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三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三十二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使犍度一行品中

身见摄几使。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摄法摄他法不摄自法。如毗婆阇婆提。依佛假名所说经。亦依世俗言语法。说摄法摄他法不摄自法。何者是假名所说经。如佛说譬如[怡-台+蓋]斗受入[怡-台+蓋]子。为[怡-台+蓋]子依。以[怡-台+蓋]斗胜故。摄诸[怡-台+蓋]子。彼作是说。[怡-台+蓋]斗异于[怡-台+蓋]子。而摄[怡-台+蓋]子。是故知摄法摄于他法不摄自法。余经亦说。五根慧最胜。为慧所摄。慧异四根。能摄四根。是故知摄他法。余经亦说。如佛问呵德迦居士。汝云何摄眷属。何以复知己摄眷属。居士答言。世尊所说四摄法。布施爱语利益同事。以四法摄于眷属。亦知己摄眷属。彼作是说。居士眷属。及与摄法。各各别异。而能相摄。是故知摄他法不摄自法。余经复说。正见正方便正觉。是慧身所摄。正念正定。是定身所摄。彼作是说。正见是慧。慧身所摄。正定定身所摄可尔。正觉正方便。非慧性。正念非定性。正觉正方便。为慧身所摄。正念为定身所摄者。故知摄法摄于他法。世俗言语法者。世俗亦作是说。户摄户枢。缕能摄衣。索摄薪束。在家之人亦作是说。我能摄我家资财象马僮仆。出家之人亦作是说。我摄衣钵。及摄沙门所用之物。彼以如是假名经所说。及世俗言语所摄法故。知摄法摄他不摄自法。亦明摄法摄于自体。若当摄法。但摄于他不摄自体者。则一法体。与一切法体同。若一法生一切法亦生。一法灭一切法亦灭。复更有过。见苦所断法。则摄修道所断法。见苦所断法若断。修道所断法亦应断。若然者则后生对治。而无有用。欲令无如是过故。说摄法摄于自性不摄他法。问曰。若摄法。但摄自法不摄他者。毗婆阇婆提所引经。及世俗言语法云何通。答曰。彼经是未了义是假名。是有余意。

问曰。云何彼经是未了义是假名。是有余意耶。答曰。如经说。[怡-台+蓋]斗受入[怡-台+蓋]子能摄[怡-台+蓋]子者。此中说依持是摄。所以者何。[怡-台+蓋]子依[怡-台+蓋]斗。[怡-台+蓋]斗持[怡-台+蓋]子故。而不散坏如说。五根中慧为最胜。为慧所摄。此中慧是方便说摄。所以者何以慧方便故。五根能有所行。而成大事如说。我以世尊所说四摄法。摄于眷属。乃至广说。此中说不离散是摄。以四摄方便。令眷属不离散故。如说正觉正方便正念。是慧身定身所摄者。此中说随顺是摄。正觉正方便。随顺慧身。正念随顺定身故。如说户摄户枢。缕能摄衣。索摄薪束。此中说持是摄。如说在家出家人。摄田财衣钵等。此中说饶益是摄。摄法摄他法者。或时摄或时不摄。或有所以摄。或有所以不摄如偈说。

因事生于爱  因事生于恚

世人起爱恚  无不因事者

摄法摄自法者。一切时摄皆有所以。一切时摄者。无有不摄自相时皆有。所以者何。自体不待所以故摄法。若观察自相法。还摄自相法时。有何善利耶。答曰。除去我想聚想。能修法想别想。若众生有我想聚想。便生贪恚痴心。生贪恚痴故。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能得脱。若能除去我想聚想观色。犹如散尘。观无色法。前后不俱总观。有为法离散之相。犹如散沙。便生空解脱门种子。若观诸行空而不乐生死。便生无愿解脱门种子。若不乐生死而求涅槃。便生无相解脱门种子。依下三昧。便生中三昧。依中三昧生上三昧。依上三昧能离三界欲。观察自相法。还摄自相法时。有如是善利。身见摄三使。总而言之。身见摄三使。身见在三界。欲界身见。还摄欲界身见。乃至无色界身见。还摄无色界身见。戒取摄六使。疑摄十二使。余摄如经本说。

问曰。云何名摄。答曰。自体于自体。是有是实。是可得故名摄。自体于自体。非异自体。于自体非外。自体于自体非远。自体于自体不相舍。自体于自体非空。自体于自体无盈长。自体于自体。非不已有。非不今有。非不当有。自体还摄自体故名摄。非如手把食指捻衣名摄。以诸法还摄自体名摄。不摄于他。

三结摄三不善根耶。三不善根摄三结耶。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摄法摄于他不摄自体。欲重止如是说者意故。而作此论。三结摄三不善根。三不善根摄三结耶。答曰。各不相摄。余广说如经本。

身见令几有相续。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不染污心。令有相续。如毗婆阇婆提作如是说。

问曰。彼何故作此说耶。答曰。依佛经。佛经说菩萨住正智入母胎。住正智住母胎。住正智出母胎。为止如是说者意。欲明唯以染污心令有相续故而作此论。问曰。唯以染污心令有相续者。佛经云何通。答曰。此说不颠倒心名正智。众生皆以颠倒心入母胎唯除菩萨。菩萨入母胎时。有如是念。此是我母。此是我父。于母起母亲爱。于父起父亲敬。以不颠倒心入母胎故名正智。

复次所以作此论者。

或有说唯以爱恚二结。令有相续。如譬喻者。彼何故作是说耶。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三事合故入母胎。一父母有染心共会一处。二其母无病值时。三受身者现在前。当于是时。受身者二种心。展转现在前。若与欲俱。若与恚俱。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一切结令有相续故。而作此论。问曰。若然者。佛经云何通。答曰。彼说中有心。不说有相续心。或有说。恶道中心。以恚心令有相续。人天中心。以爱心令有相续。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欲界众生三十六使令有相续。色界三十一使。无色界三十一使令有相续。为止他义乃至广说。而作此论。有亦有多名。如此中说。众生数受身处五阴是有。如说欲界。死生欲界中。一切欲界有相续耶。此中亦说。众生数受身处五阴名有。如说为缠所缠。令地狱有相续。此中亦说。众生数受身处五阴名有。如说欲界有相续时。最初得几业报根。此中亦说。众生数受身处五阴名有。如说有四有。前时有死有中有生有。此中亦如上说。如说舍欲界有。还令欲界有相续时。一切尽灭欲界系法。还起欲界系法现在前。此中亦如上说。如说云何有法。答言。有漏法。是此中说。一切有漏法是有。如说沛仇当知有生时以识为食。此中说。生相续时心眷属名有。如说。

佛告阿难。若业能令后生相续是有。是亦名有。此中说造未来有思名有。如说取缘有。阿毗昙者。作如是说。此中说时五阴名有。尊者瞿沙作如是说。造未来有业名有。如说七有。一地狱有二畜生有三饿鬼有四天有五人有六业有七中有。此中说五趣因五趣向。是有五趣有。即是五趣业有。是五趣因中。有是五趣向。如说云何欲有。欲界系取缘。能生未来有业。此中说业业报。不说取缘。

问曰。若此中但说业业报。不说取缘者。十门中说。云何通。如说欲有欲界一切使所使。色无色有。色无色界一切使所使。欲界可尔。所以者何。欲界五种断。业尽能生报。色无色界修道所断业能生报。云何可尔。答曰。十门文应如是说。欲有欲界一切使所使。色无色有。色无色界修道所断使。及通一切使所使。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此中五种断心。能生有令有相续在有分中。是有眷属而作是说。复有说。十门章中。说业业报。解章义中。说业业报。及说取缘。

问曰。若然者。此云何通。如说彼尊者。何故先立章。欲显门义。云何立章义异。解章义异。是故如先说者好。

问曰。何故名有。答曰。生灭故名有。

问曰。若然者所行道亦生灭可是有耶。答曰。若生灭能令有增广者是有。圣道虽生灭。不令有增广。但令损灭。复次若生灭能令有相续增长生老病死者是有。圣道虽复生灭。能断有相续。不增长生老病死。复次若生灭是苦集道迹是世间生死道迹者是有。圣道虽复生灭。是苦集灭道迹。是世间生死灭道迹。复次若生灭是身见体。是颠倒体。是爱体。是使体。是贪恚痴立足处。杂垢杂毒杂刺杂滓。在有堕苦集谛中者是有。圣道与此相违。不名为有。复次可畏义。是有义。

问曰。若然者。涅槃可畏。可是有耶。如说比丘当知。凡夫愚小。闻说涅槃无我无彼无我所须一切诸物。于此法中。生怖畏心。答曰。若畏有者。是正畏涅槃是邪。复次可畏法。凡夫圣人俱畏。涅槃唯凡夫所畏。非圣人所畏。复次是苦器故名有。

问曰。此亦是乐器。如说摩诃男当知。若色一向是苦。无有乐分不生喜乐者。众生于色。不应染著。摩诃男。以色非一向苦有少乐分。能生喜乐故众生染著。亦说。有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亦说。所须是道具。道是涅槃具。亦说所须乐能生道乐。道乐能到涅槃。答曰。生死虽有少乐苦分多。以乐分少故。说名苦分。犹毒瓶。虽一渧蜜堕中。不以一渧蜜故说名蜜瓶。以毒多故。说名毒瓶。身见少分。令欲有相续。少分令色有相续。少分令无色有相续。身见在三界。在欲界者。令欲有相续。在色有者。令色有相续。在无色有者。令无色有相续。戒取疑亦如是。余广说如经本。相续有五种。一中有相续。二生有相续。三时相续。四法相续五刹那相续。中有相续者。死阴灭。次生中阴。中阴续死阴。名中有相续。生有相续者。中阴灭。次生生阴。生阴续中阴。名生有相续。时相续者。迦罗罗时灭。次生阿浮陀时。阿浮陀时。续迦罗罗时。名时相续。乃至中年时灭次生老年时。老年时续中年时。是名时相续。法相续者。善法后次生不善无记法。不善无记法续善法。后不善无记说亦如是。是名法相续。刹那相续者。前生刹那。次生后刹那。后刹那续前刹那。是名刹那相续。此五种相续。悉入二相续相中。谓法相续。刹那相续。所以者何。中有相续。生有相续。时相续。尽是法刹那相续。界中欲界有五种相续。色界有四。除时相续。无色界有三。除中有相续时相续。趣中地狱趣有四。除时相续。余四趣及四生。有五种相续。此中依二种相续而作论。谓中有相续。生有相续。问曰。使能令有相续。非缠是意地。非五识身。何故作如是说。睡眠掉悔鼻触生爱。舌触生爱。令欲有相续。眼触生爱。耳触生爱。身触生爱。令二有相续。少入欲有。少入色有。答曰。此文应如是说。贪欲盖恚盖疑盖。令欲有相续。意触生爱。令三有相续。余盖余触生爱。不能令有相续。若不如是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以不断故。说名相续。若不断盖不断鼻触生爱。舌触生爱者。命终还生欲界。若不断眼触生爱耳触生爱身触生爱者。命终生欲界。色界复有三事故。令有相续。一不断。二能生果。三令有相续。使在五识身。不善者有二事。一不断。二能生果。不能令有相续。无记者有一事。不断不能生果。不能令有相续。使在意地。不善者有三事。不断能生果。能令有相续。无记者有二事。不断令有相续。不能生果。缠在意地五识身。不善者有二事。不断能生果。不能令有相续。无记者有一事。不断不能生果。不能令有相续。若有此三事者。能令有相续。

身见以何三昧灭。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欲显佛出世间有如是希有力故。而作此论。施设经。作如是说。阎浮提外。有转轮圣王道。广一由旬。海水覆之。若无转轮圣王时。无有众生能过上者。若转轮圣王出时。海水减一由旬。转轮圣王所行道乃现。以金沙布上。栴檀香水洒之。转轮圣王。欲与四种兵众游巡四天下时。行此道上。如是佛不出世时。无有众生能行根本地。众生虽有离欲者。依于边道。不得根本。若十力转轮法王出世时。根本道尔乃显现。以三十七品金沙布上。以戒定慧栴檀香水。而以洒之。世尊与无量百千万那由他众生。而行其上。至无畏涅槃城。是故欲现佛出世间有如是希有力故。而作此论。

身见以何三昧灭。亦可言以何道。亦可言以何对治。亦可言以何正观。如是说者。皆同一义。灭亦可言断。亦可言无欲。亦可言尽。亦可言解脱。如是等说。皆同一义。昔有二大师。一名耆婆罗。二名瞿沙跋摩。尊者耆婆罗。作如是说。此中说毕竟断无余断。一向是圣人。非凡夫人。以无漏道。非世俗道。七依经是此论根本。七依经说根本地。不说边。无有依根本地以世俗道而离欲者。尊者瞿沙跋摩。作如是说。此中说毕竟断无余断。亦有凡夫人亦有圣人。亦世俗道。亦以无漏道。问曰。若然者七依经非此论根本。七依经纯说根本。答曰。以是事故。阿毗昙照明修多罗。其犹如灯。经中所不说者。此中说之。经中所不现者。此中显之。经中有余义者。此中说之。彼二家所说。俱得善通。三结依四依未至。依四依者。依四禅。依未至者。依未至中间。此地名未至问曰。何故名未至耶。答曰。未入根本地。根本地未现在前。而能离欲。名未至地。

问曰。未至地不名为依。何故作是说。或依四。或依未至。答曰。此文应如是说。若入四依。若不入四依而灭。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欲重说四依名故。如说。或入根本得灭。或不入根本得灭。如人问他男子。汝为入城事得成耶。为不入城事得成耶。三结从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可得。欲界者依未至。初禅者。依初依依未至。二禅者。依二依依未至。三禅者。依三依依未至。四禅及无色。依四依依未至。所以者何。三结是见道所断。必以见道。而毕竟断。见道必在六地。谓未至中间根本四禅。若依未至禅。得正决定三结。则以未至禅灭。若依初禅。得正决定三结。则依初禅灭。若依乃至第四禅。得正决定及无色三结。即依第四禅灭。此中说第四禅及无色三结依四禅及未至贪恚痴及欲漏依未至。所以者何。离欲爱时此法永断。若凡夫人断。依未至断。圣人亦依未至断。世俗道圣道。俱依未至断。有漏或依七。或依未至。七依者。四禅三无色定。未至者。未来中间。有漏从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可得。彼非想非非想处。或依未至。而离彼欲。或乃至依无所有处。离彼欲。为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有漏言七地及未至。初禅地者。或依初依。或依未至。二禅地者。或依二依或依未至。乃至识处。或依六依。或依未至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或依七依。或依未至。无明漏。或依七依。或依未至七依者。四禅三无色定。未至者。未至中间禅。无明漏。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可得。彼非想非非想处无明漏。或依七依。或依未至。总而言之。依七依或依未至。若欲界者依未至。在初禅者依初依。或依未至。乃至识处依六依。依未至。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无明漏。或依七依。或依未至。余广说如经本。

诸结过去。彼结已系耶。答曰。若结过去。彼结已系诸结过去。彼得亦过去是也。颇结已系彼结非过去耶。答曰有。未来现在结是也。诸未来现在结。得在过去。诸结生时或如大牛在前而行。或如犊子随后而行。或有俱行。如大牛在前行者。先生结。后生得。如犊子随后行者。先生得。后生结。俱行者。结得俱生。此中说犊子随行法。诸结未来。彼结当系耶。答曰。或结未来。彼结不当系耶。乃至广作四句。云何结在未来。彼结不当系耶。答曰。诸未来结。已断已知已灭已吐。于彼断结心。更不退断者。是断智。知者是智知。灭者是数灭。吐者断不解脱。得解脱。得作证。于彼断结心。更不退者。不退法阿罗汉。未来三界见道修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彼结更不复系。所以者何。彼是不退法故。若是退法阿罗汉。未来三界见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彼结更不复系阿那含是不退法者。离无所有处欲。未来三界见道所断结。及修道所断八地结。已断乃至已吐。彼结更不复系。乃至离欲界欲。未离初禅欲。三界见道所断。欲界修道所断法。彼结已断。乃至已吐。更不复系。不退法斯陀含。未来三界见道所断结。及欲界修道所断六种结。已断乃至已吐。更不复系。须陀洹未来三界见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更不复系。不退法凡夫。如菩萨等离无所有处欲。八地见道修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更不复系。乃至离欲界欲。一地说亦如是。云何结当系。彼结不在未来耶。答曰。诸结过去已断已知已灭已吐。于彼断结必退。退法阿罗汉。三界过去修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彼结当系。退法阿那含。离无所有处欲过去八地修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彼结当系。乃至离欲界欲。未离初禅欲。说亦如是。离无所有处欲。退凡夫人。过去八地见道修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彼结当系。乃至离欲界欲。未离初禅欲。说亦如上。云何结在未来。彼结当系耶。答曰。诸未来结。已断乃至已吐。彼结必退。广说如过去。云何结不在未来。彼结不当系耶。答曰。诸结过去。已断乃至已吐。彼结必不退。广说如未来。诸结现在。彼结今系耶。答曰。若结现在彼结。今系诸结现在。彼得亦现在。颇结今系。彼结非现在耶。答曰。有诸过去未来结。诸过去未来结。得在现在。系过去者。如大牛行法。现在者。如犊子行法。所可用道断欲界结退。彼道时还得彼结得不耶。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无有退法。如毗婆阇婆提。以现喻故。而作是说。今现见瓶破。唯有破瓦。不可还作瓶。如是阿罗汉。以金刚喻定。破诸烦恼。令无有余。不可还成烦恼性。亦如烧木为灰。更无木用。如是阿罗汉。以智慧火。烧诸烦恼。更无烦恼用。以是现喻故。言无退法。为断如是说者意。亦明退法有实体。若言无退法。则违佛经。佛经说有二种阿罗汉。一退法。二不退法。复违余经。如说有五因缘。时解脱阿罗汉退。云何为五。一营事。二多诵。三和斗诤。四远行。五长病。复违余经。如说。尊者瞿醯迦。得阿罗汉。是时解脱。六反退失阿罗汉果。第七反时。畏退此法。以刀自害而死。欲令无如是过故。说退法实有定体。

问曰。若退法实有定体者。毗婆阇婆提。说现喻。云何通。答曰。此不必须通。所以者何。此非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不可以世间现事过贤圣法。贤圣法异。世间法异。若欲必通。有何意耶。答曰。应说喻过。若喻有过。义亦有过。如瓶破时。有余碎瓦。阿罗汉诸结断时。为有余结。为无有耶。若有余结。是名有结。不名阿罗汉。若无余结。义异喻异。犹如烧木有余灰在。如是阿罗汉诸结尽时为有余结。为无余结。若有余结。不名阿罗汉。若无余结。义异喻异。然木无烧义。木微尘与火微尘作因已灭。火微尘与灰微尘作因已灭。是故作如是说。木是灰因。灰因木生。作烧木想。烧木已有余灰。非无所有。是故喻不似义。如是阿罗汉烦恼尽时。非无本性。在过去未来世中。有相有实体。若与结相违。诸善功德。在彼身中。未生之时。名结不断。若与结相违诸善功德。在彼身中出生之时。彼结名断。如是修圣道时。不令结体使无本性。如是圣道。是希有事。能令阿罗汉断一切结不令此结非无本性。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烦恼不在身中行故名断。如提婆达多。不在舍中。非无提婆达多性。彼亦如是。

问曰。毗婆阇婆提。云何通育多婆提所引经耶。答曰。彼作是说。阿罗汉退道不退果。所以者何。果是无为法故。问曰。若然者。虽不退果。而退于道。退于道非是退耶。若退无学道时。为得学道。为不得耶。若得者亦应言退果。若不得者。便有大过。退无学道。不得学道。是时应是凡夫。毗婆阇婆提。复作是说。使是缠种子。使不与心相应。缠与心相应。使能生缠。缠若现在前名退。阿罗汉诸使已断故。不能生缠。云何起缠现在前而退耶。是故彼作是说。言无退法。如是说者好。彼作是说。言无退法者。是无知果。闇果。愚果。不勤方便果。而退法有相有实体。是故为止他义。乃至欲显己义故。而作此论。

问曰。退法体性是何。答曰。是不成就性。不隐没无记。心不相应行阴摄。在如是法中。如说。如是等诸法。名心不相应行。退异退法异。退者。是不成就性。如上说。退法是不善法。及隐没无记法。亦如破僧异。破僧罪异。破僧是不和合性。是不隐没无记。心不相应行阴摄。破僧罪是妄语僧。成就不和合破僧人成就罪。如是退异退法异。广说如上。复有说者。若起使若起缠现在前。是退性。若然者。退法性是染污。复有说者。若法随顺退法是退性。若作是说。一切诸法。尽是退性。所以者何。一切诸法。随顺退性故。尊者浮陀提婆。作如是说。退无体性。所以者何。行者本有如是诸善功德。于彼法退失堕落。如人为贼所劫财物。有人问言。汝失财物。体性是何彼答言。无有体性。本有财物。贼劫之去。复有何性。犹如有一人劫衣去。他人问言。汝今失衣。体性是何。彼答言无有体性。所以者何。本有此衣。人劫之去。当有何性。犹如有一人裂其衣。他人问言。汝今衣裂。体性是何。彼答言无有体性。所以者何。衣本是完。他人裂破。当有何性。彼亦如是。评曰。应如上说。退体性是不成就性。乃至广说。

问曰。为退已烦恼现在前。为烦恼现在前退耶。若烦恼现在前退者。波伽罗那说云何通。如说。以三事故。起欲爱结。一不断不知欲爱使。二起欲爱具现在前。三不正观。若烦恼现在前退者。此经云何通。如说。有五因缘。时解脱阿罗汉退。若烦恼现在前退者。定犍度说云何通。如说。以非学非无学心退。生学法得。云何是阿罗汉。起烦恼心现在前。何等心次第起烦恼心。若当退已起烦恼者。施设经说云何通。如说或时心远。或时心刚强。以远以刚强故。或时起无色界三缠现在前。谓爱慢无明然多起慢缠。若彼人于无色界。三缠起一一现在前。是人名于无色界欲尽退住色界欲尽中。识身经说复云何通。犹如有一起无色界染污心现在前。是时名舍何善根何善根相续耶。答曰。舍无学善根学善根相续。退无学心。住于学心。波伽罗那经说云何通。如说云何退法。不善隐没无记法。住何等心。烦恼现在前。答曰。应作是论。或有说者。起烦恼现在前退。如是后说善通。波伽罗那说云何通。答曰。此为说烦恼不断者。或有已断烦恼起烦恼现在前。或有未断烦恼起烦恼现在前。此中说烦恼未断现在前者。或有染污心次第起烦恼现在前。或有不染污心次第起烦恼现在前。此中说染污心次第起烦恼现在前者。或有退烦恼现在前。或有不退烦恼现在前。此中说不退烦恼现在前者。复次此中说能起满足烦恼者。以三事故。众生起于烦恼。一以因力。二以境界力。三以方便力。如说不断不知欲爱使者。是说因力。起欲爱具现在前者。是说境界力。不正观者。是说方便力。复次不同外道故。作如是说外道说以境界故烦恼生。若境界坏则无烦恼。为止如是意故。彼尊者说因不正观故烦恼生。佛经云何通。有五因缘。时解脱阿罗汉退。答曰。此中说退具名退。余经亦说。以余法具故说名余法。此亦如是。以退具故名退法。定犍度说云何通。答曰。此中说根退。不说果退。云何阿罗汉起烦恼心。答曰。阿罗汉起烦恼现在前。若起烦恼现在前。便非阿罗汉如凡夫人。起无漏法现在前。若起无漏法现在前。便非凡夫。学人起无学法现在前。若起无学法现在前。便非学人。何等心次第起烦恼心现在前。答曰。毕竟离非想非非想处欲。还起非想非非想处结便退。彼结次第善心后生。若非毕竟离欲者。起非想非非想处结退。彼次第。或起善心。或起染污心。乃至离初禅欲。说亦如是。永断欲界退时。二种心次第生烦恼。谓善心不隐没无记心。若不都离欲界欲。三种心次第生烦恼。谓善染污不隐没无记心。复有说者。退后烦恼现在前。前所说善通。施设经识身经说云何通。答曰。此说不知不觉。而作是说。先退不知不觉。后烦恼起时。乃知乃觉我今退。犹如比丘诵四阿含。不讽诵故。而便忘失。都不觉知。后诵不得。乃知忘失。而非诵时先忘失。诵不得故。而知忘失。彼亦如是。波伽罗那经说。复云何通。答曰。此说减损善法。远于善法。若烦恼数数现在前时。远于善法。住何等心起烦恼现在前。答曰。住不隐没无记心。若威仪。若工巧。非报心。所以者何。报心羸劣故。

问曰。羸劣心不能随顺退法耶。答曰。于出要分中心羸劣。烦恼分中心炽盛。是时乃退报心。于二种心中。俱是羸劣。评曰。住威仪功巧报心中尽退。谓欲界不隐没无记心。与三界烦恼心相妨。彼心若现在前时。三界烦恼。不得现在前退。或有与欲色界烦恼相妨。不与无色界烦恼相妨。彼心现在前时。欲色界烦恼不得现在前。若退者。起无色界烦恼现在前。或有与欲界烦恼相妨。不与色无色界烦恼相妨。彼心若现在前。欲界烦恼。不得现在前退。若退者起色无色界烦恼乃退。或有不与三界烦恼相妨者。彼心若现在前时。三界烦恼。展转现在前。若不得净禅净无色得者。谓现前行得。彼不能以色无色界烦恼现前退。若退者起欲界烦恼退。若得净禅得者。谓现前行得。不得净无色定。彼不能起无色界烦恼退。若退者起欲界烦恼退。若得净禅净无色。若得者。谓现前行得。若退者。能起三界烦恼。展转现在前。

问曰。退时为住意地退。为住五识身退耶。答曰。住意地退。非五识身。问曰。若住意地非五识身者。优陀延王因缘云何通。曾闻。优陀延王。将诸宫人婇女。诣郁毒波陀山林。除却男子。纯与女人五乐自娱。其音清妙。烧众名香。时诸婇女或有裸形而起舞者。尔时有五百仙人。以神足力。飞腾虚空。经过彼处。时诸仙人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便失神足。犹无翼鸟。堕彼林中。时王见之。而问言。汝等是谁。诸仙答言。我是仙人。王复问言。诸贤。汝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耶。答言。不得。乃至问言。汝得初禅耶。答言。曾得而今已失。时王嗔恚作如是言。有欲之人。见我宫人婇女。非其所以。便拔利剑。断五百仙人手足。彼诸仙人。或有住眼识退者。或有住耳识退者。或有住鼻识退者。忧陀罗摩子因缘。复云何通。曾闻忧陀罗摩子有王。常施其食。若食时至。以神足力。犹如雁王。飞腾虚空。诣于王宫。时王即时躬自迎。抱坐金床上。以诸仙人所食之味。而供养之。时彼仙人。饭食已竟。除器澡漱。说偈咒愿。飞空而去。是王后时以国事故。欲诣余处。作是念。若我行后。无人如我常法给事仙人。仙人性躁。或起嗔恚而咒咀我。或失王位。或断我命。便问其女。作如是言。仙人若来如我常法。汝能供养不。女答言能。时王重约敕女。尽心奉养。然后乃行。营理国事。后日食时。仙人从空飞行而来。时王女。如父王法。躬身迎抱坐金床上。王女身体细软。仙人离欲。而复鲜薄。相触女时。退失神足。饭食讫除器澡漱。说偈咒愿。欲飞空去而不能飞。时王宫中。有后园林。即入其中。欲修神足。耳闻象马车乘之声而不得修。时彼城中人民恒作是念。若令大仙在地行者。我等当得亲近礼足。尔时仙人。聪明黠慧。善知方便。语王女言。汝今宣告城中人民。今日大仙。当从王宫步行而出。汝等人民。所应作者皆悉作之。时彼王女如其所敕。即便宣告城中人民。是时人民。即时除去城中街陌瓦砾粪秽。悬诸幡盖烧众名香。散种种华。严饰鲜洁。犹如天城。是时仙人步行而出。去城不远入林树间。欲修神足。闻众鸟声。修不能得。便舍林树。复诣河边。以其本法欲修神足。复闻水中鱼鳖回转之声。而不得修。便上山上作是思惟。我今所以退失善法。皆由众生。凡我所有善法净行苦行。使我当作如是众生。能害世间所有地行飞行水性众生。无免我者。发是恶誓愿已。离八地欲生非想非非想有顶处。开甘露门。寂静田中。八万劫中。处闲静乐。业报尽已。还生此间答波树林昙摩阿兰若处。作著翅狸。身广五十由旬。两翅各广五十由旬。其身量百五十由旬。以此大身。杀害空行水陆众生无得免者。身坏命终。生阿毗地狱。如是等住身识时退。帝释因缘复云何通。曾闻佛未出世时。天帝释常往诣提波延那仙人所听法。帝释后时。乘宝饰车。欲诣仙人。是时帝释阿修罗女。舍芝夫人。作是念。今者帝释。舍我欲诣。诸余婇女即隐其形上车上。帝释不知乘。到仙人所。顾视见之。而问言。汝何故来。仙人今者。不欲眼见女人。汝可还宫。尔时舍芝不欲还去。帝释以莲华茎打。时舍芝夫人。以女人软美之音。而谢帝释。仙人闻已。起如是欲爱。而现在前。令其须发。即时落地。如是等住耳识而退。若住意识。不住五识退者。如是等诸因缘云何通。答曰。如是等说。皆先依五识生于意识。然后乃退。尊者僧伽婆修。作如是说。住五识身亦退。所以者何。眼见色能生烦恼。乃至身触触能生烦恼。以其对治羸劣故。眼见色便退。乃至身触触便退。评曰。应作是说。住意地退。不住五识。所以者何。意地有六事。不与五识共。一退。二离欲。三死。四生。五断善根。六还令相续。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三十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