郡。晋改沙羡为沙阳。江、汉二水会于州西,春秋谓之夏汭,晋、宋谓之夏口。宋置江夏郡。治于此。隋不改。武德四年,改为鄂州,取汉县名。

永兴汉鄂县地,属江夏郡。吴分鄂置新阳县,隋改为永兴。

武昌汉鄂县,属江夏郡。吴、晋为重镇,以名将为镇守。

蒲圻吴分沙羡县置。

唐年天宝二年,开山洞置。

汉阳汉安陆县地,属江夏郡。晋置沌阳县。隋初为汉津县,炀帝改为汉阳。武德四年,平朱粲,分沔阳郡置沔州,治汉阳县。贞观,户一千五百一十七,口六千九百五十九。至太和七年,鄂岳节度使牛僧孺奏,沔州与鄂州隔江,都管一县,请并入鄂州,从之。旧属淮南道。

〈氵義〉川汉安陆县地,后魏置〈氵義〉川郡。武德四年,分汉阳县置〈氵義〉川县,属沔州。州废,属鄂州。

岳州下隋巴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巴州,领巴陵、华容、沅江、罗、湘阴五县。六年,改为岳州。省罗县。天宝元年,改为巴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岳州。旧领县四,户四千二,口一万七千五百五十六。天宝领县五,户一万一千七百四十,口五万二百九十八。在京师东南二千二百三十七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一十六里。

巴陵汉下隽县,属长沙郡。吴置巴陵县。晋置建昌郡,隋改为巴州,炀帝改为巴陵郡。武德置岳州,皆置巴陵县。县界有古巴丘。

华容汉孱陵县地,属武陵郡,刘表改为安南。隋改为华容。垂拱二年,去"华"字,曰容城。神龙元年,复为华容。

沅江汉益阳县,属长沙国。隋改为安乐,又改为沅江,属岳州。

湘阴汉罗县,属长沙国。宋置湘阴县,县界汨水,注入湘江。

昌江神龙三年,分湘阴县置。

潭州中都督府隋长沙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潭州总管府,管潭、衡、永、郴、连、南梁、南云、南营八州。潭州领长沙、衡山、醴陵、湘乡、益阳、新康六县。七年,废云州,改南梁为邵州,南营为道州。省新康县。督潭、衡、郴、连、永、邵、道等七州。天宝元年,改为长沙郡。乾元元年,复为潭州。旧领县五,户九千三十一,口四万四百四十九。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二千二百七十二,口十九万二千六百五十七。在京师南二千四百四十五里,至东都二千一百八十五里。

长沙秦置长沙郡。汉为长沙国,治临湘县。后汉为长沙郡。吴不改。晋怀帝置湘州,至梁初不改。隋平陈,为潭州,以昭潭为名。炀帝改为长沙郡,仍改临湘为长沙县。武德复为潭州。湘潭后汉湘南县地,属长沙郡。吴分汀南立衡阳县,属衡阳郡。隋废郡,县属潭州。天宝八年,移治于洛口,因改为湘潭县。

湘乡汉钟武县,属零陵郡。后汉改为重安,永建三年,又名湘乡,属长沙郡。

益阳汉县,属长沙国,故城在今县东八十里。武德四年,分置新康县。七年,省入。

醴陵汉临湘县,界有醴陵,后汉立为县,属长沙郡。隋废,武德四年,分长沙置。

浏阳吴分长沙置浏阳县,隋废。景龙二年,于故城复置。

衡州中隋衡山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衡州,领临蒸、湘潭、耒阳、新宁、重安、新城六县。七年,省重安、新城二县。贞观元年,以废南云州之攸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衡阳郡。乾元元年,复为衡州。旧领县五,户七千三百三十,口三万四千四百八十一。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三千六百八十八,口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八。在京师东南三千四百三里,至东都二千七百六十里。

衡阳汉蒸阳县,属长沙国。吴分蒸阳立临蒸县,吴末分长沙东界郡立湘东郡。宋、齐、梁不改。隋罢湘东郡为衡州,改临蒸为衡阳县。武德四年,复为临蒸。开元二十年,复为衡阳。

常宁吴分耒阳立新宁县,属湘东郡。旧治三洞,神龙二年,移治麻州。开元九年,治宜江。天宝元年,改为常宁。

攸汉县,属长沙国,县北有攸溪故也。

茶陵汉县,属长沙国。隋废。圣历元年,分攸县置。

耒阳汉县,属桂阳郡。隋改为耒阴。武德四年,复为耒阳。

衡山吴分湘南县置。旧属潭州,后割属衡州。

澧州下隋澧阳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澧州,领孱陵、安乡、澧阳、石门、慈利、崇义六县。贞观元年,省孱陵县。天宝元年,改为澧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澧州。天宝初,割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五,户三千四百七十四,口二万五千八百二十六。天宝领县四,户一万九千六百二十,口九万三千三百四十九。在京师东南一千八百九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五百七十二里。

澧阳汉零阳县,属武陵郡。吴分武陵西界置天门郡。晋末,以义阳流人集此,侨置南义阳郡。隋平陈,改南义阳为澧州。皆治此县。

安乡汉孱陵县地,属武陵郡。隋分立安乡县。贞观元年,废孱陵并入。

石门吴分零阳县于此置天门郡。隋平陈,废天门郡,以废州为石门县。

慈利本汉零阳县,隋改零阳为慈利县。麟德元年,省崇义并入。

朗州下隋武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朗州。天宝元年,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复为朗州。天宝初,割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二,户二千一百四十九,口一万九百一十三。天宝,户九千三百六,口四万三千七百十六。在京师东南二千一百五十九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五十八里。

武陵汉临沅县地,属武陵郡。秦属黔中郡地。梁分武陵郡于县置武州。陈改武州为沅陵郡。隋平陈,复为嵩州,寻又改为朗州。炀帝为武陵郡。武德复为朗州。皆治于武陵县。

龙阳隋县,取洲名。

永州中隋零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永州,领零陵、湘源、祁阳、灌阳四县。七年,省灌阳。贞观元年,省祁阳县,四年,复置。天宝元年,改为零陵郡。乾元元年,复为永州。旧领县三,户六千三百四十八,口二万七千五百八十三。天宝,户二万七千四百九十四,口十七万六千一百六十入。在京师南三千二百七十四里,至东都三千六百六十五里。

零陵汉泉陵县地,属零陵郡。汉郡治泉陵县,故城在今州北二里。隋平陈,改泉陵为零陵县,仍移于今理。梁、陈皆为零陵郡,隋置永州,炀帝复为零陵郡,皆治此县。

祁阳吴分泉陵县,于今县东北九十里置祁阳县,今有古城。隋平陈,并入零陵。武德四年,复分置,移于今治。贞观元年省,四年又置。石燕冈在祁阳西北一百一十里,此冈穴出石燕,充贡。湘水南自零陵界来。

湘源汉零陵县地,属故城在今县南七十八里。隋平陈,并零陵入湘源县

灌阳汉零陵县地,大业末,萧铣析湘源县置。武德七年废。上元二年,荆南节度使吕諲奏,复于故城置灌阳县。灌水在城西,今名灌源。

道州中隋零陵郡之永阳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营州,领营道、江华、永阳、唐兴四县。五年,改为南营州。贞观八年,改为道州,仍省永阳县。十七年废,并入永州。上元二年,复析永州置。天宝元年,改为江华郡。乾元元年,复为道州。旧领县三,户六千六百一十三,口三万一千八百八十。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二千五百五十一,口十三万九千六十三。今领县五。

弘道汉营浦县,属零陵郡。吴置营阳郡。晋改为永阳郡。隋平陈,改营浦为永阳县。武德四年,于县置营州,改为营道县。五年,又加"南"字。贞观八年,改为道州。天宝元年,改营道为弘道。

延唐汉泠道县,属零陵郡,古城在今县东界南四十里。隋平陈,废泠道入营道县,仍于泠道废城置营道县。武德四年,移营道县于州郭置,仍于此置唐兴县。长寿二年,改名武盛。神龙元年,复为唐兴。天宝元年,改为延唐。泠水,在今县南六十里。

江华汉冯乘县,属苍梧郡。武德四年,析贺州冯乘县置江华县。贞观十七年,改属永州。上元二年,还道州。文明元年,改为云溪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江华。

永明隋改汉营浦县为永阳,置道州。后州郭内置营道县,乃移永阳之名于州西南一百一十里置。贞观八年省,地入营道。天授二年,复析营道置。天宝元年,改为永明县。

大历大历二年,湖南观察使韦贯之奏请析延唐县,于道州东南二百二十里舂陵侯故城北十五里置县,因以大历为名。

郴州中隋桂阳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郴州,领郴、卢阳、义章、临武、平阳、晋兴六县。七年,废义章、平阳二县。八年,省晋兴。天宝元年,改为桂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郴州。旧领县五,户八千六百四十六,口四万九千三百五十五。天宝领县八,户三万一千三百三。在京师东南三千三百里,至东都三千五十七里。

郴汉县,属桂阳郡,汉郡理所也。后汉郡理耒阳,寻还郴。宋、齐封子弟为桂阳王,皆治于此。隋平陈,改为郴州,炀帝为桂阳郡,武德四年,改郴州,皆以郴为理。

义章大业末,萧铣分郴置。武德七年省,八年复置。长寿元年,分义章南界置高平县。开元二十三年,废高平,仍移义章治高平废县。

义昌晋分郴县置汝城、晋宁二县。陈废二县,立卢阳郡,领卢阳县。开皇九年废郡,以卢阳属郴州。天宝元年,改为义昌。

平阳晋分郴置平阳郡及县。陈废,后萧铣复分郴置。武德七年省,八年复置。

资兴后汉分郴置汉宁县。吴改为阳安,晋改为晋宁,隋改为晋兴。贞观八年省,咸亨三年复置,改名资兴。

高亭汉便县地,属桂阳郡。晋省,陈复置。隋废。开元十三年,宇文融析郴县北界四乡置安陵县。天宝元年,改为高亭,取县东山名。

临武汉县,属桂阳郡,县南临武溪故也。

蓝山汉南平县,属桂阳郡。隋废。咸亨二年,复置南平县。天宝元年,改为蓝山。九疑山,在县西五十里。

邵州隋长沙郡之邵阳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南梁州,领邵陵、建兴、武冈三县。七年:省建兴入武冈,省邵陵并邵阳。贞观十年,改名邵州。天宝元年,改为邵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邵州。旧领县二,户二千八百五十六,口一万三千五百八十三。天宝,户一万七千七十三,口七万一千六百四十四。在京师东南三千四百里,至东都二千二百六十八里。

邵阳汉昭陵县,属长沙国。后汉改为昭阳,晋改为邵阳。隋平陈,复于今理。吴分零陵北部置邵陵郡。隋平陈,废郡,以邵阳属潭州,寻又于邵阳置建州。武德四年,改置南梁州,贞观十年,改为邵州,皆理邵阳县。

武冈汉都梁县,属零陵郡。晋分都梁置武冈县。隋废。武德四年,分邵阳复置。

连州隋熙平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连州。天宝元年,改为连山郡。乾元元年,复为连州。旧领县三,户五千五百六十三,口三万一千九十四。天宝,户三万二千二百十,口一十四万三千五百三十二。在京师南三千六百六十五里,至东都三千四百五里。

桂阳汉县,属桂阳郡,今州理是也。隋开皇十年,于县置连州,大业改为熙平郡,武德四年,复为连州,皆以桂阳为理所。

阳山汉县,属桂阳郡。后汉省。晋平吴,分浛洭县复置。梁于浛洭县西置阳山郡,以县属之。隋废郡,县属连州。神龙元年,移于洭水之北,今县理是也。一名湟水。

连山晋武分桂阳立广惠县,隋改为广泽。仁寿元年,改为连山。

黔州下都督府隋黔安郡。武德元年,改为黔州,领彭水、都上、石城三县。二年,又分置盈隆、洪杜、相永、万资四县。四年,置都督府,督务、施、业、辰、智、〈牜羊〉、充、应、庄等州。其年,以相永、万资二县置费州,以都上分置夷州。十年,以思州高富来属。十一年,又以高富属夷州,以智州信宁来属。今督思、辰、施、牢、费、夷、巫、应、播、充、庄、〈牜羊〉、琰、池、矩十五州。其年,罢都督府。置庄州都督府。景龙四年废,以播州为都督。先天二年废,复以黔州为都督。天宝元年,改黔州为黔中郡,依旧都督施、夷、播、思、费、珍、溱、商九州。又领充、明、劳、羲、福、犍、邦、琰、清、庄、峨、蛮、〈牜羊〉、鼓、儒、琳、鸾、令、那、晖、郝、总、敦、侯、晃、柯、樊、棱、添、普宁、功、亮、茂龙、延、训、卿、双、整、悬、抚水、矩、思源、逸、殷、南平、勋、姜、袭等五十州。皆羁縻,寄治山谷。乾元元年,复以黔中郡为黔州都督府。旧领县五,户五千九百一十三,口二万七千四百三十三。天宝县六,户四千二百七十,口二万四千二百四。在京师南三千一百九十三里,至东都三千二百七十一里。

彭水汉酉阳县,属武陵郡。吴分西阳置黔阳郡。隋于郡置彭水县。周置奉州,寻为黔州。贞观四年,于州置都督府

黔江隋分黔阳县置石城县。天宝元年,改为黔江

洪杜武德二年,分置洪杜县,治洪杜溪。麟德二年,移治龚湍

洋水武德二年,分彭水于巴江西置盈隆县。先天元年,改为盈川。天宝元年,改为洋水。

信宁隋置信安县,取界内山名。武德二年,改为信宁。武德五年,属义州。州废来属。

都濡贞观二十年,分盈隆县置。

辰州下隋沅陵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辰州,领沅陵等五县。九年,分大乡置大乡五县。五年,分辰溪置溆浦县。贞观九年,分大乡置三亭县。天授二年,分大乡、三亭两县置溪州。景云二年,置都督府,督巫、业、锦三州。开元二十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卢溪郡。乾元元年,复为辰州,取溪名。旧领县七,户九千二百八十三,口三万九千二百二十五。天宝领县五,户四千二百四十一,口二万八千五百五十四。在京师南微东三千四百五里,至东都三千二百六十里。

沅陵汉辰阳县,属武陵郡,本秦黔中郡县也。隋改辰阳为辰溪,仍分置沅陵县,仍置沅陵郡。武德四年,改为辰州,以沅陵为理所

卢溪武德三年,分沅陵县置

溆浦汉义陵县地,属武陵郡。武德五年,分辰溪置

麻阳武德三年,分沅陵、辰溪二县置。垂拱四年,分置龙门县,寻废

辰溪汉辰阳县地,隋分置辰溪县。

锦州下垂拱二年,分辰州麻阳县地并开山洞置锦州及四县。天宝元年,改锦州为卢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锦州。天宝领县五,户二千八百七十二,口一万四千三百七十四。至京师三千五百里,至东都三千七百里。

卢阳招谕渭阳常丰已上四县,并垂拱三年与州同置。其常丰本名万安,天宝元年,改为常丰

洛浦天授二年,分辰州之大乡置,属溪州。长安四年,改属锦州。

施州下隋清江郡之清江县。义宁二年,置施州,领清江、开夷二县。贞观八年,废业州,以建始县来属。麟德元年,废开夷县入清江。天宝元年,改为清化郡。乾元元年,复为施州。旧领县三,户二千三百一十二,口一万八百二十五。天宝领县二,户三千七百二,口一万六千四百四十四。在京师南二千七百九里,至东都二千八百一十里。

清江汉巫县,南郡。吴分巫立沙渠县。后周于县立施州。隋为清江县,州所理也

建始后周分巫县置建始县。义宁二年,于县置业州,领建始一县。贞观八年,废业州,县属施州。

巫州下贞观八年,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其年,置夜郎、朗溪、思征三县。九年,废思征县。天授二年,改为沅州,分夜郎渭溪县。长安三年,割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先天二年,又置潭阳县。开元十三年,改沅州为巫州。天宝元年,改为潭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巫州。旧领县三,户四千三十二,口一万四千四百九十五。天宝,户五千三百六十八,口一万二千七百三十八。在京师南三千一百五十八里,至东都三千八百三十三里。

龙标武德七年置,属辰州。贞观八年,置巫州,为理所也。

朗溪贞观八年置

潭阳先天二年,分龙标置。

业州下长安四年,分沅州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改为鹤州。二十年,又改为业州。天宝元年,改龙标郡。乾元元年,复为业州。领县三,户一千六百七十二,口七千二百八十四。在京师南四千一百九十七里,至东都三千九百里。

峨山贞观八年,置夜郎县,属巫州。长安四年,置舞州。开元二十年,改夜郎为峨山县。

渭溪天授二年,分夜郎置,属沅州。长安四年,改业州。

梓姜旧于县置充州,天宝三年,以充州荒废,以梓姜属业州,其充州为羁縻州。

夷州下隋明阳郡之绥阳县。武德四年,置夷州于思州宁夷县,领夜郎、神泉、丰乐、绥养、鸡翁、伏远、明阳、高富、宁夷、思义、丹川、宣慈、慈岳等十三县。六年,废鸡翁县。贞观元年,废夷州,省夜郎、神泉、丰乐三县,以伏远、明阳、高富、宁夷、思义、丹川六县隶务州,宣慈、慈岳二县隶溪州,以绥养隶智州。四年,复置夷州于黔州都上县。六年,又置鸡翁县。十一年,又以义州之绥阳、黔州之高富来属。其年,又自都上移于今所。天宝元年,改为义泉郡。乾元元年,复为夷州。旧领县四,户二千二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五十七。天宝县五,户一千二百八十四,口七千一十三。在京师南四千三百八十七里,至东都三千八百八十里。

绥阳汉〈牜羊〉柯郡地。隋朝招慰置绥阳县,古徼外夷也。武德三年,属义州。贞观十一年,改属夷州

都上隋置。武德元年,属黔州。贞观四年,置夷州,为理所。十一年,州移治绥阳县

义泉隋旧。于县置牢州。贞观十七年,废牢州,以义泉属夷州

洋川武德二年置,旧属牢州。贞观十七年,属夷州

宁夷旧属思州。开元二十五年,属夷州。

播州下隋〈牜羊〉柯郡之〈牜羊〉柯县。贞观九年,分置郎州,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六县。十一年,省郎州并六县。十三年,又于其地置播州及恭水等六县。十四年,改恭水等六县名。二十年,以夷州之芙蓉、瑘川来属。显庆五年,废舍月、胡江、罗为三县。景龙四年,废庄州都督府,以播州为都督府。先天二年,罢都督。开元二十六年,又废胡刀、瑘川两县。天宝元年,改为播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播州。领县三,户四百九十,口二千一百六十八。在京师南四千四百五十里,至东都四千九百六十里。

遵义汉武开西南夷,置〈牜羊〉柯郡,秦夜郎郡之西南境也。贞观九年,置恭水县,属郎州。十一年省,十三年复置,属播州。十四年,改为罗蒙。十六年,改为遵义。显庆五年,废舍月并入

芙蓉旧属牢州。贞观十六年,改为夷州,二十年,又改属播州。开元二十六年,废胡刀、瑘川两县并入

带水贞观九年,置柯盈县。十四年,改为带水。

思州下隋巴东郡之务川县。武德四年,置务州,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贞观元年,以废夷州之伏远、宁夷、思义、高富、明阳、丹川六县,废思州之丹阳、城乐、感化、思王、多田五县来属。其年,省思义、明阳、丹川三县。二年,又省丹阳。四年,改务州为思州。其年,以涪川、扶阳二县割入费州。八年,又以多田、城乐二县割入费州,其年,又废感化县。十年,以高富隶黔州。十一年,又省伏远县。天宝元年,改为宁夷郡。乾元元年,复为思州。旧领县三,户二千六百三,口七千五百九十九。天宝,户一千五百九十九,口一万二千二十一。在京师南三千八百三十九里,至东都三千五百九十六里。

务川州所治。汉酉阳县,属武陵郡。隋朝招慰置务川县。武德四年,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当〈牜羊〉柯要路,请置务州。贞观四年,改为思州,以思邛水为名

思王武德三年置,属思州。贞观元年,改属务州。四年,改属思州

宁夷隋置。武德四年,属夷州。贞观元年,属思州

思邛开元四年,开生獠置。

费州下隋黔安郡之涪川县。贞观四年,分思州之涪川、扶阳二县置费州。其年,割黔州之万资、相永二县来属。八年,又割思州之多田、城乐来属。十一年,废相永、万资二县。天宝元年,复为涪川郡。乾元元年,复为费州。旧领县四,户二千七百九,口六千九百五十。天宝,户四百二十九,口二千六百九。在京师南四千七百里,至东都四千九百里。

涪川汉〈牜羊〉柯郡之地,久不臣附。周宣政元年,信州总管、龙门公裕,招慰生獠王元殊、多质等归国,乃置费州,以水为名。武德四年,置务州。贞观四年,置费州治于此

多田武德四年,务州刺史奏置。以土地稍平,恳田盈畛,故以多田为名。贞观四年,属思州。八年,改属费州

扶阳隋仁寿四年,庸州刺史奏置,以扶阳水为名

城乐武德四年,山南道大使赵郡王孝恭招慰生獠,始筑城,人歌舞之,故曰城乐。

南州下武德二年置,领隆阳、扶化、隆巫、丹溪、灵水、南川六县。三年,改为僰州。四年,复为南州。贞观五年,置三溪县。七年,又置当山、岚山、归德、汶溪四县。八年,又废当山、岚山、归德、汶溪四县。十一年,又废扶化、隆巫、灵水三县。天宝元年,改为南川郡。乾元元年,复为南州。旧领县三,户三千五百八十三,口一万三百六十六。天宝领县二,户四百四十三,口二千四十三。在京师南三千六百里,至东都三千七百里。

南川武德二年,置隆阳县。先天元年,改为南川,州所治

三溪贞观五年置。

溪州下旧辰州之大乡。天授二年,分置溪州。旧领县二,又分置洛浦县。长安四年,以洛浦属锦州。天宝元年,改溪州为灵溪郡。乾元元年,复为溪州。领县二,户二千一百八十四,口一万五千二百八十二。至京师二千八百九十三里,至东都二千六百九十六。

大乡汉沅陵、迁陵二县地,属武陵郡。梁分置大乡县。旧属辰州,天授二年来属,州所理也

三亭贞观九年分大乡置,属辰州。天授二年,改属溪州。县界有黔山,大西、小西二山。

溱州下贞观十六年,置溱州及荣懿、扶欢、乐来三县。咸亨元年,废乐来县。天宝元年,改为溱溪郡。乾元元年,复为溱州。领县二,户八百七十九,口五千四十五。至京师三千四百八十里,至东都四千二百里。

荣懿扶欢已上二县,并贞观十六年开山洞置。

珍州下贞观十六年置,天宝元年改为夜郎郡。乾元元年,复为珍州。领县三,户二百六十三,口一千三十四。至京师四千一百里,至东都三千七百里。

夜郎汉夜郎郡之地。贞观十七年,置于旧播州城,以县界有隆珍山,因名珍州。丽皋乐源并贞观十六年开山洞置。

〈牜羊〉州,领县二

充州,领县八

应州,领县五

琰州,领县四

牢州,领县七。已上国初置,并属黔中道羁縻州。永徽已后并省。

陇右道

秦州中都督府隋天水郡。武德二年,平薛举。改置秦州,仍立总管府,管秦、渭、岷、洮、叠、文、武、成、康、兰、宕、扶等十二州。秦州领上邽、成纪、秦岭、清水四县。四年,分清水置邽州。六年,废邽州,以清水来属。八年,废文州,又以陇城来属。其年,又废伏州,以伏羌来属。九年,于成羌废城置盐泉县。贞观元年,改盐泉为夷宾。二年,省夷宾县。六年,省长川县。十四年,督秦、万、渭、武四州,治上邽。十七年,废秦岭县。开元二十二年,缘地震,移治所于成纪县之敬亲川。天宝元年,改为天水郡。依旧都督府,督天水、陇西、同谷三郡。其年,复还治上邽。乾元元年,复为秦州。旧领县六,户五千七百二十四,口二万五千七十三。天宝领县五,户二万四千八百二十七,口十万九千七百。在京师西七百八十里,至东都一千六百五里。

上邽汉县,属陇西郡。武帝分置天水郡。后汉分豲道立南安郡。后魏改上邽为上封。隋复于上邽置秦州。州前有湖水,四时增减,故名天水郡

成纪汉县,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开元二十二年,移治敬亲川,成纪亦徙新城。天宝元年,州复移治上邽县

伏羌汉冀县,属天水郡。晋于此置秦州。后魏改为当亭县,隋复为冀城县。武德三年,改为伏羌县,仍置伏州。八年,伏州废,县属秦州。贞观三年,废夷宾县,并入伏羌

陇城汉陇县,属天水郡。隋加"城"字。武德二年,置文州,以陇城隶之。八年文州废,来属。贞观三年,省长川县并入。

清水汉县,属天水郡。武德四年,置邽州于清水。六年,废邽州,以清水来属。

成州下隋汉阳郡。武德元年,置成州,领上禄、长道、潭水三县。贞观元年,以潭水属宕州,又割废康州之同谷县来属。州理杨难当所筑建安城。天宝元年,改为同谷郡。乾元元年,复为成州。旧领县三,户一千五百四十六,口七千二百五十九。天宝,户四千七百二十七,口二万一千五百八。在京师西南九百六十里,至东都一千八百里。

上禄汉县,属武都郡,白马氐之所处。州南八十里仇池山,其上有百顷地,可处万家。晋时,氐酋杨难当据仇池,即此山上也。晋朝招慰,乃置仇池郡,以难当为守。梁置南秦州,又改为成州。隋以上禄为仓泉县,又复为上禄

长道元魏分上禄置长道县,于县置天水郡。隋改天水为汉阳郡,又改汉阳县为长道

同谷汉下辨步见反道,属武都郡。后魏于此置广业郡,领白石县。又改白水为同谷。

渭州下隋陇西郡。武德元年,置渭州。天宝元年,改为陇西郡。乾元元年,复为渭州。四月,鄯州都督郭英乂奏请以渭州、洮州为都督府,后废。旧领县四,户一千九百八十九,口九千二十八。天宝,户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二万四千五百二十。在京师西一千一百五十三里,至东都二千里。

襄武汉县,属陇西郡。后魏于县置渭州,以水为名

陇西汉豲音桓道地,属天水郡。

鄣后汉分武阳置鄣县。天授二年,改为武阳县。神龙元年,复为鄣县

渭源汉首阳县地,属陇西郡。后魏分陇西置渭源郡,又改首阳为渭源县。上元二年,改首阳县,仍于渭源故城分置渭源县。仪凤三年,废首阳并入渭源。

鄯州下都督府隋西平郡。武德二年,平薛举,置鄯州,治故乐都城。贞观中,置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西平郡。乾元元年,复为鄯州。上元二年九月,州为吐蕃所陷,遂废。所管鄯城三县,今河州收管。旧领县二,户一千八百七十五,口九千五百八十二。天宝领县三,户五千三百八十九,口二万七千一十九。在京师西一千九百一十三,至东都二千五百四十里。

湟水汉破羌县,属金城郡。汉破匈奴,取西河地,开湟中处月氏,即此。湟水,俗呼湟河,又名乐都水,南凉秃发乌孤始都此。后魏置鄯州,改破羌为西都县。隋改为湟水县。县界有浩亹水

龙支汉允吾县,属金城郡。后汉改为龙耆县。后魏改为金城县,又改为龙支。积石山,在今县南

鄯城仪凤三年置,汉西平郡故城在西。

兰州下隋金城郡。隋末,陷薛举。武德二年,平贼,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督兰、河、廓四州。贞观六年,又督西盐州。十二年,又督凉州。今督兰、鄯、儒、淳四州。领金城、狄道、广武三县。显庆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金城郡。二载,割狄道县置狄道郡。乾元元年,复为兰州。旧领县三,户一千六百七十五,口七千三百五。天宝领县二,户二千八百八十九,口一万四千二百二十六。在京师西一千四百四十五里,至东都二千二百里。

五泉汉金城县,属金城郡,西羌所处。后汉置西海郡,乞伏乾归都此,称凉。隋开皇初,置兰州,以皋兰山为名。炀帝改金城郡。隋置五泉县。咸亨二年,复为金城。天宝元年,改为五泉。

广武汉枝杨县,属金城郡。张骏置广武郡。隋废为县,属兰州。

临州下都督府天宝三载,分金城郡置狄道郡。乾元元年,改为临州都督府,督保塞州,羁縻之名也。领县二,户二千八百九十九,口一万四千二百二十六。在京师西一千四百四十五里,至东都二千二百里。

狄道汉县,属陇西郡。晋改为武始县。隋复为狄道,属兰州。天宝三载复置。

长乐旧安乐县。乾元后,改为长乐。

河州下隋枹音桴罕郡。武德二年,平李轨,置河州,领枹罕、大夏二县。贞观元年,废大夏县。五年复置。十年,省米州,以米川县来属。十一年,废乌州,以其城置安乡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安乡郡。乾元元年,复为河州。旧领县三,户三千三百九十一,口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五。天宝领县三,户五千七百八十二,口三万六千八百八十六。在京师西一千四百一十五里,至东都二千二百七十里。

枹罕汉县,属金城郡。张骏于县置河州,至后魏不改,又名枹罕郡。隋初为河州,炀帝为枹罕郡。武德二年,改为河州。皆治于枹罕。

大夏汉县,属陇西郡。张骏于县置大夏郡及县,取西大夏水为名。贞观元年,废入枹罕。五年又置。

凤林汉白石县,属金城郡。张骏改白石为永固。贞观七年,废县,置乌州。十一年州废,于城内置安乡县。天宝元年,改为凤林,取关名也。

武州下隋武都郡。武德元年,置武州,领将利、建威、覆津、盘堤四县。贞观元年,省建威入将利。天宝元年,改为武都郡。乾元元年,复为武州。旧领县三,户一千一百五十二,口五千三百八十一。天宝,户二千九百二十三,口一万五千三百一十三。在京师西一千二百九十里,至东都二千里。

将利秦、汉白马之地。汉置武都郡并县。后魏改武都为石门县,置武州。后周改为将利县,仍置武都郡。隋初废,炀帝复为郡,皆治将利县。

覆津后魏置武阶郡,又于今县东北三十里万郡故城置覆津县。隋废武阶郡,县属武都郡。

盘堤汉河池县地,属武都郡。后魏于今县东南百四十二里移盘堤县于郡置武州。盘堤山为名。

洮州下隋临洮郡。武德二年,置洮州。贞观五年,移州治于洪和城,后复移还洮阳城,今州治也。永徽元年,置都督府。开元十七年废,并入岷州。临潭县置临州。二十七年,又改为洮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洮郡。管密恭县,党项部落也,寄治州界。乾元元年,复为洮州。旧领县二,户二千三百六十三,口八千二百六十。天宝,户三千七百,口一万五千六十。在京师西一千五百六里,至东都二千三百九十里。

临潭秦、汉时羌地,本吐谷浑之镇,谓之洪和城。后周攻得之,改为美相县,属洮州。贞观四年,洮州理于此。置临潭县,属旭州。八年,废旭州,来属。其年,移理洮阳城,今州治也。仍于旧洪和城置美相县,隶洮州。天宝中,废美相并入。

岷州下隋临洮郡之临洮县。义宁二年,置岷州。武德四年,为总管府,管岷、宕、洮、叠、旭五州。七年,加督芳州。九年,又督文、武、扶三州。贞观元年,督岷、宕、洮、旭四州。六年,督桥、意二州。十二年,废都督府。神龙元年,废当夷县。天宝元年,改为和政郡。乾元元年,复为岷州。旧领县四,户四千五百八十三,口一万九千二百三十九。天宝,县三,户四千三百二十五,口二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在京师西一千三百七十八里,至东都二千一百里。

溢乐秦临洮县,属陇西郡。今州西二十里长城,蒙恬所筑。岷山,在县南一里。崆峒山,县西二十里。后魏置岷州,仍改临洮为溢乐。隋复改临洮,义宁二年,改名溢乐。神龙元年,废当夷县并入

祐川后周置基城县。先天元年,改为祐川,避玄宗名

和政后周置洮城郡。保定元年,置和政县。

廓州下隋浇河郡。武德二年,置廓州。天宝元年,改为宁塞郡。乾元元年,复为廓州。旧领县二,户二千二十,口九千七百三十二。天宝,县三,户四千二百六十一,口二万四千四百。在京师二千三十里,至东都二千七百七十二里。

广威后汉烧当羌之地,段颎破羌斩浇河大帅即此也。汉末,置西平郡,此地即南界也。前凉置湟河郡。后魏置石城郡。废帝因县内化隆谷改为化隆县。后周置廓州。先天元年,改为化成县。天宝元年,改为广威县。县界有拔延山。达化后周置达化郡并县。吐浑浇河城,在县西一百二十里。米川汉枹罕县地,属金城郡。贞观五年,置米州及米川县。十年,州废,县属廓州。

叠州下都督府隋临洮郡之合川县。武德二年,置叠州,领合川、乐川、叠川三县。五年,又置安化、和同二县,以处党项,寻省。叠川、乐川县。十三年,置都督,督叠、岷、洮、宕、津、序、壹、枯、嶂、王、盖、立、桥等州。永徽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合川郡。乾元元年,复为叠州。旧领县一,户一千八十三,口四千六十九。天宝领县二,户一千二百七十五,口七千六百七十四。在京师西南一千一百一十里,至东都二千五百六十里。

合川秦、汉已来,为诸羌保据。后周武帝逐诸羌,始有其地,置合川县,仍于县置叠州,取郡山重叠之义。旧治吐谷浑马牧城,武德三年,移于交戍城

常芬隋同昌郡之常芬县。武德元年,置芳州,领常芬、恒香、丹岭三县。神龙元年,废芳州为常芬县,隶叠州。

宕州下隋宕昌郡。武德元年,置宕州。领怀道、良恭、和戎三县。贞观三年,省和戎入怀道。天宝元年,改为怀道郡。乾元元年,复为宕州。旧领县二,户一百四十,口一千四百六十一。天宝,户一千一百九十,口七千一百九十九。在京师西南一千六百五十六里,至东都二千二百八十五里。

怀道历代诸羌所据,后魏始附为蕃国。后周置宕昌郡,及怀道、良恭二县。隋为宕昌郡。武德初,为宕州,理怀道

良恭后周置阳宕县,隋改为良恭。

河西道

此又从陇右道分出,不在十道之内。贞观元年,分陇坻已西为陇右道。景云二年,以江山阔远,奉使者艰难,乃分山南为东西道,自黄河以西,分为河西道。

凉州中都督府隋武威郡。武德二年,平李轨,置凉州总管府,管凉、甘、瓜、肃四州。凉州领姑臧、昌松、番禾三县。三年,又置神乌县。七年,改为都督府,督凉、肃、甘、沙、瓜、伊、芳、文八州。贞观元年,废神乌县。总章元年,复置。咸亨元年,为大都督府。督凉、甘、肃、伊、瓜、沙、雄七州。上元二年,为中都督府。神龙二年,置嘉麟县。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督凉、甘、肃三州。乾元元年,复为凉州。旧领县三,户八千二百三十一,口三万三千三十。天宝领县五,户二万二千四百六十二,口十二万二百八十一。在京师西北二千一十里,至东都二千八百七十里。

姑臧汉县,属武威郡。所理,秦月氐戎所处。匈奴本名盖藏城,语讹为姑臧城。西魏复置凉州。晋末,张轨据姑臧,称前凉。吕光又称后凉。后入于元魏,为武威郡。武德初,平李轨,置凉州。州界有猪野泽

神乌汉鸾鸟县,属武威郡。后魏废。总章元年,复于汉武威城置武威县。神龙元年,改为神乌。于汉鸾鸟古城置嘉麟县

昌松汉苍松县,属武威郡。后凉吕光改为昌松

天宝汉番音盘禾县,属张掖郡。县南山曰天山,又名雪山。咸亨元年,于县置雄州,调露元年,废雄州,番禾还凉州。天宝三年,改为天宝县

嘉麟神龙二年,于汉鸾鸟古城置。景龙二年废,先天二年复置

吐浑部落兴昔部落阁门府皋兰府卢山府金水州蹛林州贺兰州,已上八州府,并无县,皆吐浑、契苾、思结等部,寄在凉州界内。共有户五千四十八,口一万七千二百一十二。

甘州下隋张掖郡。武德二年,平李轨,置甘州。天宝元年,改为张掖郡。乾元元年,复为甘州。旧领县二,户二千九百二十六,口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天宝,户六千二百八十四,口二万二千九十二。在京师西北二千五百里,至东都三千三百一十里。

张掖故匈奴昆邪王地,属汉武开置张掖郡及觻音禄得县,郡所治也,匈奴王号也。后魏置张掖军,孝文改为郡及县,州置西凉州,寻改为甘州,取州东甘峻山为名。祁连山,在州西南二百里也

删丹汉县,属张掖郡。后汉分张掖置西海郡。晋分删丹置兰池、万岁、仙提三县。炀帝废,并入删丹。居延海、焉支山在县界。删丹山,即焉支山,语讹也。

肃州下武德二年,分隋张掖郡置肃州。八年,置都督府,督肃、瓜、沙三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贞观中,废玉门县。天宝元年,改为酒泉郡。乾元元年,复为肃州。旧领县三,户一千七百三十一,口七千一百一十八。天宝领县二,户二千三百三十,口八千四百七十六。在京师西北二千八百五十八里,至东都三千七百八里。

酒泉汉福禄县,属酒泉郡。郡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为郡名。此月支地,为匈奴所灭,匈奴令休屠、昆邪王守之。汉武时,昆邪来降,乃置酒泉郡。张轨、李暠、沮渠蒙逊皆都于此。后魏置酒泉军,复为郡,后周改为甘州,隋分甘州置肃州,皆治酒泉。义宁元年,置酒泉县

福禄汉旧县,属酒泉郡。今县,汉乐涫县地,属敦煌郡。武德二年,于乐涫古城置福禄县。

瓜州下都督府隋敦煌郡之常乐县。武德五年,置瓜州,仍立总管府,管西沙、肃三州。八年。罢都督。贞观中,复为都督府。天宝元年,为晋昌郡。乾元元年,复为瓜州。旧领县二,户一千一百六十四,口四千三百二十二。天宝,户四百七十七,口四千九百八十七。在京师西三千三百一十里,至东都四千三百六里。

晋昌汉冥安县,属敦煌郡。冥,水名。置晋昌郡及冥安县,周改晋昌为永兴。隋改为瓜州,改冥安常乐。武德七年,复为晋昌

常乐汉广至县,属敦煌郡。魏分广至置宜禾县。李暠于此置凉兴郡。隋废,置常乐镇。武德五年,改镇为县。

伊州下隋伊吾郡。隋末,西域杂胡据之。贞观四年,归化,置西伊州。六年,去"西"字。天宝元年,为伊吾郡。乾元元年,复为伊州。旧领县三,户一千三百三十二,口六千七百七十八。天宝领县二,户二千四百六十七,口一万一百五十七。在京师西北四千四百一十六里,至东都五千三百三十里。

伊吾在敦煌之北,大碛之外。秦、汉之际,戎居之。南去玉门关八百里,东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里。汉宣帝时,以郑吉为都护,在玉门关。元帝时,置戊己校尉,皆治车师。后汉明帝时,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窦宪、班超大破西域,始于此筑城。班勇为西域长史,居此地也。后魏、后周,鄯善戎居之。隋始于汉伊吾屯城之东筑城,为伊吾郡。隋末,为戎所据。贞观四年,款附,置西伊州始于此。天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一名白山,胡人呼折罗漫山

柔远贞观四年置,取县东柔远故城为名

纳职贞观四年,于鄯善胡所筑之城置纳职县。

沙州下隋敦煌郡。武德二年,置瓜州。五年,改为西沙州。贞观七年,去"西"字。天宝元年,改为敦煌郡。乾元元年,复为沙州。旧领县二,户四千二百六十五,口一万六千二百五十。在京师西北三千六百五十里,至东都四千三百九里。

敦煌汉郡县名。月氐戎之地,秦、汉之际来属。汉武开西域,分酒泉置敦煌郡及县。周改敦煌为鸣沙县,取县界山名。隋复为敦煌。武德三年,置瓜州,取《春秋》"祖吾离于瓜州"之义。五年,改为西沙州。皆治于三危山,在县东南二十里。鸣沙山,一名沙角山,又名神沙山,取州名焉,在县七里

寿昌汉龙勒县地,属敦煌郡。县南有龙勒山。后魏改为寿昌县。阳关,在县西六里。玉门关,在县西北一百一十八里。

西州中都督府本高昌国。贞观十三年,平高昌,置西州都督府,仍立五县。显庆三年,改为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交河郡。乾元元年,复为西州。旧领县五,户六千四百六十六。天宝领县五,户九千一十六,口四万九千四百七十六。在京师西北五千五百一十六里,至东都六千二百一十五里。

高昌汉车师前王之庭。汉元帝置戊己校尉于此。以其地形高敞,故名高昌。其故垒有八城。张骏置高昌郡,后魏因之。魏末为蠕蠕所据,后麹嘉称高昌王于此数代。贞观十四年,讨平之,以其地为西州。其高昌国境,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寻置都督府,又改为金山都督府。

柳中贞观十四年置

交河县界有交河,水源出县北天山,一名祁连山,县取水名。地本汉车师前王庭

蒲昌贞观十四年,于始昌故城置,县东南有蒲类海,胡人呼为婆悉海

天山贞观十四年置,取祁连山为名。

北庭都护府贞观十四年,侯君集讨高昌,西突厥屯兵于浮图城,与高昌相响应。及高昌平。二十年四月,西突厥泥伏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率众内附,乃置庭州,处叶护部落。长安二年,改为北庭都护府。自永徽至天宝,北庭节度使管镇兵二万人,马五千匹;所统摄突骑施、坚昆、斩啜;又管瀚海、天山、伊吾三军镇兵万余人,马五千匹。至上元元年,陷吐蕃。旧领县一,户二千三百。天宝领县三,户二千二百二十六,口九千九百六十四。在京师西北五千七百二十里,东至伊州界六百八十里,南至西州界四百五十里,西至突骑施庭一千六百里,北至坚昆七千里,东至回鹘界一千七百里。

金满流沙州北,前汉乌孙部旧地,方五千里。后汉车师后王庭。胡故庭有五城,俗号"五城之地"。贞观十四年平高昌后,置庭州以前,故及突厥常居之。

轮台取汉轮台为名。

蒲类海名

已上三县,贞观十四年与庭州同置。

瀚海军开元中盖嘉运置,在北庭都护府城内,管镇兵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匹。

天山军开元中,置西州城内,管镇兵五千人,马五百匹。在都护府南五百里。

伊吾军开元中置,在伊州西北五百里甘露川,管镇兵三千人,马三百匹,在北庭府东南七百里。

盐治州都督府盐禄州都督府阴山州都督府

大漠州都督府轮台州都督府金满州都督府

玄池州哥系州咽面州

金附州孤舒州西盐州

东盐州叱勒州迦瑟州

冯洛州已上十六番州,杂戎胡部落,寄于北庭府界内,无州县户口,随地治畜牧。

安西大都护府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平高昌,置西州都护府,治在西州。显庆二年十一月,苏定方平贺鲁,分其地置濛池、昆陵二都护府。分其种落,列置州县。于是,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都护府。仍移安西都护府理所于高昌故地。三年五月,移安西府于龟兹国。旧安西府复为西州。龙朔元年,西域吐火罗款塞,乃于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皆置都督,督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仍立碑于吐火罗以志之。咸亨元年四月,吐蕃陷安西都护府。至长寿二年,收复安西四镇,依前于龟兹国置安西都护府。至德后,河西、陇右戍兵皆征集,收复两京。上元元年,河西军镇多为吐蕃所陷。有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府,二镇与沙陀、回鹘相依,吐蕃久攻之不下。建中元年,元忠、昕遣使间道奏事,德宗嘉之,以元忠为北庭都护,昕为安西都护。其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北庭、安西无援,贞元三年,竟陷吐蕃。

北庭都护府本龟兹国。显庆中,自西州移府治于此。东至焉耆镇守八百里,西至疏勒镇守二千里,南至于阗二千里,东北至北庭府二千里,南至吐蕃界八百里,北至突骑施界雁沙川一千里。安西都护府,镇兵二万四千人,马二千七百匹。都护兼镇西节度使。

安西都护所统四镇

龟兹都护府本龟兹国。其王姓白,理白山之南。去瓜州三千里,胜兵数千。贞观二十二年,阿史那社尒破之,虏龟兹王而还,乃于其地置都督府,领蕃州之九。至显庆三年,破贺鲁,仍自西州移安西府置于龟兹国城

毗沙都督府本于阗国。在葱岭北二百里,胜兵数千。俗多机巧。其王伏阇信,贞观二十二年入朝。上元二年正月,置毗沙都督府,初管蕃州五。上元元年,分为十。在安西都护府西南二千里

疏勒都督府本疏勒国。在白山之南,胜兵二千。去瓜州四千六百里。贞观九年,遣使朝贡,自是不绝。上元中,置疏勒都督府,在安西都护府西南二千里

焉耆都督府本焉耆国。其王姓龙,名突骑支,常役于西突厥。俗有鱼鳖之利。贞观十八年,郭孝恪平之,由是臣属。上元中,置都督府处其部落,无蕃州。在安西都护府东八百里。

西域十六都督州府

龙朔元年,西域诸国,遣使来内属,乃分置十六都督府,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皆隶安西都护府,仍于吐火罗国立碑以纪之。

月氏都督府于吐火罗国所治遏换城置,以其王叶护领之。于其部内分置二十四州,都督统之

太汗都督府于嚈哒部落所治活路城置,以其王太汗领之。仍分其部置十五州,太汗领之

条枝都督府于诃达罗支国所治伏宝瑟颠城置,以其王领之。仍于其部分置八州

大马都督府于解苏国所治数瞒城置,以其王领之。仍分其部置三州

高附都督府于骨咄施国所治妖沙城置,以其王领之。仍分其部置三州

修鲜都督府于罽宾国所治遏纥城置,以其王领之。仍分其部置十一州

写凤都督府于失苑延国所治伏戾城置,以其王领之。仍分其部置四州

悦般都督府于石汗那国所治艳城置,以其王领之。仍分其部置双縻州

奇沙州于护特健国所治遏密城置,仍分其部置沛薄、大秦二州

和默州于怛没国所治怛城置,仍分置栗弋州

挔扌敖州于乌拉喝国所治摩竭城置

昆墟州于护密多国所治抵宝那城置

至秬州于俱密国所治措瑟城置

鸟飞州于护密多国所治摸廷城置

王庭州于久越得犍国所治步师城置

波斯都督府于波斯国所治陵城置。

右西域诸国,分置羁縻州军府,皆属安西都护统摄。自天宝十四载已前,朝贡不绝。今于安西府事末纪之,以表太平之盛业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